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一(上)期末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一(上)期末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恐龙繁盛期,4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 此次地震易引发的海洋灾害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木星常被人们称为“地球的守护神”。2023年11月3日,夜空上演了“木星冲日”的天象(冲日是指天体与地球、太阳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天体与太阳分别位于地球两侧的天文现象),此时木星特别明亮。完成下面小题。
1. 能够发生类似“木星冲日”的天体有( )
A. 火星和金星B. 水星和海王星
C. 水星和金星D. 火星和天王星
2. “木星冲日”现象说明太阳系行星公转轨道具有的特征是( )
A. 同向性B. 近圆性C. 共面性D. 周期性
3. 木星常被人们称为“地球的守护神”,原因是( )
A. 与地球同是类地行星,结构特征等有许多相似之处
B. 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形成了地球安全的宇宙环境
C. 俘获部分可能撞向地球的小天体,使地球免受撞击
D. 削弱了太阳射向地球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行星冲日必须是地外行星,地外行星是运行轨道在地球以外的行星,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为地外行星,能够发生类似“木星冲日”的现象,故D正确。水星、金星属于地内行星,不能够发生类似“木星冲日”的现象,故ABC错误。所以选D。
【2题详解】
木星冲日是指木星、地球、太阳三者依次排列形成一条直线时的天象。木星冲日的发生,是因为木星和地球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木星冲日现象主要反映了太阳系行星公转的共面性,C正确;没有反映同向性、近圆性的特征,AB错误;周期性不属于太阳系行星公转轨道具有的特征,D错误。所以选C。
【3题详解】
木星体积、质量巨大,吸弓|部分可能撞向地球的小天体,从而形成一个保护屏障保护地球,C正确;木星不是类地行星,A错误;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才能形成一个安全的宇宙的环境,并不只是木星和地球各行其道,形成地球的安全环境,B错误;由已学知识可知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中木星,比地球距日远,不能削弱太阳射向地球的紫外线,D错误。所以选C。
2023年12月21日,湖北首次发现世界罕见的结晶恐龙蛋化石(下图),该发现对于揭示恐龙产蛋过程和还原当时古环境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完成下面小题。
4. 关于恐龙生存时期的时间表述,格式正确的是( )
A. 年/月/日B. 时/分/秒
C. 宙/代/纪D. 宇/界/系
5. 恐龙繁盛期( )
A. 陆地蕨类植物繁盛B. 形成了现代海陆格局
C. 形成喜马拉雅山系D. 是主要的煤炭成矿期
6. 除借助于化石外,科学家了解地球演化史的手段和途径还包括( )
①研究地层顺序②查阅文学作品③测定岩石年龄④监测地震波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4. C 5. D 6. B
【解析】
【4题详解】
恐龙生存时期的时间一般用地质年代来表示,地质年代的格式是宙/代/纪,C正确,AB错误;宇/界/系是地层单位,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恐龙繁盛于中生代,该时期陆地裸子植物繁盛,是主要的煤炭成矿期,A错误,D正确;新生代形成了现代海陆格局,形成了喜马拉雅山系,B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除借助化石外,科学家还可以通过研究地层顺序、测定岩石年龄等手段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①③正确;文学作品相对于地球演化的历史出现的时间太晚,不可能记录地球演化史,②错误;监测地震波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但无法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④错误。故选B。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4年1月1日15时10分,在日本本州岛西岸近海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完成下面小题。
7.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地壳B. 地幔
C. 外核D. 内核
8. 此次地震易引发的海洋灾害是( )
A. 海啸B. 海浪
C. 赤潮D. 风暴潮
9. 为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在制定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时,应主要考虑地震的( )
A. 震级B. 震中距
C. 烈度D. 震源深度
【答案】7. B 8. A 9. C
【解析】
【7题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发生在日本本州岛西岸近海,大洋地壳的平均厚度大约7千米,而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30千米,由此可知此次地震的震源已经超过地壳厚度,位于地幔。故选B。
【8题详解】
此次地震发生在海底,可能引发海啸,A正确;海浪主要是由风力吹拂海面引起的,B错误;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与海底地震无关,C错误;风暴潮是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与海底地震无关,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在制定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时,应主要考虑地震的烈度,C错误;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在地震发生前无法预测,ABD错误。故选C。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1月不同天气状况下草地地表平均温度的日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0. ①、②、③曲线示意的天气状况分别为( )
A.阴天、多云、晴天 B. 阴天、晴天、多云
C. 晴天、多云、阴天D. 多云、阴天、晴天
11. ①曲线较②③曲线夜晚温度高的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强B. 地面反射强
C. 地面辐射强D. 大气逆辐射强
【答案】10. A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阴天代表天空均被云层覆盖,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夜间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气温相对较高,所以昼夜温差最小,因此①为阴天;晴天天空少云或无云层覆盖,昼夜温差最大,因此③为晴天;多云天空有部分区域被云层覆盖,昼夜温差介于阴天和晴天之间,因此②为多云。故选A。
【11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①曲线表示阴天。阴天时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地面热量散失慢,因此气温较晴天和多云天气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李商隐客居巴蜀时所写名句。山区的降雨与山谷风有着密切关系。下图为山谷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表示谷风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13. 图中与“巴山夜雨涨秋池”中“夜雨”形成关系最直接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12. D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谷风是由山谷吹向山坡的风,由此可知,④符合该特征,D正确;①③是山谷处的垂直气流,并非谷风,AC错误;②由山坡吹进山谷,为山风,B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升气流将水汽带到高空,使水汽冷却凝结易形成降水;而被下沉气流控制则不易形成降水,山风和谷风一般不会形成降水,由此可知,①气流代表上升气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下图示意长江口以东海区海水盐度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4. 造成长江口年平均盐度等值线向海洋一侧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 降水量B. 结冰期
C. 洋流D. 入海径流
15. 海水倒灌时,长江口以东海区海水的实际盐度最接近年平均盐度的是图中( )
A. 曲线①B. 曲线②
C. 曲线③D. 曲线④
【答案】14. D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长江带来大量淡水(入海径流)注入河口海域,使得河口海域盐度较低,导致年平均盐度等值线凸向海洋高盐度区,D正确;降水在图示区域差别不大,不会导致年平均盐度等值线向海洋一侧凸出,A错误;长江口没有结冰期,B错误;图示海域的寒流和暖流大致呈南北流向,与图中年平均盐度等值线凸向不同,因此洋流不是造成年平均盐度等值线向海洋一侧凸出的原因,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长江口附近水域的年平均盐度大致向东增加。咸潮入侵时,较高盐度的海水向长江口侵袭,使得长江口附近水域的盐度偏高,进而使得长江口以东海区年平均盐度等值线向西推移,但仍保持向海洋一侧凸出的形态,因此图中曲线①符合题意,曲线②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辽宁省锦州市南部的辽东湾中,有一座形如笔架的大笔架山岛,距海岸约1.6千米,有一条砂石聚集而成的砂石坝将小岛与陆地相连,受海水运动影响,砂石坝规律性隐现。下图为大笔架山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6. 推测砂石坝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力堆积B. 海水堆积
C. 海水侵蚀D. 风力侵蚀
17. 导致砂石坝规律性隐现的海水运动是( )
A. 洋流B. 风暴潮
C. 潮汐D. 波浪
【答案】16. B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有一条砂石聚集而成的砂石坝将小岛与陆地相连,受海水运动影响,砂石坝规律性隐现,因海水携带泥沙堆积形成现有景观,故选B。
【17题详解】
海洋中的潮汐现象是由月球与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的涨落运动。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故受海水运动影响,砂石坝规律性隐现现象属于潮汐,故选C。
位于西亚的约旦河流域降水稀少,当地人修建地下水坝,借助由砾卵层组成的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存蓄地下水,形成地下水库。下图示意约旦河东侧某地下水库局部地质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8. 与建坝前相比,建坝后的地下水坝上游区域( )
A. 降水量增加B. 蒸发量减少
C. 地下水水位升高D. 地表水下渗增加
19. 与修建地上水库相比,当地修建地下水库主要考虑的是( )
A. 水库库容大B. 水质更好
C. 修建难度小D. 蒸发损失小
【答案】18. C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图中地下水坝与地下水流向的关系可知,地下水坝能阻止地下水库中的地下水流失,使地下水坝上游区域地下水水位升高,C正确。地下水坝建在地下,对降水量和蒸发的影响很小,A、B错误。地下水坝是垂直分布的,与地表水下渗方向平行,因而地下水坝几乎不会影响下渗,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修建地下水库,可以存储利用地下水,减少水分蒸发造成的损失,D正确。两者库容大小无法直接判定,A错误。读图可知,修建地下水库需要修地下水坝,地下水坝会阻挡地下径流,延缓了地下水的更新速度,水质可能变差,B错误,与与修建地上水库相比,修建地下水库工程量更大,修建难度应该更大,C错误;故选D。
下图示意植被类型与土壤类型的关系。完成下面小题。
20. “阔叶林—淋溶土”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
A. 东北地区B. 东南地区
C. 青藏地区D. 西北地区
21. 植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
A. 分解有机质B. 富集养分元素
C. 合成腐殖质D. 决定矿物成分
【答案】20. B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地区,淋溶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B正确;东北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不是主要的阔叶林分布区,ACD错误。所以选B。
【21题详解】
植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并通过光合作用将养分元素富集到地表,B正确;分解有机质的是土壤中的微生物,A错误;腐殖质是土壤中的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形成的,C错误;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成土母质,D错误。所以选B。
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莲花盆与洞壁不相连,盆内有与盆沿平行的一圈或多圈环形起伏,形态就像水滴在池中溅起的层层连漪被凝固下来。完成下面小题。
22. 与莲花盆成因相似的地貌有( )
A. 溶沟、孤峰B. 石笋、石柱
C. 石芽、石林D. 溶洞、石钟乳
23. 形成莲花盆需要( )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③相对静止的薄层水④不断流动的薄层水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22. B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莲花盆属于淀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溶沟、孤峰、石林、石芽、溶洞都是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石笋、石柱、石钟乳是由淀积作用形成的地貌,B正确,ACD错。故选B。
【2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莲花盆为地下喀斯特景观,所以其主要为碳酸钙沉积地貌,读图可知,莲花盆并未沿洞壁分布,而是在洞内呈盆状或圆盘状,可判断其需要含有碳酸氢钙的滴水形成滴流,滴落在莲花盆位置,因此水自洞顶不断滴落,而非沿洞壁缓慢渗出,①正确,②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莲花盆是由水底向上发育的,图中莲花盆有相对平整的洞底,形成浅水池,池中可以有薄薄的积水,薄层水有利于水分的蒸发与二氧化碳的析出,二氧化碳的析出利于碳酸钙的沉淀和向上发育。图中莲花盆呈盆状,由滴流中心向四周展开沉积,如果薄层水体不断流动,则会破坏滴流沉积的状态,因此形成莲花盆需要相对静止的薄层水,③正确,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A。
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当地新月形沙丘广泛发育。下图为毛乌素沙漠年风频玫瑰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推测当地新月形沙丘西北坡形态特征大多为( )
A. 坡缓而凸B. 坡缓而凹
C. 坡陡而凸D. 坡陡而凹
25. 毛乌素沙漠防风固沙林的最佳走向应该以( )
A. 东—西走向为主B. 东北—西南走向为主
C. 南—北走向为主D. 西北——东南走向为主
【答案】24. A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风频玫瑰图可知,该地的盛行风向为西北风。新月形沙丘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迎风坡一侧(西北坡)缓而凸,背风坡一侧(东南坡)陡而凹。故选A。
【25题详解】
防风固沙林的走向应与盛行风向垂直才可以起到最佳的防风固沙效果。当地盛行风向为西北风,因此防风固沙林的走向应为东北-西南走向。故选B。
下图为某岛屿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P地海拔可能是( )
A. 2359mB. 1522mC. 1258mD. 2520m
27. 图示四个村镇,最有可能临河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28. 该岛屿沿155°36′W经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最接近( )
A. B.
C. D.
【答案】26. A 27. B 28. D
【解析】
【26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600米,P地为1200米和1800米两条等高线中的闭合区域,且P处的数值为1800米,即P外围等高线数值选择的是两侧相邻等高线的较大数值,用大于大的原则,故P的范围是大于1800米,小于2400米,故选A。
【27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河流发育于河谷,甲丙丁等高线均由数值高的区域凸向数值低的区域,位于山脊,乙地等高线由数值低的区域凸向数值高的区域为河谷,故选B。
【28题详解】
读图可知,岛屿沿 155°36'W 经线,由北向南,海拔先升高到2400米到3000米之间,后下降,再升高到3600米以上,后下降,D符合,故选D。
小明同学骑乘自行车并利用某地理信息技术,每隔固定时间记录行车时的相关数据,生成行车轨迹,下图为他所经道路的高度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该次骑行记录的行车轨迹最可能是( )
A.
B.
C.
D.
30. 获取行车时相关数据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遥感B. 地理信息系统
C.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 人工智能
【答案】29. C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图中行车轨迹两个黑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同,两个黑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反映行车的速度。结合剖面图可知,Ⅰ路段为下坡,坡度先缓后陡,行车速度先慢后快,因此黑点之间的间隔先密后疏;Ⅱ路段为上坡,先缓后陡,而且坡度最大,行车速度逐渐变慢,因此黑点先疏后密,而且黑点分布最密集;Ⅲ路段为下坡,坡度先陡后缓,速度先快后慢,因此黑点先疏后密。对比可知,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
【30题详解】
骑行过程中记录的是自行车的行车轨迹,即行驶过程中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功能是定位和导航,C正确;遥感的主要功能是获取地面物体的影像,A错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B错误;人工智能与获取行车位置不相关,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3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岳阳市位于洞庭湖畔,深受湖陆风的影响。湖陆风是在较大湖泊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可以使气温降低、湿度增加)和陆风(进湖风)。图左示意岳阳市位置,图右示意某日6-14时,湖陆风影响下岳阳市的气温与湿度变化。
(1)指出岳阳市由陆风转湖风的时间,并说明判断依据。
(2)在图中,使用箭头绘制当日12:00岳阳市与洞庭湖之间的热力环流;并用“~”制此时热力环流中近地面的等压面。
【答案】(1)10:40(10-11点之间即可)。依据:湖风来自广阔水面,水汽含量较大(较为温润),气温较低;10:40左右岳阳市空气湿度快速上升,气温有所下降,说明此时由陆风转湖风。
(2)热力环流为逆时针;等压面在洞庭湖上凸、岳阳市下凹
【解析】本题以湖陆风热力环流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热力环流的原理与应用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湖陆风热力环流中白天吹湖风,夜晚吹陆风。湖风来自水面,水汽含量较大,并且气温较低;读图可知,10:40左右岳阳市空气湿度快速上升,同时气温有所下降,说明此时由陆风转为湖风。
【小问2详解】
由上题可知,10:40左右岳阳市由陆风转为湖风,12:00时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气流上升,近地面等压面下凹;湖面气温低,气压高,气流下沉,近地面等压面上凸;同一水平面上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因此近地面风从洞庭湖吹向岳阳市,上空风从岳阳市吹向洞庭湖,形成逆时针方向的热力环流。如图:
3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亚寒带针叶林主要由云杉(图左)、冷杉、落叶松等一些耐寒树种组成,其分布区横贯东西、面积广大(图右),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
(1)简述亚寒带针叶林树冠和叶子的特征。
(2)说明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区被称为“绿色荒漠”的原因。
(3)比较亚欧大陆东西两侧亚寒带针叶林南缘的纬度分布差异,并从洋流的角度说明原因。
【答案】(1)树冠多呈尖塔状;叶子呈针状、质地较硬等
(2)亚寒带针叶林分布纬度高,热量条件差(或气候寒冷),适合分布的物种较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因而被称为“绿色荒漠”。
(3)分布:东侧纬度分布较低(或西侧纬度分布较高)。原因:东侧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
【解析】本题以亚寒带针叶林为材料设置问题,考查了亚寒带针叶林的特征、分布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及图片信息可知,亚寒带针叶林树冠多呈尖塔状;叶子呈细长的针状,具有厚的角质层,质地较硬。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在亚寒带地区,纬度高,气候冷干,在寒冷和干旱的条件下,适合分布的物种较少,生长缓慢,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因而被称为“绿色荒漠”。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亚欧大陆东侧亚寒带针叶林分布的纬度较低,西侧分布的纬度较高。因为东侧受千岛寒流影响,气温较低;而西侧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较高。
3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不同河段的坡度、弯度和形态,可把河流划分为不同的河型:低坡度网状河、低坡度高弯度曲流河、高坡度高弯度曲流河。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上游河型模式图。
(1)分别判断三个河段的河型。
(2)推断“V”形河谷最可能位于哪一河段,并解释原因。
(3)简述河段Ⅲ中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答案】(1)河段Ⅰ:低坡度高弯度曲流河;河段Ⅱ:高坡度高弯度曲流河;河段皿:低坡度网状河。
(2)河段Ⅱ。河段Ⅱ坡度较大,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强,易形成“V”型河谷。
(3)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曲发育,当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河流会自动裁弯取直,废弃的弯道(旧河道)形成牛辄湖。
【解析】本题以我国某河流上游河型模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河流地貌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河段Ⅰ:地势起伏小,故坡度低,河道曲流多,故为低坡度高弯度曲流河;河段Ⅱ: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坡度较大,故坡度高,河道曲流多,故为高坡度高弯度曲流河;河段Ⅲ:地势起伏小,故坡度低,河道交错,故为低坡度网状河。
【小问2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V”形河谷形成于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的区域,读图可知,河段Ⅱ坡度较大,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强,易形成“V”型河谷。
【小问3详解】
牛轭湖是河流截弯取直后形成的湖泊,河段Ⅲ地形平坦,河流以侧蚀为主,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曲发育,当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洪水期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辄湖。
3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菲律宾(下图)每年都要遭遇大约20次台风,莱特岛是菲律宾遭受台风和地质灾害的重灾区之一。长期以来,莱特岛居民在附近的山上乱砍滥伐,2006年2月,当地连续两周暴雨,发生了大规模的泥石流,导致数百人丧生,千余人失踪。
(1)从地理位置角度说明菲律宾常受台风影响的原因。
(2)列举菲律宾莱特岛居民面对台风灾害应采取的防避措施。
(3)据材料说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三者之间的关联性。
【答案】(1)菲律宾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亚洲东南部、太平洋西北部,靠近台风源地,处于台风主要路径上,台风多发。
(2)台风来临前,关注台风预警;台风来临时,尽量待在室内、关好门窗、切断电器等;台风过后,注意预防和避免次生灾害的影响。
(3)居民在山地乱砍滥伐,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暴雨、台风等气象活动产生的洪涝灾害危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害;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解析】本题以菲律宾台风等灾害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台风的成因、防避措施、自然灾害的关联性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菲律宾位于副热带海区太平洋西北部,该海区夏秋季节海水温度高,极易形成台风,菲律宾靠近台风源地,且位于台风西移的路径上,故菲律宾常受台风影响。
【小问2详解】
台风是一种象灾害,台风来临前应及时关注预警信息,可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减少损失;台风要来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准备好粮食,在台风到来的时候,关紧门窗,切断电器电源等;紧固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减少大风造成损失;避开可能受淹低洼地区;台风过后,注意预防和避免次生灾害的影响。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莱特岛居民在附近的山上乱砍滥伐加剧了暴雨引发的泥石流的产生,因此人类活动可能加剧自然灾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使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遇到暴雨容易引发洪涝等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水量大,水流急,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容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下图与K岛气候特征一致是, 棕榈种植生产时需要注意防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