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3 物质的化学变化-【查漏补缺】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复习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3 物质的化学变化(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03 物质的化学变化(解析版).docx
    专题03  物质的化学变化(原卷版)第1页
    专题03  物质的化学变化(原卷版)第2页
    专题03  物质的化学变化(原卷版)第3页
    专题03  物质的化学变化(解析版)第1页
    专题03  物质的化学变化(解析版)第2页
    专题03  物质的化学变化(解析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3 物质的化学变化-【查漏补缺】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复习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3 物质的化学变化-【查漏补缺】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复习冲刺过关(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3物质的化学变化原卷版docx、专题03物质的化学变化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其次,活用技巧,明察陷阱。冲刺备考阶段要注意得分点、答题技巧、解题规律,对常见题型及掌握的技巧使用做到心中有数,避免遭遇陷阱。
    最后,错题集的整理要全面,重难点突出。错题集本是冲刺阶段每一个科目复习过程当中必备的内容之一。中考化学最后的冲刺阶段,对于复习的核心内容应当转移到基础知识的巩固以及解题技巧的优化和整理上来。
    专题03 物质的化学变化
    目 录
    01 挑战中考题·查知识漏洞
    命题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命题点二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反应类型
    命题点三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命题点四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命题点五 微观反应示意图
    命题点六 燃烧条件的探究和灭火原理
    02 回顾教材·补知识漏洞
    03 知识通关演练
    命题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1.(2023•武汉)《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纺纱织布B.伐木制舟C.烧制陶瓷D.海水晒盐
    【答案】C
    【解析】A、纺纱织布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伐木制舟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海水晒盐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2.(2023•枣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划线部分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答案】B
    【解析】A、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过程中只是鸭子感知到水温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爆竹声中一岁除包含着燃放烟花爆竹,此过程中有气体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日照香炉生紫烟,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3.(2023•大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传统工艺、古诗词或俗语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曾青(CuSO4溶液)得铁则化为铜
    B.爆竹声中一岁除
    C.蜡炬成灰泪始干
    D.酒香不怕巷子深
    【答案】D
    【解析】A、曾青(CuSO4溶液)得铁则化为铜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不合题意;
    B、爆竹爆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不合题意;
    C、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不合题意;
    D、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命题点二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反应类型
    4.(2023•东区)下列应用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B.用赤铁矿高炉炼铁:Fe2O3+3CO2Fe+3CO2
    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D.用含小苏打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Na2CO3+2HCl═2NaCl+CO2↑+H2O
    【答案】D
    【解析】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NaHCO3+HCl═NaCl+CO2↑+H2O,该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
    故选:D。
    5.(2023•扬州)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3Fe+4H2OFe3O4+4H2
    B.3Fe+2O2Fe3O4
    C.2Fe(OH)3Fe2O3+3H2O
    D.Fe(OH)3+3HCl═FeCl3+3H2O
    【答案】C
    【解析】A、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D、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2023•永州)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金属材料。图1是铜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2是铜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模型。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铜的原子序数是 29 。
    (2)A点所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 Cu 。
    (3)B点所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Cu2O,其中Cu元素的化合价是 +1 价。
    (4)C、D、E所对应的物质存下列化学反应,其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① (填序号)。
    ①CuSO4+2NaOH=Cu(OH)2↓+Na2SO4
    ②Cu(OH)2CuO+H2O
    【答案】(1)29;
    (2)Cu;
    (3)+1;
    (4)①。
    【解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铜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9。
    (2)A点所对应物质为铜元素形成的单质,其化学式为Cu。
    (3)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铜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0,则x=+1价。
    (4)①CuSO4+2NaOH=Cu(OH)2↓+Na2SO4,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②Cu(OH)2CuO+H2O,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命题点三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7.(2022•甘孜州)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学习中,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验证】
    (1)A实验反应前后天平左盘上的仪器与药品的总质量 相等 (填“相等”或“不相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CuSO4═Cu+ZnSO4 。
    (2)B实验中天平指针会向 右 (填“左”或“右”)偏转,原因是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逸散到了空气中 。
    【微观解释】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①②③ (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原子质量
    ④分子种类
    【综合应用】
    (4)24g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4g。
    (5)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可推测淀粉中一定含有 碳、氢 元素。
    (6)葡萄糖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X6CO2+6H2O,则X的化学式为 O2 。
    【答案】(1)相等;Zn+CuSO4═Cu+ZnSO4;
    (2)右;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逸散到了空气中;
    (3)①②③;
    (4)大于;
    (5)碳、氢;
    (6)O2。
    【解析】(1)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没有物质逸出,故A实验反应前后天平左盘上的仪器与药品的总质量相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Cu+ZnSO4;
    (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为二氧化碳和水逸散到了空气中,故B实验中天平指针会向右偏转,原因是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逸散到了空气中;
    (3)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故选:①②③。
    (4)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氧化镁的质量,故24g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大于24g;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由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可推测淀粉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6)由化学方程式C6H12O6+6X6CO2+6H2O可知,反应前碳、氢、氧的原子个数分别为6、12、6,反应后碳、氢、氧的原子个数分别为6、12、1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6X分子中含有1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O2。
    命题点四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8.(2023•东区)在一定条件下,氨气与氧气发生反应:aNH3+bO24X+dH2O(其中a、b、d为化学计量数)。反应过程中NH3、H2O的质量(g)随消耗O2的质量(g)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最终生成60gX物质B.X物质为NO2
    C.a、d之比为2:3D.b、d之比为5:6
    【答案】B
    【解析】A、反应的氨气质量是34g,则生成X的质量是60g,该选项正确。
    B、X是一氧化氮,该选项不正确。
    C、a、d之比为4:6=2:3,该选项正确。
    D、b、d之比为5:6,该选项正确。
    故选:B。
    9.(2023•扬州)Y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Y+3O22CO2+3H2O。Y的化学式为( )
    A.CH4OB.C2H4C.C3H8D.C2H6O
    【答案】D
    【解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0、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6、7,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Y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Y的化学式为C2H6O。
    故选:D。
    10.(2023•黑龙江)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变化量(单位:g)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数值为8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C.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甲、戊变化的质量之比为3:1
    【答案】C
    【解析】A、由表中数据可知,x=18+3+1+2+5﹣9﹣2﹣8﹣2=8,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反应是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戊,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是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戊,可能是置换反应,也可能是复分解反应,还可能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反应前后甲、戊变化的质量之比为9g:3g=3: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命题点五 微观反应示意图
    11.(2023•泰州)氯气和氨气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数目均没有改变
    C.丙物质的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之比为1:1
    【答案】A
    【解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氯气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3Cl2+2NH3=6HCl+N2。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因此属于置换反应,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说法错误;
    C、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丙是氯化氢,氯化氢的水溶液是盐酸,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之比为3:2,说法错误。
    故选:A。
    12.(2023•内蒙古)甲物质燃烧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含两种有机物
    B.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改变
    C.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改变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5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C3H8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3CO2+4H2O。
    A、该反应中C3H8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CO2虽然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是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属于无机物,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C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5,故D正确。
    故选:D。
    13.(2023•宿迁)乙醇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已成为各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重点之一。如图为乙醇充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3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
    D.该反应中共涉及到三种氧化物
    【答案】A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乙醇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3,说法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发生改变,说法错误;
    C、反应中的氧气是一种单质,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而生成物均为化合物,因此该反应前后一定存在元素化合价的改变,说法错误;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该反应中涉及到二氧化碳和水两种氧化物,说法错误。
    故选:A。
    命题点六 燃烧条件的探究和灭火原理
    14.(2023•无锡)兴趣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1)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
    Ⅰ.试管中白磷燃烧;
    Ⅱ.水中白磷未燃烧;
    Ⅲ.试管中红磷未燃烧;
    Ⅳ.气球a先变大后变小。
    ①由现象Ⅰ、Ⅱ可推知的结论是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
    ②由现象Ⅰ、Ⅲ可推知的结论是 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③从现象Ⅳ分析:气球a先变大的原因是 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使气球a先变大 。
    (2)利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进一步探究。实验测得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①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P+5O22P2O5 。
    ②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并未耗尽,氧气的含量约为10%。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浓度,当氧气浓度较低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也不能燃烧 。
    【答案】(1)①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②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③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使气球a先变大;
    (2)①4P+5O22P2O5;
    ②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浓度,当氧气浓度较低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也不能燃烧。
    【解析】(1)①由现象Ⅰ试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Ⅱ水中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未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②由现象Ⅰ试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Ⅲ试管中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未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③从现象Ⅳ气球a先变大后变小,气球a先变大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气球a先变大,然后由于白磷燃烧消耗试管内的氧气,所以气球a又变小;
    (2)①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②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并未耗尽,氧气的含量约为10%。说明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浓度,当氧气浓度较低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也不能燃烧。
    15.(2022•长春)可控的火是福,不可控的火是祸。如图是利用对比法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图1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2)图1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与氧气接触 ;
    (3)磷燃烧的生成物有毒。与图1装置相比,利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是 更加环保 。
    【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与氧气接触;
    (3)更加环保。
    【解析】(1)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缺一不可,图1中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是由于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答案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图1中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均为可燃物,温度均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水中白磷隔绝氧气,故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故答案为:与氧气接触;
    (3)白磷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有毒,图1装置是未封闭体系,图2装置是封闭体系,则与图1装置相比,利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是更加环保,故答案为:更加环保。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化学反应的认识
    1.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燃料的燃烧、生石灰与水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
    (2)吸热反应:高锰酸钾分解、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等
    2.常见的能量转化
    (1)燃气热水器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电解水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氢氢燃料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部因素
    3.(1)浓度: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接触面积: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3)反应温度:反应时的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4)催化剂:可以加快或减慢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三、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四、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温馨提示】
    ①“化学反应”是前提。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②“参加反应”是基础。只计算“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③“质量总和”是核心。质量总和包括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如沉淀、肉眼看不见的气体也应考虑。
    ④“质量守恒”是目的。定律只适用于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守恒、分子数守恒等。
    2.实质
    3.化学反应前后各种量的关系
    六个“不变”eq \b\lc\{\rc\ (\a\vs4\al\c1(宏观\b\lc\{\rc\ (\a\vs4\al\c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的质量不变)),微观\b\lc\{\rc\ (\a\vs4\al\c1(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变”eq \b\lc\{\rc\ (\a\vs4\al\c1(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两个“可能变”eq \b\lc\{\rc\ (\a\vs4\al\c1(宏观:分子的总数可能变,微观: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变))
    五、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特别提醒】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
    (1)电源或电器设备着火时,由于水能导电,所以不能用水来扑灭。
    (2)油锅着火也不能用水扑灭,因为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油会浮在水面继续燃烧且会扩大燃烧面积。
    1.(2024•成都二模)“麻婆豆腐”是一道经典的川菜美食,其制作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蒜苗B.豆腐切块C.肉臊炒制D.起锅装盘
    【答案】C
    【解析】A、清洗蒜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豆腐切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肉臊炒制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起锅装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2024•普陀区二模)如图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反应过程中,四种物质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其中表示氧气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D
    【解析】氯酸钾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由图像看出,氯酸钾是在加热一定时间后开始分解,氧气应该是从一段时间后由无到有,并不断增加,当氯酸钾完全反应后,氧气的质量不再改变,但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245份质量的氯酸钾完全反应生成149份氯化钾和96份氧气,
    因此表示氧气的是丁;
    故选:D。
    3.(2024•沈丘县一模)浓硝酸(硝酸化学式为HNO3)要保存在棕色瓶内,因为浓硝酸见光易发生分解反应。下列物质中,不是浓硝酸分解产物的是( )
    A.O2B.H2OC.HClD.NO2
    【答案】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HNO3是由氢、氧、氮元素组成,分解产物中除了这三种元素外,不能出现其它元素。
    A、O2由氧元素组成,故A不符合题意;
    B、H2O由氢、氧元素组成,故B不符合题意;
    C、HCl是由氢、氯元素组成,故C符合题意;
    D、NO2是由氧、氮元素组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4•嘉祥县一模)“人造树叶”是一种新型材料。光照时,CO2和H2O在“人造树叶”的催化下反应,其微观图示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生成了氧气和乙醇
    B.由图可知,乙醇的化学式为CH3CH2OH
    C.参加反应的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3:2
    D.该反应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又能产生燃料
    【答案】C
    【解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人造树叶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醇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CO2+3H2O3O2+CH3CH2OH;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氧气和乙醇,选项说法正确;
    B、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由图可知,乙醇的化学式为CH3CH2OH,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3,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是该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乙醇具有可燃性,因此该反应可以缓解温室效应,还能解决燃料问题,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5.(2024•嘉祥县一模)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铝制品形成保护层:4Al+3O2═2Al2O3
    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2C+O2═2CO
    C.钡餐透视检查胃肠:BaCO3+2HCl═BaCl2+CO2↑+H2O
    D.酸雨形成:H2O+CO2═H2CO3
    【答案】A
    【解析】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O2CO2,故选项错误。
    C、钡餐透视检查胃肠不能使用碳酸钡,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钡,氯化钡有毒,应使用不溶于酸的硫酸钡作钡餐,故选项错误。
    D、酸雨形成的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H2O+SO2═H2SO3,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2024•浦东新区二模)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KClO32KCl2+3O2↑
    B.KClO32KCl+O3↑
    C.2KClO32KCl+3O2↑
    D.2KClO32KCl+3O2↑
    【答案】C
    【解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故选:C。
    7.(2024•武威一模)树状分类法是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树状分类的运用实例。下表所列的分类与图示分类相符的是( )
    【答案】B
    【解析】A、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故选项正确。
    C、石灰水、食盐水均属于溶液,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盐酸可用于金属除锈、制造药物等,与铁反应是盐酸的化学性质,属于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2024•徐州一模)“宏观﹣微观﹣符号﹣量”是科学特有的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在催化剂表面转化成清洁燃料X和水,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宏观现象看:反应中两种无机物转化成两种有机物
    B.从微观构成看:反应前后原子、分子数目都没有改变
    C.从符号表征看:清洁燃料X的化学式为CH3O
    D.从量的角度看:反应中氢气和水的质量比为1:3
    【答案】D
    【解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氢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
    A、反应物中的氢气是一种单质,生成物中的水属于无机物,选项说法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C、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X的化学式为CH3OH,选项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氢气和水的质量比为(2×3):18=1:3,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2024•成都二模)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制备的微观图示如图。有关该反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B.生成的甲醇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高
    C.“”与“”质量比为1:22
    D.有助于“碳中和”目标的落实
    【答案】C
    【解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4O+H2O。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选项说法正确;
    B、生成物甲醇化学式CH4O,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4):(16×1)=3:1:4,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与“”质量比为(2×3):44=3:22,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是该反应的反应物,因此有助于“碳中和”目标的落实,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2024•东营区一模)已知某纯净物2.3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且完全燃烧,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和2.7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纯净物只含有碳、氢元素
    B.该纯净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纯净物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纯净物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
    【答案】B
    【解析】由分析可知,该纯净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并且该纯净物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g:0.3g=4:1;
    故选:B。
    11.(2024•江阴市模拟)下列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答案】C
    【解析】图中X和Y属于交叉关系。
    A、离子、电子均是带电粒子,带电粒子和离子、电子属于包含关系,故选项错误。
    B、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液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
    C、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有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如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的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如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选项正确。
    D、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复分解反应和中和反应属于包含关系,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2.(2024•锡山区模拟)“天工开物”是指人利用自然规律开创物质财富。下列过程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B.粮食酿酒C.烧石成灰D.烧窑制砖
    【答案】A
    【解析】A、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烧石成灰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烧窑制砖涉及物质的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13.(2024•新安县一模)已知置换反应:A+B→C+D.
    (1)若D为氢气,B为稀硫酸,则A的选择应满足的条件是 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之前的金属 ;
    (2)若D为铜,化合物B可能为 硫酸铜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1)根据金属与酸类物质发生反应所需要满足的条件可知,金属A应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之前;如Mg+H2SO4=MgSO4+H2↑等;
    (2)若生成物D为铜,根据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可判断化合物B为可溶性铜盐,如CuSO4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Fe+CuSO4=FeSO4+Cu.
    故答案为:(1)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之前的金属 (2)硫酸铜(合理即可)
    14.(2024•方城县一模)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可以改善能源结构和环境卫生,沼气的主要成分(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11g某化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9gH2O,若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则其化学式为 C4H8O2 。
    【答案】CH4+2O2CO2+2H2O;C4H8O2。
    【解析】沼气的主要成分(CH4)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11g某化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9gH2O,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2g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9g水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某化合物,22g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为;9g水中的氢元素的质量为;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1g﹣6g﹣1g=4g;则该化合物中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4:1,设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2xH4xOx,12×2x+1×4x+16x=88,x=2,故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C4H8O2。
    故答案为:
    CH4+2O2CO2+2H2O;C4H8O2。
    15.(2024•晋安区校级模拟)“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
    (1)如图是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C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②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B (填字母,下同),表示化合物的是 AC 。
    (2)高氢水就是在常压下氢气溶解于水达到饱和状态的一种溶液。高氢水中保持溶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H2 (写化学式)。
    【答案】(1)①;
    ②B;AC;
    (2)H2。
    【解析】(1)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个数不发生变化,2个过氧化氢分子分解生成4个H与4个O,2个O结合形成1个O2,4个H与2个O结合形成2个H2O,则C图中粒子为2个水分子,图示为;故答案为:;
    ②A中含有一种分子,该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B中含有一种分子,该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C中含有含有一种分子,该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答案为:B;AC;
    (2)高氢水就是在常压下氢气溶解于水达到饱和状态的一种溶液。所以溶质是氢气,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化学式是:H2;故答案为:H2。
    16.(2024•东城区一模)诗词、成语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其中一些蕴含着化学知识。
    (1)①中蜡烛燃烧后,蜡烛减少的质量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2)①②③中发生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② 。
    【答案】(1)小于;
    (2)①②。
    【解析】(1)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逸散到空气中,①中蜡烛燃烧后,蜡烛减少的质量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2)①②过程中生成新物质,都是化学变化。
    17.(2024•重庆二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的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1)当H2O2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2)向Y型管中挤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此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若装置不变,欲证明可燃物燃烧所需的另一个条件,只需将Y型管中的某一药品更换,你的思路为 将Y型管中红磷换为白磷 。
    【答案】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将Y型管中红磷换为白磷
    【解析】(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
    故答案为:2H2O22H2O+O2↑。
    (2)加入过氧化氢后生成氧气,氧气将内部的氮气排出,此时氮气与白磷接触,未发生燃烧,而当氮气排净后,此时逸出气体为氧气,氧气与白磷接触,燃烧发生,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燃烧需要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和氧气,可燃物已经给出,氧气在第一个实验已经验证,因此可以验证着火点的影响,所以将Y型管中红磷换为白磷,此时可燃物全为白磷,只是接触的温度不同,观察白磷是否燃烧,验证着火点的影响。
    18.(2024•梅州模拟)生命离不开水,水是人体六大营养素之一,图1是水电解实验装置,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图1反应开始后,试管a收集到的气体是 氢气或H2 ,请写出水的电解化学方程式: ;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前要 验纯 。
    (2)图2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的值为 8 ,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到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图3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请将B框补充完整。
    (4)查资料:氯气(Cl2)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次氯酸的酸根符号为 ClO﹣ 。
    【答案】(1)氢气或H2;;验纯;
    (2)8;得到;
    (3);
    (4)ClO﹣。
    【解析】(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试管a与电源负极相连,收集的气体为氢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氢气为可燃性气体,不纯时点燃会发生爆炸,则点燃前要验纯。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2+6=8;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则B中应补充2个氢分子,图示为:。
    (4)次氯酸是由氢离子和次氯酸构成,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则次氯酸的化合价为﹣1价,则1个次氯酸根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符号为ClO﹣。
    19.(2024•洪泽区模拟)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遵循的普遍规律。请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方案C,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原因是 有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最终天平会向右偏 。
    (2)从燃烧所需条件的角度分析,A图中,红热玻璃管的作用是 引燃红磷或使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装置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 橡皮塞被顶飞 。
    (3)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铁丝的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两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过程中真正参加反应的微粒是 Fe、Cu2+ (填微粒符号)。
    【答案】(1)有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最终天平会向右偏。
    (2)引燃红磷或使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橡皮塞被顶飞。
    (3)铁丝的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Fe、Cu2+。
    【解析】(1)上述方案C,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原因是有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最终天平会向右偏。
    (2)从燃烧所需条件的角度分析,A图中,红热玻璃管的作用是引燃红磷或使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装置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橡皮塞被顶飞。
    (3)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是铁丝的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两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过程中真正参加反应的微粒是Fe、Cu2+。
    20.(2024•明光市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为主题开展了以下相关活动。
    活动一:认识燃烧
    (1)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我们分别做过木炭、镁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上述物质燃烧时的共同点是 ACD (填字母)。
    A.剧烈反应
    B.产生气体
    C.发光放热
    D.氧化反应
    活动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实验步骤】
    ①将装有适量白磷的试管放入冷水中
    ②打开弹簧夹K1,关闭弹簧夹K2,向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产生的氧气进入试管中
    ③关闭弹簧夹K1,打开弹簧夹K2,向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试管中
    ④将装有适量白磷的试管放入80℃的热水中
    ⑤打开弹簧夹K1,关闭弹簧夹K2,向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产生的氧气进入试管中
    ⑥关闭弹簧夹K1,打开弹簧夹K2,向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试管中
    【实验分析】
    (2)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O2↑ 。
    (3)在步骤③中,证明试管中氧气已经排尽的实验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4)能看到白磷燃烧的实验步骤是 打开K1,关闭K2 。
    (5)能证明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 将装有适量白磷的试管放入冷水中,白磷不燃烧,将装有适量白磷的试管放入80℃的热水中,白磷燃烧 。
    【实验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活动三:再探镁的燃烧
    相关资料表明:镁不仅能在氧气中燃烧,还能在二氧化碳和氮气中燃烧。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Mg3N2)。
    (6)空气中氮气的含量远大于氧气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原因是 氧气化学性质比二氧化碳、氮气更活泼,镁主要和氧气反应 。
    (7)根据上面的资料,你对燃烧的新的认识是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 。
    (8)若将2.4g镁在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充分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是ag,则a的取值范围是 3.3<a<4.6 (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ACD;
    (2);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打开K1,关闭K2;
    (5)将装有适量白磷的试管放入冷水中,白磷不燃烧,将装有适量白磷的试管放入80℃的热水中,白磷燃烧;
    (6)氧气化学性质比二氧化碳、氮气更活泼,镁主要和氧气反应;
    (7)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
    (8)3.3<a<4.6。
    【解析】(1)木炭、镁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共同点是都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ACD;
    (2)甲中装的是双氧水和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条件下会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2H2O22H2O+O2↑;
    (3)在步骤③中,用装置乙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具支试管中的氧气排出,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具支试管内氧气排尽。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试管放入热水中,再打开K1、关闭K2,生成的氧气进入试管,则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又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则白磷燃烧起来。故答案为:打开K1,关闭K2;
    (5)将装有适量白磷的试管放入冷水中,白磷不燃烧,将装有适量白磷的试管放入80℃的热水中,白磷燃烧,证明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答案为:将装有适量白磷的试管放入冷水中,白磷不燃烧,将装有适量白磷的试管放入80℃的热水中,白磷燃烧;
    (6)氧气化学性质比二氧化碳、氮气更活泼,镁主要和氧气反应,所以空气中氮气的含量远大于氧气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故答案为:氧气化学性质比二氧化碳、氮气更活泼,镁主要和氧气反应;
    (7)燃烧的新的认识是: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故答案为: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
    (8)由镁与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将2.4g镁在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充分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是ag,则a的取值范围是3.3<a<4+0.6=4.6,故答案为:3.3<a<4.6。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宏观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微观概念
    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不变,一般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伴随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发生变化,也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
    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举例
    ①状态变化:如升华、挥发、蒸发、液化、融化(融化)等
    ②形状变化:如弯曲、破碎等
    ③混合物分离:如蒸馏、过滤、吸附、海水晒盐、榨汁等
    燃烧、酿酒、变质、生锈、冶炼、发酵、腐烂、发霉、光合作用、除垢等
    判断依据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联系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选项




    A
    复分解反应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盐酸与氧化铁反应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
    B
    化合物
    氧化物


    C
    溶液
    石灰水
    食盐水
    蒸馏水
    D
    盐酸的用途
    金属除锈
    制造药物
    与铁反应
    选项
    A
    B
    C
    D
    概念
    X
    带电粒子
    饱和溶液
    化合反应
    中和反应
    Y
    离子、电子
    不饱和溶液
    氧化反应
    复分解反应
    序号
    诗词或成语
    变化前物质
    变化后物质

    蜡炬成灰泪始干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烈火焚烧若等闲
    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

    滴水成冰
    液态水
    固态水

    相关试卷

    专题05 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查漏补缺】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复习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5 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查漏补缺】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复习冲刺过关(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5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原卷版docx、专题05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4 化学与社会-【查漏补缺】2024年中考三轮复习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4 化学与社会-【查漏补缺】2024年中考三轮复习冲刺过关(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4化学与社会原卷版docx、专题04化学与社会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查漏补缺】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复习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2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查漏补缺】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复习冲刺过关(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2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原卷版docx、专题02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