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福建省泉州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福建省泉州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试题
本试卷题共10页,共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对应题目的相应选项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名)笔或碳素笔书写,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选题
1. “DNA指纹技术”主要是根据DNA分子具有( )
A. 多样性B. 特异性C. 稳定性D. 可变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分子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进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详解】“DNA 指纹技术”常应用于刑事侦破、亲子鉴定等方面,这是因为DNA分子不仅具有多样性,而且还具有特异性,即不同生物个体相应的DNA序列是不同的,据此可对不同生物个体中的DNA分子进行鉴别,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 在人类红绿色盲遗传中,女性携带者(XBXb)与男性色盲(XbY)婚配,正常情况下,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
A. XBXbB. XBXBC. XbYD. XBY
【答案】B
【解析】
【分析】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详解】XBXb与XbY交配,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XBY:XbY=1:1:1:1,后代中不可能出现XBXB。
故选B。
3.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
B. 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C. 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D.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A正确;
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正确;
C、细胞学说的意义是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C正确;
D、细胞学说并没有指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D错误。
故选D。
4.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中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不一定都有细胞周期
B. 被HIV病毒感染的T细胞的清除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C. 人体衰老的细胞体积变小,核体积变大,代谢减弱
D. 动物ES细胞经体外诱导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具有分裂能力细胞不一定都有细胞周期,如性原细胞,A项正确;
B、效应T细胞与被HIV病毒感染的T细胞结合,激活其溶酶体酶,属于细胞凋亡,B项正确;
C、人体衰老的细胞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核体积变大,代谢减弱,C项正确;
D、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动物ES细胞经体外诱导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没有发育成新个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项错误。
故选D。
5.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成员的患病情况如图所示(不考虑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 I-3为纯合子,Ⅱ-3为杂合子
C. Ⅱ-1和Ⅱ-2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4
D. Ⅲ-3和Ⅲ-4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5/9
【答案】C
【解析】
【分析】1、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2、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由于Ⅱ-1和Ⅱ-2为患者,其子代Ⅲ-1不患该病,故该病为显性病;由于Ⅰ-4是男性患者,若该病为伴X显性病,其女儿Ⅱ-5一定为患者,题图显示Ⅱ-5为正常女性,故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病。
【详解】A、由于Ⅱ-1和Ⅱ-2为患者,其子代Ⅲ-1不患该病,故该病为显性病;由于Ⅰ-3是男性患者,若该病为伴X显性病,其女儿Ⅱ-5一定为患者,题图显示Ⅱ-5为正常女性,故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病,A正确;
B、家系图中I-3为正常女性,表现为隐性性状,故为纯合子,Ⅱ-3为患者,其父亲Ⅰ-2为正常男性,母亲Ⅰ-1为患者,故Ⅱ-3为杂合子,B正确;
C、设该病由(A、a)控制,由于Ⅱ-1和Ⅱ-2已经生育了一个正常男孩儿,故Ⅱ-1和Ⅱ-2的基因型都为Aa,那么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8,C错误;
D、由于Ⅱ-3和Ⅱ-4个体的亲本各有一个表现型正常的个体,故Ⅱ-3和Ⅱ-4的基因型都为杂合子Aa,其子代Ⅲ-3和Ⅲ-4都为AA的概率1/9,都为Aa的概率为4/9,故Ⅱ-3和Ⅱ-4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5/9,D正确。
故选C。
6. 下列关于变异和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突变基因翻译出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一定发生改变
②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③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④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均可导致基因重组
⑤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⑥红绿色盲在男性当中的发病率为7%,则精子中有7%含有致病基因
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⑤D. ②④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1、可遗传变异的变异包括:
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①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突变基因翻译出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一定发生改变,①正确;
②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可以发生在所有体细胞中,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植物的子房和花药,②正确;
③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变异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③错误;
④基因重组有2种类型: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④正确;
⑤正常的二倍体生物在种子或是幼苗时期,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可诱导成四倍体生物,在开花时授以正常二倍体的花粉,就可以受精形成受精卵(三倍体),之后发育成种子,再由种子萌发长成幼苗、成熟的个体(三倍体植株),三倍体植物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⑤错误;
⑥红绿色盲在男性当中的发病率为7%,则精子中有3.5%含有致病基因,⑥错误;
故选B。
7. 线粒体功能失调时,其内部的细胞色素C被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仅直接影响水和大量能量的产生,还会导致细胞凋亡。线粒体自噬性降解可消除功能失调的线粒体对细胞的不良影响,同时缓解因O₂堆积后产生的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色素C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
B. 细胞色素C引发的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基因调控
C. 线粒体的自噬性降解与线粒体内部产生的水解酶有关
D. 氧自由基可能通过诱发线粒体DNA突变对细胞造成损伤
【答案】C
【解析】
【分析】1、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去攻击别的分子,对生物膜损伤比较大。此外,自由基还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
2、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它是一种程序性死亡。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线粒体功能失调时,细胞色素C被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会直接影响水和大量能量的产生,而水和大量能量的产生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因此可推知细胞色素C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A正确;
B、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是一种程序性死亡,B正确;
C、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因此线粒体的自噬性降解与溶酶体内部水解酶有关,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在核糖体上合成,C错误;
D、自由基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因此氧自由基可能通过诱发线粒体DNA突变对细胞造成损伤,D正确。
故选C。
8. 人们对细胞膜化学成分与结构的认识经历了很长的过程。下列相关实验和结论叙述均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
【详解】A、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出纯净的细胞膜,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A错误;
B、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错误;
C、研究发现细胞膜表面的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可推测细胞膜除含有脂质外,可能还附有其他物质,C正确。
D、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D错误。
故选C。
9. 下图为一只正常雄果蝇体细胞中某四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用荧光标记技术测定
B. 控制刚毛与截毛的基因在遗传上与性别相关联
C. 有丝分裂后期,图中所有基因均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D. 若减数分裂时,基因d、e、w、A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则说明发生了交换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染色体1和染色体2属于同源染色体,染色体3和染色体4属于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为性染色体,染色体1和染色体2为常染色体。
【详解】A、利用荧光标记技术可以显示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因此,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用荧光标记技术测定,A正确;
B、染色体3和染色体4存在等位基因,但染色体形态不同,为性染色体,因此控制刚毛与截毛的基因在遗传上与性别相关联,B正确;
C、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经过精确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则有丝分裂后期图示中所有基因均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C正确;
D、若减数分裂时,基因d、e、w、A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D错误。
故选D。
10. 下列有关细胞中DNA和RNA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通常一个tRNA上只有一个反密码子,携带一个氨基酸
B. 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对数等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
C. 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DNA空间结构的稳定
D. 通常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答案】B
【解析】
【详解】通常一个tRNA上只有一个反密码子,携带一个氨基酸,故A正确;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DNA分子的碱基对数大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故B错误;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DNA的两条单链间间距相等,加上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保证了DNA空间结构的稳定,故C正确;多聚核糖体就是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故D正确。
考点:细胞中DNA和RNA结构和功能
点睛:多聚核糖体是一个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能够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提高蛋白质的合成效率。
11. 依托咪酯是一种麻醉诱导剂。为研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以大鼠的离体神经组织为材料,检测依托咪酯对谷氨酸(兴奋性神经递质)和γ-氨基丁酸(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表。其中甲组仅进行非钙依赖型神经递质释放,乙组同时进行钙依赖型和非钙依赖型神经递质释放(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均存在钙依赖型和非钙依赖型两种释放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谷氨酸、γ-氨基丁酸的合成和分泌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参与
B. 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Na+内流,并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C. 依托咪酯能抑制非钙依赖型神经递质释放,对钙依赖型神经递质释放几乎无影响
D. 在钙依赖型的递质释放途径中,依托咪酯对谷氨酸释放的抑制强于对γ-氨基丁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1、动作电位是由于钠离子内流引起的,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引起的;静息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当某处兴奋时,产生动作电位,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详解】A、谷氨酸、γ-氨基丁酸的合成和分泌不需要核糖体,A错误;
B、γ-氨基丁酸是抑制性递质,不会引起Na+内流,B错误;
C、钙依赖的神经递质释放速率(B1-A1)>(B2-A2)或(B1-A1)>(B3-A3),无钙组(A1、A2与A3)的神经递质释放速率无显著差异,所以依托咪酯能抑制钙依赖的神经递质释放,而对非钙依赖的神经递质释放几乎没有影响,C错误;
D、在钙依赖型的递质释放途径中,谷氨酸释放的速率下降明显,而γ-氨基丁酸的释放速率下降不明显,故依托咪酯对谷氨酸释放的抑制强于对γ-氨基丁酸,D正确。
故选D。
12. 下图是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示意图,其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与2是等位基因
B. 1与5是非等位基因
C. 4与7可以进入同一配子
D. 5与6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同源染色体一般是指大小形态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中联会配对的一对染色体。一般来说,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性状,为一对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姐妹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的,由同一个着丝粒相连。
【详解】A、1与2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是同一条染色体经复制而来的,为相同的基因,A错误;
B、1与5位于同一条染色单体的不同位置,控制不同的性状,为非等位基因,B正确;
C、4与7是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不同位置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当着丝粒断开时,各自随子染色体进入相应配子中,即4与7一般不进入同一配子,C错误;
D、5与6是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相同基因,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成为独立的子染色体,彼此分离,即5与6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D错误。
故选B。
13. 天使综合征(简称AS)是与15号染色体上的UBE3A和SNRPN基因有关的表观遗传现象,某AS患儿从父亲获得的UBE3A基因DNA序列正常,但邻近的SNRPN基因产生了一段RNA(UBE3A—ATS),干扰了父源UBE3A基因合成蛋白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SNRPN基因与UBE3A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相同B. 反义RNA会抑制UBE3A基因的翻译
C. 双链RNA会被细胞内聚合酶识别后降解D. 开发可抑制SNRPN基因表达药物可治疗AS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SNRPN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反义RNA,即UBE3A-ATS)能与UBE3A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部分碱基互补配对,使UBE3A基因的翻译受阻;反义RNA与UBE3A基因的mRNA互补结合形成的双链RNA,能被细胞内RNA水解酶识别后降解,从而使UBE3A基因无法表达。
【详解】A、据题意“邻近的SNRPN基因产生了一段RNA(UBE3A—ATS),干扰了父源UBE3A基因合成蛋白质”,并结合题图可知,SNRPN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反义RNA,即UBE3A-ATS)能与UBE3A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部分碱基互补配对,使UBE3A基因的翻译受阻,故SNRPN基因与UBE3A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相同,A正确;
B、SNRPN基因转录产生反义RNA,即UBE3A-ATS,与UBE3A基因的mRNA互补结合, 结合后阻断UBE3A基因的翻译,B正确;
CD、由图示可知,由SNRPN基因转录形成的反义RNA与UBE3A基因的mRNA互补结合形成的双链RNA,能被细胞内RNA水解酶识别后降解,从而使UBE3A基因无法表达,因此,开发可抑制SNRPN基因表达的药物有望治疗AS,C错误,D正确。
故选C。
14. 孟买血型是由两对等位基因I/i(位于第9号染色体)和H/h(位于第19号染色体)相互作用产生的,使ABO血型的表现型比例发生改变,其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H基因表达的产物是A、B血型表现的基础
C. 父母均为AB型血时,可能生出O型血的后代
D. O型血对应的基因型有5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孟买血型是由两对等位基因I/i(位于第9号染色体)和H/h(位于第19号染色体)相互作用产生的,故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图示可以判断,不存在H基因时,IA和IB基因均不能表达, hh个体的血型表现为O型。
【详解】A、两对等位基因I/i和H/h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据图可知,不存在H基因时,IA和IB基因均不能表达,H基因表达的产物是A、B血型表现的基础,B正确;
C、父母基因型均为IAIBHh时,可生出基因型为 hh的个体,表现为O型血,且比例为1/4,C正确;
D、O型血人的基因型共有HHii、Hhii、hhii、hhIAIA、hhIAi、hhIBIB、hhIBi、hhIAIB共8种,D错误。
故选D。
15. 细胞内部与外部通过细胞膜进行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以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当细胞内部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时会触发细胞分裂、凋亡过程,其关系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细胞内部环境,范围0~1,0为最差,1为最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随细胞分裂的进行,细胞内部环境的恶化程度增大
B. 细胞分裂、凋亡是内部环境恶化程度决定的被动过程
C. 若某细胞发生突变,使B点右移、A点左移则该细胞可能变成癌细胞
D. 若细胞内部环境经常处于略低于B的状态,则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知:在细胞环境由1恶化到0的过程中,随着细胞分裂的进行,A点的细胞内部环境恶化程度高于B点;细胞分裂、凋亡由细胞内部环境恶化程度触发的主动过程,不属于被动过程;因细胞突变导政B点右移的结果是细胞更易分裂,左移的结果是细胞更不易凋亡,这样最终结果是细胞数量增加,可能导致癌症;环境经经处中略低于B的状态时,细胞更易分裂,在分裂程中容易变异,所以更容易发生癌变。
【详解】A、由图可知,在细胞环境由1恶化到0的过程中,随着细胞分裂的进行,A点的细胞内部环境恶化程度高于B点,即随细胞分裂的进行,细胞内部环境的恶化程度增大,A正确;
B、细胞分裂、凋亡是由细胞内部环境恶化程度触发的主动过程,不属于被动过程,B错误;
C、若某细胞因细胞突变导政B点右移的结果是细胞更易分裂,左移的结果是细胞更不易凋亡,这样最终结果是细胞数量增加,.可能导致癌症,C正确;
D、环境经经处中略低于B的状态时,细胞更易分裂,在分裂程中容易变异,所以更容易发生癌变,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6. 生活中常用的塑料袋,其主要成分是聚乙烯,不溶于水,被腐蚀会形成微塑料。为了减少微塑料的产生,科学家从啮噬米袋的蜡虫肠道内分离出能降解聚乙烯的芽孢杆菌YP1,实验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将蜡虫肠道液进行选择培养时,培养基应以为_______唯一的碳源。选择培养基除可以筛选出目的菌外,还可以________。
(2)鉴别培养基中加入白色聚乙烯粉末后,所倒的平板浑浊不透明,培养一段时间后,应该在培养基上具有的菌落中挑选目的菌种。将挑选到的目的菌种接种到适宜的培养液中,通入无菌O2并在适宜条件培养10天后,检测到聚乙烯的降解率几乎为0,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3)芽孢杆菌YP1能降解聚乙烯,是因为YP1能够产生降解聚乙烯的漆酶、过氧化物酶和单加氧酶等,若要比较不同酶的活性大小,在相同条件下可通过比较______来衡量。若将获得的聚乙烯降解酶固定化,就可以降低降解聚乙烯的生产成本,原因是_______。
(4)若要利用微生物来处理塑料垃圾,在确定处理塑料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有_____(答出3点)。
【答案】(1) ①. 聚乙烯 ②. 增加聚乙烯分解菌的浓度
(2)透明圈@肠道内的细菌为厌氧菌,通入O2会抑制其细胞呼吸,使其无法生存
(3) ①. 单位时间内聚乙烯的分解量 ②. 酶与产物容易分离,可以反复使用
(4)待分解塑料的种类及性质;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微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微生物对环境的危害程度
【解析】
【分析】1、培养基的制作过程是:计算、称量、溶化、调整pH、分装、灭菌.倒平板冷凝后,应将培养皿倒置。
2、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
【小问1详解】
从蜡虫肠道液中选择培养聚乙烯分解菌,培养基应以聚乙烯为唯一的碳源。选择培养基除可以筛选出目的菌外,还可以增加聚乙烯分解菌的浓度。
【小问2详解】
鉴别培养基中加入白色聚乙烯粉末后,所倒的平板浑浊不透明,培养一段时间后,应该在培养基上具有透明圈的菌落中挑选目的菌种。挑选到的目的菌种来源于蜡虫肠道内,其呼吸作用类型为厌氧型,通入无菌O2会抑制其细胞呼吸,使其无法生存,因此通入无菌O2后,可能聚乙烯分解菌已经死亡,聚乙烯的降解率几乎为0。
【小问3详解】
若要比较不同酶的活性大小,可以在相同条件下比较聚乙烯的分解速率。将获得的聚乙烯降解酶固定化后再使用,酶与产物容易分离,可以反复使用,这样就能降低降解聚乙烯的生产成本。
【小问4详解】
若要利用微生物来处理塑料垃圾,在确定处理塑料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虐待分解塑料的种类及性质、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微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微生物对环境的危害程度等多种因素。
17. 如图为呼吸作用装置示意图,在A瓶中放一些湿棉花,上面放数粒干的种子;在B瓶中放一些干棉花,上面放数粒干的种子。瓶内各吊一小杯NaOH溶液,塞上带温度计的软木塞。实验时间为96小时。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96小时后,两温度计中,温度相对较高的是______。
(2)观察导管中的液面,明显上升的是A瓶。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预先在两锥形瓶内各放一只小鼠,则生活时间较长的是______瓶内的小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后期小鼠进行无氧呼吸的细胞中产生丙酮酸的场所是__________,丙酮酸转变为乳酸的过程___________(能/不能)生成ATP。
(4)如预先在两锥形瓶内放入一小杯鲜奶(内混有少量的乳酸菌),则先变酸的应该是______瓶中的。
(5)A瓶中若把干种子换成绿色植物,把NaOH换成CO2缓冲液,给予绿色植物适宜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会发现烧杯中产生汽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C3生成的场所是________,若把A装置遮光短时间内C5会_________(变多/变少/不变)。
【答案】 ①. A ②. 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O2,放出的CO2被瓶内的NaOH溶液吸收,使瓶内气压下降 ③. B ④. B瓶中的干种子呼吸作用较弱,消耗O2较少,小白鼠生活时间较长 ⑤. 细胞质基质 ⑥. 不能 ⑦. A ⑧. 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植物释放氧气,A瓶中气体体积增加(只答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植物释放氧气即可) ⑨. 叶绿体基质 ⑩. 变少
【解析】
【分析】A瓶内放的是湿棉花,且是萌发的种子,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较强,同时释放出较多热量,因此A比B温度高,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O2,放出的CO2被瓶内的NaOH溶液吸收,导致瓶内气压下降,因此通入A瓶的导管中的液面明显上升,B装置中放的是干种子,呼吸较弱,消耗氧气较少。
【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A瓶内放的是湿棉花,湿棉花可以促进种子萌发,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较强,同时释放出较多热量,因此A比B温度高。
(2)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O2,放出的CO2被瓶内的NaOH溶液吸收,导致瓶内气压下降,因此与A瓶相连的导管液面明显上升。
(3)B装置中放的是干种子,呼吸较弱,消耗氧气较少,因此小白鼠生活时间较长。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所以后期小鼠进行无氧呼吸的细胞中产生丙酮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丙酮酸转变为乳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4)乳酸菌为厌氧菌,A瓶内氧气含量少,乳酸菌发酵较快,因此产生的乳酸量较多。
(5)A瓶中若把干种子换成绿色植物,把NaOH换成CO2缓冲液,给予绿色植物适宜的光照温度等条件,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植物释放氧气,导致A瓶中气体体积增加,所以会发现烧杯中产生汽泡。在此过程中二氧化碳固定形成C3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若把A装置遮光,短时间内由于还原氢和ATP减少,C3还原生成C5减少,但短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不变,所以C5会变少。
【点睛】本题考查了环境因素对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18. 水稻的粒形与产量和营养品质密切相关,研究粒形发育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对提高产量、改善营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野生型水稻,获得了1株水稻长粒单基因突变体。
(1)以突变体为父本,野生型为母本,杂交得F1,F1全为野生型,F1自交得F2共有野生型326株,突变型106株。实验结果表明该突变为 ______ (“显性”或“隐性”)突变。
(2)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和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都不相同(如图2),常用于染色体的特异性标记。为确定长粒基因在Ⅱ号还是Ⅲ号染色体上,用位于这两对染色体上的SSR进行基因定位。科研人员扩增(1)中亲本及若干F2个体的Ⅱ号和Ⅲ号染色体SSR序列,电泳结果如图1所示。
图中F2的1-7号个体电泳结果说明长粒基因位于 ______ 号染色体上,依据是 ______ 。
(3)为探究水稻粒形的调控机制,对野生型与突变体中某些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如图3。已知GS2基因通过调控细胞分裂来正向影响籽粒长度,TGW6基因通过抑制胚乳的发育影响粒长,这表明在野生型个体中A基因通过抑制______基因来影响水稻粒长。
(4)香味稻具有其他品种不具备的特殊香味,该香味性状由Ⅴ号染色体上的b基因控制,请以纯合的长粒突变体与香味稻为亲本,用最简便的方法获得长粒香米,简述育种过程。 ______ 。
【答案】(1)隐性 (2) ①. Ⅱ ②. Ⅱ号染色体的SSR序列中1、3、6的序列相同(或与突变体相同),都是纯合子,,而Ⅲ号染色体不是
(3)GS2基因与TGW6基因
(4)用纯合长粒突变体与香味稻杂交,子一代自交,在获得的子代中选择长粒香米。
【解析】
【分析】以突变体父本,野生型为母本,杂交得F1,F1全为野生型,F1自交得F2,共有野生型326株,突变型106株。实验结果表明该突变为隐性突变
【小问1详解】
以突变体为父本,野生型为母本,杂交得F1,F1全为野生型,F1自交得F2,共有野生型326株,突变型106株,即野生:突变=3:1,即F1为杂合子,F2出现比例较高的为显性性状,实验结果表明该突变为隐性突变。
【小问2详解】
根据电泳结果可知, II 号染色体的 SSR 序列中1、3、6的序列相同,都是纯合子,且与野生型的不同,而 III 号染色体的 SSR 序列中1、3、6的序列不相同,因长粒是隐性突变,所以可以确定长粒基因为位于 II 号染色体上,依据是 II 号染色体的 SSR 序列中1、3、6的序列相同,都是纯合子,而 III 号染色体不是。少数长粒F2个体的电泳结果如上图8号个体,最可能得原因是 PCR 扩增时少数基因发生了突变,所以会出现不同大电泳条带。
【小问3详解】
野生型个体中不存在长粒,据图可知,在野生型水稻中GS2基因与TGW6基因表达水平非常低,而在突变体水稻中GS2基因与TGW6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由此可见,野生型个体中 A 基因通过抑制GS2基因与TGW6基因的表达来影响水稻粒长。
【小问4详解】
用纯合长粒突变体与香味稻杂交,在子代中选择长粒香米连续自交,直到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19. 果蝇的翻翅与正常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A是纯合致死基因;果蝇的颜色伊红、淡色和乳白色分别由复等位基因e、t和i控制。为探究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用两组果蝇进行了杂交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颜色的基因e、t和i均由野生型突变而来,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特点。
(2)e、t和i之间的显隐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若只考虑颜色的遗传,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
(3)甲杂交组合中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F1中雄果蝇均为乳白眼的原因是___________。乙杂交组合中亲本雄果蝇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4)已知翻翅伊红眼雌果蝇与翻翅乳白眼雄果蝇杂交,F1中出现了正常翅乳白眼雄果蝇。若再将F1中的翻翅伊红眼雌果蝇与翻翅乳白眼雄果蝇杂交,则F2中正常翅伊红眼雌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多方向性 ②. e对t和i为完全显性,t对i为完全显性 ③. 9 ④. AaXiXi ⑤. 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代乳白眼雌果蝇将Xi传递给了F1的雄果蝇 ⑥. aXt和aY ⑦. 1/12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自由组合定律,考查对伴性遗传规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解答此类题目,应对两对相对性状分别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自由组合定律进行综合。
【详解】(1) 野生型基因可以突变为e、t和i,说明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的特点。
(2)根据甲组实验结果,后代雌性全为淡色眼,雄性全为乳白色眼,可推知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淡色眼对乳白眼为完全显性;根据乙组实验结果,可推知母本眼色基因为杂合子,伊红眼对淡色眼为完全显性,e、t和i之间的显隐关系为e对t和i为完全显性,t对i为完全显性。若只考虑眼色的遗传,雌果蝇有3种纯合子和3中杂合子,雄果蝇有三种基因型,基因型共有9种。
(3) 根据甲组实验结果,翻翅为显性,且显性纯合致死,甲杂交组合中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iXi,F1中雄果蝇均为乳白眼的原因是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代乳白眼雌果蝇将Xi传递给了F1的雄果蝇。乙杂交组合中亲本雄果蝇基因型为aaXtY,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Xt和aY。
(4)翻翅伊红眼雌果蝇AaXeX 与翻翅乳白眼雄果蝇AaXtY杂交,将F1中的翻翅伊红眼雌果蝇AaXeXt与翻翅乳白眼雄果蝇AaXtY杂交,F2中正常翅伊红眼雌果蝇aaXeXt的概率为(1/3)×(1/4)=1/12。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伴性遗传规律和后代性状,推断亲代基因组成。
(1)若子代雌性和雄性个体表现型不同,则雄性个体的表现型为隐性;
(2)若子代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均有两种表现型,则亲代雌性个体为杂合子。
20. 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葡萄是常见的生活水果,也是工业化生产饮品的重要原材之一。葡萄皮中含有单宁、红色素及香味物质等重要成分,可以提高葡萄酒的醇厚感和香味,但葡萄梗中的单宁常带刺鼻气味,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利用发酵好的葡萄酒还可以进一步生产葡萄醋。回答下列葡萄饮品生产相关问题:
(1)葡萄汁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很容易出现褐化现象,工业化生产中在榨汁之前会对葡萄进行加热预处理。一方面,加热可以____________,避免褐化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加热也能够破坏_____________结构,促进水溶性色素的释放。但加热处理会使____________酶失去活性,降低出汁率和澄清度,因此在榨汁时需补充加入该酶。
(2)工业化生产葡萄酒以葡萄汁为发酵原料,在榨汁过程中必须破皮挤出葡萄果肉,让葡萄汁和葡萄皮接触,以便_____________溶解到葡萄汁中,从而提高葡萄酒的品质。可溶性糖的含量也是衡量葡萄酒品质的重要指标,若所选的葡萄品种含糖量不高,可通过向葡萄汁中_____________以提高葡萄酒的酒精浓度和含糖量。
(3)生产葡萄醋时为选择高产、耐乙醇的醋杆菌菌种时,可将醋杆菌用______________法接种在以乙醇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除发酵环境条件外,影响葡萄酒及葡萄醋口感的因素有____________等(答出2点即可)。
(二)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htPA)是一种对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等血栓性疾病有良好效果的糖蛋白。某科研机构培育出了含htPA基因的转基因羊,并从羊乳中成功获得了大量的htPA。其培育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4)在基因工程中,可通过多种不同途径来获取htPA基因:例如可以通过建立含htPA基因在内的____________,然后利用核酸探针,通过____________技术钓取htPA基因;也可以让htPA基因进行表达,然后利用_____________作为探针,通过抗原一抗体杂交技术,找出能与探针特异性结合的表达产物,进而获得htPA基因。
(5)在构建重组质粒时,需要用到的酶是_____________,通常会用到两种不同的酶对目的基因和质粒进行酶切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_。
(6)为获取更多的卵细胞,通常需对供体母羊进行_____________处理。体外培养成熟的卵细胞与经_____________处理的精子完成受精作用。在胚胎移植前_____________(需要/不需要)对胚胎进行性别鉴定。
【答案】(1) ①. 破坏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②. 细胞膜和液泡 ③. 果胶
(2) ①. 让更多的单宁、红色素及香味物质等重要成分 ②. 添加适量的蔗糖(可溶性糖)
(3) ①. 涂布/划线/稀释涂布平板/划线平板 ②. 菌种、葡萄成熟度、葡萄品种等
(4) ①. 基因文库 ②. 核酸分子杂交/DNA分子杂交 ③. htPA抗体
(5) ①.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②. 防止质粒自身环化以及目的基因与质粒反向连接
(6) ①. 超数排卵 ②. 获能 ③. 需要
【解析】
【分析】1、果酒制备是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果醋的制备是醋杆菌在有氧条件下,利用酒精或糖类产生醋酸的过程。
2、接种微生物可以采用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
3、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为: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4、对供体母羊进行超数排卵处理,即可获取更多的卵细胞;体外培养成熟的卵细胞与经获能处理的精子可完成体外受精作用。
【小问1详解】
由题意“葡萄汁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很容易出现褐化现象”可知,在榨汁之前对葡萄进行加热预处理,一方面,加热可以破坏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避免褐化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加热也能够破坏细胞膜和液泡结构,可以促进水溶性色素的释放;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破坏细胞壁,提高出汁率和果汁的澄清度,但加热处理会使果胶酶失去活性,降低出汁率和澄清度,故在榨汁时需补充加入该酶。
【小问2详解】
根据题意“葡萄皮中含有单宁、红色素及香味物质等重要成分,可以提高葡萄酒的醇厚感和香味”可知,为提高葡萄酒的品质,在榨汁过程中必须破皮挤出葡萄果肉,让葡萄汁和葡萄皮接触,以便使葡萄皮中更多的单宁、红色素及香味物质等重要成分溶解到葡萄汁中,从而提高葡萄酒的品质;葡萄酒是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氧化分解糖类来产生酒精的,可溶性糖的含量也是衡量葡萄酒品质的重要指标,若所选的葡萄品种含糖量不高,可通过向葡萄汁中添加适量的蔗糖(可溶性糖)以提高葡萄酒的酒精浓度和含糖量。
【小问3详解】
为选择高产、耐乙醇的醋杆菌菌种时,可将醋杆菌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接种在以乙醇为唯一碳源的固体选择培养基上;除发酵环境条件之外,菌种、葡萄的成熟度、葡萄的品种等均会影响葡萄酒及葡萄醋口感。
【小问4详解】
可通过多种不同途径来获取htPA基因:可以通过建立含htPA基因在内的基因文库,然后利用核酸探针,通过核酸分子杂交或DNA分子杂交技术来钓取htPA基因;也可以让htPA基因进行表达,然后利用htPA抗体(能与htPA基因表达的产物特异性结合)作为探针,通过抗原一抗体杂交技术,找出能与探针特异性结合的表达产物,进而获得htPA基因。
【小问5详解】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二步,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在构建重组质粒时,需要用到的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限制酶,作为基因的剪刀)、DNA连接酶(作为基因的针线);为防止质粒自身环化以及目的基因与质粒反向连接,通常会用到两种不同的酶对目的基因和质粒进行酶切处理。
【小问6详解】
对供体母羊进行超数排卵处理,即可获取更多的卵细胞;体外培养成熟的卵细胞与经获能处理的精子可完成体外受精作用;由于要在转基因羊的乳汁中获得htPA,胚胎的性别应为雌性,故在胚胎移植前需要对胚胎进行性别的鉴定。选项
相关实验
结论
A
利用多种植物细胞制备出纯净的细胞膜,并进行化学分析
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
B
用丙酮从人的唾液腺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的2倍
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
研究发现细胞膜表面的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
细胞膜除含有脂质外,可能还附有其他物质
D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构成
组别
甲组
乙组
A1
A2
A3
B1
B2
B3
依托咪酯浓度(μml/L)
0
0.4
4
0
0.4
4
神经递质释放速率(nml/mg·min)
谷氨酸
0.26
0.28
0.29
1.31
1.22
1.12
γ-氨基丁酸
0.23
0.24
0.24
0.63
0.63
0.6
杂交组合
亲本
子一代
甲
翻翅乳白眼
翻翅淡色眼
翻翅淡色眼:正常
翅淡色眼为2:l
翻翅乳白眼:正常
翅乳白眼为2:1
乙
翻翅伊红眼
正常翅淡色眼
翻翅伊红眼:翻翅
淡色眼:正常超伊红
眼:正常翅淡色眼为1:1:1:1
翻翅伊红眼:翻翅
淡色眼:正常制伊
红眼:正常翅淡色
眼1:1:1: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测评生物试卷(PDF版附解析),共10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题分为第Ⅰ卷两部分,回答第Ⅱ卷时,使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宁波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宁波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