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05 诗歌鉴赏(不含答案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05    诗歌鉴赏(不含答案版)第1页
    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05    诗歌鉴赏(不含答案版)第2页
    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05    诗歌鉴赏(不含答案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05 诗歌鉴赏(不含答案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05 诗歌鉴赏(不含答案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经典咏流传》准备为本诗配乐,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3-24七年级上·山东德州·期中)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采用了 结合和 结合的写作手法。
    2.有同学一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
    3.《经典咏流传》准备为本诗配乐。请你推荐下面的一种乐器给栏目组,并说说理由。
    笛子 古筝 唢呐 编钟 二胡
    4.(23-24七年级上·山东临沂·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具体描绘了哪些所见实景和所想虚景?
    (2)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感情基调。
    (23-24七年级上·山东临沂·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和诗人一起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7.(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宁·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B.“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C.“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草木生机勃发的特点。
    D.“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
    (2)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3-24七年级上·山东枣庄·期中)阅读《观沧海》,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诗歌可分为四层,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和题干提示,填写下面空白。
    第一层(1—2句):开门见山,直接点题,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3—8句):全写实景,动静映衬。实景为 ,
    动态写海,静态写岛; 写草木,动态写洪波。
    第三层:(9—12句):发挥想象,表现大海 的气概。
    第四层:(13—14句):是为合乐而加的,与诗歌思想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9.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与曹植、曹丕并称“三曹”。
    B.诗歌句句写景,句句抒情;观大海之景,抒心中之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C.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日月”“大海”浑然融合的状态。
    D.诗歌四字一句,两字一顿,读来节奏明快,铿锵有力,豪迈之情跃然纸上。
    (23-24七年级上·山东德州·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0.这两首诗的体裁都是 。其中《江南逢李龟年》押 韵,韵脚是 。
    11.两首诗都写到了落花,但诗人欣赏景物的情感却有所差异,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23-24七年级上·山东泰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表达方式运用丰富,其中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诗歌首句的杨花给人以飘忽不定的感觉,暗喻王昌龄前途光明,有无限可能。
    C.诗歌中“闻道”,即听说,可想见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
    D.诗歌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13.下列诗文与本诗传达的感情一致的一项是( )
    A.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3-24七年级上·山东临沂·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4.甲诗首句借助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点明了 时令,渲染了 的氛围;乙诗前两句极具画面感,描绘了一幅月映清江的美景。
    15.甲乙两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但又不同,请简要分析。
    16.(22-23七年级上·山东威海·期中)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的“杨花”“子规”点出闻讯的时节是暮春,同时渲染了伤感的气氛。
    B.第二句中的“龙标”与题目中的“龙标”,都是指王昌龄。
    C.三、四两句表达了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D.本诗以想象的驰骋和构思的别致在同类诗篇中独具一格。
    (2)小鸣默写本诗时,总把最后一句的“君”误写成“风”,请结合本诗内容或李白诗歌的特点分析一下,助力他理解识记。
    (23-24七年级上·山东菏泽·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7.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写了杨花、子规两个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18.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23-24七年级上·山东日照·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9.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甲】诗第三、四句想象奇特,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成使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怀念之情,使诗歌更有韵味。
    C.【乙】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D.【甲】【乙】两首诗皆为离别而作,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
    20.有学生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作为毕业赠诗送给同学,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
    (23-24七年级上·山东烟台·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香山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B.题目中的“左迁”是升职的意思。作者李白在听到友人王昌龄升职加官后,写下此诗寄给友人表示祝贺。
    C.全诗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身。对社会黑暗进行无情批判,体现了李白的现实主义风格。
    D.诗歌后两句运用拟人,情景交融,将月亮人格化,把眼前的明月之景与对遥远朋友的关切和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
    22.请找出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一种意象并分析其作用。
    (23-24七年级上·山东枣庄·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3.本诗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24.你从题目中获取了什么信息?
    2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3-24七年级上·山东临沂·期中)诗歌,语言精妙,意蕴深远,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6.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7.诗人为什么要寄“愁心”与“明月”?
    28.(23-24七年级上·山东聊城·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2)怎样理解“强欲登高去”中的“强”字?
    (3)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23-24七年级上·山东枣庄·期中)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2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B.【甲】诗颈联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自然的理趣。
    C.【乙】诗用“强欲”二字饱含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D.【乙】诗“无人送酒来”一句,写重阳节诗人遭遇战乱,但依然想要登高、饮酒的愉悦心境。
    30.乙诗写了 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 、 词语可以看出。
    31.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23-24七年级上·山东青岛·期中)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2.下列对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路青山外”中“客路”指的是旅人前行的路,“青山”当指北固山。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出了潮水上涨,江面宽广,两岸更远了;挂起帆,乘船顺风疾行。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D.“归雁洛阳边”中“归雁”指从北方飞来的大雁,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愁绪。
    33.下列各项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的《观沧海》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显示出了大海惊人的力量和宏伟的气象。
    B.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峨眉山月歌》中表达的感情是一致的,都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衰败、荒凉,缺乏生气与活力,写出了“断肠”的凄切心情。
    D.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落花时节又逢君”,“落花”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宁·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指旅人前行的路,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颔联前句描写江水与岸齐平之景显其“阔”;后句则以“一帆悬”,写出了风平浪静。
    C.颈联不仅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而且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采用反问的手法,诗人希望归雁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达出思乡愁绪。
    35.请从下面两首诗中任选一首,使之与《次北固山下》组成同一主题的一组阅读材料。你选择哪一首?为什么?
    (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南·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律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的所见所感,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
    B.首联诗人朝着遥远的“客路”行进,看到的是“绿水”“青山”,笔调轻快,色彩鲜艳。
    C.颔联“以小景传大景之神”,通过“一帆悬”,把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出来。
    D.尾联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传达出一种思乡愁绪,诗人不禁想到要托归雁给他传递家书。
    37.小荔遍查古籍,想找一找有没有“海日升残夜”的版本,但是没有找到。而后再品“海日生残夜”,愈觉其妙,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这一句的妙处。
    (23-24七年级上·山东德州·期中)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38.下列体裁与乙诗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问刘十九》B.《观沧海》C.《江南逢李龟年》D.《峨眉山月歌》
    3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题目中的“次”是“停宿”的意思,该题目点明了诗人写诗的地点。
    B.甲诗第二联中的“平”“阔”写出了春潮涨满,江水浩渺,恢弘阔大的景象。
    C.乙诗写于重阳节,古人就有登高、饮酒、赏菊等风俗。
    D.乙诗第一句中的“强”,表现出了诗人登高望远、赏菊饮酒的喜悦心境。
    40.两首诗都表达了思乡之情,而乙诗情感更复杂,从乙诗中你还品味出哪些情感?
    (23-24七年级上·山东泰安·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1.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标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了诗人写诗的地点。
    B.“生”和“入”采用拟人手法,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堪称千古名篇。
    42.对这首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点题,“青山”指北固山,“客路”即驿道,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C.颈联历来脍炙人口,在描写景物时令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相呼应。全诗写景逼真,写出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43.(23-24七年级上·山东聊城·期中)古诗文阅读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吹来,船行平稳而快速。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即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D.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壮志未酬的情怀。
    (2)请简要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23-24七年级上·山东临沂·期中)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4.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4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
    (23-24七年级上·山东菏泽·期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6.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C.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中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4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一联历来脍炙人口。请结合诗句意思分析该句蕴含的哲理。
    (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南·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次”指停宿,即停宿在北固山下这个地方。
    B.首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山水兼程、旅途奔波的辛劳。
    C.颔联中“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D.“归雁洛阳边”意即诗人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49.默写时,你的同桌经常把颈联中的“生”写成“升”,请你结合对这句诗的理解,帮他记忆正确的写法。
    50.(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宁·期中)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① ”未尽,太阳已经升起,旧年未过,春天已经到来,不禁生出② 的感慨。
    (2)高适《别董大》中“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本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都写到了大雁。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大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3-24七年级上·山东菏泽·期中)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1.首联中的“ 、 ”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5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深受人们的好评,请任选角度作简要赏析。
    53.(23-24七年级上·山东枣庄·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颔联呈现的画面。
    (2)从诗歌的尾联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54.(23-24七年级上·山东淄博·期中)阅读马致远《秋思》,回答后面的问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本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B.这首散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高度统一。
    C.“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这首散曲的语言富有特点,全部都是名词的连排,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开,关联看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富。
    (2)仿照示例,从炼字的角度给“古道西风瘦马”中加点的字做批注。
    批注示例: “枯” “老”两字妙! 既写出“藤” “树”的特点,又为“断肠人”所处环境增添悲凉的色彩。
    55.(23-24七年级上·山东菏泽·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请写出本诗的写景顺序和写景方法。
    (2)请指出诗人如可表达情感的?
    (23-24七年级上·山东菏泽·期中)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6.曲中的“断肠人”此处是指
    5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B.首句展现了秋天毫无生气的萧索景象,与断肠人无限凄凉悲苦的心境相吻合。
    C.“小桥流水人家”表现中国北方景物特点,是作者追求的舒适悠闲的生活图景。
    D.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漂泊在外浓烈的思乡之情。
    58.(23-24七年级上·山东淄博·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个意象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主体,人是背景。写人是为了烘托景物画面之美。
    D.从散曲的题目来看,“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念”。作者是借伤秋,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23-24七年级上·山东临沂·期中)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59.下列对《天净沙·秋思》这首曲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全曲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喻为“秋思之祖”。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游子眼中所见,“古道西风瘦马”则是游子自身写照。
    C.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古道、西风,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鸦,与“天涯”相呼应的是:古道。
    D.“夕阳西下”一句动静结合,互相映衬,同时也点明了时间。
    60.“小桥流水人家”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61.(23-24七年级上·山东淄博·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展现的画面。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古道西风瘦马”中“瘦”字的表达效果。
    62.(23-24七年级上·山东枣庄·期中)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问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作者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景象渲染了 ① 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 ② 之情。
    (2)结合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所呈现的画面。
    (23-24七年级上·山东德州·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3.诗句中的“半轮”,即半边,半个,说明正是月儿半圆之际。为什么诗句不说“峨眉山月半圆秋”呢?
    64.连用了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并说说其作用。
    (23-24七年级上·山东威海·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65.诗的前两句中点明作者与李龟年关系密切的两个词语是: 。
    66.对本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中,既写出李、杜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有对“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23-24七年级上·山东临沂·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定林①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
    67.《定林所居》中前两句中的“溪”“山”分别具有 、 的特点。
    68.两首诗歌都写到江南春天的美景,但诗人欣赏景物的情感却不尽相同,结合诗歌分析他们的情感有何不同?
    (23-24七年级上·山东菏泽·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69.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五绝,构思精巧,情韵无限。
    B.在长安被安史叛军占领的特定情境下,诗人登高时的心情愈趋复杂。
    C.诗中巧妙化用王弘送酒给陶渊明的典故,其中的惆怅凄凉,难以言表。
    D.“应傍战场开”真实描绘丛丛菊花寂寞开放在城中断墙残壁间的景象。
    70.作者原诗中注:“时未收长安。”诗中“故园菊”所负载的意义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请你说出在此社会背景下,菊花的深层含义。
    (23-24七年级上·山东临沂·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7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中“行军九日”点明这首诗写于重阳佳节军营中。
    B.古人有重阳登高、饮酒、赏菊的风俗,诗人此时处于军旅之中,又遭遇战乱,心情愈发复杂。
    C.“无人送酒来”化用王弘送酒给陶渊明的典故。
    D.“应傍战场开”真实描绘丛丛菊花寂寞开放在城中断墙残壁间的景象。
    72.诗中的“故园菊”除了表达对菊花的怜惜之情,还寄托了诗人哪些情感?
    73.(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宁·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
    (1)这首诗写了 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诗中 、 等词语可以看出。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4.(23-24七年级上·山东临沂·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3-24七年级上·山东东营·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75.请任意选择一个角度,赏析诗句“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76.诗歌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甲]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乙]汉江临泛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相关试卷

    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二)(不含答案版):

    这是一份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二)(不含答案版),共14页。

    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不含答案版):

    这是一份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不含答案版),共14页。

    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07 课外文言文阅读(不含答案版):

    这是一份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07 课外文言文阅读(不含答案版),共11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