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福建省福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1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2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福建省福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2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火箭搭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按照计划,“天问一号”火星探测要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这标志着我国行星探测的大幕正式拉开。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了探月新征程。左图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标识中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右图表示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左图所示行星( )
    A. ①距离太阳最近B. ②为类地行星,绕日轨道为椭圆
    C. ③为土星,属远日行星D. ④是目前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2. 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穿越地球大气层的过程中( )
    A. 气温越来越高
    B. 依次经过臭氧层、平流层和对流层
    C. 气温先降——再升——再降——再升
    D. 周围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①为金星,距离太阳最近的为水星,A错误;②为火星,是类地行星,绕日轨道为椭圆,具有近圆性,B正确;③为土星,离太阳的距离排在太阳系第六位,不是远日行星,远日行星为天王星和海王星,C错误;④为木星,目前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为地球,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嫦娥五号探测器从地表发射升空,穿越整个地球大气层,图中显示地球大气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有规律变化,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又升高,A错误、C正确;嫦娥五号探测器从地表发射升空,随海拔高度增加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B错误;嫦娥五号探测器从地表发射升空过程中,经过不同层次气流运动方式不同,如经过对流层时,垂直对流运动显著,经过平流层时,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太阳从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
    2019年1月8日,搭载“月面微型生态圈”的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面,培育出第一株棉花嫩芽,但相隔不久又枯萎凋零。“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一个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罐子”里面有棉花种子、蚕卵、土壤、水、空气及科研设备等。着陆月面后,控制系统向土壤中放水,9天后进入月夜期,完成下面小题。
    3. “月面微型生态圈”与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相比( )
    A. 空气、水分更足B. 重力较大、辐射较弱
    C. 重力较小、辐射较强D. 土层更厚、肥力更强
    4. 棉花嫩芽最终未能存活,其原因最可能是( )
    A. 夜间温度太低B. 土壤条件不适宜C. 水分条件不足D. 紫外线辐射较弱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月球质量和体积远小于地球,故其表面重力比地球小,B错;引力小,难以吸引足够的大气,“月面微型生态圈”的空气和水分为人工添加,A错;月球质量和体积小,引力小(重力小);月球缺少大气,太阳辐射未经削弱到达月球表面,辐射强,C对;土层为人工添加,D错。故选C。
    【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月球没有大气,夜晚地面辐射散失速度快,降温迅速,温度低,导致棉花嫩芽最终未能存活,A对。由材料可知,生态圈里有足够支持生物生存的土壤和水分,BC错。月球没有大气削弱太阳辐射,紫外线较强,且紫外线辐射弱不会导致生物死亡,D错。故选A。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包括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能接受到的太阳光热适量,水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的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
    天亮前后,东方地平线上有时会看到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金星,它不是光源,人们称它为“启明星”。下图是太阳系部分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被称为“启明星”的是( )
    A. MB. JC. VD. W
    6. 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多位于( )
    A. M轨道与V轨道之间B. V轨道与地球轨道之间
    C. 地球轨道与W轨道之间D. W轨道与J轨道之间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图中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M距太阳最近示意的是水星,其它行星依次为V示意金星,W示意火星,J示意的是木星。依据材料信息,“启明星”应指的是金星,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大多分布在小行星带,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转轨道之间,由上题可知,W示意火星,J示意的是木星,故D正确,ABC错。故选D。
    【点睛】流星雨的产生一般认为是由于流星体与地球大气层相摩擦的结果(流星体可以是小行星带上的小行星),流星群往往是由彗星分裂的碎片产生,因此,流星群的轨道常常与彗星的轨道相关,成群的流星就形成了流星雨。
    下图为某正常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 图中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正确的是( )
    A. 大型哺乳动物化石——中生代B. 恐龙化石——前寒武纪
    C. 甲化石——新生代D. 三叶虫化石——古生代
    8. 图中甲化石的名称及其所处时代地球的演化特点是( )
    A. 藻类化石——重要的铁矿形成时期,B. 鱼类等脊椎动物化石——形成联合古陆
    C. 鸟类化石——联合古陆解体D. 小型哺乳动物化石——剧烈的地壳运动
    【答案】7. D 8. B
    【解析】
    【7题详解】
    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出现在新生代,A错误;恐龙化石出现在中生代,B错误;三叶虫化石出现在古生代,D正确;甲化石介于古生代和中生代之间,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化石介于古生代和中生代之间,古生代中期出现鱼类,陆地面积大大增加,联合古陆形成,B正确;太古宙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元古宙出现了藻类,A错误;联合古陆解体在新生代,鸟类出现在中生代,C错误;小型哺乳动物出现在中生代,剧烈的地壳运动发生在新生代,D错误。故选B。
    【点睛】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下图为“新版2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所呈现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有( )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10. 地理环境中的生物圈是( )
    A.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统称B.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 最活跃且不独自占有空间的圈层D. 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岩石圈的上部
    【答案】9. C 10. C
    【解析】
    【9题详解】
    由图可知,有河流,则有水圈;有喀斯特山峰,则有岩石圈;有植被,则有生物圈;有人类所需的大气,则有大气圏。故图示体现出的地球圈层个数为4个。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生物圏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且不独自占有空间的层。C正确;生物圈不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B错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生物圈,A错误;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及岩石圈的上部,D错误,故选C。
    【点睛】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表以上为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及上地幔顶部。
    2020年9月15日,由NOAA和NASA共同主持的25个太阳周期预报小组发布,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第25个太阳周期中。图示意NOAA空间天气预报中心发布的太阳周期黑子数进展。完成下面小题。
    11. 太阳黑子多活动在太阳大气的( )
    A. 中间层B. 光球层C. 日冕层D. 色球层
    12. 材料中反映出( )
    A. 太阳活动的周期一般是20年B. 日冕层物质抛射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C. 2020年太阳活动处于高发期D. 2025年前后将出现太阳活动的高峰值
    【答案】11. B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太阳黑子多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B正确,太阳大气没有中间层,A错误,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C错误;耀斑出现在色球层,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的变化,其中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其主要标志,活动周期一般是11年,即两次出现高峰值或者低谷值时间间隔11年,AB错误;根据预测和实测值可知,2022年太阳活动处于低谷期, C错误;根据图中显示,2014年前后、2025年前后,黑子数的预测值和实测值较大,出现太阳活动的高峰值,D正确。故选D。
    【分析】
    【点睛】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能影响地球的气候。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耀斑爆发时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 信。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为日冕物质抛射,日冕物质抛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冲进两极高层大气,在高纬度地区形成美丽的极光现象。
    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型运载火箭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成功发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以“一磁两暴”为科学目标,一磁,就是太阳磁场;两暴,就是太阳的两类爆发现象——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左图是“夸父一号”示意图,右图是太阳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①发出的可见光最强
    B. 日冕物质抛射发生在②层
    C. 发生耀斑的圈层可以在平时用肉眼观测到
    D. 日环食时,肉眼能观测到的是③
    14. 材料中提到的两种太阳活动发生时,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 在全世界各地出现极光现象B.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C. 轮船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D. 有线电视信号受到严重干扰
    【答案】13. A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层是光球层,②层是色球层,③层是日冕层。我们看到的太阳主要是来自于光球层的可见光,A正确;日冕物质抛射发生于③日冕层,B错误;发生耀斑的色球层平时肉眼看不到,C错误;日环食发生时,太阳并未全部被月球挡住,看到的主要还是光球层的可见光,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发生时,极光可能在两极高纬度地区夜空被观测到,A错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与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没有太大关系,B错误;耀斑爆发时,会产生磁暴现象,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C正确;耀斑爆发时,可以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通讯信号,但不能严重影响有线电视信号,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大气由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黑子发生于光球层,耀斑、日珥发生于色球层,日冕物质抛射发生于日冕层。
    如果大圆、中圆和小圆均代表地理概念,其相关关系由大到小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若甲、乙、丙表示各天体系统,则对应正确的是( )
    A.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B. 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C. 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D. 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16. 若甲、乙、丙代表的是地质年代关系,则对应正确的是( )
    A. 显生宙、中生代、侏罗纪B. 显生宙、中生代、二叠纪
    C. 元古宙、古生代、寒武纪D. 太古代、古生代、石炭纪
    【答案】15. D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可观测宇宙分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包含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选项中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符合由大到小的顺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显生宙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A正确,B错误;古生代包括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前寒武纪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CD错误。故选A。
    【点睛】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
    我国西藏阿里地区的冈底斯藏医学院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地理位置偏远,过去学校的电力供应一直比较紧张,学校建成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后,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供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丰富的原因是( )
    A. 海拔高,空气稀薄B. 云层厚,大气透明度低
    C. 阴雨天多,大气保温作用强D. 纬度低,晴朗天气多
    18. 青藏地区除太阳能外,其它能源也很丰富。下列选项中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 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B. 藏南谷地的地热
    C. 青藏地区北部的风能D. 雅鲁藏布江的水能
    【答案】17. A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西藏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A正确;青藏高原地区以晴朗天气为主,云层较薄,BC错误;西藏地区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也是太阳能丰富的原因,但由于我国比西藏地区纬度更低的地方太阳辐射并不强,因此纬度较低和太阳高度角较大不是西藏地区太阳能丰富的主要原因,D错误。所以选A。
    【18题详解】
    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是地质时期生物能固定的太阳能转化而来,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A不符合题意;藏南谷地的地热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B符合题意;青藏地区北部的风能和雅鲁藏布江的水能来源于大气运动和水循环,而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的主要能源来自于太阳辐射,因此这些能源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C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B。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有: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时间长短。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2021年12月4日印度尼西亚的塞梅鲁火山发生猛烈喷发,火山灰烟尘迅速上升至1.2万米的高空,碎石四处飞溅,熔岩流和火山碎屑流从火山口倾泻而下,烟尘四处弥漫,火山附近白天瞬间变成黑夜,当地人声称宛如“世界末日”到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塞梅鲁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 )
    A. 地壳B. 软流层C. 岩石圈D. 地幔的下部
    20. 火山灰多日弥漫于空中,会导致该地区( )
    A. 太阳辐射增强B. 白天气温升高C. 大气反射作用增强D. 昼夜温差增大
    21. 印度尼西亚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其位于( )
    A. 板块内部B. 海陆交界处C. 板块交界处D. 海洋内部
    【答案】19. B 20. C 21. C
    【解析】
    【19题详解】
    软流层是由可塑性物质组成,一般认为岩浆来自于地球内部的软流层,塞梅鲁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球圈层中的软流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火山灰是指由火山喷发出而直径小干2毫米的碎石和矿物质粒子。在爆发性的火山运动中,固体石块和熔浆被分解成细微的粒子而形成火山灰。火山灰多日弥漫于空中,会导致该地区大气反射作用增强,C正确;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A错误;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白天气温降低,B错误;白天气温降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减小,D错误。故选C。
    【21题详解】
    印度尼西亚位千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火山灰对大气的影响。首先,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吸收、散射和反射的削弱作用,大量的火山灰将大大增强大气的反射作用,使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被直接反射到宇宙中去,使得能够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为减少。其次,大气辐射除把一小部分向上反射向宇宙空间以外,大部分向下射到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返还给了地面,在一定的程度上补偿了地面损失的温度,从而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天空中的云杂质等越多,大气逆辐射就越强。火山灰增加了天空中的杂质,从而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也增强。
    央视节目《北纬30°中国行》,向我们展示了北纬30°沿线神奇的自然环境。下图是“某校地理考察小组收集整理的北纬30°附近五个城市(①拉萨、②重庆、③恩施、④武汉、⑤杭州)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的城市位于( )
    A. 青藏高原B. 四川盆地C. 云贵高原D. 横断山区
    23. 到达重庆地面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拉萨少的主要原因是重庆市( )
    A. 海拔高B. 多阴雨天气C. 距海远D. 植被丰富
    【答案】22. A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由图可知,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的城市是①拉萨,拉萨是我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位于青藏高原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3题详解】
    重庆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强,B正确;重庆市海拔不如拉萨高,A错误;距海远近影响降水,从而影响太阳辐射,但重庆和拉萨均距海较远,距海远近对两地的影响差异不大,C错误;植被是下垫面因素,对太阳辐射总量的影响小,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时间长短。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在山西某煤矿区,某同学被邀请下矿井参观,在矿灯照耀下,该同学看见夹在岩石地层中的巨厚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树干的形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大约是( )
    A. 古生代B. 中生代C. 新生代第三纪D. 新生代第四纪
    25. 该地质时代最繁盛的动物是( )
    A. 三叶虫、珊瑚B. 恐龙C. 鱼类D. 哺乳类
    26. 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
    A. 温热的草原地区B. 温暖广阔的浅海C. 半干旱的黄土高原D. 湿热的森林地区
    【答案】24. B 25. B 26. D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地球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24题详解】
    由材料“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树干的形状”可判断出,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繁盛的中生代,B正确。
    【25题详解】
    由材料“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树干的形状”可判断出,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繁盛的中生代,中生代最繁盛的动物是恐龙,B正确。
    【26题详解】
    由材料“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树干的形状”可判断出,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为为湿热的森林,D正确。
    【点睛】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1)海陆演化:①发生了规模巨大的构造运动——燕山运动。②中国的地质构造轮廓和地貌基本形成。③劳亚古陆逐渐连续扩大,冈瓦纳古陆解体分离,出现古大西洋和古印度洋。(2)地质矿产:煤、石油、天然气、石膏、岩盐等;铁、钨、锡等。(3)生物演化: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裸子植物时代”;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
    图示意某地传统民居穿堂风(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下列地理现象与“穿堂风”形成原理相近的是( )
    A. 大气对流B. 温室效应
    C. 热岛环流D. 大气受热过程
    28. 图示时段与B地相比,A地气温和气压分别是( )
    A. 高、高B. 高、低
    C. 低、低D. 低、高
    【答案】27. C 28. D
    【解析】
    【27题详解】
    读图可知,A地为山林,植被覆盖率高,B地为石质地面,在A与B之间存在热力性质差异,白天绿地升温慢,温度低;石质地面升温快,温度高。两者之间存在气温差异,绿地温度低,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石质地面温度高,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穿堂而过,形成穿堂风。因此形成原理为热岛环流。C正确。大气对流主要地面受热,气温上升,A错误;温室效应主要是空气中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增强,最终导致气温升高的现象,B错误;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太阳短波辐射先使地面升温,之后地面长波辐射又使大升温的过程,D错误。故选C。
    【28题详解】
    图示时段为白天,与A地相比,B地升温快,地面温度高,地面辐射量大,大气吸收地面辐射量多,大气温度较高,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气压较低。A地为山林,气温低,气压高,故风由A吹向B地,形成“穿堂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于是上空相同高度处,热地方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即气压)大,冷地方高空气压小,高空形成热—冷的气流。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冷—热的气流。加上上升、下沉气流,构成了热力环流。
    下图为某蔬菜大棚的照片,温室大棚是目前进行蔬菜反季节种植的主要技术手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大棚中二氧化碳增加,可提高蔬菜生长速度,原因是( )
    A. 能防止病虫害发生B. 可提高土壤的肥力
    C. 可提高夜间温度D. 可提高空气湿度
    30. 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
    A. 光照太强B. 热量不足C. 年温差较小D. 日温差较小
    31. 夏季在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目的是( )
    A. 削弱太阳辐射B. 增强大气辐射C. 增强地面辐射D. 削弱大气逆辐射
    【答案】29. C 30. D 31. A
    【解析】
    【29题详解】
    考杳二氧化碳的作用,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地面损失的热量返还地面,起到保温的作用,C正确;二氧化碳与病虫害无关,A错误;与土壤的肥力无关,B错误;与空气湿度无关,D错误。故选C。
    【30题详解】
    人类可以对于那些不利于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进行调节和改造,塑料大棚使得晚上大棚内的温度不会太低,气温日较差相对较小,而晚上温度高,蔬菜的呼吸作用比较强,消耗的有机质比较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D正确,C错误;与自然条件相比,大棚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光照较弱,A错;大棚具有保温作用,热量更充足,B错。故选D。
    【31题详解】
    黑色的尼龙网对太阳辐射具有较强的削弱作用,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进而起到减小昼夜温差的效果,避免大棚内温度过高,减少作物水分蒸腾,A正确;黑色尼龙网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都减弱,BC错误;黑色尼龙网主要是影响白天的辐射,与夜晚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关系小,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气候:包括光照、热量、水分等要素,它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因素。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区耕作不便,且不利于水土保持.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等。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农作物,如酸性红壤种茶树。水源:尤其对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市场: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对商品农业,尤其是对花卉等园艺生和乳畜业的生产非常重要。政策:起鼓励或限制作用,如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立。劳动力、科技、冷藏保鲜技术等。
    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某市2018年12月15日、16日天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②→④→③
    33. 与15日相比,16日气温日较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减弱,③增强B. ②减弱,③增强C. ②增强,③减弱D. ②增强,④减弱
    【答案】32. A 33. D
    【解析】
    【32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⑤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近地面大气升温的过程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后,放出地面辐射,大气靠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即①→②→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3题详解】
    读图可知,与15日相比,16日的气温日较差更大,表现为最高温更高,最低温更低,主要是由于天气情况不同导致的。结合所学可知,16日白天温度高是因为晴天天空晴朗少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温度高(即②增强);夜间晴朗少云,会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热量散失快,温度低(即④减弱),故造成了16日晴朗天气而温差较大的情况,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可概况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削弱作用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保温作用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从而减小了地球表面的气温日较差。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 温室效应B. 大气受热过程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 风的形成
    35. 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36. 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B. C. D.
    【答案】34. C 35. C 36. D
    【解析】
    【34题详解】
    读图可知,左图白天砂石中温度高于水体,右图表示在夜晚砂石温度低于水体。形成的原因是砂石比热容较小,故白天温度增幅较快增幅较大,温度高于水体;而夜晚则降幅较快降幅较大,温度低于水体。故为比热容的差异,即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正确;不能反映温室效应、大气受热过程、风的形成的相关信息,ABD错误。所以选C。
    【35题详解】
    图C中表示的为白天,陆地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海洋温度低,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空气从海洋吹向陆地;高空有陆地吹向海洋,表示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海陆风,与图中实验原理相同,C正确。其余三幅图,A图表示月球表面的受热过程;B图表示山谷风,晚上吹山风时,冷空气会占据山谷的位置;D图表示城市热岛效应,但城市应为热源,盛行上升气流,郊区为冷源,盛行下沉气流,故ABD错误。所以选C。
    【36题详解】
    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白天气温偏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晚上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阴雨天气,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强,白天气温偏低,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晚上气温偏高,昼夜温差小。所以昼夜温差最小的应该是白天和晚上都为阴雨天气,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因此,海洋升温降温较慢,陆地升温降温较快。白天,陆地受热升温快,海洋受热升温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所以叫做“海风”;夜晚,陆地降温较快,海洋降温较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由于风来自陆地,所以叫做“陆风”。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海陆风。
    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300米。这里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当地居民为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下图为“香格里拉房屋模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7. 香格里拉暖棚绝热窗户的作用是( )
    A. 增强太阳辐射B. 减少进入暖棚的太阳辐射
    C. 增强大气辐射D. 减少暖棚内的地面辐射散失
    38. 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判断白天通风口1和通风口2空气的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
    ①通风口1,大气从内室流向暖棚②通风口1,大气从暖棚流向内室
    ③通风口2,大气从内室流向暖棚④通风口2,大气从暖棚流向内室
    A. ②③B. ①④C. ①③D. ②④
    【答案】37. D 38. A
    【解析】
    【37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绝热窗户能够减少暖棚与外界的热交换,起到了减少暖棚内地面辐射散失的作用,D正确。绝热窗户是透明的,不会阻挡进入暖棚的太阳辐射,B错误。绝热窗户无法影响太阳辐射与大气辐射,AC错误,故选D。
    【38题详解】
    由于暖棚内空气温度较高,并且气温高的大气密度较小,所以暖棚内的暖空气从通风口1进入室内,①错误,②正确。而室内的冷空气由于气温较低,所以密度较大,从通风口2流向暖棚,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
    【点睛】热力环流的成因: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图示意2021年7月1日10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 此刻珀斯的风向是()
    A. 东南风B. 西南风C. 偏北风D. 偏东风
    40. 图中四地风速最大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39. C 40. D
    【解析】
    【分析】
    【39题详解】
    判定某地的风向,首先从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做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转(一般为30°—45°),由此可判断珀斯的风向是偏北风。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40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同一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风速就越大。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的等压线最密集,所以风速最大。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向的技巧。①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等压线比较平直的,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弯曲的,在等压线图上画出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②确定南北半球,画出偏转方向,偏转角度为30°~45°。
    我国的气候干旱地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左图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右图为宁夏砂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1. 左图中( )
    A①代表蒸发B. ③代表降水C. ④代表地下径流D. ⑤代表水汽输送
    42. 砂石覆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 ①增加B. ②增加C. ③增加D. ⑤增加
    【答案】41. C 42. C
    【解析】
    【41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是由大气水转为地表水,代表降水,A错误;③为地表水转为地下水,代表下渗,B错误;④为地下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下径流,C正确;⑤为地表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表径流,D错误。故选C。
    【42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是由大气水转为地表水,代表降水,砂石覆盖,对大气降水影响较小,A错误;②是地表水转为大气水,代表环节是蒸发,砂石覆盖能抑制蒸发,B错误;③为地表水转为地下水,代表下渗,覆盖砂石,有利于雨水的下渗,C正确;⑤为地表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表径流,覆盖砂石,利于雨水下渗,从而可以减少地表径流,D错误。故选C。
    【点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 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路、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2) 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回避的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 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 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3. 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
    A. 连续层片状B. 鱼鳞状
    C. 间隔团块状D. 条带状
    44. 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A. 日出前后B. 正午
    C. 日落前后D. 午夜
    【答案】43. C 44. A
    【解析】
    43题详解】
    大气对流过程中,温度较高、受热的地区空气膨胀上升,温度较低、冷却的地区空气收缩下沉;气流上升,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渐渐冷却凝结形成积云;气流下沉,随着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层少。因此气流上升地区天空形成积云,气流下沉地区天空无云(云量极少),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使积云的分布被无云天空分割,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没有连续分布,A错误,C正确;鱼鳞状、条带状都不是间隔分布的,BD两项错误。故选C。
    【44题详解】
    积云云底高度为“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当水汽的凝结高度由下垫面温度决定时,则下垫面温度越低,水汽开始冷却凝结的高度越低,积云云底的高度值也就越低。一天中,通常正午下垫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下垫面温度较高;日落前后,太阳辐射减弱、消失,下垫面温度较低;从日落到半夜再到日出前后,因没有太阳辐射(或太阳辐射极微弱) 下垫面温度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下垫面温度才开始慢慢回升。因此,一天中下垫面温度最低的时间多在日出前后,即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日出前后,A正确;正午、日落前后、午夜均不是一天中下垫面温度最低的时间,BCD错误。故选A。
    【点睛】气温的日变化中,通常最高气温出现在14:00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的原因是: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此时太阳辐射最强,而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使温度到达最高需要一段时间,约为13时左右,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地面再将热量传导给大气吸收,也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大气温度达到最高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的原因是:日落后太阳辐射消失,地面以地面辐射的形式不断散失热量,地面温度不断下降,虽然大气能以逆辐射的形式返还部分热量,但总体来说地面和大气的热量以支出为主,因此地面和大气温度均不断下降,直到日出后太阳辐射出现并不断增强,地面和大气才由支出热量为主转换为吸收热量为主,温度开始回升。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岳阳位于洞庭湖的东侧,下图为岳阳逐时湖陆风风速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5. 下列四个时段中,为岳阳陆风最小的时段是( )
    A. 2时~3时B. 5时~6时
    C. 13时~14时D. 15时~16时
    46. 图中陆风转湖风的时刻所在时段是( )
    A. 5:30~6:30B. 8:30~9:30
    C. 13:30~14:30D. 17:30~18:30
    47. 下列各项中,能减弱岳阳市湖风的是( )
    A. 地面硬化B. 城市扩大C. 工业发展D. 绿化增加
    【答案】45. A 46. B 47. D
    【解析】
    【分析】
    【4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岳阳位于洞庭湖东侧,故吹东风时为陆风,13-14时、15-16时吹湖风,CD错误;由图可知,吹东风时,2时-3时的风速距平小于5-6时,A正确、B错误。故选A。
    【46题详解】
    由岳阳逐时湖陆风风速距平变化曲线图可知:图中8:30~9:30是由东风向西风转变的时段,因此此时为陆风转湖风的时刻;17:30~18:30是湖风转陆风的时刻,故本题选B。
    【47题详解】
    城市地面硬化、城市扩大、工业发展,都会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得湖陆风加强,湖陆风将湿润的空气带入城市,使城市湿度加大,缩小城市温差;绿化增加减小了湖面和陆地之间的温差,使湖陆风减弱,故本题选D。
    【点睛】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用水矛盾突出,政府提出“藏水入疆”的设想。下图为“藏水入疆”工程路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8. “藏水入疆”起止地区的水体分别主要参与
    A. 海陆间循环 陆上内循环
    B. 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循环
    C. 陆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D. 陆上内循环 陆上内循环
    49. “藏水入疆”工程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 降水、下渗
    B. 蒸发、蒸腾
    C. 水汽输送
    D. 地表径流
    【答案】48. A 49. D
    【解析】
    【48题详解】
    藏水主要来自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源头,这些河流都是外流河,主要参与海陆间循环,“藏水入疆”的终点主要是中国内陆干旱地区,河流主要参与陆上内循环,因此A正确。故选A。
    【49题详解】
    “藏水入疆”工程是将西藏的河流水调往新疆,因此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D正确。故选D。
    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内涝增多。下图示意某城市“透水性人行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0. 城市内涝增多的原因主要是( )
    A. 蒸发加强,降水增多B. 地面硬化,下渗减少
    C.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D. 人口增多,排水量大
    51. 城市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 )
    A. 地表蒸发减少B. 地表径流增加C. 大气降水减少D. 地表水下渗增加
    52. 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①兴建污水处理厂 ②疏浚河道 ③发展城市道路 ④完善排水系统 ⑤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④⑤D. ②④⑤
    【答案】50. B 51. D 52. D
    【解析】
    【50题详解】
    城市化过程中,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导致城市“内涝”增多,B正确。蒸发加强不会造成城市内涝,A错误。城市化对当地地形改变不大,不会造成地势低平,C错误。人口增多,排水量大,对内涝影响较小,D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1题详解】
    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会增加下渗,土壤中的水分增加,会使水汽蒸发量增加,A错误,D正确。城市采用“透水性人行道”会增加下渗,地表径流减少,B错误。城市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地表的蒸发量增加,水汽含量增加,大气降水量可能增加,但是“透水性人行道”对降水的影响较小,C错误。综上所述,故选D。
    【52题详解】
    兴建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污水,不能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①错误。疏浚河道,可以扩大河道的容水量,雨季容纳更多的雨水,从而减少城市内部的积水,缓解城市内涝问题,②正确。发展城市道路,城市道路以硬化路面为主,会减少径流的下渗,加大城市内部的地表径流,不利于缓解城市内涝问题,③错误。完善排水系统,可以加速积水排出,减少城市内部的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④正确。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绿地可以涵养水源,增加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达到缓解城市内涝的作用,⑤正确。综上所述,②④⑤正确,D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
    【点睛】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城市内人口大量增多,交通运输压力增大,城市建设越来越密集,道路铺建面积越来越多,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城市区域的地表环境,绿地面积减少,致使城市雨水从地表渗透到地下减少,主要依靠城市排水系统进行排水。许多城市的排水系统在城市建设初期建造,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建设标准偏低,且过去的排水系统无法满足当前城市的需求,因此城市内涝现象多发。
    第Ⅱ卷综合题(共48分)
    53. 我国某市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城市风”的课题研究。图1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图2为该课题研究成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近地面温度高的地点是____(填字母),A、B、C、D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____,由于____在ABCD间会形成热力环流。
    (2)D点比B点气温____(高/低),原因是____。
    (3)一般情况下,由于A地盛行____(上升、下沉)气流,A、B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A地____,B地____,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
    (4)在图2中的四条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大气的流动方向____。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该市的热电厂应布局在①②两处中的____处,(填图中数字序号)。
    【答案】(1) ①. A ②. B>A>C>D ③. 地面冷热不均(或A、B两地冷热不均)
    (2) ①. 低 ②. D点海拔高,获得的地面长波辐射少
    (3) ①. 上升 ②. 阴雨 ③. 晴 ④. B
    (4) ①. ②. ②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某地热力环流相关图文为材料设置四道试题,涉及等压面图的判读、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已学知识,气压值和气温值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根据图中高空等压面判断 C 处等压面上凸, C 处为高压区, D 处等压面下凹, D 处为低压区,所以 C 处气压高于 D 处。根据所学知识,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判断 ABCD 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 B > A > C > D,A为近地面低压,又根据近地面温压相反,故A温度最高;由于A、B两地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A、B两地垂直方向气流的上升和下沉的运动,由于气流的垂直运动,导致近地面和高空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水平气流由高压处流向低压处,在 ABCD间会形成热力环流。
    【小问2详解】
    读图1可知, D 点海拔高4000米,而根据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可知 D 地由于距地面较远,获得的地面长波辐射较 B 地少,所以 D 气温低于 B 地。
    【小问3详解】
    图1中根据高空等压面判断得出 C 处气压高于 D 处,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近地面温压相反,判断出图1中近地面 A地气温最高,垂直方向气流上升, A 地出现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B地气温较低,垂直方向气流下沉,B 地出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大。
    【小问4详解】
    在图2中的四条短线上大气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城区气温高,垂直方向气流上升,郊区气温低,垂直方向气流下沉,顺时针方向完成环流,如图 ;根据已学知识,我国热电厂主要是消耗大量煤炭,会产生大气污染,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该市的热电厂应布局在 ②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再次污染市区。
    54. 阅读图文资料,据此回答问题。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10月的某个晴天,北京某校同学利用校园里的玻璃温室和露天试验田开展气温测量实验。据图和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玻璃温室内和露天试验田中某日气温变化测量结果
    (1)与试验田相比,温室内气温的特征是____,____。结合大气受热过程解释玻璃温室的作用是____。
    (2)一日内,太阳辐射在正午时最强。但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温室内外的最高气温都出现在____时前后,原因是____。
    (3)观察图,说出在实验中可能影响到玻璃温室采光条件的外部因素是____、____。
    【答案】54. ①. 平均温度较高 ②. 温差较小 ③. 玻璃温室可以透过太阳短波辐射,阻挡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的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
    55. ①. 14 ②.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56. ①. 居民楼 ②. 树木遮挡
    【解析】
    【分析】本题以北京某校学生开展气温测量实验为材料,涉及大气受热过程等有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观察图表可知,温室内温度普遍高于室外温度,并且温室内最大温差为6°室外最大温差为8°;所以可以推测出温室温度高,温差小的特点。透射阳光的玻璃温室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保温效应,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短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温度升高。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一天中最低温为日出左右,最高位为下午两点,即14时前后。由于一上午太阳暴晒,地面一直处于积温状态,上午太阳幅射很强,而地面辐射弱于太阳辐射,到了下午两点左右,地面温度会达到最高,太阳辐射在减弱,但地面辐射在加强,而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来自于地面辐射,所以地面温度此时达一天最高。
    【小问3详解】
    观察图片可以看出,玻璃温室东部有居民楼校园外墙,早上时分会阻挡太阳光,而南部和西部有校园院墙和高大树木,也会遮挡阳光,影响采光。
    55. 图示意水循环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分别是:C____,D____。
    (2)根据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由B→C→F→G组成的水循环属于____循环,目前受人类影响最小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填字母)。
    (3)其他情况相同情况下,与裸地相比,森林地区雨后的E环节____,G环节____。(填较强或较弱)
    【答案】(1) ①. 水汽输送 ②. 下渗
    (2) ①. 海陆间 ②. C
    (3) ①. 较强 ②. 较弱
    【解析】
    【分析】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的环节以及水循环类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图中C表示的是水汽输送环节,D表示的是下渗环节。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图中BCFG组成的水循环属于海陆间循环。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小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C),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与裸地相比,森林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因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较强,下渗较多,地下径流(E)较强,地表径流(G)较弱。
    时间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温室内(℃)
    159
    17.8
    20.3
    21.9
    21.8
    19.2
    18.0
    试验田(℃)
    13.1
    15.3
    193
    21.3
    19.1
    17.5
    16.3

    相关试卷

    福建省福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1):

    这是一份湖北省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1),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倍太阳半径,0, 假设将恒星“丹凤”替代太阳, 在福建首次发现恐龙化石的地层,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关于B界面,下列说法正确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三明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pdf: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pdf,共11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