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9: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09: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第1页
    专题09: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第2页
    专题09: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第3页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9: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9: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共31页。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戊寅冬,余携竹兜一、苍头①一,游栖霞,三宿之。山上下左右鳞次而栉比之,岩石颇佳,尽刻佛像,与杭州飞来峰同受黥劓②,是大可恨事。山顶怪石巉岏,灌木苍郁,有颠僧住之。与余谈,荒诞有奇理,惜不得穷诘之。日晡③,上摄山顶观霞,非复霞理,余坐石上痴对。复走庵后,看长江帆影,老鹳河、黄天荡,条条出麓下,悄然有山河辽廓之感。一客盘礴余前,熟视余,余晋与揖,问之,为萧伯玉先生,因坐与剧谈,庵僧设茶供。伯玉问及补陀④,余适以是年朝海归,谈之甚悉。《补陀志》方成,在箧底,出示伯玉,伯玉大喜,为余作叙。取火下山,拉与同寓宿,夜长,无不谈之,伯玉强余再留一宿。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栖霞》)
    【注释】①苍头:老仆人。②黥劓:古代残毁人身体的酷刑。③日晡:天将暮时。④补陀:即普陀山。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拥毳衣炉火( )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3)复走庵后( ) (4)出示伯玉(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与”,与“与余谈”中的“与”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与蒙论议(《孙权劝学》)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C.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D.年与时驰(《诫子书》)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余适以是年朝海归,谈之甚悉。
    4.【甲】【乙】两文都谈到了作者之“痴”。你认为两个文段中的“痴”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意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②。王举正③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④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下文“元昊”,为党项族,西夏开国皇帝。②枢密副使:官职名。③王举正:北宋人,时任参知政事。同句“举正”亦指此人。④固:坚持,执意。⑤除:拜官授职。
    5.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6.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
    (1)微斯人 微:
    (2)遂改参知政事 遂:
    (3)命为陕西宣抚 命: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8.请简要概括【乙】文中写了范仲淹的哪些事儿。
    9.请结合【甲】【乙】两文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语的内涵。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0.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苔痕上阶绿(长上)B.可以调素琴(未加装饰)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大)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释担而立
    B.何陋之有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D.问其姓氏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1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写景,甲文所写之景虽然简陋但却悠然自得,乙文实用白描写出了冰天雪地之景给人遗世独立之感。
    B.两文语言都较为凝练,甲文散句较多,具有散文化的美感;乙文是骈体文,更有对仗工整之美。
    C.两文都与作者的志趣有关,甲文借陋室明确安贫乐道的精神追求,乙文借雪景展示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
    D.两文都是处于人生逆境时所做,比较而言,甲文更为积极乐观,乙文更显孤独落寞。
    13.翻译下面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余同年①友魏君用晦②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③。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④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节选自归有光《呈山图记》,有删改)
    【注】①同年: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同时被录取的人互称同年。②魏君用晦:即魏用晦,人名。③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因为考核优异而被召入京中做了给事中。给事中,官职。④扳;通“攀”,牵,引。
    1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令诚不贤也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B.或异二者之为 魏君用晦为吴县
    C.君今去县已三年矣 去国怀乡D.而不知人之乐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君之为县有惠爱”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B.百姓扳留之不能得
    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
    (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
    17.甲、乙两文分别写了欧阳修、魏用晦在做地方官时深受人民喜爱。两篇文章分别体现在哪件事情上?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郑燮,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案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节选自《郑板桥开仓济民》,有删改)
    【注】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伛偻提携 伛偻: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
    (3)民岂得活平 岂:
    19.请用“/”为选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21.“以民为本”的思想在【甲】【乙】两文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
    ……
    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其为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注】先生: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年轻时与刘秀(建东汉为光武帝)一同游学。
    (节选自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22.下列对两个语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是“嘱咐,嘱托”的意思,与“桑竹之属”(《桃花源记中》)的“属”意思不同。
    B.“吾谁与归”中的“与”是“和”的意思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中的“与”意思相同。
    C.“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中的“微”有“微小”“隐蔽”“无,没有”“微妙”“稍微”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是“无,没有”的意思。
    D.“仲淹来守是邦”中的“是”有“正确”“这,这个”“表判断”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仲淹来守是邦”中的“是”是“这,这个”的意思。
    2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4.有人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矛盾,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
    25.结合文段一,思考宋代的范仲淹为什么要为东汉的严光修祠堂?请简要分析。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乙】
    六月之庚①,与诸君子有普明②后园之游。红薇始开,影照波上。折花弄流,衔觞对弈。非有清吟啸歌,不足以开欢情,故与诸君子有避暑之咏。太素③最少饮,诗独先成,坐者欣然继之。日斜酒欢,不能遍以诗写,独留名于壁而去。他日道之,拂尘视壁,某人题也。因共索旧句,揭之于版,以致一时之胜,而为后会之寻④云。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①庚:伏天。②普明:即普明院。③太素:指张太素。④寻:重温。
    26.下列加点实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临溪而渔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B.衔觞对弈 弈者胜
    C.红薇始开 连月不开
    D.独留名于壁而去 名之者谁
    27.下列加点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六月之庚 先天下之忧而忧
    B.独留名于壁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C.而为后会之寻云 酿泉为酒
    D.揭之于版 行者休于树
    2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他日道之,拂尘视壁,某人题也。
    29.【甲】【乙】两文都对宴饮进行了描写,请依据选文内容概括古人宴饮中习惯进行的活动。(写出4个即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杨最,字殿之,射洪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督逋①山西,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尚书李鐩②劾之,有诏复往。最乃极陈岁灾民困状,请缓其徵③。
    历郎中,治水淮、扬。值世宗即位,上言:“氾光湖④西南高,东北下。运舟行湖中三十余里。而东北堤岸不逾三尺,雨霪风厉,辄冲决,阴阻运舟,监城、兴化、通、泰良田悉遭其害。宜如往年白圭修筑高邮康济湖,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可百年无患,是为上策……”出为宁波知府。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民以为便。累迁贵州按察使,入为太仆卿。
    (选自《明史·列传·卷九十七》,有删节)
    【注】①逋(bū):拖欠,这里指收取拖欠税收。②李鐩(suì)、白圭:人名。③徵(zhēng):同“征”,征收。④氾光湖(fàn),湖名。
    3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 民以为便
    B.极陈岁灾民困状 杂然而前陈者
    C.是为上策 策之不以其道
    D.良田悉遭其害 悉如外人
    31.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提为外障可百年无患
    B.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提为外障/可百年无患
    C.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提为外障/可百年无患
    D.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提为外障可百年无患
    3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督逋山西,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
    33.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仲淹以进士解褐①,为广德军司理②,日抱具狱③,与太守争是非。守或怒临之,公不为屈,归必记其往复辩论之语于屏上。比去,至字无所容。服除④至京师上宰相王曾书,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凡万余言,王曾见而伟之。
    (节选自司马光《涑水纪闻卷十》)
    【注】①解褐:进入仕途。②司理:主管狱讼的官职。③狱:案件。④服除:守丧期满。
    3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
    (2)微斯人 微:
    (3)日抱具狱 日:
    (4)比去 去:
    3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服 除 至 京 师 上 宰 相 王 曾 书
    3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守或怒临之,公不为屈。
    37.范仲淹的古仁人之心在【乙】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乙】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季文子相①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②,且不华国③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节选自《国语·季文子以德为荣》)
    [注]①相:辅助。②爱:吝啬。③华国:使国家有光彩。
    38.解释下列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春和景明( ) ②长烟一空( )
    ③古仁人之心( ) ④食粗衣恶( )
    39.下列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人其以子为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吾亦愿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不闻以妾与马/吾谁与归D.子为鲁上卿/或异二者之为
    40.翻译下列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无乃非相人者乎!
    41.季文子在思想上与范仲淹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秀才何岳,号畏斋。尝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往。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选自《金陵琐事》)
    【注释】①封识(zhì):封存的标记。②利:贪图。
    42.下列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
    B.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益处
    C.尝教书于宦官家 尝:曾经
    D.因托以寄往 因:因为
    43.下列对文中词语和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为苟得也”与“其人欲分数金为谢”中的“为”,都是“做”的意思。
    B.“人皆有之”与“不敢与家人言之”中的“之”,用法相同,都是代词。
    C.《孟子》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D.“钟”是古代的一种量器。“万钟”在甲文中指代优厚的俸禄。
    44.下列对选文内容有关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是心”,相对于“贤者”来说,普通人容易丧失。
    B.甲文引出“舍生取义”的论点后,运用比喻论证从“所欲”“所恶”两方面论述。
    C.乙文最后“此其过人也远矣”,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赞扬了何岳的高尚品质。
    D.甲文论证严密、气势恢宏。乙文记述人物故事,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塑造形象。
    45.乙文画线句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选涂两项,超过两处不可)
    尝夜行A拾得B银贰百余两C不敢与家人D言之
    4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2)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47.乙文中何岳的行为是否符合甲文中提到的“贤者能勿丧耳”?请表明观点,并结合何岳的事迹进行分析。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麓中,读而心慕焉。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②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宽简:宽松简易。③便:安逸、安适。
    4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醉翁之意不在酒( )
    (3)颓然乎其间者( ) (4)而事不弛废( )
    49.翻译下列句子。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50.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文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勾出滁州的地理环境,第一段依次由“西南诸峰”到酿泉,再写琅琊山,最后推出醉翁亭。层层托出主景,引人入胜。
    B.从全文看,“醉翁之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虽遭贬谪,但依然能够济世安民,随遇而安。
    C.文章第四段写三种乐,具体来说:“禽鸟之乐”是自然之乐:“游人之乐”还缺少理性认识;“太守之乐”境界最高,既能同醉,又能体察万物,反思人情。
    D.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全文整散结合,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
    51.甲文中欧阳修能“与民同乐”,这与他为政的思想密不可分。请从乙文中找出能证明这种思想的依据,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①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②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③遇知己,不能扶④危⑤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⑥,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节选自方孝孺《豫让论》)
    【注】①名:声称,称说。②俾:使。③苟:如果,假若。④扶:帮扶,帮助。⑤危:危机,这里指消除危机,解决危难。⑥眩世骇俗:指欺骗、迷惑世俗。
    5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连月不开 日出而林霏开(欧阳修《醉翁亭记》)
    B.把酒临风 有泉翼然临于泉上者(欧阳修《醉翁亭记》)
    C.长烟一空 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D.或异二者之为 生为名臣
    5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
    54.下面对甲乙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先写春风和煦之景,再写风雨晦暗之景,表现了迁客骚人物色相感的悲喜境界。
    B.甲文段略写岳阳楼,详写洞庭湖,重点在写景,其次是言志抒情。
    C.乙文段否定了那些不能扶危乱前却捐躯败后的行为,甚至视其为钓名沽誉之举。
    D.乙文段概述“士君子立身事主”的准则,逐层深入,事例充足,条理清晰。
    55.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甲乙文段在事君报国之道上的相似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①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②?’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③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④不厌。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⑤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①亦:只。②家:这里指大夫的封地。③征:争取。④夺:这里指夺取国君的地位。⑤后:怠慢、不顾。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5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万钟于我何加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B.故不为苟得 苟为后义而先利
    C.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D.乡为身死而不受 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5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5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不食嗟来之食”的行为。
    B.甲文中反复强调的“有甚于生者”,即指“义”;“有甚于死者”即指“不义”。
    C.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孟子的“性善论”,即人的“善恶之心”不应受到“物欲”蒙蔽。
    D.甲乙两文在说理时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举例直观,说理深刻。
    59.孟子气势磅礴、雄健有力的文风与其高超的论说艺术是密切相关的,请结合选文,分析孟子的论说艺术。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新堂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①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②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盛?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③?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宗元请志诸石,措④诸壁,编以为二千石⑤楷法。
    (节选自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择:同“释”,舍弃。②蠲(juān):洁净,这里指清除。③晓:一说同“饶”,富裕。④措:放置,这里指嵌置。⑤二千石:这里指刺史。
    60.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壑尤美”中的“尤”是“格外”的意思,与“水尤清冽”(《小石潭记》)中的“尤”意思相同。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中的“从”是“跟从”的意思,与“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十二章》)中的“从”意思不同。
    C.“延”有“伸长,延长”“蔓延,扩展”“迎接,邀请”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乃延客入观”中的“延”是“邀请”的意思。
    D.“胜”有“胜过,超过”“兴盛,旺盛”“优美的山水或古迹”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公之因土而得胜”中的“胜”是“兴盛,旺盛”的意思。
    61.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62.甲文段第一段是如何由远及近,如层层剥笋般一步步“推出”主景醉翁亭的?试分析这样描写的表达效果。
    63.甲、乙两文段中寄寓了欧阳修和柳宗元怎样的政治理想?说说他们的政治理想是否相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⑥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客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6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云归而岩穴暝 暝:
    (2)树林阴翳 翳:
    (3)或醉且劳矣 或:
    (4)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 谓:
    6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66.【甲】文第一段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试分析这样写的效果。
    67.【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①,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③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④,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⑤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⑥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天资刚劲:生性刚直。②机阱:陷阱。③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④润身:修身养性。⑤宽简:宽松简易。⑥便:安逸,安适。
    68.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负者歌于途”中的“负”是“背”的意思,与“不负众望”中的“负”意思不同。
    B.“临溪而渔”中的“临”是“到”的意思,与“把酒临风”(《岳阳楼记》)中的“临”意思不同。
    C.“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两个“乐”字意思相同,都是“快乐”的意思。
    D.“方贬夷陵时”中的“方”,根据语境推测是“刚”的意思。
    69.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70.甲文原文首段交代醉翁亭地理位置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效果?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71.欧阳修简政爱民,甲、乙两文中他为官理念的不同点是什么?请分别简要概括。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72.请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 )
    ③掇幽芳而荫乔木 ( )
    ④遂书以名其亭焉 ( )
    73.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夫宜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7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75.[乙]段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是 和 (用原文语句回答)。甲乙两段都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乙】
    元丰元年,曾公①移帅桂府②。民和岁丰,公率群僚游所谓风洞者。纵步而东行,得一岩于榛莽③田间。岩之前有石门,屈曲而入,则流水横其中,碧乳④垂其上。周旋四视,其状如刻镂,出于鬼工而不类于融结者也。公于是拂石求前人之迹,则未尝有至者焉。乃构长桥跨中流,以为游观宴休之处,日与众共乐之。咱自是州人士女⑤与夫四方之人,无日而不来,其岩遂为绝观。
    (摘选自《古今图书集成》)
    [注释]①曾公:曾布,曾巩之弟,北宋政治家。②移帅桂府:此处指调至桂州任知州。③榛莽:丛生的草术。④碧乳:青绿色的钟乳石。⑤州人士女:泛指人民,百姓。
    76.下列对两个文段中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来而不绝者”中的“绝”意为“消失”,形容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景象。
    B.“临溪而渔”中的“渔”是动词,意为“钓鱼”,描述人们在溪边进行捕鱼的场景。
    C.“日与众共乐之”的“乐”意为“快乐”,这里指曾公每天与众人以游览此地为快乐。
    D.“其岩遂为绝观”的“观”意为“景象”,该岩石成为吸引各地人们来观赏的绝妙之地。
    7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78.【甲】文描写了多个欢乐的场面,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79.【甲】【乙】两文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思想。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乙)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谓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同修起居注①,遂知制诰②。故事,必试而后命,帝知修,诏特除之。
    奉使河东。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由是州得存。又言:“忻、代、岢岚多禁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将为敌有。”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①同修起居注:官名,负责编撰皇帝的言行录。②制诰:官名,负责起草皇帝的各种诏书。
    80.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8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8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
    83.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欧阳修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值:恰逢,赶上。②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
    8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故不为苟得也 ②得无异乎
    B.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①谓巨伯曰 ②太守谓谁
    D.①贼既至 ②既加冠
    8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B.①不忍委之 ②居庙堂之高
    C.①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②以衾拥覆
    D.①而入有义之国 ②杂然而前陈者
    8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87.请结合甲文,简要分析乙文中的荀巨伯的“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88.今天的你是如何理解“舍生取义”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①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第②以束发③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④( ),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⑤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⑥,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 ),真可哭( )!
    (节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有删节)
    【注释】①鹅溪练:书画用的一种名贵的绢,因其产地蜀中监亭的鹅溪而得名。②第:但,只。③束发:成童。这里指年纪轻。④报政最:指报最,即长官考察下属,把政绩最好的列名报告朝廷。⑤毛锥子:毛笔,这里指诗文创作。⑥皤:指白色。
    8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南极潇湘( ) (2)微斯人,吾谁与归?( )
    (3)亭午风渐劲( ) (4)至若予者( )
    90.将“矣”“乎”“也”“耶”依次还原到甲乙两文的括号内(乙文末句两个括号为同一个字)正确的一项是( )
    A.耶 乎 也 矣B.耶 乎 矣 也
    C.乎 耶 矣 也D.乎 耶 也 矣
    9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B.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C.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D.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9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
    93.乙文中袁中道评论滕子京与自述个人经历,是否体现了甲文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选自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9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 ②上下一白 ( )
    ③及下船 ( ) ④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
    95.用现代汉语写出以下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6.两文均为游记,但两人心境并不完全相同。前者孤独而痴迷,后者 。
    97.结合文中的划线句,说说这两处西湖之景分别带给你怎样的美感?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山故有亭①,世传以为叔子②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宁元年③,余友人史君中煇以光禄卿④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⑤,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注】①亭:这里指岘山亭。②叔子:羊祜,字叔子,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③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熙宁,宋神宗年号。④光禄卿:主管光禄寺的官员。⑤声:指好的声誉。
    9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佳木秀而繁阴 (2)杂然而前陈者
    (3)明年,因亭之旧 (4)名其后轩为光禄堂
    99.将选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100.甲、乙两文中的“乐”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方法提示
    文言语句
    解释
    根据语境推断
    临溪而渔
    渔:
    联系常见词语
    杂然而前陈者
    陈:
    迁移课内字词
    陈帝知修(“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学而》)
    知:
    参考答案:
    1. 裹、围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再,又 给……看 2.A 3.(1)见到我非常高兴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2)我因为这一年正好从海上朝拜回来,谈到它感到非常熟悉。 4.甲文中作者的“痴”表现为雪后独自前往西湖,欣赏西湖雪景,与金陵客饮酒等;乙文中作者的“痴”表现为冬天带着一个老仆人游栖霞山,看晚霞,还跟一个疯和尚相谈甚欢。两文都表现出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个性。
    5.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6. 如果没有 于是 任命 7.(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2)因此西夏军队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 8.①治军、治边有方,使外敌不敢犯其境,人心安定。②淡泊名利,甘愿放弃不合规矩的升职。③愿为朝廷分忧,巡视边关。④直言敢谏,使没守住城池的州县官吏免受处决。 9.范仲淹把儒家传统的仁爱思想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以利民为宗旨,积极进取。无论社会环境有利还是困苦,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在范仲淹的从政生涯中,他多次上书强言直谏,虽屡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就像【乙】文中写他治军、治边有方,巡视边关为朝廷分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救人之困,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核心。
    10.D 11.D 12.B 13.(1)没有弦乐管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2)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微小如草的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14.C 15.C 16.(1)太守是谁?他是庐陵的欧阳修。
    (2)如果县令贤能,那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受到他的恩泽,荣耀一方。 17.《醉翁亭记》中这一点体现在滁州人民追随欧阳修出游玩乐的事情上。《吴山图记》中这一点体现在吴县人们对离任吴县县令的魏用晦依依不舍的事情上。
    18.①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②以……为乐;③难道,怎么,这里表示反问; 19.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20.(1)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2)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21.甲文以民为本思想体现在与滁州百姓同游;与宾客同宴、同乐、同醉;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乙文以民为本思想体现在郑板桥做范县县令时爱民如子,不收受贿赂,不留下过夜的公文。后来调到潍县做官,逢灾年,不惧丢官开仓放粮救济灾民,使上万人得以活命,深受百姓爱戴。
    22.B 23.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4.不矛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就个人荣辱得失而言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是就国家、百姓命运和前途而言的。(意对即可) 25.严光就是文段一中的“古仁人”形象,他年轻时与刘秀一起游学,相互成就;退隐后“使贪夫廉,懦夫立”“大有功于名教”,所以要为严光修祠堂祭祀。(意对即可)
    26.B 27.D 28.他日后说起这件事,擦去尘埃看墙壁上,是某人的题名。 29.对弈、钓鱼、作诗、投壶、吟咏。
    30.D 31.C 32.(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2)他奉命到山西督征赋税,同情百姓贫困,不等上报朝廷减免赋税就立即返回。 33.甲文通过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深厚的忧国忧民情怀,体现了孟子“仁政”中“以民为本”的思想。乙文则通过杨最的政绩,如请求缓征赋税、治理水患、请罢贡币等措施,展现了其关心百姓疾苦、减轻民众负担的仁政实践,也体现了孟子“仁政”思想的精髓。
    34. 在……之前 如果没有 每天 离开 35.服除/至京师/上宰相王曾书 36.(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2)太守有时候面对着他非常生气,范仲淹也不屈服。 37.乙文中,范仲淹为案情与太守辩是非,上书讨论朝政得失和民间利弊,正是“古仁人之心”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体现。
    38. 日光 全 品德高尚的人 穿 39.C 40.①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②这恐怕不是辅佐国君的人(该做的事)吧! 41.季文子与范仲淹都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季文子因为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者犹多,自己就妾不衣帛,马不食粟,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体现。
    42.D 43.A 44.B 45.AC 46.(1)(何岳)问那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标记,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2)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远超过常人。 47.符合。何岳在面临道义和利益的抉择时,将所捡拾到的金钱还给失主;虽贫困但帮助保存财物,却不动心,都体现了他坚持道义至上,符合甲文中的贤者形象。
    48.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意趣,情趣 倒下的样子 败坏;荒废 49.(1)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是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2)我所说的宽松,是为了不苛刻武断;简明,是为了不繁琐罢了。 50.A 51.从不追求表面上好看的政绩,也不追求声誉,不做繁琐的事,对百姓不苛刻、很宽松,不去惊扰他们,让百姓日子都过得不错,与百姓和乐相处。
    52.C 53.(1)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在朝),就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被贬),就替君主担忧。
    (2)不能在没有动乱前辅助君王消除危机,却在已经失败之后为君王去死(丧命)。 54.C 55.(1)要居安思危。(或:事君为国要防患未然|先天下之忧而忧)。甲文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在君主百姓之前忧虑。乙文倡导为君为国要提前筹谋,销患于未形(或批判“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的行为是沽名钓誉,君子所不取的)。(2)忠心事君,竭心尽力。甲文指出不管身在何处都要忧其民,忧其君。乙文中则指出要竭尽智谋,忠告善道,尽心力于当下。
    56.C 57.(1)呵斥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2)没有有仁心却遗弃父母的。 58.B 59.①善用比喻论证,类比论证,说理直观浅近。甲文中将鱼比作“生”,熊掌比作“义”,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舍鱼而取熊掌”类比引出“舍生取义”。②正反论述,说理充分。甲文通过“生”与“死”、“所欲”与“所恶”,两两相对的事物,正反论述,对比说明。乙文中“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分别从反面论证“曰利”的坏处,从正面分析讲求“仁义”的好处。正反两方面结合,论证充分。③使用排比,气势充足。甲文第2段,连用“乡为身死而不受”在铺排中完成说理推演。乙文中“何以利”句式多次出现,增强气势,富于节奏感。)
    60.D 61.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62.文章第1段,采用移步换景,以“环滁皆山也”总起,然后再逐层拉近,由远及近,渐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这样如层层剥笋,最后亮出主景。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以移步换景、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63.甲文段寄寓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乙文段柳宗元借赞美韦使君含蓄地表达了教化百姓、除暴安良、反腐倡廉、造福于民的政治理想。两文作者政治理想看似不同,但其思想内核是相通的,与民同乐是一种更高的政治理想状态和境界,其基础就是教化百姓、除暴安良、反腐倡廉、造福于民,让百姓安居乐业。
    64.昏暗 遮盖 有时 称得上 65.(1)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2)我们的皇帝在上悠然自得,清静自然无所作为,我们的百姓在下生活富足而没有遗憾。 66.这样如层层剥笋,最后亮出主景,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以移步换景、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67.“太守之乐”是指与民同乐,乐民之乐;“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
    68.C 69.苍老的容颜,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70.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以“环滁皆山也”总起写出全景,再逐次写出“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最后写出醉翁亭。清晰准确地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71.甲文侧重与民同乐的为官理念,乙文段侧重为政宽简的为官理念。
    72. 像鸟的翅膀一样 情趣 荫蔽,乘凉 起名,命名 73.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74.①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美丽的山光水色之中。②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75. 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 成喜与予游也(或:安此丰年之乐者) 与民共乐
    76.A 77.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 78.滁人游的悠闲,太守宴上众宾客的欢乐,太守的醉态。 79.甲文通过描写太守与宾客出游时共饮、娱乐等场景,展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乙文曾公在风洞游览,建造长桥供人游玩观赏,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80.(1)钓鱼(2)陈列,摆开(3)了解 81.(1)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2)凡是河东地区赋税征派过重,百姓负担不了的,他奏请朝廷做了减免,这样的事情有十几件。 82.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 83.①为人正直,敢于进谏。②有军事才能,熟悉用兵布局。③体恤百姓,为百姓着想,能与民同乐。(答任意两点即可)
    84.D 85.C 86.(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2)于是就撤军而回,整个郡城都因此得以保全。 87.荀巨伯赶很远的路探望生病的朋友,这是“义”;胡贼攻打城池,荀巨伯的生命遇到危险,不听朋友的劝离,而是选择留下,这是“义”;荀巨伯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保护朋友,这是“义”。 88.示例: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为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不受损害,宁可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在和平时期,都要为社会、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以个人的无私奉献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以个人的努力与奋斗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89. 极:到达 微:如果没有 亭午:正午 予:我 90.C 91.B 92.湖面如熨过的衣物一样平展,上面经常有小船来往,好像蝇头细字写在鹅溪产的白绢上。 93.示例:没有达到。袁中道登楼见风和日丽之景时心情愉悦,见日暮时分风起云涌之景时则十分悲伤,因为外物和自己的得失而喜悲。袁中道因为自己亲友的亡故、个人政治际遇的不如意而哭,可以看出袁中道既为自然现象而哭,也为个人政治遭遇而哭,可见他并没有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4. 消失 全 等到 结束 95.①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
    ②不要说相公痴迷,(竟然)还有和相公一样痴迷的人。 96.愉悦而陶醉。 97.甲西湖雪景带给人宁静、清冷、超脱尘世的美感;乙西湖春日景色则带给人明媚、艳丽、温柔的美感。
    98. 茂盛 陈列,摆开 第二年 命名 99.(1)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2)(这种行为)史君都无法制止,于是他嘱托我来记述(这件事) 100.甲文表达出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乙文表达出百姓爱戴太守,愿意与他同游的思想感情

    相关试卷

    专题15: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提升专练:

    这是一份专题15: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提升专练,共29页。

    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

    这是一份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文件包含专题09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高分必备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专题09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高分必备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8:课外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

    这是一份专题08:课外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翻译文中划直线句子,结合上下文分析,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