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A4
展开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A4,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年生物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 90 分钟,总分 100 分)
一、单选题(30小题,1-10 每题 1 分,11-30 每题 2 分,共 50 分)
1.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下列与古诗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西塞山”里所有的鳜鱼组成种群
B. “西塞山”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C. “西塞山”里所有的白鹭、桃树、鳜鱼组成群落
D. 白鹭和桃树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植物无系统这一层次。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生物所有个体形成一个整体——种群,同一区域内,所有的生物组成群落。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理,叫作生态系统。
【详解】A、种群是一定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西塞山”里所有的鳜鱼组成种群,A正确;
B、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正确;
C、群落是一定区域的所有生物,“西塞山”里所有的白鹭、桃树、鳜鱼不能构成一个群落,C错误;
D、白鹭和桃树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白鹭具有系统这一层次,而桃树不具有系统这一层次,D正确。
故选C。
2. 某小组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蚕豆叶下表皮永久装片,得到如下图甲、乙、丁所示图像,应分别如何调整以观察到清晰的丙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乙→丙:调亮电源B. 从乙→丙:放大光圈
C. 从丁→丙:调细准焦螺旋D. 从甲→丙:向左移动玻片
【答案】D
【解析】
【分析】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步骤:低倍镜下调清晰,并移动物像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调节光圈和反光镜→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详解】A、从乙→丙可通过调亮电源或调整光圈和反光镜获得,A正确;
B、从乙→丙可通过调亮电源或调整光圈和反光镜获得,B正确;
C、从丁→丙视野逐渐变得清晰,可通过调细准焦螺旋实现,C正确;
D、从甲→丙需要通过移动装片实现,视野中物像在右侧,由于显微镜下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因而需要将装片向右移动,D错误。
故选D。
3.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碳原子上还连有一个氢原子和一个R基团。
【详解】A、该结构符合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结构中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且与该碳原子相连的还有两个氢原子,则其中一个氢原子为R基,为甘氨酸,不符合题意,A错误;
B、B.符合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中心碳上连接的四个基团依次为氨基、羧基、氢原子和R基,不符合题意,B错误;
C、符合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中心碳上连接的四个基团依次为氨基、羧基、氢原子和R基,不符合题意,C错误;
D、不符合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其中氨基和羧基没有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符合题意,D正确。
故选D。
4. 组成下列物质的单体种类最多的是( )
A. 纤维素B. RNAC. 淀粉D. 胰岛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1、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属于生物大分子。
2、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多聚体,它的单体是氨基酸。核酸有两种,其基本组成单位都是4种。
【详解】纤维素、淀粉为多糖,单体为葡萄糖,RNA的单体为4种核糖核苷酸,胰岛素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的单体为21种氨基酸,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 下列与蛋白质的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B. 小麦种子中储存能量
C. 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
D. 催化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
【答案】B
【解析】
【分析】氧气的运输需要血红蛋白;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需要酶的水解,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详解】A、氧气在血液中运输时,需要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该过程与蛋白质的运输功能有关,A不符合题意;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小麦种子种的储能物质主要是淀粉,B符合题意;
C、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调节血糖浓度的作用,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的过程中与蛋白质的调节功能有关,C不符合题意;
D、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是酶促反应,呼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该过程与蛋白质的催化功能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科学家证明“尼安德特人”是现代人的近亲,依据的是DNA的( )
A. 元素组成B. 核苷酸种类C. 碱基序列D. 空间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详解】A、DNA的元素组成都是C、H、O、N、P,A不符合题意;
B、DNA分子的核苷酸种类只有4种,B不符合题意;
C、每种DNA的碱基序列不同,“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的DNA 碱基序列有相似部分,证明“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是近亲,C符合题意;
D、DNA的空间结构都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水稻和玉米从外界吸收硝酸盐和磷酸盐,可以用于细胞内合成( )
A. 蔗糖B. 脂肪酸C. 甘油D. 核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糖的元素组成是C、H、O;脂肪的元素组成也是C、H、O,在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形成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蔗糖属于糖类,元素组成是C、H、O,不含N和P,故水稻和玉米从外界吸收硝酸盐和磷酸盐不能用于合成蔗糖,A错误;
BC、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形成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和甘油的元素组成是C、H、O,不含N和P,故水稻和玉米从外界吸收硝酸盐和磷酸盐不能用于合成脂肪和脂肪酸,BC错误;
D、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故水稻和玉米从外界吸收硝酸盐和磷酸盐,可以用于细胞内合成核酸,D正确。
故选D。
8. 黏多糖贮积症患者由于特定细胞器中酶缺陷导致两种黏多糖无法正常水解,在细胞中形成病理性堆积,累及多器官并影响生理功能。判断这两种黏多糖在细胞中堆积的主要场所是( )
A. 高尔基体B. 溶酶体C. 核糖体D. 中心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详解】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由题意可知,黏多糖贮积症患者由于特定细胞器中酶缺陷导致两种黏多糖无法正常水解,在细胞中形成病理性堆积,据此推测这两种黏多糖在细胞中堆积的主要场所是溶酶体,B符合题意。
故选B。
9. 苹果变甜主要是因为多糖水解为可溶性糖,细胞中可溶性糖储存的主要场所是( )
A. 叶绿体B. 液泡C. 内质网D. 溶酶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质中有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植物细胞有的有叶绿体。这些细胞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详解】A、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据此可知,叶绿体不是苹果细胞中可溶性糖储存的主要场所,A不符合题意;
B、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据此可知,苹果细胞中的可溶性糖储存的主要场所是液泡,B符合题意;
C、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据此可知,内质网不是苹果细胞中可溶性糖储存的主要场所,C不符合题意;
D、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据此可知,溶酶体不是苹果细胞中可溶性糖储存的主要场所,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细胞内不具备运输功能的物质或结构是( )
A. 结合水B. 囊泡C. 细胞骨架D. 血红蛋白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胞中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和物质运输;
2、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不具备运输功能,A正确;
B、囊泡可运输分泌蛋白等,B错误;
C、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C错误;
D、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作用,D错误。
故选A。
11. 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研究物质的组成。以下各组物质中,均能用15N标记的是( )
A. 核糖核酸和氨基酸B. 脂肪和纤维素
C. 乳糖和乳糖酶D. 脱氧核糖核酸和淀粉
【答案】A
【解析】
【分析】几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①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等;②核酸(包括DNA和RNA)是由C、H、O、N、P元素构成;③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④糖类是由C、H、O构成。
【详解】A、核糖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氨基酸的元素组成为C、H、O、N,都含有N元素,均能用15N标记,A正确;
B、脂肪和纤维素都是由C、H、O构成,不含有氮元素,B错误;
C、乳糖属于糖类,由C、H、O构成,不含有氮元素,C错误;
D、淀粉属于糖类,由C、H、O构成,不含有氮元素,D错误。
故选A。
12. 富营养化水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单细胞绿藻和蓝细菌含量高。下列不属于绿藻和蓝细菌共同点的是( )
A. 属于自养型生物
B. 在核糖体中合成蛋白质
C. 遗传物质都是DNA
D. 在叶绿体中完成光合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1、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2、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绿藻属于真核生物。
【详解】A、绿藻和蓝细菌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营养方式都是自养型,A不符合题意;
B、绿藻是真核生物,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它们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B不符合题意;
C、蓝细菌和绿藻都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都是DNA,C不符合题意;
D、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在质膜上进行光合作用,绿藻细胞有叶绿体,D符合题意。
故选D。
13. 下列关于科学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学说的建立运用的是完全归纳法
B. 可用荧光染料标记法研究细胞膜的流动
C. 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中的细胞器
D. 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途径
【答案】A
【解析】
【分析】1、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1)完全归纳法:通过对某类事物中的每一个对象的考察,从中概括出关于此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由于完全归纳法考察了某类事物的全部情况,因而由正确的前提必然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所以完全归纳法可以作为数学严格证明的工具,在数学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2)不完全归纳法:通过对某类事物的一部分对象或一部分子类的考察,从中概括出关于该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由于不完全归纳法是对某类事物中的某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因此,前提和结论之间未必有必然的联系,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结论,结论不一定正确,结论的正确与否,还需要经过严格的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
2、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验证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详解】A、施莱登与施旺运用了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得出了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该结论是建立在动植物细胞基础之上,并未将所有生物的细胞都进行研究,因此不属于完全归纳法,A错误;
B、分别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再将两种细胞融合,发现不同颜色荧光的蛋白质最终均匀分布,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
C、不同细胞器的重量不同,常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C正确;
D、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D正确。
故选A。
14. 肾小管细胞比细菌生命活动更有序和高效,从细胞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
A. 有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B. 有DNA控制蛋白质合成
C. 有多种膜结构细胞器,将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功能化区域
D. 有核膜的阻隔使DNA免受细胞质中某些物质的伤害
【答案】C
【解析】
【分析】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后者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详解】AB、有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有DNA控制蛋白质合成,这都是细菌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共性,不能说明肾小管细胞比细菌生命活动更有序和高效,AB错误;
C、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多种,这些细胞器膜将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功能化区域,进而可保证生命活动更有序和高效,这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区别于细菌细胞的特征,C正确;
D、有核膜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区别与细菌的结构特征,但不是肾小管细胞比细菌生命活动更有序和高效的结构基础,细胞质才是,D错误。
故选C。
15. 下列细胞器中,参与抗体在细胞内的合成、加工和转运过程的有( )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加工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详解】抗体是一种分泌蛋白,参与其在细胞内的合成、加工和转运有关的细胞器有:④粗面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①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②线粒体(提供能量),而③叶绿体与此无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6. 下列不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是( )
A. 在成人体内心肌细胞的线粒体数量高于腹肌细胞
B. 人体成熟红细胞无细胞器和细胞核,有利于运输O2
C. 大液泡有利于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有机肥
D. 具有吞噬功能的白细胞含有较多的溶酶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质中还有呈溶胶状的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就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 95% 来自线粒体。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详解】A、代谢旺盛的心肌细胞中消耗能量多,且线粒体作为动力工厂,主要分布在耗能多的部位,即人体内心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明显多于腹肌细胞,不符合题意,A错误;
B、人体成熟红细胞无细胞器和细胞核,有利于氧气和血红蛋白充分结合,因而有利于运输O2,不符合题意,B错误;
C、大液泡与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关,因此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水分的吸收,而不是有机肥,符合题意,C正确;
D、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有利于杀死侵入机体的病毒或病菌,因此具有吞噬功能的白细胞含有较多的溶酶体,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C。
17. 下图是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①~③是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②的种类和含量越多
B. 细胞识别与结构①有关,且位于细胞膜外侧
C.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荧光染料通常标记的是结构是③
D.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因为③可以自由移动,②大多也能运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生物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A、②是膜蛋白,结构决定功能,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的功能越复杂,A正确;
B、①是糖蛋白,由蛋白质和多糖组成,细胞识别与糖蛋白①有关,B正确;
C、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荧光染料通常标记的是结构是②膜蛋白,C错误;
D、细胞膜的流动性与磷脂和蛋白质分子都有关系,③磷脂分子可以自由移动,②膜蛋白大多也能运动,D正确。
故选C。
18. 多细胞生物的各细胞之间必须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信息交流,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如图表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三种基本方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的①所表示的激素可以是胰岛素
B. 图乙可以表示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C. 图丙中植物细胞之间依靠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也能运输物质
D. 信号分子必须与膜表面的②结合,才能完成信息传递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识别信息→靶细胞;(2)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结合;(3)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详解】A、图甲的A所表示的激素可以是胰岛素,其靶细胞的受体位于细胞膜上,A正确;
B、图乙能表示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为细胞间进行信息的直接接触交流,B正确;
C、相邻细胞间可形成通道,通过通道进行信息交流,如图丙中植细胞之间依靠专门的通道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也能运输物质,C正确;
D、生物体内靶细胞的②受体不都在细胞膜上,有些信号分子的受体位于细胞内,如性激素的受体,D错误。
故选D。
19. 油橄榄果肉呈黄绿色,子叶呈乳白色,均富含脂肪。由其生产的橄榄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橄榄油在室温下通常呈液态
B. 苏丹Ⅲ染液处理油橄榄子叶,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 脂肪在人体消化道内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后,可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D. 脂肪和糖类可在人体内可以相互转化,且二者之间的转化程度大致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即三酰甘油(又称甘油三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较简单,而脂肪酸的种类和分子长短却不相同。脂肪酸可以是饱和的,也可以是不饱和的。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
【详解】A、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橄榄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通常呈液态,A正确;
B、油橄榄子叶富含脂肪,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因此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
C、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脂肪在人体消化道内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后,可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C正确;
D、脂肪和糖类可在人体内可以相互转化,且二者之间的转化程度有差别,即糖类可以大量转变成脂肪,而脂肪不能大量转变成糖类,D错误。
故选D。
20. 下图为两种核苷酸分子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构成的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B. 支原体内的核酸初步水解可得到4种产物
C. 肺炎链球菌的遗传信息储存在乙的排列顺序中
D. 图乙中含氮碱基种类有A、T、G、C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其五碳糖为核糖,则甲为核糖核苷酸;分析图乙,其五碳糖为脱氧核糖,则乙为脱氧核苷酸。
【详解】A、分析图甲,其五碳糖为核糖,则甲为核糖核苷酸,由其构成的核酸为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A正确;
B、支原体是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初步水解会得到8种核苷酸,B错误;
C、分析图乙,其五碳糖为脱氧核糖,则乙为脱氧核苷酸;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乙)的排列顺序中,C正确;
D、图乙为脱氧核苷酸,构成脱氧核苷酸的含氮碱基种类有A、T、G、C,D正确。
故选B。
21. 下图为动植物糖类、脂质的物质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大多数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是指可以水解生成2分子单糖的糖类,多糖如淀粉、糖原和纤维素是由葡萄糖构成的多聚体。
【详解】A、乳糖和糖原都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糖类,淀粉、麦芽糖和纤维素都是植物细胞中的糖类,核糖、脱氧核糖和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A正确;
B、葡萄糖和果糖都是还原性糖,但是单糖,蔗糖是二糖,但是非还原性糖,B错误;
C、固醇和脂肪都属于脂质,不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C错误;
D、固醇分子量较小,不是生物大分子,D错误。
故选A。
22. 某种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可以作为药物来使用。下面是该脑啡肽的结构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脑啡肽作药物使用时可以口服
B. 脑啡肽由4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
C. 组成脑啡肽的氨基酸可按照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D. 形成脑啡肽会脱去4分子水,脱去水分子中的氢来自氨基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为脑啡肽的结构简式,该化合物含有4个肽键,是由5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
【详解】A、脑啡肽口服会被消化系统消化水解成氨基酸而失去活性,故该脑啡肽作为药物使用时不可以口服,A错误;
B、该脑啡肽由5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有两个氨基酸R基均为-H,共4种氨基酸,B正确;
C、结构决定功能,脑啡肽的功能是由组成脑啡肽的氨基酸通过特定的方式脱水缩合而成的,C错误;
D、该脑啡肽形成时脱去4个水,脱去水分子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D错误。
故选B。
23. 为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制备了某苹果的两种提取液:①浅红色混浊的匀浆;②浅黄色澄清的匀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提取液②相比,①更适合用于检测苹果中的还原糖
B. 提取液中含有淀粉、少量的麦芽糖和蔗糖等还原糖
C. 检测还原糖时,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入B液
D. 提取液②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②中含有还原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在热水浴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检测还原糖通常选用苹果或梨等这些白色或近白色的材料。
【详解】A、与提取液②相比,①为浅红色混浊的匀浆,与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产生的砖红色沉淀颜色接近,因而不适合用于检测苹果中的还原糖,A错误;
B、淀粉和蔗糖属于非还原糖,B错误;
C、检测还原糖时,可将0.05ml/LCuSO4溶液(不是双缩脲试剂B液)和0.1 ml/L NaOH溶液(是双缩脲试剂A液)等量混匀后,再加入到提取液中进行检测,C错误;
D、斐林试剂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提取液②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②中含有还原糖,D正确。
故选D。
24. 种子中储藏着大量淀粉、脂质和蛋白质,不同植物的种子中,这些有机物的含量差异很大。通常根据有机物的含量将种子分为淀粉种子、油料种子和豆类种子。下图是油料种子成熟和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组成脂肪与糖原的元素种类相同,脂肪比相同质量的糖原彻底氧化产能少
B. 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含量不断增加,可推测糖类能不断转化为脂肪
C. 种子萌发过程中自由水所占比例不断减少,可推测细胞代谢越来越旺盛
D. 种子萌发时可溶性糖不断消耗,可推测其主要去路用于合成淀粉
【答案】B
【解析】
【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详解】A、组成脂肪与糖原的元素种类相同,但脂肪中H多、O少,因此,同质量的脂肪比相同质量的糖原彻底氧化消耗的氧气多,因而产能多,A错误;
B、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含量不断增加,糖类含量逐渐下降,因而可推测在种子成熟过程中糖类能不断转化为脂肪,B正确;
C、种子萌发过程中自由水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可推测细胞代谢越来越旺盛 ,C错误;
D、结合图示可知,种子萌发时脂肪不断消耗,可推测其主要去路是转变为葡萄糖和蔗糖,D错误。
故选B。
25. 几丁质是昆虫外骨骼和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中国科学家首次解析了几丁质合成薄的结构,进一步阐明了几丁质合成的过程,该研究结果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几丁质是由多个单体脱水缩合而成的多糖
B. 几丁质运到细胞外后主要起支持保护作用
C. 几丁质合成酶由氨基酸通过氢键连接而成
D. 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可用于防治病虫害
【答案】C
【解析】
【分析】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又称壳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真菌的细胞壁中。
【详解】A、几丁质是一种多糖,是由多个单体脱水缩合而成的,A正确;
B、几丁质运到细胞外后可形成细胞壁,主要起支持保护作用,B正确;
C、几丁质合成酶的本质是蛋白质,酶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C错误;
D、几丁质是昆虫外骨骼,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该酶的活性,打断生物合成几丁质的过程,从而让缺乏几丁质的害虫、真菌死亡,故可用于防止病虫害,D正确。
故选C。
26. 下图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它可以作为药物的运载体,将其运送到特定的细胞发挥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药物甲是脂溶性的,药物乙是水溶性的
B. 脂质体的“膜”与细胞膜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C. 脂质体膜与细胞膜可以融合,体现了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脂质体能将药物运送至特定细胞,可能与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跨膜运输方式:①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无需能量和载体蛋白;②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无需能量;③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④胞吞、胞吐:需要能量。
【详解】A、药物乙所处位置为磷脂分子疏水尾部,药物甲所处位置为磷脂分子亲水头部围成的空间,因此药物乙为脂溶性物质,药物甲为水溶性物质,A错误;
B、据图可知,脂质体的“膜”与细胞膜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B正确;
C、脂质体膜与细胞膜可以融合,体现了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脂质体之所以能将药物运送至特定细胞,可能与膜上的具有识别作用的蛋白质有关,D正确。
故选A。
27.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探索历程中相关实验与结论之间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
【详解】A、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
C、 蛋白酶处理细胞膜后其通透性发生改变,说明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C正确;
D、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错误。
故选D。
28. 研究叶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取匀浆或上清液依次离心将不同的结构分开,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 P1∼P4表示沉淀物, S1-S4表示上清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用清水稀释匀浆液
B. 分离出P1、P2、P3、P4的转速依次减小
C. DNA仅存在于P1、P2和P3中
D. S1、S2、S3和P4中均有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研究叶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通过取匀浆或上清液依次离心将不同的结构分开的过程称为差速离心法。这种方法通过逐步提高离心速度,将不同大小和密度的颗粒分离出来,从而得到不同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详解】A、不可用清水稀释匀浆液,否则会导致具膜细胞器发生涨破,进而无法获得完整的细胞器,A错误;
B、差速离心法是通过逐步提高离心速率实现了对不同细胞结构的分离,可见图中分离出P1、P2、P3、P4的转速依次增加,B错误;
C、DNA存在于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即DNA主要存在于P1、P2和P3中,S2、S1中也含有,C错误;
D、P4是粒状小体,为核糖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其分离出来之前存在于S1、S2、S3中,即S1、S2、S3和P4中均含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D正确。
故选D。
29. 黑藻是一种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分布广泛、易于取材,可用作生物学实验材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
B. 以叶绿体为标志物,可观察到黑藻细胞的胞质环流现象
C. 先将黑藻放在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培养可提高细胞质的流动速度
D. 细胞质不断地流动,有利于细胞内的物质运输及细胞器间的物质交换
【答案】A
【解析】
【分析】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详解】A、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光学显微镜不能,A错误;
B、观察黑藻细胞的胞质环流现象时,由于叶绿体有颜色,因此,可用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B正确;
C、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所以可适当提高温度、增加光照,提高黑藻的胞质环流现象,B正确;
D、细胞质不断地流动,有利于细胞内的物质运输及细胞器间的物质交换,保障了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D正确。
故选A。
30. 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线粒体、叶绿体分别起源于一种原始的好氧细菌和蓝细菌类原核细胞,它们最早被先祖厌氧真核细胞吞噬后未被消化,而是与宿主进行长期共生而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细胞器。以下描述不支持这一学说的是( )
A. 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具有DNA
B. 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相似的生物膜结构
C. 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具有独立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
D. 线粒体和叶绿体内膜、外膜的成分存在明显差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线粒体是一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是细胞中能量转换的结构,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包括外膜、内膜、嵴和基质,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其中有少部分蛋白质由线粒体DNA指导合成,大部分蛋白质由核基因指导合成。叶绿体结构包括外膜、内膜、基质和基粒(由多个类囊体组成),其中也含有少量的DNA和RNA,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详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内都存在裸露的环状DNA分子,细菌拟核区域也存在裸露的环状DNA分子,因此它们DNA存在形式上的相同点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不符合题意,A错误;
B、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相似的生物膜结构支持叶绿体和线粒体可能具有相同的起源,但不支持内共生学说,符合题意,B正确;
C、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具有独立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支持线粒体、叶绿体分别起源于一种原始的好氧细菌和蓝细菌类,不符合题意,C错误;
D、线粒体和叶绿体内膜、外膜的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内膜可能与原核细胞的细胞膜相似,而外膜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相似,因而支持内共生学说,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 50 分)
31. 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形象说明了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和无机盐,适时适量灌溉和追肥是农作物稳产、高产的保障。回答下列问题。
(1)“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说明作物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应合理灌溉,如越冬的小麦根系吸水量降低,细胞中自由水和结合水含量的比值____(下降、上升或不变),有利于细胞抵抗寒冷等不良环境。自由水在细胞中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2)有些农耕者将收获后的秸秆燃烧,留下灰烬肥田,灰烬中含有丰富的__________。
(3)“缺镁后期株叶黄,老叶脉间变褐亡”,Mg是构成___________的元素,这体现了无机盐具有___________的功能。
(4)“追肥在雨前,一夜长一拳。”农耕者一般在雨前追施化肥的原因是作物根系只能吸收_________形式的矿质元素。
【答案】(1) ①. 下降 ②. 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形成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等
(2)无机盐 (3) ①. 叶绿素 ②. 构成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中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4)离子
【解析】
【分析】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
小问1详解】
随着气温和土壤温度的不断下降,冬小麦根系的吸水量下降,组织的含水量降低,自由水与结合水都下降,但是自由水下降的更多,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不断下降,细胞的代谢速率下降,抗逆性增强,有利于细胞抵抗寒冷等不良环境。自由水在细胞中的作用有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形成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等。
【小问2详解】
秸秆燃烧后留下的灰烬的成分是无机盐。
【小问3详解】
Mg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这说明无机盐具有构成细胞中化合物的作用。
【小问4详解】
由于肥料中的矿质元素需要溶解在水中以离子状态才能被植物的根系吸收,因此农耕者一般在雨前追化肥。
32. 肺炎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根据病原体不同,肺炎可分为: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等类型。下图是两种能引起肺炎的常见病原体,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支原体属于________(原核/真核)生物,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对病人接触过的物体,可用含75%的酒精消毒,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
(3)肺炎治疗常用以下两种抗生素,抗菌机制如下表所示,表中__________类药物对支原体引发的肺炎治疗效果更理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常因黏液栓堵住支气管,造成影像学上的“白肺”,这与新冠病毒导致的双肺弥散性病变产生的“白肺”不同。导致这两种“白肺”的病原微生物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_。模式图______最有可能为上述病毒。
(5)细菌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 ①. 原核 ②.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酒精可以引起支原体等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
(3) ①. 大环内酯 ②. 支原体无细胞壁,有核糖体,大环内酯类作用于核糖体
(4) ①.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而支原体有 ②. 甲
(5)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都以DNA为遗传物质
【解析】
【分析】有一类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如大肠杆菌和其他细菌细胞。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作真核生物,如植物、动物、真菌等。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作原核生物。
【小问1详解】
支原体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故其为原核生物。
【小问2详解】
由于酒精可以引起支原体等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故可用含75%的酒精。消毒
【小问3详解】
支原体无细胞壁,有核糖体。据表中信息可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作用于原核细胞核糖体,阻碍蛋白质合成,起到抑菌作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以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起到杀菌作用,故表中大环内酯类药物对支原体引发的肺炎治疗效果更理想。
【小问4详解】
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而支原体有细胞结构,这是两类“白肺”病原微生物的主要区别。据图可知,图甲所示生物没有细胞结构,最有可能为新冠病毒。
【小问5详解】
细菌细胞是原核细胞,呼吸道上皮细胞是真核细胞,它们的统一性体现在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都以DNA为遗传物质。
33. 1965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应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胰岛素是由17种、51个氨基酸形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形成如下图所示的胰岛素的分子结构。(注:图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S-S-是由2个-SH脱去2个H形成的)
(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过程中,合成两条肽链的关键是催化氨基酸的_______过程,而将两条人工链合在一起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要保证合成的胰岛素分子具有和天然胰岛素一样的__________,才能实现胰岛素的生物活性。
(3)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过程中,形成____个肽键,相对分子质量减少__________。
(4)胰岛素和其他激素共同维持血糖相对稳定,这体现了蛋白质能够___机体的生命活动。
【答案】(1) (2) ①. 脱水缩合 ②. 二硫键 ③. 空间结构
(3) ①. 49 ②. 888
(4)调节
【解析】
【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蛋白质,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形成的肽键数目=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的个数-肽链数,每条肽链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小问1详解】
组成蛋白质的每种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故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
【小问2详解】
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作肽链。故在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过程中,合成两条肽链的关键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胰岛素的两条肽链之间可通过二硫键连接在一起,进而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人工合成胰岛素必须让氨基酸以一定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进而使合成的胰岛素分子具有和天然胰岛素一样的空间结构,才能具有与天然胰岛素一样的生物活性。
【小问3详解】
分析题图:一分子牛胰岛素由51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两条肽链构成,含51-2=49个肽键,肽键数目=脱去的水分子数=49个,此过程中还形成3个二硫键(二硫键由两个-SH脱掉两个氢连接而成),即脱去6个H,所以51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胰岛素时,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9×18+6=888。
小问4详解】
胰岛素和其他激素一起维持人体血糖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体现了蛋白质能够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
34. 图A、图B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A细胞和B细胞中都有,且含有DNA的结构是___________(只需填细胞结构)。
(2)若B是秋季校园中桂花树的花瓣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______________。
(3)在A细胞中不含有磷脂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序号)。
(4)图A中唾液淀粉酶最初合成的场所为_____(填细胞结构),合成后的加工和运输依次发生在[ ]_______、[ ]_______(填序号及细胞结构名称),该酶在相关细胞器合成、加工后,不能直接穿过生物膜,而是被包裹在_________里,被运至特定部位。该过程中_______(填细胞结构)在细胞器和物质的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5)黄曲霉素是毒性很强的致癌物质,能引起细胞中②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因此黄曲霉素可能会导致下列_______(用字母表示)物质的合成和运输受损严重。
a.呼吸酶 b.唾液淀粉酶 c.血红蛋白 d.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答案】(1)线粒体、细胞核
(2)⑨液泡 (3)②⑥
(4) ①. 核糖体 ②. ③内质网 ③. ⑦高尔基体 ④. 囊泡 ⑤. 细胞骨架
(5)b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A:①表示细胞膜,②表示核糖体,③表示内质网,④表示细胞核,⑤表示线粒体,⑥表示中心体,⑦表示高尔基体。
图B:②表示核糖体,③表示内质网,④表示细胞核,⑤表示线粒体,⑦表示高尔基体,⑧表示叶绿体,⑨表示液泡,⑩表示液泡。
【小问1详解】
图A表示动物细胞,图B表示植物细胞,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且都含有DNA的结构是⑤线粒体、④细胞核。
【小问2详解】
图B桂花树的花瓣细胞中的色素存在于⑨液泡中。
【小问3详解】
图A细胞中不含有磷脂的细胞器,没有膜结构,分别是②核糖体、⑥中心体。
【小问4详解】
唾液淀粉酶是分泌蛋白,图A中唾液淀粉酶最初合成的场所是②核糖体,合成后的加工和运输依次在③内质网、⑦高尔基体进行,该酶在相关细胞器合成、加工后,不能直接穿过生物膜,而是被包裹在囊泡中,被运至特定部位。该过程中细胞骨架在细胞器和物质的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小问5详解】
唾液淀粉酶和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都属于胞外蛋白,其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而黄曲霉素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所以黄曲霉素会导致其合成和运输受阻,而呼吸酶和血红蛋白都属于胞内蛋白,其是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bd正确,ac错误。
故选bd。
35. 胆固醇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脂质。血液中的胆固醇通过与磷脂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转运至靶细胞,以满足这些细胞对胆固醇的需要,同时减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血液中高水平的LDL会诱发高胆固醇血脂症。下图是LDL通过受体介导进入细胞的途径。
(1)胆固醇主要在人体细胞中合成,场所是_______(细胞器)。胆固醇除了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还参与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可知,血液中LDL颗粒的结构可能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LDL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识别并结合,形成囊泡进入细胞,转运至胞内体。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4)胞内体中的LDL与受体分离,受体回到细胞膜被重新发挥作用,有利于____(降低或增加)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LDL则被转运到溶酶体中,被其中的_________降解,胆固醇被释放进入细胞质基质中。
(5)为研究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游离胆固醇的转移途径,研究者用放射性3H标记胆固醇,分离细胞器并检测放射性,结果下图:
该结果表明:胆固醇在细胞内转运的途径为____________ 。
【答案】(1) ①. 内质网 ②. 动物细胞膜 (2)B
(3) ①. LDL受体 ②.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 ①. 降低 ②. 水解酶
(5)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内质网
【解析】
【分析】结合题意分析图解:细胞外的LDL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识别并结合,形成受体-LDL复合物。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形成囊泡,并转运至胞内体。在胞内体中,LDL与其受体分离,受体随囊泡膜运到质膜(细胞膜),与质膜融合,受体重新分布在质膜上被利用。分离后的LDL进入溶酶体内被水解酶水解,释放出游离的胆固醇被细胞利用。
【小问1详解】
胆固醇属于脂质类物质,主要在人体细胞中合成的场所是内质网。胆固醇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还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成分。
【小问2详解】
分析可知,LDL颗粒应是单层膜结构,由于处于水环境,所以磷脂分子头部朝外,胆固醇在膜内侧,膜上还有能被LDL受体识别的蛋白质,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小问3详解】
如图所示,LDL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识别并结合,形成囊泡进入细胞,转运至胞内体。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小问4详解】
胞内体中的LDL与受体分离,受体回到细胞膜重新发挥作用,这样可以使更多的LDL被细胞摄取,有利于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LDL被转运到溶酶体中,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所以LDL被其中的水解酶降解,胆固醇被释放进入细胞质基质中。
【小问5详解】
选项
科学史实验
结论
A
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植物细胞
细胞膜由脂质组成
B
人红细胞膜中脂质铺成单层后是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
细胞膜由双层脂质分子构成
C
蛋白酶处理细胞膜后其通透性发生改变
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
D
用荧光染料标记了表面蛋白质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证明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抗生素药物
杀菌机制
大环内酯类
作用于原核细胞核糖体,阻碍蛋白质合成,起到抑菌作用
头孢菌素类
可以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起到杀菌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文件包含福建省泉州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福建省泉州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两校协作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原卷版)-A4,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两校协作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A4,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