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宣威市第一中学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宣威市第一中学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第1页
    宣威市第一中学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第2页
    宣威市第一中学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宣威市第一中学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宣威市第一中学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计算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云南十八怪之一:豆腐包着豆浆卖。下列豆浆制作的主要流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冷水泡豆B.磨豆制浆C.过滤豆渣D.烧柴煮浆
    2.黑木耳是常见天然食品中含铁最高的,这里的“铁”是指( )
    A.原子B.元素C.单质D.离子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海水、氢气B.人呼出的气体、臭氧
    C.碳酸饮料、氧化铝D.冰水混合物、水泥砂浆
    4.铬酸钙()常作为新能源电池的正极材料,其合理利用极大的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知铬酸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
    A.+6B.0C.-6D.+4
    5.“双碳”即碳达峰、碳中和,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
    A.植树造林B.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
    C.乘坐公共交通出行D.为了节约用纸,纸张双面打印
    6.“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的质量很小
    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C.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空气质量指数越小,表明空气质量越好
    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量取液体B.滴加液体
    C.添加酒精D.熄灭酒精灯
    9.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原子,②是分子
    B.2个汞原子可形成汞分子
    C.二氧化碳分子由碳、氧原子构成
    D.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10.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量子点,量子点是一种通常仅由几千个原子组成的晶体。金刚石、石墨、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
    A.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的大小不同
    C.金刚石、石墨、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并生成二氧化碳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12.水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B.可以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D.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13.国家规定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15%。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对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和相应结果处理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从教室不同位置多点采集空气样品
    B.为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教室应多通风换气
    C.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置于教室一段时间进行测定
    D.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为0.28%,说明二氧化碳浓度超标
    14.硫辛酸()被称为“万能抗氧化剂”,广泛用于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等多种疾病。下列有关硫辛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4种元素组成B.含有1个氧分子
    C.相对分子质量为206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5.项目式学习小组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得到蒸馏水
    B.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C.能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
    D.能除去水中颜色和异味
    16.高铁酸钾()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水处理剂,它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
    A.B.C.D.
    1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微观图示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数目均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氢、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18.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
    A.AB.BC.CD.D
    19.碳及部分含碳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X可为碳酸,Y可为稀盐酸
    B.反应①可以通过碳与氧化铁反应实现
    C.上述转化中,涉及的氧化物一共有4种
    D.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20.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水的组成
    B.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二、计算题
    21.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小组同学将12.5g石灰石置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滴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_______g;
    (2)12.5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多少?(温馨提示:)
    三、实验题
    22.某混合气体由、、三种气体组成,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①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并能使其褪色;
    ③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和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⑤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变浑浊。
    【实验探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事实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三种气体都存在。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1)小雨同学提出:去除上述装置中的D装置也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小雨同学的说法_______(填“有”或“没有”)道理,理由是________。
    (2)从环保角度分析,指出上述装置中的不足之处并改进_____________。
    四、填空题
    23.化学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1)请用下列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
    A.石墨
    B.干冰
    C.氢气
    D.金刚石
    ①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
    ②可用于切割大理石是_______;
    ③可用于制作铅笔芯的是_______;
    ④填充探空气球的理想气体是_______。
    (2)硒被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尊称为“生命的火种”,享有“长寿元素”、“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 “天然解毒剂”等美誉。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的有关信息和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硒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硒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
    ②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
    24.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60个碳原子_______;
    ②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
    ③3个一氧化氮分子_______;
    ④标出氯酸钾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2)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可表示不同的含义,其中,可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_______(填标号,下同),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的是_______。
    A.B.2FC.D.
    (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__(填标号,下同) ,表示单质的是_______。
    25.21世纪被称为“超碳时代”,碳材料在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统方法制备碳材料时通常在稀有气体氛围中进行。近日,我国科研团队以树叶为原料在空气中制备出了碳材料,其流程如图所示(不参与化学反应)。该方法制备的碳材料更均匀,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请回答:
    (1)树叶进入粉碎机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2)进入空气加热炉的反应物需要在外层包裹外壳,以防止空气与反应物接触,由此说明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若外壳被破坏,则空气加热炉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生产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和_______(填化学式)。
    (4)生产碳材料的上述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写一条)。
    26.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在一些干旱地区,农业上常采用喷灌、滴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2)鱼类可以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溶解有少量的_______。在运输鱼的过程中,可以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作为制氧剂,它与水反应同时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请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茶杯内的纱网能将茶叶和茶水分离,该设计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填一种化学实验操作名称),该操作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4)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水外,还需要加入少量的________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7.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
    (3)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气体只能用C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_______。
    A.能与水反应B.易溶于水
    C.密度与空气接近D.能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反应
    (5)某化学兴趣小组用青霉素的药瓶、注射器和眼药水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微型实验装置,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缓缓推动注射器活塞,滴入稀硫酸后,在眼药水瓶中即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请回答:
    ①实验中有两条滤纸,观察到_______(填“上面”或“下面”)的滤纸先变红。
    ②实验中,燃着的小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_______(填“能”或“不能”)支持燃烧。
    ③该微型实验具有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填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冷水泡豆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磨豆制浆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过滤豆渣的过程中,只是将不溶性固体颗粒分离出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烧柴煮浆的过程中伴随着燃烧,燃烧会生成新物质如二氧化碳等,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
    2.答案:B
    解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黑木耳是常见天然食品中含铁最高的,这里的“铁”是指铁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B。
    3.答案:D
    解析:A、海水含有水、氯化钠、硫酸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氢气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A选项错误;B、人呼出的气体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物质,属于混合物;臭氧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B选项错误;C、碳酸饮料含有水、碳酸、糖类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氧化铝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C选项错误;D、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只含水这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水泥砂浆含有水、砂子、多种硅酸盐,属于混合物,D选项正确。故选:D。
    4.答案:A
    解析:铬酸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设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2)+x+(-2)×4=0,解得x=+6;
    故选:A。
    5.答案:B
    解析:A、植树造林,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落实“双碳”行动,不符合题意;B、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且会污染环境,不利于落实“双碳”行动,符合题意;C、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落实“双碳”行动,不符合题意;D、为了节约用纸,纸张双面打印,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森林的砍伐,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有利于落实“双碳”行动,不符合题意。故选B。
    6.答案:A
    解析:“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意思是汤沟酒的香味能飘到很远的地方,原因是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运动到了远处人们的鼻子之中,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A。
    7.答案:C
    解析: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说法正确;B、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说法正确;C、稀有气体在一般条件下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说法错误;D、空气污染指数数值越大,污染越严重,空气污染指数的数值越小,表示空气的质量越好,说法正确;故选C。
    8.答案:D
    解析:
    9.答案:B
    解析:A、由图示可知,汞由汞原子构成,①是原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②是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B、汞由汞原子构成,2个汞原子不能形成汞分子,故B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分子由碳、氧原子构成,故C不符合题意;D、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答案:D
    解析:A、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是由分子构成,1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因此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相同,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构成金刚石、石墨和的原子数目不同,但不能决定物理性质,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而是由分子构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金刚石、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原因是构成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答案:A
    解析: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此选项正确;B.铁丝在空气中是红热状态,不能燃烧,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此选项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并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现象中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此选项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故选A。
    12.答案:A
    解析:A、地球上的水多为海水,淡水资源比较紧缺,该选项说法错误;B、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其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软水,产生较少泡沫或较多浮渣的为硬水,该选项说法正确;C、污染的水要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以免造成水体污染,该选项说法正确;D、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13.答案:C
    解析:
    14.答案:B
    解析:A、硫辛酸是由碳、氢、氧、硫四种元素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B、硫辛酸是由硫辛酸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选项说法错误;C、硫辛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1×14)+(16×2)+(32×2)=206,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硫辛酸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硫元素质量比是(12×8):(1×14):(16×2):(32×2)=48:7:16:32,由此可知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15.答案:D
    解析:A.该简易净水器不能得到蒸馏水,蒸馏水需要蒸馏才能得到,此选项错误;B.该简易净水器不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此选项错误;C.该简易净水器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此选项错误;D.该简易净水器中有活性炭,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颜色和异味,此选项正确;故选D。
    16.答案:C
    解析: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8个钾原子、4个铁原子、26个氧原子和20个氢原子,反应后出现了4个铁原子、12个氢原子和18个氧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尚缺的8个钾原子、8个氢原子和8个氧原子存在于8X中,则X的化学式为KOH,故选C。
    17.答案:C
    解析:
    18.答案:D
    解析:
    19.答案:C
    解析:
    20.答案:B
    解析: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后物质中含有氢、氧元素,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A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B、实验过程中,塑料瓶变瘪,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的,也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导致的,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且和水反应导致的,因此不能说明二氧化碳能和水发生反应。B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符合题意;C、红磷点燃条件下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装置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装置密闭,没有物质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择B。
    21.答案:(1)4.4
    (2)10g
    解析:(1)由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4.4g。故填:4.4。
    (2)解: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答:12.5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0g。
    22.答案:【事实与结论】
    (1)检验并除去二氧化硫
    (2)
    【反思与评价】
    (1)有;对的检验没有干扰
    (2)没有进行尾气处理,改进的方法是在E装置后点燃或收集尾气
    解析:
    23.答案:(1)①B
    ②D
    ③A
    ④C
    (2)①非金属;
    ②34
    解析:(1)①干冰升华吸收热量,空气中水蒸气冷凝变为水滴降落。所以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B。
    ②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所以金刚石可用于切割大理石。故填:D。
    ③石墨很软,在纸上划过能留下痕迹,所以石墨可用于制作铅笔芯。故填:A。
    ④氦气密度小于空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氦气是填充气球的理想气体。故填:C。
    (2)①硒是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据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信息可知,硒的元素符号为Se。故填:非金属;。
    ②据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信息可知,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故填:34。
    24.答案:(1)①60C



    (2)C;D
    (3)D;B
    解析:①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60个碳原子,就可表示为60C;
    ②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③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一氧化氮分子可表示为:;
    ④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标出氯酸钾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2)①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则中的“2”表示为2个臭氧分子;
    ②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2F中的“2”表示为2个氟原子;
    ③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则中的“2”表示为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④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某元素原子的个数,则中的“2”表示为1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故填:C;D;
    (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图A、图C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图B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图D属于化合物。
    25.答案:(1)清洗
    (2)致密或熔点较高;或
    (3)
    (4)成本更低或制得的碳材料更均匀
    解析:(1)先将树叶清洗干净,除去树叶表面的杂质,再放入粉碎机。
    (2)为了防止反应物与空气接触,在反应物的外层包裹KBr外壳,可知KBr比较致密,空气不会进入,再放入加热炉,可知KBr的熔点较高,能承受高温;若KBr外壳被破坏,则空气加热炉中碳可能会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也可能碳与氧气不充分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或。
    (3)由资料可知,氯化钠不参与化学反应,则可循环的物质除了KBr外,还有。
    (4)上述生产碳材料的方法原料是树叶,与传统方法相比,成本更低。
    26.答案:(1)节约用水
    (2)氧气或;
    (3)过滤;引流
    (4)沸石;防止暴沸
    解析:(1)在一些干旱地区,农业上常采用喷灌、滴灌,能够减少水的使用量,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2)鱼类可以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溶解有少量的氧气。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茶杯内的纱网能将茶叶和茶水分离,即将难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该设计的化学原理是过滤;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4)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水外,还需要加入少量的碎瓷片或沸石,其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27.答案:(1)锥形瓶
    (2)B
    (3);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4)AB
    (5)①下面
    ②不能
    ③节约药品或现象明显或操作简单
    解析:(1)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由于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应选B。
    (3)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则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由于试管口放有棉花,应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
    (4)某气体只能用C装置,即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能和空气中的成分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可能与水反应,可能易溶于水,故选AB。
    (5)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实验中有两条滤纸,观察到下面的滤纸先变红。
    ②实验中,燃着的小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③微型实验具有节约药品、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等优点。
    序号
    实验或操作目的
    实验方法或操作
    A
    鉴别氮气和水蒸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B
    除去中的
    通过盛有溶液的洗气瓶
    C
    除去中的少量
    将混合气体点燃
    D
    鉴别木炭粉和铁粉
    用磁铁吸引

    相关试卷

    福建省福州第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第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0页。

    宣威市第六中学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宣威市第六中学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计算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溆浦县第一中学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溆浦县第一中学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计算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