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426613/0-17323354940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宁波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426613/0-173233549408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宁波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426613/0-173233549411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宁波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次考试期间不得使用计算器,,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完成相应内容的填写和填涂考试号、贴好条形码,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本次考试期间不得使用计算器,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Fe-56 Cu-64 Zn-65 Br-80 I-127 Ba-137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石灰乳:电解质B.有色玻璃:胶体
C.Na2O2:碱性氧化物D.CO:酸性氧化物
2.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图标对应不正确的是
A.排风:B.腐蚀:
C.热烫:D.明火:
3.科学家发现了利用泪液来检测糖尿病的方法,其原理是用氯金酸钠(NaAuCl4)溶液与泪液中的葡萄糖发生反应,生成纳米金单质颗粒(直径为20-60nm)。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氯金酸钠中金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B.检测时,葡萄糖发生了还原反应
C.NaAuCL在反应中体现氧化性D.纳米金单质颗粒属于胶体
4.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取的是
A.FeCl2B.FeSC.CusD.Fe(OH)3
5.化学烫发巧妙利用了头发中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实现对头发的“定型”,其变化过程示意图如下。(-SH中S为-2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药剂A具有还原性
B.①→②过程若有2ml S-S键断裂,则转移4ml电子
C.②→③过程若药剂B是H2O2,其还原产物为O2
D.化学烫发通过改变头发中某些蛋白质中S-S键位置来实现头发的定型
6.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1H2和2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质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11.2LCl2通入水中,溶液中氯离子数为0.5NA
C.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每消耗56gFe,转移电子数为3 NA
D.浓度为1ml/L的K2SO4溶液中所含K+数目为2NA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aOH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B.CCl4中每个原子最外电子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C.CO2气体溶于水时有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
D.Na2O2中存在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制餐具可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
B.过氧化钠在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可作为氧气的来源
C.氯化铁溶液在工业上可作为制作印刷电路板的腐蚀液
D.漂白粉既可作棉、麻、纸张的漂白剂,又可用作游泳池等场所的消毒剂
9.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有关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A.面包师用碳酸氢钠做焙制糕点的膨松剂,是因为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B保洁员用“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主要成分盐酸)混合使用,为了增强去污效果
C.技术员用铬酸氧化法对金属铝表面处理,为了增加膜的厚度和美丽的色彩
D.化学实验员将实验转化后的难溶物或含有重金属的固体废渣,直接倒入下水道
10.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测定NaClO溶液pH时,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干燥pH试纸上
B.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引流用的玻璃棒下端靠在容量瓶瓶颈刻度线以上
C.做焰色试验前,铂丝用稀硫酸清洗并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
D.加热Na2CO3或NaHCO3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11.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材料,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运载火箭的动力源于氧化还原反应
B.硬铝是一种铝合金,是制造飞机和飞船的理想材料
C.储氢合金是一种能够大量吸收H2,并与H2结合成金属氢化物的材料
D.精密计时的铯原子钟,铯(Cs)是第五周期第IA族元素
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明矾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使SO恰好完全沉淀2Ba2++3OH-+Al3++2SO=2BaSO4↓+Al(OH)3↓
B.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l3++3NH3·OH=Al(OH)3↓+NH
C.碘化亚铁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氯气反应:2Fe2++2I-+2Cl2=2Fe3++I2+4Cl-
D.工业制漂白粉:Cl2+2OH-=ClO-+Cl-+H2O
1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溶液:K+、Na+、MnO、SO
B.能使紫色石蕊变色的溶液:Na+、Ca2+、Cl-、HCO
C.强酸性溶液:NH、K+、SO、NO
D.强碱性溶液:K+、Na+、Cl-、Al(OH)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6O和18O含有相同的电子数B.14C和14N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C.35Cl2和37Cl2互为同位素D.C60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15.“跑道式”元素周期表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素a能与水置换出H2,且反应比Na与水反应更剧烈
B.元素b最高正价和其在常规元素周期表中族序数相同
C.元素c、d、e、f、g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对应的单质都有比较强的氧化性
D.位置h和i处均各含有15种元素
16.物质W常用作漂白剂和氧化剂,其构成元素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各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N和Z的原子序数之差为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Z形成的化合物与M、N形成的化合物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可通过比较Y单质与N单质的还原性强弱来判断Y、N的非金属性强弱
C.Z的氢化物的沸点一定大于Y的氢化物的沸点
D.化合物W常用作氧化剂,宜在高温下使用
17.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进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循环2中的气体X为CO2
B.沉淀池中得到的沉淀为碳酸氢钠
C.为提高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主要是设计了循环1
D.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足量的CO2,再通入足量的NH3
18.下列“类比”结果正确的是
A.Fe和Cl2反应生成FeCl3,则Fe和Br2反应生成FeBr3
B.N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则Li在氧气中燃烧生成Li2O2
C.向Na2CO3中加入少量水放出热量,则向NaHCO3中加入少量水也放出热量
D.Fe(OH)3在空气中加热分解生成Fe2O3,则Fe(OH)2在空气中加热分解生成FeO
19.某实验小组测定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已知该氧化物中铁元素只有Fe2+和Fe3+两种价态,实验步骤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步骤②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溶液a中阳离子有H+、Fe2+和Fe3+
C.溶液b中n(Fe3+):n(Cl-)=1:3
D.通过计算可得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4O5
20.S2Cl2常用作橡胶的硫化剂,能改变生橡胶遇冷变硬的性质。S2Cl2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与水极易反应:S2Cl2+H2OS+SO2+HCl(未配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S2Cl2中硫元素化合价:+1
B.S2Cl2中存在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C.S2Cl2与水反应时,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D.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S2Cl2,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S2Cl2中含有Cl-
21.向仅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溶液中四种粒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b-a=5,线段IV表示一种含氧酸,且1和IV表示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线段Ⅰ、II、III、IV分别代表I-、Fe2+、Br-、HIO3的变化情况
B、Fe2+、I-和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
C.根据图像可计算b=11
D.线段IV对应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1
22.将一定量的锌放入200mL 18.4 ml·L-1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X44.8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0.8L,测得溶液中c(H+)=0.2ml·L-1,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气体X为H2和SO2的混合物B.反应中共转移4ml电子
C.气体X中H2和SO2的体积比为1:4D.反应中共消耗Zn 65g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可以浮在水面上是因为H2O分子间存在氢键
B.氧化钠溶于水只破坏了离子键
C.Na2O2是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D.气体分子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24.将一定量的Fe、Fe2O3、CuO的混合物放入体积为100mL、浓度为2.2ml/L的H2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896mL(标准状况),得到不溶固体1.28g。过滤后,滤液中的金属离子只有Fe2+(假设滤液体积仍为100 ml.)。向滤液中滴加2ml/LNaOH溶液,直至40 mL时开始出现沉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28 g固体成分为Fe和Cu
B.未滴加NaOH溶液前滤液中Fe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 ml/L
C.原混合物中Fe与Fe2O3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原混合物中CuO无法计算
2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0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O2的结构式;CCl4的电子式。
(2)写出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3)写出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用电子式表示K2O的形成过程。
27.(10分)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海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以下是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氮酸钠的工艺流程图:
己知:
①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
②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
(1)ClO2发生器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通入空气的作用可能是。
(3)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吸收塔内的温度不能超过20℃,其目的是。
(4)从滤液中得到NaCIO2·3H2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填序号)。
A.蒸发浓缩 B.蒸馏 C.过滤 D.灼烧 E.冷却结晶
28.(12分)无水氯化铁固体呈棕褐色,易潮解,100 ℃左右时升华,冷却后易凝华。如图是两名学生设计的用氯气与铁反应制备无水氯化铁的实验装置图。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右边的产品收集装置则不同,分别如(I)和(Ⅱ)所示。试回答:
(1)实验前,需进行的操作是;B仪器的名称是。
(2)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装置的目的是防止水蒸气进入D中
B.装置(Ⅱ)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O-+Cl-+H2O
C.用50mL 12 ml·L-1具的卦酸与品量的MnO2反应,所得氰气可以制取16.25g FeCl3
D.实验中应先点燃B处的酒精灯,再立刻点燃D处的酒精灯
(4)装置(I)的主要缺点:、;
(5)如果选用(Ⅱ)装置来完成实验,则必须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29.(12分)海水是资源宝库,可利用海水提溴:
资料:常用提溴原料
(1)选用苦卤浓缩液而不是天然海水作为提溴原料的原因是。
(2)海水中溴元素的存在形式是Br-,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反应①能发生的原因:。
(3)步骤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在海水提溴生产工艺中,通常通过蒸馏法实现溴和水的分离(蒸馏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而实现分离的办法)。在蒸馏的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80~90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请解释其原因。
(5)若步骤④中通入960gSO2,实际产出Br2的质量为1920g,则实际产量Br2的产率为。(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
30.(6分)玻璃仪器内壁残留的硫单质可用热KOH溶液洗涤除去,发生如下反应:
3S+6KOH2K2S+K2SO3+3H2O
(x-1)S+K2S K2Sx(x=2~6)
S+K2SO3K2S2O3
请计算:
(1)0.480g硫单质与VmL1.00 ml·L-1热K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只生成K2S和K2SO3,则V=。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火焰呈黄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a+,不确定是否含K+
B
将稀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硅酸钠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C
铜与浓硫酸反应后的试管中加蒸馏水稀释
溶液变蓝色
铜与浓硫酸反应有CuSO4生成
D
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SO2
溶液红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提溴原料
天然海水
苦卤浓缩液(浓缩海水)
溴含量(g·L-1)
0.045
7.27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pdf无答案,共6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3_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