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东安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445786/0-173268191966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东安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445786/0-173268191974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东安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445786/0-173268191977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东安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东安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打破了新疆最低气温记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人: 使用时间: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年2月18日,因西北风抵达时间的差异,我国多地出现了极端气温,新疆富蕴县吐尔洪乡气温降至-52.3℃,打破了新疆最低气温记录。贵州省册亨县八渡镇最高气温达34.7℃,高于同期的海南三亚。下图分别为两地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吐尔洪乡打破新疆最低气温记录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 B.冷空气受阻集聚
C.纬度高 D.接近冬季风源地
2.该日八渡镇最高气温高于三亚,主要是因为( )
A.河流流经,降温慢 B.吹偏南风,暖空气势力强
C.纬度较低,气温高 D.山高谷深,气流下沉增温
大气0℃层高度是影响青藏高原冰冻圈消融状态的重要指标。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升温速率比周边地区快,大气0℃层高度也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夏季大气0℃层高度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图示地区夏季大气0℃层高度分布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4.图示地区夏季大气0℃层高度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是因为( )
A.更多外部气流进入B.地表变得更加干旱
C.对流运动加强D.植被覆盖率降低
5.图示地区夏季大气0℃层高度的变化会引起( )
A.河流年径流量同步增减B.高山冰川储量同步增减
C.山区季节冻土同步厚薄D.山地雪线高度同步升降
植被物候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季节性变化形成的生长发育节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对植被物候影响显著。△SOS为实际植被生长开始日期与多年平均植被生长开始日期的差值,△EOS为植被实际生长结束日期与多年平均植被生长结束日期的差值(此两指标,正值表示推后,负值表示提前)。下图示意天山北坡经济带主要城市群各区域距城市中心距离与△SOS、△EOS之间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由图可知,下列城市植被物候对城市热岛效应响应最显著的是( )
A.甲城市群B.丙城市群C.乙城市群D.三城市群无差别
7.研究表明,我国东北地区城市群植被△SOS和△EOS小于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人类活动B.降水C.海陆位置D.热量
焚风是山区特有的、因空气作绝热下沉运动导致温度升高湿度降低的一种地方性风。研究人员在图示区域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焚风观测(图1)。图2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B观测点在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出现一个锋面。完成下面小题。
8.该地导致焚风现象出现的大气环流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9.该日A观测点开始出现焚风的地方时约为( )
A.6点 B.7点 C.18点 D.20点
10.推测B处15:30以后的锋面类型及移动方向( )
A.暖锋 东南 B.冷锋 西北 C.暖锋 西北 D.冷锋 东南
2002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某一地区正在经历沙尘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10月23日4时正在遭受沙尘暴影响的地区是( )
A.甲B.乙C.丙D.丁
12.与10月23日相比,经历此次沙尘暴地区10月22日的风向和气温特征是( )
A.偏北风,气温较低B.偏西(南)风,气温较低
C.偏北风,气温较高D.偏西(南)风,气温较高
“大气河”是指中纬度地区大气中长条状强水汽输送通道,通常与温带气旋冷锋前的低空急流有关。“大气河”天气来袭时,会带来暴雨、洪涝等灾害。图为某次“大气河”天气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最有可能为“大气河”经过的区域是( )
A.甲B.乙C.丙D.丁
14.图示时刻,“大气河”的水汽输送方向为( )
A.由东北向西南B.由西北向东南
C.由西南向东北D.由东南向西北
冷流降雪是指冬季冷空气流经暖海面上产生的降雪天气,其中地形因素对降雪的大幅增加起主要作用,形成“冷流暴雪”。该天气常见于我国山东半岛北部,但是该区域降雪量分布呈明显的南北分界状况。下左图为山东半岛地形示意图,下右图为近30年山东半岛1月、12月暴雪日数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地区容易出现类似冷流暴雪天气的是( )
A.日本海西岸 B.地中海南岸
C.密歇根湖东岸D.阿拉斯加南岸
16.山东半岛12月比1月降雪日数更多的关键是( )
A.冷空气更活跃B.海气温差较大
C.植被覆盖较少D.海冰面积更广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有冰川覆盖之处常出现强烈的下降风,尼泊尔人称之为卡塔巴特风。冰川风的成因是冰川近地面空气比同一高度自由大气更冷。在夏季的白天,卡塔巴特风强度达到最大。西南季风与卡塔巴特风相遇,易辐合产生降雨,加速冰面消融。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冰川面对气候变暖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可以通过卡塔巴特风减缓冰面消融。下图示意卡塔巴特风的成因,图中冷暖一线表示在同一高度比较冷暖。
(1)简述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降雨加速冰面消融的原因。(6分)
(2)从卡塔巴特风的角度,分析冰川在面对气候变暖时自我调节的作用机制。(6分)
18.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4分)
雷暴是在发展强烈的积雨云中产生的,并伴有雷电、大风和阵性降水的灾害性强对流天气。雷暴的发展依赖于大气的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常由近地面的中小尺度系统触发。据统计,佛罗里达州每年会遭遇150万次雷击,每年死于雷电事故的人数位居美国之首。研究表明,温暖季节,海风向陆地推进的过程中形成的锋面(海风锋)和辐合气流会触发形成强对流雷暴天气。下图示意美国本土年均雷暴天数空间分布及白天佛罗里达半岛的辐合风。
(1)只考虑大气温度的情况下,绘制佛罗里达半岛东部地区海风锋剖面示意图。(4分)
(2)说明佛罗里达半岛午后雷暴高发的原因。(6分)
(3)说明地形对甲区域雷暴形成的影响。(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锋面,然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锋面,即形成锢囚锋。我国冷锋南下到达华南沿海地区,冷气团逐渐变性,锋面稳定少动,当第二条冷锋南下,两者相遇形成华南锢囚锋。华南锢囚锋主要形成在4~6月。下图为某年5月16日8时华南地区锢囚锋示意图,锋线把图中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盛行气流I、I、III。该时段前后,北部湾北岸附近海域出现连续强降水并且海水盐度有明显降低。
(1)每年4~6月冷锋南下到华南沿海地区时稳定少动,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4分)
(2)判断从海洋吹向陆地到达北部湾的气流II的性质,并说明理由。(6分)
(3)分析此次北部湾北岸连续暴雨的成因。(4分)
(4)从冷暖气团的强度方面分析,说明华南锢囚锋主要形成在4~6月的原因。(6分)
(5)分析北部湾北岸附近海域海水盐度明显下降的原因。(6分)
总结反思:东安一中2024年下期高三地理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和解析
【解析】1.据材料“2024年2月18日,因西北风抵达时间的差异,我国多地出现了极端气温,新疆富蕴县吐尔洪乡气温降至-52.3℃,打破了新疆最低气温记录”结合吐尔洪乡位于河谷的地形可知,受冷空气影响,遇地形阻挡,冷空气在河谷地区集聚,造成大幅度的降温,B正确;海拔高、纬度高、接近冬季风源地这些因素相对稳定,不是造成此次降温幅度大的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
2.读图可知,八渡镇位于25°N附近的河谷地区,冷空气南下的过程中,气温上升,遇地形阻挡,在山地背风坡下沉,因山高谷深,气流下沉增温幅度较大,加上地形封闭,散热不畅,导致该日八渡镇最高气温高于三亚,D正确;河流具有调节气温的作用,河流流经,气温应该降低,A错误;据材料,该日吹西北风,B错误;纬度高于三亚,气温一般应该低于三亚,C错误。故选D。
【解析】3.大气一般不直接吸收太阳短波辐射,主要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故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热源,所以影响图示地区夏季大气0℃层高度分布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面辐射,A正确。跟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4.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图示地区的大量冰川融化,裸露的地面因获得太阳辐射而增温,产生更多的地面长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大气增温,再通过对流的方式进一步将热量带到更高的大气层,从而使图示地区夏季大气0℃层高度呈现快速上升趋势,C正确。图示地区夏季大气0℃层高度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跟外部气流进入、地表变得更加干旱无关,夏季植被覆盖率提高,ABD错误。故选C。
5.雪线的高度与气温高低直接相关,该地区夏季大气0℃层高度的升降变化会引起山地雪线高度同步升降,D正确。冰雪融水汇集到河流中的时间一般比融化时间晚一些时间,气温与河流年径流量不同步增减,A错误。高山冰川储量、季节冻土的厚薄与温度呈负相关,BC错误。故选D。
【解析】6.由图可知,△EOS减去△SOS,体现生长季长度变化。其中,甲城市群生长季长度变化最大,植物生长开始期提前,结束期延迟,生长季延长最多,说明甲城市群植物物候对城市热岛效应响应最显著,A正确,排除BCD。故选A。
7.结合所学知识,天山北坡城市群(44-46°N)纬度相对较低,位于山麓地带,居于盆地内,一方面地形聚热,另一方面受冷空气影响相对小,热量相对充足,城市热岛对植被物候影响更显著。我国东北地区城市群,整体纬度较高,位于平原地带,地形开阔,受冬季风影响大,植被获得热量少,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对植被物候影响相对小,生长季延长天数相对少。因此,城市群植被△SOS和△EOS小于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此外,一般植被物候与热量关联较大,D正确;海陆位置方面,东北地区海洋性更强,正常情况生长季延长天数应相对大,C错误;人类活动和降水对其影响较小,排除AB。故选D。
【解析】8.根据图1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受到南半球中纬西风带影响,因此该地导致焚风现象出现的大气环流是西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据材料可知,焚风是山区特有的、因空气作绝热下沉运动导致温度升高湿度降低的一种地方性风。读图2可知,A地7时以后温度升高,湿度降低,且7时以后风向开始转为偏北风,气流越过北部山地之后下沉升温,出现焚风效应,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读图1可知,B处南部有湖泊,此时为1月底,南半球处于夏季,白天升温慢,气温较低,形成冷湿水汽气团吹向B处,B处北部为山地,在西北风的影响下,形成干热的弱风气团由北部吹向B处,因此B观测点在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出现一个锋面。B处位于河谷地区,下沉运动已不明显,焚风效应减弱,冷湿气团较强,因此B处15:30以后由冷气团推动暖气团向西北方向移动,形成冷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解析】11.沙尘暴的形成需要考虑丰富的沙源和充足的动力条件(大风或者上升气流),甲地等压线稀疏,风力弱,且距离沙源地远,A错;乙地等压线稀疏,风力小,且位于高压脊,盛行下沉气流,无法将地面沙尘带向大气,B错;丁地距离沙源地远,位于沿海地区,降水多,地表潮湿,不易起沙尘,D错;丙地距离沙源地近,盛行偏西风且等压线密集,风力大,易起沙尘,C正确。故选C。
12.由上题结论可知,此次经历沙尘暴的地区是丙地,图中槽线附近发育锋面,位于顺时针旋转的低气压中,此时锋面西侧盛行西南风,来自较高纬度,故此次沙尘暴地区经历了冷锋过境,10月23日为冷锋过境后,10月22日为冷锋过境前,因此10月22日该地区位于暖气团一侧,气温较高,AB错误;暖气团一侧位于低压槽线以东(东北),根据等压线分布特点可知为偏北风,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沙暴的形成条件: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干旱的气候环境:沙尘暴多发生于北方的春季,而且降雨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沙尘暴是很好的证据。
【解析】13.图中太平洋上为一温带气旋,其东西部等压线弯曲度最大处即为槽线,槽线位置一般会形成锋面,北半球气旋西部槽线位置形成冷锋,东部形成暖锋。“大气河”常出现在冷锋锋前,根据气流运动状况推断,甲位于冷锋锋前,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大气河”是指中纬度地区大气中长条状强水汽输送通道,水汽输送的方式主要通过大气水平运动风来完成。根据材料信息,大气河位于气旋南侧,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该地盛行西南风,因此水汽输送方向为西南向东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解析】15.冷流暴雪的形成条件是冬季盛行风来自较高纬度,性质较冷;经过较暖的海(水)面,富含水汽;冷气流向岸运动,遇到地形爬升,产生强度较大的降雪。日本西海岸,冬季盛行西北风,大陆气团经过较暖的海面,从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汽,遇到山脉的抬升,所以日本西海岸会容易形成降雪,但是日本海西岸不容易形成降雪,A错误;地中海纬度偏低,气温较高,不易形成降雪条件,B错误;密歇根湖冬季受西北气流影响,西北风较干燥,在经过密歇根湖时,携带密歇根湖的水汽到达东岸,受地形抬升,形成降雪,所以密歇根湖东岸会出现类似冷流暴雪天气,C正确;阿拉斯加南岸,冬季盛行偏北风,属于离岸风,不符合条件,D错误。故选C。
16.因为冷流降雪是冬季冷空气流经暖海面上产生的降雪天气,1月相对于12月海水温度已经下降,虽然冷空气强且频率高,但海表向大气输送的感热减小,不易产生强降雪,B正确;1月份冷空气更活跃,A错误;植被覆盖情况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1月份海冰面积更广,D错误。故选B。
17.【答案】(1)雨水的温度比冰面高,雨水与冰面接触,热量传给冰面;雨水使得冰面反射率降低,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雨水侵蚀冰面,加速冰面消融。
(2)气候变暖时,受冰川表面辐射冷却影响,冰川上方空气增温幅度远低于周边自由大气;冰川上方和周边温差增大,卡塔巴特风增强;卡塔巴特风性质干冷,可以直接起到降温效果;卡塔巴特风遏制暖湿气流上升,减少地形雨的形成,减少因降雨导致的冰面消融。
【分析】本题考查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降雨加速冰面消融的原因、冰川在面对气候变暖时自我调节的作用机制,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液态水和固态的冰冻圈(冰川、冻土、冰盖)接触,可以通过直接热传导、降低反射率、侵蚀三个方式加速冰冻圈的退化消融。 通常,和冰面相比,雨水的温度会比冰面高,当雨水与冰面接触时,雨水会把自身的热量传给冰面,使得冰面升温;其次,雨水增多,会使得冰面反射率降低,从而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冰面温度升高;最后,雨水具有侵蚀作用,能够侵蚀冰面,因而雨水会加速冰面消融。
(2)当气候变暖时,由于冰川的温度较低,受冰川表面辐射冷却影响,和周边的自由大气相比,在冰川上方的空气增温幅度远低于周边自由大气,由于温差会产生风;随着冰川上方和周边的温差逐渐增大,卡塔巴特风会慢慢增强;而卡塔巴特风的性质属于干冷性质,因此卡塔巴特风首先可以直接起到降温效果;其次,卡塔巴特风势力强 ,可以遏制暖湿气流上升,减少暖施气流抬升,从而减少地形雨的形成,这样就可以减少降水,从而减少因降雨导致的冰面消融。
18.【答案】(1)
(2)午后近地面大气温度高,对流显著;海水蒸发旺盛,大气水汽含量高;午后盛行海风,形成海风锋,触发雷暴;来自大西洋与墨西哥湾的气流辐合抬升。
(3)东部平原利于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快速深入;西部山地抬升暖湿气流,水汽凝结释放潜热,气流进一步上升;白天,山坡升温快,气流上升。
【分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气候的影响因素,锋面系统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应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原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注意题干限定词“只考虑大气温度”,材料信息表明,在温暖季节,海风向陆地推进过程中会形成海风锋。如果只考虑大气温度,在温暖季节,来自海洋的空气温度较低,相对冷而重,密度较大,来自陆地的空气温度较高,密度相对较小,两股空气相遇时,锋面向海洋一侧倾斜。
(2)首先,要注意时间是午后,午后是一天中气温相对最高的时间,午后,近地面大气温度高,对流显著,且海水蒸发旺盛,大气水汽含量高,容易诱发雷暴天气。其次,由于海洋和陆地比热容的差异,午后,海洋温度相对陆地较低,近地面空气由海洋吹向陆地,盛行海风,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此时容易形成海风锋,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海风锋形成后容易触发雷暴。同时,结合材料图示信息可知,佛罗里达半岛地处来自大西洋和来自墨西哥湾气流的交汇处,气流辐合抬升,容易触发雷暴。
(3)结合美国地形分布可知,甲地东部地形平坦,有利于来自墨西哥湾地区的暖湿气流快速深入。甲地地处西部山区,山地对暖湿气流强烈抬升,导致水汽凝结,水汽凝结过程中会释放潜热,进一步加剧气流上升。另外,白天山坡接受太阳辐射较强,升温速度快,容易导致气流上升,形成区域性的雷暴。
19.【答案】(1)经过南岭( 两广丘陵)受地形风挡,风速减慢;随着纬度降低,南下的冷气团逐渐升温,锋面两侧气压差减小;锋面势力减弱,该时期北上暖气流受南下冷气团阻挡,大尺度环流形势较稳定,冷锋得以维持。
(2)(较为)暖湿。理由: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挟带了较多的水汽;经过华南热陆面加热,气流温度较高。
(3)三支气流辐合抬升形成锋面气旋,上升气流强烈。气流II、III性质湿润,水汽充足。锋面稳定少动,雨带停留时间长。
(4)与7、8月相比,4-6月冷锋能够南下到达华南沿海地区。与冬季相比,此时冷空气势力较弱,滞留时间较长。4-6月(气流)偏南风较强,登陆挟带丰沛的暖湿水汽。
(7)受低压控制,降水量大;沿岸陆地淡水汇入量大;阴雨天气持续,太阳辐射受到明显的削弱,海水温度降低,海水盐类物质溶解度下降。
【分析】本题考查锋面的相关知识,冷暖气流交汇辐合上升,多降水天气。
【详解】(1)冷锋稳定少动说明冷锋减弱。从内因看,由于纬度降低,冷气团升温变性,冷暖气团之间大气性质差异减小。从外因看,华南地区多山地、丘陵,对冷锋起到阻挡作用。另外该时期大尺度环流形势较稳定,也有一定的影响。
(2)气流II来自海洋,性质较为湿润,虽然来自较高纬度地区,但经过了此时温度已经回升的华南陆地,性质变得温暖。
(3)暴雨的形成需要充足的水汽和上升条件。气流II 、III性质湿润,带来充足的水汽。三支气流辐合抬升,形成强烈的气旋。另外暴雨能够连续是因为锋面稳定少动。
(4)华南锢囚锋的形成一方面需要冷空气能够到达华南, 又不能太强。暖气团要有一定的强度,能够维持水汽供应和与冷气团势均力敌的辐合。
(5)北部湾北岸附近海域海水盐度明显下降的原因主要从淡水注入、蒸发减弱分析。北部湾北岸受低压控制,气流上升,持续性降水,降水量大;且沿岸陆地淡水汇入量大,盐度降低;阴雨天气持续,太阳辐射受到明显的削弱,海水蒸发减弱,海水温度降低,海水盐类物质溶解度下降,海水盐度明显下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D
A
C
D
A
D
C
B
B
C
C
A
C
C
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三)地理试题,文件包含25届雅礼高三11月考地理pdf、地理答案雅礼3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二)地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二)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地理试卷25一中2pdf、地理答案25一中2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