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8页。
    1.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致远中学七(1)班围绕“创立班刊”活动设立了不同的项目小组,正在对内容进行修改完善。请你参与其中,共同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校对卷首语
    感谢生命的慷kǎi( )、青春的恩赐,在人生的旅程中,曾经的过往拼còu( )成难忘的记忆。在那里,我们①共筑一个温暖的家,②齐唱一首动听的歌,③同织一张友情的丝网。
    因为有了你的陪伴,我们的生活更加如诗如画。那个用美梦编织的如(A.琳琅满目 B.娇媚动人 C.花团锦簇)般的神话,点燃了梦想的火把;擎着火把,我们选择在凌晨出发。
    携手的岁月里,演绎了多少奋斗;挥洒了多少热忱,留下了多少靓丽潇洒。 于是,我邀请你随处采撷,笔下生花,展露世间繁华。传一盏七彩故事,饮一杯五味人生,让我们同醉,同醉在这火红的年华。
    1. 校对小组对一些字音、字形拿不准。请你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共4分)
    (1)慷 kǎi( ) (2)拼còu( )
    (3)热忱____(A. zhěn B. chén) (4)展露____(A. lù B. lòu)
    2. 他们在成语的使用上产生了分歧,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是
    A. 琳琅满目B. 娇媚动人C. 花团锦簇
    3. 他们对画线句的顺序有不同的见解,你认为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答案】1. ①. 慨 ②. 凑 ③. B ④. A 2. C
    3. ②③①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慷 kǎi——慷慨:大方,不吝啬;
    拼còu——拼凑:将零碎的东西放在一起;
    热忱:rè chén,热情的、慷慨的、热诚的或富于同情心的性质或状态;故选B。
    展露:zhǎn lù,展示;显露;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B.娇媚动人:娇艳妩媚让人心动;
    C.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此处指用美梦编织的神话五彩缤纷,故选“花团锦簇”;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排序。
    由“共筑一个温暖的家”“齐唱一首动听的歌”“同织一张友情的丝网”可知,可按照由表及里,感情由浅入深的顺序排序,即“齐唱一首动听的歌”“同织一张友情的丝网”“共筑一个温暖的家”;
    故排序②③①。
    任务二:填充栏目内容
    4. 栏目小组设置了“诗情画意”栏目,旨在让诗意在心间流淌。请你根据提示,将下面的空格补充完整。
    【答案】 ①. 晴空一鹤排云上 ②. 便引诗情到碧霄 ③. 枯藤老树昏鸦 ④. 古道西风瘦马 ⑤. 潮平两岸阔 ⑥. 风正一帆悬 ⑦. 我寄愁心与明月 ⑧. 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鹤排、霄、藤、鸦、瘦、阔、悬、随。
    5. 他们还设置了“撷英咀华”栏目,旨在摘选美文萃取精华。请你根据文意,在下面空格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董宇辉的爆火是读书带给他的馈赠。读书共有五个层次:读的是新鲜感;读的是一种情感;读的是时代的波澜壮阔和个体命运的走向;读的是在时代和个体的背景下,书中人物却并没有像蝴蝶一样被风卷走,而是__________;读的是我与书中主人公共命运同呼吸,即便面对同样的困境与命运,我也可以同他做得一样好,达到格物致知的境界。
    【答案】像小草一样坚强地迎着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补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考点,补写的句子内容来源于文本,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补写句子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过渡);既要内容上符合语言环境,也要句式上符合语言特征。结合“书中人物却并没有像蝴蝶一样被风卷走,而是”可知,补充句子应与上句形成对比,突出坚强的特征,据此可补写为:像竹子一样坚强地同风搏斗。
    任务三:确定班刊lg(徽标)
    6. 设计小组拟选定以下两个lg,你会向同学们推荐哪一个? 请结合lg的构图元素及寓意阐明理由。
    【答案】示例一:“奔赴”含义是正确认识自己所背负的压力,初步形成主动磨练自己的意识。树立自强进取的信念和信心,培养勇于承受压力的能力和乐观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
    示例二:“沧海云帆”含意: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即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可从两个lg中任选一个,结合图片和文字说明选择的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我选图二。图二主体是“沧海云帆”四个大字,这四个字寓意深刻,取自李白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是:尽管前路险峻,但诗人坚信终有一天会扬起高高的帆,横渡茫茫的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道路上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信念,积极面对,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要失去信心和勇气,要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一切。“沧海云帆”旁边的图案是一个圆内有海上日出图,给人希望、力量、勇气。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 (共16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完美的母亲
    ①自打我懂事开始,就感到母亲和别人不一样,因为她走起路来总是一瘸一拐,两个肩膀忽高忽低,我原以为那是道路不平惹的祸,抑或是母亲为了逗我发笑,自己特意编排的原创蹩脚舞蹈。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慢慢发现母亲的不同。
    ②母亲长相不丑,眼睛大而有神,元宝一样的耳朵下垂着一对肥硕的耳垂,鼻子高挺如松柏耸立,宽阔的嘴唇下包裹着两排整齐洁白的牙齿。花白的头发半盖在她那张国字脸上,遮住眉梢,好似茅草屋的房顶上还没融化完的雪。
    ③不知是不懂事还是打小自视清高,我一贯不喜欢母亲去我的学校露面,母亲好像也知道我内心深处的想法,一般不到迫不得已是不会去学校找我的。记得上初中那会儿,父亲外出打工;家离学校太远,没人接送我,我自己天天骑车上下学不安全,所以只能住校。我总是在星期一便把该拿的东西预备好带上,兜里再塞上十块钱,那可是我一个星期的生活费。有时再驮上半袋玉米面,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迎着朝霞,哼着五音不全的小曲,慢慢驶向学校,直到星期五放学再返回来。
    ④有一次,当星期一的晨曦悄然而至,我和往常一样脚踏着早已被露珠浸湿的车蹬子往学校赶。上第三节课时,教室里突然开始骚动起来,有人窃窃私语,都议论外边站着的是什么人。我漫不经心地往窗口一看,顿时心凉了半截,只见母亲披头散发,不修边幅地站在窗外对着我笑。她一手捉拎起一个罐头瓶子在头上晃,里面装着她每个星期都特意为我腌制的炒咸菜,我这才想起来,成菜忘拿了。我本来打算低下头不理她,然而教室里的同学开始起哄,老师大喝一声“安静”,对我说:“是你妈妈吗?”这时的我不知为何眼里竟然噙满了泪水,点点头,慢腾腾地走了出去,母亲想说什么,而我突然急切地打断了她,说:“你赶紧走吧!我上课呢!”
    ⑤看着我要哭的样子,母亲瞬间懂了,她没有说什么,只是把咸菜罐递到我手里,转过身,一瘸一拐默默地走了出去,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座位上的,我只记得所有的同学都在小声议论:“这是他妈妈? 怎么那样走路啊? 丑死了。”
    ⑥只听老师又一次大喝了一声,教室才又恢复了平静。
    ⑦从那开始,我连续半个月没有和母亲搭腔。而她从此再也没有去过我的学校。
    ⑧如今我早已成家立业,母亲却越发地衰老了,她虽然腿部残疾,但却用一双巧手编织草席和缝制十字绣来补贴家用。我的儿子出生后,因为我们夫妻工作忙,便一直交由母亲看管,连孩子上学,都是母亲骑着三轮车接送。一直到孩子该上三年级的那一天,母亲说什么也不去接送了。 孩子不解,问母亲:“奶奶,您怎么不送我上学了?”母亲笑着说:“孩子,你现在大了,懂事了,奶奶不能去学校给你丢人,那样你的同学会嘲笑你的,你会自卑的。”孩子说:“奶奶,不会的,同学要是问我,我会骄傲地告诉他们,这是我亲爱的奶奶,她有一双巧手,我自豪还来不及呢,怎么会自卑呢?”
    ⑨我听了孩子的一番话,往事像影片一样浮现在眼前。 少年的不羁与任性似一头莽撞的小鹿,撞得我心中五味杂陈,顿时感到无地自容,偷偷用眼瞄了瞄母亲。
    ⑩母亲笑得很灿烂,她的头发更白了,鼻子也不再高挺,眼睛也深陷下去,坚守岗位的牙齿也逐渐退休,嘴开始瘪起来,两条腿也扭曲得更加严重,但在我看来,这竟然没有一丝丑陋之相,反而越看越朴实,越看越慈祥。
    ⑪母亲,如今的您在我的心里竟然如此完美,其实您一直完美无比,只是我没有早一点发现。
    (作者:李永斌。有删改)
    7. 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我”和母亲之间的故事。
    小时候,“我”不喜欢母亲到校找“我”,母亲非特殊情况不来。
    上初中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我”连续半个月没有理会母亲,母亲再也没来学校找过“我”。
    成家立业之后,② ___________________ 。
    8. 文章是如何表现人物心理的? 请结合画横线的句子简要分析。
    这时的我不知为何眼里竟然噙满了泪水,点点头,慢腾腾地走了出去,母亲想说什么,而我突然急切地打断了她,说:“你赶紧走吧!我上课呢!”
    9. 第⑤段有什么作用? 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
    10. 母亲身有残疾,作者却称她是“完美”的,请结合具体内容探究原因。
    【答案】7. ①. 委屈自卑,催促母亲离开 ②. 无地自容,觉得母亲并不丑陋
    8. “慢腾腾地”“急切地”是对“我”的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我”在母亲来学校找“我”时委屈自卑的心理,暗藏着对母亲的埋怨。
    9. 本段主要写了母亲觉得自己的残疾为孩子丢了人,为下文再没去过我学校和我儿子上三年级时不想送孙子上学做铺垫,表现了母亲为孩子着想,不想让孩子难堪。突出母亲对孩子的爱。
    10. 以前的“我”为了年少时的虚荣心, 感到有一个瘸腿的母亲是丢人的。长大后,“我”明白了是勤劳善良的母亲养育了自己, “我”感到惭愧自责, 并且学会了感恩母亲。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梳理。
    结合第④段“这时的我不知为何眼里竟然噙满了泪水,点点头,慢腾腾地走了出去,母亲想说什么,我突然急切地打断了她,说:‘你赶紧走吧!我上课呢!’”和第⑤段“看着我要哭的样子,母亲瞬间懂了”可知,“我”急切打断母亲的话,让她快走,看出“我”不希望母亲让同学看到,“我”记得同学们对母亲的议论,看出“我”觉得母亲让自己丢人了,哭泣看出“我”感到委屈,情感是委屈自卑,可概括:委屈自卑,催促母亲离开。
    结合第⑨段“我听了孩子的一番话,往事像影片一样浮现在眼前。 少年的不羁与任性似一头莽撞的小鹿,撞得我心中五味杂陈,顿时感到无地自容,偷偷用眼瞄了瞄母亲”和第⑩段“但在我看来,这竟然没有一丝丑陋之相,反而越看越朴实,越看越慈祥”可知我觉得无地自容,觉得母亲并不丑陋。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慢腾腾”是神态描写,写出了“我”起身去找母亲动作的慢,结合本段“我本来打算低下头不理她,然而教室里的同学开始起哄,老师大喝一声‘安静’,对我说:‘是你妈妈吗?’”可知,“我”不想理母亲,是在老师的提示下不得不去,“慢腾腾”写出了“我”的不情愿,不愿意见到母亲。“急切”是神态描写,这里写“我”催促母亲赶紧离开是态度、情绪是急切的,表现出“我”希望母亲快点走,不想让母亲被同学看到、议论,因为自己觉得母亲丢人。动作的慢和催促母亲快点走的态度表现了“我”觉得母亲丢人,写出了既不想认母亲,又想让母亲快点走的矛盾心理,表现了对母亲的埋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
    结合“着我要哭的样子,母亲瞬间懂了,她没有说什么,只是把咸菜罐递到我手里,转过身,一瘸一拐默默地走了出去”可知母亲看到儿子要哭的样子明白了是自己的残疾给儿子丢了人,为下文第⑦段“而她从此再也没有去过我的学校”和第⑧段“孩子,你现在大了,懂事了,奶奶不能去学校给你丢人,那样你的同学会嘲笑你的,你会自卑的”两个情节做铺垫,表现了母亲怕孩子尴尬,怕孩子被同学嘲笑而不想再去送,突出了母亲时时处处为孩子着想,深爱孩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
    结合第①段“自打我懂事开始,就感到母亲和别人不一样”“然而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才慢慢发现母亲的不同”和第③段“不知是不懂事还是打小自视清高,我一贯不喜欢母亲去我的学校露面,母亲好像也知道我内心深处的想法,一般不到迫不得已是不会去学校找我的”以及第④段“我突然急切地打断了她,说:‘你赶紧走吧!我上课呢!’”可知,年少时的“我”对于母亲是个瘸子,感到很自卑,害怕她会让自己在外人面前出丑,觉得她不完美,这是因为“我”年少不懂事,以及虚荣心在作怪;
    结合第⑦段“如今的我早已经成家立业,母亲却越发地衰老了,她虽然腿部残疾,但却用一双巧手编织草席和缝制十字绣来补贴家用。儿子出生后,因为工作忙,一直交由母亲看管”和“母亲笑得很灿烂,她的头发更白了,鼻子也不再高挺,眼睛也深陷下去,坚守岗位的牙齿也逐渐退休,嘴开始瘪起来,两条腿也更加扭曲得严重,但在我看来,这竟然没有一丝丑陋之相,反而越看越朴实,越看越慈祥”可知,当“我”成家立业后,心智变得成熟,将心比心,体会到养家的不易,看到母亲虽然身体残疾,但是勤劳简朴,还帮“我”照顾儿子,虽然她的样貌在慢慢衰老,可是心灵却是纯洁善良而又美好的,所以“我”认为母亲“一直完美无比”,只是原来的自己没有好好爱过母亲。
    (二)(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抚慰
    ①今年秋天的树叶比往年黄得深许多——我是从自家的后窗突然发现的。一棵槭树高过窗子,满树的叶子金黄。在夕阳的辉映下,那金黄中闪着红,像熊熊燃烧的篝火,又像乡村灶台下喷出的火苗。
    ②既然秋叶如此灿烂,不妨出门好好看一看。此时,银杏叶正变黄,迎来了最佳观赏期。北京“资历”最老的一株银杏树在潭柘寺,树龄有一千四百多年,远远就见它披上“黄金甲”,“甲片”随着飒飒秋风摇曳。【A】它仿佛羽化成仙,腾起一片金色的祥云,像要连根拔走飞起来一样。
    ③走近瞧,像是有什么人气派地打散了许多金子,将其镶嵌或者熔化在树叶里似的,和秋阳、秋风共同奏响华丽的“秋日奏鸣曲”。这场演奏的指挥者,便是那粗大、沧桑的树干,每根伸展出来的枝条,都是它挥舞的指挥棒;如此华丽的奏鸣曲,需要太多指挥棒,才能使漫天飞舞的树叶奏出和谐的乐章。在潭柘寺里走了一圈又回来,正巧赶上一阵风,银杏树的叶子簌簌飘落,好似金色的雨。在阳光的映衬下,满眼是透明的金黄,在场的几乎所有人都抬头叫起来……这大概是银杏树一年里最“高光”的时刻了。
    ④后来,我又去了颐和园。走进宜芸馆和玉澜堂,特别打眼的是半绿半黄的玉兰树的树叶,仿佛春天与秋天交汇、妙龄少女和沧桑老人并肩。由于刚下过一场细雨,绿叶显得湿润而清新;有这样的衬托,那金黄就更别具一格,不禁赞叹只有大自然才能孕育如此童话般的奇异色彩,胜过调色盘里调出的一切颜色。
    ⑤步入乐寿堂轩豁的院落,见左右几棵玉兰树的树叶也是半绿半黄,树旁有很多人在拍照,为了避免和这些人相撞,我直奔乐寿堂的后院。一般人看完乐寿堂的前院就直接走向长廊了,后院人极少,非常幽静,我常在这里画画儿。后院那几株粗壮的老玉兰树,每到春天,洁白如玉的玉兰花寂寞地开着,有点“白头宫女在,闲话戏春风”的意味。
    ⑥果然,后院空无一人,玉兰树的树叶也是半绿半黄——只不过绿的少一些,黄的多一些。由于黄更显眼,也由于红墙、红柱的衬托令周遭的色彩越发明艳,加之没有人簇拥,【B】这些亮丽树叶映照在乐寿堂后窗上的影子,朦朦胧胧,将那金黄搅拌得光影浮动,活了一样,如同金色的精灵。我想起杨万里的“芭蕉分绿与窗纱”,这里分明是“玉兰分黄与窗纱”,那片耀眼的金黄,有了不一样的幻象。
    ⑦走到树下仔细看,我这才发觉,银杏叶实在比它小得多。而且,玉兰树的树叶和玉兰花一样,都支棱着,有筋骨似的托浮在空中。即使花落了,树叶也显得十分精神,不像桃树、杏树、苹果树那般披头散发,似情绪低落的女人。因此,那些叶子才能如盛开的玉兰花盛满秋天独有的金黄;秋天的色彩,在这里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
    ⑧游览完颐和园,我又去城外的凉水河畔转一转。这几年,沿河两岸建设了滨河公园,新修了栈道,新栽了花木,不过也保留下好多老树,从而新旧共存,连通古今,更显原始和乡土。公园里的槐树、柳树、栾树、白蜡树,还有许多我叫不上名字的树,树叶金黄一片,挥洒在蓝天之下,倒映在河水之中,让天空和河水荡金流黄……
    ⑨巴乌斯托夫斯基说过:“人们到大自然中去,通常是去休息,我却认为,人必须经常生活在大自然中。”在大自然中,“我特别强烈地感觉到人和大自然的友谊”。这种友谊,更多得益于大自然对人类的抚慰作用,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独特的赐予。
    ⑩能出来走走,看看大自然里难得的秋色,这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抚慰。相较于大自然,人类是渺小的,是需要抚慰的。
    (作者:肖复兴。有删改)
    11. 随着赏秋地点的变化,作者眼前的景色也在不断变化。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
    12. 文章对景物的描写生动形象,请任选角度,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做批注。
    【A】它仿佛羽化成仙,腾起一片金色的祥云,像要连根拔走飞起来一样。
    【B】这些亮丽树叶映照在乐寿堂后窗上的影子,朦朦胧胧,将那金黄搅拌得光影浮动,活了一样,如同金色的精灵。
    13. 为什么说大自然对人类有抚慰作用?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1. ①. 半绿半黄的玉兰树的树叶,仿佛春天与秋天交汇、妙龄少女和沧桑老人并肩 ②. 滨河公园 ③. 各种树木叶子(新旧树木) ④. 新栽树木和老树木并存
    12. A:静中有动,把银杏叶写活了,表现作者的喜爱之情。
    B:批注:引用诗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玉兰树叶映照在窗户上的影子朦朦胧胧、光影浮动的样子;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13. 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所以说相较于大自然,人类是渺小的,是需要抚慰的。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概括。
    ①根据第④段“走进宜芸馆和玉澜堂,特别打眼的是半绿半黄的玉兰树的树叶,仿佛春天与秋天交汇、妙龄少女和沧桑老人并肩”可知,颐和园的宜芸馆和玉澜堂有半绿半黄的玉兰树的树叶,仿佛春天与秋天交汇、妙龄少女和沧桑老人并肩;
    ②根据第⑧段“游览完颐和园,我又去城外的凉水河畔转一转。这几年,沿河两岸建设了滨河公园”可知,地点为滨河公园;
    ③根据第⑧段“新栽了花木,不过也保留下好多老树,从而新旧共存,连通古今,更显原始和乡土”可知,景物有各种各样的树木叶子;
    ④根据第⑧段“新修了栈道,新栽了花木,不过也保留下好多老树,从而新旧共存,连通古今,更显原始和乡土。公园里的槐树、柳树、栾树、白蜡树,还有许多我叫不上名字的树,树叶金黄一片,挥洒在蓝天之下,倒映在河水之中,让天空和河水荡金流黄”可知,新栽树木和老树木并存。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批注。
    【A】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银杏叶比作祥云,写出银杏叶仿佛羽化成仙,像要飞走,在静中有动,表现了作者对银杏叶的喜爱之情。
    【B】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玉兰树叶映照在窗户上的影子比喻成金色的精灵,写出了影子朦朦胧胧、光影浮动的样子,将玉兰树的影子写活了;同时在后句中引用了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文章理解。
    根据文章第①段“一棵槭树高过窗子,满树的叶子金黄。在夕阳的辉映下,那金黄中闪着红,像熊熊燃烧的篝火,又像乡村灶台下喷出的火苗”,第②段“它仿佛羽化成仙,腾起一片金色的祥云,像要连根拔走飞起来一样”,第③段“在阳光的映衬下,满眼是透明的金黄,在场的几乎所有人都抬头叫起来”,第④段“特别打眼的是半绿半黄的玉兰树的树叶……不禁赞叹只有大自然才能孕育如此童话般的奇异色彩,胜过调色盘里调出的一切颜色”,第⑥段“将那金黄搅拌得光影浮动,活了一样,如同金色的精灵”,第⑧段“公园里的槐树、柳树、栾树、白蜡树,还有许多我叫不上名字的树,树叶金黄一片,挥洒在蓝天之上,倒映在河水之中,让天空和河水荡金流黄”可知,文章中描写了槭树、银杏、玉兰等多种树木的华丽景色,让人叹为观止,能够带给人内心的抚慰;
    结合第⑨段“人们到大自然中去,通常是去休息,我却认为,人必须经常生活在大自然中”“我特别强烈地感觉到人和大自然的友谊”“这种友谊,更多得益于大自然对人类的抚慰作用,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独特的赐予”可知,作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时候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友谊,像自然学习并从中获得启发,感受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心灵抚慰,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结合第⑩段“看看大自然里难得的秋色,这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抚慰。相较于大自然,人类是渺小的,是需要抚慰的”可知,在作者眼中,大自然给我们呈现出来的美景,就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恩赐,就是大自然带给人类心灵的抚慰,人类是需要通过欣赏美景来荡涤心灵,是需要抚慰的。据此进行总结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共11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①,见巨蛇围②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③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④,撷⑤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选自蒲松龄《螳螂捕蛇》)
    【注释】①觇(chān):探看。②图:此处指蛇身围。③殊:完全。④以刺刀攫(jué)其首:正用刺刀一样的前足在割蛇的头。⑤撷(diān):趺,这里是“任由蛇怎么翻滚”。
    14.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5. 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16. 作者在结尾评价狼的行为“止增笑耳”,有何用意?
    17. 面对强大而凶残的对手,屠户和螳螂最后能获胜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4. (1)追赶 (2)困窘,处境危急 (3)跌,摔
    15. 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
    16. 作者的议论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总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
    17. ①勇于斗争。“屠暴起”“屠自后断其股”说明屠户在认清形势后果断出击;“摸不可去”则说明螳螂在斗争中勇敢无畏。②善于斗争。“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说明屠户能够抓住有利时机,果断出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说明螳螂占据了有利位置,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极具智慧。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驱:追赶。“并驾齐驱”的“驱”也是“追赶”的意思。
    (2)句意:屠户的处境很危急。窘:困窘,处境危急。根据上下文的“惧”“恐”可知屠户的处境危急。
    (3)句意:但总也摔不掉。撷:跌,摔。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有:顾:看,视;积薪:把柴草堆积在一起;薪:柴草;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苫,盖上;蔽,遮蔽。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阅读启示。
    “止增笑耳”中的“笑”指笑料。作者诙谐风趣的议论,作者指出狼的狡猾奸诈,而嘲笑其顷刻而毙的结局,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也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勇于斗争,识破他们的奸计并歼灭之。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屠夫和螳螂最后能获胜的共同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勇于斗争。《狼》一文中,屠户在因惧怕反复投骨后,发现了狼的贪婪后,躲到麦场积新后,与狼对峙,抓住时机“暴起,以刀劈狼首”“屠自后断其股”,杀了两狼。表明屠户敢于斗争;《螳螂捕蛇》一文中,螳螂面对巨蛇,“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用它那刀似的前前足在割蛇的头,蛇竭力摔动着头,总也摔不掉),则说明螳螂在与蛇的斗争中勇敢无畏。
    ②善于斗争。《狼》一文中,屠户看到麦场中的积新,便“奔倚其下”,找到有利地势,与狼对峙;当看到一狼蹲坐在前面,“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屠户抓住有利时机,果断反击;《螳螂捕蛇》一文中,与巨蛇斗争时,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小小的螳螂占据了有利位置,攻击了巨蛇的要害,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极具智慧,可以看出善于斗争。
    【点睛】参考译文:
    【甲】
    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引诱敌人。
    狼也太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乙】
    一个姓张的人,偶尔在山谷中行走,听到山崖上发出很大的响声。他找到一条小路攀上去,偷偷地看,只见一条碗口粗的大蛇,在树丛中颠倒扑打,用尾巴乱打柳树,柳树枝劈劈啪啪纷纷地落下来。看那翻转跌倒的样子,好似有什么东西制住了它。但是,细细一看,并没什么东西,他感到疑惑不解。慢慢地向前靠进几步,就见一只螳螂紧紧地伏在蛇的头顶,用它那刀似的前足在割蛇的头;蛇竭力摔动着头,想把螳螂摔下来,但总也摔不掉。过了好半天,蛇终于死了,它鼻梁上的皮肉,早被撕裂开了。
    (二) (共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8. 有人认为,“秋风萧瑟”为诗歌增添了凄凉之感。你对此有何看法? 请简要分析。
    19. 诗人笔下描绘的沧海之景与诗人的志趣之间有什么关系? 请简要分析。
    【答案】18. 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萧瑟”一词有两个义项:①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②寂寞凄凉的样子。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对此进行具体分析。由前文“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可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的“萧瑟”是指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写出了秋风中大海汹涌澎湃的气势,展现了大海的威力以及磅礴的气势。
    19. 是曹操的作品,诗歌中的“沧海”常常被解释为诗人自喻,表达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怀。在这首诗中,曹操以大海的广袤、浩瀚和力量,来象征自己的抱负和志向。
    【解析】
    【18题详解】
    考查诗句理解。
    联系“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可知,正是因为有了这萧瑟的秋风,所以大海才有了汹涌奔腾、波涌连天的气势。海面上的秋风,掀起了巨大的波浪,大海得以展现出无穷的威力和磅礴的气势。联系后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可知,正是大海在秋风里展现出来的气势,让作者联想到大海可以包容日月星辰,进而抒发自己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所以“秋风萧瑟”一句并不凄凉,反而为诗歌增添了无尽的壮阔之感。
    【19题详解】
    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诗中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可知,诗中的大海水波浩渺,汹涌澎湃。根据诗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可知,诗中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
    本诗作者曹操是一代雄主,身处三国乱世,胸襟开阔,有一统天下的志向。大海的汹涌澎湃正如作者的开阔胸襟,大海的吞吐日月正如作者一统天下的伟大抱负。
    四、名著阅读(5分)
    20. “作为师者,要秉持严谨的态度,追求完美的境界;也要犹如一束光,引人向前。”请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A.唐僧(《西游记》) B.藤野先生(《朝花夕拾》)
    【答案】作为师者,一方面要如同工匠一样秉持严谨的态度,追求完美的境界;另一方面,犹如一束光,虽微弱,但照远。换言之,师者不仅要“言传”与“身教”并重,尤要以“为人为艺”的个人魅力潜濡默化的影响且塑造着学生的身心。B藤野先生是一位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具有高尚品格的老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概括和理解句子。作答时从题干中的两部作品任选一部来分析即可。
    例如:作为师者,一方面要做到信念坚定,态度真诚严谨,不断完善自己的修为;另一方面,要对别人起到引导的作用,犹如一束光,照亮别人前进的路。唐僧坚守正道,一心想要求取真经,普度众生,任何时候都不动摇自己的信念,取经途中他解救了自己的徒弟,并让他们得到了成长,最终都修成了正果。唐僧是一位慈悲、善良正直,有着理想信念的好师父。
    五、作文(50分)
    请从下面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作文。(50分)
    21. 在成长中,无论是静心阅读的享受,还是赛场拼搏的舒畅;无论是受人关照的感动,还是帮助他人的快乐;无论是奋斗的艰辛,还是成功的喜悦……每个人心中都有美好的回忆。这份回忆像春日的阳光一样,每次回想,都会给我们温馨和感动。
    请以“那次落满阳光的记忆”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600 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例文:
    那次落满阳光的回忆
    倚于窗口,痴痴地望着偌大的苍穹,似有云,亦无云,委于心的,是淡淡的一抹恐慌。唯有那暖阳,尽情地展现着自己,投下最绚烂的阳光于我身旁,眸前泛着一个个光滑的彩色的光圈。渐渐地,竟泛入心底里了,那些最为珍贵的回忆,便被这光圈染得灿灿的,置于心房。
    儿时,老家后的竹院儿,便是我的天堂。大片的翠竹使得那里成了夏天时纳凉的好地儿。刚是初夏,蝉儿、知了什么的,还未开始鸣叫,爷爷就开始收拾后院儿了。往往是在那片碧竹覆住的竹荫里,摆上一张躺椅,一个小小的石桌和几张石椅。简单的环境,简单的布置,便成为一家人夏天必不可少的避暑胜地。
    蝉儿叫得正欢,烈日灼烧着大地,那时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每家唯一的空调都装在卧室里,原本应为享受的午餐时间,竟成为炎热的煎熬。而我们家就不怕,赶着做好午饭,就全一股脑儿地钻入竹院儿。竹院当然是最凉快的地儿,粗壮翠绿的竹子肆意地向上生长,舒展着长而密集的竹叶,几十株竹子交错在一起,像是为我们编的一个天然的竹屋,浪漫,阴凉,任凭那阳光怎样照射,映下的,也只有几块小小的光斑而已:最霸道的我当然第一个抢占了最惬意的躺椅(当然,也没人与我争抢),手里捧着小碗,夹上几道小菜,便舒适地往椅子上一躺,大口吃着饭菜,而思绪早就穿过那半透明的“房顶”,不知飞哪儿去了。说来也怪,一到夏天,大人们吃饭就出奇的慢,一餐饭能吃一个多小时。这群大人,兴许也想赖在里面,不愿出去呢!
    桌上的菜已所剩无几,大人们仍在聊天,而我闲着没趣,便想着在院子里干点啥,于是一个鬼点子便浮出脑海。我满怀期待,用自己短短胖胖的手臂环抱住最粗的一根竹子,使出吃奶的劲儿拼命摇晃,别瞧我人小,劲儿可不小。霎时,整个院子都响起了那竹叶摩擦而起的清雕的“悉悉索索”声。阳光顺着摇晃不定的竹叶射入院内,使得投于地面的光斑就如夜空中的星星一样,忽明忽暗,一旦明亮,便璀璨耀人,令人欣喜。我蹦跳着惊呼:“下星星喽!下星星喽!”惹得大人们一阵宠溺的笑。弥散在院子里的阳光,似乎经过竹叶一层层的过滤,由炙热变得慵懒,变得轻柔。
    现如今,人还是一样的人,院子还是一样的院子,只是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无人问津的寂寞,竹院已变得破旧不堪,无论怎样看亦看不出原先竹子的高大与颜色的鲜脆。夏日炎炎,当和家人一起钻入屋内吹着空调、看着电视时,心里总感觉少了些什么,惦记着些什么,是鲜脆的竹院儿吗?是投入竹院的点点阳光吗?是院里蹦跳的小人儿?还是洋溢于院中的笑声?
    是的,再也回不去了。花开花落,春去秋来,一载复一载,人易老,物亦老,唯有那落满阳光的回忆,经久不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写作。
    一、审题。以“那次落满阳光的记忆”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这个命题的关键是“阳光”二字。阳光的本义是太阳光,寓意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活泼有朝气。“记忆”表明这是回忆,按题干要求,本文要写成回忆往事的记叙文,也就是充满正能力的往事,学习上、生活上、交往中的事可以写。题目引导部分静心阅读的享受、赛场拼搏的舒畅、受人关照的感动、帮助他人的快乐、奋斗的艰辛、成功的喜悦,这些都是充满正能量的事件,审题时,可从中体会借鉴。
    二、立意选材。从实指角度上,我们可写的内容很多,比如清晨的阳光明亮而透彻,万物为之欣喜;雨后的阳光幻化成彩虹,尽情展示世界的美丽;严寒之后的阳光温暖而舒适,向你诉说着重逢的喜悦。从暗指角度上,阳光二字给我们的写作的立意指定了方向,这份回忆必须是温暖的,积极向上的。所以,我们在写作时,要选取一些美好的过往来作为素材。比如,亲情和友情的珍贵,会像阳光一样帮你驱走现实的郁闷;阅读与书籍的阳光,会为我们的想象插上翅膀;而真善美这些品德更像是阳光让人间处处充满温暖。其实,真正的阳光要用心去感觉的。和阳光对话,你会感受到光明、欢乐、温暖、向上、力量……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就会有一副红润健康的面孔和一份明亮晴朗的心境。而回忆中有了阳光,会加倍地心生暖意!
    22. 进入七年级之后,我们走进了济南的冬天,走进了百草因与三味书屋,走进了想象的世界……沉醉其间,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千姿百态的事物让我们心驰神往。
    请以“沉醉在 中”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③600 字左右。
    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例文:
    沉醉在雨中
    我认为雨是变幻多端的,是诗情画意的,是柔情惆怅的。静观雨之春夏秋冬,我深深地沉醉其中……
    都说“春雨润如油”,那春天的细毛针,连绵不断地尽情投入大地的怀抱,冲破三月的雾霭洒向人间。来到人间,它化作花草树木的甘露,化作冰雪的解药,化作迁客骚人吟诗歌唱的对象,毫无保留地滋润着大地。望着窗外的雨,感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沉醉在雨中,一切都变得诗情画意。
    夏天的雨还真是个急性子,它容不得你跟它慢慢道来,就毫无征兆地倾盆而下。似乎是对大地的一种宣泄,哗啦啦地冲破灼热的大气,豪迈热情地来到人间。冲刷那人间的灰尘,冲刷浑浊的空气,冲刷那毒辣辣的太阳。一番宣泄之后又骤然而止,天空像被洗过般爽朗。如果说春雨是柔情似水的南方姑娘,那么夏雨就是热情奔放的小伙子了。沉醉在雨中,一切都变得清新爽朗。
    至于秋雨,有人说它是悲伤的,点缀着落寞凄清的秋季。的确,在伞下感受秋雨的惆怅,“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那些琐碎的繁杂事,让人“剪不断,理还乱”。原来,雨也可以传递人类感情,心中的悲伤惆怅,似乎也溶解在雨里头了。沉醉在雨中,一切都变得百感交集。
    冬雨是罕见的,也是多情的。可以让孤独的人在严寒的冬季更添一道冷风,也可以让情感温暖与他人,抵御冬季的酷寒。
    静观雨之春夏秋冬,让我沉醉其中。诗情画意,热情奔放,悲伤惆怅,柔情似水……雨丰富了山河,陶冶了情操,牵动着思绪,让我继续写下雨的赞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关键词“沉醉”,比喻为美好的事物所陶醉。“在……中”是要求写出具体的活动范围是什么。根据材料“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千姿百态的事物让我们心驰神往”,可知,补题的内容应从现实生活干姿百态的事物中来选取,可据材料提示选取“昆虫、花卉、篮球、音乐、小发明、旅游、书籍、亲情、友谊”其中的一个完成补题。立意上,应扣住“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等内涵,表达对美好事物及真善美的追求。
    第二,文体选择和选材:本题要求写记叙文。先根据对题意的理解,结合自己熟悉的材料完成补题,如沉醉在花卉中、沉醉在篮球中、沉醉在亲情中等。然后,根据补题的内容选择相关的故事。行文时,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字里行间要扣住喜爱来写,以突显“沉醉”。要用心理描写写出自己的感受,要用议论抒情语句表达沉醉的事物对自己的影响或作用。
    第三:思路示例:如“沉醉在书中”,记叙文文体。开头用古人名言“书为师,多拜多得识”和鲁迅的名言“读书,就是要把书当作朋友一样,去读懂这位‘朋友’内心最深处的世界”引入主题,点明“我”对读书的喜爱之情。接着介绍“我”喜欢的书的种类,再加上“我”与书之间发生的趣事。最后用排比句“好书是良师益友,是点燃知识火把的那盒火柴,是指引你走出‘文盲”的启明星,是智慧源泉中的智慧之水”再次强调读书的益处,结尾化用李清照的词“沉醉不知归路”,再次表达“我”对书的喜爱。
    意象
    画面/意境/情感
    诗句
    作者及篇目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
    树、马
    凄凉、萧瑟
    ③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④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忧虑、关切
    ⑦__________,⑧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地点
    景色
    潭柘寺
    银杏树,叶片金黄,随风飞舞
    颐和园的宜芸馆和玉澜堂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城外的凉水河畔
    ④______________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词语推断法:并驾齐驱
    (2)屠大窘
    联系上文的“惧”、下文的“恐”进行推测
    (3)撷不可去
    课内迁移法:一狼径去

    相关试卷

    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2页。

    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家国情怀的表述,请简要分析第⑫段在文中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共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