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讲义)初中语文八年级辅导讲义第03讲 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65099/1-17332978763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讲义)初中语文八年级辅导讲义第03讲 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65099/1-173329787674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讲义)初中语文八年级辅导讲义第03讲 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65099/1-173329787676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讲义)初中语文八年级辅导讲义第03讲 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65099/0-173329787495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讲义)初中语文八年级辅导讲义第03讲 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65099/0-173329787499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讲义)初中语文八年级辅导讲义第03讲 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65099/0-173329787501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暑假讲义)初中语文八年级辅导讲义 新知+基础+名著+现代文+古诗文+写作(2份,原卷版+解析版)
- (暑假讲义)初中语文八年级辅导讲义第01讲 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2份,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暑假讲义)初中语文八年级辅导讲义第02讲 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2份,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暑假讲义)初中语文八年级辅导讲义第04讲 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鉴赏+写作(2份,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暑假讲义)初中语文八年级辅导讲义第05讲 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鉴赏+写作(2份,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暑假讲义)初中语文八年级辅导讲义第06讲 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鉴赏+写作(2份,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暑假讲义)初中语文八年级辅导讲义第03讲 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暑假讲义)初中语文八年级辅导讲义第03讲 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暑假讲义初中语文八年级辅导讲义第03讲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原卷版doc、暑假讲义初中语文八年级辅导讲义第03讲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使至塞上 唐·王维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qì)约。
B.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bìnɡ)溅的水花。
C.它们也是那些即将在暴风骤(zòu)雨中诞生的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
D.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méi)了。
【答案】A
【解析】B.“迸溅”的“迸”应读“bènɡ”;C.“暴风骤雨”的“骤”应读“zhòu”;D.“埋没”的“没”应读“mò”。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絮絮叨叨。
B.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愧不如。
C.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D.父亲老实厚道卑躬屈膝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答案】C
【解析】A.“絮絮叨叨”应为“强聒不舍”;B.“自愧不如”应为“自惭形秽”;D.“卑躬屈膝”应为“低眉顺眼”。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地球环境不恶化,我们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B.我们从母亲那里得到的虽然是爱的抚慰,往往还有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态度。
C.沙丁鱼是一种十分受人欢迎的海产,但是经过长途运输,往往剩不下几条活鱼。
D.为了增强我们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了解诗歌的一些体裁知识,是很必要的。
【答案】C
【解析】A.否定词乱用,去掉“不”;B.关联词语运用不当,“虽然”改为“不仅”;D.动宾搭配不当,“增强”和“欣赏水平”不搭配,改为“增强我们的理解能力和提高我们的欣赏水平”。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唐太宗深有感触地说道。
B.只见那汉子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
C.它名叫红山碧玉龙,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以北的三星塔拉嘎查村。(蒙语意为“美丽的草甸”)
D.我曾经写过一段文字,题目是《致文学》。
【答案】A
【解析】B.“五六尺”表示虚指,不能用顿号,把顿号去掉;C.括号内容为前文诠释,句号应在括号的后面;D.把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5.下列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写人为主,《周亚夫军细柳》就选自其中。
B.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代表作有《春》《济南的冬天》《背影》等。
C.“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等情节说的是《水浒传》中英雄人物武松的故事。
D.《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是法国的著名小说家莫泊桑。
【答案】B
【解析】《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先生。
(一)单细胞生物“科学家”
柳 静
①人类被称为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命体,具有强大的思考与设计能力。但是你知道吗,地球上竟然有一种单细胞生物的智商远远超越了科学家们的预期。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只是一团毫不起眼的黏糊物——黏菌,一种已经存在了几亿年之久的真核生物。
②在一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利用黏菌的避光性,以光点模拟日本地形,然后在地形上对应东京几处重要地铁站的地方放置食物。结果发现,黏菌能以最省时和最科学的铺展路径取得这些食物,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一个网络!而这个逐渐形成的网络,竟和错综复杂的东京地铁路线几乎一模一样。也就是说,黏菌用短短的26个小时,就完成了一群顶尖工程师花几十年才完成的事情。
③那么,这一团黏菌既没有大脑,又没有神经元,怎么会具有如此强大的设计能力呢?这一切要从黏菌的生物性说起。黏菌为了寻找食物,会先朝四面八方延展,定位所有食物位置后,它们便会收缩回来,继而形成一个高效率的传输网络将食物联结起来。如此一来,它便能自由自在地通过这些网络来吸收食物的养分,而这些网络的架构也不会太复杂,否则会消耗黏菌太多的能量。
④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单细胞生物“科学家”的身上还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人类学习呢。
⑤首先是风险评估能力。在实验中,若通往某个食物源的路线只有一条,那就很有可能因发生意外而中断。因此,黏菌会在主要路线旁建立次要路线,以备不时之需,达到了安全与效率之间的完美平衡。
⑥其次是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在实验中,研究人员每隔一段时间便会给黏菌一些外在刺激,例如吹风或光照,使黏菌的生长受挫。持续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会突然中断这些刺激。而此时的黏菌如同有了记忆一般,会在原本应该出现刺激的时间点减缓生长速度,仿佛能够预测刺激的到来,并以减缓生长速度减少损伤。
⑦最后,黏菌是靠每个细胞自动自发地同步脉动来传输外界讯息,并在内部建构一个复杂的认知体系。这套独特的资讯处理方式,不同于电脑或人类的大脑,它是用单一的中央处理器来思考并整理资讯的。毫无疑问,这样的发现即将改变人类未来的电脑和网络形态。
1.文章为什么称黏菌为单细胞“科学家”,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答案】是单细胞生物,却具有强大设计能力、准确的风险评估能力、极强的记忆力与学习能力、独特的资讯处理方式。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②段“黏菌能以最省时和最科学的铺展路径取得这些食物,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一个网络”,第③段“黏菌为了寻找食物……继而形成一个高效率的传输网络将食物联结起来”,第⑤段“黏菌会在主要路线旁建立次要路线,以备不时之需”,第⑥段“其次是记忆力和学习能力”,第⑦段“黏菌是靠每个细胞自动自发地同步脉动来传输外界讯息,并在内部建构一个复杂的认知体系”概括作答即可。
2.第②段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
而这个逐渐形成的网络,竟和错综复杂的东京地铁路线几乎一模一样。
【答案】不能删去,因为“几乎”是接近的意思,这里表明黏菌形成的网络接近错综复杂的东京地铁路线,但与东京地铁路线并不是一模一样。若删去,则与实际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解析】本题考查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为了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中常用到一些表示推测,程度等的词语在这个句子中。
3.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作比较,说明黏菌有一套独特的资讯处理方式。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第⑦段中画线句子“不同于电脑或人类的大脑”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用是说明黏菌是用单一的中央处理器来思考并整理资讯的。
(二) 月白湖荡
余飞鱼
六月,湖里绿了一片,绿的是苇草,是荷叶,是其他水草。水草下当然有鱼,有虾。水面有菱角,青嫩嫩的,随手捞起一个,洗一洗就可以生吃,味道青鲜鲜的。水下呢,还有嫩嫩的藕。
棒子捞了几个菱角,还有几个嫩藕,不是自己吃,是给小王叔叔的。每次等待小王叔叔时,棒子都会这么做。等到芦苇那边传来两声鸟鸣,小王叔叔就会出现,来时,骑着匹大白马。小王叔叔吃着菱角,还有嫩藕。棒子就跑过去,羡慕地摸着大白马的鬃毛。
小王叔叔笑道,“想骑?”棒子点点头,“当然。”
小王叔叔就老气横秋地说:“小鬼,太矮了,脑袋高过马背时,才能骑。”棒子噘着嘴,暗地里和白马比比,头刚刚挨着马背。他想,再过一年就高过马背了,就可以了。
可是,离开后,小王叔叔却再没有来过,他牺牲了。那天,棒子撑着一只小划子,藏在苇草里,等着小王叔叔送信来,没有等到,几声鸟鸣后,他等来的是一个陌生人,是张叔叔。
棒子忙问:“小王叔叔呢?”张叔叔红了眼圈,轻声告诉他,小王叔叔遭遇了小鬼子,牺牲了。棒子眼睛顿时模糊了,他喃喃地道:“怎么会?小王叔叔有大白马,又高又大,跑起来飞快。”
张叔叔叹息,小鬼子的东洋马比新四军的马更高更大,跑起来比小王叔叔的大白马快多了。棒子咬着牙,狠狠地道:“东洋马,真可恨!”张叔叔也点点头咬着牙说:“我们要报仇。”
报仇的机会就在眼前。原来,张叔叔这次来,是传达上级命令的。最近,一支新四军骑兵营要经过这儿,准备和湖东新四军二团会合,端掉小鬼子的碉堡。张叔叔告诉棒子,骑兵营来时,希望棒子能给带路。棒子高兴极了,说声是。
骑兵营来时是在一个晚上。张叔叔带头,将骑兵营营长介绍给棒子。棒子很高兴,看看这匹骏马,又摸摸那匹。骑兵营营长开玩笑说,没骑过吧?A棒子使劲地点头,傻乎乎的样子。逗得骑兵营营长笑了,张叔叔也笑了。
湖里芦苇丛中隐藏着一条暗道,在湖中间,有新四军的监察哨把守着。棒子当然能带人顺利通过,因为棒子是新四军的通信员啊。他手一挥,带着骑兵营出发了。
B已经是后半夜了,湖上月光变得更亮更白。苇草深处,不时传来露珠滴落声,还有“咚”的一响,是青蛙跳水的声音。棒子带着部队,静静地走着,沿着那条路走着,新四军监察哨看见了,没有阻拦。棒子带着骑兵营走到一处湖湾处,将两根手指插入嘴里,“嘘”地吹响一声口哨。在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时,他已抱着身边的张叔叔,“扑通”跳入湖水深处的苇草丛里。
湖里的月光顿时碎了。
枪声响起,打破湖面的寂静。骑兵营士兵一个个在枪声中倒下,不一会儿,全被消灭。随着战斗的结束,棒子浮出水面,拖着肚子已经灌满水的张叔叔。
张叔叔不是什么通信员,是日军间谍大木三郎。
大木三郎一直想破获新四军的交通线,就悄悄盯上了小王叔叔,枪杀了小王叔叔。然后,自己扮成通信员,哄骗棒子,准备带着日军特种部队,假扮作新四军骑兵营,将湖东新四军一举歼灭。
他最终自投罗网,却弄不清自己究竟在哪儿露了马脚。
棒子得意地说,是你自己吐露了真相的。
棒子说,大木三郎曾告诉自己,东洋马比小王叔叔的大白马高大。当骑兵营出现时,自己走过去,站在马旁暗暗一比,那些马都高过了自己的脑袋,而大白马和自己脑袋齐平。他终于清楚,他遭遇了日军。因此,发出鸟鸣,让提前防备着的新四军出击。
大木三郎一听,傻了眼。
棒子随着新四军战士押着垂头丧气的大木三郎,迅速消失在月光下的苇丛中。月光慢慢变淡了,照着湖面,苇丛里有只小划子,如一牙月亮,一晃一晃的。
1.赏析文中A处画线的句子。
棒子使劲地点头,傻乎乎的样子。
【答案】“点头”“傻乎乎”写出了棒子当时的动作与神态,他故意装作对骑兵营营长无比相信与羡慕的样子,以此来迷惑他们,为下文给他们带路途中设计消灭他们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使劲地点头”是动作描写,“傻乎乎”是神态描写,结合下文故事情节可知,棒子此时已识破他们的身份,将计就计,故意装“傻”,为下文给他们带路,活捉日军间谍做铺垫。
2.按时间顺序,把小说情节归纳完整。(不超过50字)
①棒子得知通信员小王叔叔被小鬼子杀害,下决心为他报仇。
②新来的通信员张叔叔告诉棒子,新四军骑兵营准备和湖东二团会合,端掉鬼子碉堡,希望棒子带路,棒子同意。
③
【答案】棒子带着骑兵营到湖湾处发出口哨,湖面上发出枪声,将骑兵营一举歼灭,原来棒子早已识破日军假扮骑兵营。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概括。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围绕“棒子带着骑兵营走到一处湖湾处……骑兵营士兵一个个在枪声中倒下,不一会儿,全被消灭”概括即可。
3.简析文中B处画线句子的作用。
【答案】句子通过环境描写,以露珠滴落、青蛙跳水的声音表现夜晚的寂静,表现当时棒子内心的平静,与下文激烈的枪战形成对比,突出棒子的沉着与机智。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画线句子是自然环境描写,以动衬静,表现了夜晚的安静,结合后文的情节,这里的“静”与下文的激烈枪战形成对比,反映出棒子的沉着冷静、机智果敢。
4.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棒子有哪些性格特征。
【答案】棒子能正确判断出张叔叔的身份,并将假扮成新四军的日军带入湖中,以提前发出信号的方式,将日军消灭,并活捉日军间谍,表现出他的机智、勇敢、为人的沉稳与爱憎分明。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把握。根据文中情节可知:棒子是个小孩子,但是通过马的身高能快速认清敌人,可见他为人几只;将计就计,将他们一举歼灭,可见他勇敢;在听说王叔叔牺牲时,眼睛模糊,可见他爱憎分明。
田豫传
田豫,渔阳雍奴人也。刘备之奔公孙瓒也,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备为豫州 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军次易北①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豫因地形,回车结圆陈②,弓弩持满於内,疑兵塞其隙。胡不能进,散去。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迁南阳太守。先时,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前太守收其党与 五百余人,表奏皆当死。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具以状上,太祖善之。 鲜卑素利等数来客见,多以牛马遗豫;豫转送官。胡乃密怀金三十斤,谓豫曰:“我见公贫,故前后遗公牛马,公辄送官,今密以此上公,可以为家资。”豫张袖受之,答其厚意。胡去之后,皆悉付外,具以状闻于官府。
(注)①易北:易水北面。②陈:通“阵”。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自托于备,备甚奇之。(感到惊奇) B.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遗憾)
C.多以牛马遗豫(给予;赠送)D.具以状闻于官府(听见)
【答案】D
【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D.语句“具以状闻于官府”的意思是:他详细地把情况说出来,因此在官府中闻名。“闻”是“闻名”,而不是“听见”。故选D。
2.对文中画下划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
B.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
C.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
D.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
【答案】B
【解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的意思是:军队进抵易水北岸,敌人埋伏下骑兵偷袭,军人乱成一团,不知如何是好。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故选B。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
②今密以此上公,可以为家资。
【答案】(1)郡里有个叫侯音的人造反,聚集几千人在山中做强盗,成为郡中的一大祸患。
(2)我现在暗里把这些金子送给您,您可以把它作为您的家资。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反(造反)、为(做)、为郡患(成为郡中的祸患)”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密(暗地里、密密地)、以(把)、上(敬上)、可(可以)、以(把)”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4.田豫具有哪些优点?请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1)宽厚善良:侯音聚众造反,田豫却将俘虏的侯音党羽释放,让他们悔过自新,可见他的宽厚善良。(2)善于用兵:他依据地形,排兵布阵,善用疑兵,大破胡人。(3)为官清廉:胡人曾两次向田豫行贿,但田豫一律交公,因而受到表彰,可见其为官清廉。
【解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整体感知文本材料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具体的事件分析。从文本中叙写的田豫“因地形,回车结圆陈②,弓弩持满於内,疑兵塞其隙。胡不能进,散去。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和刘备的遗憾“不与君共成大事也”,可以看出他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从“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和“太祖善之”,可以看出他具有宽厚善良的品质;从他接受胡人赠送的礼物都交给了客随官府,可以看出他为政清澈。据此可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田豫,渔阳郡雍奴县人。刘备投奔公孙瓒,田豫当时年纪还小,自己托身于刘备,刘备非常看重他。刘备任豫州刺史,田豫以母亲年老为理由请求回乡,刘备涕泣着与他告别,说:“只遗憾不能与君一起建立大业。”鄢陵侯曹彰征讨代郡,用田豫做相。军队进抵易水北岸,敌人埋伏下骑兵偷袭,军人乱成一团,不知如何是好。田豫根据地形,用战车围绕成战阵,弓弩手拉满弓在里面,在空隙中布下疑兵。胡人攻不进来,便溃散了。大军乘势追击,大破敌兵。田豫于是挥兵前进,平定了代郡,这些都是田豫谋划的。
又迁升为南阳太守。先前,郡里人侯音反叛,率众数千人在山中作盗匪,给南阳造成极大祸患。前任太守收捕了侯音的党羽五百余人,上表奏请全部处死。田豫召见全体在押囚犯,加以安慰晓谕,为他们指明悔过自新之路,打开刑具,一次全部释放。各位囚犯都叩头感恩,希望为田豫效命,当即互相转告,各部盗贼一天之内便都解散了,郡中得以清静安定。田豫如实向上汇报,曹操予以表扬。
鲜卑国素利等人多次求见田豫,以牛马相赠,田豫都上交官府。鲜卑人觉得送牛马太过张扬,不如送钱,就秘怀金30金斤来求见,对田豫说:“我看到了您生活清贫,所以之前送您牛马,您却把它们上交官府,现在这个秘密的送您,可作为家资。”田豫揣到袖子里,感谢了他们的好意。胡人离开以后,把他们送的东西全部送交他人,他因此在官府中闻名。
从弯路走到终点
人生就是一段路,在路上有许多的波折,辛辛苦苦走完了全程,而终点还是要离开这个世界。
我们赤裸裸地来到这世间,又要赤裸裸地回去,没能留下什么,没能带走什么,又有谁能在这段波折的路上留下那游丝样的痕迹呢?在人生波折的路上有多少的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在引导我们向前进发,无数的问号背后带给我们无数个人生的哲学,在曲折的路上,为我们照亮那前进的征途。历尽苦难,最终走到的只能是人生的终点。回首过去,感叹自己没能留下一丝光辉。再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不正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吗?一个发人深思的问号,从始到终都是一个问号:我为什么要来到这世间?又为什么要再离开?我历尽苦难得到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
而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个问题,变成一个感叹号,让世人感叹自己的成就,在人生的路上留下自己那一笔抹不掉的光辉,像霍金、像诺贝尔……再看看自己,在四千多个日子里留下了什么?问号,问号!留给自己的为什么总是一个个问号?我要留下光辉,要勇敢向前,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感叹号。对于六年级的我,也许,第一个感叹号就是即将来临的毕业考试,让自己达到一个高度,向前进发,创造一个光辉的起点,从那一点向光辉的顶点冲刺,让每一个问号都有一个应有的句号,让人生的问号有一个惊人的感叹号!
从一个好的中学,一直到一个好的大学,让自己的一生都在光辉中,为世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像雷锋,他时刻为人们服务,他带给我们的是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从而受到人们的赞扬。我要贡献,但不是想要得到什么,像居里夫人,是要为世人作出贡献。
让问号变成感叹号吧!见是我进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写作半命题作文的能力。想要写好此类作文,关键是要拟一个恰当、新颖的题目。一般地说,半命题作文要求补填的内容往往是写作的中心内容。在完成补题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是确定了写作的素材或明确了写作的中心。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此后的构思写作同命题作文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本题内容宽泛,由提示可知“从______到______”或许是时间的推移,或许是地点的转换,或许是不同事物的关联……我们可拟写如:从初春到寒冬,从蝉鸣的九月到叶落的深秋,从童年到少年,从教室到图书馆,从南方到北方,从山下到山顶,从无知到已知,从一年级到九年级,从曾经的陌生到如今的熟悉,从懦弱到坚强,从付出到收获,从蝌蚪到青蛙……这是一个过程,选择自己最有体悟的一点作为主旨选材成文即可。如蜕变、成长、舍弃、心态平衡,目标坚定、奋斗,改变、不图安逸、积蓄力量、厚积薄发等。可以写成记叙文,叙写自己某次经历;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能综合使用各种论证方法证明中心论点
原文
译文
赏析
单车①欲问边②,
属国过居延。
(我独自)轻车简从去慰问边关守军,我作为使者经过辽远的边塞地区。
内容理解: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写诗人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经过辽远的边疆地区。“单车”表现出诗人形单影只的情状,实是表达了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
征蓬③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我)像飘飞的蓬草飘出了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大雁飞入了胡人的地方。
内容理解: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
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大漠孤烟④直,
长河⑤落日圆。
茫茫的大漠中一柱烽烟笔直地升上天空,黄河边上落日又大又圆。
内容理解: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①有绘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②有绘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③在色彩上也很鲜明,落日、大漠、黄河、烽烟,各有色彩,引人想象。
萧关逢候骑⑥
都护在燕然。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他告诉我前线统帅正在指挥督战。
内容理解: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前线统帅;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军正在前线呢!
用典:运用典故“燕然勒功”,“燕然”不是实指燕然山,而是借指最前线,暗示前方战事取得了胜利。
情感:情绪高涨,似为前线大捷而欢欣鼓舞,个人失意的情绪在大漠雄浑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有的只是慷慨悲壮的情感,表现出诗人的达观。
【课下重点注释】①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②问边:慰问边关守军。③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④孤烟:指烽烟。⑤长河:指黄河。⑥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主旨】全诗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
我
来
评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暑假讲义)初中语文九年级辅导讲义第06讲 新知+基础+名著+现代文+古诗文+写作(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暑假讲义初中语文九年级辅导讲义第06讲新知+基础+名著+现代文+古诗文+写作原卷版doc、暑假讲义初中语文九年级辅导讲义第06讲新知+基础+名著+现代文+古诗文+写作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暑假讲义)初中语文九年级辅导讲义第05讲 新知+基础+名著+现代文+古诗文+写作(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暑假讲义初中语文九年级辅导讲义第05讲新知+基础+名著+现代文+古诗文+写作原卷版doc、暑假讲义初中语文九年级辅导讲义第05讲新知+基础+名著+现代文+古诗文+写作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暑假讲义)初中语文九年级辅导讲义第04讲 新知+基础+名著+现代文+古诗文+写作(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暑假讲义初中语文九年级辅导讲义第04讲新知+基础+名著+现代文+古诗文+写作原卷版doc、暑假讲义初中语文九年级辅导讲义第04讲新知+基础+名著+现代文+古诗文+写作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