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化学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化学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已知:氧化还原反应可看成由两个半反应组成,每个半反应具有一定的电极电势(用“ E ”表示),E越大则该电对中氧化型物质的氧化性越强,E越低则该电对中还原型物质的还原性越强。下表为部分电极的电极电势。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向含0.2ml的溶液中加0.1ml,滴加KSCN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红
B.往淀粉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不变蓝
C.还原性:
D.酸化高锰酸钾溶液时,可使用盐酸
2.把0.05 ml 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100 mL下列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
A.自来水B.盐酸
C.醋酸溶液D.溶液
3.第四周期过渡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具有重要作用。黄铜()用溶液浸泡后生成单质硫,所得溶液可用于制取纳米,能与酸发生反应。可用于低温下催化氧化HCHO:。具有强氧化性,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气。由、、和反应制备的配合物可应用于的鉴定。
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
A.与稀硫酸反应:
B.溶液和反应:
C.与足量盐酸反应:
D.制备的反应:
4.下列溶液中导电性最强的是( )
A.醋酸B.硫酸溶液
C.盐酸D.碳酸溶液
5.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1)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
(2)、、、四种物质都是化合物
(3)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4)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混合物、分散系、胶体有从属关系
(5)、都属于酸式盐,其水溶液都显酸性
(6)既能和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7)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A.1B.2C.3D.4
6.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氯、液氨、液态氯化氢都是非电解质
B.鸡蛋清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C.古代的陶瓷、砖瓦,现代的玻璃、水泥、光纤等都是硅酸盐产品
D.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不同于电解质溶液
7.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雾B.水C.稀盐酸D.新制氯水
8.下列物质中属于含有共价键的盐的是( )
A.B.C.D.
9.“为国育才,五育并举”,美育是五育重要组成部分。化学之英,美在结构,美在变化……化学美随处可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苯环是由单、双键交替形成的,为正六边形平面结构
B.清晨茂密树林中的枝叶间透过的光柱与丁达尔效应有关
C.酚酞滴入NaClO溶液中,溶液变红且不褪色
D.足球烯()结构对称且含极性键
10.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镁条与稀盐酸的反应B.碳酸氢钠粉末与柠檬酸的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D.灼热的氧化铜与的反应
11.下列物质中,能与酸反应并能将酸转化为具有相同酸根离子的盐的是( )
A.金属单质B.非金属单质C.酸D.酸性氧化物
12.“复盐”是指含有多种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一种酸根阴离子的盐,如,其属于纯净物,下列各化合物中属于复盐的是( )
A.B.
C.D.
13.下列商品中,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中国剪纸B.俄罗斯小麦粉C.埃及长绒棉D.巴基斯坦铜器
14.酒驾中酒精()检测仪含量检测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
B.属于氧化物
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D.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5:l
15.制取高效消毒剂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的C被还原
B.是氧化剂
C.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每消耗1ml转移2ml电子
16.下列物质属于无色分散系的是( )
A.蒸馏水B.胶体
C.溶液D.新制悬浊液
二、多选题
17.下列描述的结论能正确解释实验操作所对应的现象的是( )
A.AB.BC.CD.D
18.锰酸钾()在浓强碱溶液中可稳定存在,碱性减弱时易发生反应:。利用氧化制备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强碱性环境下,氧化性:
B.装置Ⅰ中的漂白粉可以用代替
C.装置Ⅱ中盛放浓硫酸,以提高的产率
D.装置Ⅳ不需要防倒吸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与氯气反应速率较慢
19.某小组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条件下,还原性:
B.向含有淀粉的溶液中滴加溶液,现象与上述实验相同
C.溶液变蓝时,加入的总量一定大于0.01ml
D.当溶液中时,溶液中的氧化产物为0.032ml
关于反应,回答1-4题
20.该反应属于( )
A.离子反应B.置换反应C.复分解反应D.分解反应
21.若生成的NO气体质量为30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则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lB.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22.4L
C.该气体为红棕色气体D.该气体难溶于水
22.该反应中涉及的物质为电解质的是( )
A.CuB.C. D.NO
23.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其氧化剂为( )
A.CuB.C.D.NO
24.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铁粉与硫粉共热生成黑色物质:
B.食醋除水壶中的水垢:
C.铜溶于稀硝酸:
D.铝的冶炼:
三、填空题
25.分散系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①在一洁净的试管中加入4~5 mL水;②向上述试管中加入一小块泥土,用玻璃棒搅拌后并用激光笔照射,未产生丁达尔效应;③将②中试管静置片刻后,用激光笔从试管口垂直往下照射,从侧面观察,试管上部未产生丁达尔效应,中部产生丁达尔效应,下部未产生丁达尔效应。
请根据③中现象推断,试管上部形成的分散系是___________,试管中部形成的分散系是___________,试管下部形成的分散系是___________。
(2)已知A、B两种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如表所示:
①已知A与B不能反应,且A、B均不能与水反应。欲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出B,需进行的三步操作是:a.溶解;b.________(填操作名称,下同);c.________。
②上述a、b、c操作过程中均需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为________。
③将A、B分别加入水中,所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较大的是____________(填“A”或“B”)。
26.实验室里常用的干燥剂有①生石灰,②固体氢氧化钠,③变色硅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在其中掺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钴()作指示剂],④五氧化二磷,⑤无水氯化钙,⑥浓硫酸,⑦碱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氢氧化钠等)。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仅①②④B.仅②④⑥C.仅①②④⑤D.全部
(2)上述②、④、⑤、⑥四种干燥剂中,其(主要)化学成分所属的类别依次为_______(填字母)。
A.酸B.碱C.盐D.氧化物
(3)硅胶中无水氯化钴呈蓝色,吸水后变为粉红色的,该变化过程属于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下列气体中,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B.HClC.D.
27.轻质碳酸钙广泛应用于制造橡胶、塑料、油漆、水性涂料等,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牙膏也常用它作摩擦剂。轻质碳酸钙可用碳化法生产,在实验室模拟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该工艺流程中主要涉及的物质,完成下表(每空仅填一种物质)。
(2)在A→B溶液的过程中,过滤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该工艺流程中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以钙制备轻质碳酸钙的方法,并说明题中生产方法的优点。
制备方法: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优点: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四、实验题
28.某小组同学欲探究的性质,过程如下:
【预测】
聚焦中的O作为核心元素,预测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1)该小组同学预测具有氧化性的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和观察】
该小组同学分别选用酸性溶液、酸性KI溶液与溶液反应以验证预测。
(2)实验①利用了的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该实验中,证明酸性溶液与溶液反应的现象除了溶液颜色变浅或褪色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②是为了验证的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蓝,写出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结论】
(4)以上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由题干标准数据可知,(或)的电极电势大于的,说明的氧化性强于,则向含0.2ml的溶液中加0.1ml,被氧化,故滴加KSCN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红,A正确;
B.由题干标准数据可知,的电极电势大于的,则往淀粉溶液中滴加溶液,不能被氧化,故溶液不变蓝,B正确;
C.由题干标准数据可知,电极电势:>>,故可得出还原性:,C正确;
D.由题干标准数据可知,电极电势: > ,即高锰酸根离子能够将氧化为,故酸化高锰酸钾溶液时,不可使用盐酸,应该使用硫酸,D错误;
故答案为:D。
2.答案:B
解析: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弱与离子浓度成正比,与所带电荷数成正比,如果把0.05 ml 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100 mL题述液体中,溶液导电能力变化最小,说明加入NaOH固体前后离子浓度变化最小。A.加入到自来水中,水中离子浓度很小,加入NaOH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较大,则溶液导电能力变化较大,故A不选;B.加入到的稀盐酸中,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强电解质,、NaCl都是强电解质,在加入NaOH固体前后离子浓度变化不大,则溶液导电能力变化不大,故B符合题意;C.HAc是弱电解质,离子浓度较小,溶液导电性较弱,加入NaOH固体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钠,离子浓度变化较大,则溶液导电能力变化较大,故C不选;D.KCl是强电解质,加入NaOH后,一者不反应,但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一倍,溶液导电能力变化较大,故D不选。
3.答案:B
解析:A.与稀硫酸发生歧化反应,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溶液和反应,生成和单质S,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
C.具有强氧化性,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故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和,化学方程式为:,故C错误;
D.制备时的离子方程式,醋酸要保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
答案选B。
4.答案:B
解析: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越大,离子带有的电荷数目越多,溶液的导电性越强。A.醋酸是一元弱酸,主要以电解质分子存在,所以醋酸溶液中,;B.硫酸是二元强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在硫酸溶液中,;C.是一元强酸,完全电离,盐酸中;D.碳酸是二元弱酸,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分步电离,主要是第一步电离,溶液中,可见: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最大的是0.1L硫酸溶液,因此该溶液导电性最强,故合理选项是B。
5.答案:A
解析:(1)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化学式为,是一种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属于高聚物,属于混合物,故(1)正确;
(2)HD是氢单质,故(2)错误;
(3)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比如氧元素组成氧气和臭氧形成的混合物,故(3)错误;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比如七氧化二锰,故(4)错误;
(5)都属于酸式盐,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显碱性,故(5)错误;
(6)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但它属于酸性氧化物,故(6)错误;
(7)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例如硫酸钡难溶于水,其饱和溶液的导电性可能弱于碳酸溶液,故(7)错误;
因此有1个正确;
故选A。
6.答案:D
解析:A.液氯是单质,不是非电解质,液氨是氨气,属于非电解质,氯化氢属于电解质,故A错误;
B.向鸡蛋清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是盐析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陶瓷、砖瓦、玻璃、水泥的主要成分均为硅酸盐,它们都是硅酸盐产品,光导纤维的成分为二氧化硅,不属于硅酸盐,故C错误;
D.胶体具有吸附性,胶体的胶粒吸附胶体中带电荷的离子带电,如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吸附三价铁离子,带正电荷,通电后,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向阴极移动,产生电泳现象,电解质溶液通电会发生电解,现象不同,所以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不同于电解质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A
解析:A.雾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B.水是纯净物,不是分散系,不是胶体,没有丁达尔效应,故B错误;C.稀盐酸是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错误;D.新制氯水是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错误。故选A。
8.答案:C
解析:A.中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氢氧根离子中存在共价键,但属于碱,故A错误;B.中钙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不含共价键,故B错误;C.中铵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铵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中都存在共价键,且属于盐,故C正确;D.中只存在共价键,且不属于盐,故D错误;故选:C。
9.答案:B
解析:苯环是正六边形的平面结构,但苯环不是由单、双键交替形成的,A项错误;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酚酞,水解生成氢氧化钠使溶液显碱性,酚酞滴入NaClO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C项错误;足球烯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碳原子之间的键属于非极性键,D项错误。
10.答案:D
解析:A.镁条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
B.与柠檬酸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灼热的氧化铜与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是吸热反应,D正确;
故选D。
11.答案:A
解析:A.金属单质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具有相同酸根的盐和氢气,金属单质与氧化性酸反应生成具有相同酸根离子的盐、氧化物、水,A符合题意;B.非金属单质与酸反应不能生成盐,B不符合题意;C.酸与酸不反应,C不符合题意;D.酸性氧化物与非氧化性酸不反应,与氧化性酸反应无盐生成,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答案:A
解析:A.,由金属阳离子、铵根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复盐,A符合题意;B.只有一种金属阳离子,不属于复盐,B不符合题意;C.有两种阴离子,属于混盐,只有一种金属阳离子,不属于复盐,C不符合题意;D.只有一种金属阳离子,不属于复盐,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答案:D
解析:A.纸的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是碳、氢、氧元素组成的有机物,故A不符合题意;B.小麦粉的成分是淀粉,淀粉是碳、氢、氧元素组成的有机物,故B不符合题意;C.棉的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是碳、氢、氧元素组成的有机物,故C不符合题意;D.铜是金属,金属不是有机物,即铜器不是有机物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4.答案:D
解析:A.在硫酸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6价,A正确;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所以属于氧化物,B正确;
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46,C正确;
D.由化学式可知,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6:1,D错误;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A.草酸中的碳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碳元素被氧化,A错误;
B.草酸中的碳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B错误;
C.二氧化碳和碳酸钾为氧化产物,二氧化氯为还原产物,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正确;
D.氯元素化合价由+5变为+4,所以每消耗1ml转移1ml电子,D错误;
故选C。
16.答案:C
解析:A.蒸馏水为纯净物,不是分散系,A错误;
B.胶体为红褐色分散系,B错误;
C.溶液为无色分散系,C正确;
D.新制悬浊液为蓝色分散系,D错误;
答案选C。
17.答案:AB
解析:A.向溶液中滴加饱和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表明发生反应,从而得出结合H+的能力大于的结论,A正确;
B.用光束分别照射氢氧化铁胶体和三氯化铁溶液,氢氧化铁胶体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表明氢氧化铁胶粒对光有散射作用,从而说明胶体的分散质粒子使光散射,B正确;
C.将分别加入氨水和盐酸中,仅盐酸中固体溶解,表明不溶于弱碱溶液,但不能说明不溶于强碱溶液,也就是不能说明是碱性氧化物,C不正确;
D.混合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表明溶液中含有,可能是不反应,也可能是过量,D不正确;
故选AB。
18.答案:BC
解析:A.在强碱性环境下,氧化制备,发生的反应中,Cl2为氧化剂,为氧化产物,则氧化性:,A正确;
B.装置Ⅰ中没有加热仪器,与浓盐酸不能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用漂白粉代替,B不正确;
C.与是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所以不需干燥,装置Ⅱ中应盛放饱和食盐水,除去中混有HCl,以提高的产率,C不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与氯气反应速率较慢,不会产生明显的负压,所以装置Ⅳ不需要防倒吸,D正确;
故选BC。
19.答案:BD
解析:
20.答案:A
解析:
21.答案:ABD
解析:A.若生成的NO气体质量为30g,物质的量为,故A正确;
B.生成的NO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l,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22.4L,故B正确;为无色气体,故C错误;
D.NO难溶于水,故D正确;故选ABD。
22.答案:BC
解析:
23.答案:B
解析:
24.答案:AB
解析:A.酼的氧化性较弱,铁粉与硫粉共热生成黑色物质为䂭化亚铁:正确;B.醋酸为弱酸,碳酸钴为沉淀,均不可拆,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B正确;C.铜溶于稀硝酸:,C错误:D.铝的冶炼:,D错误;故选AB。
25.答案:(1)溶液;胶体;悬浊液
(2)①过滤;蒸发
②玻璃棒
③A
解析:(1)将泥土加入水中,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上部为澄清的溶液,其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 nm,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中部为胶体,其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 nm,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下部为悬浊液,其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0 nm,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2)①根据A与B的性质可知,A、B均为固体,A不溶于水,而B能溶于水,所以从A与B的混合物中分离出B,可以先加水溶解,再过滤出A,然后通过蒸发即可得到B。②在溶解、过滤和蒸发时都需要用到玻璃棒。③分散质粒子的直径:悬浊液>溶液。
26.答案:(1)C
(2)B、D、C、A
(3)化学变化
(4)CD
解析:(1)①生石灰为CaO,属于纯净物;②固体氢氧化钠属于纯净物;③变色硅胶中含和,属于混合物;④五氧化二磷属于纯净物;⑤无水属于纯净物;⑥浓硫酸属于混合物;⑦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CaO、NaOH等,属于混合物。综上可知,属于纯净物的是①②④⑤,C项正确。
(2)②NaOH属于碱;④是由氧元素和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⑤无水属于盐;⑥浓硫酸的主要成分为,属于酸。
(3)该过程可表示为,由于有新物质生成,故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4)、HCl都能与NaOH反应,不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A、B项不符合题意;不能与NaOH反应,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C、D项符合题意。
27.答案:(1)
(2)除去难溶解的杂质
(3);分解反应
(4),,;原料来源丰富或原料价格低廉等
解析:(1)根据混合物、盐和酸性氧化物的定义,结合流程梳理,即可写出答案。
(2)石灰石中有难溶于水的杂质,故过滤可除去难溶解的杂质。
(3)碳酸钙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4)分析可知,题中工业制法有原料(石灰石)来源丰富、原料价格低廉等优点。
28.答案:(1)中的O元素为-1价,可能降低为-2价
(2)氧化性;产生气泡
(3)氧化性;
(4)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解析:(1)中O元素为-1价,处于中间价态,O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升高,表现还原性,O元素的化合价也可能降低,表现氧化性。
(2)实验①利用的强氧化性,酸性溶液与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作还原剂,中的O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则该反应的现象为酸性溶液的紫色变浅或褪去,有气泡产生。
(3)KI中I元素为-1价,处于最低价态,KI具有还原性,实验②利用了KI的还原性,验证具有氧化性,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说明酸性KI溶液与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碘单质生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实验①证明具有还原性,实验②证明具有氧化性。
氧化还原电对(氧化型/还原型)
电极电势(E/V)
氧化还原电对(氧化型/还原型)
电极电势(E/V)
0.77
1.36
(或)
1.69
0.151
1.51
0.54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溶液中滴加饱和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结合的能力大于
B
用光束分别照射氢氧化铁胶体和三氯化铁溶液
氢氧化铁胶体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胶体的分散质粒子使光散射
C
将分别加入氨水和盐酸溶液中
仅盐酸中固体溶解
是碱性氧化物
D
混合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不与KI反应
反应原理:
①(慢反应)
②(慢反应)
③(快反应)
实验现象: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溶液突然变蓝色
物质
A
B
分散到水中
得悬浊液
得无色溶液
熔点/℃
1452
801
沸点/℃
1703
1412
类别
混合物
盐
酸性氧化物
名称
化学式
类别
混合物
盐
酸性氧化物
名称
氢氧化钙溶液
碳酸钙
二氧化碳
化学式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考点1 物质及其变化—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创新题训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限时训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专题21,文件包含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限时训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专题21解析版docx、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限时训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专题21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