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12 记叙文阅读(一)(不含答案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12 记叙文阅读(一)(不含答案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文章多次写到“我”的眼泪,品味语言,回答下列问题,第⑰段有处矛盾,改编选文时还没拟题,判断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词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背影
①那天下午,我和妻子漫步在街道上,难得有空闲的时间陪着儿子散步,而我的眼里只有儿子的背影。
②儿子还小,刚学会走路。他挣脱我和妻子的手,想自己一个人走。妻子倒是很放心,而我却担心得要紧。他每走一步,我的心就扑腾跳一下,生怕他摔倒,哭得像个瓷娃娃。
③我总是提前想到会不会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儿子万一摔倒了,他的头要是碰到石头或者其他一些尖锐的东西上……那都会让人后悔莫及。所以我总会加快步伐,猫着腰,驼着背,张开双手,伸长胳膊,紧跟在儿子后面,护着他。妻子总说我闲操心,儿子终归要学着一个人长大,磕了碰了很正常,谁还不是这样长大的。我觉得妻子说得很有道理,可就是心里放不下,生怕伤到儿子。
④前几天秋雨袭心,让人措手不及。树叶都渐渐变黄了,天渐渐冷了起来。好不容易等到雨过天晴,迎面吹来的风挺欺负人,让人不得不裹紧衣服。这秋说来便来了,一点都不假。妻子用手扶着被风吹乱的长发,捡起一片金黄的银杏叶。我跟着望过去,银杏叶很单薄,天边的云霞遮掩不了它清晰的脉络。在我的眼里,银杏叶是透明的,我只看到了儿子的背影。
⑤儿子走路不稳,脚步很轻,两只胳膊一直腾空伸直着保持平衡。他咿咿呀呀地喊叫着,小小的背影突然让我想到了我的父亲。我用手揉了揉眼角,眼眶瞬间变得温热起来。我想到我小时候,父亲应该也是这样看着我长大的,而我的背影却给父亲带来的不是这般温暖,比秋风更让人心寒。
⑥小的时候我和弟弟特别顽劣,总让父亲不省心。记得有一次正月十五的晚上,月亮很圆很亮,像家里的白瓷盆飞到了天上。村上有户人家在他们院子里放烟花,我和弟弟静静地听着烟花清脆的哨音划破夜晚的宁静,看着夜空里突然绽放的火树银花,欢喜地又蹦又跳。
⑦第二天早上,天灰蒙蒙的,我和弟弟不约而同地早起,跑到那户人家门口,捡了一个被遗弃的烟花筒,高兴地抱回家里。我们惊喜地发现还有几管烟花并未燃尽,顿时喜上眉梢。于是我自作主张地把烟花平放在家门口,让弟弟燃了一根线香。我战战兢兢地点燃了拆出来的引子线,接着和弟弟跑到不远处,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们既紧张又害怕,心里幻想着昨夜的绚丽景象,希望能再次看到烟花腾空,打破清晨的灰白,听到最悦耳的哨音。
⑧世事往往不如我们所料,隔壁邻居家不知道什么时候放了一车金黄的麦草。我们点燃的烟花好像中了魔怔,在地上来回打滚,一股脑钻进了麦草堆,点燃了那一车麦草。火焰瞬间冲天而起,只听到麦草噼里啪啦地响着。我们被眼前突然发生的这一幕吓傻了。我望着弟弟红彤彤的脸,门前的路被火焰张牙舞爪地吞噬着,一股热浪朝着我们袭来,我们接连退了,好几步。紧接着邻居家的人出来了,冲着我们叫喊着。父亲也从家里出来了,看着我们木讷地站在原地,就猜到了原因。我和弟弟的第一反应都是落荒而逃,父亲看着我们的背影,愤怒地咆哮着:“你们跑,跑了就再也别想回来了。”我不知道我们逃走的那一刻,小小的背影会给父亲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时至今日我才明白,心如刀绞,痛如刀割。
⑨想到这,我的眼泪偷偷地顺着脸颊流淌。儿子突然回头,望着我笑。我赶紧眨巴了几下眼睛,吸了吸鼻子,努力地给儿子一个笑脸。我还是要开心,儿子还不懂事。我希望他不要像我一样。我让父亲伤了心,儿子别来伤我的心,即使做错事了,千万别逃跑。父亲需要人陪在身边,我能陪着儿子,可我已经没有机会陪着父亲,连道歉的机会也没有了。
⑩我从妻子的手中接过银杏叶,继续堵着湿润的双眼,害怕被妻子发现。透过银杏叶,偶然间看到儿子回头的笑脸,心里的阴霾霎时消散。
⑪儿子突然停下来,转过身,步履蹒跚地向我走过来。他用手指着我手里的银杏叶。我心领神会,立即把银杏叶递给他。他开心地拿着银杏叶继续向路的尽头鹅行鸭步地走着。
⑫我和妻子盯着他的背影,紧跟其后。不知不觉地,我的眼泪又来了。
1.下面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背影”为线索,开篇点题,结尾处呼应开篇,首尾圆合,结构严谨。
B.文章通过“我”和妻子对儿子走路时态度的对比,表现出“我”对儿子的担心、疼爱。
C.文章第⑥至⑧段回忆了“我”儿时的经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D.第⑧段中“心如刀绞”,既是“我”儿时的感受,也是“我”如今回忆时的感受。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所以我总会加快步伐,猫着腰,驼着背,张开双手,伸长胳膊,紧跟在儿子后面,护着他。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⑧段中加点词语。
我和弟弟的第一反应都是落荒而逃,父亲看着我们的背影,愤怒地咆哮着:“你们跑,跑了就再也别想回来了。”
3.文章多次写到“我”的眼泪。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⑫段中“我的眼泪”的理解。
4.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请品味第④段景物描写的作用。(答出两点即可)。
(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但他们的脸,与他们萍水相逢的遇见——却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②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
③“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 ”
④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她向全班同学说:
⑤“我真高兴, 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
⑥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肋下生翅一般——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地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
⑦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
⑧“能。”那个胖女人说。
⑨“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
⑩“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
⑪她说“不敢”两字时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即有神明”?她的脸,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遇见那些无所不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人竟无所畏惧呢!
⑫有一个夏天的中午,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
⑬忽然,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他的眼睛闭着,黝黑的脸扭如一截枯根。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冽的冰水。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但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没有人伫足望他一眼。
⑩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我闺秀式的教育使我不能不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如果他的行动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漠然地离去。
⑮但他的痛苦却盘踞了我的心,他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上苍曾让我们相遇于同一条街,为什么我有权漠视他的痛苦? 我们并非永远都有行善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再错过。那陌生人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⑯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清了。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那年七月,当我们赶到联考考场的时候,只觉整个人生都摇晃起来。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竟会奔波过两个城市在考场上出现,是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拣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我焦急地听着,似乎从未那么心领神会过。泥土的大地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成为那么流丽的彩笔。
⑪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过代数书,我的最后一节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我整个的中学教育也是在那无墙无顶的课室里结束的。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
⑱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但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
(选自《张晓风散文精选》,有改动)
5.作者提到,与有些人的遇见“像晴空”。请简要概括文中作者“晴空”般的经历和感受。
① ;
②遇见一位诚信的米店老板,让“我”懂得敬畏并思考社会中的不诚信现象;
③ ;
④遇见一位为学生奔波、耐心讲题的数学教师,感受到真挚的关爱与敬业乐业的品质。
6.品味语言,回答下列问题。
(1)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味赏析第⑩段画线句子。
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
(2) 结合语境,赏析第⑭段加点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漠然地离去。
7.第⑰段有处矛盾:开头写那天“很不幸”,结尾写“那意义有多美”。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矛盾之处的理解。
8.改编选文时还没拟题。请你从下列A、B两个题目中选一个作为本文标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A.有些人 B.萍水相逢的美好
9.判断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词性。
他蹲在泥地上,拣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
( ) ( )
(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归来那一天
①父亲归来那一天,就如彗星降临一般不可思议。父亲是天文望远镜工程师,组装好的望远镜,需要父亲前往各地调试,以确保望远镜的运行达到设计标准,为了避免城市的灯光干扰,各地的天文台都建在市郊的高山上。父亲调试好精密度极高的望远镜,就能开启天文台的观测圆顶室,观察浩瀚星空,研究宇宙的演变与奥秘。
②通常,父亲出差需要一个月左右。父亲对出差毫无怨言,我们对父亲也毫无怨言。我和母亲都发现,当父亲出差归来时,那个木讷、谨慎,甚至有点刻板和忧郁的工程师会忽然变得浪漫起来。
③我记得,父亲到陕西天文台调试望远镜,工作结束时正值临潼石榴丰收,他带回了六个硕大的石榴。那是物流极不发达的年代,我们这些江南小孩,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石榴。父亲按照临潼小贩教他的方法,在石榴顶上找到一个下刀处,在外皮上轻划了一圈,用力掰开。里面的石榴籽紧紧抱团,晶莹剔透,红润发亮。我们细细品尝,它有些许醇厚甜蜜,还有些许酸爽。繁密的石榴籽,是被怎样的土地孕育着,才有如此滋味?那时候,我就立誓要到北方去,看一看与南方红壤完全不一样的土地。父亲说,只有生长在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石榴树才能结出如此硕大的果实。
④父亲还去过新疆天文台调试望远镜。他归来时,带了一个大纸箱,难道父亲带回了新疆的冬不拉?打开纸箱,全家人都笑了,父亲居然带的是新疆的棉花,它们是生长在棉枝上的一朵一朵的棉花哦。
⑤父亲说,调试完望远镜,他去城里办事,搭乘老乡的拖拉机,路过浩瀚无边的棉田,被一望无际的丰收场景震撼,他便用口袋里的清凉油,向棉农换了几枝棉花。棉农困惑地问他:“要做一副棉手套,或者一顶厚棉帽,这点棉花不够,要不要多送你一点?”父亲笑着说:“够了,千万别把棉花从棉枝上扯下来,我要让孩子看一看,真正的棉花是什么样子。”记得那天,我们把家中腌萝卜干的空坛子反复刷洗,接着,这干燥的棉枝被父亲插入坛中,成了家中别致的装饰品。掉落的小棉枝,父亲让我从中扯出棉花来,摸摸里面的棉籽儿。
⑥父亲还去过云南天文台。那次他调试望远镜,我正上高三。母亲觉得在这节骨眼儿上,家里的顶梁柱不应该再出差。但是父亲说,云南天文台的这架望远镜,对研究星系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特殊意义,只有把它装成了,人们对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研究才能更进一步。所以,他必须去。父亲承诺,等他归来时,会带给我们惊喜。
⑦父亲去了40天,回来时带了一把蔫掉的硕大花苞,是洁白的。看上去已经枯萎的花,为什么还要带回来?父亲说:“你们不懂,这就是成语‘昙花一现’中的昙花呀!这些花朵枯萎了,就必须从花枝上掰下来,否则下一轮花朵就没有力量盛放。”昆明人喜欢用昙花做甜汤,父亲买了八朵昙花,想让我们尝一尝昙花汤的味道。昙花花瓣的口感又滑又嫩,带着云贵高原上的清香气。父亲的背包里,还装着昙花的小苗。他对我说:“昙花其实很好养,只是栽种后需要三四年才会开花,你要学会耐心等待。”
⑧这次昆明之行,给父亲带来喜悦的,不仅是望远镜调试成功,还有他归来时,我已经出炉的高考成绩。高过一本线41分的成绩,令他十分满意。他送了我一个礼物作为奖励,那是一架迷你天文望远镜,镜片是父亲跟着云南天文台的磨镜师傅学习磨制的。夜晚用这台小望远镜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清辉四溢的月亮上,有山地,有凹坑,也有被宇宙风暴吹袭后形成的暗影。
⑨父亲归来那天的浪漫,是带回了外面那个浩瀚无垠的世界。他曾经说,孩子成长中最要紧的事,就是不局限于眼前的鸡毛蒜皮、些微得失,要看到地球上的千山万水、春华秋实,看到在宇宙星际之间,自己是一粒多么幸运的尘埃。如果你的视野之内都是乌云,那肯定是因为你站得不够高,望得不够远。
⑩归来的那一天,作为父亲,他想给予我的教益,就是如何跳出个人的狭窄视野,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别致角度,小到一个石榴、一枝棉花,大到一架望远镜,他做到了。
(节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10.本文结构清晰,请根据下面的框架图,梳理文章脉络。
11.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回顾《散步》一文的句式特点,从同一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父亲对出差毫无怨言,我们对父亲也毫无怨言。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里面的石榴籽紧紧抱团,晶莹剔透,红润发亮。
12.请结合第⑨段的内容,谈谈你对链接材料的理解。
【链接材料】你只有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王朔《致女儿书》
13.本文将入选校报,小夏建议把标题“父亲归来那一天”改为“父亲带回的世界”。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说明理由。
(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母亲是碗里的清水
鲍尔吉·原野
①妈今年72岁,除了皱纹、白发之外,看不到衰老。她早晨跑步,穿专业田径训练鞋。我外甥阿斯汗恶搞,把钟点回拨两小时,她三点钟起床跑,回到家四点半。我爸问:“你昨天晚上干啥去啦?”以为她夜不归宿。
②跑完步,她熬奶茶、擦地、把煮过的羊肉再煮一下。我爸醒来,她给他沏红茶、冲燕麦炒面,回答我爸玄妙的提问:“谢大脚到底是不是赵本山的小姨子?”“立春没有?”
③阿斯汗醒来,提出更多的问题,关于洗澡、书包、鞋带儿等等。我妈应对这一切,用官员的话叫“从容应对”。自那时起,到夜深关闭电视机,她为每一个人服务,从中总结规律,逐步完美。而她本人神采奕奕,像战场上的女兵一样谛听召唤。
④但人老了,动作有些慢,手指也笨,她以勤补拙。我女儿鲍尔金娜有一条海盗式带亮钉的腰带,断折扔掉。按说扔应扔在垃圾桶里,她扔在窗台上。第二天,被奶奶用鹿皮缝好。
⑤“哟!”女儿打量针脚,说;“奶奶,你应该考北京服装学院。”此院是鲍尔金娜就读之地。
⑥就这样,我妈做完计划内的杂役,再寻觅计划外的事务完成之。当我媳妇把金项链如勋章般给她戴上,作本命年礼物时,我妈欢喜不安。受人一粥一饭她且不安,况金银乎?
⑦我妈像蚂蚁一样辛苦七十多年而没养成蚁王的习性,还在忙。别人坐看电视的时候,她站着;别人吃饭,她还站着。唤她坐是坐不下来的,人站着总能帮上别人一点忙。好像没人管自己的母亲叫蚂蚁,一般都讴歌为大山呀、江河什么的。我妈如蚁,没时间抬头看天,只在忙。
⑧正月初六,我们从内蒙古返回沈阳,走之前自语到车站买瓶水。这时我妈不见踪影,同时我姐夫的鞋也不见了。
⑨“姥姥把你鞋穿走了。”阿斯汗对他爸说。
⑩“不可能。你爸一米八,姥姥能穿他鞋吗?”我媳妇对阿斯汗说。
⑩我姐夫打开门,听,“你姥姥上来了。”
⑩我妈穿一双大皮鞋上楼,手捧矿泉水。她怕我们买,连忙下楼了。为儿女的小事儿,我妈连鞋都来不及换。如果我妈是一只鸟,一定从窗户飞出飞入无数次,把所有好东西拿回来给自己的儿女,不管飞多远。
⑩春节前,牧区的哥哥朝克巴特尔、姐姐阿拉它塔娜和妹妹哈伊塔德每人肩上扛着羊,给我妈过本命年。他们请婶子上坐,献上礼物,跪拜。阿拉它塔娜双手抚胸,唱一曲古老的民歌,其他人额头伏地。如果大雁还在的话小雁才感到幸福如果父母还在的话儿女才感到幸福……
⑩这首歌很长,回环往复。跪地行礼的人都五十多岁了,满面风霜。我妈扭过脸,泪水难禁。他们是我大伯的儿女,每个人自小都得过婶子的托育。我妈像一只在林中结网的蜘蛛,把四面八方的亲戚串联到一起,共同吸吮网上的露水。
⑩我妈对我说:“其实我最喜欢的事儿是看小说,就是没时间。”
⑩时间,成了一个七十岁老太太的稀缺之物,以至于不怎么吃饭,不怎么睡觉,她把自己的心分成很多份给了别人,私享的一念是读书。我给她寄过一些杂志,她望而欣慕,夜深之后慢读,指沾唾沫掀书页。她说这声音好听。
⑩家是碗,母亲是碗里的清水。人们只看到碗,看不见里边的清水。
(摘自《深圳晚报》,有改动)
14.通读全文,梳理有关情节,完成相关图表。
15.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
我妈像蚂蚁一样辛苦七十多年而没养成蚁王的习性,还在忙。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加点词语。
妈像一只在林中结网的蜘蛛,把四面八方的亲戚串联到一起,共同吸吮网上的露水。
16.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⑰段画线句“家是碗,母亲是碗里的清水。人们只看到碗,看不见里边的清水”的理解。
17.联系上下文,分析歌词“如果大雁还在的话,小雁才感到幸福;如果父母还在的话,儿女才感到幸福……”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3-24七年级上·山东青岛·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父亲头上的雪
李柏林
①那年冬天,雪下得比往年的大一些。那是父亲人生中最让他感到高兴的一场雪——我就是在那个下雪天出生的。父亲一大早去找医生,在大雪里踉踉跄跄地奔行。雪花落在父亲的头发上,他丝毫没有察觉。就这样,在漫天的雪花中,我开始了与父亲的故事。
②那时,父亲收入微薄。一家人住在一间简陋的安置房里。单凭父亲的收入是根本养不了一家人的,生活中很多东西只能靠赊账才能买来。父亲每到年关便开始发愁,可是,他除了舞文弄墨,别的什么也不会。于是,在快过年的时候,他想到了卖春联。
③父亲开始在这间闲置的屋子里“创业”。他买来红纸,用刀裁好,然后便开始写了。因为白天要去卖春联,所以他只能晚上写。这时,我也会拿起毛笔来,在那些废纸上,不停地写着、画着。父亲偶尔停下笔,看看我那些歪歪扭扭的线条,只是笑着。他经常写到半夜,就在那间屋子里披着外套睡去。我早晨去那间屋子玩,就会看见凝固的墨水,还有地上晾干的春联。
④天气晴好时,父亲去集市摆摊卖春联;如果碰到雨雪天,就只能收摊。摆摊就是看天吃饭。可是,他总不能因为坏天气就在屋子里耗上一天。于是,父亲找来蛇皮袋,背着他的那些春联,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去卖。一副春联很便宜,可是父亲翻山越岭,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却是十分辛苦的。
⑤等到父亲回来时,天已经黑了。他带着满身风寒站在门外,全身都是雪。他把蛇皮袋放下,跺掉脚上的雪,拍打掉身上的雪,摘下手套,不停地搓着双手。我在屋里笑着说:“呀,爸爸变成白头发的老爷爷了。”父亲笑着回应:“那我给你变个魔术,马上变成黑头发。”他用毛巾拍掉头上的雪,头发也从花白变成了湿润的黑色。
⑥刚上学的那个暑假,我特别喜欢出去玩。但是平日里操劳的父亲,总想在中午休息一会儿,又害怕我出去乱跑,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父亲会在午休的时候喊我去给他拔白发,十根一毛钱。我刚上一年级,这样既可以锻炼我数数的能力,又可以让我不乱跑,可谓一举两得。而对我来说,这是赚零花钱的最好方式。那时父亲才30来岁,已经有白发了,可这成了我的“生财之道”。我在父亲的黑发里寻找着白发,将白发一根根地拔下来。有时候,我看见一茬头发里有好几根白发,便兴奋起来。有时候,我会将两根一起拔掉,然后哈哈大笑。经过多次试验,我找到了拔白发的窍门,比如后脑勺的头发拔起来最疼,头顶上的头发拔起来最容易。每次拔完,我都要炫耀一番我的“战果”。
⑦后来上了初中,我不好意思再拔父亲的白发,我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少了。
⑧一个下雪天,父亲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来学校接我。因为成绩不好,我坐在车的后座上,沉默着。看着自行车在雪地上留下一道痕迹,看着他在风雪中头发开满白色的花。忘了在哪一刻,我发现有些雪花是拍不掉的,有些风霜永远地留在了他的头上。
⑨如今,他还是会像以前一样,在下雪天小跑回家,在门口停下,跺跺脚上的雪,把帽子取下来拍拍上面的雪。可是那白发终究不像从前那样,拍一拍就变成黑发。那些雪花再也拍打不掉,那些风霜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⑩可每当想起那些被我拔掉的白发,我的心里就会下一场雪。
18.文章写了“我”和父亲之间的哪几个故事?请简要概括。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那些被“我”拔掉的白发,“我”前后的心情是截然不同的,通过前后的对比,突出了“我”的成长。
B.文章主要写“我”和父亲在雪天发生的事情,而第⑥段讲述的却是暑假时的事情,与主题不相符,应该删去。
C.第⑦段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脉络更加清晰。
D.文章语言朴素无华,感情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20.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章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他把蛇皮袋放下,跺掉脚上的雪,拍打掉身上的雪,摘下手套,不停地搓着双手。
21.标题“父亲头上的雪”有何丰富内涵?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23-24七年级上·山东青岛·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莲叶何田田
马亚伟
①莲花太过受人瞩目,任何人都无法忽略那优雅脱俗的美丽。即使一池荷塘中只有一朵莲花,也会把人的视线吸引过去,而莲叶往往被漠视。“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女子的罗裙与莲叶相映衬,笑脸与莲花相映衬,这样的画面是美到极致的,毕竟“红花还需绿叶配”。而事实上,莲花一旦开起来,绿叶就彻底没了存在感,人们的关注点都集中到了莲花上。
②可我是喜欢莲叶的。
③“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句诗非常有画面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叶浮出水面,密密匝匝,重重叠叠,采莲的人儿在莲叶间游走,无比欢喜地看着鱼儿在莲叶间嬉戏。且不说鱼戏莲叶间是灵动一景,单单是这碧色连天的莲叶就值得好好赏玩一番。莲叶宽大豪气,其形之美在于明朗磊落,大气洒脱,就那样凛凛然地立于水面之上,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根细细的绿茎擎起一片莲叶,宛如荷塘撑起的一柄绿伞。我总觉得人类制造伞,就是从莲叶中得到了启发,伞的形状那么好看,撑起来就是一道风景。你看那水珠滚在莲叶上,仿佛是一团莹润的水晶,在碧绿的底子上更显得晶莹剔透。微风过处,水珠颤颤地浮动着,愈发光彩熠熠。莲叶之上水珠浮动,其美甚至不逊色于莲花,是可以入诗、入画、入镜头的。如果说莲花的美是明艳的,莲叶的美则是大气的。
④曾记得,莲花未开之时,荷塘里的莲叶,挨挨挤挤,缠缠连连,这样的风景也是受人瞩目的。那一池碧绿,孕育着粉红色的希望,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那种美好是深沉而有内涵的。待到莲花开起来,莲叶如同完成了使命一般,功成身退,甘愿成为陪衬。
⑤当莲花成为荷塘的主角,荷塘就迎来了辉煌时刻。人们观荷赏荷,兴致盎然。文人雅士们大多赞美莲花,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美丽优雅,魅力无穷。世上最美好的语言,都给了莲花。而莲叶呢,在一旁欣慰地微笑着,仿佛觉得之前的酝酿铺垫、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⑥莲叶具备母亲般博大深沉之爱,它是托举者和护佑者,它成全了莲花,同时也在护佑莲花。雨来了的时候,有莲叶为莲花遮风挡雨,如同母亲为我驱走阴霾,护我成长。莲叶田田,温情暖暖,美好的莲叶是值得爱的。
⑦盛开过后是凋零,夏天之后是秋天。秋天的荷塘,莲叶依旧宽大,而且多了淡然之气,“留得残荷听雨声”也是一道有深意、耐品咂的风景。
(选自《今晚报》,有删改)
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散文的形式呈现,简洁、清新、细腻,语言雅致。
B.文章开篇从描写荷花开始,与荷叶形成对比,突出了荷叶不受人关注,无存在感。
C.“宛如荷塘撑起的一柄绿伞”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的形与色,印象鲜明。
D.所有的文人雅士都赞美莲花,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把世上最美丽的语言,都给了荷花。但是,作者与文人雅士是不同的,他是喜欢荷叶的。
23.试分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曾记得,莲花未开之时,荷塘里的莲叶,挨挨挤挤,缠缠连连,这样的风景也是受人瞩目的。
24.本文中的荷叶与冰心《荷叶·母亲》中的荷叶形象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节选自冰心《荷叶·母亲》
(23-24七年级上·山东青岛·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母亲的柴鸡蛋
王国梁ㅤㅤ①母亲从来不吃鸡蛋,是天生不爱吃,她说见到鸡蛋就没胃口。可她每年都要养一群母鸡,下了蛋全都留着,等我周末回老家时让我带到城里吃。
ㅤㅤ②我跟母亲说过很多次,超市有的是鸡蛋,价钱也不贵,养鸡每天都要侍弄,既辛苦又麻烦,图什么呢?我劝她赶紧把鸡棚拆了,别费劲养鸡了。母亲却不听我的,固执地认为自己棚里产的柴鸡蛋比超市的好多了。
ㅤㅤ③母亲说:“超市的鸡蛋能跟我养的鸡下的蛋比吗?我给鸡吃的都是菜园里自家种的菜,是纯天然的饲料,这样鸡下出来的就是真正绿色有机的柴鸡蛋,不仅好吃,营养也丰富!”母亲的话把我逗乐了,我笑着对她说:“老妈,你真厉害,连‘绿色’‘有机’这样的词儿都知道,不简单啊!”结果是我年年说,母亲年年养,我们也就年年有真正“绿色、有机”的柴鸡蛋可吃了。
ㅤㅤ④冬天冷的时候,母鸡下蛋就少了。为了提高产蛋量,母亲会在鸡棚里拉上电线,安装两个一百瓦的灯泡,借以加强照明、提高温度。这样的话,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我们也能吃到柴鸡蛋。
ㅤㅤ⑤有一次,我们周末回老家看望母亲,吃过午饭后准备回城里。母亲抱出一个纸箱,里面照例是她给我们攒的鸡蛋,满满一箱子呢。母亲轻手轻脚地把纸箱放到地上,对我们说:“你们每次回来都着急忙慌的,沾沾屁股就走。再待会儿吧,陪我说说话儿。”我们便又坐下来,陪母亲东一句西一句地聊天。
ㅤㅤ⑥跟母亲聊天的时候,她一会儿去院子里看一下,出去了好几趟,都顾不上跟我们聊天了。我疑惑地问母亲:“你这进进出出的,忙活啥呢?”母亲笑着对我说:“哎呀,那只母鸡真讨厌,憋着个蛋一直不下。上午就应该下的,可到现在也没下。我出去就是看看它下蛋了没有,下了好给你带上。”
ㅤㅤ⑦我和妻子被母亲逗得哈哈大笑。这鸡下蛋也不是着急的事儿呀,再说已经有这么多蛋了,不在乎那一个。母亲却紧盯着那只鸡,精神高度集中。我开玩笑说:“妈,你既然这么着急,干脆把鸡杀了,把鸡蛋拿出来得了。”妻子笑着补了一句:“这真成了杀鸡取卵了。”母亲非常认真地说:“那可不行,这可是一只高产量的鸡呢。”过了一会儿,母亲又出去了一趟,看着她回来时的表情我就知道,鸡蛋还是没下出来。我对母亲说:“妈,我下午还有事,我们先回去了,下次拿着也是一样。”母亲只好答应。
ㅤㅤ⑧我把鸡蛋放到车上,回头却没看见母亲。我感到很纳闷,因为她每次都会送我到胡同口的。我关上车门,打着火,正要挂挡起步的时候,突然通过后视镜看见母亲快步追来:“下了!下了!这鸡终于把蛋下了!你摸摸,还热乎着呢!”母亲手里握着一个鸡蛋,高兴地笑着,开心得像个孩子。我接过母亲递过来的鸡蛋,果真还是热乎乎的。我不知说什么好,鼻子有点酸酸的。
ㅤㅤ⑨我把母亲给的柴鸡蛋带到城里,每天必定吃一个。这是母亲嘱咐我的,说每天都要吃个鸡蛋补充营养。我每次吃的时候,都会感受到一阵踏实和温暖。
(选自《中国城市报》,有删改)
25.本文围绕“母亲的柴鸡蛋”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6.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段画波浪线的母亲的话包含哪些意思?
27.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ㅤㅤ突然通过后视镜看见母亲快步追来:“下了!下了!这鸡终于把蛋下了!你摸摸,还热乎着呢!”
28.联系全文,谈谈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29.班刊增设了《温馨亲情》《关爱老人》《珍惜生命》三个栏目,目前正在征集作品。你认为将本文推荐给哪个栏目最合适?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23-24七年级上·山东青岛·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教数学的“语文老师”
①老陈是我见过教数学教得最好的“语文老师”。
②初识老陈,颇有些渊源。刚开始的时候,我与他是空间内的两条“异面直线”,看似毫无交集,实则必有维度。
③在碰到老陈以前,我所有的数学老师上课时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似乎数学老师总带着一副冷冰冰且有点呆的面孔。但老陈却一反数学老师该有的常态,慢慢走入了我年轻的心。
④我还记得老陈给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样子:他腆着肚子,脚步一晃一晃,自我介绍道:“各位朋友,谢谢大家,你们来了。我是老陈,是一个残疾人,你们不许欺负我,你们回答问题的声音尽量大一点儿,不能在下面窃窃私语。”
⑤介绍完自己之后,老陈开始上课了。他用“兰花指”夹着粉笔,在黑板上画着,不由分说便列出了许多知识点,毫无疑问,学校给我们文科班安排了一位“高人”,但我们并没有遇见良师该有的兴奋。
⑥文科生难免对数学心生畏惧,外化为课堂气氛的凝重。老陈见我们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便提高声调:“万水千山总是情,声音大点儿行不行?”我们说行,他还不依不饶地说:“有同学好像怕我听见一样,别以为我不认识你们。你看,那个欧阳锐我就不认识⋯⋯”我们终于在数学课堂上爆发出了久违的哄堂一笑。
⑦快下课时,老陈在黑板上写下“自古华山一条道,当今书海多窍门”,以表示劝勉。
⑧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老陈经常在黑板上写着与数学不怎么相关的话,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解析几何的重点就在于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让人听得云里雾里,然后开始若有所思。
⑨没错,老陈努力用文科生的思维去解释数学。他用近乎“怪诞”的方法,渐渐地使我们这群讨厌数学的人开始在数学课堂上集中精神。
⑩比如,老陈会问:“这道题怎么写?”然后自己回答:“把这里抹去,揪起你的头盖来。呀嘿嘿,哇哈哈,这个时候武侠高手就出现了,他的名字叫李连杰(联结),你们看这条边,再加上这条边,它的平方加上它的平方等于它的平方。以后啊,对于这个勾股定理我们就说是拉芳加拉芳等于小芳,明白了吗?”霎时间,我们笑得合不抚嘴,所有的压力和难题带来的困扰,早已随着笑声一道飞到了九霄云外。
⑪因为老陈,我们学会了打手势、说哑语,知道了数学和文学还有浪漫的碰撞,理性和感性也可矛盾地并存,懂得了能力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
⑫既然碰到了一位语文知识这么好的数学老师,我们文科班的同学当然要用我们的方式“验证”一下他。有一次,老陈出了一道等差数列的题目,我们都不会。他骄傲地向我们炫耀说:“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道题目的精妙之处?它是按照‘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这样的句式出的。”
⑬虽然我们都表示“嗤之以鼻”,但老陈还是狂妄地大笑我们笨。
⑭这次,老陈激起了我们的“共怒”。“老师,在数学方面,你是‘上等马’,我们是‘下等马’,当然比不过你。但我们知道‘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有一个很妙的对子,你要是对出来,我们就服你。”有同学故意用我们的长处去挤兑他的短处。
⑮“对,对!”全班同学都起哄道。
⑯“这有何难?”老陈双手负背,摇头晃脑,一边踱步,一边说:“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余音袅袅,我们哑口无言。
⑰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曾经我们最讨厌的数学课居然变成了我们每天的期待。我们聚精会神地听老陈“胡扯”生怕漏掉可以让我们快乐一星期、一个月的“金玉良言”。
⑱高考之后,老陈问我们考得怎么样,能不能及格。全班同学都笑着对他说:“估计刚好吧。”
⑲现在,我肯定我们很多人早已淡忘了“lg”为何物,排列组合要如何解,但我们都不会忘记他——老陈。
30.阅读全文,概括我们对老陈的情感态度变化。
①第一堂课,老陈来到我们班, ;②当老陈努力用文科生的思维去解释数学时,大家在数学课堂上集中精神;③在多次思维碰撞后, ;④多年后,大家仍然记得老陈。
31.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刚开始的时候,我与他是空间内的两条“异面直线”,看似毫无交集,实则必有维度。(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这有何难?”老陈双手负背,摇头晃脑,一边踱步,一边说:“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从描写的角度)
32.文章第③段有什么作用?
3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老陈是一个怎样的人?
(23-24七年级上·山东德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爱,是等不得的
①他是母亲一手带大的。
②他的母亲,与别人的母亲不太一样,因患侏儒症,母亲的身材异常矮小。
③他六岁那年,他的父亲——一个贫苦、老实的泥瓦工——去帮邻家盖房,从房梁上摔下来。他没了父亲。
④矮小的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他,吃的苦,应该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吧?夜幕四垂,母亲在田里干活还没回来。一大清早,母亲又背了一篓子的绣花鞋垫去集上卖。那些鞋垫,是母亲夜里坐在灯下,一针一线绣好的。母亲靠这些贴补家用,换了吃的喝的养活他。一次,他对卖鞋垫回来的母亲说:“等我长大了,我一定报答你。”
⑤母亲便笑着问他:“怎么报答呢?”
⑥他答:“我给你买一屋子的好东西吃,一屋子的好衣裳穿。”母亲笑,笑出泪来。母亲摸着他的头说:“吃的妈不要,穿的妈不要,等你长大了,带妈坐一回飞机吧。”
⑦他八九岁时,个头已超过矮小的母亲了。母亲在野地里割草,头顶上突然响起飞机的声音,母亲和他都抬了头看。空中的飞机,有点像他见多的花喜鹊。花喜鹊飞远了,看不见了,母亲才收回目光,母亲说:“这都是有本事的人坐的,有本事的人,坐了飞机,到很远的地方去。”他问:“很远的地方是什么样的?”母亲描绘:“有很多很多的高楼,高楼里的桌子椅子,漂亮得不得了。”母亲没离开过乡村,母亲的想象里,很远的地方,就是高楼和漂亮的桌子椅子。他郑重地向母亲承诺:“以后我要做有本事的人,带你坐飞机到远方去。”
⑧他一天天长大,一路念到大学,然后一路打拼,成了一家大公司的高管——他真的成了有本事的人。他住进了母亲曾描绘过的高楼里,高楼里,有着漂亮的桌子椅子。亦常常去赶像花喜鹊一样的飞机,坐上去,南来北往着。他还记得对母亲的那个承诺,可是他总是很忙,抽不出时间去兑现他的承诺。
⑨母亲对常常去赶飞机的他崇拜不已,母亲问:“你真的坐飞机了?”他淡淡地说:“啊。”“坐飞机像不像坐船一样的,会不会晕?”母亲充满好奇。
⑩他觉得母亲的好笑。一低头,突然瞥见母亲的白发,密集在她的头顶,一撮一撮的。永远儿童般矮小的母亲,原来也是会老的。他心一软,说:“_________”母亲低了头笑,说:“不坐不坐,我这么老了,坐飞机做什么啊?”他说:“一定的,我一定带你去坐。”母亲便欢喜得手足无措。
⑪那天,终于抽出空来,订好机票,他打电话告诉母亲,要带她去坐飞机。母亲激动得逢人便说:“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了。”还特地扯了布,做了一身新衣裳。
⑫他回去接母亲,半路上,突然接到上司的电话。上司说公司来了一个重要客人,问他有没有空陪着一起吃饭。他只犹豫了几秒钟,就回:“没问题。”车子掉转头,朝着母亲的反方向而去。他想着,飞机票可以重签,母亲晚一天出行也无妨。
⑬这天晚上,母亲却摔倒了。摔倒之后,迷糊中还跟人说:“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呢。”可渐渐就不行了,在凌晨,母亲咽下最后一口气,走了。
⑭他跪在母亲跟前,恸哭不已。只不过一日之隔,他的爱,就再也送不出去了。
34.请根据文章内容依次概括主要情节。
含辛茹苦的母亲希望儿子长大后带她坐一回飞机→八九岁时, →常坐飞机的儿子终于决定抽空带母亲去坐飞机→ →母亲摔倒离世,儿子悔恨不已
35.阅读第⑩节,联系上下文,揣摩“我”当时的心理,在横线上补写“我”的语言。
36.阅读要学会批注,将自己的所思所得随时写于书本。请你仿照示例,对第⑫段画线句中的“只”做一个批注。
示例:花喜鹊飞远了,看不见了,母亲才收回目光,母亲说:“这都是有本事的人坐的,有本事的人,坐了飞机,到很远的地方去。”
批注:“才”写出了母亲对空中飞机恋恋不舍的注视,这是母亲对孩子长大成为有出息的人的殷殷期盼。
句子:他只犹豫了几秒钟,就回:“没问题。”
批注:
37.用课文原句解释文题中的“等”与“等不得”分别是指什么?
3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几句阅读感想。
①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②网上流行一道计算题:“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就算父母活到85岁,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不少成年网友看到自己的计算结果后十分心痛,因为在认真计算后发现,其实我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很短很短。
(23-24七年级上·山东聊城·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酱黄瓜的滋味
李丹崖
①黄瓜好看,青碧色,虽有毛刺,却丝毫不掩其光鲜。黄瓜好吃,爽脆可口,有清气,吃上一口,最能解腻。但我最心仪的黄瓜做法,还数将酱黄瓜。
②在我看来,黄瓜在蔬食之中,算是一等一的有特色。何以见得?很简单,把黄瓜扔到酱缸中,揉它,施它。数月后,再看它,依然脆爽如初,青碧不减。
③提及腌酱黄瓜,我的外婆很有心得。少年时,我常见外婆在夏秋之交腌制酱黄瓜的情景。新鲜采摘的黄瓜,用小苏打和食盐搓洗,再用清水洗净,放在窗台的通风处自然晾干。黄瓜晾干表面的水分后,掐头去尾,只留取中间粗细均匀的部分,切成十厘米左右的黄瓜段。接着,把黄瓜段竖向一剖为四,撒入白砂糖,在瓦盆中盖上纱布放置一阵。这时就可以准备腌制的汤料了。
④腌制酱黄瓜的汤料也很是精细考究。青红椒切成马耳状,蒜瓣和姜切片。然后起锅。倒入植物油,中火烧至油热起泡,撒入香叶、花椒、八角,慢慢炒至金黄。捞出作料后,把刚刚切好的青红椒、蒜片、姜片倒进去,翻炒出香气,再加入酱油一碗、老陈醋半碗、豉油半碗,熬至开锅沸腾之后,自然放凉。
⑤此时再回头看瓦盆里的黄瓜,已经被白砂糖腌出了很多水分。倒掉这些水,用清水洗去黄瓜表面的糖,垫着白纱布把黄瓜段中的水分挤出来,再加入方才炒制的料汁搅拌均匀。最后准备一只干净坛子,把黄瓜和料汁一起装进去,封口十天左右,苦黄瓜就腌制完成了。
⑥清晨,打开酱黄瓜坛,用干净竹筷取出半碟酱黄瓜、淋上麻油,配馒头来吃,足令人食指大动。酱黄瓜尽管在坛子里历经作料腌制,捞出时依然青碧不改本色,吃起来嘎吱脆响,平添不少咀嚼的乐趣。这样的苦黄瓜,很是爽口开胃,夹馒头或配清粥,都是不错的搭配。
⑦外公很喜欢吃酱黄瓜。农忙时节,他在田间劳作,有时候顾不上回家吃饭。便会事先用搪瓷缸带上半缸子蒸熟的米饭,两根酱黄瓜。农忙间隙,在地头生起来一堆火,把搪瓷缸中的米熥热,直到底部的米饭出现了锅巴。这样的饭搭配酱黄瓜来吃,有锅巴的脆,有黄瓜的爽,很合外公心意。
⑧以前,除了手巧的家庭主妇。酱菜店也会做酱黄瓜。酱菜店里做的酱黄瓜堪称壮观,他们喜欢用长老的黄瓜,去除内部的籽粒,整条腌制,用的据说是祖传的百年老酱,吃起来酣畅厚道,来上一块,如饮经年老酒。
⑨走笔至此,念及酱黄瓜的滋味、我已口舌生津,不能自已。
39.为什么说“黄瓜在蔬食之中,算是一等一的有特色”?
40.概括第④段段意。
41.前后照应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找出本文前后呼应的句子。
42.酱黄瓜让作者“口舌生津,不能自已”、你肯定也有喜欢的食品吧、请简单写写制作过程。(150字左右)
(23-24七年级上·山东潍坊·期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柿树,故乡的一颗美人痣
刘福田
①秋阳,拂去蒙在尘封往事的灰土,一树挂满红灯笼的柿子,让些许已经逝去的记忆,清晰而敏感起来……
②老家的秋,灿烂如火,地头田畔三三两两生长的柿子树,欲黄还绿的叶子摇曳飞舞,枝叶间若隐若现,挂起一盏盏橘红色的灯笼,调皮地烘托着温暖与丰收。光影流动间,那一颗颗红红的柿子,挑开了记忆中的层层帷幕,满脑子里闪现的全是老家后院那棵大柿子树……
③据父亲讲,那棵柿子树至少已60岁高龄了。它高大的树干就有8米多高,巨大的墨绿色树冠,覆盖着地面方圆将近十平方米,棕褐色树皮已经斑斑驳驳,树心部分已空了。攀在地面的庞大树根像神话中龙的利爪,扎根在我家院后,
④每年春天,柿子树抽梢了,长出茂密的嫩叶,叶片枝头缀出点点乳白色花蕊,春风徐徐吹来,一阵阵浓烈馨香,沁人心脾,细小的花蕊招蜂引蝶,勤劳的蜂蝶呼朋结伴而来,为柿子树做媒传粉。
⑤入夏,雨后初霁,几声蝉鸣,那泛着浓绿光亮的树枝叶间,已点缀着时隐时现的小柿子,青青的小果粒像挂在碧空中的绿珍珠,让我们围着老柿子树屏息心醉。
⑥秋天,踏着细雨和凉风而来,那挂满枝头的柿子日渐成熟,棕褐色的小果皮已发出诱人的光泽,站在树底下,仰望着枝头沉甸甸的柿子,总禁不住童年口馋的诱惑。放学时围着柿子树,捡着砖头块猛砸树干,有时也扛个竹竿敲打,偶尔掉下来个柿子,伙伴们就遍地寻找争抢,只要柿子一到手,也不用水洗便咬上几口,涩涩的苦味顿时溢满口腔,数不清吐了多少次,但还不舍得扔掉,那种苦涩,填充了我童年的好多时光。
⑦直到爷爷把柿子打下来,奶奶用温水把它洗净,储藏在保持温水的大锅里,两三天后,爷爷就让奶奶拿出来给我和弟弟还有我的小伙伴们吃。显然,我的亲朋邻居也就都随着奶奶的方巾尝到了甘甜清爽的柿子。
⑧爷爷常说,人这一辈子,有时候就像这柿子,本身就是苦涩的,要经历些风吹雨打、日月磨难,一定会先涩后甜。现在想来,爷爷的心也像这棵柿树一般慈祥而温柔。
⑨柿树和老屋一样,是故土的象征。而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颗美人痣,长在思乡人的心上,永远不能剔除。
43.阅读全文,根据文意填空。
文章朴实无华,于娓娓叙述中蕴含着浓浓的人情、乡情。先通过父亲的口说出大柿子树的年龄,接着对它进行详细描写,继而按照 顺序,由春到夏,自夏至秋,讲述了“大柿子树”的动人故事,最后由树到人,写了 (填主要事件),自然地引出爷爷耐人寻味的一番话。
44.请仿照朗读卡1,按要求完成朗读卡2的设计。
45.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欲黄还绿的叶子摇曳飞舞,枝叶间若隐若现,挂起一盏盏橘红色的灯笼、调皮地烘托着温暖与丰收。(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这句话。)
46.“爷爷常说,人这一辈子,有时候就像这柿子,本身就是苦涩的,要经历些风吹雨打。日月磨难,一定会先涩后甜。”请结合自身生活的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母亲除了皱纹、白发之外,看不到衰老
相关事件
人物性格特点
跑步、熬奶茶等,给我爸沏红茶、冲燕麦炒面
①
回答我爸和阿斯汗的提问
思维敏捷
②
精神充实
朗读卡1
那泛着浓绿光亮的树枝叶间,已点缀着时隐时现的小柿子,青青的小果粒像挂在碧空中的绿珍珠,让我们围着老柿子树屏息心醉。
朗读设计:读这句话的语速要慢,“浓绿光亮”重读,“时隐时现”、“屏息心醉”可稍做停顿,写出了小柿子的青涩,读出作者欣喜的语气,表达了其对柿子树的喜爱之情。
朗读卡2
放学时围着柿子树,捡着砖头块猛砸树干,有时也扛个竹竿敲打,偶尔掉下来个柿子,伙伴们就遍地寻找争抢……
(从语速、语气、停连和重音中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设计)
朗读设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14 写作(不含答案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作文,根据要求写作,根据要求作文,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13 记叙文阅读(二)(不含答案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分析第㉔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 2024-2025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真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12 记叙文阅读(一)(含答案解析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文章多次写到“我”的眼泪,品味语言,回答下列问题,第⑰段有处矛盾,改编选文时还没拟题,判断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词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