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一(上)2月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一(上)2月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细胞骨架能维持细胞形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 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科学方法的运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
B. 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C.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利用荧光标记法验证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D. 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的细胞膜的暗一亮一暗结构是概念模型
【答案】D
【分析】1、归纳法是指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也就是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2、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
【详解】A、细胞学说的提出并没有建立在将所有细胞观察完全观察完的基础上,因此细胞学说的提出使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A正确;
B、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如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追踪氨基酸的转移途径,B正确;
C、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采用了荧光标记法,C正确;
D、罗伯特森根据在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的暗一亮一暗结构,提出了细胞膜模型为静态统一结构的假说,照片不是模型,D错误。
故选D。
2. 甲型流感病毒(H1N1)是一种RNA包膜病毒,子代病毒将宿主的细胞膜包裹在病毒蛋白颗粒外脱离细胞。H1N1的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都是糖蛋白,N协助成熟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而去感染新的细胞,H可以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协助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相融合。奥司他韦是一种作用于N的特异性抑制剂,是治疗甲流的药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H1N1包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B. H1N1遗传物质的单体是4种核糖核苷酸
C. H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 奥司他韦抑制H1N1脱离宿主细胞,从而抑制病毒在人体内传播
【答案】C
【分析】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需要寄生在活细胞内生存,用培养基培养时要加入宿主细胞。病毒一般是蛋白质外壳包着DNA或RNA。流感病毒是RNA病毒,寄生在人的细胞内完成RNA复制。
【详解】A、子代病毒将宿主的细胞膜包裹在病毒蛋白颗粒外脱离细胞,所以包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
B、甲型流感病毒(H1N1)是一种RNA包膜病毒,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B正确;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H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错误;
D、N协助成熟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而去感染新的细胞,奥司他韦是一种作用于N的特异性抑制剂,则奥司他韦抑制H1N1脱离宿主细胞,从而抑制病毒在人体内传播,D正确。
故选C。
3. 下列有关化合物的水解与脱水缩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二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B. 核苷酸脱水缩合成核苷酸长链
C. 蛋白质水解的产物都是氨基酸
D. 肽链能盘曲、折叠的原因是氨基酸之间能够脱水缩合形成肽键
【答案】B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由2个单糖脱水缩合形成的糖称为二糖,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详解】A、并非所有的二糖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比如蔗糖水解形成葡萄糖和果糖,乳糖水解后形成葡萄糖和半乳糖,A错误;
B、核苷酸间通过脱水缩合作用,形成磷酸二酯键,从而将核苷酸连接成为核苷酸长链,B正确;
C、蛋白质水解的产物是多肽或者氨基酸,彻底水解产物是氨基酸,C错误;
D、肽键是连接不同氨基酸形成肽链的化学键肽链盘曲、折叠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是由于氨基酸之间能形成氢键,不是氨基酸之间能够脱水缩合形成肽键,D错误。
故选B。
4. 下列关于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麦芽糖、乳糖、果糖都属于二糖
B. 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细胞中的水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
C. 脂质包含脂肪和固醇,固醇包括磷脂、性激素和维生素D
D. 生物大分子包括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等,核酸包括DNA和RNA
【答案】B
【分析】脂质的种类与作用:
⑴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⑵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⑶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糖类包括:
⑴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植物)、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动物);
⑵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⑶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原(动物)。
【详解】A、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果糖属于单糖,A错误;
B、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B正确;
C、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类,固醇类包括维生素D、性激素和胆固醇,C错误;
D、生物大分子包含蛋白质、核酸、多糖等,核酸包含脱氧核酸(DNA)与核糖核酸(RNA)两种,而糖类中的单糖和多糖不是生物大分子,D错误。
故选B。
5.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核生物无线粒体,无法进行有氧呼吸
B. 原核生物无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C. 多细胞生物一定是真核生物,单细胞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D. 支原体为原核生物,一个支原体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
【答案】D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部分原核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如蓝细菌。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比如好氧细菌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原核生物无叶绿体,但有些原核生物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比如蓝细菌,B错误;
C、多细胞生物一定是真核生物,单细胞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比如单细胞的酵母菌是真核生物,C错误;
D、支原体为单细胞的原核生物,一个支原体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D正确。
故选D。
6. 细胞骨架能维持细胞形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骨架有利于锚定多种细胞器
B. 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构成的网架结构
C. 囊泡的运输可能与细胞骨架密切相关
D. 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答案】B
【分析】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详解】A、细胞骨架有利于锚定多种细胞器,A正确;
B、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架结构,B错误;
C、囊泡的运输可能与细胞骨架密切相关,C正确;
D、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D正确;
故选B。
7. 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高等动物细胞的3种细胞器,分别测定其中3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器甲是葡萄糖进行氧化分解的场所
B. 细胞器丙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C. 细胞器乙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D. 细菌与该动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有甲和丙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细胞为动物细胞,甲有膜结构和核酸,可推断甲细胞器为线粒体;乙的脂质含量不为0,说明乙细胞器有膜结构,但无核酸,可推断乙细胞器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丙的脂质含量为0,说明没有膜结构,但含有核酸,可推测丙细胞器为核糖体。
【详解】A、该细胞为动物细胞,甲有膜结构和核酸,可推断甲细胞器为线粒体,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A错误;
B、细胞器丙中只包含蛋白质和核酸,符合条件的只有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B正确;
C,细胞器乙含有蛋白质和脂质,可能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但溶酶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无关,C错误;
D、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故细菌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丙,D错误。
故选B。
8. 非洲爪蟾核孔复合物(NPC)“附着”并稳定融合在核膜高度弯曲的部分,参与核膜的物质运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核膜为双层膜结构,可以与内质网膜直接联系
B. 蛋白质、RNA大分子进出细胞核需要NPC参与
C. NPC在非洲爪蟾细胞分裂的某些时期可能消失
D.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的NPC数量较少,代谢较弱
【答案】D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
核膜: 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详解】A、核膜为双层膜结构,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A正确;
B、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蛋白质、RNA大分子进出细胞核需要NPC参与,B正确;
C、核膜、核仁会周期性的消失和重现,核孔复合物在非洲爪蟾细胞分裂的某些时期可能消失,C正确;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不存在NPC,D错误。
故选D。
9. 某生物兴趣小组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某溶液中,测得细胞液浓度与该溶液浓度的比值(P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0~t1时段,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B. t1~t2时段,细胞紫色区域颜色加深
C. 从t1时刻开始有溶质分子进入细胞D. 该溶液可以是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
【答案】A
【分析】据题意可知,P大于1,说明细胞内溶液浓度大于该溶液浓度,细胞吸水,P小于1,说明细胞内溶液浓度小于该溶液浓度,细胞失水,植物细胞能主动吸收该溶液中的溶质分子。
【详解】A、P表示细胞液浓度与该溶液浓度的比值,P大于1,说明细胞内溶液浓度大于该溶液浓度,细胞吸水,P小于1,说明细胞内溶液浓度小于该溶液浓度,细胞失水,t0~t1时段,P小于1,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
B、t1~t2时段,P大于1,细胞吸水,细胞紫色区域颜色变浅,B错误;
C、t0~t1时段,细胞失水,t1~t2时段,细胞吸水,说明植物细胞能主动吸收在该溶液中溶质分子,从t0时刻就开始有溶质分子进入细胞,只是此时(t0~t1),细胞液浓度仍然低于该溶液浓度,细胞表现为失水现象,C错误;
D、植物细胞能主动吸收在该溶液中溶质分子,说明该溶液不是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D错误。
故选A。
10. Na+-K+ATPase是动物神经元细胞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通过水解ATP来主动运输Na+和K+。它能够将3个Na+运输到细胞外,同时将2个K+运输到细胞内。Na+-K+ATPase对离子的转运依赖于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Na+和K+的跨膜运输都是通过Na+-K+ATPase实现的
B. Na+-K+ATPase体现了蛋白质既有物质运输又有催化功能
C. 通过Na+-K+ATPase的作用判断出神经元内Na+浓度低于细胞外
D. 该蛋白质磷酸化后,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活性也被改变
【答案】A
【分析】据题意可知,Na+-K+ATPase是细胞膜上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催化一分子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将3个Na+泵到细胞外,同时将2个K+泵入细胞内,可见Na+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K+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都需要载体且消耗能量,故为主动运输。
【详解】A、Na+和K+的跨膜运输不都是通过Na+-K+ATPase实现的,如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由通道蛋白协助的被动运输,A错误;
B、Na+-K+ATPase是细胞膜上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即Na+-K+ATPase体现了蛋白质既有物质运输又有催化功能,B正确,
C、Na+-K+ATPase能通过主动运输将3个Na+运输到细胞外,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进而判断出神经元内Na+浓度低于细胞外,C正确;
D、结构决定功能,Na+-K+ATPase磷酸化后,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活性也被改变,运输钠离子和钾离子,D正确。
故选A。
11. 已知提高植物细胞质基质中K+/Na+比,对提高植物耐盐性至关重要,下图是某种耐盐植物细胞中4种离子的转运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a+通过NHX运输到细胞外和液泡中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 K+通过KUP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
C. 一种转运蛋白可转运多种离子,一种离子只能由一种转运蛋白转运
D. H+-ATPase转运H+能间接为NHX、KUP、CLC转运Na+、K+、Cl-提供动力
【答案】D
【分析】被动运输: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1)自由扩散:①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②不需要载体;③不需要消耗能量。(2)协助扩散:①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②需要载体参与;③不需要消耗能量。
主动运输:(1)能逆相对含量梯度运输;(2)需要载体;(3)需要消耗能量
胞吞胞吐: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外进或出细胞内的过程。
【详解】A、分析图可知,NHX将Na+从细胞质基质中运出细胞和运入液泡,是逆浓度运输,需要载体,为主动运输,A错误;
B、K+通过KUP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使细胞内K+更高,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B错误;
C、从图中看出一种转运蛋白可转运多种离子,一种离子可由多种转运蛋白转运,C错误;
D、由图可知,NHX、KUP、CLC转运Na+、K+、Cl-都为逆浓度运输,同时伴随着H+-ATPase转运H+,所以H+-ATPase转运H+能间接为NHX、KUP、CLC转运Na+、K+、Cl-提供动力,D正确。
故选D。
12. 细胞代谢与酶密切相关,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B. 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C.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可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作为实验材料
D. 和常温状态相比,肝脏研磨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速率高体现了酶的高效性
【答案】B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酶的抑制剂等。
【详解】A、只要条件适宜,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内外都有活性,A错误;
B、温度和pH都会影响酶的活性,温度低会抑制酶的活性,温度过高、过酸、过碱都会破坏酶的结构而使酶变性失活,因此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B正确;
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其自变量是pH的不同,因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会发生自然水解,所以不能用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C错误;
D、酶的高效性是通过比较酶的催化效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而不是和常温状态时相比,D错误。
故选B。
13. 对苯二酚氧化酶在染料降解、造纸、食品加工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对该酶的最适温度和温度稳定性(将纯化后的酶液在不同温度下保温1h后,在最适温度条件下测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酶宜在60℃左右的条件下保存及发挥作用
B. 该酶的最适温度和温度稳定性的测定条件相同
C. 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该酶为化学反应提供更多能量
D. 某次利用该酶催化的反应需1.5h完成,则温度应控制在60℃以下
【答案】D
【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 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A、低温下酶的活性较低,温度升高后酶活性可以恢复,因此酶的保存一般在低温条件下,A错误;
B、据题干信息可知,研究人员在温度梯度都为10℃,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测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将纯化后的酶液在不同温度下保温1h后,在最适温度条件下测酶活性(温度稳定性),二者测定条件不同,B错误;
C、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提供能量,C错误;
D、据题干信息可知,在温度达到60℃后,酶保温1h后相对酶活性为0,而该酶促反应需1.5h后完成,因此工业发酵温度需控制在60℃以下,D正确。
故选D
14. ATP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在细胞内能量转换和利用中起着关键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黑暗条件下,植物细胞内ATP合成只发生在线粒体中
B. ATP水解过程消耗水,所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吸收水
C.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
D. 适宜光照条件下,ADP由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中转运
【答案】C
【分析】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详解】A、黑暗条件下,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细胞内ATP合成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A错误;
B、细胞吸水属于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ATP是细胞内直接的能源物质,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C正确;
D、适宜光照条件下,ADP可以在暗反应中产生,由叶绿体基质向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中转运,D错误。
故选C。
15. 马达蛋白能结合并催化ATP水解,利用其中特殊化学键的转移势能沿着细胞骨架定向行走,进而将其所携带的细胞器或大分子物质送到特定位置,马达蛋白每“行走一步”需要消耗一分子ATP。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马达蛋白能识别ATP分子和细胞骨架
B. 马达蛋白同时具有ATP合酶与水解酶的活性
C. ATP依次水解三个磷酸基团均产生较高的转移势能
D. 代谢旺盛的细胞中ATP的水解速率远大于合成速率
【答案】A
【分析】ATP是生物体直接能源物质,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为腺苷,在ATP水解供能时,远离腺苷的特殊化学键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断裂,释放出大量能量。
【详解】A、马达蛋白能结合并催化ATP水解,利用其中特殊化学键的转移势能沿着细胞骨架定向行走,则马达蛋白能识别ATP分子和细胞骨架,A正确;
B、分析题意可知,马达蛋白能催化ATP水解,故马达蛋白具有ATP水解酶的活性,B错误;
C、细胞中往往ATP中末端的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C错误;
D、细胞代谢旺盛时,ATP的水解速率和ATP的合成速率都升高,两者处于平衡状态,D错误。
故选A。
16. 生活在寒冷条件下的鲫鱼,通过向体外排出酒精来延缓周围水体结冰,其细胞呼吸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过程能产生少量的ATP,②③过程都只产生少量NADH
B. 人体细胞不能进行③过程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缺乏相关酶
C. 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多以热能形式散失
D. 转化成的酒精经主动运输排出,可减缓鲫鱼乳酸积累引起的pH变化
【答案】C
【分析】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两种类型,前者是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后者是不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少量能量;
题图分析:①表示乳酸发酵,场所在细胞质基质;②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③表示丙酮酸的还原,②③表示酒精发酵,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详解】A、①是乳酸发酵,②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都能产生少量ATP,③过程是丙酮酸被NADH还原为酒精的过程,不产生NADH,A错误;
B、③过程是丙酮酸被NADH还原为酒精的过程,在人体内不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缺乏相关的酶,根本原因是人体细胞中缺乏控制该酶合成相关的基因,B错误;
C、在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多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C正确;
D、酒精排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而不是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C。
17. 如图是某生物学习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而设计的实验装置,实验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底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装置1中加入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CO2
B. 通过装置1能探究出酵母菌是否进行有氧呼吸
C. 用等量清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若液滴右移则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D. 装置1、2中需加入等量酵母菌培养液,并且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越高实验现象越明显
【答案】D
【分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不同氧浓度条件下进行的呼吸作用不同,判断呼吸作用方式主要根据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消耗氧气的量的比例。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体积与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相等,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详解】AB、烧杯中的NaOH溶液能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所以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消耗氧气的量,若液滴移动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若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不进行有氧呼吸,AB正确;
C、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由于水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所以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与消耗O2量的差值,如果液滴移动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C正确;
D、装置1和装置2中均需要加入酵母菌培养液,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发生,但不是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越高实验现象越明显,原因是当浓度过高时会导致酵母菌渗透失水,严重时会导致酵母菌死亡,D错误。
故选D。
18. 盐酸和酒精是生物学实验中的常用试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酒精可用于提取和分离色素
B. 检测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实验中,用稀盐酸为酒精与重铬酸钾反应创造酸性条件
C. 用质量分数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95%酒精等体积混合液对洋葱根尖进行解离
D. 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时,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需加无水酒精洗去浮色
【答案】C
【分析】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酒精,溶液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酒精是溶解色素用的,可用作提取剂提取色素;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酒精(1∶1)混合液对洋葱根尖进行解离,杀死并固定细胞;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需要用酒精洗去浮色,使染色效果更好。
【详解】A、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酒精可用于提取色素,用层析液分离色素,A错误;
B、检测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实验中,用稀硫酸为酒精与重铬酸钾反应创造酸性条件,B错误;
C、解离时用到质量分数为15%的HCl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C正确;
D、在鉴定脂肪时,染色后需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使染色效果更好,D错误。
故选C。
19. 科学家通过实验观察到,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片突然停止光照后,短时间内会释放出大量的CO2,这一现象被称为“CO2的猝发”。图示为最适温度条件下某植物叶片停止光照前CO2吸收速率和停止光照后CO2释放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吸收CO2或释放CO2速率是指单位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CO2的量,单位为μml·m-2·s-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适当提高温度,则图形A的面积变大
B. 光照条件下该植物产生CO2的途径不只有细胞呼吸
C. 突然遮光,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会下降
D. 该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固定CO2的速率为10μml·m-2·s-1
【答案】B
【分析】图中反映了遮光前后植物吸收或释放CO2速率变化,在遮光后短时间内CO2释放速率明显超过细胞在同等条件下细胞呼吸作用释放CO2速率。从图形可看出当遮光一段时间后二氧化碳释放速率达到稳定,由于遮光后植物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所以B值就应代表该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速率,B+C是代表在遮光短时间内释放二氧化碳速率最大值,因此C代表遮光后短时间内除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外其他途径释放二氧化碳速率。
【详解】A、图示为最适温度条件下某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若适当提高温度,细胞中酶的活性会下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则图形A的面积变小,A错误;
B、停止光照后,光反应立即停止,短时间内会释放出大量的CO2,这一现象被称为“CO2的猝发”,并且超过了黑暗条件下的呼吸作用,说明光照条件下该植物产生CO2的途径不只有细胞呼吸,B正确;
C、突然遮光,光反应产物ATP和NADPH减少,C3的还原减弱,短时间内CO2固定速率不变,C3的含量会上升,光合作用降低图形A面积会变小,C错误;
D、计算该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固定CO2的速率时,应该加上释放CO2速率,所以该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固定CO2的速率为7+3=10μml·m-2·S-1,但若遮光(完全黑暗)后,再立即给予光照,由于“CO2的猝发”,CO2的释放速率为5,则该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固定CO2的速率为7+5=12μml·m-2·S-1,D错误。
故选B。
20. 图甲、乙分别为阳生植物鸡血藤在不同条件下相关指标的变化曲线(单位:mml·cm-2·h-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为30℃和40℃时,叶绿体消耗CO2的速率相等
B. 换成阴生植物,图中的D点一般要右移
C. 影响D、E两点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不同
D. 光照强度为1klx时,只要白天时间比晚上长,鸡血藤即可正常生长
【答案】A
【分析】题图分析:
图甲:图甲中,实线的纵坐标为二氧化碳吸收量,因此实线表示净光合速率;虚线纵坐标为二氧化碳产生量,表示呼吸速率,40℃时净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图乙: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曲线与纵坐标的交点为呼吸速率,因此呼吸速率为2。
【详解】A、据甲图可知,实线的纵坐标为二氧化碳吸收量,因此实线表示净光合速率;虚线纵坐标为二氧化碳产生量,因此虚线表示呼吸速率。叶绿体消耗二氧化碳的速率为总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温度为30℃时,呼吸速率为2mml·cm-2·h-1,净光合速率为8mml·cm-2·h-1,因此总光合速率为10mml·cm-2·h-1;温度为40℃时,呼吸速率为5mml·cm-2·h-1,净光合速率为5mml·cm-5·h-1,因此总光合速率为10mml·cm-2·h-1。综合以上分析,温度为30℃和40℃时,叶绿体消耗CO2的速率相等,A正确;
B、据图乙可知,D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时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阴生植物呼吸作用比阳生植物弱,因此,若换成阴生植物,图中的D点一般要左移,B错误;
C、图乙中D、E两点的二氧化碳吸收量都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因此影响D、E两点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都是光照强度,C错误;
D、据图乙可知,光照强度为1klx时,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为0,即净光合速率为0,白天都没有有机物积累,因此,即使白天时间比晚上长,鸡血藤也不能正常生长,D错误。
故选A。
21. 研究者开展了三浅裂叶牵牛花减数分裂观察实验,操作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清水漂洗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
B. 卡宝品红为碱性染料,可将染色体染色
C.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的细胞大多含有染色体
D. 通过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位置可判断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
【答案】C
【分析】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染色体存在状态不同,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分别处于哪个分裂时期。
制片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详解】A、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清水漂洗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A正确;
B、卡宝品红用于对染色体染色,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因此,卡宝品红为碱性染料,B正确;
C、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才转化成染色体,实验材料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占少数,因此,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的细胞大多含有染色质,C错误;
D、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位置不同,因此,可通过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位置可判断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D正确。
故选C。
22. 真核细胞中,细胞周期检验点是细胞周期的一种调控机制,通过细胞的反馈信号来启动或推迟进入下一个时期。四种常见检验点的功能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检验点③④之间的核DNA载体可能仍处于松散状态
B. 分裂过程中各检验点起作用的顺序是①②③④
C. 只要检验点①接收到细胞体积增大的反馈信号,细胞就能通过检验点①
D. 通过检验点②后,细胞中核DNA与染色体的数量比变为1:2
【答案】A
【分析】细胞周期检验点是确保周期每一时相事件有序进行。若能顺利通过检验点,才能顺利进行到下一时期。
【详解】A、检验点③位于间期,检验点④的功能是评估纺锤体是否正确组装,纺锤体的组装发生在分裂前期,间期核DNA载体(染色质)为细丝状,前期染色质逐渐螺旋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因此检验点③④之间的核DNA载体可能仍处于松散状态的染色质形式,A正确;
B、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G2期)和分裂期(M期)。G1期主要完成DNA复制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S期为DNA合成期;G2期合成有丝分裂所必需的一些蛋白质,为M期做准备,同时间期还存在细胞适度的生长。M期包括前期(包括纺锤体形成)、中期、后期和末期。G1/S期检验点:主要检验DNA是否损伤,合成的蛋白质等是否充足等。S/G2期检验点:主要检测DNA是否完成复制,G2/M期检验点:主要检测环境因素是否利于细胞分裂,细胞是否已生长到合适大小等。而纺锤体组装发生在分裂期。因此分裂过程中各检验点出现的顺序可能是②③①④,B错误;
C、检验点①是检测间期是否为分裂期做好准备,因此还可能评估细胞中合成的物质是否够多,细胞体积是否足够大,C错误;
D、检验点②评估DNA是否损伤,外界环境是否适宜细胞进行DNA复制,因此可决定细胞是否进入S期,D错误。
故选A。
23. 研究发现细胞有氧代谢产生的毒性副产物ROS(如1O2、、H2O2等)可促进细胞自噬,其调控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破伤风杆菌细胞中不存在ROS
B. 酸性水解酶通过主动运输转运到液泡中,参与细胞自噬
C. 高盐、干旱等不良环境导致植物细胞自噬增强,原因可能是ROS含量增加
D. 图示NADPH氧化酶从合成到作用部位,需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参与
【答案】B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
【详解】A、ROS是细胞有氧代谢产生的毒性副产物,破伤风杆菌是厌氧细菌,不进行有氧代谢,不存在ROS,A正确;
B、酸性水解酶是大分子物质通过液泡胞吞,参与细胞自噬,B错误;
C、由于ROS促进细胞自噬,产生的物质能为细胞提供营养,从而减少细胞对环境的依赖,所以高盐和干旱等不良环境下导致植物细胞自噬增强,原因可能是ROS含量增加,C正确;
D、图示可知,NADPH 氧化酶属于蛋白质,存在于细胞膜上,参与其合成与加工等有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D正确。
故选B。
24. “神舟十五”飞船带回了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进行的多能干细胞向早期造血干细胞分化的研究样品,首次实现了干细胞“太空造血”。在太空培养的干细胞呈现出优于地面的生长方式,在微重力环境中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更接近于胚胎内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般情况下,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
B. 多能干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使细胞种类增多
C. 太空的微重力环境能为增强干细胞分化效率提供新途径
D. 在微重力环境中干细胞的分化会导致细胞中DNA和蛋白质种类改变
【答案】D
【分析】干细胞的概念: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着少量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干细胞的分类:(1)全能干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2)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3)专能干细胞:只能向一种或两种密切相关的细胞类型分化。如神经干细胞可分化为各类神经细胞,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等各类血细胞。
【详解】A、根据端粒学说,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端粒缩短,细胞衰老,A正确;
B、多能干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细胞种类增多,B正确;
C、在太空培养的干细胞呈现出优于地面的生长方式,在太空微环境中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更接近于胚胎内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则太空的微重力环境能为增强干细胞诱导分化效率提供新途径,C正确;
D、在微重力环境中干细胞分化会导致细胞中RNA和蛋白质种类改变,DNA不会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D。
25. 下列关于遗传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小麦的高秆和矮秆、家鸡的羽腿和光腿都是相对性状
B. 生物体遗传的不是性状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C. 两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D. 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答案】C
【分析】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①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②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③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详解】A、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相对性状,小麦的高秆和矮秆、家鸡的羽腿和光腿都是相对性状,A正确;
B、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所以生物体遗传的不是性状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B正确;
C、两个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如果都是隐性纯合子杂交,这样后代都是隐性纯合子,C错误;
D、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26. 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基本成分,它在血液中的运输是通过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形式进行的,图1为某种LDL的结构示意图,LDL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成LDL-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图2表示某组织细胞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示意图。1~5表示细胞结构,①~⑨表示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胆固醇的组成元素为____,由图1可知,与细胞膜相比,LDL膜结构的不同点主要是___。
(2)由图可知,溶酶体直接起源于____(填细胞器名称),小分子营养物质可通过溶酶体膜运输到细胞质基质,而溶酶体内部的水解酶及残渣则不能通过其膜结构,这说明生物膜的功能特点具有____。溶酶体内含有的多种酸性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2→_____→溶酶体(用数字和箭头表示)。
(3)由图可知,自噬体的膜来源于___。受损线粒体代谢中会产生更多的活性氧等自由基,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主要表现在___(答出2点)。医学观察发现,由神经元异常死亡导致的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元中,都可观察到线粒体受损的现象,请从线粒体功能角度分析帕金森病的可能发病原因是___。
【答案】(1)①. C、H、O ②. LDL膜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
(2)①. 高尔基体 ②. 选择透过性 ③. 1→4
(3)①. 内质网、溶酶体 ②. 损伤生物膜、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引起基因突变 ③.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够为细胞提供能量,线粒体受损会导致细胞供能不足,引起神经元死亡,最终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
【分析】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
【解析】(1)胆固醇属于脂质元素组成为C、H、O,胆固醇属于脂质不溶于水,则LDL膜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形成内部疏水环境才能运输胆固醇。
(2)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而形成的,生物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是溶酶体内部的水解酶及残渣则不能通过其膜结构的原因。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是在附着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2(核糖体合成)→1(内质网加工和运输)→4(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溶酶体。
(3)自噬体是由内质网和溶酶体融合形成的,所以自噬体的膜来源于内质网、溶酶体。受损线粒体代谢中会产生更多的活性氧等自由基可损伤生物膜、使蛋白质活性下降(或引起基因突变)。帕金森病患者是由神经元异常死亡导致的,从线粒体功能角度分析,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够为细胞提供能量,线粒体受损会导致细胞供能不足,引起神经元死亡,最终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
27. 图为研究人员绘制的光反应发生机理示意图,PSI和PSⅡ是由叶绿素和蛋白质复合体构成的光系统,PQ、Cytbf、PC是具有电子传递作用的蛋白质,ATP合酶由CF0和CF1两部分组成。表为研究人员选用生长状况相同的金丝楠幼苗在不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具有___________功能。
(2)图1所示叶绿体中的H+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用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光照强度下,W1组金丝楠幼苗净光合速率为零,则在此条件下W2组金丝楠幼苗有机物的干重会___________。结合表中信息,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4)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施肥会___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金丝楠幼苗对光能的利用率。该实验小组进一步研究发现,遮阴条件下施肥能促进幼苗中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影响金丝楠幼苗对光能的利用。从以上组别幼苗中选择合适的素材,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
【答案】(1)吸收、传递、转化光能(或传递电子,在光能转换中发挥作用)
(2)①. 用于合成NADPH ②. 为ATP的合成提供能量
(3)①. 增加 ②. W2组的光补偿点低于W1组,当光照强度为W1组光补偿点时,W2组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零,积累有机物
(4)①. 提高 ②. 实验思路:取等量W1组和W3组金丝楠幼苗相同部位的叶片,进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再比较两组滤纸条上黄绿色和蓝绿色两条色素带的宽度 ③. 预期结果:W3组叶片的两条色素带较宽
【分析】本实验研究不同遮阴条件及施肥处理对金丝楠幼苗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的光照强度)和光补偿点(净光合速率为零时的光照强度)的影响,从表格中的数据看出,在两层遮阳网的条件下,光补偿点降低,而饱和点增加,将W3和W1比较,发现施加肥料后,光补偿点基本不变,而饱和点增加。
【解析】(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或传递电子,在光能转换中发挥作用)的作用。
(2)由图可知,关于叶绿体中H+的用途,一是与NADP+结合生成NADPH,二是顺浓度梯度转移到叶绿体基质,为合成ATP提供能量。
(3)由表中数据可知,W2(2层遮阳网)组幼苗的光补偿点低于W1(1层遮阳网)组幼苗的。由题干中“某光照强度下,金丝楠幼苗在1层遮阳网遮阴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为零”,可判断此时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若在此条件下再增加1层遮阳网,则此时的光照强度高于光补偿点,净光合速率大于零,能积累有机物使幼苗有机物干重增加。
(4)分析W3组与W1组的数据,W3组的光饱和点明显高于W1组的,因此施肥会提高金丝楠幼苗对光能的利用率。若要验证施肥能否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则可选择等量W1组和W3组金丝楠幼苗相同部位的叶片,提取色素并采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再比较滤纸条上的两条绿色色素带的宽度。由于施肥可以提高叶绿素的合成,所以实验预期结果是W3组叶片的两条色素带较宽。
28. 图1是某雄性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模式图,图2表示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a、b的切面变化及运行轨迹,①→②→③表示a、b位置的变化路径。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核DNA数量是染色体数量2倍的细胞有_____。甲细胞的名称为_____。
(2)乙细胞中四分体有____个,四分体中的_____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的片段。
(3)图2中的姐妹染色单体a、b处于位置②时,对应图1中的细胞有_____,此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行为特征是____。下一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行为特征是____,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为____条。
【答案】(1)①. 甲、乙、丙 ②. 次级精母细胞
(2)①. 3 ②. 非姐妹染色单体
(3)①. 甲、丙 ②. 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 ③.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④. 6或12
【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至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每个细胞周期又分为分裂间期 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分裂 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
【解析】(1)染色体复制以后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染色单体,有两个DNA分子, 包括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则图1中的核DNA数量是染色体数量2倍的细胞有甲、乙、丙,甲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动物是雄性动物,则甲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
(2)乙细胞三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则有3个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的片段。
(3)图2中的姐妹染色单体a、b处于位置②时,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则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对应图1中的甲、丙,下一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内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暂时加倍为6或12。
29.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果蝇的长翅和残翅这一相对性状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表所示,相应遗传因子用A、a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组合______,可以判断______是隐性性状。组合2的杂交方式称为______,可验证分离定律。
(2)组合3的子一代长翅果蝇中,纯合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3)为判断某长翅雄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可将该长翅雄果蝇与_____果蝇进行杂交,观察记录杂交后代的表现类型,预期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①若杂交后代全为长翅,则其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
②若杂交后代出现残翅,则其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
(4)若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雄果蝇产生的配子没有受精能力,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雌雄果蝇交配产生子一代,子一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F2果蝇中长翅与残翅的比为______。
【答案】(1) ①. 3 ②. 残翅 ③. 测交
(2) 1/3 (3) ①. 残翅雌 ②. AA ③. Aa
(4) 5:1
【分析】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析】(1)在组合3中,亲本为长翅×长翅,子代中有残翅的出现,说明残翅是隐性性状,长翅是显性性状。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组合2亲代性状为长翅×残翅,子一代性状为长翅和残翅,杂交方式称为测交,可验证分离定律。
(2)残翅是隐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长翅是显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在组合3中,亲本为长翅(A_)×长翅(A_),子代中出现了残翅(aa),说明亲本的基因组合是Aa×Aa,则子一代长翅果蝇(A_)中,AA果蝇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3。
(3)为判断某长翅(A_)雄果蝇的基因组成,某同学将该长翅(A_)雄果蝇与残翅(aa)雌果蝇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类型,①若杂交后代全为长翅Aa,则其基因组成为AA。 ②若杂交后代出现残翅(aa),则其基因组成为Aa。
(4)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雌雄果蝇交配产生子一代,子一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4AA、1/2Aa、1/4aa,若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雄果蝇产生的配子没有受精能力,雌配子A为1/2,a为1/2,只有1/3AA和2/3Aa才能产生雄配子,雄配子为2/3A、1/3a,因此子一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F2果蝇中长翅与残翅的比为(1-1/2×1/3):(1/2×1/3)=5:1。
检验点
功能
①
评估细胞大小、环境因素是否适合细胞分裂
②
评估DNA是否损伤,外界环境是否适合细胞进行DNA复制
③
评估DNA是否损伤,若损伤则修复,同时评估DNA是否复制完成
④
评估纺锤体是否正确组装
处理
光饱和点/μml·m-2·s-1
光补偿点/μml·m-2·s-1
CK(全光照未施肥)
1689.25
14.23
W1(1层遮阳网遮阴组)
783.75
11.91
W2(2层遮阳网遮阴组)
947.51
8.96
W3(1层遮阳网遮阴+施肥组)
1622.67
11.92
组合
亲本性状
子一代性状
1
残翅×残翅
残翅
2
长翅×残翅
长翅、残翅
3
长翅×长翅
长翅、残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38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红苋菜的液泡中含有花青素,3g/mL的蔗糖溶液,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