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精讲同步课件第13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精讲同步课件第13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第1页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精讲同步课件第13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第2页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精讲同步课件第13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第3页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精讲同步课件第13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第4页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精讲同步课件第13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第5页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精讲同步课件第13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第6页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精讲同步课件第13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第7页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精讲同步课件第13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第8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渡荆门送别,雄浑壮阔意境高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离别,除了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的送别诗。
    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把握诗歌主旨和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情感。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本诗的意境美、语言美,提高诗歌欣赏水平。3、感悟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留恋故乡的思想感情。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人称“诗仙”。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李白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李白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 二十五岁的青年李白辞亲远游,仗剑出蜀。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 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渡荆门送别李 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楚地。现在湖南、湖北、安徽一带
    指水中所见一轮明月之影
    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两岸的山峦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原野。江水冲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
    夜晚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黄昏时,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虽然进入异地,我仍然依恋着故乡的水水山山,不远万里,一直伴着我这位游子。
    我乘船向荆门山之外驶去,来到楚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交代了地点和此行的目的:远渡荆门,到楚地游历。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写诗人乘舟顺流而下,刚出三峡,两岸山渐次消失,长江进入广阔平野时的开阔境界。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们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描绘近景,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犹如天上飞下的一面明镜。 “云生结海楼”是日间仰视所见,描绘远景,仰望天空,变幻无穷的云彩在夕阳下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颈联采用衬托的手法,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与清澈,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颔联描写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的(诗人乘船,山和江水随着船的移动而逐渐远去)。 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消失了;江水奔流着涌入了无际的旷野。
    1、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比喻。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以静态的角度,前一句是月夜俯视所见,后一句是白昼眺望所见。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这两句的描写角度有何不同?
    拟人手法。明明是自己依恋故乡,却借故乡的山水说故乡眷恋他。此联写出了长江水送“我”的离别之意,对故乡依恋不舍的情感溢于言表。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诗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水,是因为诗人在蜀地(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为表达对家乡的浓厚爱恋之情。
    3、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画面美:苍茫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2)炼字: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写出远处水天相接,江水涌入原野的磅礴景象。诗人用远景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充分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万丈豪情、喜悦心情和蓬勃朝气。(3)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叙事:远渡地点,出蜀目的
    远景——平野 江流近景——江月 云生
    (1)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2)诗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说说你积累的“送别”名句。

    相关课件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免费下载: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渡荆门送别》,完整版PPT课件免费下载,优秀PPT背景图搭配,精美的免费ppt模板,轻松备课,欢迎免费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渡荆门送别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渡荆门送别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学习,★背景透视,课文品读,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颔联颈联,首联叙事,激动喜悦,思维导图,当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青莲居士,大李杜,课文品读,手法探究,本文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