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图1为光学显微镜的示意图,字母a~h为显微镜的不同结构。图2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蚕豆叶表皮细胞,其中乙为甲图中所指细胞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甲切换到乙需先往右上方移动装片,转动c切换至高倍镜并调节g
B. 从甲切换到乙后,视野变暗,可调节图1中的e或h使视野变亮
C. 显微镜镜头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D. 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逆时针
【答案】B
【分析】(1)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标本经物镜放大后,形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实像经目镜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像。
(2)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详解】A、在显微镜下,物像移动方向与装片移动方向相反,要从甲切换到乙,甲中要观察的物像在右上方,所以应先往右上方移动装片,转动b转换器切换至高倍镜并调节g细准焦螺旋,A错误;
B、从低倍镜切换到高倍镜后,视野变暗,调节e(反光镜)或h(遮光器)可以使视野变亮,B正确;
C、显微镜镜头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时,放大倍数变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C错误;
D、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方向与实际流动方向是一致的,D错误。
故选B。
2. “泰坦尼克号”沉没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科学家发现整个船身被一种黄色物质所缠绕。据了解,这些物质是一种新型单细胞微生物,后被命名为“泰坦尼克号盐单孢杆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生物通过二分裂进行繁殖
B. 该生物在生命系统中属于细胞和个体层次
C. 该生物生活在较深的海底,可能是异养生物
D. “泰坦尼克号”整个船身上的所有菌落构成了种群
【答案】D
【分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植物没有系统层次。
【详解】A、单细胞微生物的繁殖方式通常为二分裂,所以该生物通过二分裂进行繁殖是合理的,A正确;
B、单细胞生物既是一个细胞也是一个个体,在生命系统中属于细胞和个体层次,B正确;
C、生活在较深海底的微生物可能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可能是异养生物,依靠外界有机物生存,C正确;
D、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泰坦尼克号”整个船身上的所有菌落包含多种微生物,不是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不能构成种群,D错误。
故选D。
3. 下图为五种不同类型的生物,下列关于其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五种生物均具有细胞结构,生命活动均离不开细胞
B. ②③⑤生物的细胞均有细胞壁,其组成成分相同
C. ③④⑤属于真核生物,其中④⑤都是由多细胞构成
D. ②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结构简单不具有多样性
【答案】C
【分析】(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病毒的生活离不开细胞。
【详解】A、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
B、蓝细菌是原核细胞,具有细胞壁,组成成分主要是肽聚糖,衣藻和冷箭竹是真核生物,有细胞壁,主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B错误;
C、衣藻、大熊猫和冷箭竹的细胞中都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是真核生物,其中衣藻是单细胞生物,大熊猫是多细胞动物,冷箭竹是多细胞植物,C正确;
D、原核细胞尽管结构比较简单,但形态、结构多种多样,具有多样性,D错误。
故选C。
4. 在某地的海滩岩等阴暗环境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蓝细菌,它们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可使用近红外光,这一发现为农作物的工程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蓝细菌能利用细胞中的光合色素进行光合作用
B. 蓝细菌的遗传信息位于拟核和线粒体DNA分子上
C. 蓝细菌和酵母菌细胞中都含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D. 蓝细菌和酵母菌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答案】B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部分原核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蓝细菌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利用这些光合色素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型的生物,A正确;
B、蓝细菌是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B错误;
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具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细胞质中都含有核糖体,C正确;
D、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蓝细菌是原核细胞,酵母菌是真核细胞,D正确。
故选B。
5. 农谚有云:“雨生百谷”,“雨”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是“百谷”丰收的基础。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由于氢键和二硫键的存在,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
B. 水既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
C. 雨水增加了种子中自由水的含量,可促进种子萌发
D. 晒干的种子细胞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相对较高
【答案】A
【分析】(1)细胞中结合水和自由水比例不同,细胞的代谢和抗逆性不同,当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比例相对增高时,细胞的代谢减慢,抗性增强;反之代谢快,抗性差。
(2)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这就意味着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发生改变,水的这种特性,对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十分重要。
【详解】A、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是因为氢键的存在,但并不涉及二硫键,A错误;
B、水在细胞呼吸等代谢过程中既是原料(例如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需要水参与反应),同时也是细胞呼吸等代谢过程的产物(例如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会产生水),B正确;
C、雨水增加种子中的自由水含量,自由水含量增加能提高种子的新陈代谢速率,从而促进种子萌发,C正确;
D、晒干的种子细胞中,水分含量低,主要是结合水,所以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相对较高,D正确。
故选A。
6.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其分子式为C6H8O6。下列物质与维生素C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是( )
A. 胰岛素B. 叶绿素C. 淀粉D. 磷脂
【答案】C
【分析】细胞中四大类有机物为糖类、蛋白质、脂质、核酸。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大部分糖类元素组成有且仅有C、H、O,几丁质元素组成为C、H、O、N。脂质包括磷脂、脂肪、胆固醇、性激素等,磷脂的元素组成为C、H、O、N、P,其它脂质为C、H、O。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是氨基酸,元素组成为C、H、O、N,有些还含有P、Fe、S等。核酸的基本单位为核苷酸,元素组成为C、H、O、N、P。
【详解】A、胰岛素是蛋白质,其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等,A错误;
B、叶绿素的元素组成为C、H、O、N、Mg,B错误;
C、淀粉是多糖,元素组成C、H、O,C正确;
D、磷脂的元素组成为C、H、O、N、P,D错误。
故选C。
7. 下列对细胞中糖类和脂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缺少的物质
B. 脂肪、淀粉和糖原都是人体内的储能物质
C. 植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
D. 水稻和小麦的细胞中都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脂肪
【答案】A
【分析】(1)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其基本组成元素只有C、H、O。其中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二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糖原,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详解】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A正确;
B、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B错误;
C、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C错误;
D、水稻和小麦的种子细胞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脂肪含量相对较少,D错误。
故选A。
8. 阿克曼氏菌是肠道中的一种益生菌。研究发现,阿克曼氏菌可以分解葡萄糖、脂肪和胆固醇,增强肠壁功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阿克曼氏菌是原核生物,细胞的核酸有DNA和RNA
B. 葡萄糖可直接被细胞吸收,与果糖和蔗糖均属于单糖
C. 相同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比葡萄糖多
D. 胆固醇属于固醇类物质,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答案】B
【分析】(1)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N。脂质与糖类都有C、H、O三种元素,所不同的是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等。
(2)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3)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阿克曼氏菌是细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细胞中有DNA和RNA两种核酸,A正确;
B、葡萄糖是单糖,可以直接被细胞吸收,但蔗糖是二糖,不是单糖,B错误;
C、相同质量的脂肪中氢的含量比葡萄糖高,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也多,C正确;
D、胆固醇属于固醇类物质,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
故选B。
9. 图A表示某种核苷酸的分子结构简式。已知左上角虚线框中表示的结构为碱基;图B是某核苷酸链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A所示分子参与构成HIV的遗传物质
B. 由图B构成的核酸仅存在于细胞核中
C. 图A所示分子去掉右下角虚线框中的氧原子后可表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D. 图B表示DNA的一条链,4的名称为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答案】A
【分析】据图分析,图A中碱基为腺嘌呤,五碳糖为核糖,故核苷酸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图B中含有碱基T,胸腺嘧啶(T)是DNA特有的碱基,故为DNA单链片段
【详解】A、HIV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图A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A正确;
B、图B结构中含胸腺嘧啶T,T是DNA特有的碱基,由图B构成的核酸是DNA,在真核细胞中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少数分布于线粒体和叶绿体,B错误;
C、图A中从氧原子沿着含氮碱基的方向(逆时针)数去,第二个碳原子(图A中左下角)相连的羟基中少去一个氧原子后可变为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单位,C错误;
D、图B中4由胞嘧啶、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其名称为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D错误。
故选A。
10. 科学家Victr Ambrs和Gary Ruvkun因发现micrRNA及其作用获得了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micrRNA是由20~23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RNA。在发挥作用之前,micrRNA需要同细胞内的某些蛋白质结合形成蛋白质-RNA复合(miRN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micrRNA中特有的碱基是尿嘧啶(U)
B. micrRNA中含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 miRNA与RNA初步水解产物都是4种核糖核苷酸
D. RNA贮存的遗传信息蕴含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
【答案】C
【分析】RNA是由核糖核苷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核苷酸链。RNA一般是单链结构。
【详解】A、RNA(包括micrRNA)中特有的碱基是尿嘧啶(U),这是RNA区别于DNA的特征之一,A正确;
B、 micrRNA是单链RNA,单链RNA分子的一端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正确;
C、 miRNA是蛋白质 - RNA复合结构,水解产物有氨基酸、核糖核苷酸等;而RNA初步水解产物是4种核糖核苷酸,C错误;
D、 RNA贮存的遗传信息蕴含在4种碱基(A、U、G、C)的排列顺序中,D正确。
故选C。
11. 角蛋白是构成人体头发、指(趾)甲和皮肤外层的主要蛋白,由两条肽链组成(含有m个氨基酸),在两条肽链的含硫氨基酸之间有两个二硫键,可减轻压力对上皮组织的损伤。烫发时头发的定型与角蛋白有关,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角蛋白中的N元素主要分布在游离的氨基中
B. 据图分析,烫头发后角蛋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C. 氨基酸形成角蛋白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m-2)-4
D. 与烫发前相比,烫发后的角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增加了2
【答案】D
【分析】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肽链再经过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根据图中可知,卷发剂使角蛋白肽链间的二硫键打开,使两条肽链相互分开,在通过物理力量重新形成一个新的二硫键,从而使角蛋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详解】A、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主要分布在脱水缩合形成的氨基的残基中,A错误;
B、据图可知,烫发过程中角蛋白的肽键没有断裂,但发生了二硫键的断裂和重组,从而改变了角蛋白的空间结构,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没有改变,B错误;
C、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过程中产水量=氨基酸数-肽链数=m-2,两条肽链在盘曲、折叠过程中产生二硫键,每个二硫键的产生丢掉2个H,因此共丢掉4个H,故氨基酸形成角蛋白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m-2)+4,C错误;
D、烫发后比烫发前少了一个二硫键,故烫发后角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了2,D正确。
故选D。
12. 美拉德反应是指食物中的还原糖与氨基酸或蛋白质在常温或加热时发生的一系列复杂反应,生成棕色或黑色大分子类物质,同时赋予食品独特的风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经过加热处理,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B. 还原糖经美拉德反应形成的大分子物质可能是麦芽糖
C. 美拉德反应生成的棕色或黑色大分子类物质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D. 食物中的蛋白质在加热后仍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答案】B
【分析】生物大分子(糖类、脂质、核酸、蛋白质)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这些小分子称为结构单位。糖类的结构单位是单糖,如多糖的结构单位是葡萄糖,核酸的基本单位为核苷酸,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
【详解】A、加热使蛋白质变性,空间结构变得松散,更易被蛋白酶水解,从而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A正确;
B、麦芽糖是二糖,不是大分子物质,还原糖经美拉德反应形成的是棕色或黑色大分子类物质,不可能是麦芽糖,B错误;
C、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等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美拉德反应生成的棕色或黑色大分子类物质也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C正确;
D、食物中的蛋白质加热后其肽键依然存在,仍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正确。
故选B。
13. 2024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紧急发声,“超级细菌-CR-hvKp”正在全球蔓延,该病菌具有高毒性和高耐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病菌和酵母菌相比,核孔更少
B. 该病菌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 该病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复杂的细胞器,不存在生物膜
D. 该病菌的繁殖过程中不存在染色体的变化
【答案】D
【分析】超级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有较多核孔,而“超级细菌-CR-hvKp”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不存在核孔,A错误;
B、该病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B错误;
C、该病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复杂的细胞器,但存在细胞膜这一生物膜,C错误;
D、因为该病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所以其繁殖过程中不存在染色体的变化,D正确。
故选D。
14. 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内高尔基体含量较多,有利于细胞壁的形成
B. 线粒体内膜凹陷形成嵴,增大膜面积,有利于有氧呼吸酶的附着
C.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的网状结构,锚定并支撑细胞器
D. 中心体由两个相互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答案】C
【分析】(1)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一种蛋白质)组成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的功能是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2)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详解】A、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新细胞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因此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内高尔基体含量较多,A正确;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是双层膜的细胞器,其中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嵴,增大了线粒体的膜面积,增大了酶的附着位点,B正确;
C、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C错误;
D、中心体分布在动物与低等植物细胞中,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D正确。
故选C。
15.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者还会出现心脏衰竭,该病病因是核孔的运输功能出现障碍导致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核中的RNA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B. 一个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但有多个核孔
C. 房颤的成因可能与核膜内外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D. 核孔的数量与细胞的代谢速率有关,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量一般较多
【答案】B
【分析】(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A、核孔是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具有选择性,细胞核中合成的RNA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A正确;
B、并不是所有的真核细胞都只有一个细胞核,例如:高等植物成熟的储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有的草履虫细胞中有两个细胞核,但一个细胞核会有多个核孔,B错误;
C、心房颤动的致病机制是核孔的运输功能出现障碍导致的,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因此房颤的成因可能与核膜内外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异常有关,C正确;
D、核孔数量随细胞种类以及细胞代谢状况不同而改变,细胞代谢越旺盛,核质交换越频繁,所以核孔数量越多,D正确。
故选B。
16. 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 供观察用的黑藻,事先应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
B. 观察时,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直接换成高倍镜观察
C. 叶绿体的分布会随着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D.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答案】B
【分析】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或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流动作为标志。
【详解】A、供观察用的黑藻,事先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这样可以使黑藻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叶片保持正常状态以便于观察,A正确;
B、观察时,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将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观察,不能直接换成高倍镜观察,B错误;
C、叶绿体的分布会随着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这是植物对环境适应的表现,C正确;
D、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因为叶绿体呈现绿色,容易观察,D正确。
故选B。
17. 科学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细胞核的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伞藻细胞与人体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B. 由本实验可以推测伞帽的形态与假根有关
C. 若要进一步验证细胞核的功能,还应进行核移植实验
D. 伞柄和假根中都有细胞质,但细胞质中没有遗传物质DNA
【答案】D
【分析】(1)将伞形帽伞藻的伞柄嫁接到菊花形帽伞藻的假根上,形成菊花形帽伞藻;将菊花形帽伞藻的伞柄嫁接到伞形帽伞藻的假根上,形成伞形帽的伞藻。
(2)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伞藻是植物细胞,植物细胞与人体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A正确;
B、从图中实验可以看出,伞藻的伞帽形态与假根有关,因为假根中有细胞核,B正确;
C、要进一步验证细胞核的功能,进行核移植实验是可行的方法,C正确;
D、细胞质中有少量的遗传物质DNA,D错误。
故选D。
18.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上一些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维萨里通过大量的尸体解剖研究,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B. 用稳定性同位素3H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路径
C.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认为膜是动态的
D. 模型是对认识对象进行的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显微照片属于物理模型
【答案】A
【分析】(1)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片形式直观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概念模型:指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如: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的解释模型等。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如:酶活性受温度(pH) 影响示意图、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等。
(2)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同位素有的具有放射性,如14C、32P、3H、35S等;有的不具有放射性,是稳定同位素,如15N、18O等。
【详解】A、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通过大量的尸体解剖研究,发表了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A正确;
B、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路径,B错误;
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认为细胞膜是静态的统一结构,C错误;
D、显微照片属于实物图,不属于模型,D错误。
故选A。
19.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猪成熟的红细胞放入清水中会吸水涨破,血红蛋白渗出导致水的颜色变红
B. 红萝卜表皮放在清水中,细胞吸水涨破,液泡中的色素渗出导致水的颜色变红
C. 刚萎蔫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在清水中,在显微镜下观察紫色逐渐变浅
D. 将小麦根尖分生区放在含红墨水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显微观察细胞不会变红
【答案】B
【分析】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半透膜以及膜的两侧要有浓度差。
【详解】A、猪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壁,放入清水中会因渗透吸水而涨破,血红蛋白渗出会使水的颜色变红,A正确;
B、红萝卜表皮细胞有细胞壁,放在清水中会吸水,但不会涨破,B错误;
C、刚萎蔫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在清水中,细胞会吸水,液泡中的色素浓度降低,在显微镜下观察紫色逐渐变浅,C正确;
D、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不进行渗透吸水,放在含红墨水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细胞不会变红,D正确。
故选B。
20.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甘油和蔗糖溶液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下图。关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原生质体相对体积与两种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液浓度大于甘油溶液浓度,大于蔗糖溶液浓度
B. 细胞液浓度大于甘油溶液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
C. 细胞液浓度小于甘油溶液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
D. 细胞液浓度小于甘油溶液浓度,大于蔗糖溶液浓度
【答案】D
【分析】某种成熟的叶肉细胞处于蔗糖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体体积变小,如果蔗糖溶液浓度较大,细胞会失水过多而死亡。
【详解】由题图信息可知,纵坐标为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某种植物细胞放在a溶液中,原生质体体积变大了,细胞吸水了,说明细胞液浓度大于蔗糖溶液,某种植物细胞放在b溶液中,原生质体体积变先变小后又变大,对应的是甘油溶液,细胞开始失水后又吸水了,说明细胞液浓度小于甘油溶液,D正确。
故选D。
21. 将猪的成熟红细胞放入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在15℃时,测得红细胞体积与初始体积之比的曲线如下图,A点对应的浓度为红细胞涨破时的临近浓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在37℃时,红细胞涨破所用的时间变长
B. B点时水分子不再进出红细胞
C. 与C点相比,D点红细胞吸水能力更强
D. 水分子只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红细胞
【答案】C
【分析】(1)渗透作用概念: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过程。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详解】A、温度会影响分子的运动速率,一般来说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在37℃时比1℃时分子运动速率快,红细胞涨破所用的时间应变短,A错误;
B、B点时红细胞体积与初始体积之比为1,说明红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此时水分子仍然进出红细胞,只是进出的速率相等,B错误;
C、C点和D点红细胞均处于失水状态,但D点的NaCl溶液浓度比C点高,细胞失水更多,细胞质浓度更高,吸水能力更强,C正确;
D、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通过水通道蛋白),D错误。
故选C。
22. 如图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渗透装置,S1和S2为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只有水分子能通过半透膜,其他分子不能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S1的浓度大于S2的浓度
B. 若往漏斗内加入少量的蔗糖,m会变大
C. 若往漏斗内加入少量的蔗糖酶,m会变大
D. 若吸出漏斗内高出液面的溶液,m会变大
【答案】D
【分析】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是:一是要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要有浓度差。漏斗下有一层半透膜,漏斗内外起始时液面相平,而后液面上升,说明初始时S1溶液的浓度大于S2溶液的浓度,满足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详解】A、当渗透达到平衡时,液面高度差产生的液体压强等于半透膜两侧浓度差形成的渗透压。因此,溶液S1的浓度大于溶液S2的浓度,A正确;
B、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半透膜两侧浓度差变大,则平衡时m变大,B错误;
C、若往漏斗内加入少量的蔗糖酶,使蔗糖分解生成单糖,半透膜两侧浓度差变大,平衡时m变大,C正确;
D、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则液面高度差变小,而半透膜两侧浓度差不变。液面高度差产生的液体压强小于半透膜两侧浓度差形成的渗透压,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导致半透膜两侧浓度差变小,因此再次平衡时m将变小,D错误。
故选D。
23. 下列有关胞吞和胞吐说法错误的是( )
A. 变形虫可通过胞吞摄取单细胞生物等食物
B. 胞吞胞吐过程的进行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
C. 草履虫通过伸缩泡排出水分,说明水也可以通过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
D. 母乳中存在某种抑制抗体被水解的物质,说明抗体可被新生儿通过胞吞的方式吸收
【答案】C
【分析】大分子物质运输方式一般是胞吐和胞吐,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变形虫既能通过胞吞摄取单细胞生物等食物,又能通过胞吐排出食物残渣和废物,A正确;
B、在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中,胞吞、胞吐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们也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B正确;
C、草履虫伸缩泡收缩时,水分从表膜小孔(排泄孔)将收集的水分排出体外,过程中不属于胞吐,C错误;
D、母乳中的抗体属于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可以通过消耗ATP,直接通过胞吞的方式吸收母乳中抗体,D正确。
故选C。
24. 将水稻和番茄苗分别培养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内有完全培养液),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浓度与初始浓度之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结果说明不同生物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种类和数量不同
B. 该实验不能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特点
C. 水稻培养液中Mg2+和Ca2+浓度升高,是由于两种离子从细胞内排出细胞引起的
D. 两种植物对NO3-和K+吸收情况相似,说明两种离子可以用同一种转运蛋白进行跨膜运输
【答案】A
【分析】由图例分析可知,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需要量及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需要量不同,因此植物对矿质元素是一种选择性吸收,植物体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种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水稻和番茄对不同离子的吸收情况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生物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种类和数量不同,导致对不同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A正确;
B、该实验中,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这正说明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特点,B错误;
C、水稻培养液中Mg2+和Ca2+浓度升高,是因为水稻对这两种离子的吸收量少于对水的吸收量,而不是离子从细胞内排出细胞引起的,C错误;
D、两种植物对NO3-和K+吸收情况相似,但不能说明两种离子可以用同一种转运蛋白进行跨膜运输,因为不同转运蛋白也可能对不同离子具有相似的转运效果,D错误。
故选A。
25. 下列生理过程中,能用如图曲线来表示的是( )
A.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B. 植物细胞吸水速率与外界KNO3溶液浓度的变化情况
C. 性激素跨膜运输的速率与外界O2浓度的变化情况
D. 成熟植物细胞液泡的大小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变化情况
【答案】A
【分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液泡体积减少,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吸水能量增强。
【详解】A、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渗透失水,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当细胞液与外界溶液浓度相同后,水分子进出平衡,细胞液浓度不再发生明显变化,A正确;
B、当外界KNO3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外界KNO3溶液浓度增大,原生质层两侧的浓度差逐渐减小,细胞吸水速率减小,当外界KNO3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后,细胞渗透失水,B错误;
C、性激素是小分子脂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不消耗能量,与外界O2浓度无关,C错误;
D、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后,细胞会渗透失水,导致液泡体积减小,D错误。
故选A。
第Ⅱ卷(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5道小题,共50分。
26. 藜麦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唯一一种能满足人类所需的全部营养的食物资源,被誉为“营养黄金”。某研究小组为了解藜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营养价值较高的最适时期,研究了藜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
(1)藜麦种子中的矿物质含量几乎都高于常见粮食,其中锰的含量非常丰富,锰属于_____(填“大量元素”或“微量元素”),藜麦叶片中叶绿素含有镁元素这一事实说明无机盐的重要作用是:_____。
(2)据图分析可知,藜麦干种子中_____(填有机物名称)的含量最高。为了检测藜麦种子发芽过程中该物质含量的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藜麦种子的提取液中,分别加入_____试剂,比较颜色变化。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_____(选填下列序号)。
①试管②滴管③酒精灯④量筒⑤显微镜
(3)制备藜麦萌发种子研磨提取液时,加入一定量的_____试剂,经加热处理后出现_____,可证明其中含有还原糖。种子萌发过程中,还原糖含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是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可以通过测定藜麦种子中氨基酸的含量来评价其营养价值,据图分析可知,藜麦萌发种子营养价值较高的时期约是萌发的第_____d。
【答案】(1)①. 微量元素 ②. 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2)①. 蛋白质 ②. 双缩脲 ③. ①②④
(3)①. 斐林 ②. 砖红色沉淀 ③. 淀粉水解、脂肪转化为还原糖
(4)2(或1~3)
【分析】由图可知,种子萌发过程中,蛋白质、还原糖、氨基酸的含量均增加,脂肪的含量下降。
(1)微量元素有铁、猛、锌、铜、硼和钼,锰属于微量元素,藜麦叶片中叶绿素含有镁元素,这说明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2)由图可知,藜麦干种子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鉴定蛋白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①试管、②滴管、④量筒,该实验不需要加热,所以不需要③酒精灯,该实验不需要观察细胞结构,所以不需要⑤显微镜。
(3)鉴定还原糖的方法是加入一定量的斐林试剂,经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证明含有还原糖。由图可知,藜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的含量下降,种子内除了蛋白质、脂肪,还有淀粉,故种子萌发过程中,还原糖含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是淀粉水解、脂肪转化为还原糖。
(4)必须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氨基酸,共8种。由图可知,种子萌发2天氨基酸含量最高,故藜麦萌发种子营养价值较高的时期是萌发2d(或1~3d)。
27. 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几乎存在于人体每一个细胞的质膜上,是大脑、神经系统、肌肉等组织器官中最重要的葡萄糖转运蛋白。下图为GLUT1的部分氨基。端序列示意图。
(1)图示结构中含有_____个肽键,由_____种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共含有_____个游离的氨基。
(2)质膜上的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GLUT1在质膜上的镶嵌方式为_____(填“镶在表面”或“嵌入”或“贯穿”),质膜具有流动性的主要表现为_____。从磷脂分子的特性分析,质膜具有屏障作用的原因是_____。
(3)科研团队仅将GLUT1第66位的酪氨酸转换成组氨酸后,GLUT1失去了转运葡萄糖功能,其原因是_____。
【答案】(1)①. 5 ②. 5 ③. 3
(2)①. 贯穿 ②. 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 ③. 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支架,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自由通过
(3)每一种蛋白质分子都有与它所承担功能相适应的独特结构,将GLUT1第66位的酪氨酸转换成组氨酸后,GLUT1的结构改变,功能也发生了变化
【分析】蛋白质功能多种多样的原因是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的直接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多肽盘曲、折叠的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多种多样。
(1)肽键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由一个氨基酸中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中的氨基脱去水分子,形成一个肽键,由图可知,图示结构含有5个肽键;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的种类决定,图示结构中有-C2H4-S-CH3、-CH2-COOH、-CH2-OH、-C4H8-NH2、-C2H4-COOH、-C4H8-NH2六个R基,五种R基,因此图示结构由五种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肽链中游离氨基数=肽链数+R基中的氨基数=1+2=3。
(2)GLUT1是葡萄糖转运蛋白,具有运输葡萄糖的作用,在质膜上的镶嵌方式为贯穿,利于物质进出细胞膜;细胞膜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具有流动性,主要表现为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支架,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自由通过,因此具有屏障作用。
(3)蛋白质的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每一种蛋白质分子都有与它所承担功能相适应的独特结构,如果氨基酸序列改变或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就可能会影响其功能。将GLUT1第66位的酪氨酸转换成组氨酸后,GLUT1的结构被改变,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28. 甲图为某真菌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乙图是甲图局部放大,丙图代表自然界中处于不同分类地位的五种体现生命现象的单位,图中Ⅰ、Ⅱ、Ⅲ、Ⅳ、Ⅴ绘出了各自区分其他种生物的标志结构。
(1)图甲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_____(填甲图序号)。乙图中⑧的主要成分是_____,⑨的功能是_____。
(2)据丙图结构可以判断Ⅲ为_____细胞,判断的理由是_____。丙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_____(用“Ⅰ、Ⅱ、Ⅲ、Ⅳ、Ⅴ”表示),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为_____。(填丙图序号)
(3)合成V病毒蛋白质的场所是_____。
【答案】(1)①. ④⑥ ②. DNA和蛋白质 ③. 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2)①. 低等植物 ②. 细胞含有①中心体和⑥叶绿体 ③. Ⅱ、Ⅲ、Ⅳ ④. ②⑥ (3)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分析】分析图甲: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核,③是内质网,④是核糖体,⑤是细胞膜,⑥是线粒体,⑦是细胞质基质;分析图乙:③是内质网,④是核糖体,⑧是染色质,⑨是核仁,⑩是核膜;分析图丙:Ⅰ细胞不含细胞壁,但含有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Ⅱ细胞含有细胞壁和叶绿体等结构,属于高等植物细胞;Ⅲ含有中心体、叶绿体和细胞壁等结构,属于低等植物细胞;Ⅳ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是蓝细菌的一部分,属于原核生物;V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图中①是中心体,②是线粒体,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细胞核,⑥是叶绿体,⑦是细胞壁,⑧是片层结构,⑨是拟核,⑩是核糖体。
(1)图甲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④核糖体(含有rRNA)、⑥线粒体(含有DNA和RNA)。乙图中⑧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⑨核仁的功能是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2)丙图结构中Ⅲ细胞含有①中心体和⑥叶绿体,属于低等植物细胞。Ⅱ、Ⅲ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Ⅳ蓝细菌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②线粒体,可以将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⑥叶绿体,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所以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为②⑥。
(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合成蛋白质,它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来合成蛋白质。
29. 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依靠系统内各组分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生命活动。下图为高等动物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及定向转运的主要途径示意图。
(1)与抗体的加工和分泌有关的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_____,细胞中各种细胞器膜和细胞膜以及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_____,构成这些膜结构的基本骨架是_____。
(2)图中的“?”代表_____。线粒体和叶绿体所需的蛋白质一部分来自⑥、⑦过程,一部分蛋白在_____的指导下由自身合成。
(3)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通过_____进入细胞核。研究发现,有些蛋白质能够进入细胞核,但有些蛋白质则不能进入细胞核,这种现象说明了_____。
【答案】(1)①.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②. 生物膜系统 ③. 磷脂双分子层
(2)①. 分泌蛋白 ②. 线粒体基因和叶绿体基因
(3)①. 核孔 ②. 核孔控制生物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具有选择性
【分析】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内质网、 高尔基体、 线粒体、 叶绿 体、 溶酶体等,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 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抗体是细胞内合成、细胞外发挥作用的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初步加工后以囊泡的形式运输至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上加工、分拣和包装,再经囊泡运输至细胞膜,在细胞膜处以胞吐的方式分泌至细胞外,整个过程的能量来源于线粒体,因此过程中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
(2)经高尔基体加工、分拣和包装的蛋白质包括溶酶体蛋白、膜蛋白和分泌蛋白,因此“?”代表分泌蛋白;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中的两类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其中含有DNA和RNA,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所需的蛋白质部分来自⑦⑧过程,还有一部分是在细胞质基因(叶绿体基因或线粒体基因)的指导下合成的。
(3)核孔是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通过核膜上的核孔进入细胞核;同为生物大分子蛋白质,一些能通过,一些不能通过,说明核孔控制生物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具有选择性。
30. 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人们可以对植物进行人工施肥,为提高施肥效果,通常会进行人工灌溉。
(1)若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在该过程中,植物根系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质”所包括的结构有_____。
(2)施肥后进行人工灌溉可提高施肥效果的原因是: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如图为某耐盐碱“海水稻”在高盐环境中,降低高盐危害的作用途径:
①Na+进入细胞的方式为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
②Na+进入液泡的方式为_____,该运输方式对生物生命活动的意义是_____。
【答案】(1)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2)肥料中的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降低根部细胞周围土壤溶液浓度,保证植物能够正常吸水
(3)①.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②. 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Na+通道蛋白的协助 ③. 主动运输 ④. 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分析】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植物细胞也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的。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当细胞不断失水时,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 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1)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者之间的细胞质构成的结构,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质壁分离指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
(2)根细胞吸收无机盐需要水作溶剂,肥料中的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因此给农作物施肥的同时要适量浇水;施肥后,土壤中的盐分浓度会增加,如果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会渗透失水,导致植物萎蔫,这种现象称为“烧苗”,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施肥后需要及时浇水,以降低土壤溶液浓度,保证植物能够正常吸水,避免“烧苗”现象的发生。
(3)协助扩散需要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包括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的协助,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通道蛋白参与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由图可知,Na+进入细胞需要Na+通道蛋白的协助,且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为协助扩散;
Na+进入液泡为逆浓度梯度运输,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和0,第Ⅱ卷必须用0, 某昆虫Ⅲ号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疆喀什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