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安徽省合肥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安徽省合肥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合肥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从统计图中可看出, 光伏场外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23年3月24日傍晚,天空上演“月掩金星”的天象,我国大部分地区观测到了这一难得的天文奇观。“月掩金星”是指月球、地球、金星排成一条直线时,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下图为“月掩金星”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 材料中涉及的天体类型组合正确的是( )
    A. 彗星、恒星B. 星云、行星C. 卫星、彗星D. 行星、卫星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金星自东向西围绕着太阳公转B. 金星属于远日行星
    C. 地球与金星公转轨道近似圆形D. 月球自身不进行自转
    【答案】1. D2. C
    【解析】
    【1题详解】
    月球为地球的卫星,金星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因此上述材料中涉及的天体类型组合为行星和卫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金星自西向东围绕着太阳公转,A错误;金星属于类地行星,B错误;地球与金星公转轨道具有近圆性,近似圆形,C正确;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自身也在进行自转,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为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为远日行星。
    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与同纬度四川盆地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②晴朗天气多,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
    ③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A. ①③B. ①④C. ②④D. ②③
    4. 关于我国太阳辐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台湾东部年太阳辐射总量比西部少,原因是受地形的影响,东部降水多
    B. 台湾南部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北部多,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
    C. 重庆年太阳辐射总量小的原因是盆地地形,多雾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D. 海南年太阳辐射总量比拉萨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
    【答案】3. C4. D
    【解析】
    【3题详解】
    图中显示,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纬度相近,正午太阳高度相差不大,①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盆地多云雨和雾,而青藏高原,水汽少,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②对。青藏高原虽然地势高,但两地离太阳的远近差异可以忽略不计,对太阳辐射强弱影响极小,③错。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更强,④对。综合上述判断,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4题详解】
    根据台湾的地形,东部为迎风坡,降水多,东部太阳辐射总量比西部少,A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台湾南部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北部多,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南部纬度较低,B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重庆地区为盆地地形,多云雾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因此太阳年辐射总量少,C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海南年太阳辐射总量比拉萨小,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D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2021年9月28日,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我国研制的太阳双超卫星首次亮相。作为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计划在今年发射,卫星若发射成功,将标志中国正式进入“探日时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
    ①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
    ②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③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其飞出者皆黑石硫黄之类,经年不断……热气逼人三十余里。
    ④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挹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6.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
    ①太阳活动强烈时,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等带来影响
    ②耀斑爆发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从而干扰地球的电离层
    ③黑子每11年出现一次,与地震、暴雨等灾害密切相关
    ④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使全球可见极光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7. 太阳活动强烈时,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其影响的是( )
    A. 增加户外活动,增强皮肤活力
    B. 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应急准备
    C. 扩大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
    D. 清理“宇宙垃圾”,保护宇宙环境
    【答案】5. B6. A7. B
    【解析】
    【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①为煤炭,②为风的运动,④为石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均是由太阳能转化来的,大气运动、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来自太阳辐射能,①②④正确。③为火山喷发现象,其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能无关。故选B。
    【6题详解】
    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并非11年出现一次,③错误;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是地球出现磁暴现象,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A。
    【7题详解】
    太阳活动强烈时增加户外活动,会导致皮肤疾病的发病率上升,A错误; 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应急准备,能有效防范太阳活动的不利影响,B正确; 扩大电信网络建设,会更容易受到太阳活动影响,C错误; 清理“宇宙垃圾”,保护宇宙环境,不能防范太阳活动产生的影响,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1、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2、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4、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光伏治沙是指在干旱沙化地区,通过修建光伏电厂,形成沙障,且在光伏板下进行牧草、草药种.植,并发展农牧业,以实现生态、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学者对我国某一修建在开阔沙地中的光伏场进行研究,发现场内较周边的太阳辐射强(下图),且植物长势明显较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从统计图中可看出( )
    A. 该地昼长最长月份,光伏发电量最大B. 冬季气温低是该地获得辐射少的原因
    C. 该地光伏发电与水力发电的互补性好D. 该地辐射量受暖湿气流影响年变化大
    9. 光伏场外测:量到的太阳辐射能相对较弱可能是由于( )
    A. 纬度因素B. 地形因素C. 天气影响D. 风沙影响
    10. 光伏场内植物长势较好,主要是因为( )
    A. 光伏板的集水作用,增加土地获得的降雨量
    B. 光伏板遮挡了阳光,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
    C. 光伏场内太阳辐射强,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
    D. 光伏板下有牲畜活动,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
    【答案】8. D9. D10. B
    【解析】
    【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昼长最长的6月,太阳辐射量并非最强的月份,A选项错误;冬季因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低,这是当地获得太阳辐射少的原因,冬季气温低是结果,B选项错误;且该地太阳辐射能与我国水能资源量的季节变化一致,互补性不强,C选项错误;图中曲线,两年夏季对比,辐射量差异较大,考虑为天气影响,可判断该地暖湿气流影响年际差异大,D选项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光伏场内、外太阳辐射量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光伏场面积大小不足以导致场内外太阳辐射出现明显的纬度差异,A选项错误;材料已说明此地地势开阔,故不考虑地形因素,B选项错误;小范围空间内太阳辐射的稳定差异,不应考虑天气因素,C选项错误;相较场外,光伏场内风沙治理效果较好,不易扬沙,测量仪器探头不易被扬沙遮挡,实际测量到的数值更接近真实情况,D选项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干旱沙化地区,影响植物生长的最主要因素是水分条件。光伏板确实会有集水作用,使得某些部位获得的降水增加,但对整个光伏场而言不一定增加降水量,A选项错误;光伏板可以遮挡阳光,减小风速,减少水分的蒸发,利于土壤保水,B选项正确。光伏场下由于受到光伏板的遮挡,太阳辐射并不强,C选项错误。光伏板下有牲畜活动,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但同时也会受到牲畜啃食和踩踏,不利于植物生长,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四个: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原因。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下图表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11. 关于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B. 丁、乙、丙、甲
    C. 乙、丁、甲、丙D. 乙、丁、丙、甲
    12. 与图中丙化石相同的地质年代,陆地上繁盛的植物是( )
    A. 孢子植物时代B. 裸子植物C. 海生藻类D. 被子植物
    【答案】11. C12. D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是恐龙化石,恐龙出现在中生代;乙是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出现于古生代早期;丙是哺乳动物化石,哺乳动物在新生代快速发展;丁是鱼类化石,鱼类出现于古生代中期。故图中四块化石中的动物按出现年代从早到晚排序为乙、丁、甲、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丙化石为哺乳动物化石,哺乳动物在新生代快速发展,此时陆地上的主要植物是被子植物,D正确;孢子植物是一类非常古老的植物,其起源可以追溯到4.5亿年前的古生代,A错误;裸子植物繁盛在中生代,B错误;元古代被称作为“海生藻类时代”,C错误,故选D。
    【点睛】裸子植物繁盛在中生代,这个时期从二叠纪至白垩纪早期,历时约1.4亿年。由于地壳运动加剧,古气候、古地理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蕨类植物和早期裸子植物衰减,新生的裸子植物逐渐繁荣起来。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最繁盛的时期,故称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时代,这一时期也成为地史上重要的聚煤阶段。
    读下图,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回答下列小题。
    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B. 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C. 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D. 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14. 图中的X处即为( )
    A. 莫霍面B. 古登堡面
    C.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D. 内核与外核交界
    【答案】13. B14. B
    【解析】
    【13题详解】
    从图上来看,①位于2900千米以上,为地壳和地幔,A错误;从图中看,在①层中的地震波速度随深度增加而加快,B正确;甲波由①处进入②时,波速急剧下降,C错误;地幔是从地壳到深度2900千米的地方,从图上来看乙波可以通过地幔,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从图中看,X处位于地表下2900千米左右,为古登堡面,B正确、A错;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千米之间,C错;内、外核分界面,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内部从地表到地心依次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34.59°N,98.34°E)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中的( )
    A. 丁层B. 乙层C. 丙层D. 甲层
    16. 地球的内部圈层中( )
    A. 地壳与地幔构成岩石圈B. 地壳厚度最薄,地幔厚度最大C. 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D. 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答案】15. D16. C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位于莫霍界面以上,甲表示地壳,乙和丙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应为地幔,乙位于上部为上地幔,丙位于下部为下地幔,丁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应为地核。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之上,此处的地壳厚度大于39~41千米,而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仅17km,说明震源位于地壳之中,不可能位于上地幔、下地幔和地核之中,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地壳与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构成岩石圈,A错误;在地球内部三大圈层中,地壳的厚度最薄,地核的厚度最厚,地幔厚度居中,B错误;软流层温度高,呈可塑性状态,局部呈溶融状态,且临近岩石圈,因此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C正确;地震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因此外核呈熔融状态或液态,但地震纵波在内核传播速度明显加快,一般认为内核为固态,D错误。故选C。
    【点睛】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雨幡洞云是一种奇特的天气现象(图),薄薄的云层出现一个空洞,一缕缕"云丝”似乎从洞中心部分落下,犹如“空中水母”。专家解释,这是由于大气层中存在低于0℃而仍然保持液态的过冷液滴,受飞机飞行产生扰动而产生云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雨幡洞云位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A. 平流层B. 对流层C. 中间层D. 逸散层
    18. 发生雨幡洞云的云层温度较低,是由于()
    A. 距离太阳较远B. 距离地面较远C. 距臭氧层较远D. 距电离层较远
    【答案】17. B18. B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雨幡洞云是云层的一种,云层分布在水汽和尘埃较多、垂直运动明显的对流层,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8题详解】
    雨幡洞云现象发生于对流层,对流层的直接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雨幡洞云的云层温度较低说明距离热量来源较远,故判断距离地面较远,B正确;太阳不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热源,A错误;臭氧层分布于平流层,电离层分布于高层大气,雨幡洞云发生于对流层,与高层大气和平流层中的臭氧层无关,CD错误。故选B。
    【点睛】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有凝结核。它可以是微小的冰晶,可以是水中的悬浮物,可以是器皿的壁。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液态水可以较长时间保持在冰点以下而不结冰。如果这时突然有凝结核闯入,则结冰异常迅速。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完成下面小题。
    19. 如图a,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 抑制膜内外的热对流B.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0. 如图b,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答案】19. A20. C
    【解析】
    【19题详解】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抑制膜内外的热对流,以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A正确。地膜覆盖在地表,对大气逆辐射与太阳辐射的总量的影响小,BC错误。由于地膜覆盖在地表,所以地膜减少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产品质量,C正确。树下覆盖地膜,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但夏季气温高,不是其主要作用,A错误。地膜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目的不是为了降低地温,B错误。覆盖地膜没有起到增加吸收太阳辐射的作用,D错误。故选C。
    【点睛】地膜覆盖,是指以农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的一种措施。具有减轻雨滴打击、防止冲刷与结皮形成的作用;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天旱保墒、雨后提墒,促进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生长发育,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能使土壤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使地温下降慢、持续时间长,利于肥料的腐熟和分解,提高土地肥力。地膜覆盖成本低、使用方便、增产幅度大,是一项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提高作物产量的常用措施。
    “绿洲冷岛效应”指干旱地区的绿洲区域,夏季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湿度比周边大的特殊气象效应。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河西走廊的某绿洲和沙漠的气温观测发现,在7-8月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出现“绿洲冷岛效应”。下图示意该绿洲和附近沙漠7月某日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与6时相比,该日15时绿洲和沙漠间近地面风力的变化趋势为( )
    A. 变大B. 变小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
    22. 15时,绿洲和沙漠间近地面风力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 地表温差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小B. 地表温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小
    C. 地表温差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D. 地表温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
    23. “绿洲冷岛效应”对绿洲农业的有利影响是( )
    ①抑制植物蒸腾和土壤水分蒸发,节约农业灌溉用水
    ②夜间气温低,抑制作物呼吸,减少有机质消耗,有利于提高产量
    ③增强光合作用,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④利于呼吸作用,提高农产品质量
    A. ①③④B. ①②C. ③④D. ②③④
    【答案】21. A22. D23. B
    【解析】
    【21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6时绿洲和沙漠温差较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小;由6时到15时的过程中,温差逐渐变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风力变大,A正确。故选A。
    【22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15时绿洲和沙漠地表温差较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加大,风力加强,D正确。故选D。
    【23题详解】
    由材料“绿洲冷岛效应”指干旱地区绿洲区域,夏季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湿度比周边大的特殊气象效应,冷岛效应使绿洲附近地区温度降低,湿度提高,能减少植物蒸腾作用和水分蒸发,①正确;夜间气温较低,植物呼吸作用弱,能减少植被有机质的消耗,提高作物产量,②正确;光合作用受光照影响,与温度湿度无关,③错误;温度降低使呼吸作用减弱,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选B。
    【点睛】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使地面冷热不均,两地近地面温差增大会增加两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加大两地间的风力。
    下图为北半球气压分布以及不同力作用下的风向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等压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若P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则图中Q、M、N三个箭头分别代表( )
    A. 摩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B. 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
    C. 地转偏向力、风向、摩擦力D. 风向、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25. 若图中等压线数值不变且分布在高空,则( )
    A. 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B. 风速变快C. 地转偏向力变小D. 摩擦力变大
    【答案】24. D25. B
    【解析】
    【24题详解】
    图中表示北半球,甲、乙、丙代表等压线,P垂直于等压线,应是水平气压梯度力,Q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来说向右偏转,且与等压线斜交,应是风向;M与风向相反,应该是摩擦力;N与风向垂直,应该是地转偏向力,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5题详解】
    若图中等压线数值不变且分布在高空,则水平气压梯度力不变,A错误;摩擦力变小,D错误;摩擦力变小,风速变快,B正确;风速变快,地转偏向力变大,C错误。故选B。
    【点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向:①高空风向:平行于等压线;②近地面风向:斜交于等压线。2、风速:①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正相关,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②摩擦力:负相关:一般而言高空风速大于地面;洋面风速大于陆面。③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影响风向。3、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II卷综合题(共50分)
    26. 如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②表示____辐射,③表示____辐射,④表示____辐射。
    (2)如今,低碳生活逐渐在我国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生活,可以使____。(选择填空)
    A. ①减弱B. ②增强C. ③增强D. ④减弱
    【答案】(1) ①大气 ②. 地面 ③. 大气逆(2)D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小问1详解】
    ②由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属于大气辐射。③来自地面,为地面辐射;④由大气射向地面,属于大气逆辐射。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会使得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减弱,即使得④代表的大气逆辐射减弱,从而降低全球温度,D正确;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少无关,A错误;二氧化碳减少会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效率变差,大气辐射②会减弱,B错误;地面辐射③的大小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27.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10月24日4时45分在土耳其(38.6。N,43.2。E,图中A处)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结合下面两图,回答问题。
    (1)左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是:甲______,乙______,经过乙处时地震波的波速变化情况是:横波______,纵波______。
    (2)土耳其地震震源位于地球的哪个内部圈层?______,它与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组成______。
    (3)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右图中字母表示地震波横波曲线的是______,其传播特点是______。
    (4)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
    【答案】(1) ①. 莫霍界面 ②. 古登堡界面 ③. 突然消失 ④. 速度下降
    (2) ①. 地壳 ②. 岩石圈
    (3) ①. B ②. 只能在固态中传播
    (4) ①. A ②. 横波消失
    【解析】
    【分析】本题目以土耳其地震为背景材料,涉及地球内部结构及地震波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根据这一特点判断出图中甲莫霍界面,乙是古登堡界面,经过乙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
    【小问2详解】
    土耳其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因此位于地壳。地壳与软流层(平均100-110千米)以上上地幔顶部共同组成岩石圈。
    【小问3详解】
    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经过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经过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因此表示地震波横波曲线的是B,其传播特点是只能在固态中传播。
    【小问4详解】
    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海底油气矿藏属于液态物质,遇到此物质,横波消失,故选A。
    28. 下图为我国与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对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
    (2)我国30°N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太阳辐射总量大,而气温却较低。试解释其原因。
    【答案】(1)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小。
    (2)我国30°N西部地区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干旱,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小,所以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比东部地区大;但由于我国西部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所以西部地区气温较东部低。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与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对比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和大气受热过程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从图中可以读出,全球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30° N西部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该地地势高,空气稀薄,降水较少,以晴朗天气为主,云层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故太阳辐射总量大;东部地区海拔较低,降水较多,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但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同时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弱,地面热量容易散失,气温较低。
    2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等压线是等值线的一种,能够很好地反映一个区域的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和天气变化。图为世界某地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比较A、B两地水平气压梯度的大小,并说出判断理由。
    (2)说出A、B两地的风向。
    (3)判断A、B两地气温的高低状况,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1)A水平气压梯度力大。理由:A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2)A:西北风,B:东南风。
    (3)A:气温低,B:气温高。A地纬度高于B地;A吹偏北风,受寒冷气流影响大,B吹偏南风,受温暖气流影响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世界某地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水平气压梯度的大小与风向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应根据等压线情况来判断气压梯度力的大小。读图可知,A处等压线更密集,说明单位距离内气压差更大,故A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比B地的大。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判读风向时首先应垂直于等压线,判断出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气压梯度力,再在北半球向右偏的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偏30°~45°得到具体风向,可判断出A为西北风,B为东南风。
    【小问3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A地区的纬度较高,并且当地此时吹偏北风,受到从北方来的冷气团的影响,所以A地的气温相对较低,而B地纬度较低,同时此时吹偏南风,受到来自于南方的暖气团的影响,所以B地的气温相对较高。
    30. 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图N)”和“某地的气压状况图(图P)”,图P是图N中A层某地的气压状况图,该地位于北半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N中A为____层,其直接热源是____,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____(升高或降低);臭氧层存在于____层(A或B或C);
    (2)图P中①②③④⑤中气压最高的是____。
    (3)若图P表示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甲地为____(海洋或陆地);若表示夜间山谷之间的热力环流,则乙地为____(山地或谷地)。
    (4)若图P表示中纬度某平原地区气压状况,则甲乙两地之间风向为____风。
    【答案】(1) ①. 对流 ②. 地面长波辐射##地面辐射 ③. 降低 ④. B
    (2)④(3) ①. 海洋 ②. 谷地
    (4)西北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和某地的气压状况图为材料,涉及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图N中A层最靠近地面,为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直接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较少,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其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距离地面越远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少,因此该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臭氧层存在于B平流层。
    【小问2详解】
    图P中①②③位于同一条等压线上,气压相等。海拔越高,气压越低,④气压高于③,⑤气压小于①。因此气压最高是④地,最低是⑤地。
    【小问3详解】
    图P中,⑤处等压面向低处凹是低压,④处等压面向高空凸是高压;地面气压与高空相反,因此甲是高压,近地面为冷源;乙是低压,气流上升,近地面为热源。所以表示海滨地区晴热白天时,甲是海洋;表示夜间山谷之间的热力环流时,乙是谷地。
    【小问4详解】
    甲地为高压、乙地为低压,风从甲高压吹向乙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指向东,北半球近地面从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向右偏,偏转为西北风。

    相关试卷

    安徽省合肥市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 形成放射状河流的穹窿构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合肥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