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最新版历史八上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436909/0-17325250474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秋最新版历史八上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436909/0-173252504745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探究新知,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解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难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和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旧中国,很多日常生活用品的名称前面都加了一个“洋”字。你能说出带“洋”字的生活用品吗?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了什么?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重新回到20世纪前后的中国,去了解这段不平凡的往事,探索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二、探究新知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课件出示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图片,思考:张謇原来的人生目标是金榜题名,后来为什么又转向兴办实业,创办大生纱厂?从张謇创办实业的事迹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张謇兴办实业,走“实业救国”的道路,这是为了发展本国工商业,以抵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挽回中国的利益。张謇出于爱国之心兴办实业的爱国精神和不惧世俗的勇气令人钦佩。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22-12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部分正文内容,了解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概况,提炼其中重要信息,绘制成表。
提示: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提示: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4.学生阅读教材P123“相关史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衰的社会原因。
5.课件展示《民国初年江浙地区民族工业分布图》,思考: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总体还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等。
教师点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壤上,从诞生之日起就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后来还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这造就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发展特点。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24正文第1段,说说传入中国的新式交通工具有哪些。这些交通工具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提示:新式交通工具: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便利: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教师讲解:今天,当我们漫步街头或徜徉于公园中,所见人们身上的着装可谓是五颜六色,形式各异。然而,近百年前,人们穿的则是长袍马褂以及旗袍,男人的脑后都扎着长长的发辫,妇女普遍把脚裹成“小脚”。
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的着装打扮,有什么缺点和危害吗?
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表意见。
3.教师提问: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剪辫、易服、劝禁缠足、废除跪拜礼、改称谓等。
4.教师讲述并展示剪辫、易服、劝禁缠足、废除跪拜礼等相关图片。
教师提问:这说明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提示: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互相尊重。
5.教师提问: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特点是什么?
提示:原因:①西方的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冲击。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③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推动。④清政府和民国政府推动。特点:变化是不平衡的。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三、课堂小结
随着中国国门的打开和外国侵略的刺激,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其发展历程可谓艰难曲折。既经历了一战期间的黄金时代的喜悦,也遭遇了凋谢萎缩的苦楚。在此期间涌现出张謇、荣宗敬和荣德生等著名爱国实业家,积极创办企业,“实业救国”,爱国之情令人感动。与此同时,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在交通通信、社会习俗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但总体而言,这种变化是不平衡的,呈现出明显的差别。
板书设计
见课件
当堂演练
见本书对应课件
教学反思
本课我精挑细选了许多图片,如古代中国的交通工具、近代轮船、近代火车、照相机、电影、剪辫、易服等。通过这些图片,复原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穿越到现场,学生兴趣浓厚,思考探究也很积极。
内容要求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通过了解民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
1.了解张謇等人兴办实业的事迹,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情怀和爱国情感,培养与时俱进的进步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2.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通过相关史料,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历史解释、史料实证)3.了解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知道人类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唯物史观)
时期
特点
原因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产生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洋务运动的推动,但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
辛亥革命后
发展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临时政府的支持,海外华侨竞相投资
一战期间
“短暂的春天”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一战后
再度受挫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的侵略;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0课 三国两斤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探究新知,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探究新知,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结构图,作业与板书设计,1.作业设计,2.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