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10《经典常谈》(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10《经典常谈》(含解析)第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10《经典常谈》(含解析)第2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10《经典常谈》(含解析)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10《经典常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10《经典常谈》(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经典常谈》填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经典常谈》是___________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___________的著作。
    (2)《经典常谈》全书共______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___________、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3)朱自清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术观念来撰写《经典常谈》的,例如讨论儒家经书时,破除“___________”的传说。
    (4)《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经典常谈》也可以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这本书不“___________”,也不___________,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
    (6)《___________》被称作“诗三百”,现在实存__________篇。
    (7)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__________所作的《__________》。
    (8)《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春秋》三传。
    (10)五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创了“纪传体”,叙事自黄帝以来到著者当世,就是汉武帝的时候,首尾三千多年。
    (12)《__________》采用了《史记》的体制,却以汉事为断,从高祖到王莽,只二百三十年,断代成书。
    (13)《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都是“正史”的源头。这两部书都成了文学的古典;两书有许多相同处,虽然也有许多相异处。
    (14)《史记》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是太史令__________的儿子。他因替__________辩护,被处以宫刑,灰心失望已极,只能发愤努力希图留个后世名。
    (15)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说他的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史记自序》里说:“罔(网)罗天下放佚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__________,是编年的。十______,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______,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__________,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__________,类记各方面人物。
    (18)《史记》共_______篇,__________占了全书的过半数;司马迁的史观是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
    【答案】1.(1)朱自清 传统文化经典
    (2)《说文解字》《周易》《史记》 诸子百家
    (3)现代的、科学的 经书都是圣人所作
    (4)普及性 通俗性。
    (5)板着脸说话 平铺直叙
    (6)《诗经》 305
    (7)戴圣 《小戴记》。
    (8)《春秋》
    (9)《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0)《易》、《书》、《诗》、《礼》、《春秋》;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1)《史记》
    (12)《汉书》
    (13)《史记》 《汉书》
    (14)司马迁 子长 司马谈
    (15)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6)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
    (17)帝王政迹 表 书 世家 列传
    (18)一百三十 列传 人物
    2.阅读《经典常谈》的前五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B.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C.《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答案】A
    【解析】许慎是东汉人。故选A项。
    3.小语同学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整理了下面的选项,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B.书中《诗第十二》论述了从汉武帝时期至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展现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C.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
    D.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答案】C
    【解析】《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并不是史书,C项说法有误。故选C项。
    4.请你根据《说文解字》中对造字的六个条例的解释,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都相同或一部分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
    A.汉字“鱼”“口”“耳”“手”“田”等都是象形文字。
    B.“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刃”是指事文字。
    C.“人”“言”为“信”,“信”是会意文字,“江”“河”是转注文字。
    D.“令”本义是发号,假借为“县令”的“令”,这是假借文字。
    【答案】C
    【解析】C项中的“江”“河”是形声字,“氵”是形旁,“工”“可”是声符。
    5.怎么理解朱自清说的“现代学生应该读些古书”?
    【答案】此句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和“些”。“学生”就意味着不是专家,其读法不能跟专家一样。“些”就是说学生读的古书不能多,且还要一看就懂。
    【解析】学生只要根据题干的要求,就可以在文章相应的位置找到相关的信息。
    6.叶圣陶先生认为《经典常谈》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答案】叶圣陶先生认为《经典常谈》首先是适合引导学生读古书的书; 其次,这本书还是适合需要读些古书的学生;最后, 这本书使学生在入门的当儿,便祛除了狭陋跟迂腐的弊病。
    【解析】学生只要根据题干的要求,就可以在文章相应的位置找到相关的信息。
    7.请你结合下面选自《四书第七》的材料,说一说儒家学说现在对我们有哪些教育意义。
    《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节目: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①”“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而辩“性善”,教人求“放心”,影响更大。又说到“养浩然之气”,那“至大至刚”“配义与道”的“浩然之气”,这是修养的最高境界,所谓天人相通的哲理。
    【注释】①阙疑:对疑惑不解的东西不妄加评论
    【答案】示例:在学习方面,告诫我们要经常学习,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在交往方面,告诫我们要宽以待人,对人忠诚,讲求义气;在做人方面,告诫我们要有仁爱之心,有理想、有志向,培养自身正气。(任答两个方面即可)
    8.请你结合《经典常谈》中对下列古籍的阐述,挑选一本古籍进行深入阅读,并说明原因。
    《尚书》《诗经》《战国策》《汉书》
    【答案】示例:我选《诗经》。《经典常谈》中介绍了《诗经》的来源、构成与特色,经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国人诗歌启蒙之,因此深入阅读《诗经》,不仅可以了解先秦人们的生活,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还可以欣赏其语言美,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9.班级开展“读经典的意义”主题探究活动,你刚读完《经典常谈》一书,请你结合本书的内容,说说中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意义。
    【答案】示例:①可以学习语文知识,比如可以从《说文解字》中了解汉字的造字法和每个字的造字本义;
    ②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现状,比如可以从《战国策》中了解战国时期盛行策士游说这一历史事实;
    ③可以充实精神内涵,比如读《汉书》,我们可以通过其中古人的故事,感受古人的精神品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④可以提升个人修养,比如从懦家经典中我们可以汲取有关学习、做人等多方面的道理,提升自身修养。
    10.为了提高阅读效率,老师推荐大家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经典常谈》,请你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答案】(1)《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本是唱诗给人听,相当于现在排比的修辞手法,“比”指的是不直陈而用譬喻,“兴”指的是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一般在诗的发端。
    (2)D
    【解析】
    (2)《辞赋第十一》主要讲述了屈原作《离骚》的过程,这一部分介绍了屈原的人生经历和他的爱国之情。故选D项。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
    (1)文段体现了杜甫作品写实的几个方面,请结合学过的诗歌分析杜甫诗的写实手法。
    (2)朱自清认为杜甫是“继往开来的诗人”,请结合上面语段和名著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示例:《春望》描写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战火纷飞,亲人离散,土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顿的景象,反映了当时国家的现状,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感。
    (2)示例:杜甫诗歌反映社会问题和时代悲剧,表现广大的实在的人生;他将诗历史化和散文化;且杜甫给诗创造了新的境界,引发后代诗人竞相效仿,对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来唱;一唱三叹得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手就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
    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徒歌新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感表达到家就成,用不着说多余的话。重叠可以说是原始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协调,是后来有了文字才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
    (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有删改)
    (1)材料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
    (2)如何理解歌谣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
    (3)请结合材料,概括歌谣与最初的诗的不同之处。
    【答案】(1)①抒发情感(消愁解闷);②酬神作乐(庆祝节日);③唱和竞胜。
    (2)①歌谣最初是个人心情的诉说;②集众人聚唱,歌谣增多;③经众人修饰,歌谣成为定本。
    (3)①节奏要求不同:前者主要依靠重叠,后者主要依靠字数均齐、韵脚协调;②传播方式不同:前者依靠口口传唱,后者借助文字记录。
    【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分析并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组织语言规范答题,此题要求回答“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原文“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可概括出“抒发情感(消愁解闷)”;原文“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可概括出“酬神作乐(庆祝节日)”;原文“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可概括出“唱和竞胜”。
    (2)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作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语,分析在语境中的意思及言外之意,需结合上下文内容来分析。题中,“一个人的机锋”,联系上文“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可分析出“歌谣最初是个人心情的诉说”;“多人的智慧”,联系上文“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可分析出“集众人聚唱,歌谣增多”,联系上文“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可分析出“经众人修饰,歌谣成为定本”。
    (3)本题考查筛选归纳内容要点及比较阅读的能力。作答时要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结合文本内容对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原文“重叠可以说是原始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协调,是后来有了文字才发展出来的”,可概括出“节奏要求不同:前者主要依靠重叠,后者主要依靠字数均齐、韵脚协调”;原文“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徒歌是随口唱”“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可概括出“传播方式不同:前者依靠口口传唱,后者借助文字记录”。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简称《学》《庸》《论》《孟》。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单行。
    最初用力提倡“四书”的是程颢、程颐兄弟。他们说:“《大学》孔门的遗书,只有从这部书里,还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从《论》《孟》 里虽也可看出一-些,但不如这部书的分明易晓。学者必须从这部书入手,才坏会走错了路。”这里没提到《中庸》。可是他们是很推尊《中庸》的。他们在另-处说:“《中庸》是孔子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子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会读书的细加玩赏自然能心领神
    悟终身受用不尽。”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四种书便贯串起来了。
    朱子说,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孟》 里精微的分别;融贯了《论》《孟》 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所以,朱耔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 《孟》 合为“四书”,作为初学者的基础教本。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成人,后来人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符合他提倡的本心的。于顺序变为《学》《庸》《论》《孟》,那是书贾因为《学》《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
    (1)根据材料,概述“四书”的形成过程。
    (2)二程和朱子分别是怎样评价《大学》的?
    (3)请分析本文对读者研读"四书”有哪些指导意义。
    【答案】(1)《大学》《中庸》原本都在《礼记》里,《论语》《孟子》单行;二程强调《大学》《中庸》的作用;朱子接受=程的见解,加以系统说明,贯串“四书”;书贾改变“四书"顺序,形成通行本。
    (2)二程认为,从《大学》可知古人做学问的程序,而且分明易晓,初学者从它入手环会走错路;朱子认为,《大学》 提纲挈领,由此能领会《论语》《孟子》 的精微分别,进而能领会《中庸》的心法。
    (3)研读“四书”,目的是提升人格修养,而非猎取名利;研读“四书”,要理解其内在逻辑,循序渐进;研读“四书”,要从大处着眼,进而读天下书,论天下事。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第一段“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单行”可知《大学》《中庸》原本都在《礼记》里,《论语》《孟子》单行;由第二段“最初用力提倡‘四书’的是程颢、程颐兄弟。他们说:‘《大学》是孔门的遗书,只有从这部书里,还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从《论》《孟》里虽也可看出一些,但不如这部书的分明易晓。学者必须从这部书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这里没提到《中庸》。可是他们是很推尊《中庸》的”可知二程强调《大学》《中庸》的作用;由第二段“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四种书便贯串起来了”可知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说明,贯串“四书”;由第三段“至于顺序变为《学》《庸》《论》《孟》,那是书贾因为《学》《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可知书贾改变“四书”顺序,形成通行本。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由第二段“《大学》是孔门的遗书,只有从这部书里,还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从《论》《孟》里虽也可看出一些,但不如这部书的分明易晓。学者必须从这部书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可知二程认为,从《大学》可知古人做学问的程序,而且分明易晓,初学者从它入手不会走错路;由第二段“朱子说,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融贯了《论》《孟》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可知朱子认为,《大学》提纲挈领,由此能领会《论语》《孟子》的精微分别,进而能领会《中庸》的心法。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第三段“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成人,后来人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符合他提倡的本心的”可知研读“四书”,目的是提升人格修养,而非猎取名利;由第三段“朱子说,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融贯了《论》《孟》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所以,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孟》合为‘四书’,作为初学者的基础教本”可知研读“四书”,要理解其内在逻辑,循序渐进;由第三段“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可知研读“四书”,要从大处着眼,进而读天下书,论天下事。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但仓颉造字的传说,战国末期才有,那时人并不都相信,如《易·系辞》里就只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我们知道,文字不断的在演变着,说是一人独创,是不可能的。
    “仓颉造字说”也不是凭空起来的。秦以前是文字发生与演化的时代,字体因世、因国而不同,官书虽是系统相承,民间书却极为庞杂。到了战国末期,政治方面,学术方面,都感到统一的需要了,鼓吹的也有人了;文字统一的需要,自然也在一般意识之中。这时候抬出一个造字的圣人,实在是统一文字预备工夫,好教人知道“一个”圣人造的字当然是该一致的。
    识字是教育的初步,识字需要字书。相传最古的字书是《史籀篇》,是周宣王的太史籀作的。这部书已经佚去,但许慎《说文解字》里收了好些“籀文”,又称为“大篆”,字体和小篆差不多,和始皇以前三百年的碑碣器物上的秦篆简直一样,所以现在相信这只是始皇以前秦国的字书。
    东汉许慎作了一部《说文解字》。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他都搜罗在他的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古文”;“古文”是鲁恭王所得孔子宅“壁中书”及张仓所献《春秋左氏传》的字体,大概是晚周民间的别体字。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书中每字都有说解,用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得凭这部书。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从前学问限于经典,所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现在学问的范围是广了,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也还得从文字学入手。《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是造字的条例。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字。如“考”、“老”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如代名词,“予”“彼”等。假借本因有音无字,但以后本来有字的也借用别的字。所以我们现在所用的字,本义的少,引申义的多,一字数义,便是这样来的。
    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隶书”。汉初还有草书,从隶书变化,更为简便。隶书方整,去了挑笔,又变为“正书”。晋代也称为“楷书”。正书本也是扁方的,到陈、隋的时候,渐渐变方了。到了唐代,又渐渐变长了。这是为了好看。正书简化,便成“行书”,起于晋代。大概正书不免于拘,草书不免于放,行书介乎两者之间,最为适用。但现在还通用着正书,而辅以行、草。一方面却提倡民间的“简笔字”,将正书、行书再行简化;这也还是求应用便利的缘故。
    (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有删改)
    材料二:
    远在3300年前的殷商时代,甲骨文就产生了。这是一种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商周时代还有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文字,又称钟鼎文、铭文。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结构尚未定型,异体字较多。之后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秦国和东方六国使用的文字在作风上有很大的不同。唐兰先生把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和秦代使用的小篆合称为秦系文字,东方各国的文字合称六国文字,也称古文。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对西周春秋的传统正体字的继承较多,而后者则已对传统正体做出了很大的改造。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此时天下“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许慎《说文解字·叙》载,“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这是历史上一次意义重大的文字改革,也是第一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文字规范。
    小篆比大篆已有所省改,但书写起来仍不利于处理大量日常事务的需要,因而在小篆基础上又产生了书写更为快捷的字体隶书。在秦时,小篆是在比较郑重的场合使用的正规字体,而隶书是日常使用的比较简便的字体。从小篆到隶书的变化称为“隶变”。文字学里一般把自甲骨文至小篆的汉字演变称为古文字阶段,而隶书以后的文字称为今文字阶段。“隶变”成为了汉字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汉初由汉隶演变产生了草书字体,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民众急于将汉字进一步简化和书写便捷化的愿望,但由于字体较难辨认而不能广泛使用。汉末又出现了楷书, 楷书易于书写,字体规范,形成了真正的“方块字”,故为人民普遍接受,自汉以来一直通用至今。此外还有始于东汉盛于魏晋的行书,它比楷书易写,比草书易认,所以同样流行至今。
    (摘编自张民权 郭凌鹤《关于汉字简化问题的理性思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字体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每一个阶段的变化只是为了人们使用便利。
    B.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合称“六书”。它们同属于造字的条例。
    C.战国时东方各国对西周春秋的传统正体字的继承较多,秦国对传统正体做了很大的改造。
    D.比起“仓颉造字说”,《易•系辞》中说文字是由“后世圣人”造出来更自然合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民众的愿望是文字简化的源动力,是内因,秦始皇颁布“书同文”的法令亦属内因。
    B.《说文解字》保存了部分籀文的形体,它对于我们辨识更古老的甲骨文和金文也是大有帮助的。
    C.如果我们想要学习、研究古汉字体系,或者要探究某些汉字的起源,《说文解字》应是重要的参考书目。
    D.汉字字体演变的过程概括为: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这是汉字的主要字体,此外还有草书和行书两种辅助字体。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全部属于会意字的一项是( )
    A.刃、取、友、莫B.炎、采、休、武
    C.羊、桃、寒、秉D.亦、念、甘、信
    (4)作为一部划时代的字书,《说文解字》有哪些优点?请结合材料概括。
    (5)新中国成立之后积极推进汉字简化工作,对此亦有质疑之声。针对汉字简化问题,请结合材料及你的体验谈谈看法。
    【答案】
    (1)D
    (2)A
    (3)B
    (4)①搜罗字数多,字体丰富。②按偏旁部首编排字典,分类细致。③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有助溯源。④研究音形义,是文字学的古典。⑤是研究古典的重要工具。
    (5)①汉字简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②简化字使用便利,更适合日益加快的社会节奏。③汉字简化有利于对外传播中国文化。④简化字对汉字文字系统有一定的破坏。⑤简化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只是为了人们使用便利”说法错误。除了便利,还有美观,见材料一最后一段“到了唐代,又渐渐变长了。这是为了好看”。B.“‘六书’同属于造字的条例”说法错误。转注、假借是用字的条例,见材料一第五段“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是造字的条例”。C.“战国时东方各国对西周春秋的传统正体字的继承较多,秦国对传统正体做了很大的改造”说法错误。从材料二第一段“唐兰先生把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和秦代使用的小篆合称为秦系文字,东方各国的文字合称六国文字,也称古文。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对西周春秋的传统正体字的继承较多,而后者则已对传统正体做出了很大的改造”可知,应是秦对传统正体字的继承较多,东方六国对传统正体做了很大的改造。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秦始皇颁布‘书同文’的法令亦属内因”说法错误。秦始皇颁布的“书同文”的法令是外因。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刃”是指事字。C.“羊”是象形字,“桃”是形声字。D.“念”是形声字,“亦”“甘”是指事字。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一第四段“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他都搜罗在他的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古文’”可概括为搜罗字数多,字体丰富。依据材料一第四段“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可概括为按偏旁部首编排字典,分类细致。依据材料一第四段“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可概括为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有助溯源。依据材料一第四段“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现在学问的范围是广了,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也还得从文字学入手。《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等可概括为研究音形义,是文字学的古典,同时是研究古典的重要工具。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从材料一最后一段中写“隶书方整,去了挑笔,又变为‘正书’。晋代也称为‘楷书’。正书本也是扁方的,到陈、隋的时候,渐渐变方了。到了唐代,又渐渐变长了。这是为了好看。正书简化,便成‘行书’”,第四段“现在学问的范围是广了,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也还得从文字学入手”等内容可以看出,汉字的简化是对汉字文字系统有一定的破坏,甚至造成一些字缺乏理性。
    依据材料一最后一段“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可知,简化字使用更便利,一方面,更加适应日益加快的社会节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简化字降低了书写的难度,也降低了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度,所以汉字简化有利于对外传播中国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日益丰富,汉字日益增多,使用汉字的机会增多,人们势必会要求对汉字进行简化,但简化的同时,要注意“规范”且尽可能地保持汉字的丰富内涵。
    15.班级开展以“联系《经典常谈》阅读古文经典”的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文段中的“他”指的是 。
    (2)试运用《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谈谈《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深层含义。
    【答案】(1)屈原
    (2)这句诗的表层含义为:光阴如梭,美人的青春就像日益飘零的草木。屈原将楚怀王比作“美人”,担心的是楚怀王步入衰残的暮年他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只希望能把握住短暂的人生,做出一番事业,表达了对楚怀王的忠诚和担忧。
    【解析】根据文段中“他将怀王比作美人”进行分析,“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一句中的“美人”指的是楚怀王,屈原担心美人迟,其实就是担心楚怀王步人衰残的暮年,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希望自己能把握住短暂的人生,为楚怀王效忠。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6.班级开展以“联系《经典常谈》阅读古文经典”的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江雪》的体裁是( )
    A.五言绝句 B.五言律诗 C.五言古体诗 D.五言乐府
    (2)《经典常谈》中认为“唐人绝句有两种作风:一是铺排,一是含蓄”,你认为《江雪》是铺排还是含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A
    (2)示例:《江雪》是铺排。诗人铺排了“鸟飞绝”“人踪灭”“蓑笠翁”三个印象,突出了“江雪”的幽静,又运用“千山”“万径”“绝”“灭”等词,显得更为幽静。
    方法提要
    阅读任务
    目的性较强,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
    (1)学完《《诗经)二首》以后,小语对《诗经》的表现手法十分感兴趣,请你阅读《《诗经)第四》这一章节,向小语具体说明《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2)小语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那么他应该选择阅读的内容是( )
    A.《说文解字》第一 B.四书第七
    C.《周易》第二 D.辞赋第十一
    楚辞经典
    《经典常谈》相关内容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节选自《离骚》)
    他又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他将怀王比作美人,他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情辞凄切,缠绵不已。
    唐诗经典
    《经典常谈》相关内容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七言四句的诗,唐以前没有,似乎是唐人的创作。这大概是为了当时流行的西城乐调而作;先有调,后有诗。五七绝都能歌唱,七绝歌唱的更多—该是因为声调曼长,好听些。作七绝的比作五绝的多得多,本书选得也多。

    相关试卷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1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含解析):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1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任务一,阅读选段,回答问题,阅读名著材料,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10 散文阅读(含解析):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10 散文阅读(含解析),共44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9 小说阅读(含解析):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9 小说阅读(含解析),共5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翠是怎样的一个女孩?概括回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10《经典常谈》(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