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临沂华盛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九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华盛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九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2024吉林中考)
1.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根据你经验,下列描述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一根铅笔的质量约为2kgB. 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8cm
C.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5℃D. 中学生百米赛跑成绩约为5s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一支铅笔的质量在10g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物理课本的宽度大约与一张A4纸的宽度相同,而一张A4纸宽约为21cm,所以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是合理的,故B符合题意;
C.一般情况下,人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在15s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24天津中考)
2. 天津盘山有“上盘雪花飘,中盘雾雨渺,下盘夕阳照”天然奇观,其中“雾”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 凝固B. 升华C. 汽化D. 液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
故选D。
(2024大庆中考)
3. 大量中华诗词蕴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A.雨是液态,而汽化生成的是气态,故A错误;
B.雪是固态,而液化生成的是液态,故B错误;
C.露是液态,而升华生成的是气态,故C错误;
D.霜是固态,由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故D正确。
故选D。
(2023齐齐哈尔中考)
4.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是( )
A. 湿手被吹干B. 冰袋中的冰变成水
C. 樟脑丸消失D. 口中呼出的“白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湿手被吹干,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冰袋中的冰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
C.樟脑丸消失,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
D.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024成都中考)
5. 小李同学在爸爸指导下,走进厨房进行劳动实践,他发现厨房里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冷冻室取出的排骨表面有“白霜”,“白霜”是固态
B. 在排骨的“解冻”过程中,排骨中的冰吸热熔化成水
C. 排骨汤煮沸后冒出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液态
D. 排骨汤盛出后不容易凉,是因为汤能够不断吸热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因为排骨在冷冻室的低温环境下,其表面温度极低。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这样低温的排骨表面时,会发生凝华现象,即由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形成我们看到的“白霜”。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需要吸收热量;因此在排骨的“解冻”过程中,排骨中的冰吸热熔化成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白气”是由于煮沸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空气后迅速冷却并凝结成的小水滴,因此“白气”是液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排骨汤含有大量的水,水的比热容比较大,与等条件的其他物质相比,当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故排骨汤盛出后不容易凉,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024济宁中考)
6. 电冰箱通电后,制冷剂被压缩机从蒸发器内吸出、压缩后进入冷凝器,随后进入蒸发器……,通过这样的循环,实现制冷效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制冷剂需选用不容易汽化的物质
B. 制冷剂需选用汽化吸热能力弱的物质
C. 制冷剂在冷凝器内液化放出热量
D. 打开工作中的冰箱门,最终能使整个房间内降温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冰箱是利用制冷剂汽化时吸热、液化时放热,在系统内循环流动,达到制冷目的,制冷剂需选用容易汽化的物质,故A错误;
B.制冷剂需选用汽化吸热能力强的物质,这样才能在蒸发器内吸收更多的热量,实现更好的制冷效果,故B错误;
C.制冷剂在冷凝器的管子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液化,从而向冰箱外放出热量,故C正确;
D.打开工作中的冰箱门,冰箱内的冷空气会流出,但冰箱为了维持低温会消耗更多的电能,压缩机工作时会产生更多的热量,最终能使整个房间内升高,故D错误。
故选C。
(2024烟台中考)
7. 生活中很多现象都蕴含着物理奥秘,对以下生活实例解释正确的是( )
A. 夏天向地面洒水可以降温,是因为水蒸发吸热
B. 打扫卫生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 高压锅的原理是通过增大气压使液体的沸点降低
D. 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A.夏天向地面洒水可以降温,水不见了,这是因为水蒸发(汽化)吸热降温,故A正确;
B.打扫卫生时尘土飞扬,这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B错误;
C.高压锅的原理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提高,故C错误;
D.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A。
(2024龙东中考改编)
8. 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B. 物体内能增加,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C.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D.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AC错误;
BD.物体内能增加,物体的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2023赤峰中考)
9. 轿车行驶过程中,油箱中汽油逐渐减少,剩余汽油的热值、密度变化情况为( )
A. 热值不变,密度不变B. 热值不变,密度变小
C. 热值变小,密度不变D. 热值变小,密度变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因素无关,所以油箱中汽油逐渐减少,热值不变。密度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所以油箱中汽油逐渐减少,密度不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23怀化中考)
10. 古代人们常用钻木取火,下列情况改变内能方式与其不同的是( )
A. 甲图:冬天搓手取暖B. 乙图:小朋友溜滑梯臀部发热
C. 丙图:热鸡蛋放在冷水中冷却D. 丁图:压缩空气使其内能增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钻木取火实质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A.搓手取暖,双手克服摩擦做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小朋友溜滑梯时,臀部克服滑梯摩擦做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热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和水温度不同,内能从鸡蛋传给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C符合题意;
D.压缩空气时,对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24兰州中考)
11. 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等水沸腾后,可以看到蒸汽把软木塞顶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水内能的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B. 蒸气把软木塞顶跑的过程,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
C. 蒸气把软木塞顶跑的过程,相当于汽油机的排气冲程
D. 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热水的过程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较高,水温较低,热量从火焰转移到水,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故A错误;
BC.蒸气把软木塞顶跑的过程,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在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正确,C错误;
D.水蒸气把软木塞向上冲起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液化为小水滴,在试管口形成“白雾”,故D错误。
故选B。
(2024连云港中考)
12. 下列关于燃料的热值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料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
B. 燃料的热值越小,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少
C. 一瓶酒精用去三分之一,剩余酒精的热值将减小
D. 焦炭的热值是,完全燃烧1kg焦炭能放出的热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燃料的热值仅与燃料的种类有关,而与燃料的燃烧程度无关,故A错误;
B.根据Q=mq可知,放出的热量与热值、质量有关,故B错误;
C.一瓶酒精用去三分之一后,质量变化、热值不变,故C错误;
D.焦炭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的意思是1kg的焦炭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3.0×107J,故D正确。
故选D。
(2024武威中考)
13. 在“生活处处有物理”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观察了厨房的一些设备和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用煤气灶煲汤,在沸腾时调小火焰能使汤的温度升高
B. 用高压锅炖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水的沸点会随气体压强增大而降低
C. 切菜的刀磨得很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式增大压强
D. 刚出锅的馒头入嘴时很烫,是因为馒头含有的热量很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A.液体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因此用煤气灶煲汤,在沸腾时调小火焰不能提高汤的温度,故A错误;
B.气体压强增大,水的沸点升高,煮食物时高压锅内的气压比普通锅内的气压高,所以水在高压锅内沸腾时的温度高于普通锅内的温度,温度越高,食物熟得越快,故B错误;
C.切菜的刀磨得很锋利,可以减小刀锋的面积,所以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式,来增大压强,故C正确;
D.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刚出锅的馒头入嘴时很烫,是因为馒头的温度高,故D错误。
故选C。
(2024南充中考)
14. 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主要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B. 乙图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C. 丙图双手互搓取暖,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D. 丁图中活塞向下运动,这是内然机的压缩冲程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子间存在引力,甲图中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作用力,故A错误;
B.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距离,故乙图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故B正确;
C.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丙图双手互搓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故C错误;
D.丁图中火花塞放电,活塞向下运动,这是内然机的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B。
(2024湖北中考)
15. 如图甲,利用相同规格的加热器加热等质量的a、b两种液体,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分析可知( )
A. 相同时间内a中加热器产生的热量比b中的多
B. a和b的吸热能力都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大
C. 升高相同温度a所用时间比b少,a的吸热能力比b弱
D. 相同时间内a升高的温度比b多,a的吸热能力比b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实验中使用相同规格的加热器,则相同时间内a中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与b中的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吸热能力是物质的属性,保持不变,所以a和b的吸热能力不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发生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相同时间内a中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与b中的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相同,则相同时间内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a所用时间比b少,则a吸收的热量少,a、b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可知,a的吸热能力比b弱,故C符合题意;
D.由于相同时间内a中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与b中的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相同,则相同时间内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相同时间内a升高的温度比b多,a、b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可知,a的吸热能力比b弱,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2024广元中考)
16. 夏天的早晨,青草尖端露水珠晶莹透明,太阳出来后,露水珠慢慢消失。青草尖端露水珠的形成属于__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露水珠慢慢消失的过程需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 ①. 液化 ②. 吸热
【解析】
【详解】[1]夏天的早晨,由于青草等物体表面的温度较低,而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相对较高,当这些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青草表面时,会放出热量并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青草尖端,形成我们看到的露水珠。因此,露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过程。
[2]露水珠慢慢消失的过程露水珠汽化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2023广元中考)
17.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的优美词句。词句中的冰的形成过程需要___________热,雪是水蒸气___________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①. 放 ②. 凝华
【解析】
【详解】[1][2]在《沁园春•雪》中的优美词句中的冰是由水放热凝固形成的;雪是由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的。
(2023眉山中考)
18. 日常生活中,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是因为它的_______大。在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水温度从升高,吸收热量__________J。【】
【答案】 ①. 比热容 ②. 4.2×105
【解析】
【详解】[1]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即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水箱中用水作为冷却液。
[2]水温度变化量为20℃,由知道,水吸收的热量
(2024绥化中考)
19. 感冒发烧时可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是利用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一台某型号四冲程汽油机飞轮转速是1800r/min,该汽油机工作时每秒对外做功__________次。
【答案】 ①. 热传递 ②. 15
【解析】
【详解】[1]用冷手巾给头部降温时,头部吸收了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是利用热传递方式改变内能。
[2]该汽油机飞轮的速度
飞轮每转动两次,对外做功一次,所以该汽油机每秒对外做功15次。
(2024天津中考)
20. 在“航天日”主题活动中,小明用塑料瓶自制了“水火箭”(如图所示)。发射时,“水火箭”向下喷水从而获得升空的动力,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水火箭”飞出后,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减小
【解析】
【详解】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温度和状态。例如给一定质量的气体加热,它的内能会增大;而让气体冷却,它的内能会减小。
(2023陕西中考)
21. 在标准大气压下,使用煤气灶将2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J,若不计热量损失,此过程需要完全燃烧_________kg的煤气,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未使用完的煤气的热值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水的比热容,煤气的热值]
【答案】 ①. ②. ③. 热传递 ④. 不变
【解析】
【详解】[1]由题意知,根据得,将2kg水从20℃加热到100℃,水吸收的热量为
[2]由题意可知,若不计热量损失,则
由可得,需要完全燃烧的煤气质量为
[3]水变热,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4]燃料的热值是燃料自身的一种性质,与它是否完全燃烧没有关系,若煤气燃烧不充分,其热值不变。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6分)
(2023临沂中考改编)
22. a、b两个实验小组用相同的酒精灯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实验过程中,烧杯口出现的“白气”是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2)由图像可知,水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沸腾后温度__________;
(3)进一步分析可知,__________组所用水的质量较小;
(4)a、b两组所测水的沸点均不是100℃,这是由于__________(选填“实验误差”或“当地气压”)引起的;
(5)对实验进行评估可知,b组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过长,你给他们的合理化建议是:__________(填写一条即可)。
(6)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几分钟的目的:________。
(7)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8)撤掉酒精灯水能继续沸腾一会的原因是:________。
(9)细心的同学发现,水在沸腾前烧杯内的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除了热胀冷缩外,还可能是因为:________。
【答案】(1)液化 (2)保持不变
(3)a (4)当地气压
(5)提高水的初温或给烧杯加上盖子
(6)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
(7)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8)烧杯底部有余热,水可以继续吸热沸腾
(9)气泡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气泡内气压减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小问2详解】
由图像可知,水沸腾后,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小问3详解】
如图乙,a组的水升温快,b组的水升温慢,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可知b组吸热多,所以b组所用水的质量较大,a组所用水的质量较小。
小问4详解】
在标准的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如果水的沸点低于100℃,这是由于当地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引起的。
【小问5详解】
对实验进行评估可知,b组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过长,要缩短加热时间,可以提高水的初温或给烧杯加上盖子,或者适当减少水的质量。
【小问6详解】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几分钟的目的是探究水沸腾后持续吸热是否还会继续升温或者温度不再变化。
【小问7详解】
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可以撤除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小问8详解】
撤掉酒精灯水能继续沸腾一会的原因是石棉网、烧杯底部等仍有余热,因此水仍能持续吸热一会,因此会继续沸腾一会。
【小问9详解】
细心的同学发现,水在沸腾前烧杯内的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除了热胀冷缩外,还可能是因为,气泡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内部压强减小,导致气泡变小。
(2022·广西·中考真题)
23. 为了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入质量、初温都相同的两种液体A、B,并且用相同的装置加热,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可以通过比较__________((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反映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加热到4min时,液体B的温度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是__________℃;
(3)冬天,如果你想自制暖手袋,应选液体__________(选填“A”或“B”)作为供暖物质,其效果更佳;
(4)从开始加热到t0时刻,A、B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a和Qb,则Qa__________Q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1)加热时间
(2)42 (3)A
(4)等于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中用相同的装置加热,则相同时间内液体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因此可以通过加热时间来表示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小问2详解】
乙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42℃。
【小问3详解】
丙图中A、B两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A液体需要加热的时间长,说明A液体的吸热能力强,则应选液体A作为供暖物质,其效果更佳。
【小问4详解】
从开始加热到t0时刻,A、B两种液体加热的时间相同,则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
四、计算题(24题9分,25题9分,共18分)
24. 如图所示为某折叠卡式炉,采用丁烷气体作为燃料。水壶装入2L初温为25℃的水,用卡式炉加热至100℃,消耗了25g丁烷气体(水的比热容为,丁烷的热值为)。求:
(1)壶中水的质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卡式炉的加热效率。
【答案】(1)2kg;(2);(3)52.5%
【解析】
【详解】解:(1)壶中水的质量为
(2)水吸收的热量为
(3)丁烷放出的热量
卡式炉的加热效率为
(1)壶中水的质量为2kg;
(2)水吸收的热量为6.3×105J;
(3)卡式炉的加热效率为52.5%。
(2023葫芦岛中考)
25. 某款环保能源汽车——氢能重卡,它满载时总质量为50t,车轮总着地面积为,采用氢燃料发动机获得动力。若某次运输过程中,汽车以300kW的输出功率,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了20min,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75%。(g取10N/kg,取)求:
(1)汽车满载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2)这次行驶过程中,汽车消耗的氢能为多少焦耳;
(3)若这次行驶过程中消耗的氢能由柴油来提供,至少需要完全燃烧柴油的质量。
【答案】(1);(2);(3)12kg
【解析】
【详解】解:(1)因为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所以汽车受力平衡,汽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汽车的重力
汽车对地面的压强
(2)由得,这次行驶过程中,汽车所做的功
由得,汽车消耗的氢能
(3)这次行驶过程中消耗的氢能由柴油来提供,则
由得,燃烧柴油的质量
答:(1)汽车满载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2)这次行驶过程中,汽车消耗的氢能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华盛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九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A4,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华盛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质量调研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3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华盛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物理试卷,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