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课件 (含答案)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课件20:曹刿论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课件20:曹刿论战(含答案),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个人专有,有“养”的意思,目光短浅,通“遍”遍及,牛羊等,为人所信服,赐福保佑,以实情判断,尽力做好分内的事,追赶追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部分:战前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 词语解释(1)齐师伐我 伐【F】:(2)又何间焉 间:(3)肉食者鄙 鄙:(4)何以战 以:(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 专:(6)对曰 对:
(7)小惠未徧 徧:(8)牺牲玉帛 牺牲:(9)弗敢加也 加:(10)必以信 信:(11)小信未孚 孚:(12)神弗福也 福:(13)小大之狱 狱:
(14)虽不能察 虽: 察:(15)必以情 情:(16)忠之属也 忠: 属【F】:2. 句子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身居高位的人(大官们)目光(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以实情判断。
3. 句子朗读节奏(1)肉 食 者 谋 之,又 何 间 焉?(2)衣 食 所 安,弗 敢 专也,必 以 分 人。(3)忠 之 属 也。可 以一战。4. 文意理解(1)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RJ课后习题)对话一开始曹刿就提出了战前准备的关键问题“何以战”,庄公前两次的回答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对这两次答复都予以否定,指出庄公所说的不过是“小惠”“小信”。当鲁庄公回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时,曹刿评价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第二部分:战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1. 词语解释(1)公将鼓之 鼓:(2)公将驰之 驰:(3)遂逐齐师 逐:
2. 句子翻译(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与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交战。(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他下车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瞭望齐军(的队形)。3. 句子朗读节奏
(1)公 与 之 乘,战 于 长 勺。 (2)下 视 其 辙,登 轼 而 望 之。 4. 文意理解 (1)文章第二段描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他的什么特点? 深谋远虑,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把握战机。
(2)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 (对比)突出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远谋(深谋远虑)。(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第三部分:战后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1. 词语解释(1)既克 既:(2)公问其故 故:(3)一鼓作气 作:
(4)再而衰 再:(5)彼竭我盈 盈:(6)难测也 测:(7)惧有伏焉 伏:(8)望其旗靡 靡:2. 句子翻译(1)既克,公问其故。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进军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我发现他们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3. 句子朗读节奏吾 视 其 辙 乱,望 其 旗 靡,故 逐 之。4. 文意理解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RJ课后习题)分两层。第一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第二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全文中心】本文记录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人物形象】鲁庄公:从谏如流、知人善用、性格急躁、遇事鲁莽。曹刿:有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国热情,善于进谏,在军事上,指挥从容镇定,胸有成竹,冷静睿智,计谋出众,做事谨慎。
文意理解1.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1)政治公平,取信于民;(2)精于谋略,知己知彼;(3)善于观察,把握时机;(4)洞察时政,进谏献言。
2. 你对本文中曹刿这个人物形象有何认识?请结合其言行简要作答。(1)“公将战,曹刿请见”表现了曹刿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说明曹刿有正确的战略思想,明确战争胜利的条件是取信于民。(3)“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4)“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5)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6)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4分)【甲】《曹刿论战》全文【乙】文王欲伐崇,先宣言曰:“余闻崇侯虎①,蔑侮父兄,不敬长老,听狱不中,分财不均。百姓力尽,不得衣食。余将来征之,唯为民。”乃伐崇,令毋杀人,毋坏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②,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崇人闻之,因请降。 (选自《书苑·指武篇》) 【注释】①崇侯虎:传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告密者”,殷纣王四镇诸侯之一。②六畜:泛指牲畜。
1. 下列句中标色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又何间焉 间:参与B. 小惠未徧 徧:通“遍”,遍及,普遍C. 听狱不中 狱:案件 D. 因请降 因:顺着 【解析】D项中“因”是“于是,就”的意思。
2. 下列各组句子中,标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 必以分人 以牒为械B. 必以情 以刀劈狼首C. 余将来征之 以天下之所顺 D. 崇人闻之 马之千里者【解析】A项中的两个“以”都是“把”的意思;B项中的两个“以”,前者是“按照”的意思,后者是介词,“用”;C项中的两个“之”,前者代“他”;后者是
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中的两个“之”,前者是代词,代指前文说的这件事,后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答案】A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享,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百姓力尽,不得衣食。 百姓尽力劳动,(还是)没有得到(足够的)衣食。4.【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对比写法,请结合两文作简要说明。(4分) 甲文以曹刿的乡人对战争态度的冷漠和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爱国热忱和“远谋”作对比。乙文以文王不侵害老百姓利益、为老百姓而战与崇侯虎不敬重父兄长老、不体恤老百姓作对比。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课件23:唐雎不辱使命(含答案),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给予恩惠,通“措”置,只仅仅,通“苍”青色,明白懂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课件19:鱼我所欲也(含答案),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通“避”躲避,假如假使,祸患灾难,此这样,用脚踢,通“辨”辨别,通“欤”语气助词,通“向”从前,停止放弃,天性天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课件16:小石潭记(含答案),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表示起点自,阳光直射,呆呆的样子,轻快敏捷的样子,逗乐嬉戏,像北斗七星,像蛇一样,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忧伤的样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