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6页,请用直径0,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关问题, 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 分析第②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共6页。全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和运用(18分)
1. 经典诗文默写。
(1)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
(2)__________________,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__________________。
(3)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误入藕花深处。
(4)__________________,指通豫南,__________________,可乎?
【答案】 ①. 家书抵万金 ②. 白头搔更短 ③. 八方各异气 ④. 寄身于草野 ⑤. 沉醉不知归路 ⑥. 兴尽晚回舟 ⑦. 吾与汝毕力平险 ⑧. 达于汉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易错字词:抵、搔、醉、汝。
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越南谚语说:“世事多变迁,唯有此心坚。”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中越两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和辉huáng成就充分表明,中越加强团结合作是我们战胜前行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历史经验。展望未来,我们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携手走好各自社会主义道路,让工业化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huì及两国人民,共同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2. 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1)越南谚(A. yàn B.yǎn)语说:“世事多变迁,唯有此心坚。”( )
(2)我们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携(A. juān B.xié)手走好各自社会主义道路。( )
3. 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1)辉huáng _______________ (2)huì_______________及
【答案】2. ①. A ②. B
3. ①. 煌 ②. 惠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1)谚语:yàn yǔ,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故选A。
(2)携手:xié shǒu ,1、手拉手的意思。2、形容齐心。3、指共同奋斗,联合。4、指聚首,聚会。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辉煌:huī huáng,1、光辉灿烂的。2、杰出的;灿烂的。
惠及:huì jí,把好处给予某人或某地。
名著阅读。
4. 在昆虫的各种类型中,很少有能够发光的。但其中有一种是以发光而出名的。这个稀奇的小动物的尾巴上像挂了一盏灯似的,用来表达它对快乐生活的美好祝愿。即便是我们不曾与它相识,不曾见过它在黑夜中从草丛上飞过,不曾见过它从圆月上落下来。就像一点点火星儿一样,那么,至少从它的名字上,我们可以多少对它有一些了解。古代的时候,希腊人曾经把它叫做亮尾巴,是很形象的一个名字。现代,科学家们则给它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萤火虫。
萤,在它开始捉食它的俘虏以前,它总是先要给它打一针麻醉药,使这个小猎物失去知觉,从而也就失去了防卫抵抗的能力,以便它捕捉并食用。这就好比我们人类在动手术之前,在病床上,先接受麻醉,从而渐渐失去知觉而不感到疼痛一样。在一般情况下,萤所猎取的食物,都是一些很小很小的蜗牛,很少能捕捉到比樱桃大的蜗牛。
上面语段选自《_________》(填写作品名称),其中提及的萤火虫,有两个最有意思的特点: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昆虫记 ②. 获取食物的方法奇特、巧妙 ③. 尾巴上有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一空,结合“在昆虫的各种类型中,很少有能够发光的。但其中有一种是以发光而出名的。这个稀奇的小动物的尾巴上像挂了一盏灯似的,用来表达它对快乐生活的美好祝愿”可知,选段出自《昆虫记》。《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尊敬与热爱。
二三空,结合选文“在昆虫的各种类型中,很少有能够发光的。但其中有一种是以发光而出名的。这个稀奇的小动物的尾巴上像挂了一盏灯似的,用来表达它对快乐生活的美好祝愿”“在它开始捉食它的俘虏以前,它总是先要给它打一针麻醉药,使这个小猎物失去知觉,从而也就失去了防卫抵抗的能力,以便它捕捉并食用”等内容可知,萤火虫的两个最有意思的特点分别为:尾巴上有灯、捕食方式特别。
5.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关问题。
①学习是见贤思齐的精神自觉,②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社区阅览室的建设确实卓有成效, 仍存在一些问题。③例如,服务时间与工作时间重合,无法满足下班、放学后人们的自习需求,一座难求,并且自习人群在年龄差异和学习目标等方面有较大差异。④弥合公共学习资源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的鸿沟,需要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到有效覆盖,切实满足大众学习的现实需求。
(1)请提取第①句主干,并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横线处需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将之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学习是自觉。
(2)但 (3)将“自习需求”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缩句。缩句时,要把所有修饰语去掉,要注意缩句后语句要通顺。缩写句子的步骤:①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子的意思。②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宾),对这部分予以保留,删掉次要部分(定、状、补);③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在第①句“学习是见贤思齐的精神自觉”中,“学习”是主语,“是”是谓语,“见贤思齐”是修饰“精神自觉”的定语,“精神”是修饰“自觉”的定语,“自觉”是谓语,故句子主干为:学习是自觉。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
根据第②句“我国公共图书馆、社区阅览室的建设确实卓有成效”与“仍存在一些问题”可知,这两句话前后构成转折关系,故可填写关联词“但、却”。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根据第③句“例如,服务时间与工作时间重合,无法满足下班、放学后人们的自习需求,一座难求,并且自习人群在年龄差异和学习目标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可知,“服务时间与工作时间重合,无法满足下班、放学后人们的自习需求”与“一座难求,并且自习人群在年龄差异和学习目标等方面有较大差异”之间是两个并列的问题,故中间应用“;”。
二、综合性学习(6分)
6. 请你参加以“保护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2023年6月10日是中国文化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请将“文物保护利用”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2)下面是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请简单概括其含义。
(3)下面这两份统计表,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至少写两条)
【答案】(1)文物保护利用
(2)示例:①体现中华民族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②显示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③彰显中国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④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⑤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 时辰等元素,很具民族特点,突出表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韵味。
(3)示例:①保护中国文化遗产需要吸纳广大年轻人的力量;②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增加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感。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注意书写时不要错写、漏写和连笔。注意“保护”两个字的写法,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根据图中“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所示,标识上方采用简体中文“中国文化遗产”,下方使用拼音“ZHONG GUO WEN HUA YI CHAN”,中国文化遗产标识标准色彩为金色,中国文化遗产标识核心采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金饰图案,有专家将其命名为“太阳神鸟”或“四鸟绕日”。“四鸟绕日”图案是中华先民崇拜太阳艺术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之作,其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以此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与启示。
根据柱状图“非遗失传的原因分布”可知,“年轻人不愿意继承”占比66.67%,是最大的原因,据此可得启示:要使非遗传承,需要吸纳广大年轻人的力量,让更多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传承的过程中来;
根据扇形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程度”可知,有28%的受访者几乎没有体验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有52%的受访者体验过少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此可得启示:应该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能够知道、了解、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阅读(36分)
(一)(12分)
阅读《昆明的雨》(节选)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②我想念昆明的雨。
③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④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⑤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⑥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⑦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工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⑧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7. 本文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8. 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
(1)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说说你对句中“格调”一词的理解。)
(2)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为什么要写这位卖杨梅的女孩?)
9. 分析第②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
10. 作者在第⑦段中,对干巴菌的描写也挺有趣,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试简单进行分析。
【答案】7. 这幅画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又可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具体的描述。
8. (1)“格调”原指“人品格或风格”,这里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色泽。(2)这段文字用“戴”“穿”“坐”“吆喝”一系列动词,对苗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进行描写。用卖杨梅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9. 内容上,点明中心,表达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之情;结构上,独立成段,既承接上文画面的介绍,又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
10. 示例:开始先“大贬”干巴菌,多用比喻、反问突出它的丑,如样子难看,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而后话锋一转,开始写干巴菌的美味,如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特别好吃。(大意对即可)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文章的开头描述了作者给宁坤的画,从画的内容“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分析,内容上,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结构上,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为下文做铺垫,另外,从画写起,设置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据此理解作答。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词句的赏析。
(1)根据第⑦段“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中的加点字“格调”本意是文艺作品的风格;人的风格或品质。结合前文“牛肝菌色如肝滑、嫩,鲜、香,很好吃”可知,在这里指青头菌炒熟后的诱人色泽和鲜香口味。
(2)根据第⑧段“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可知,“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是外貌描写,呈现出了她们的民族服饰;“坐”“吆喝”是动作描写,展现出他们日常生活的场景;“卖杨梅”是语言描写,“娇娇的”声音,生动地表达了女孩子声音的柔美和娇嫩,使人感受到她们的青春活力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这里借助对苗族女孩子娇美情态的描写,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了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段落在文中作用的能力。一定要根据段落在文中的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具体分析。
第②段独立成段,就本段来看,不难看出这是一个过渡段,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从结构上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看,上文主要写昆明的特点,下文开始转而写昆明的雨。所以第②段点明了文章中心,突出强调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怀念深情。承接上文第①段对画的介绍,引起下文对想念昆明雨的原因的抒写。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即在表达某种观点或情感之前先进行抑制或反面的描写。这可以通过创造一种对比效果来增强表达的效果。在文章中,通过先抑制或反面的描写,读者会更加关注随后的正面表达,从而加深对文中观点或情感的理解和感受。这种手法可以让文章更具吸引力,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使文笔更加生动有趣。
根据第⑦段“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工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可知,在写干巴菌时先写,先用比喻、反问描写干巴菌外表的丑陋,内里的杂乱,再转变角度,从外表写到口感,一番对比下来,突出干巴菌的美味。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片草叶上的勇敢
龙仁青
①小时候听大人讲神农氏的故事,浮现在脑际里的神农氏形象是一个清瘦的少年:个头不高,大大的脑袋上毛发稀疏,一双眼睛总是在寻找着什么,鼻翼微微翕动着,配合着眼睛同样在寻找着什么,鼻子下的嘴唇上则沾满了泥巴,那是他把刚刚从水边采摘到的一片草叶急不可待地塞进嘴里时留下来的——那时,在我的想象里,神农氏的样子,就是《三毛流浪记》里三毛的样子。
②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联想,是因为那时的我,有着与神农氏同样的行为——采摘野草塞进嘴里品尝,看它能不能吃。每每到了家里的母牦牛产下小牛犊,小牛犊慢慢学会吃草,草原上所有的人家便开始把母牦牛和小牛犊分群放牧。此时,正是夏天最好的时刻,茂盛的草叶覆盖了草原,姹紫嫣红的野花随意地散落在草叶之间。在这个季节里,像我这样的半大小孩每天的任务,就是把家里的小牛犊赶到离它们的母亲较远的草地上,让它们母子在整个白天都不能见面,保证向晚时分把它们分别赶回家里,让它们母子团聚时,母牦牛大大的乳房鼓鼓胀胀的,充盈着奶水,不但有小牛犊吃的,也有我们人吃的。
③那时的我,正值少年,正在生长的身体每天都处于一种饥饿状态,总是想着找到一点吃的东西塞进嘴里,于是,草原上满目的草叶和草叶间的野花便成了我的目标。在我的家乡,有一种植物,形状像极了杨树树叶,却并没有生长在树上,而是低矮地匍匐在地上,单生或对生,微微多肉,我们称之为“酸面片”——直至后来,才知道这种植物的学名叫“小大黄”。放牧小牛犊的季节,我们便漫山遍野地寻找“酸面片”,摘下来塞进嘴里,大嚼,味道极酸,酸中透着一丝微微的甜,是这个季节我们最好的零食。“酸面片”一般都生长在高处,爬到山上才可以找到,在这样的地方,还有几种植物长得与“酸面片”极像,有时候,我们并不能辨识它们,唯一辨识的方法,就是放入嘴里品尝,如果味道不对,就马上吐出来——这或许是植物的一种防御措施,它们长成大致相同的样子,让人们难辨真假,从而以牺牲自己的方式保护着彼此。
④我也曾品尝过结籽的马蔺。马蔺开花是在盛夏季节,紫红的花朵点缀在青绿的草叶上,就像是草原绿色的头发上随风飘摇的一枚枚紫红的蝴蝶结。到了深秋,马蔺花谢了,马蔺结籽了,马蔺籽形状像极了一颗微缩的袖珍菜瓜,把“菜瓜”剥开,便能看到一排排的籽儿躺在里面,就像是剥开的豌豆。我们便尝试着吃那些籽儿,味道辛辣,如果吃多了,偶尔会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显然是含有微毒。也许是受到豌豆可以烧烤食用的启发,我们有时也会捡拾一些枯草,用随身携带的、磨平了边缘棱角的玻璃瓶的瓶底作为聚光镜,对准太阳,把枯草点燃,再把“菜瓜”烧烤,烧烤过的马蔺籽味道就会好很多,也不会中毒。
⑤《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的作者理查德·洛夫呼吁人们勇敢走向大自然,他曾提出“超强觉察力”的概念,他认为这种能力是一种经过开发的经验性的预判能力,来自小时候大自然中的各种实践和尝试。理查德·洛夫提出的这一概念,时常让我想起神农氏,神农氏正是有了这种“超强觉察力”,勇尝百草,不惜牺牲生命,才发现了诸多野生植物内部的药物成分,并让一些野生植物成为了可以耕种的庄稼,救治和养育了我们的生命,发展出壮阔的农耕文明和中医药文化。
⑥“超强觉察力”抑或可称之为“神农精神”。这是一种经过自然洗礼的先天性的危险识别能力,这种能力是自然的赐予。我相信,只要是一个生长在自然中的孩子,都有过这种经历,有过这种精神。
(选自《新民晚报》2023年05月30日)
11. 第①段具体描写神农氏形象,有什么作用?
12. 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马蔺开花是在盛夏季节,紫红的花朵点缀在青绿的草叶上,就像是草原绿色的头发上随风飘摇的一枚枚紫红的蝴蝶结。
13. 文中写“我”主要品尝过哪两种植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4. 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答案】11.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自然引起下文,即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也经常采摘野草塞进嘴里品尝,看它能不能吃。同时,也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即赞颂“神农精神”。
12. 示例:运用比喻手法,将马蔺“紫红的花朵”比作“一枚枚紫红的蝴蝶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蔺花的鲜艳、娇美。
13. ①“酸面片”(或“小大黄”)。形状像极了杨树树叶,低矮地匍匐在地上,微微多肉,味道极酸,酸中透着一丝微微的甜。②结籽的马蔺。形状像极了一只微缩的袖珍菜瓜,剥开后有一排排的籽儿,味道辛辣,含有微毒。
14. 示例:本文以《一片草叶上的勇敢》为题目,一方面写出了少年时的我们,为了填饱肚子,勇敢地品尝各种野草植物,甚至能机智地对稍有毒性的果实进行加工等;另一方面赞颂了神农氏的精神,他勇尝百草,不惜生命敢于在大自然中进行各种实验与尝试,发现诸多野生植物内部的药物成分,并让一些野生植物成为了可以耕种的庄稼,救治和养育了我们的生命,沿袭出壮阔的农耕文明和中医药文化。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句段作用。
结合①段中“小时候听大人讲神农氏的故事,浮现在脑际里的神农氏形象是一个清瘦的少年:个头不高,大大的脑袋上毛发稀疏,一双眼睛总是在寻找着什么,鼻翼微微翕动着,配合着眼睛同样在寻找着什么,鼻子下的嘴唇上则沾满了泥巴,那是他把刚刚从水边采摘到的一片草叶急不可待地塞进嘴里时留下来的”的内容可知,神农氏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具体描写神农氏的形象,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结合②段中“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联想,是因为那时的我,有着与神农氏同样的行为——采摘野草塞进嘴里品尝,看它能不能吃”的内容可知,自然引起下文,即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也经常采摘野草塞进嘴里品尝,看它能不能吃;
结合⑥段中‘超强觉察力’抑或可称之为‘神农精神 ’。这是一种经过自然洗礼的先天性的危险识别能力,这种能力是自然的赐予。我相信,只要是一个生长在自然中的孩子,都有过这种经历,有过这种精神”的内容可知,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即赞颂“神农精神”。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时,结合句子内容,按照题干要求的角度进行分析。
结合“马蔺开花是在盛夏季节,紫红的花朵点缀在青绿的草叶上,就像是草原绿色的头发上随风飘摇的一枚枚紫红的蝴蝶结”的内容,由“就像是草原绿色的头发上随风飘摇的一枚枚紫红的蝴蝶结”可知,句中将马蔺“紫红的花朵”比作“一枚枚紫红的蝴蝶结”,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蔺花的鲜艳、娇美,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③段中“那时的我,正值少年,正在生长的身体每天都处于一种饥饿状态,总是想着找到一点吃的东西塞进嘴里,于是,草原上满目的草叶和草叶间的野花便成了我的目标。在我的家乡,有一种植物,形状像极了杨树树叶,却并没有生长在树上,而是低矮地匍匐在地上,单生或对生,微微多肉,我们称之为‘酸面片’——直至后来,才知道这种植物的学名叫‘小大黄’。放牧小牛犊的季节,我们便漫山遍野地寻找‘酸面片’,摘下来塞进嘴里,大嚼,味道极酸,酸中透着一丝微微的甜,是这个季节我们最好的零食”可概括为:“酸面片”,形状像极了杨树树叶,低矮地匍匐在地上,微微多肉,味道极酸,酸中透着一丝微微的甜;
结合④段中“我也曾品尝过结籽的马蔺。马蔺开花是在盛夏季节,紫红的花朵点缀在青绿的草叶上,就像是草原绿色的头发上随风飘摇的一枚枚紫红的蝴蝶结。到了深秋,马蔺花谢了,马蔺结籽了,马蔺籽形状像极了一颗微缩的袖珍菜瓜,把‘菜瓜’剥开,便能看到一排排的籽儿躺在里面,就像是剥开的豌豆。我们便尝试着吃那些籽儿,味道辛辣,如果吃多了,偶尔会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显然是含有微毒”可概括为:结籽的马蔺。形状像极了一只微缩的袖珍菜瓜,剥开后有一排排的籽儿,味道辛辣,含有微毒。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理解。
结合①段中“小时候听大人讲神农氏的故事,浮现在脑际里的神农氏形象是一个清瘦的少年:个头不高,大大的脑袋上毛发稀疏,一双眼睛总是在寻找着什么,鼻翼微微翕动着,配合着眼睛同样在寻找着什么,鼻子下的嘴唇上则沾满了泥巴,那是他把刚刚从水边采摘到的一片草叶急不可待地塞进嘴里时留下来的——那时,在我的想象里,神农氏的样子,就是《三毛流浪记》里三毛的样子”,⑤段中“理查德·洛夫提出的这一概念,时常让我想起神农氏,神农氏正是有了这种‘超强觉察力’,勇尝百草,不惜牺牲生命,才发现了诸多野生植物内部的药物成分,并让一些野生植物成为了可以耕种的庄稼,救治和养育了我们的生命,发展出壮阔的农耕文明和中医药文化”,⑥段中“‘超强觉察力’抑或可称之为‘神农精神’。这是一种经过自然洗礼的先天性的危险识别能力,这种能力是自然的赐予。我相信,只要是一个生长在自然中的孩子,都有过这种经历,有过这种精神”可知,本文以《一片草叶上的勇敢》为题目,赞颂了神农氏的精神,他勇尝百草,不惜生命敢于在大自然中进行各种实验与尝试,发现诸多野生植物内部的药物成分,并让一些野生植物成为了可以耕种的庄稼,救治和养育了我们的生命,沿袭出壮阔的农耕文明和中医药文化;
结合③段中“那时的我,正值少年,正在生长的身体每天都处于一种饥饿状态,总是想着找到一点吃的东西塞进嘴里,于是,草原上满目的草叶和草叶间的野花便成了我的目标”,④段中“也许是受到豌豆可以烧烤食用的启发,我们有时也会捡拾一些枯草,用随身携带的、磨平了边缘棱角的玻璃瓶的瓶底作为聚光镜,对准太阳,把枯草点燃,再把‘菜瓜’烧烤,烧烤过的马蔺籽味道就会好很多,也不会中毒”可知,以《一片草叶上的勇敢》为题目,写出了少年时的我们,为了填饱肚子,勇敢地品尝各种野草植物,甚至能机智地对稍有毒性的果实进行加工。
(三)(10分)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下面小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环而攻之而不胜( )
(2)委而去之( )
(3)寡助之至( )
(4)攻亲戚之所畔( )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三里之城”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已而之细柳军B. 居天下之广居
C. 甚矣,汝之不惠D. 始此,跳往助之
17.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8. “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是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的特色之一。试结合具体内容简单阐释。
【答案】15. ①. 围 ②. 放弃 ③. 极点 ④. 同“叛”,背叛 16. B
17. 示例: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18.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然后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环:围。
②句意:守城者弃城而逃走。委:放弃。
③句意: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至:极点。
④句意: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三里之城”意为: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之:助词,的。
A.动词,到;
B.助词,的;
C.助词,主谓间取独;
D.代词,代指愚公;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故:因此;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以:凭借;封:划定;疆:边疆;界:界限;固:巩固;险:险要;威:威慑。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结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知,作者开篇即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结合“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可知,接着作者列举战争事例,分别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和“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进而突出“人和”的重要性;结合“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可知,接着作者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进而论证想要“人和”就先“得道”的观点。据此可知,选文围绕“人和”这一论点逐层论证,层层深入,逻辑推理严密,极具说服力。可据此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四)(2分)
1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首诗第二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
【答案】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颔联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这两句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山山、树树,秋色、落晖中展现的画面是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据此可答。
四、作文(40分)
20. 按照要求作文。
物件,汉语词汇,释义是东西,物品。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物件,或承载有趣故事,或寄托深厚情思……
请以《我最喜欢的物件》为题目,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我最喜欢的物件
在无数的物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只普通的陶瓷茶杯。它不高贵,不华丽,但在我心中却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
这只茶杯是我小时候在祖父母的家中找到的。那时的它,被放置在角落里,满是灰尘和岁月的痕迹。然而,当我拿起它,仔细打量时,却被它那简约而古朴的美深深吸引。茶杯的颜色是淡淡的青灰,上面绘制着几笔简约的竹子,每一笔都充满了艺术的气息。尽管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它依然保持着那份宁静和优雅。
这只茶杯不仅是我对美的追求的象征,更是我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每当我看到它,我都会想起祖父母家的那个角落,那个充满阳光和温暖的下午,以及那个小小的我,带着好奇和欣喜,发现了这个美丽的物件。
这只茶杯也是我生活中的一位良伴。每当我忙碌一天后,坐下来休息时,我都会倒上一杯热茶,捧起这只茶杯,静静地享受那份宁静和舒适。它的温暖,让我忘记了疲劳和烦恼,只留下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在我看来,这只茶杯不仅仅是一个物件,更是一个有故事的灵魂。它见证了我的成长,陪伴我度过了无数的日夜,也承载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我喜欢这只茶杯,因为它简单而真实,因为它充满了故事和情感,更因为它让我明白了生活真谛——无论世界如何喧嚣,我们都需要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可以让我们放下一切,只与自己对话的地方。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珍惜这只茶杯,让它陪伴我走过更多的时光,见证我更多的故事。它是我最喜欢的物件,也是我最宝贵的记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从题目和导语看,这篇文章适合写成记叙文。“物件”是作文的中心,“最喜欢的”是情感基调,“我”限定选材范围。“物件”显然是没有生命的某个物体,是一把扇子,一幅画,一个u盘,一支铅笔,一双鞋,一件衣服,一幅字等等,先选定这个“最喜欢”的物件,然后明确为什么最喜欢。写出物件的特点,写出喜欢的原因,这就是文章的两个重点,而能不能把喜欢的原因写好则是文章的深度、立意所在。
第二,思路。选定“物件”后,要对其进行描写,外貌上的描写,从颜色、形状、质地、触感等多个角度描写,展现出其特点,这个特点可以是有点,例如扇子的工艺精良,也可以是引发疑惑的特点,例如一幅写坏了的字等等。然后,叙述“最喜欢”的原因,结合导语“或承载有趣故事,或寄托深厚情思”可知,最喜欢这个物件,显然是因为其具有某种特殊的价值,其价值要和情感、记忆、品行、思想、成长等内容相关。一双奶奶亲手做的鞋,一幅自己因为急躁写坏的字,一把蕴藏着友情的扇子等等。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传递情感和思想。要让文章有深度、有感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和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卷前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古诗文默写,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68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6页,请用直径0,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关问题,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分析第②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