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的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有很大的自主权,甚至还经常与商族处于战争状态。武王伐纣后,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 )
A. 推动了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发展B. 利于西周建立封建君主专制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有利于维护西周的政治稳定
2. 西周中晚期的五祀卫鼎、散氏盘、师永孟等青铜器,均有土地交换转让的铭文,其中一些还涉及了土地赔偿案件的审理程序。这反映当时( )
A. 土地私有制度确立B. 郡县制在全国推广
C. 井田制度出现松动D. 铁器工具普遍使用
3. 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到了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孔子编撰《春秋》却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这表明,孔子主张( )
A. 恢复周礼B. 为政以德C. 有教无类D. 仁者爱人
4. 春秋之前,史官负责归档及利用档案典籍,具有封闭性。春秋晚期以后,迅速崛起的士阶层利用档案典籍编写教材、著书立说、建立私学,使档案典籍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春秋晚期出现的这一现象( )
A. 是宗法制度瓦解的产物B. 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C.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 导致了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5. 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
A. 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 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 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 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6. 廷议制度是皇帝与大臣们在廷臣会议上就军国大政加以讨论、议决的一种制度。参加廷议的官吏有文有武,职位上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诸侯王、众卿、将军,下至大夫、博士、令长等……讨论结果由皇帝最后裁决。由此可见,廷议的推行( )
A. 激化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B. 有效加强了秦朝中央集权
C. 有利于决策科学性的提升D. 实现了对丞相职权的弱化
7. 汉武帝时规定,诸侯王必须购买定价40万钱一张的白鹿皮币来置放进献的礼物,同时规定白鹿皮币只能由宫廷机构独家经营。这一做法( )
A. 消除了诸侯割据的隐患B.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 顺应了市场流通的需要D. 实现了思想的有效统一
8. “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1930年,新疆罗布泊北岸的汉代居卢皆(zǐ)粮仓遗址出土了带有“居卢訾仓以邮行”字样的简牍。据此可知,汉朝( )
A. 在西域地区推行郡县制B. 粮食供应依赖边疆地区
C. 重视对边疆的有效治理D. 中外丝绸贸易繁荣发展
9. 《东观汉记·蔡伦传》中记载,“蔡伦,造意(想出一个主意)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作纸”,得出了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观点。随着多件西汉“纸质”文物的陆续出土,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观点又受到质疑。这一观念的转变表明在历史研究中( )
A. 历史解释具有不确定性B. 需要文物和文献的相互印证
C. 年代久远的文献不可信D. 考古是了解史实的唯一途径
10. 家具中的“几”是中国传统家具,魏晋南北朝时期,几广泛使用于民间,南北朝时期的佛教艺术中已有曲形凭几出现。椅子和墩是由天竺佛乡传入,敦煌石窟285窟西魏壁画中的“山林仙人”之椅是目前已知的第一把椅子形象,后世的各种墩都具有佛家莲花宝座的形迹。这反映出( )
A. 北朝形成儒释道三教合一局面B. 佛教推动了国人审美观念统一
C. 佛教传入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D. 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
11. 唐中宗不经中书、门下而自己封拜官职时,因自感心怯,故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此途径所封官员时人称为“斜封官”。这反映出( )
A 唐代三省六部制已名存实亡B. 地方官员升迁机制得到完善
C. 三省六部制对皇权具制约性D. 中书、门下的权力高于皇权
12. 安史之乱后,南方有户184万,垦田162万顷,如果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620万石米,因而德宗坚决实行了两税法。由此可知,两税法的实行( )
A. 导致了经济中心南移B. 实现了人头税的彻底废除
C. 缓解了地主兼并土地D. 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13. 唐初贵族女子出门要戴幂(mì)羅(luó)(一种长及身的面罩),“不欲途路窥之”。自武周朝之后,幂羅渐被只遮盖脸部的帷帽所替代,玄宗后甚至“皆着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这反映了唐( )
A. 贵族女子地位超过男子B. 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
C 频繁开展对外贸易活动D. 纺织业技术水平高超
14. 王安石变法中实施市易法,不仅严格立法以抑兼并,而且设立市易司或市易务参与到市场的直接经营当中,增加商税、关税,进一步扩大征榷范围等。这一举措( )
A. 加大了政府对工商业干预B. 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C. 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D. 加强了地方军事实力
15. 元代科举以儒家典籍为主要考试内容,乡试及会试阶段,蒙古人、色目人仅需考两场,且题目相对简单;而汉人和南人则需考过三场,题目难度较大。此外,蒙古人、色目人可以参加汉人、南人的考试,然而汉人、南人却不能参加蒙古人、色目人的考试。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元代( )
A. 汉人、南人文化水平较高B. 科举是选拔人才唯一途径
C. 存在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D. 各民族间的隔阂被彻底消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上取得如此辉煌瞩目的成就的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政治、经济的深刻变革,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作为这一时期学术思想文化的创造主体——刚刚以独立姿态登上历史舞台的知识分子,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觉担当起拯救苍生的历史重任,重新构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摘编自周金华《从“百家争鸣”看春秋战国知识分子的个性解放》
材料二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道德经》
王……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长。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涉及思想家所包含主要思想。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百家争鸣”的意义。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西晋末年以来,长期的战乱使社会经济彻底崩溃,直至北魏统一北方,无主土地和荒地仍大量存在。政府必须实施有效的政策将土地和劳动力重新结合起来,北魏强大的中央集权则为均田提供了有效的保证。另外,北魏早在建国时就曾实施“计口授田”的政策,将土地分授给民户耕种,这为后来均田制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北魏太和九年,正式确立均田制,与此相适应的赋税制度是租(庸)调制,唐初的租庸调制与之前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庸的制度化,这在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整理自李羡於《论均田制的兴衰及其与租庸调制的关系》
材料二 随着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的加剧,大量可耕的官田和无主荒地,都被转变为私田。国家掌握的可用于均田分配的土地逐渐减少,农民受田的数额愈发严重不足,逐渐丧失了继续实施均田制的条件。高宗武周以来,战争不断,日益增多的兵役和赋税负担使得“天下户口,逃亡过半”,致使户籍失真和管理混乱,均田制失去了贯彻执行的依据,无法有效地推行下去。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的赋税制度也无法维持,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780年,唐德宗李适即位,宰相杨炎及时向德宗提出了一种新的赋税制度。
——整理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的赋税制度”出现的原因,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曰:“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材料二 宋太祖鉴于“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造成以黄巢为代表的落第进士起兵反叛的历史教训,对前朝的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首先是取士不讲门第,凡是粗具文墨的士人,不问贫富和出身,皆可应举。其次是废除“公荐”,以剥夺大地主、大官僚攫取科名的特权。还严密科举条制,考官实行锁宿和回避制,试卷实行封弥和誊录制,士人在科举中的黜落与否,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摘编自何忠礼《略论北宋前期的制度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改革官员选拔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的特点,并分析宋代科举制发展的原因。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鉴于唐后期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宋朝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创建了路制。宋初在方镇取消之后,中央政府无力直接管理三百多个统县政区,于是设立路来实行间接管理,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漕司)提点刑狱司(宪司)提举常平司(仓司)和安抚司(帅司)。漕、帅、宪、仓四监司是宋代的重要发明,自郡县制成立以来千余年,各级政区都有单一首长,认为到了宋代才一反成规,分割事权于各平行的地方长官之手,使它们相互牵制,彼此监督,各向中央直接负责,其官员由中央朝官担任。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地方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之处,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海南省琼海市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