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高一(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高一(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如图表示生命系统中的部分结构层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结构对应的层次从简单到复杂依次为甲、丙、乙、丁、戊
B.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都不包含空气、水分等无机环境
C. 绿色开花植物中不存在图丁对应的结构层次
D. 组成戊的细胞与甲细胞之间具有差异性,但无统一性
【答案】C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甲~戊对应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则从简单到复杂依次为甲、乙、丙、丁、戊,A错误;
B、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空气、水分等)构成,因此,生命系统中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中都存在非生物成分,B错误;
C、绿色开花植物中没有系统这个层次,即不存在图丁对应的结构层次,C正确;
D、组成戊的细胞是动物细胞,甲细胞是植物细胞,具有差异性,也具有统一性,如两者都有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等,D错误。
故选C。
2. 下列有关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罗伯特·胡克发现并命名细胞)
②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施旺发表《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及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③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④人体的解剖和观察(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
A. ①④②③B. ①③②④
C. ④①③②D. ④①②③
【答案】D
【分析】1、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2、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3、细胞学说的内容为:①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4、细胞学说的意义:证明了动植物界具有统一性。
【详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④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通过对尸体的解剖研究,揭示了器官水平的结构;①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他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②18世纪,施莱登和施旺受到德国科学家的启发,决议证明两大有机界最本质的联系;③1858年,德国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综上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 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家兔新鲜血涂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换用高倍镜的正确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B. 为观察位于视野左下方的某个红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C. 白细胞的体积比红细胞大,在显微镜视野中容易观察到核糖体
D. 在低倍镜视野中可以观察到鲜红色、细胞核较大的红细胞
【答案】A
【分析】1、使用显微镜时,先低倍后高倍,使用高倍镜时,只能转动细准焦螺旋。
2、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若将看到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遵循同向移动原则,偏哪移哪。
【详解】A、换用高倍镜的正确调节顺序:要先把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改用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调焦,还要调整视野亮度,故正确调节顺序: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A正确;
B、为观察位于视野左下方的某个红细胞,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B错误;
C、白细胞的体积比红细胞大,但是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核糖体,C错误;
D、兔子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呈鲜红色,D错误。
故选A。
4. 流感病毒一般具有包膜(来源于病毒最后所在的宿主细胞),根据其内部蛋白质种类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流感病毒表面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等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分为H1—H18等亚型,NA分为N1—N11等亚型,HA和NA可以随机组合。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流感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为脂肪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B. HA和NA的差异性是流感病毒三种类型的主要分类依据
C. H7N9属于甲型流感病毒,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D. 流感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酒精浸泡餐具可以杀死该病毒
【答案】C
【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流感病毒的包膜来源于病毒最后所在的宿主细胞,这说明流感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与宿主细胞膜结构的成分相同,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糖类,A错误;
B、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根据其内部蛋白质种类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B错误;
C、预防流感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C正确;
D、流感病毒必须寄生在宿主活细胞中才能进行繁殖,用酒精浸泡餐具可以杀死该病毒,D错误。
故选C。
5.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长达2cm的独特细菌——华丽硫珠菌,其遗传物质均由膜结构包被,含有遗传物质的场所称为膜囊,膜囊中还含有核糖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华丽硫珠菌的膜囊与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结构最接近
B. 华丽硫珠菌和蓝细菌在结构上有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等
C. 华丽硫珠菌可能是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进化的过渡
D. 华丽硫珠菌的遗传物质在膜囊内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答案】D
【分析】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细胞核,大多数的原核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拟核以及遗传物质DNA等。2、蓝细菌、衣原体、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详解】A、华丽硫珠菌的膜囊中含有遗传物质,还含有核糖体,与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结构最接近,A正确;
B、华丽硫珠菌和蓝细菌都是原核生物,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DNA,所以它们在结构上有统一性,B正确;
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而华丽硫珠菌包含遗传物质的膜囊类似真核细胞的核膜,可能是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进化的过渡,C正确;
D、该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D错误。
故选D。
6. 豆制品是以大豆、豌豆等豆类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它营养丰富,除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外,还含有磷脂、脂肪、纤维素等,几乎不含胆固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脂肪分子是大豆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B.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组成元素有C、H、O、N、S
C. 豆制品中含有的纤维素,在人体消化道被分解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D. 脂肪、磷脂、胆固醇分子结构差异不大,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答案】A
【分析】脂质的种类和作用:(1)脂肪: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有保温、缓冲和减压减少摩擦的作用;(2)磷脂: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3)固醇:①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③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脂肪分子也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分子,脂肪含氢多,含氧少,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A正确;
B、磷脂双分子层构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所以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等的重要成分,磷脂的组成元素有C、H、O、N、P,B错误;
C、人体内没有纤维素酶,则不能消化纤维素,C错误;
D、脂肪、磷脂、胆固醇分子结构差异很大,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D错误。
故选A。
7. 某同学分别按下表进行三组实验。各组实验材料按表中实验条件进行处理后,将A组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对于该实验,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进行A组实验时,酒精溶液的作用是洗去浮色,观察实验现象时,可观察到被苏丹Ⅲ染液着色的橘黄色脂肪颗粒
B. 若将苹果匀浆换成蔗糖和蔗糖酶的混合溶液并按正确操作进行上述B组实验,结果是溶液颜色呈现蓝色
C. 在B组实验中,组织样液的颜色变化是蓝色→棕色→砖红色,其中使溶液呈砖红色的是Cu2O
D. 在C组实验中,“?”可以是“双缩脲试剂、不需要水浴加热(或常温下进行)”,结果溶液颜色呈现紫色
【答案】B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物质。(2)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花生种子中富含脂肪,用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此过程中染色后需要用50%酒精洗去浮色,A不符合题意;
B、蔗糖被蔗糖酶水解,产生葡萄糖和果糖都是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B符合题意;
C、使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要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等量混匀形成Cu(OH)2,然后还原糖将成Cu(OH)2还原形成Cu2O砖红色沉淀,C不符合题意;
D、豆浆中富含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来鉴定蛋白质,该过程在常温下即可进行,结果溶液颜色呈现紫色,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HCO3-既能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又能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B. 人体内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升高,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等
C. 心肌坚韧,血液呈液态,但两者含水量相差无几,原因是心肌内结合水相对含量较高
D. 水能溶解、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并维持细胞形态
【答案】B
【分析】1、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HCO3-为无机盐离子,又属于缓冲物质,既能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又能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A正确;
B、由于钠离子与兴奋的产生有关,因此,人体内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等,B错误;
C、心肌坚韧、血液呈液态,心肌与血液含水量相差无几,但是二者形态差异较大,这是因为心肌细胞结合水含量高,血液中自由水含量高,C正确;
D、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能溶解、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并维持细胞形态,D正确。
故选B。
9. 细胞活性是细胞生物学实验的一项重要检测指标,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下列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活性的是( )
A.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流动的叶肉细胞
B.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红绿荧光分布均匀的细胞
C. 台盼蓝染液染色后呈蓝色的口腔上皮细胞
D. 适宜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
【答案】C
【分析】1、观察叶绿体选择黑藻的叶片细胞,流动性强,而含有大量的叶绿体,细胞质颜色比较深,易于观察。2、台盼蓝染色排除法是用来判断细胞死活的,活细胞对台盼蓝有选择透过性,使台盼蓝无法进入细胞,而死细胞失去选择透过性而被染成蓝色。
【详解】A、活细胞中的细胞质是流动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随细胞质的流动而运动,故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流动的叶肉细胞是活细胞,A错误;
B、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不同颜色的荧光物质之所以分布均匀,是因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具有流动性的细胞为活细胞,B错误;
C、用台盼蓝鉴定细胞死活,被染色的细胞是死细胞,因为死细胞的细胞膜失去了对台酚蓝的选择透过性,能进入细胞而被染成蓝色,C正确;
D、适宜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说明其原生质体和细胞壁能发生分离,是活细胞,D错误。
故选C。
10. 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的作用,这些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结构蛋白
B. 某些胶原蛋白可作为手术缝合线,不用分解为氨基酸就可以被人体吸收
C. 铁元素被人体吸收后先参与合成某种非必需氨基酸,再合成血红蛋白
D. 囊性纤维化等疾病与人体细胞内肽链的折叠错误有关
【答案】D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
【详解】A、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的作用,这些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功能蛋白,A错误;
B、某些胶原蛋白可作为手术缝合线,需要分解为氨基酸就才可以被人体吸收,B错误;
C、人体内任何氨基酸都不含铁元素,铁元素进入人体后先合成血红素,再合成血红蛋白,C错误;
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囊性纤维化与蛋白质中肽链的错误折叠有关,D正确。
故选D。
11. 肉毒毒素是一类神经毒素,有多种类型,其中三种类型能引起食物中毒。如图为肉毒毒素及其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肉毒毒素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连接方式有关
B. 图示肉毒毒素局部结构由4种氨基酸组成
C. 肉毒毒素中至少含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
D. 经加热变性后的肉毒毒素的肽键数目减少
【答案】C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特点为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A、氨基酸都是通过肽键连接的,故肉毒毒素的多样性不是由氨基酸的连接方式决定,A错误;
B、图示肉毒毒素局部结构由5个基酸组成,这5个氨基酸的R基都不相同,因此是由5种氨基酸组成的,B错误;
C、该毒素由两条肽链组成,不考虑R基的情况,至少含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C正确;
D、经加热变性后的肉毒毒素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肽键并没有断裂,因此肽键数目并没有减少,D错误。
故选C。
12. 某直链多肽含4个缬氨酸(C5H11NO2)蛋白酶1作用于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蛋白酶2作用于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该多肽分别经酶1和酶2作用后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缬氨酸的R基可表示为-CH(CH3)2,该多肽的肽键有18个
B. 该多肽中缬氨酸的位置分别是第7、8、14、19位
C. 酶1完全作用后形成的肽链中氮原子数目比原多肽少了2个
D. 酶2完全作用后形成的产物中氧原子数目比原多肽多了1个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蛋白酶1作用于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后,形成了三个短肽A、B、C,说明酶1作用位点是7、8、14、19左侧氨基,即该四个位点为缬氨酸;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羧基端的氨基,也既是7、8、14的右侧。
【详解】A、氨基酸至少还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可求得缬氨酸的R基为-C3H7,可表示为一CH(CH3)2,该多肽有19个氨基酸,该多肽的肽键有19-1=18个,A正确;
B、根据图示信息,蛋白酶1作用于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后,形成了三个短肽A、B、C,说明酶1作用位点是7、8、14、19左侧氨基,因此该多肽中缬氨酸的位置分别是第7、8、14、19位,B正确;
C、酶1一共作用于4个肽键,减少了2个缬氨酸中的氮原子(共2个),酶1完全作用后形成的肽链中氮原子数目比原多肽少了2个,C正确;
D、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羧基端的氨基, 也既是7、8、14的右侧,消耗了3个水分子,则酶2完全作用后形成的产物中氧原子数目比原多肽多了3个,D错误。
故选D。
13. 如图是细胞内三类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及功能图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碳是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体现了碳是构成生命的核心元素
B.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作为储能物质E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C. 细胞中的F有两种,但病毒中的F只有一种
D. 生物大分子D、E和F在叶绿体中均有分布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生物大分子D具有构成细胞的结构物质、催化等功能,据此判断为蛋白质,单体A是氨基酸,元素X是为N;生物大分子E由C、H、O构成,据此判断为多糖,单体B是葡萄糖;生物大分子F(包括M、N两种)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据此判断F为核酸,M、N一种为DNA、另一种为RNA,元素Y为P。
【详解】A、组成细胞的重要有机物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体现了碳是构成生命的核心元素,A错误;
B、E是多糖,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构成E(糖原、淀粉、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B正确;
C、细胞中的F是核酸,有DNA和RNA两种,但病毒中的F只有一种,为DNA或RNA,C正确;
D、叶绿体中含有多种酶(蛋白质)、淀粉(多糖)、DNA(核酸),因此生物大分子D(蛋白质)、E(多糖)和F(核酸)在叶绿体中均有分布,D正确。
故选A。
14. 观察下列核苷酸甲和乙的结构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组成核苷酸甲的碱基有4种,分别是A、G、C、U
B. 核苷酸甲或乙都可作为鉴别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
C. 以核苷酸乙为基本单位合成的大分子是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
D. 洋葱细胞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最多得到6种小分子化合物
【答案】B
【分析】1、核酸分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根据核糖核苷酸上的碱基不同核糖核苷酸有4种;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根据其上的碱基不同也分4种,核苷酸是由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和1分子磷酸组成的,糖核苷酸上的碱基是A、G、C、U,脱氧核苷酸上的碱基是A、G、C、T。
2、分析题图:核苷酸甲含有的五碳糖为核糖,为核糖核苷酸;核苷酸乙含有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详解】A、核苷酸甲为核糖核苷酸,组成核苷酸甲的碱基有4种,分别是A、G、C、U,A正确;
B、不同生物都有核苷酸甲或乙,它们都不能作为鉴别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B错误;
C、核苷酸乙为脱氧核苷酸,以核苷酸乙为基本单位合成的大分子DNA是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C正确;
D、洋葱细胞的遗传物质DNA被彻底水解后,会得到磷酸、脱氧核糖、A、G、C、T,共6种小分子化合物,D正确。
故选B。
15. 细胞核中富含热胁迫敏感蛋白,在热胁迫条件下其会发生错误折叠。为探究错误折叠蛋白的修复机制,研究者让融合蛋白L-G在细胞中表达,该融合蛋白分布在细胞核中,其中L是受热胁迫时易错误折叠的部分,G是能发出绿色荧光的热稳定部分。研究发现,融合蛋白在热胁迫条件下会错误折叠并进入核仁,若破坏核仁,错误折叠的蛋白将不能被修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修复好的融合蛋白主要在核仁内发挥作用
B. 正常温度和热胁迫条件下融合蛋白均能发出绿色荧光
C. 核仁可能具有修复错误折叠蛋白的功能
D. 融合蛋白在细胞质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答案】A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详解】A、融合蛋白L-G在细胞中表达,该蛋白分布在细胞核中,核仁是错误折叠蛋白修复的场所,修复好的热胁迫敏感蛋白应该回到细胞核内发挥作用,故修复好的热胁迫敏感蛋白主要在核质中发挥作用,A错误;
B、融合蛋白L-G的L是受热胁迫易错误折叠的部分,G是能发出绿色荧光的热稳定部分,因此正常温度和热胁迫条件融合蛋白均能发出绿色荧光,B正确;
C、若破坏核仁,错误折叠的蛋白将不能修复,说明核仁可能具有修复错误折叠蛋白的功能,C正确;
D、融合蛋白分布在细胞核中,其在细胞质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D正确。
故选A。
16. 脂蛋白是一种富含胆固醇的特殊大分子,表面由胆固醇及磷脂包裹,嵌有亲水性载脂蛋白,可以进入并沉积在血管壁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下图是脂蛋白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脂蛋白核心的a是水分子,在细胞中有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存在形式
B. b表示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脂蛋白与苏丹Ⅲ结合形成橘黄色颗粒
C. c表示磷脂分子,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在空气-水界面铺展成单分子层
D.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由于氢含量比糖高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答案】C
【分析】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
2、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详解】A、脂蛋白核心是疏水的尾部构成的,所以位于脂蛋白核心的a是脂质,A错误;
B、b表示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脂肪与苏丹Ⅲ结合形成橘黄色颗粒,脂蛋白不能用苏丹Ⅲ染色,B错误;
C、c表示磷脂分子,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磷脂的“头部”是亲水的,“尾部”是疏水的,在水--空气界面上头部向下,尾部在空气中,铺成单分子层,C正确;
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不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D错误。
故选C。
17. 科学探索永无止境,科学理论是在不断修正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的,这需要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人们对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的认识经历了很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从某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两倍,则该细胞可能是鼠的红细胞
②科学家通过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推测细胞膜可能附有蛋白质
③罗伯特森利用电子显微镜提出了“亮—暗—亮”的三明治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
④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
⑤用32P作标记可以检测出人细胞膜中的胆固醇成分
A. 2项B. 3项C. 4项D. 5项
【答案】B
【分析】人们对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的认识经历了很长的过程:1859年欧文顿对膜通透性进行研究推测膜是由脂质组成的;科学家对哺乳动物红细胞膜成分分析得出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1925年荷兰科学家戈特和格伦德尔推测细胞膜中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1935年英国丹尼利和戴维森研究细胞膜的张力推测细胞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
【详解】①从某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两倍,则该细胞可能不含具膜细胞器和细胞核,鼠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大部分细胞器也没有,①正确;
②科学家通过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推测细胞膜可能附有蛋白质,②正确;
③罗伯特森利用电子显微镜提出了“暗—亮—暗”的三明治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③错误;
④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④正确;
⑤胆固醇不含P元素,因此不能用32Р作标记检测人细胞膜中的胆固醇成分,⑤错误。
①②④正确,B正确。
故选B。
18. 结构决定功能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生命观念。下列事实与推论中合理的是( )
A. 原核细胞不含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能无法合成分泌蛋白
B. 某些细菌的光合作用不产生氧气,可能其叶绿体中缺乏某种蛋白质
C. 线粒体的外膜和内膜所含有的蛋白质不同,可能两层膜运输的物质完全不同
D. 溶酶体和液泡内都呈酸性,可能是其膜表面含有向内运输H+的物质
【答案】D
【分析】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分布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而外膜上没有酶的附着。因而线粒体内膜的功能比外膜多,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都比外膜高。
【详解】A、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但原核生物有核糖体,也能合成分泌蛋白质,比如有的细菌可向环境中分泌青霉素酶,具有抗青霉素的能力,A错误;
B、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B错误;
C、线粒体内膜含有比外膜更多的蛋白质,所以承担着更复杂的生化反应,即线粒体的外膜和内膜所含有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但可能两层膜运输的物质相同,如都需要将丙酮酸运输到线粒体基质进行分解,C错误;
D、溶酶体膜上有H+质子泵,保持溶酶体内的酸性环境,液泡膜上存在H+-ATP 酶,能从细胞质基质中运输H+进入液泡,导致液泡内呈酸性,D正确。
故选D。
19. 溶酶体呈小球状,外面由一层非渗透性单位膜包被,含多种酸性水解酶,溶酶体膜上嵌有大量的质子泵(一种运输质子的载体蛋白)和其他载体蛋白,膜蛋白高度糖基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合成开始于游离核糖体,加工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中
B. 溶酶体起源于a,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C. 溶酶体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能起到了避免被酶水解的作用
D. 溶酶体膜的基本支架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a为高尔基体,b为内质网。
【详解】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合成开始于游离核糖体,加工场所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错误;
B、溶酶体起源于a高尔基体,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中,B错误;
C、溶酶体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能起到了避免被内部水解酶水解的作用,C正确;
D、溶酶体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D错误。
故选C。
20. 科学家发现了囊泡运输的调控机制。如图是囊泡膜与靶膜融合过程的示意图,囊泡上有一个特殊的V—SNARE蛋白,它与靶膜上的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膜和靶膜才能融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囊泡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B.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依次参与血红蛋白的分泌过程
C. 分泌蛋白的运输需要囊泡的参与,该过程中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先增大后减小
D. 图中T—SNARE与V—SNARE的结合存在特异性
【答案】B
【分析】细胞内分泌蛋白合成的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产生的囊泡包裹运输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又由囊泡包裹蛋白质将其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详解】A、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即细胞中所有的生物膜均属于生物膜细胞,也包括细胞中的囊泡膜,A正确;
B、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需要分泌到细胞外,B错误;
C、分泌蛋白的运输需要囊泡的参与,该过程中高尔基体接受来自内质网的囊泡,同时将加工成熟的蛋白质以囊泡的形式转运出去,可见,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在该过程中先增大后减小,C正确;
D、囊泡上有一个特殊的V-SNARE蛋白,它与靶膜上的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和靶膜才能融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故图中T-SNARE与V-SNARE的结合存在特异性,D正确。
故选B。
21. 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AMs)是一个新发现的重要亚显微结构,该结构存在于线粒体外膜和内质网膜某些区域,通过蛋白质相互“连接”,但未发生膜融合。MAMs能使线粒体和内质网在功能上联系起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的MAMs
B. MAMs中一定含有C、H、O、N、P等大量元素
C. 通过蛋白质相互“连接”的地方可能是内质网与线粒体信息传递的通道
D. 推测线粒体中一些物质的合成可能需要内质网的参与
【答案】A
【分析】1、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
2、内质网能有效地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作用。根据内质网膜上有没有附着核糖体,将内质网分为滑面型内质网和粗面型内质网两种。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内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排列也较滑面内质网规则,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详解】A、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AMs)是一个新发现的重要亚显微结构,则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A错误;
B、MAMs存在于线粒体外膜和内质网膜某些区域,通过蛋白质相互“连接”,则说明含有磷脂和蛋白质,则含有C、H、O、N、P等大量元素,B正确;
C、根据“MAMs能使线粒体和内质网在功能上联系起来”可推测,内质网与线粒体可能通过蛋白质相互“连接”的地方进行信息传递,使它们功能上相互联系,C正确;
D、MAMs能使线粒体和内质网在功能上联系起来,由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推测,线粒体中一些物质的合成可能需要内质网的参与,D正确。
故选A。
22. 某实验小组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处理白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下图表示实验过程中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与细胞吸水能力之间的关系。若原生质体初始状态时的体积为1.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在KNO3溶液中加入适量红墨水,则质壁分离及复原的现象会更明显
B. 乙→甲段对应的细胞,细胞液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渗透压
C. 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的变化趋势是1.0→0.5→1.0→1.5
D. 丙点时细胞液浓度可能仍然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答案】B
【分析】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引起质壁分离,细胞原生质体缩小,所以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大;而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与质壁分离相反,细胞原生质体增大,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小。
曲线分析,当细胞相对体积低于1.0时,细胞内的水较少,相对于正常情况下为失水;当细胞相对体积高于1.0时,细胞内的水较多,相对于正常情况下为吸水。
【详解】A、无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为无色,以此为实验材料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时,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红墨水使之成为红色,会使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A正确;
B、乙→甲段对应的细胞,原生质体在变小,说明细胞在失水,故细胞液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渗透压,B错误;
C、用一定浓度KNO3的溶液处理无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得到图示结果,说明细胞先质壁分离,再质壁分离复原,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的变化趋势是1.0→0.5→1.0→1.5,C正确;
D、该细胞在丙点时原生质体体积达到最大值,由于细胞壁的束缚,丙点时细胞液浓度可能仍然大于外界溶液浓度,D正确。
故选B。
23. 如图①~④表示物质进入肝细胞的不同方式(ATPase指ATP酶,在图示过程中还具有运输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固醇类激素通过方式①进入靶细胞
B. 低温会影响方式①~④的运输速率
C. 方式④吞噬病原体与细胞膜蛋白无关
D. 氧浓度变化影响方式③④的运输速率
【答案】C
【分析】据图分析:①是自由扩散,②是协助扩散,③是主动运输,④胞吞。
【详解】A、固醇类激素属于脂质,可通过①自由扩散进入靶细胞,A正确;
B、①是自由扩散,②是协助扩散,③是主动运输,④胞吞,低温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能量的供应,所以低温会影响方式①~④的运输速率,B正确;
C、胞吞过程需要细胞膜蛋白参与,故方式④(胞吞)吞噬病原体与细胞膜蛋白有关,C错误;
D、③是主动运输,④胞吞,主动运输和胞吞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氧浓度变化影响方式③④的运输速率,D正确。
故选C。
24. 目前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已鉴定出13种水通道蛋白(AQPs),其中AQP3、AQP7、AQP9、AQP10属于水—甘油通道蛋白,它们既能运输水分子,又能顺浓度梯度转运甘油、尿素等中性小分子。以下说法正确是( )
A. 水分子通过AQPs运输时需要先与其结合
B. 水分子通过AQPs的转运速率比直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快
C. 线粒体损伤的细胞摄入甘油的速率会明显降低
D. 多种中性小分子都能通过AQP10,说明AQP10无专一性
【答案】B
【分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转运蛋白)和能量。
【详解】A、通道蛋白贯穿于细胞膜,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其结合,直接从通道进出细胞,所以水分子通过AQPs运输时不需要与其结合,A错误;
B、水分子通过AQPs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运输速率大于直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自由扩散速率,B正确;
C、甘油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所以线粒体损伤的细胞摄入甘油的速率不受影响,C错误;
D、AQP10属于水—甘油通道蛋白,它们既能运输水分子,又能顺浓度梯度转运甘油、尿素等中性小分子,其他分子不能通过,说明AQP10也有专一性,D错误。
故选B。
25. 耐盐植物根部细胞通过多种“策略”降低细胞质中Na+浓度,从而降低盐胁迫的损害。细胞膜和液泡膜上都存在Na+/H+转运蛋白,能借助膜内外H+浓度梯度,驱动Na+转运至细胞外或液泡内;细胞质中的Na+还可通过囊泡运输到液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Na+通过Na+/H+转运蛋白转运和通过囊泡运输,均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B. 细胞膜和液泡膜上均能通过协助扩散运输H+,以维持膜内外H+的浓度差
C. Na+通过Na+/H+转运蛋白进入液泡和运出细胞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
D. 液泡膜上Na+/H+转运蛋白的存在,能够提高根部细胞的吸水能力
【答案】B
【分析】植物抵御盐胁迫的主要方式是通过Na+/H+转运蛋白将Na+逆向转运出细胞外或将Na+区隔化于液泡中,从而抵制过高的Na+浓度,从而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使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从而适应盐碱环境。
【详解】A、细胞膜和液泡膜上都存在Na+/H+转运蛋白,细胞质中的Na+还可通过囊泡运输到液泡,Na+通过Na+/H+转运蛋白转运和通过囊泡运输,均与膜的流动性有关,A正确;
B、细胞膜和液泡膜上都存在Na+/H+转运蛋白,能借助膜内外H+浓度梯度(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驱动Na+转运至细胞外或液泡内,所以H+在细胞膜和液泡膜上均能通过主动运输H+,以维持膜内外H+的浓度差,B错误;
C、由题可知,细胞膜和液泡膜上都存在Na+/H+转运蛋白,能借助膜内外H+浓度梯度(提供能量),驱动Na+转运至细胞外或液泡内,所以Na+通过Na+/H+转运蛋白进入液泡和运出细胞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C正确;
D、液泡膜上Na+/H+转运蛋白的存在,使细胞液中Na+浓度身高能够提高细胞液浓度,从而提高根部细胞的吸水能力,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神经肽Y是由36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一条多肽链,与动物的摄食行为和血压调节具有密切关系,图A是神经肽Y的部分氨基酸组成示意图。图B所示的分子结构式为某种核苷酸;图C是某核苷酸链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Glu的R基为为-CH2-CH2-COOH,写出Glu的结构式___。
(2)图A连接Leu和Ala的化学键称为___,若该化学键发生水解,所需水中的氢用于形成___。
(3)组成鱼和人的神经肽Y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但两者的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别,那么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是___(答出两点)。
(4)图B中核苷酸的名称是___;图C中___(用图中的标号1、2、3、4回答)构成一个核苷酸。
【答案】(1) (2)①. 肽键 ②. -NH2和-COOH(或氨基和羧基)
(3)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4)①.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②. 2、3、4
【分析】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的条数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小问1详解】
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是 ,已知Glu的R基为−CH2−CH2−COOH,因此Glu的结构式是 。
【小问2详解】
一条肽链的不同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因此图A连接Leu和Ala的化学键称为肽键。每形成一个肽键需要脱掉一分子水,脱掉的水中的一分子氢来自氨基,另一分子OH来自羧基,因此若肽键发生水解,所需水中的氢用于形成氨基和羧基。
【小问3详解】
组成鱼和人的神经肽Y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但由于组成不同神经肽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因此两者的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别。
【小问4详解】
图B中左上角虚线框中表示的结构为碱基腺嘌呤;该碱基连着一个脱氧核糖,右侧还有一个磷酸,因此是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图C中一分子4磷酸、一分子2核糖和一分子3胞嘧啶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
27. 下图是某些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支原体结构示意图),试据图回答([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内容):
(1)图2细胞与图1细胞在结构上的本质区别是前者___。
(2)若图1是西瓜的红色果肉细胞,则不应该有的结构是[ ]___,色素存在于[ ]___,含有RNA的细胞器有___(填序号)。
(3)感染性肺炎有多种类型,如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等。临床上常用青霉素治疗细菌性肺炎,青霉素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裂解,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请问能否用青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___(填“能”或“不能”),判断的依据是___。
(4)细胞骨架是贯穿于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网架体系,包括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骨架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 细胞骨架能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
C. 白细胞穿过血管壁进入发炎组织的过程与细胞骨架相关
D. 细胞骨架仅存在于动物细胞内,植物细胞内没有细胞骨架
【答案】(1)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①. ⑦叶绿体 ②. ③液泡 ③. ⑥⑧
(3)①. 不能 ②. 支原体无细胞壁结构 (4)ABC
【分析】图1分析:图中①为细胞壁,②为细胞膜,③为液泡,④为细胞质基质,⑤为高尔基体,⑥为线粒体,⑦为叶绿体,⑧为核糖体,⑨为内质网,⑩为细胞核。
图2是支原体图示,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壁。
【小问1详解】
图2是支原体,为原核细胞,图1是真核细胞,主要区别是图2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小问2详解】
西瓜是红色果肉细胞没有⑦叶绿体,色素分布在③液泡中,⑥线粒体和⑧核糖体是具有RNA的细胞器。
【小问3详解】
青霉素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裂解,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支原体无细胞壁结构,则用青霉素不能治疗支原体肺炎。
【小问4详解】
A、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A正确;
B、细胞骨架能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也可参与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B正确;
C、细胞骨架与多种生命活动有关,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识别、黏着后,白细胞迁移并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白细胞穿过血管壁进入发炎组织的过程与细胞骨架相关,C正确;
D、细胞骨架存在于真核细胞(包括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真菌细胞等)中,D错误。
故选ABC。
组别
材料
实验试剂及条件
观察内容
A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清水、苏丹Ⅲ染液、酒精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B
苹果匀浆
斐林试剂、50~65℃水浴加热
组织样液颜色变化
C
豆浆
?
组织样液颜色变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一(上)2月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细胞骨架能维持细胞形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