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一(上)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一(上)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一(上)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一(上)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一(上)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一(上)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一般火山喷发物质来源于, 下列属于岱崮地貌景观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写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3年9月17日我国新的国之重器,墨子巡天望远镜正式开始光学“巡天”观测(收集可见光进行天文观测)。据报道该望远镜是目前北半球光学巡天能力最强的大视场望远镜。初次观测的对象选择距地球大约200万光年的仙女座星系。下图为相关新闻报道截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仙女座星系所处的天体系统是(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2. 下列对墨子巡天望远镜观测影响最大的是( )
    A. 太阳风 B. 大气条件 C. 纬度高低 D. 交通条件
    3. 墨子巡天望远镜具有全球顶级的台址条件,最可能选址在( )
    A. 青海省 B. 贵州省 C. 安徽省 D. 海南省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仙女座星系距离地球约200万光年,位于银河系之外,属于河外星系,而地月系和太阳系都位于银河系中。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墨子巡天望远镜通过收集可见光进行天文观测,而大气条件对光照影响明显,B正确;太阳风、纬度高低、交通条件基本都不会对可见光的稳定造成影响,A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青海省位于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且降水较少,大气透明度更好,利于进行光学观测,A正确。贵州省、安徽省、海南省均位于较湿润区,降水较多,对光照条件影响较大,排除BCD。故选A。
    太阳射电流量(F107)是太阳10.7cm波长附近的辐射通量值,具有11年左右的周期,与太阳活动水平呈正相关。下图为2009~2023年太阳10.7cm射电流量月均值。完成下面小题。
    4. 根据图文资料,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
    A. 2009年仅1个月就出现3个X级(最高级别)大耀斑
    B. 2014年较上年太阳活动水平更低,进入太阳活动低谷年
    C. 2019年太阳表面惊现巨大黑子,或导致全球电网瘫痪
    D. 2023年绚丽多姿!我国北方多地上演“极光秀”
    5. 2023年11月30日,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大磁暴预警,下列天气指数受此影响明显的是( )
    ①洗车指数②短波收听指数③交通指数
    ④信鸽飞行指数⑤穿衣指数⑥北斗导航指数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③ D. ④⑤⑥
    【答案】4. D 5. B
    【解析】
    【4题详解】
    读图可知,太阳10.7cm射电流量月均值在2023年达到峰值,因为其与太阳活动水平呈正相关,2023年太阳活动达到峰值,受太阳活动影响我国北方多地上演“极光秀”,D正确;2009年太阳10.7cm射电流量月均值处于较低值,太阳活动水平较低,且无法判断耀斑数量,A错误;2014年较上年太阳活动水平更高,B错误;2019年太阳10.7cm射电流量月均值处于较低值,太阳活动水平较低,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2023年11月30日出现大磁暴现象,太阳活动高峰值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短波收听指数、北斗导航指数会受影响,②⑥正确;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影响信鸽飞行,信鸽飞行指数会受影响,④正确;洗车指数、穿衣指数主要受天气状况影响,①⑤错误;交通指数主要受人口、时间等因数影响,③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于2022年1月14日上午开始强烈火山喷发,致使大量火山灰夹杂CO2、SO2等气体喷发至高空20千米处,并引发较强海啸。下图为此次海啸影响区域和到达时间图。完成下面小题。
    6. 一般火山喷发物质来源于( )
    A. 地壳 B. 上地幔顶部 C. 软流层 D. 下地幔
    7. 火山喷发后的短期内,汤加及周边海域( )
    A. 航空安全降低 B. 生物数量增加 C. 农业生产受益 D. 海平面会上升
    8. 海啸预警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 遥感技术 C.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 地理信息系统
    【答案】6. C 7. A 8. D
    【解析】
    【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C正确;地壳为莫霍界面以上部分,不是岩浆的发源地,A错误;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软流层主要位于上地幔上部,B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火山喷发后,大量火山灰夹杂CO2、SO2等气体喷发至高空20千米处,使得能见度降低,影响航空安全,A正确;火山喷发短期内会减少生物数量,B错误;火山灰遮蔽太阳辐射,喷发的岩浆也可能破坏农作物,可能影响粮食生产,C错误;火山灰分布在局部区域的上空,可能造成局部地区气温的变化,但火山灰沉降后,对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影响不大,不能长期改变全球的增温趋势,海平面也不会上升,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地理数据进行管理、分析,灾害预警需要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评估等功能,D正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全球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海啸预警不需要此功能,AC错误;遥感技术主要提供监测功能,B错误。故选D。
    岱崮地貌是海相沉积地层(上层是较硬石灰岩,下层是页岩)为基础,经过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顶平、身陡、麓缓的“崮”状地貌。其顶部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酷似一座座高山城堡。某校地理社团在某岱地貌区进行考查时发现,山上的石灰岩中含有莱德利基虫化石(三叶虫纲中出现较早的一类)。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属于岱崮地貌景观的是( )
    A. B.
    C. D.
    10. 该地一定处于海洋环境的地质时期是( )
    A. 寒武纪 B. 二叠纪 C. 侏罗纪 D. 第四纪
    11. 岱崮地貌的形成过程为( )
    A. cabd B. dacb C. dcab D. cdba
    【答案】9. A 10. A 11. D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岱崮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与A图中的景观一致,A正确。B图景观中的山地陡峭,不具备顶平的的特征,B错误。CD图中的景观,具备顶平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但C图是风蚀地貌,D图是丹霞地貌,其组成岩层一般由河流相沉积岩或湖湘沉积岩,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山上的石灰岩中含有三叶虫纲化石,三叶虫是海洋生物,繁盛于古生代早期。寒武纪属于古生代早期,A正确。二叠纪属于古生代晚期,拥有两栖类动物,不一定是海洋环境,B错误。侏罗纪属于中生代,拥有爬行类、鸟类等动物和裸子植被,不一定是海洋环境,C错误。第四纪属于新生代,拥有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不一定是海洋环境,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岱崮地貌由石灰岩与页岩形成,属于沉积岩,形成过程的初期应为平整的岩石,即为c图;后期抬升出露海平面,然后受到长期的外力侵蚀,逐渐变得起伏不平,地势变低矮,最终形成一座座孤立的岱崮地貌形态,即其形成过程为cdba,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宜兰县位于台湾省东北部的兰阳平原上,该平原沿海分布着南北长约23千米、高约10米的连绵沙丘,被台湾俗谚称为“龟蛇把海口”。兰阳溪是兰阳平原的“生命之河”,因含沙量大,又被称为“宜兰浊水溪”。下图为兰阳平原地理环境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有利于“龟蛇把海口”地貌形成的是( )
    A. 冰川沉积 B. 流水侵蚀 C. 风力堆积 D. 风力侵蚀
    13. 兰阳溪形成“浊水溪”主要是因为( )
    ①三面环山、东面向海,地形起伏大②秋冬之际,东北风影响降水多
    ③春季气温低,以强对流暴雨为主④6月中旬到秋末多台风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2. C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龟蛇把海口”是条连绵的沙丘,沙源为周围山地的岩石风化物经过流水侵蚀搬运到达沿海地区的沙质沉积物和海浪搬运到海岸的泥沙;图中玫瑰风向图显示该地东风盛行频率最高,然后在偏东风的搬运下在海岸地区堆积形成沿海沙丘。形成沙丘主要是堆积作用,而不是侵蚀作用,BD错误,C正确。冰川侵蚀发生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而台湾省位于低纬地区,没有冰川分布,且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A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浊水溪的“浊”形成主要是因为含沙量大,从地形和径流量两个方面分析。宜兰三面环山一面朝海,面向东敞开的地形,使其处在偏东风的迎风坡位置,多地形雨补给,径流量丰富,含沙量高,由题可知,此地地势起伏大,易被侵蚀,含沙量大,故①正确,台湾冬半年受东北季风影响明显,东北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故秋冬多雨,河流径流量大,含沙量大,②正确。春季气温低,不易形成强对流天气,夏季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容易形成强对流天气,③错。夏秋多台风降水,据此宜兰全年多雨,浊水溪水量大且含沙量丰富,④对。故选B。
    华北某县于11月中旬对辖区内的行道树进行涂白工作,对引进的南方名贵花树用塑料薄膜进行了全方位包裹(左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对行道树进行涂白可以预防树木冻裂,主要原因是( )
    A. 对树干起到保温作用 B. 减小树干的昼夜温差
    C. 生石灰使得树干增温 D. 涂白物质中含有水分
    15. 对引进的名贵南方花树用塑料薄膜全方位包裹,可以导致右图中( )
    A. a吸收增加 B. b散失减少 C. d散失减少 D. e强度减小
    【答案】14. B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将树木涂成白色并不能提高温度,不能起到保温作用,A错误。涂白后提高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降低白天的温度,减小树干的昼夜温差,起到防止冻裂的作用,B正确。生石灰为白色,有利于反射太阳辐射,使树干温度降低,C错误。涂白后经过长期的蒸发,涂白物质中基本不含水分,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塑料薄膜包裹后,内部地面得到的a太阳辐射并没有发生变化,A错误。b地面长波辐射无法透过薄膜,导致薄膜内部热量散失减少,起到保温的作用,B正确。d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塑料薄膜具有一定的反光作用,会增加地面反射,C错误。e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其一般与云量有关,用使用塑料薄膜不会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D错误,故选B。
    下图所示山地(位于江西省)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下图)。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以及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6.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水循环变化最明显的是( )
    A. 水汽输送 B. 下渗 C. 河面蒸发 D. 降水
    17.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 甲增加 B. 乙增加 C. 总量增加 D. 总量不变
    18.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地的( )
    A. 水土流失加剧 B. 生物种类减少 C. 土壤含水减少 D. 自然灾害减少
    【答案】16. B 17. B 18. D
    【解析】
    【16题详解】
    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地下径流减少,B正确;森林植被遭破坏对水汽输送、河面蒸发、降水的影响较小,ACD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蒸腾量增加,下渗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总量减少,CD错误。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A错误,B正确。故选B。
    【18题详解】
    植被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地的水土流失减轻,A错误;森林恢复后生态环境趋于良好,生物种类增加,B错误;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C错误;森林对地表径流的调节作用增强,自然灾害减少,D正确。故选D。
    海冰是指海水冻结而成的咸水冰,其盐度比海水低。海冰外缘线是指由基准点向外有海冰分布的最远边界。下图为某年1月15日渤海湾海冰外缘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冬季渤海表层海冰最多的是( )
    A. 莱州湾 B. 渤海湾 C. 辽东湾 D. 黄河口
    20. 对渤海海冰影响最小的是( )
    A. 冷空气 B. 地表径流 C. 大洋洋流 D. 海域形态
    21. 渤海海冰可以( )
    A. 增强太阳辐射吸收 B. 增加海水盐度 C. 加剧海浪强度 D. 增大海水体积
    【答案】19. C 20. C 21. B
    【解析】
    【19题详解】
    由材料,海冰外缘线是指由基准点向外有海冰分布的最远边界,图中辽东湾地区海冰外缘线与基准点相比,偏离程度最大,故表层海冰最多,C正确;莱州湾、渤海湾、黄河口海冰外缘线与基准点相比偏离程度小,海冰较少,AB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据图,结合所学知识,渤海湾相对封闭,与大洋交换较少,受洋流影响小,C正确、D错误;渤海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受冷空气影响,海水水温较低,A错误;渤海周围地区有黄河、辽河等众多淡水河流注入,对海水具有稀释作用,盐度较低,容易结冰,B错误。故选C。
    【2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海水结冰时会向水中释放盐分,增加冰层下方海水的盐度,B正确;海冰会增加太阳辐射的反射率,A错误;海水结冰后,海浪强度减弱,C错误;海水结冰,水温下降,体积收缩变小,D错误。故选B。
    洛迦山岛位于浙江省普陀山岛东南约5.3km处,面积0.38km2。该岛自然植被保存良好,森林覆盖率达82%。红楠和滨柃分别是当地特有的乔木和灌木。红楠树木高大,遍布全岛,滨柃主要生长在岛屿北部的滨海崖壁和海岸边岩缝中。完成下面小题。
    22. 该岛自然状态的当地植被是( )
    A. 落叶阔叶林 B. 阔叶落叶混交林 C. 常绿硬叶林 D. 常绿阔叶林
    23. 为适应环境,滨柃最可能的特征是( )
    ①根系纤细密集②植株抗风弱③植株耐盐碱④植株高大⑤植株耐贫瘠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③⑤
    【答案】22. D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洛迦山岛位于浙江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对应的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3题详解】
    滨柃主要生长在岛屿北部的滨海崖壁和海岸边岩缝中,岩石较为坚硬,根系要能扎根于岩缝中,应有纤细密集的特点,①正确;海岸附近风力强劲,植株抗风强,②错误;海水为咸水,滨海地区土壤含盐量高,植株有耐盐碱的特点,③正确;其生长环境风力大,土壤贫瘠,植株应较为矮小,且耐贫瘠,④错误,⑤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宁夏地处半干旱和干旱区的过渡带,是寒潮灾害影响严重的主要地区之一。左图为1961~2020年宁夏年均寒潮频次空间分布图,右图为宁夏地理环境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1961~2020年宁夏寒潮的发生次数( )
    A. 海原多于西吉 B. 西部多于东部 C. 北部多于南部 D. 山区多于高原
    25. 银川1961~2020年寒潮的发生次数相对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降水较少 B. 气候干旱 C. 纬度较低 D. 地形阻挡
    【答案】24. C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图中颜色越深,代表寒潮发生频次越高。读图可知,1961~2020年宁夏寒潮的发生次数海原少于西吉,西部少于东部,北部多于南部,AB错误,C正确;左图结合右图地形信息可知,山区少于高原,D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银川位于南北走向的贺兰山东麓,受地形的阻挡,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受寒潮影响较小,D正确;银川位于贺兰山东麓,降水相对其它地区更多,气候更加湿润,AB错误;读图可知,银川位于甘肃偏北部,纬度较高,C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顶矮曲林(下图)多分布在高山山顶或山脊,属于常绿阔叶林植被。其生存环境为:山风强烈;日照少、气温低、气温的日变化大;云雾多、湿度大。其植被特征为:林木生长稠密,分枝低矮且粗壮;叶型为小型叶或中型叶,革质且多茸毛等;树木弯曲变形或矮化,甚至匍匐在地面,然后倾斜向上生长。
    (1)指出材料中山顶矮曲林分布的热量带。
    (2)说明山顶环境下土壤的特征。
    (3)说明山顶气候与矮曲林“矮”、“曲”特征的关系。
    【答案】(1)热带(或亚热带)。
    (2)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
    (3)由于潮湿多雾,日照少,山顶海拔高,热量少,植株矮小;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在地面。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山顶矮曲林属于常绿阔叶林植被,因此其分布的纬度带为热带(或亚热带)。
    【小问2详解】
    山顶山风强烈,风力侵蚀力强,土层浅薄且贫瘠,有机质含量低。
    【小问3详解】
    “矮”主要是生长缓慢,山顶云雾多、湿度大,日照少,光照条件差,同时山顶海拔高,气温低,热量少,植株生长速度即为缓慢,植株矮小;“曲”指枝干弯曲,山顶山风强烈,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在地面。
    2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突发性强,持续时间较短的灾害性天气现象。2023年11月2日,河北省石家庄市迎来了沙尘暴天气。下图为北京时间11月2日20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在下图中用→画出石家庄市的风向。
    (2)说明石家庄此次沙尘暴形成的自然条件。
    (3)分析沙尘暴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
    【答案】(1)
    如上图所示,(不包含F1、F2、F3)。
    (2)等压线密集,西北风势力强(风速大);植被枯萎,地表覆盖率较低,地表沙源多。
    (3)沙尘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降温幅度小;沙尘暴导致昼夜温差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近地面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风向斜穿等压线。其中水平气压梯度力(F1)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右偏转一个锐角、地转偏向力(F2)与风向垂直、摩擦力(F3)与风向相反,如图所示:
    【小问2详解】
    沙尘暴形成的自然条件有物质基础(沙源)和动力条件。读图可知,石家庄所处区域等压线密集,西北风势力强,风速大,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11月2日正值深秋时节,植被枯萎,地表覆盖率较低,地表沙源多,为沙尘暴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小问3详解】
    沙尘天气,使大气能见度下降,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小,气温低;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强,减少了热量的散失,降温幅度小,因此沙尘暴导致昼夜温差小。
    2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图)是我国东北最大的寒温带森林湿地,该湿地处于多年冻土带。其周边存在三个人口聚集区,近40年内,保护区内的耕地面积有所增加。
    (1)利用水循环原理,说明南瓮河湿地形成的条件。
    (2)说明南瓮河湿地面积在近40年内减少的原因。
    (3)提出保护南瓮河湿地的建议。
    【答案】(1)有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河流)多;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广布,阻碍水分下渗(下渗量少)。
    (2)全球气候变暖,冻土层融化,地表水的下渗和蒸发加剧;人类将湿地开垦为耕地;农业用水量增加(人口增多,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
    (3)适当减少保护区内的人类活动(如减少农业开垦用地);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对湿地进行动态保护。
    【解析】
    【小问1详解】
    南瓮河湿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积雪不易融化,春季有大量季节性积雪融水,同时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地表径流多,发育众多河流;该地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该湿地处于多年冻土带,冻土广布,阻碍水分下渗(下渗量少)。
    【小问2详解】
    近40年,全球气候变暖区时明显,南瓮河湿地温度升高,冻土层融化,地表水的下渗和蒸发加剧,导致地表水减少;其周边存在三个人口聚集区,近40年内,保护区内的耕地面积有所增加说明人类将湿地开垦为耕地,人口增多,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
    【小问3详解】
    人类将湿地开垦为耕地造成湿地面积减少,因此应适当减少保护区内的人类活动,如减少农业开垦用地;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加强对湿地进行动态保护。
    2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研究地震的长期影响,某研究团队对川西的地质灾害进行了持续跟踪与研究。2020年6月17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梅龙沟(左图)暴发大规模泥石流,阻断了小金川河,随着水位上涨对山坡上的古堆积体产生了扰动,引发了严重的灾害链。右图为此次泥石流发生前后丹巴县日降雨统计图。
    (1)说明本次梅龙沟泥石流危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2)指出本次梅龙沟泥石流发生的固体物质来源。
    (3)说明本次泥石流引发灾害链的过程。
    【答案】(1)山高谷深,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泥石流强度大;地震在沟谷形成大量碎屑物,泥石流物质多;山高谷深、降水强度大、碎屑物质多。
    (2)风化碎屑物、沟谷沉积物、地震断层破碎物、滑坡堆积物;泥土、风化物(风化壳)、枯枝落叶等。
    (3)泥石流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水位上涨,引发滑坡和洪水。堰塞湖、滑坡、洪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可知梅龙沟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读“此次泥石流发生前后丹巴县日降雨统计图”可知降水量多,降水强度大,降水持续时间长,导致泥石流强度大;该地多地震,地震在沟谷形成大量碎屑物,为泥石流提供了物质基础。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本次梅龙沟泥石流发生的固体物质来源于该地的风化碎屑物、上游带来沟谷中的沉积物、该地多地震等地质灾害,地震断层破碎物以及滑坡堆积物;沟谷中的泥土、枯枝落叶等。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泥石流带来的大量物质会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水位不断上涨,易引发滑坡和洪水。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下图与K岛气候特征一致是, 棕榈种植生产时需要注意防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一(上)期末校际联合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一(上)期末校际联合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6千米, 该泸定蜂巢珊瑚形成的时期, 暖棚塑料薄膜的作用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