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图是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正常情况下①中含有( )
    A. 呼吸酶、甘油三酯B. 麦芽糖、血浆蛋白
    C. 钙离子、血红蛋白D. 尿素、甲状腺激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水约90%,蛋白质,无机盐,激素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气等)
    题图分析: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淋巴。
    【详解】A、呼吸酶存在于活细胞内,①血浆中没有,A错误;
    B、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二糖,①血浆中没有,B错误;
    C、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①血浆中没有,C错误;
    D、肌酐、甲状腺激素等在①血浆中存在,D正确。
    故选D。
    2. 肾病综合征患者会随尿丢失大量白蛋白,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出现水肿。有的患者血浆中某些免疫球蛋白也会减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患者体内的水分在血浆与组织液之间不能相互渗透
    B. 长期丢失大量的蛋白质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
    C. 免疫球蛋白减少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
    D. 临床上通过静脉输注适量的白蛋白可减轻水肿症状
    【答案】A
    【解析】
    【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详解】A、水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因此患者体内的水分在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A错误;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因此长期丢失大量的蛋白质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B正确;
    C、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可参与体液免疫,因此免疫球蛋白减少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C正确;
    D、根据题干“肾病综合征患者会随尿丢失大量白蛋白,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出现水肿”可知:临床上通过静脉输注适量的白蛋白可减轻水肿症状,D正确。
    故选A。
    3. 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A中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与蛋白质有关,其次与无机盐有关
    B. C中渗透压的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
    C. A中缓冲物质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渗透压
    D. 图中A、B、C中稳态的维持均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完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在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中,①为毛细血管,②为毛细淋巴管,③为组织细胞;A为血浆,B为淋巴,C为组织液,三者均参与构成细胞外液。
    【详解】血浆中的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其中细胞外液中90%的渗透压来源于无机盐中Na+和Cl—,A错误;组织液中渗透压的调节有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参与,其中体液调节中有激素参与,神经调节中有神经递质参与,B正确;血浆中缓冲物质主要是调节血浆PH,不是主要调节渗透压的,C错误;细胞外液中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完成,但不是每方面都是三个方面的调节共同完成,如血浆中PH的调节只靠体液调节维持,D错误。
    【点睛】易错选项A,血浆中的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其中细胞外液中90%的渗透压来源于无机盐中Na+和Cl—。
    4.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脑皮层H区病变的人,不能看懂文字
    B. 手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下部的调控
    C. 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 紧张、焦虑等可能抑制成人脑中的神经发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能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详解】A、大脑皮层H区病变的人,听不懂讲话,A错误;
    B、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其他部位,会引起其他相应器官的运动,B错误;
    C、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是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反复多次结合的结果,缺少了条件刺激条件反射会消退,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错误;
    D、紧张、焦虑可能会引起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的含量减少,所以紧张、焦虑等可能抑制成人脑中的神经发生,D正确。
    故选D。
    5.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该过程中铃声为条件刺激
    B. 手术摘除公鸡的睾丸,其雄性性征明显消失,该实验运用了减法原理
    C.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中加入HCl和NaOH的滴数属于无关变量
    D. 结扎狗的胰管,使胰腺萎缩,用萎缩胰腺的提取液可治疗胰腺受损诱发的糖尿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叫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2、加法原理是与常态相比,人为的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减法原理是与常态相比,人为的去除某种影响因素。
    【详解】A、每次给狗喂食时打铃,这样通过反复的条件刺激(铃声)和食物(非条件刺激)相结合,一段时间后,即使不提供食物,狗只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这说明建立起了条件反射,此时铃声是条件刺激,A正确;
    B、减法原理是与常态相比,人为的去除某种影响因素,手术摘除公鸡的睾丸,其雄性性征明显消失,该实验运用了减法原理,B正确;
    C、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叫自变量,“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中材料的种类、加入HCl和NaOH的滴数都属于自变量,C错误;
    D、结扎狗的胰管,使胰腺萎缩,胰液不能分泌,胰岛素不会被分解,再用萎缩的胰腺提取液可提取到胰岛素,可以来治疗胰腺受损诱发的糖尿病,D正确。
    故选C。
    6. 据报道,我国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沉默”的原因可能是( )
    ①突触小体中无细胞核
    ②“沉默”原因可能是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
    ③“沉默”原因可能是突触间隙不存在水解神经递质的酶
    ④“沉默”原因可能是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④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过程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而产生兴奋,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
    【详解】①突触小体中无细胞核与突触信息传递功能无关,①错误;
    ②可能是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即受体,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但由于突触后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而无法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进而引起突触沉默,②正确;
    ③若突触间隙不存在水解神经递质的酶,则会导致神经递质持续发挥作用,即不会导致突触沉默,③错误;
    ④可能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兴奋就无法在突触中传递,进而导致突触沉默,④正确。
    综上,②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 成年人排尿是一种复杂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膀胱逼尿肌接收兴奋后收缩,产生排尿反射。逼尿肌收缩时,又刺激牵张感受器,引起膀胱逼尿肌反射性收缩,直至膀胱内尿液被排空,相关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④→ 脊髓→ ②的途径传导至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产生尿意
    B. 截瘫病人脊髓受伤导致①②受损,无法完成排尿反射
    C. 膀胱内尿液被排空的过程不存在反馈调节
    D. 膀胱的缩小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存在分级调节,脊髓等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会受到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详解】A、大脑皮层产生尿意的途径是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④传入神经传导至脊髓,脊髓再通过神经②传导至大脑皮层,A正确;
    B、截瘫病人脊髓受伤导致①②受损,脊髓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控,但是仍可以完成排尿反射,B错误;
    C、膀胱内尿液被排空的过程存在正反馈调节,C错误;
    D、膀胱的缩小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D错误。
    故选A。
    8. 当用水流喷射海兔的虹吸管时会引起鳃收缩,称为缩鳃反射。相关结构及发生机制如图所示,在②处,突触前膜会释放谷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最终引起鳃收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有2个神经元,①为传入神经,②表示突触
    B. 在②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 在该反射活动中,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
    D. 当兴奋传至①处时,会引起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详解】A、由图所示,图中有2个神经元,①上有神经节,故①为传入神经,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故②表示突触,A正确;
    B、②为突触,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故在突触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正确;
    C、由题意“突触前膜会释放谷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最终引起鳃收缩”可知,在该反射活动中,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C正确;
    D、当兴奋传至①处时,Na+内流,但此时膜内Na+浓度仍低于膜外,D错误。
    故选D。
    9. 下图是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X、Y表示结构,Z表示某种生理效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为,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接受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
    【详解】A、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不是垂体分泌的,A错误;
    B、传入神经兴奋,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使其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正确;
    C、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分裂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C错误;
    D、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随体液运输作用于胰腺,使得胰液分泌增加,D错误。
    故选B。
    10. 第二十四届北京冬奥会赛场上,运动员在寒冷的雪地上进行滑雪比赛时,机体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运动员相关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
    B. 运动员体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分解加强
    C. 运动员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应激能力增强
    D. 运动员正常机体的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交感神经使作用器官组织兴奋,而副交感神经使器官组织平静,因此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一般是相反的。
    【详解】A、当人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使得运动员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 A正确;
    B、运动员体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维持血糖平衡,B正确;
    C、肾上腺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运动员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应激能力增强,C正确;
    D、人处于兴奋状态时,机体的产热量增加,同时皮肤血管舒张,汗液的分泌量增多,散热也增加,D错误。
    故选D。
    11. 如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的合成部位及作用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生图甲所示过程时,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B. 发生图乙所示过程时,小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C. 信息分子A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后神经元起作用
    D.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垂体释放信息分子B增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1、分析图甲可知,效应为骨骼肌战栗,说明是体温调节过程,骨骼肌战栗增加产热,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
    2、分析图乙可知,信息分子B作用于肾小管细胞,使水分重吸收增强,而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所以信号分子B是抗利尿激素。
    【详解】A、由分析图甲过程为体温调节过程,发生此过程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A错误;
    B、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所以发生图乙所示过程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B错误;
    C、传入神经与下丘脑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所以信息分子A代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而不是进入突触后神经元起作用,C错误;
    D、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正确。
    故选D。
    12. 在骨骼的生长和发盲过程中,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发挥着积极作用,破骨细胞的作用是把周围物质分解成骨骼生长所需要的原料,成骨细胞的作用是将原料排列组合,形成新的骨组织。雌激素可进入破骨细胞核内激活相关信号,进而导致破骨细胞凋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雌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破骨细胞发挥作用
    B. 雌激素一经破骨细胞接受并起作用于后就会失活
    C. 雌激素调节破骨细胞凋亡时,其受体在细胞核内
    D. 雌激素在体内过多生成不利于骨骼的生长和发盲
    【答案】A
    【解析】
    【分析】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不同激素的化学本质组成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详解】A、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运输方向是不定向的,A错误;
    B、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故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满足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需,B正确;
    C、激素需要与受体结合后才能起作用,分析题意可知,雌激素可进入破骨细胞核内激活相关信号,故其受体在细胞核内,C正确;
    D、雌激素可进入破骨细胞核内激活相关信号,进而导致破骨细胞凋亡,而成骨细胞在骨骼的生长和发盲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故雌激素在体内过多生成不利于骨骼的生长和发盲,D正确。
    故选A。
    13. 人体心脏和肾上腺所受神经支配的方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心脏细胞表面同时存在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受体
    B. 经过通路A引起心脏跳动加快所需的时间通常较通路B短
    C. 经过通路B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D. 图中反射弧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心脏和血管
    【答案】D
    【解析】
    【分析】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比较如下: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范围比较窄;作用时间短;体液调节: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作用时间比较长。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A、由图可知,通路A中,在神经元与心脏细胞之间以去甲肾上腺素为神经递质传递兴奋;通路B中,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经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并可以作用于心脏,故图中心脏细胞表面同时存在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受体,A正确;
    B、图中经过通路A调节心脏活动的是神经调节,通路B有神经调节过程控制肾上腺素的分泌,也有肾上腺素参与的激素(体液)调节过程,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作用速度较缓慢,所以经过通路A引起心脏跳动加快所需的时间通常较通路B短,B正确;
    C、通路B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过程中,既有神经中枢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神经调节过程,也有肾上腺素参与的激素(体液)调节过程,经过通路B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正确;
    D、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由图可知,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肾上腺或心脏构成,D错误。
    故选D。
    14. 下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相关调节过程,T3和T4统称为甲状腺激素,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TRH与T3和T4对垂体分泌TSH具有协同作用
    B. T3和T4分泌不足时可能引起TSH含量增加
    C. 下丘脑、垂体和骨骼肌细胞都存在T3或T4的受体
    D. 图中人体各种激素的含量通常均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下丘脑分泌TRH促进垂体分泌TSH,垂体分泌的TSH会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时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水平后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TRH、TSH,当TSH达到一定水平时也会抑制下丘脑分泌TRH。
    【详解】A、由图可知,T3和T4对垂体分泌TSH有抑制作用,而TRH对于TSH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具有相抗衡关系,A错误;
    B、结合题图可知,T3和T4分泌不足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可能引起TSH含量增加,B正确;
    C、图示T3或T4可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故下丘脑和垂体有其受体;此外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机体代谢水平,几乎可作用于全身细胞,故骨骼肌细胞也有其受体,C正确;
    D、反馈调节能够维持机体的稳定,所以在反馈调节的作用下,图中各种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A。
    15. 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敏者接触过敏原后都会在数分钟内出现反应
    B. 与淋巴细胞发育有关的基因突变或缺陷可引起免疫缺陷病
    C. 人体内的一些物质或细胞引起的免疫反应就是自身免疫病
    D. 在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中,抗体攻击的对象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1、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过敏者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内出现反应,也可能24 h后才有症状。许多过敏反应还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免疫缺陷病是指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该病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遗传而生来就有免疫缺陷的,叫作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该病是由与淋巴细胞发育有关的基因突变或缺陷引起的,患者多为新生儿和婴幼儿,他们存在严重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缺陷,任何一种病原体感染,对他们都是致命的。另一类是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叫作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大多数免疫缺陷病都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详解】A、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过敏者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内出现反应,也可能24 h后才有症状,A错误;
    B、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该病是由与淋巴细胞发育有关的基因突变或缺陷引起的,B正确;
    C、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人体癌细胞等引起的免疫反应并不是自身免疫缺陷病,C错误;
    D、在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中,抗体攻击的对象不相同,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针对自身的免疫反应,而过敏则是针对体外物质所发生的反应,D错误。
    故选B。
    16.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下列疾病中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是( )
    ①肺结核 ②白化病 ③缺铁性贫血 ④流行性感冒 ⑤尿毒症
    A. ①④B. ②③C. ①⑤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
    【详解】①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卡介苗预防,①正确;
    ②白化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②错误;
    ③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铁摄入不足等原因导致的营养性疾病,不是传染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③错误;
    ④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流感疫苗预防,④正确;
    ⑤尿毒症是各种晚期的肾脏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不是传染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⑤错误;
    综上①④正确,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7. 下列关于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疫苗作为外来抗原可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B. 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
    C. 人体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入侵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D. 有的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
    【答案】B
    【解析】
    【分析】免疫学应用:(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2)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详解】A、注射的疫苗通常会作为抗原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抵御病原体的侵入,A正确;
    B、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B细胞属于淋巴细胞,B错误;
    C、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即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C正确;
    D、某些致病细菌若是胞内寄生物,则感染人体时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D正确。
    故选B。
    18. 病原体感染可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如图表示某人被病毒感染后体内T细胞和病毒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b期间辅助性T细胞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
    B. 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C. 病毒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
    D. 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刺激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a-b段病毒入侵并增殖,同时机体开始进行特异性免疫,T细胞数量增加;随后b-c段病毒数量减少,T细胞数量也减少并趋于稳定。
    【详解】A、a-b期间病毒入侵,导致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A正确;
    B、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进而使病毒暴露出来,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使病毒数量减少,B正确;
    C、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C错误;
    D、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促使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形成 ,D正确。
    故选C。
    19. 下图表示两个细胞或病毒与细胞相互接触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a是树突状细胞,则b可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a向b呈递抗原
    B. 若a是再次入侵的病毒,则b可表示记忆T细胞,b增殖分化产生抗体
    C. 若a是衰老细胞,则b可表示吞噬细胞,b对a的吞噬属于第二道防线
    D. 若a是被麻风分枝杆菌入侵的细胞,则b可表示与其密切接触的浆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免疫的过程: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详解】A、树突状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若a是树突状细胞,则b可表示辅助性T细胞,A错误;
    B、能够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B错误;
    C、吞噬细胞可吞噬衰老细胞,若a是衰老细胞,则b可表示吞噬细胞,b对a的吞噬属于第二道防线,C正确;
    D、若a是被麻风分枝杆菌入侵的细胞,则a是靶细胞,b表示与之密切接触的细胞毒性T细胞,D错误。
    故选C。
    20. 人体初次接触某病原体后发生的部分免疫过程如图所示,图中①~④表示细胞,甲和乙表示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①既可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B. 细胞②仅参与细胞③的活化过程
    C. 物质乙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 细胞④分泌的物质乙可在内环境中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该图为体液免疫,①是抗原呈递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③是B细胞,④是浆细胞,甲表示细胞因子,乙表示抗体。
    【详解】A、该图为体液免疫,①是抗原呈递细胞,抗原呈递细胞既可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
    B、②是辅助性T细胞,③是B细胞,辅助性T细胞不仅参与B细胞的活化,还可以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B错误;
    C、乙表示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C正确;
    D、④是浆细胞,浆细胞分泌的物质乙(抗体)可在内环境中与抗原特异性结合,D正确。
    故选B。
    21. 下图是人感染SARS-CV-2后血清中两类特异性抗体(IgM、IgG)的含量变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SARS-CV-2侵入人体后,能同时诱导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 该病毒侵入人体后,浆细胞快速识别并分泌IgM
    C. 与IgM相比,IgG具有产生晚、持续时间长、含量高等特点
    D. 若某人血清中检出SARS-CV-2IgM,则他近期可能受到感染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人体感染SARS-CV-2后血清中检测到两类特异性抗体(IgM、IgG),IgM的峰值出现时间早于IgG,峰值低于IgG。
    【详解】A、SARS-CV-2侵入人体后会寄生在人体细胞内,机体会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者协同作用清除SARS-CV-2,A正确;
    B、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备识别外来入侵物质的能力,其主要功能是合成和分泌抗体,以对抗特定的抗原,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与IgM相比,IgG晚于IgM出现,IgG具有产生晚、持续时间长、含量高等特点,C正确;
    D、由题图可知人体感染SARS-CV-2并出现症状后血清中能检测到IgM,但在出现症状后约30天时IgM含量降为0,故若某人血清中检出SARS-CV-2IgM,则说明该人近期可能受到感染,D正确。
    故选B
    22. 下列关于未激活的B淋巴细胞和激活后的B淋巴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未激活的B淋巴细胞表面上不存在HLA
    B. B淋巴细胞只要与辅助性T细胞结合即可被激活
    C. 激活的B淋巴细胞分化产生的两种细胞基因表达情况不完全相同
    D. 激活后的B淋巴细胞一般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详解】A、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是标明细胞身份的标签的物质,激活的和未激活的B淋巴细胞表面上都存在HLA,A错误;
    B、B淋巴细胞需要与辅助性T细胞结合和病原体接触,这是B淋巴细胞激活的2个信号,B错误;
    C、两种状态的B淋巴细胞基因表达情况不完全相同,激活后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
    D、激活后的B淋巴细胞一般可以产生一种抗体,D错误。
    故选C。
    23. T细胞的受体蛋白PD-1(程序死亡蛋白-1)信号途径有调控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细胞免疫等功能。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引起的一种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PD-Ll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
    B. PD-L1蛋白可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
    C. PD-L1与PD-1的结合增强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
    D. 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当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时,T细胞产生的干扰素不能对肿瘤细胞起作用,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当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不结合时,T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杀伤肿瘤细胞。
    【详解】A、PD-Ll抗体和PD-1抗体能分别于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和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但它们结合在一起时,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就不能结合,T细胞可以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因此PD-Ll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A正确;
    B、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可以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产生干扰素,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B正确;
    C、PD-L1与PD-1的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产生干扰素,因此PD-L1与PD-1的结合会降低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C错误;
    D、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减少,导致肿瘤细胞不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T细胞能产生干扰素,T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杀伤肿瘤细胞,从而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D正确。
    故选C。
    24. 为探究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含量的影响,某实验小组利用健康小鼠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及处理方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处理后的时间,因变量是血糖含量
    B. 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由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维持
    C. 肾上腺素在升高血糖浓度上的效应比胰高血糖素更持久
    D.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在催化肝糖原分解时具有高效的特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探究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含量的影响”,并结合题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处理后的时间和处理时所用激素的种类,因变量是小鼠的血糖含量;由实验结果可知,肾上腺素在升高血糖浓度上的效应比胰高血糖素更持久。
    【详解】A、根据题意“探究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含量的影响”,并结合题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处理后的时间和处理时所用激素的种类,因变量是小鼠的血糖含量,A错误;
    B、由图可知,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起到升高血糖的作用,故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由胰岛素(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共同维持,B错误;
    C、根据题图可知,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使小鼠血糖含量升高,使用肾上腺素处理(第2组)小鼠后的2—5h内,小鼠的血糖含量始终高于胰高血糖素处理(第1组),即肾上腺素在升高血糖浓度上的效应比胰高血糖素更持久,C正确;
    D、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是激素,二者都可促进肝糖原分解来升高血糖;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即激素是起到调节作用的信息分子;而催化肝糖原分解的是相关的酶,D错误。
    故选C。
    25. 下图表示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及其相关调节过程示意图,图中GLUT2和GLUT4为葡萄糖转运载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某物质能促使K⁺通道开放,则胰岛素分泌可能减少
    B. 由图可知,进食后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入胰岛B细胞
    C. 抗体a作用于蛋白M,引发自身免疫病,破坏机体免疫防御功能
    D. 组织细胞膜上蛋白M被胰岛素激活后,促进GLUT4向细胞膜转移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细胞内ATP浓度增加,进而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由此引起起胰岛素分泌,胰岛素通过促进靶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降低。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如甘油三酯和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后,经过细胞内信号传递,促进了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这就增加了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4的数量,从而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
    【详解】A、由图可知,若某物质能促使K+通道开放,使Ca2+通道构象改变,导致Ca2+内流减少,Ca2+能促进胰岛素分泌颗粒的分泌,故胰岛素分泌可能减少,A正确;
    B、据图可知,葡萄糖分子顺浓度运输,且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协助,所以进食后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入胰岛B细胞,B正确;
    C、由图可知,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后,经过细胞内信号传递,促进了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这就增加了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4的数量,从而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若抗体a作用于蛋白M,会引发自身免疫病,导致胰岛素不能与蛋白M结合,影响葡萄糖运进组织细胞,达不到降低血糖的效果,不会破坏机体免疫防御功能,C错误;
    D、由图可知,组织细胞膜上蛋白M被胰岛素激活后,经过细胞内信号传递,促进GLUT4向细胞膜转移,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从而增加了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4的数量,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3题共50分)
    26. 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据图回答:

    (1)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三种调节方式涉及的信息分子直接与靶细胞上的_________结合,引起靶细胞应答反应而实现调节活动。
    (2)人遇到紧急情况时,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通过调节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释放增多,人们将此过程中下丘脑-垂体-靶腺体之间存在的分层调控机制称为_________.CRH只作用于垂体细胞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应激状态下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___(选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3)高温应激状态下,人体失Na+多于失水为低渗性失水,血液中Na+浓度下降,醛固酮的分泌量_____。高温持续期(38.5℃)病人产热量_____散热量,此阶段病人感到口渴,合成和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该激素功能是________。
    (4)长期精神应激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被病原体感染。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1)受体 (2) ①. 分级调节 ②. CRH受体基因只在垂体细胞中选择性表达 ③. 神经—体液调节
    (3) ①. 增加 ②. 等于 ③.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4)精神应激导致患者体内糖皮质激素水平增高,抑制了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使得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进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细胞免疫由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以清除异物的作用,T细胞还能分泌淋巴因子,加强相关免疫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
    【小问1详解】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等),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靶细胞上的受体接触,引起靶细胞应答反应而实现调节活动。
    【小问2详解】
    据图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使得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进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人们将此过程中下丘脑-垂体-靶腺体之间存在的分层调控机制称为分级调节。激素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CRH只作用于垂体细胞的根本原因是CRH受体基因只在垂体细胞中选择性表达;应激状态下,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下丘脑,下丘脑分泌CRH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ACTH作用于肾上腺,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小问3详解】
    高温应激状态下,人体失Na+多于失水为低渗性失水,血液中Na+浓度下降,由于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醛固酮在Na+浓度下降的条件下,分泌量会增加。高温持续期体温相对稳定,此时病人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抗利尿激素的功能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小问4详解】
    精神应激导致患者体内糖皮质激素水平增高,抑制了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所以长期精神应激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被病原体感染。
    27.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原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生物损伤或两者兼有,患者会出现许多全身性并发症。
    (1)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Ⅰ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为胰岛素分泌过少,Ⅱ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为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___________,进入肝、肌肉并合成__________,进入脂肪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___________。胰岛素作用机制见图1(GLUT﹣4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据图1分析,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可能原因有______。
    a、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b、胰岛素受体活性下降c、信号传导过程受阻d、含GLUT﹣4囊泡移动受阻e、GLUT﹣4基因表达过量f、胰岛B细胞受损
    (2)糖尿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关,肥胖、体力活动不足的人易发生胰岛素抵抗,但由于胰岛素水平______,使血糖能够维持正常。继续发展,___________细胞因长期过劳而衰竭,因炎症反应而损伤,进而形成糖尿病。
    (3)尿液形成过程中,原尿中的葡萄糖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2)重吸收回血液。当血糖浓度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将形成糖尿。试分析SGLT-2抑制剂辅助治疗血糖高的原理:_______。
    (4)将糖尿病患者(志愿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用SGLT﹣2抑制剂(每日一次口服10mg),对照组仅用胰岛素治疗。两组患者均按照糖尿病饮食要求用餐、适量运动,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使用剂量,结果如图2,结合以上信息_______。(写出1种可能原因)
    【答案】(1) ①. 氧化分解 ②. 糖原 ③.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 ④. bcd
    (2) ①. 高于正常值 ②. 胰岛 B
    (3)可以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
    (4)SGLT﹣2 抑制剂改善胰岛素抵抗;SGLT﹣2抑制剂一定程度上修复胰岛B细胞功能,外源胰岛素使用量减少
    【解析】
    【分析】胰岛素与相应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促进了葡萄糖转运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了葡萄糖转运蛋白向细胞膜上的转运,即增加了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另一方面促进了细胞中葡萄糖的利用、储存和转变。
    【小问1详解】
    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转变为葡萄糖。
    胰岛素抵抗是对胰岛素不敏感,而 GLUT-4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因此Ⅱ型糖尿病患者有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可能是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或胰岛素受体活性下降或信号传导过程受阻或含GLUT4的囊泡移动受阻或GLUT-4基因表达过少,胰岛B细胞受损会使胰岛素减少,但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变,因此a、e、f错误,b,c,d正确。
    故选bcd。
    【小问2详解】
    据题意,发生胰岛素抵抗的人血糖浓度正常,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值维持。发生胰岛素抵抗的人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值,说明胰岛B细胞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故胰岛B细胞因长期过劳而衰竭,因炎症反应而损伤,进而形成糖尿病。
    【小问3详解】
    尿液形成过程中,原尿中的葡萄糖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2)被重吸收回血液,将形成糖尿,SGLT-2抑制剂可以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从而达到降低血糖浓度的目的。
    【小问4详解】
    图2中结果显示:实验组使用的外源胰岛素量越来越少,说明其自身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可能恢复,SGLT﹣2抑制剂一定程度上修复胰岛B细胞功能,外源胰岛素使用量减少,SGLT﹣2抑制剂改善胰岛素抵抗。
    28. 科学家发现,给膀胱癌患者注射结核分枝杆菌制剂,患者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并清除膀胱癌细胞,下图显示了免疫系统被激活清除癌细胞的部分过程,甲、乙、丙表示细胞A、B、C表示免疫活性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免疫过程中,物质A表示________,物质C表示________。人体内由于致癌因子的作用而产生了癌细胞,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及时清除这些癌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
    (2)结核分枝杆菌制剂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致病,从免疫学角度来看,结核杆菌制剂相当于________。(填:过敏原或疫苗)
    (3)肺结核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属细胞内寄生菌,当它第二次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发挥主要作用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它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_________,识别并裂解被同种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4)上述治疗膀胱癌的方法称为免疫激活疗法,相比在化疗中,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无差别杀伤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这一特点,免疫激活疗法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
    (5)临床上,环孢素是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研究人员利用如下材料用具进行实验,以验证环孢素具有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请完善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材料用具: A、B品系小鼠各若干只,环孢素溶液,注射器,手术器材,生理盐水,饲料。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A品系小鼠若干,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第二步:给甲组小鼠注射适量的_______作为实验组,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________作为对照组;切除两组小鼠腹部少量皮肤,取同一只B品系小鼠腹部相同面积的皮肤分别移植到甲、乙两组小鼠的腹部。
    第三步:将两组小鼠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移植皮肤从移植到脱落的时间,分别记作t甲t乙。
    ③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
    【答案】(1) ①. 细胞因子 ②. 抗体 ③. 免疫监视
    (2)疫苗 (3) ①. 记忆T细胞 ②. 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
    (4)对癌细胞的特异性强
    (5) ①. 环孢素溶液 ②. 生理盐水 ③. t甲>t乙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它们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小问1详解】
    细胞因子是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据图可知,丙是浆细胞,C是抗体,乙是记忆细胞,A是细胞因子。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体内发生癌变的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监控功能。
    【小问2详解】
    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结核分枝杆菌制剂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致病,从免疫学角度来看,结核杆菌制剂相当于抗原,属于疫苗。
    【小问3详解】
    二次免疫应答指生物免疫系统遭受初次的外来病原体入侵后,免疫系统发挥记忆效应。当再次遭受同样的病原体或者抗原入侵时,能快速、高效地产生大量抗体,将抗原清除。结核杆菌属细胞内寄生菌,侵入机体后主要是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在二次免疫中主要是记忆T细胞发挥作用。它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小问4详解】
    免疫系统中免疫细胞或者抗体一般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因此相比在化疗中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无差别杀伤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这一特点,免疫激活疗法具有对癌细胞的特异性强的优点,对正常细胞副作用较小。
    【小问5详解】
    实验目的是验证环孢素具有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因此自变量为是否有环孢霉素,因变量是小鼠对移植皮肤的排斥作用,其它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故实验步骤为:第一步: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A品系小鼠若干,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第二步:给甲组小鼠注射适量的环孢素溶液作为实验组,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切除两组小鼠腹部少量皮肤,取同一只B品系小鼠腹部相同面积的皮肤分别移植到甲、乙两组小鼠的腹部。第三步:将两组小鼠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移植皮肤从移植到脱落的时间,分别记作t甲t乙。若环孢素具有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则甲组移植的皮肤不易脱落,即实验结果为:脱落时间为t甲>t乙。选项
    X
    信息分子
    Y
    Z
    A
    垂体
    醛固酮
    肾小管细胞
    重吸收钠离子增强
    B
    传入神经
    神经递质
    下丘脑
    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C
    辅助性T细胞
    细胞因子
    B淋巴细胞
    分泌抗体
    D
    胰腺
    促胰液素
    小肠上皮细胞
    胰液分泌增加

    相关试卷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A4: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A4,共15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教研片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A4: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教研片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A4,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次考试卷分为第I卷两部分,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