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是毛泽东所写的《贺新郎•读史》中的句子,其中“人猿相揖别”的重要标志是( )
A. 使用工具B. 直立行走
C. 制造工具D. 学会用火
【答案】B
【分析】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森林古猿的一支,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逐渐进化为古人类,古人类在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而成为现代人。
【详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因此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小华去动物园看见了大猩猩,发现它有很多特点和人类很像。这是因为它和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共同的祖先是
A. 黑猩猩B. 东非人C. 森林古猿D. 露西
【答案】C
【分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人类和类人猿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C符合题意。
故选C。
3. 下列关于人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
B. 胚泡在子宫内膜上着床,这就是怀孕的开始
C. 胎儿产生的代谢废物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排出
D. 人发育的起点是婴儿的出生
【答案】D
【分析】人体的生殖系统可以产生两性生殖细胞。每个个体的人的由来,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通过受精作用结合,然后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再由母体娩出。
【详解】A.含有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游动进入子宫,进而进入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众多精子中只有一个能够进入卵细胞,并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可见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A正确。
B.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的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这就是怀孕的开始,B正确。
C.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C正确。
D.人体的生殖细胞有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一个新的生物体,可见人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D错误。
故选D。
4. “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这主要与雌性激素有关。女性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是( )
A. 阴囊B. 输卵管C. 子宫D. 卵巢
【答案】D
【分析】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详解】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作用;子宫的功能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及产生月经的地方;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输卵管是输送卵细胞及受精完成的场所,也是胚胎初期发育的地方。“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是卵巢。卵巢是分泌雌性激素的重要器官,而雌性激素能促使女性发生第二性征的改变。故D正确。
5. 图为女性生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的是①
B. 婴儿出生的通道是②
C. 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③
D. 胚胎发育的时间一般为280天左右,场所是④
【答案】A
【分析】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包括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
【详解】A. ①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A正确;
B.婴儿出生的通道是④阴道。B错误;
C.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②输卵管。C错误;
D.胚胎发育的时间一般为266天(38周)左右,场所是③子宫。D错误。
故选A.
6. 下列搭配有误的是( )
A. 缺乏维生素A——夜盲症
B. 缺乏维生素D——脚气病
C. 缺乏含碘的无机盐——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D. 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
【答案】B
【分析】无机盐和维生素对人体都很重要,人体一旦缺乏,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详解】A.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A正确。
B.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人体缺乏维生素D会患佝偻病、骨质疏松症;脚气病是缺乏维生素B1造成的,B错误。
C.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缺碘会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因此缺乏含碘的无机盐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C正确。
D.维生素C能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D正确。
故选B。
7. 蛋白质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一组是
A. 鸡蛋、牛奶B. 葡萄、米饭
C. 黄瓜、苹果D. 蔬菜和水果
【答案】A
【详解】各种营养成分的来源是不同的: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蛋白质主要从瘦肉、鱼、奶、蛋、豆类和谷类等食物中获得;糖类主要从食糖、谷类、豆类和根茎类等食物中获得;脂肪主要从猪油、奶油、蛋黄、花生油、芝麻、豆类和硬果类中获得;蔬菜、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
8. 我们每天所摄取的食物中必须含有身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蛋白质是建造机体的重要原料但不能供能
B. 糖类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C. 机体内贮存的脂肪是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
D. 幼年时期若机体缺钙易导致儿童患佝偻病
【答案】A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蛋白质是建造机体的重要原料,同时能分解释放能量,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错误;
糖类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走路、学习、呼吸等都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大部分是由糖类提供的,B正确;
脂肪也是人体能量来源的重要物质,但是脂肪一般是储存在体内作为备用能源,C正确;
幼年时期若机体缺钙易导致儿童患佝偻病,D正确。
9. 下图为与人体消化有关的模式图,X代表物质,Y代表结构,Z代表X在Y结构中被分解后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X代表麦芽糖,Y代表小肠,则Z代表葡萄糖
B. 若X代表蛋白质,Y代表胃,则Z代表氨基酸
C. 若X代表淀粉,Y代表口腔,则Z代表葡萄糖
D. 若X代表脂肪,Y代表胆囊,则Z代表甘油和脂肪酸
【答案】A
【分析】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维生素、无机盐。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需经过消化后变成小分子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详解】A.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若X代表麦芽糖,Y代表小肠,则Z代表葡萄糖,A正确。
B.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胃能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成多肽,在小肠内彻底消化成氨基酸,B不正确。
C.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C不正确。
D.脂肪在胆汁的乳化下,在小肠的胰液和肠液下,最终在小肠内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D不正确。
故选A。
10. 俗话说“盐是百味王”。对此,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 炒菜时要多放点盐味道好
B. 吃盐可以用加碘盐
C. 运动后大量流汗时可以补充一些淡盐水
D. 高血压患者要少吃盐
【答案】A
【分析】每个人每天对盐的摄取量是固定的,过量了对人体有害,要主要合理营养。
【详解】A.高盐膳食所致摄盐量过高,是诱发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膳食摄盐量高会促使肾脏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加重肾脏的负担,影响肾脏功能;因此,炒菜时多放盐有味的说法不恰当,A符合题意。
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甲状腺的发育,就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在缺碘地区强制推广加碘食盐,所以吃盐可以用加碘盐,B不符合题意。
C.剧烈运动出汗后最好补充一些淡盐水,以调节无机盐的平衡,C不符合题意。
D.膳食多盐,会使人体摄入的钠盐过多,容易诱发高血压,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少吃盐,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图表示人体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显微结构,该结构的名称及其吸收的营养物质分别是( )
A. 环形皱襞,甘油、氨基酸
B. 小肠绒毛,脂肪微粒、水
C. 环形皱襞,葡萄糖、无机盐
D. 小肠绒毛,维生素、脂肪酸
【答案】D
【分析】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吸收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图示小肠绒毛,小肠能吸收甘油、氨基酸,A错误;图示小肠绒毛,小肠能吸收水,不能吸收脂肪微粒,B错误;图示小肠绒毛,小肠能吸收葡萄糖、无机盐,C错误;图示小肠绒毛,小肠能吸收维生素C、脂肪酸,D正确。
12. 如图中的曲线表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曲线Ⅰ代表淀粉的消化程度
B. 脂肪在器官d中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C. 蛋白质化学性消化的起始部位是b
D. a、c分别代表的器官是口腔和胃
【答案】C
【分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详解】A.曲线Ⅰ代表淀粉的消化程度,淀粉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故A正确。
B.脂肪在小肠内胆汁的作用下乳化为脂肪微粒,脂肪微粒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所以脂肪在器官d小肠中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故B正确。
C.蛋白质在胃内胃液的作用下初步消化,初步消化的蛋白质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氨基酸,所以蛋白质化学性消化的起始部位是c胃,故C错误。
D.图可知,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肠,e大肠,故D正确。
故选C。
13. 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使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某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表.从该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四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
( )
A. 花生仁B. 黄豆C. 核桃仁D. 大米
【答案】C
【分析】(1)种子成分包括有机物(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容易燃烧,而无机物是不含碳的,熔点高,不易燃烧;(2)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食物燃烧放出的能量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相同质量的种子,水温升高的越多,其还有的能量越多。
【详解】同样的水(50毫升),温度上升(℃)越高,表明含能量越多;而温度上升最高的是核桃仁3(℃),因此从该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C正确。
14. 为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吸气时应用手捏紧B处,呼气时用手捏紧C处
B. 呼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收缩状态
C. 实验结果是甲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无明显变化
D. 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答案】D
【分析】人吸气时,吸入的气体比例为: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约为78%、21%、0.03%;人呼气时,呼出的气体比例为: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约为78%、16%、4%。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a、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即吸气);b、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即呼气)。
【详解】A. 吸气时应用手捏紧C处,从甲装置吸入气体,呼气时用手捏紧B处,从乙装置呼出气体,A错误。
B. 呼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舒张状态,B错误。
C. 实验结果是甲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乙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C错误。
D. 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D正确。
15. 如图所示是模拟人体膈的升降与呼吸关系的装置,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装置中编号3模拟肺
B. 装置中编号1模拟食道
C. 手向下拉4,小气球2变小
D. 手向下拉4,模拟吸气过程
【答案】D
【分析】题图中,1气管,2肺,3胸廓,4膈(肌)。
【详解】A.B.题图模拟的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因此,1模拟气管,3模拟胸廓,AB不符合题意。
C.D.手向下拉4膈肌,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胸廓容积扩大, 2肺随之扩张,肺内压降低,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的过程,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6. 人体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 )
A. 肺泡B. 血液
C. 气管D. 组织细胞
【答案】D
【分析】呼吸全过程包括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详解】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气排出体外,如图所示:
因此,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量增多,增多的二氧化碳产生于组织细胞。
故选择D。
17. 测定肺活量时,每人重复三次,取下列哪一项作为受测者的肺活量最正确?
A. 最大值B. 最小值
C. 平均值D. 第一次测得的数值
【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对肺活量的理解.
肺活量是人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它反映了肺在一次呼吸运动中最大的通气能力。测肺活量取最大值.
故选A
肺活量取最大值.测量胸围差时,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尽量减少误差,处理数据取平均值.要记住,注意不要混淆.
【详解】
18. 下列有关“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可以了解空气受污染的程度
B. 薄涂一层凡士林的载玻片上黏附的尘埃粒子比较细小,需要借助放大镜来计数
C. 在这项探究活动中,采用的抽样计数方法是“五点取样法”
D. 为了使测算结果更为准确,可以通过设置重复组来减小误差
【答案】B
【分析】五点取样法是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
【详解】A.采集和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实验的目的是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去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了解空气的污染程度,A不符合题意。
B.薄涂一层凡士林的载玻片上黏附的尘埃粒子比较细小,采集的粒子太小,计数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B符合题意。
C.对于一个种群分布较均匀具良好的代表性的调查对象,可以采用五点取样法: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如果正好在边线上的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C不符合题意。
D.五点取样法要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多测几次,然后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提高可信度,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 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人血涂片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①具有促进凝血的功能B. ③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
C. ②可用来做DNA亲子鉴定D. ④因富含血红蛋白而呈红色
【答案】C
【分析】观图可知: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④血浆。
【详解】A.③是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故细胞③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A错误。
B.①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B错误。
C.遗传物质的载体DNA存在于细胞核中,②白细胞里含有细胞核,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C正确。
D.④是血浆,血液是红色主要是因为红细胞最多,红细胞中富含含铁的血红蛋白,D错误。
故选C。
20. 医生给小明同学做了血液化验报告单,判断他可能患有( )
A. 急性炎症B. 白血病C. 高血压D. 贫血
【答案】D
【分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构成的,其中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凝血。
【详解】A.当病菌侵入人体内,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的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如果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表格中的白细胞的数值是8.3×109/L,在正常值(4.0×109/L~10.0×109/L)范围内,则小明可能不患有急性炎症,A不符合题意。
B.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导致血常规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等多种指标异常,表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值都在正常范围内,则小明可能不患有白血病,B不符合题意。
C.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表中的数据不涉及血压检查,则无法判断是否患有高血压,C不符合题意。
D.贫血是指一定体积的血液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表格中的红细胞的数值是2.6×1012/L,低于最低正常值(3.50× 1012/L),则小明可能患有贫血,D符合题意。
故选D。
21. 下图是几种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有甲、乙两条动脉血管
B. 丙中流动的一定是静脉血
C. 图丁中成熟的a无细胞核
D. 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
【答案】B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甲是流出心脏的血管是动脉,乙是动脉血管,丙是静脉,丁是毛细血管。
【详解】A.甲是流出心脏的血管,应该是动脉,由血流方向可知:乙是动脉血管,A正确。
B.由图可知,丙是静脉,静脉中有可能流动脉血,如肺静脉,B错误。
C.由血流方向可知丁是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中,a红细胞单行通过,成熟的a红细胞无细胞核,C正确。
D.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D正确。
故选B。
22. 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中医“切脉”中的脉和医生给病人注射吊瓶时注入的“青筋”分别是指( )
A. 动脉和毛细血管B. 动脉和静脉
C. 静脉和动脉D. 静脉和毛细血管
【答案】B
【分析】(1)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做动脉。
(2)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3)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分布于各种组织和器官中,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详解】正常人的脉搏和心率一致,医生可以根据脉搏诊断疾病,切脉一般取近手腕部的桡动脉。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因此“切脉”的“脉”和“青筋”分别是指动脉和静脉,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 现有一条较长且带几个分支的血管,从一端能灌入水,从另一端都不能,这条血管最可能是( )
A. 动脉B. 静脉
C. 毛细血管D. 动脉或静脉
【答案】B
【分析】 血管有三种,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只有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详解】血管有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这三种血管的特点是:
四肢静脉中有静脉瓣,功能是防止血液倒流,根据题中所述,只能从一端注水,从另一端不能注水,可知这条血管可能是四肢的静脉。
故选B。
24. 下列有关血液和血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脉中的血液都是动脉血
B. 静脉中的血液都是静脉血
C. 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还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D. 人在严重腹泻、无法进食的情况下,适量补充糖水即可
【答案】C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可见,血液有运输、防御和保护功能。
动脉血和静脉血主要根据血液中含氧量的多少来区分,当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时,血液中含氧量高,呈鲜红色,此时的血叫动脉血;当血红蛋白与氧气分离后,血液中含氧量低,呈暗红色,此时的血叫静脉血。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做动脉,动脉一般分布较深;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有的分布较浅,有的分布较深;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分布最广。
【详解】AB.并不是所有的动脉内都流动脉血,如肺动脉内流的是静脉血;不是所有的静脉内都流静脉血,如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AB错误。
C.结合分析可知,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还有防御和保护作用,C正确。
D.人在严重腹泻、无法进食的情况下,会导致体内无机盐的流失,需补充生理盐水,D错误。
故选C。
25. 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有( )
①长期精神紧张;②爱吃高脂肪的食物;③嗜烟、嗜酒;④缺少体育锻炼
A. ①②B. ②③
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答案】D
【分析】心血管疾病指的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很难治愈,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在饮食习惯方面,如果食用过多的高脂肪类食物,容易造成心脏和血管壁的脂肪等营养物质沉积,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等。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另外冬季注意保暖、适当体育运动、保持精神放松、情绪愉快也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①长期精神紧张”、“②爱吃高脂肪的食物”、“③嗜烟、嗜酒”和“④缺少体育锻炼”都有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如图为男性生殖器官示意图,根据图中编号及所指部位,回答下列问题。
(1)男性长出胡须与图中[ ]_______有密切关系,其原因是此器官能分泌_________。
(2)2指的是 ________,其功能是 _________。
(3)________的形成代表新生命的开始。
(4)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发育成 _______,缓慢移入子宫中,最终附着在 _________上,这就是 _______的开始。
(5)母亲怀孕期间,腹部逐渐隆起,这是胚胎在 _______内不断长大。经过细胞的 _______、_______,胚胎不仅身长与体重迅速增加,而且内部结构与功能逐渐完善。
【答案】(1)①. 4睾丸 ②. 雄性激素
(2)①. 输精管 ②. 输送精子
(3)受精卵 (4)①. 胚泡 ②. 子宫内膜 ③. 怀孕
(5)①. 子宫 ②. 分裂 ③. 分化
【分析】观图可知:1精囊腺、2输精管、3附睾、4睾丸、5前列腺、6尿道、7阴茎。
【详解】(1)4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进入青春期后,在雄性激素的作用下,男孩长出胡须、喉结突出、肌肉发达、声音低沉。
(2)由图可知,2是输精管,主要输送精子。
(3)男性睾丸产生的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巢产生的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4)受精卵进行生长、分裂、分化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动到子宫中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
(5)胎儿生活在子宫内,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母亲怀孕期间,腹部逐渐隆起,这是胚胎在子宫内不断长大。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胚胎不仅身长与体重迅速增加,而且内部结构与功能逐渐完善。
27. 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消化系统由 ________和 ________两部分组成。
(2)消化道中呈囊状、最膨大的部分是 _____(填序号),它能对 ________进行初步消化,该结构中参与消化该物质的消化液是 _______。
(3)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 _____(填序号),其分泌的胆汁储藏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 _____(填序号)内。
(4)淀粉在 _______里开始被消化成 ________,最终在 _____(填序号)被消化成 ________。
【答案】(1)①. 消化道##消化腺 ②. 消化腺##消化道
(2)①. 5 ②. 蛋白质 ③. 胃液
(3)①. 1 ②. 3
(4)①. 口腔 ②. 麦芽糖 ③. 4 ④. 葡萄糖
【分析】图中:1肝脏、2胆囊、3十二指肠、4小肠、5胃、6胰腺、7大肠。
【详解】(1)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具有的生理功能是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以备运输到身体所需要的细胞中,其中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等器官以及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
(2)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是5胃,能够暂时储存食物,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蛋白质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
(3)一般情况下,当1肝脏分泌胆汁后,胆汁会沿着肝内胆管、肝外胆管、胆总管进入2胆囊,暂时储存,进食后,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出胆囊,再经导管流入3十二指肠内。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4)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4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28. 甲图可表示呼吸时胸廓、膈肌等的变化,乙图表示人体血液中某些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丙图表示人体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的变化曲线
(1)甲图中,表示吸气过程是 _____(填字母),此时肋间肌的状态是 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膈肌顶端的位置变化是 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关系对应丙图曲线的 _______段。
(2)乙图中,如果血管②包绕在肺泡外,则血管①名称是 ________,其中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曲线是 _____。
(3)如果乙图中血管②为骨骼肌的毛细血管,则③内流的是 _______血,图中能够表示氧气变化的曲线是 _____,血液中氧气的最终去处是在组织细胞中参与 _________(生理活动)。
【答案】(1)①. A ②. 收缩 ③. 下降 ④. AB
(2)①. 肺动脉 ②. B
(3)①. 静脉 ②. B ③. 呼吸作用
【分析】(1)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胸廓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做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2)动脉血是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含氧量少、颜色暗红的血。
(3)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4)甲图中,A表示吸气,B表示呼气。丙图中,AB段表示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的差小于零,是吸气过程;BC段表示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的差大于零,是呼气过程;A、B、C三点表示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的差等于零,此时,既不吸气也不呼气。
【详解】(1)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甲图中,表示吸气过程的是A,此时肋间肌的状态是收缩,膈肌顶端的位置变化是下降,此时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对应丙图曲线的AB段,因为丙图曲线的AB段表示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的差小于零。
(2)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如果②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则①是肺动脉,③是肺静脉;在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即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减少,同时,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即血液中的氧气逐渐增多;因此,乙图中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是曲线B。
(3)血液流经组织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即流经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氧气的含量逐渐减少;因此若血管②是骨骼肌的毛细血管,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骨骼肌内的组织细胞,则③内流静脉血,图中能够表示氧气变化的是曲线B,血液中氧气的最终去处是在组织细胞中参与呼吸作用。
29. 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就知道了心脏跳动与血液循环有关。《黄帝内经》谈到“心主身之血脉,脉者,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这是关于心脏、血管和血液之间关系的早期描述。英国解剖生理学家哈维首先解开了其中的秘密。
(1)李敏同学在课后实践作业“观察完整的离体猪心”时发现猪的心脏壁主要是由 _____________(填组织名称)构成的,其中壁最厚的是[ ]________,因为与它相连的血管[ ]________要把血液送往全身各处,这体现了生物体的 _______与 _______相适应的特点。
(2)在心脏的四个腔室中,心房与心室之间保证血液不倒流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因此,从[4]往心脏中注水,水将从[ ]________中流出。
(3)心房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病症之一,若A与C之间出现部分缺损,会耐力降低、多汗等症状,图中A与C分别指________和 ________。治疗患有心房间隔缺损的儿童的手术是在病人的大腿静脉处注射一种封堵物,这种药物首先通过血液循环由[ ]_________(填血管名称)进入心脏的 ________(填腔室名称)。
(4)由血管2到血管3处,血液成分发生了变化,由 _______血变成了 _______血
【答案】(1)①. 心肌##肌肉组织 ②. D左心室
③. 1主动脉 ④. 结构 ⑤. 功能
(2)①. 房室瓣 ②. 2 肺动脉
(3)①. 右心房 ②. 左心房 ③. 5下腔静脉 ④. 右心房
(4)①. 静脉 ②. 动脉
【分析】观图可知: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1主动脉、2肺动脉、3肺静脉、4上腔静脉、5下腔静脉。动脉血是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 静脉血是含氧量少、颜色暗红的血。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如下图:
【详解】(1)心脏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主要是心肌收缩与舒张的结果。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心室壁厚于心房壁,左心室壁厚于右心室壁,这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通过主动脉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故猪的心脏壁主要是由心肌或肌肉组织构成的,其中壁最厚的是D左心室,因为与它相连的血管1主动脉要把血液送往全身各处,这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故在心脏的四个腔室中,心房与心室之间保证血液不倒流的结构是房室瓣,因此,从4上腔静脉往心脏中注水,水会流向右心房,再由右心房流向右心室,然后水将从2肺动脉中流出。
(3)图中A与C分别指右心房和左心房。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因此治疗患有心房间隔缺损的儿童的手术是在病人的大腿静脉处注射一种封堵物,这种药物血液循环由5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4)肺循环的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此由血管2肺动脉到血管3肺静脉处,血液成分发生了变化,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30. 如图甲乙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湿纱布包住小鱼的头部和躯干部,目的是 ______________。
(2)观察前,先要使小鱼的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然后用 _____(填“低”或“高”)倍镜进行观察。
(3)图乙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象,你认为[②]是 _________血管,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①]是 _______血管,[③]是 _______血管。
【答案】(1)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2)低 (3)①. 毛细血管 ②. 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③. 动脉 ④. 静脉
【分析】据此可知,图中的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
【详解】(1)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湿纱布包住小鱼的头部和躯干部,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2)观察前要先把这条小鱼放在培养皿里,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底部,然后用低倍镜进行观察,这是因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小鱼尾鳍内的毛细血管中有血液,颜色较重,因此要用低倍镜观察,视野较亮。
(3)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血液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液由较细的分支汇集而成的较粗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图中的①是血液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则①是动脉;②是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则②是毛细血管;③是血液由较细的分支汇集而成的较粗的血管,则③是静脉。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g)
2
2
2
2
水(ml)
50
50
50
50
温度上升(℃)
52.5
35.8
64.5
21.2
项目
测定值
参考值
RBC(红细胞) 1012/L
2.6
3.50~5.50
WBC(白细胞)109/L
8.3
4.0~10.0
PLT(血小板)109/L
146
100~3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6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