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选科测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2024.01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45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5分;共计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Ⅰ卷,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C、D)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将答案用黑色签字笔(0.5mm)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同学运动后购买了一瓶电解质水饮料,营养成分表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饮料中的锌、钾、钙等是人体必需的大量元素
B. 喝该饮料可以补充出汗后所流失的水和无机盐
C. 该饮料有甜味,与添加了较多的多糖有关
D. 如果人体血液中的Ca2+含量太低,则容易出现肌无力等症状
2. 研究发现细胞在受到轻度不良刺激时,受损的线粒体会被转运到迁移体(一种包膜的小泡)中,再被迁移体运送到细胞外,这种现象称为线粒体胞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胞吐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B. 胞吞、胞吐有利于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
C. 线粒体胞吐过程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D. 线粒体胞吐不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
3.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说法不能够体现该观点的是( )
A. 心肌细胞中含有较多的线粒体,有利于心肌收缩
B. 线粒体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有利于增大酶的附着面积
C. 甲状腺细胞膜上有运输碘的载体蛋白,有利于对碘的富集
D. 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数量较多的小液泡,有利于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4.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
B. 脂肪酸、淀粉和氨基酸的组成元素都是C、H、O
C. 纤维素和糖原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D. 磷脂、核酸都含C、H、O、N、P,可参与构成核糖体
5. 某十八肽含5个苯丙氨酸,分别位于第3、4、13、17、18位。肽酶A专门作用于苯丙氨酸氨基端的肽键,使该位置发生断裂。下列关于该十八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形成过程中共脱去17分子水
B. 合成的场所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
C. 肽酶A作用于该肽链后可产生3条短肽
D. N元素主要储存在肽链的氨基中
6. 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与酵母菌相比,麻风杆菌具有的特点是( )
A. 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B. 具有由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
C. 只含有DNA一种核酸
D. 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7. 某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藓类叶片临时装片,先后用如图所示的物镜①、②进行两次观察。该显微镜的目镜放大倍数为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要将视野左上方的物体移到中央,应把载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B. 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可换用凹面镜
C. 一般情况下,两次观察过程中细准焦螺旋只需使用1次
D. 第一次观察时的单个细胞的面积为第二次观察时的1/16
8. 合理饮食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动物脂肪中含不饱和脂肪酸比植物脂肪多,食用过多会引起肥胖
B. 早餐中含有多种糖类,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的是淀粉
C. 蔬菜中的膳食纤维不能提供能量,但可以促进胃肠蠕动
D. 蛋、奶食品加工过程中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降低了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9. 细胞内生物膜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了广阔场所,下列有关生物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完全相同
B 高尔基体通过产生囊泡而增大膜面积
C. 生物膜的功能越复杂,膜上蛋白质的种类越多
D. 生物膜系统由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构成
10. 亲核蛋白是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的蛋白质,可通过一段特殊的氨基酸序列与相应的受体蛋白识别并结合形成转运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内发挥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转运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内的方式为胞吞
B. 转运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内不需要消耗能量
C. 大分子物质均可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D. 核膜包含4层磷脂分子,且外膜与内质网膜直接相连
11. 如图是细胞膜结构模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 与①相连的糖链位于细胞的外表面
C. ③是磷脂分子的头端,具有亲水性
D. 细胞膜的流动性使①②在膜上均匀分散
12. 用含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液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a、b、c所指的分别是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B. a通过产生囊泡将放射性物质运给b
C. 与乳腺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密切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D. 细胞中所有物质的外排都需要经过上述a、b、c参与的过程
13. 为研究渗透现象,研究者设计了如下实验:图甲为简易渗透装置(c为半透膜,实验开始时内外液面相平);图乙为将成熟植物细胞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发生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b液体的浓度大于a液体的浓度
B. 图甲状态下,仍然有水分子从b液进入a液
C. 图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③④⑤
D. 图乙状态下,②溶液浓度一定大于细胞液
14.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两者都属于生物大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和核酸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B. 不同生物个体间差异的原因是核苷酸的种类不同
C. 玉米的遗传物质初步水解的产物是脱氧核苷酸
D. DNA和蛋白质的多样性与其单体的排列顺序有关
15. 某学生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实验材料,制成临时装片后,先后利用0.3g/mL蔗糖溶液和清水,进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放盖玻片时,将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将另一侧缓慢放下
B. 第一次观察为低倍镜观察,转为高倍镜才能看到质壁分离现象
C. 若置于清水中洋葱表皮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说明细胞已死亡
D. 本实验可通过观察中央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判断细胞是否失水
16. 甲、乙、丙3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若以人工合成的不含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膜替代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则运输被抑制的是( )
A. 甲、乙B. 乙、丙
C. 甲、丙D. 甲、乙、丙
17. 酶抑制剂能降低酶的活性,不同的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同。某科研小组通过实验研究了两种抑制剂对某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一种能够破坏酶的结构,另一种能够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曲线乙、丙是添加抑制剂的反应曲线
B. 底物浓度为20时,酶浓度是限制甲反应速率的因素
C. 曲线乙反应所添加的抑制剂能够破坏酶的结构
D. 降低反应温度,三条曲线的最高点可能都会降低
18. 细胞内某些蛋白质可在特定氨基酸位点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参与细胞信号传递,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磷酸化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反应会受温度的影响
B. 在蛋白激酶的作用下,蛋白质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
C. 作为能量“通货”的ATP能参与细胞信号传递过程
D. 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属于可逆反应
19. 在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中,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都会有ATP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叶肉细胞释放O2、合成蛋白质均消耗呼吸作用产生的ATP
B. 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合成RNA的原料
C.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ATP在类囊体的薄膜上产生
D. ATP的合成与放能反应相联系,ATP的水解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20. 耐力性运动是指机体进行一定时间(每次30min以上)的低、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游泳、慢跑等。为探究在耐力性运动训练中肌纤维出现的适应性变化,研究人员进行的相关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氧呼吸是耐力性运动中能量供应的主要方式
B. 坚持训练会使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一直增加
C. 定期停止训练有利于线粒体数量的进一步增加
D. 耐力型训练可以降低肌纤维消耗O2的速率
21. 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B. 细胞周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C. 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
D. 根尖分生区细胞能进行连续分裂,具有细胞周期
22. 下图表示某植物在两种光照强度下,不同温度对其CO2吸收速率的影响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高光强下,M点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一定最高
B. 在图中的两个CP点处,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为零
C. 在低光强下,CO2吸收速率逐渐下降与呼吸速率上升有关
D. 10℃时,CO2吸收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低温破坏酶的活性
23. 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果放在低温、低氧的环境中储藏,可以降低呼吸作用强度
B. 包扎伤口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有利于伤口细胞的有氧呼吸
C. 中耕松土、适时排水可以促进植物根系呼吸,有利于作物生长
D. 馒头、面包、泡菜等传统食品的制作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24. 洋葱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理想材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B. 解离、漂洗和压片都能使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开来
C. 根尖解离后立即用甲紫溶液染色,以防解离过度
D. 染色体数目较多的生物细胞更易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
25. 下图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几个时期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几个时期发生的先后顺序为②①⑤④③
B. 图③中染色体进行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C. 图①中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D. 图②中染色体与纺锤丝分离并移向细胞两极
26. 糖酵解一般是指糖经过一系列氧化过程而分解成丙酮酸的代谢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糖酵解过程不需要氧气的直接参与
B. 真核生物的糖酵解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 在糖酵解过程中,葡萄糖中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D. 乳酸菌也可以进行糖酵解过程,生成少量的ATP
27. 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主要是功能发生特化,结构与分化前相比变化不大
B. 细胞分化是细胞在发育过程中遗传物质的选择性丢失所致
C. 细胞分化的方向与细胞所处的时间和空间有密切的关系
D. 分化后的细胞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的变化,失去了全能性
28. 玉米的碳同化效率明显高于水稻,PEPC酶是玉米进行CO2固定的关键酶。研究人员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后,测得光照强度和温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光合速率影响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注:甲图温度为35℃,乙图光照强度为1000μml·m-2·S-1)
A. 转基因水稻更适合栽种在较强光照的环境中
B. 转基因水稻对CO2的利用能力提高进而增强光合作用速率
C. 转入的PEPC酶基因不会影响水稻的呼吸作用强度
D. 在温度为30℃下重复图甲相关实验,A点会向左上方移动
29. 动物细胞培养工作始于20世纪初,其后得到广泛的发展。Hayflick和Mrhead的实验发现在体外培养的细胞经过50-60次群体倍增后便不再分裂了。推断细胞不再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
A. 细胞衰老B. 细胞凋亡
C. 细胞自噬D. 细胞坏死
30. 近日,我国科学家发布了首个人类肢体发育单细胞时空图谱,解析了胎儿四肢的细胞分裂、分化和凋亡等演变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增殖使细胞数目增多,有利于生物体的生长
B. 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有利于提高细胞物质交换的效率
C. 细胞分化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D. 细胞凋亡是细胞自动死亡,有利于细胞的自然更新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31. 2023年,《自然》发表一篇生物科技论文称,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蛋白质递送装置,利用细菌“注射器”将特定蛋白质注射到人类细胞中进行疾病的治疗。下图是科学家构建的特定蛋白质的结构图。
(1)该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其结构通式是____。图中的R基是____(填字母标号)。
(2)据图分析,该多肽链由____种氨基酸经____形成,称为____肽。
(3)研究发现,该蛋白质能被蛋白酶降解为短肽,降解过程中破坏的结构是____。
(4)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只有21种,但蛋白质的种类繁多。蛋白质种类繁多的直接原因是____。
32. 图1是某动物细胞的部分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细胞结构,图2表示该细胞部分细胞器的物质组成。
(1)图1中含双层膜结构有____(填序号),该细胞在分泌蛋白质的过程中,囊泡膜来自结构____(填序号)。
(2)图2中的甲、丙分别对应图1中的____(填序号),采用____法可分离得到这些细胞器。
(3)若将图1细胞改为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示意图,需要去掉的细胞器为____,需要加入的细胞器为____。
(4)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内部含有多种____,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除此之外,还具有____的功能。
33. 盐碱地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种植耐盐碱植物是改良盐碱地的最佳措施之一。沙棘是一种耐盐碱植物,如图是沙棘细胞膜上部分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跨膜运输的方式,A、B、C代表膜上相应结构或物质)。
(1)沙棘细胞膜上的A结构是____,B结构是____。
(2)图中属于被动运输方式的是____(填序号),以下物质与②运输方式相同的是____。
A.丙氨酸 B.甘油 C.葡萄糖 D.苯 E.乙醇
(3)沙棘抗盐碱的原理是通过限制Na+进入细胞,并选择性吸收K+来维持组织细胞内的高K+浓度和低Na+浓度,以此保证细胞正常的生理代谢。由此推断,Na+和K+进入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分别是____和____。
(4)细胞膜上还有C(糖类分子),它和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或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这些糖类分子叫做____,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的功能是____。
34. 大棚蔬菜生产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新鲜蔬菜的供需矛盾。如图甲表示冬季大棚黄瓜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乙表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800lx)、二氧化碳浓度(0.03%)等条件下,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和细胞呼吸速率曲线。
(1)图甲中a、b代表物质分别是____;必须有光照才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填序号);黄瓜根部细胞中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填序号);NADPH的作用是____。
(2)冬季影响蔬菜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它主要通过影响____来影响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3)由图乙可知,在5℃时,黄瓜植株光合作用强度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0℃时。分析图乙曲线,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
(4)若将大棚内CO2浓度增加到0.05%,其他环境条件不变,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含量将____。叶绿体中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光,若天气原因导致光照强度减弱,此后黄瓜细胞叶绿体内的NADP+/NADPH比值将会____(填“上升”“基本不变”或“下降”)。
35. 正常细胞的分裂是在机体的精确调控下进行的,细胞分裂的次数是有限的。细胞会通过衰老、凋亡实现机体的自我更新。请结合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细胞增殖包括____和细胞分裂两个相连续的过程,具有周期性。图中的A细胞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
(2)根据____,有丝分裂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图中的C和D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和____期,由C到D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因是____。
(3)正常细胞的有丝分裂存在纺锤体组装检验点(SAC)的检查机制,该机制与染色体的着丝粒上的SAC蛋白有关,能够检查纺锤丝是否正确连接在着丝粒上,当着丝粒都与纺锤丝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时,SAC蛋白与着丝粒脱离,并失去活性,分裂进入下一时期。干扰SAC的功能,会将细胞阻滞在有丝分裂____期。
(4)F到G过程叫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F和G所含核DNA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F到H过程称为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指____的过程。成分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钠
维生素E
锌
钾
氯
钙
质量浓度/100ml
0
0
2.5g
20mg
1.4mg
0.4mg
≥4mg
≥20mg
≥2mg
青岛市2024年高一年级选科测试
生物试题
2024.01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45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5分;共计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Ⅰ卷,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C、D)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将答案用黑色签字笔(0.5mm)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同学运动后购买了一瓶电解质水饮料,营养成分表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饮料中的锌、钾、钙等是人体必需的大量元素
B. 喝该饮料可以补充出汗后所流失的水和无机盐
C. 该饮料有甜味,与添加了较多的多糖有关
D. 如果人体血液中的Ca2+含量太低,则容易出现肌无力等症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等。
2、哺乳动物血液中Ca2+的含量过低,会发生肌肉抽搐,过高会引起肌无力症状,
【详解】A、饮料中的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A错误;
B、运动后的身体流失大量的水以及无机盐,喝该饮料可以补充出汗后所流失的水和无机盐,B正确;
C、分析表格可知,该电解质水含碳水化合物,但碳水化合物不一定为多糖,C错误;
D、如果人体血液中的Ca2+含量太低,则容易出现肌肉抽搐,D错误。
故选B。
2. 研究发现细胞在受到轻度不良刺激时,受损的线粒体会被转运到迁移体(一种包膜的小泡)中,再被迁移体运送到细胞外,这种现象称为线粒体胞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胞吐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B. 胞吞、胞吐有利于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
C. 线粒体胞吐过程需要膜上蛋白质参与
D. 线粒体胞吐不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大分子物质以胞吞、胞吐的形式进出细胞,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特点,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胞吐过程需形成囊泡,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A正确;
B、大分子物质以胞吞、胞吐的形式进出细胞,B正确;
C、胞吞、胞吐过程需要膜上蛋白质(识别被运输的物质)的参与,C正确;
D、胞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D。
3.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说法不能够体现该观点的是( )
A. 心肌细胞中含有较多的线粒体,有利于心肌收缩
B. 线粒体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有利于增大酶的附着面积
C. 甲状腺细胞膜上有运输碘的载体蛋白,有利于对碘的富集
D. 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数量较多的小液泡,有利于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液泡具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的作用。
【详解】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心肌细胞中含有较多的线粒体,有利于心肌收缩,A正确;
B、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增大膜面积,有利于有氧呼吸相关酶的附着,B正确;
C、甲状腺细胞吸收碘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细胞膜上有运输碘的载体蛋白有利于甲状腺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富集碘,C正确;
D、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D错误。
故选D。
4.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
B. 脂肪酸、淀粉和氨基酸的组成元素都是C、H、O
C. 纤维素和糖原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D. 磷脂、核酸都含C、H、O、N、P,可参与构成核糖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1、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S;(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等。
【详解】A、人体活细胞中化合物最多是水,故人体细胞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人体活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元素是H,A错误;
B、脂肪酸和淀粉的组成元素是C、H、O,氨基酸的的组成元素是C、H、O、N,B错误;
C、纤维素和糖原的元素组成是C、H、O,氧化分解终产物只有CO2和H2O,C正确;
D、磷脂、核酸都含C、H、O、N、P,rRNA参与构成核糖体,磷脂不参与构成核糖体,D错误。
故选C。
5. 某十八肽含5个苯丙氨酸,分别位于第3、4、13、17、18位。肽酶A专门作用于苯丙氨酸氨基端的肽键,使该位置发生断裂。下列关于该十八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形成过程中共脱去17分子水
B. 合成的场所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
C. 肽酶A作用于该肽链后可产生3条短肽
D. N元素主要储存在肽链的氨基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多肽链形成时,相邻两氨基酸之间的氨基和羧基之间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一个肽键并失去一分子的水,在此过程中R基(每个天门冬氨酸的R基中含1个羧基)不参与反应。
【详解】A、该十八肽形成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8-1=17个,A正确;
B、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生成肽链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中,B正确;
C、肽酶A专门作用于苯丙氨酸氨基端的肽键,使该位置发生断裂。因此如果应用肽酶A水解,会断裂3个肽键(分别位于第3和4、16和17、17和18位氨基酸之间),则会形成一条三肽、二个苯丙氨酸、一个九肽和一条四肽,共三条多肽链,C正确;
D、肽链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其中N原子主要存在于氨基中,在肽链中氨基主要参与形成肽键中,所以N元素主要储存在肽链形成的肽键中,D错误。
故选D。
6. 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与酵母菌相比,麻风杆菌具有的特点是( )
A. 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B. 具有由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
C. 只含有DNA一种核酸
D 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答案】D
【解析】
【分析】麻风杆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详解】A、麻风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A错误;
B、原生生物的细胞壁成分主要是肽聚糖,B错误;
C、细胞生物都含有DNA和RNA,C错误;
D、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正确。
故选D。
7. 某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藓类叶片临时装片,先后用如图所示的物镜①、②进行两次观察。该显微镜的目镜放大倍数为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要将视野左上方的物体移到中央,应把载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B. 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可换用凹面镜
C. 一般情况下,两次观察过程中细准焦螺旋只需使用1次
D. 第一次观察时的单个细胞的面积为第二次观察时的1/16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①放大倍数为10倍,②放大倍数为40倍,由①换为②在原有基础上放大了4倍,放大倍数是指长度和宽度,所以第一次观察时的单个细胞的面积为第二次观察时的1/16
【详解】A、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要将视野左上方(实物在右下方)的物体移到中央,应把载玻片向左上方移动,A正确;
B、高倍镜镜头的通光孔较小,视野变暗,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来增强光线,B正确;
C、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以使模糊的物像变得更加清晰,每次观察都需调节细准焦螺旋,C错误;
D、由图可知,①放大倍数为10倍,②放大倍数为40倍,由①换为②在原有基础上放大了4倍,放大倍数是指长度和宽度,所以第一次观察时的单个细胞的面积为第二次观察时的1/16,D正确。
故选C。
8. 合理饮食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动物脂肪中含不饱和脂肪酸比植物脂肪多,食用过多会引起肥胖
B. 早餐中含有多种糖类,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的是淀粉
C. 蔬菜中的膳食纤维不能提供能量,但可以促进胃肠蠕动
D. 蛋、奶食品加工过程中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降低了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1、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即三酰甘油(又称甘油三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较简单,而脂肪酸的种类和分子长短却不相同。脂肪酸可以是饱和的,也可以是不饱和的。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如日常炒菜用的食用油(花生油、豆油等);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
2、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例如,鸡蛋、肉类经煮熟后蛋白质变性就不能恢复原来状态。原因是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熟肉容易消化。又如,经过加热、加酸、加酒精等引起细菌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可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详解】A、动物脂肪中大多数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呈固态,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室温呈液态,A错误;
B、早餐中含有多种糖类,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的是葡萄糖,B错误;
C、蔬菜中的膳食纤维不能提供能量,但蔬菜中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排便会通畅,C正确;
D、蛋、奶食品加工过程中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使其容易消化,没有降低其营养价值,D错误。
故选C。
9. 细胞内生物膜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了广阔场所,下列有关生物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完全相同
B. 高尔基体通过产生囊泡而增大膜面积
C. 生物膜的功能越复杂,膜上蛋白质的种类越多
D. 生物膜系统由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密切联系。
2、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细胞膜的功能取决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结构特点为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为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详解】A、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密切联系,A错误;
B、高尔基体通过扁平囊重叠增大膜面积,B错误;
C、细胞膜的功能取决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生物膜的功能越复杂,膜上蛋白质的种类越多,C正确;
D、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D错误。
故选C。
10. 亲核蛋白是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的蛋白质,可通过一段特殊的氨基酸序列与相应的受体蛋白识别并结合形成转运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内发挥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转运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内的方式为胞吞
B. 转运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内不需要消耗能量
C. 大分子物质均可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D. 核膜包含4层磷脂分子,且外膜与内质网膜直接相连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亲核蛋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需要一段特殊的氨基酸序列与相应的受体蛋白识别并结合形成转运复合物,在受体蛋白的介导下进入细胞核内,该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类似于主动运输。
【详解】A、转运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内需要受体蛋白介导,说明该运输方式需要转运蛋白参与,而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A错误;
B、由题意可知,转运复合物进入细胞核类似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大分子物质不都可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如DNA分子,C错误;
D、核膜为双层膜,包含4层磷脂分子,且外膜与内质网膜直接相连,D正确。
故选D。
11. 如图是细胞膜结构模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 与①相连的糖链位于细胞的外表面
C. ③是磷脂分子的头端,具有亲水性
D. 细胞膜的流动性使①②在膜上均匀分散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结构:1、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2、细胞膜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朝向膜的内侧,亲水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3、细胞膜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所构成,少数为糖类。4、蛋白质位置: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5、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多数受体为糖蛋白,与细胞识别密切相关。6、细胞膜的结构中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中蛋白质分子大多也能运动。
【详解】A、细胞膜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少数为糖类,A正确;
B、①为蛋白质,与糖链结合形成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外表面,B正确;
C、③是磷脂分子的头端,具有亲水性,C正确;
D、蛋白质①镶嵌在膜的表面,蛋白质②贯穿细胞膜,二者在膜上不是均匀分散的,D错误。
故选D。
12. 用含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液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a、b、c所指的分别是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B. a通过产生囊泡将放射性物质运给b
C. 与乳腺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密切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D. 细胞中所有物质的外排都需要经过上述a、b、c参与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细胞质基质中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一小段肽链,肽链然后进入内质网进行进一步合成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接着由囊泡包裹着运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详解】A、图中a、b、c曲线先后出现放射性,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先后经历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所以a、b、c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A错误;
B、a是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B错误;
C、乳腺蛋白的合成与分泌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直接参与,同时需要线粒体供能,C正确;
D、细胞内的某些小分子物质如尿素等的外排不需要通过a、b、c参与,D错误。
故选C。
13. 为研究渗透现象,研究者设计了如下实验:图甲为简易渗透装置(c为半透膜,实验开始时内外液面相平);图乙为将成熟植物细胞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发生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b液体的浓度大于a液体的浓度
B. 图甲状态下,仍然有水分子从b液进入a液
C. 图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③④⑤
D. 图乙状态下,②溶液浓度一定大于细胞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可知,实验开始时 b 中液体的浓度大于 a 中液体的浓度,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图乙中①表示细胞壁,②表示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间隙,③表示细胞膜,④表示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⑤表示液泡膜,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A、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开始时 b 中液体的浓度大于 a 中液体的浓度,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当液面不再升高时,b 中液体的浓度还是大于 a 中液体的浓度, A 正确;
B、图甲状态下,虽然液面不再升高,但仍然有水分子从b液进入a液,B正确;
C、③表示细胞膜,④表示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⑤表示液泡膜,图甲中 c 半透膜结构相当于图乙原生质层,由③④⑤组成,即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C正确;
D、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或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或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所以②溶液浓度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液浓度,D错误。
故选D。
14.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两者都属于生物大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和核酸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B. 不同生物个体间差异的原因是核苷酸的种类不同
C. 玉米的遗传物质初步水解的产物是脱氧核苷酸
D. DNA和蛋白质的多样性与其单体的排列顺序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大分子: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多聚体。
【详解】A、蛋白质和核酸的单体分别是氨基酸和核苷酸,单体都以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蛋白质和核酸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A正确;
B、不同生物个体间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是核苷酸的排列方式不同,B错误;
C、玉米的遗传物质是DNA,其初步水解的产物是脱氧核苷酸,C正确;
D、DNA多样性与其单体的排列顺序有关,蛋白质的多样性与其单体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有关,D正确。
故选B。
15. 某学生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实验材料,制成临时装片后,先后利用0.3g/mL蔗糖溶液和清水,进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放盖玻片时,将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将另一侧缓慢放下
B. 第一次观察为低倍镜观察,转为高倍镜才能看到质壁分离现象
C. 若置于清水中洋葱表皮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说明细胞已死亡
D. 本实验可通过观察中央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判断细胞是否失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条件:
(1)必须是活细胞;
(2)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必须有浓度差;
(3)成熟的植物,即有细胞壁和大的液泡,且液泡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
【详解】A、放盖玻片时,将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将另一侧缓慢放下,避免产生气泡,A正确;
B、“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一直使用的是低倍显微镜,B错误;
C、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条件之一是必须是活细胞,若置于清水中洋葱表皮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说明细胞失水过多,已死亡,C正确;
D、本实验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看中央液泡的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有没有变化从而判断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情况,D正确。
故选B。
16. 甲、乙、丙3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若以人工合成的不含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膜替代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则运输被抑制的是( )
A. 甲、乙B. 乙、丙
C. 甲、丙D. 甲、乙、丙
【答案】B
【解析】
【分析】1、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影响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2、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影响因素:a.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b.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详解】甲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转运蛋白和能量,则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甲运输不受影响;
乙物质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则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细胞膜上没有载体蛋白,则乙运输被抑制;
丙物质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特点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需要能量,则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细胞膜上没有载体蛋白,则丙运输被抑制;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7. 酶抑制剂能降低酶的活性,不同的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同。某科研小组通过实验研究了两种抑制剂对某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一种能够破坏酶的结构,另一种能够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曲线乙、丙是添加抑制剂的反应曲线
B. 底物浓度为20时,酶浓度是限制甲反应速率的因素
C. 曲线乙反应所添加的抑制剂能够破坏酶的结构
D. 降低反应温度,三条曲线的最高点可能都会降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曲线甲是无抑制剂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曲线乙最终反应速率和曲线甲相同,所以曲线乙是添加竞争性抑制剂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曲线丙最终反应速率低于曲线甲,所以曲线丙是添加非竞争性抑制剂条件下,酶活性被破坏,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
【详解】AC、图中曲线甲对应的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最快,是无抑制剂条件,乙最终反应速率与甲相同,说明是添加竞争性抑制剂条件,丙反应速率最慢,说明是添加非竞争性抑制剂导致酶活性被破坏,A正确,C错误;
B、底物浓度为20时,甲曲线对应的反应速率均达到最大,此时底物浓度不再是限制因素,酶浓度是限制甲反应速率的因素,B正确;
D、若图示曲线是在低于或等于最适温度下测得的,降低反应温度,三条曲线的最高点可能都会降低,D正确。
故选C。
18. 细胞内某些蛋白质可在特定氨基酸位点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参与细胞信号传递,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磷酸化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反应会受温度的影响
B. 在蛋白激酶的作用下,蛋白质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
C. 作为能量“通货”的ATP能参与细胞信号传递过程
D. 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属于可逆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形,在信号的刺激下,蛋白激酶催化ATP将蛋白质磷酸化,形成ADP和磷酸化的蛋白质,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蛋白磷酸酶又能催化磷酸化的蛋白质上的磷酸基团脱落,形成去磷酸化的蛋白质,从而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恢复。
【详解】A、蛋白质磷酸化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温度会影响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蛋白质磷酸化过程,A正确;
B、蛋白质在蛋白激酶作用下发生磷酸化后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进行细胞信息传递的蛋白质需要磷酸化才能起作用,而ATP为其提供了磷酸基团和能量,从而参与细胞信号传递,C正确;
D、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要用蛋白激酶,而去磷酸化过程要用蛋白磷酸酶,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不属于可逆反应,D错误。
故选D。
19. 在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中,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都会有ATP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叶肉细胞释放O2、合成蛋白质均消耗呼吸作用产生的ATP
B. 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合成RNA的原料
C.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ATP在类囊体的薄膜上产生
D. ATP的合成与放能反应相联系,ATP的水解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答案】A
【解析】
【分析】1、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由于两个相邻的磷酸基团都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等原因,使得这种化学键不稳定,末端磷酸基团有一种离开ATP而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趋势,也就是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
2、许多吸能反应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许多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用来为吸能反应直接供能。也就是说,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因此,可以形象地把ATP比喻成细胞内流通的能量“货币”。
【详解】A、细胞内氧气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不消耗ATP,A错误;
B、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B正确;
C、在光合作用过程中,ATP在光反应阶段产生,即在类囊体的薄膜上产生,C正确;
D、ATP的水解本身是放能反应,所以许多吸能反应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ATP的合成本身是吸能反应,所以许多放能反应与ATP合成的反应相联系,D正确。
故选A。
20. 耐力性运动是指机体进行一定时间(每次30min以上)的低、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游泳、慢跑等。为探究在耐力性运动训练中肌纤维出现的适应性变化,研究人员进行的相关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氧呼吸是耐力性运动中能量供应的主要方式
B. 坚持训练会使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一直增加
C. 定期停止训练有利于线粒体数量的进一步增加
D. 耐力型训练可以降低肌纤维消耗O2的速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经过5周的训练后,肌纤维中线粒体的数量增加且坚持训练会使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保持稳定。但若停止训练5周后线粒体数量相对值将降至原来的水平,在第6周恢复训练,肌纤维中线粒体的数量又逐渐增加,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A、有氧呼吸能将底物彻底氧化分解,有氧呼吸是耐力性运动中能量供应的主要方式,A正确。
B、分析图可知,坚持训练会使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增加后趋于稳定,B错误;
C、分析图可知,停止训练一周后恢复训练,肌纤维中线粒体的数量又逐渐增加,但不会使线粒体数量的进一步增加,C错误;
D、耐力型训练可以使肌纤维中线粒体的数量增加后保持稳定,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所以耐力型训练可以升高肌纤维消耗O2的速率,D错误。
故选A。
21. 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B. 细胞周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C. 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
D. 根尖分生区细胞能进行连续分裂,具有细胞周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持续时间较长的间期和持续时间较短的分裂期。
【详解】A、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分裂间期进行了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A正确;
B、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B错误;
C、DNA分子复制发生在间期,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C正确;
D、根尖分生区细胞能进行连续分裂,具有细胞周期,D正确。
故选B。
22. 下图表示某植物在两种光照强度下,不同温度对其CO2吸收速率的影响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高光强下,M点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一定最高
B. 在图中的两个CP点处,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为零
C. 在低光强下,CO2吸收速率逐渐下降与呼吸速率上升有关
D. 10℃时,CO2吸收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低温破坏酶的活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横坐标为叶温,纵坐标为CO2 吸收速率。CP点二氧化碳吸收速率为0,此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M点二氧化碳吸收速率最大,净光合作用最大,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A、总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加呼吸作用速率,在高光强下,M点CO2吸收速率最大,即该植物净光合速率最大,但呼吸作用速率未知,所以M点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不一定最高,A错误;
B、CP点二氧化碳吸收速率为0,此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并非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为零,B错误;
C、CO2吸收速率代表净光合速率,低光强下,CO2吸收速率随叶温升高而下降的原因是呼吸速率上升,需要从外界吸收的CO2减少,C正确;
D、低温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即不会破坏酶的活性,D错误。
故选C。
23. 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果放在低温、低氧的环境中储藏,可以降低呼吸作用强度
B. 包扎伤口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有利于伤口细胞的有氧呼吸
C. 中耕松土、适时排水可以促进植物根系呼吸,有利于作物生长
D. 馒头、面包、泡菜等传统食品的制作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1、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或“创可贴”等敷料;2、花盆里的上壤板结后,空气不足,会影响根系生长,需要及时松土透气;3、利用麦芽、葡萄、粮食和酵母菌以及发酵罐等,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生产各种酒,利用淀粉、醋酸杆菌或谷氨酸棒状杆菌以及发酵罐,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生产食醋或味精;4、稻田也需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因缺氧而变黑,腐烂;5、破伤风由破伤风芽孢杆菌引起,这种病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病菌就容易大量繁殖;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而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的大量积累会使肌肉酸胀之力。
【详解】A、储藏水果时,需采取零上低温以降低细胞呼吸作用,A正确;
B、包扎伤口时,需用透气的消毒纱布以防止破伤风芽孢杆菌无氧呼吸大量繁殖,B错误;
C、中耕松土、适时排水有利于增加含氧量,可以促进植物根系呼吸,有利于作物生长,C正确;
D、馒头、面包的制作利用了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泡菜制作时,利用了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D正确。
故选B。
24. 洋葱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理想材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B. 解离、漂洗和压片都能使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开来
C. 根尖解离后立即用甲紫溶液染色,以防解离过度
D. 染色体数目较多的生物细胞更易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
【答案】A
【解析】
【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避免解离过度)、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详解】A、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A正确;
B、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散,而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B错误;
C、根尖解离后应先用清水漂洗再染色,C错误;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尽量选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较少的生物,更容易观察到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因为染色体数目太多不便于计数,D错误。
故选A。
25. 下图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几个时期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几个时期发生的先后顺序为②①⑤④③
B. 图③中染色体进行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C. 图①中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D. 图②中染色体与纺锤丝分离并移向细胞两极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①中染色体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②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表示有丝分裂前期细胞;③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并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因此③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④表示有丝分裂前的间期;⑤细胞即将一分为二,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A、分析图可知,图中①表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②有丝分裂前期细胞,③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④表示有丝分裂前的间期,⑤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所以几个时期发生的先后顺序为④②①③⑤,A错误;
B、分析图可知,③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并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B错误;
C、分析图可知,①中染色体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C正确;
D、分析图可知,图②中中心粒移向细胞两极,并且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丝,D错误。
故选C。
26. 糖酵解一般是指糖经过一系列氧化过程而分解成丙酮酸的代谢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糖酵解过程不需要氧气的直接参与
B. 真核生物的糖酵解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 在糖酵解过程中,葡萄糖中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D. 乳酸菌也可以进行糖酵解过程,生成少量的ATP
【答案】C
【解析】
【分析】糖酵解过程即有氧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糖酵解是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生成NADH、丙酮酸和少量能量的过程,该过程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详解】AB、糖酵解过程即有氧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该阶段不需要氧气直接参与,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B正确;
C、在糖酵解过程中,葡萄糖中大部分能量储存在丙酮酸中,C错误;
D、乳酸菌可进行无氧呼吸,也可以进行糖酵解过程,生成少量的ATP,D正确。
故选C。
27. 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主要是功能发生特化,结构与分化前相比变化不大
B. 细胞分化是细胞在发育过程中遗传物质的选择性丢失所致
C. 细胞分化的方向与细胞所处的时间和空间有密切的关系
D. 分化后的细胞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的变化,失去了全能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它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多细胞生物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仅有细胞的增殖,而没有细胞的分化,就不可能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生物体也就不可能正常发育。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详解】A、细胞分化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稳定性差异,A错误;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分化后细胞中遗传物质不会丢失,B错误;
C、细胞分化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分化的方向与细胞所处的时间和空间有密切的关系,C正确;
D、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分化后的细胞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的变化,但遗传物未改变,并未失去全能性,D错误。
故选C。
28. 玉米的碳同化效率明显高于水稻,PEPC酶是玉米进行CO2固定的关键酶。研究人员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后,测得光照强度和温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光合速率影响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注:甲图温度为35℃,乙图光照强度为1000μml·m-2·S-1)
A. 转基因水稻更适合栽种在较强光照的环境中
B. 转基因水稻对CO2的利用能力提高进而增强光合作用速率
C. 转入的PEPC酶基因不会影响水稻的呼吸作用强度
D. 在温度为30℃下重复图甲相关实验,A点会向左上方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1、分析甲图:两种水稻的起点相同,说明呼吸速率相同,其中A点对应的光照强度1000μml•m-2•s-1表示原种水稻在某温度下的光饱和点,1000μml•m-2•s-1以前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强度,以后主要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2、分析乙图: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两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两种水稻的相关酶最适温度都为35℃。
【详解】A、由图可知,转基因水稻的光饱和点更高,说明转基因水稻更适合栽种在较强光照的环境中,A正确;
BC、PEPC酶是玉米进行CO2固定的关键酶,导入PEPC酶的转基因水稻净光合速率更大,由图可知,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呼吸速率相同,说明转入的PEPC酶基因不会影响水稻的呼吸作用强度,转基因水稻对CO2的利用能力提高进而增强光合作用速率,BC正确;
D、由图乙可知,温度从35℃降到30℃时,原种水稻净光合速率不变,均为20μml•m-2•s-1,所以在温度为30℃下重复图甲相关实验,A点不会向左上移动,D错误。
故选D。
29. 动物细胞培养工作始于20世纪初,其后得到广泛的发展。Hayflick和Mrhead的实验发现在体外培养的细胞经过50-60次群体倍增后便不再分裂了。推断细胞不再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
A. 细胞衰老B. 细胞凋亡
C. 细胞自噬D. 细胞坏死
【答案】A
【解析】
【分析】正常组织细胞在体外长时间培养,细胞分裂达到一定次数后,一般都会走向衰老。细胞的衰老控制着细胞的分裂次数,进而控制着细胞的数量
【详解】ABCD、
细胞的生命是有限的,随着分裂代数增加,细胞逐渐衰老,所以细胞不再分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衰老,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0. 近日,我国科学家发布了首个人类肢体发育单细胞时空图谱,解析了胎儿四肢的细胞分裂、分化和凋亡等演变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增殖使细胞数目增多,有利于生物体的生长
B. 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有利于提高细胞物质交换的效率
C. 细胞分化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D. 细胞凋亡是细胞的自动死亡,有利于细胞的自然更新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凋亡是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机体有积极意义,有利于个体内细胞的自我更新。
2、细胞增殖使细胞数目增多,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 。
3、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物质交换的效率越低。
4、细胞分化的意义: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详解】A、细胞增殖通过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A正确;
B、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但是其相对表面积减小,细胞物质交换的效率降低,B错误;
C、细胞分化的意义是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C正确;
D、细胞凋亡是细胞内基因控制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细胞的自动死亡,有利于细胞的自我更新,D正确。
故选B。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31. 2023年,《自然》发表一篇生物科技论文称,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蛋白质递送装置,利用细菌“注射器”将特定蛋白质注射到人类细胞中进行疾病的治疗。下图是科学家构建的特定蛋白质的结构图。
(1)该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其结构通式是____。图中的R基是____(填字母标号)。
(2)据图分析,该多肽链由____种氨基酸经____形成,称为____肽。
(3)研究发现,该蛋白质能被蛋白酶降解为短肽,降解过程中破坏的结构是____。
(4)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只有21种,但蛋白质的种类繁多。蛋白质种类繁多的直接原因是____。
【答案】31. ①. 氨基酸 ②. ③. B、C、D、G、J
32. ①. 4 ②. 脱水缩合 ③. 五肽
33. 肽键 34.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解析】
【分析】1、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特点: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有一个氨基(—NH2 ),一个羧基(—COOH ),而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这个侧链基团用R表示,R基不同,氨基酸不同。
2、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多肽盘曲折叠形成的方式以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
【小问1详解】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如下:
。图中的R基是B、C、D、G、J。
【小问2详解】
R基不同,氨基酸不同,R基是B、C、D、G、J,其中B和G相同,所以该多肽链由4种5个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而成,称为五肽。
【小问3详解】
研究发现,该蛋白质能被蛋白酶降解为短肽,降解过程中破坏的结构是肽键。
【小问4详解】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只有21种,但蛋白质的种类繁多。蛋白质种类繁多的直接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32. 图1是某动物细胞的部分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细胞结构,图2表示该细胞部分细胞器的物质组成。
(1)图1中含双层膜的结构有____(填序号),该细胞在分泌蛋白质的过程中,囊泡膜来自结构____(填序号)。
(2)图2中的甲、丙分别对应图1中的____(填序号),采用____法可分离得到这些细胞器。
(3)若将图1细胞改为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示意图,需要去掉的细胞器为____,需要加入的细胞器为____。
(4)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内部含有多种____,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除此之外,还具有____的功能。
【答案】32 ①. 6、7 ②. 4、5
33. ①. 6、2 ②. 差速离心
34. ①. 中心体 ②. 液泡
35. ①. 水解酶 ②.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解析】
【分析】图1中1-7依次表示细胞膜、核糖体、中心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核。
图2中甲含有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动物细胞中其表示线粒体,乙含有蛋白质和脂质,但不含核酸,是具膜细胞器,丙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为核糖体。
【小问1详解】
图1中含双层膜的结构有6线粒体、7细胞核,该细胞在分泌蛋白质的过程中,囊泡膜来自结构4内质网和5高尔基体。
【小问2详解】
图2中甲含有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动物细胞中其表示6线粒体,丙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为2核糖体,不同细胞器的质量不同,可采用差速离心法进行分离。
【小问3详解】
若将图1细胞改为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示意图,高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含有液泡和细胞壁,需要去掉的细胞器为3中心体,需要加入的细胞器为液泡。
【小问4详解】
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33. 盐碱地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种植耐盐碱植物是改良盐碱地的最佳措施之一。沙棘是一种耐盐碱植物,如图是沙棘细胞膜上部分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跨膜运输的方式,A、B、C代表膜上相应结构或物质)。
(1)沙棘细胞膜上的A结构是____,B结构是____。
(2)图中属于被动运输方式的是____(填序号),以下物质与②运输方式相同的是____。
A.丙氨酸 B.甘油 C.葡萄糖 D.苯 E.乙醇
(3)沙棘抗盐碱的原理是通过限制Na+进入细胞,并选择性吸收K+来维持组织细胞内的高K+浓度和低Na+浓度,以此保证细胞正常的生理代谢。由此推断,Na+和K+进入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分别是____和____。
(4)细胞膜上还有C(糖类分子),它和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或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这些糖类分子叫做____,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的功能是____。
【答案】33. ①. 载体蛋白 ②. 磷脂双分子层
34. ①. ②③ ②. BDE
35. ①. 被动运输或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②. 主动运输
36. ①. 糖被 ②. 细胞识别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A表示转运蛋白(载体蛋白),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C表示糖类,有糖类的一侧表示细胞外;①转运进细胞需要消耗能量,所以①表示主动运输,同理④表示主动运输出细胞,②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转运蛋白,所以②表示自由扩散,③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不消耗能量、需要转运蛋白,所以③表示协助扩散,据此答题即可。
【小问1详解】
沙棘细胞膜上的A结构是载体蛋白,B结构是磷脂双分子层。
【小问2详解】
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②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转运蛋白,所以②表示自由扩散,③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不消耗能量、需要转运蛋白,所以③表示协助扩散,因此图中属于被动运输方式的是②③。B甘油、D苯和E乙醇都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BDE与②运输方式相同。
【小问3详解】
由题意可知,细胞内K+浓度高,Na+浓度低,所以Na+进入细胞是顺浓度梯度,K+进入细胞为逆浓度梯度,即Na+和K+进入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分别是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小问4详解】
细胞膜上还有C(糖类分子),它和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或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这些糖类分子叫做糖被,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的功能是细胞识别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
34. 大棚蔬菜生产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新鲜蔬菜的供需矛盾。如图甲表示冬季大棚黄瓜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乙表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800lx)、二氧化碳浓度(0.03%)等条件下,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和细胞呼吸速率曲线。
(1)图甲中a、b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必须有光照才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填序号);黄瓜根部细胞中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填序号);NADPH的作用是____。
(2)冬季影响蔬菜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它主要通过影响____来影响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3)由图乙可知,在5℃时,黄瓜植株光合作用强度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0℃时。分析图乙曲线,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
(4)若将大棚内CO2浓度增加到0.05%,其他环境条件不变,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含量将____。叶绿体中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光,若天气原因导致光照强度减弱,此后黄瓜细胞叶绿体内的NADP+/NADPH比值将会____(填“上升”“基本不变”或“下降”)。
【答案】(1) ①. H2O、CO2 ②. ① ③. ②④ ④. 作为还原剂、储存能量
(2) ①. 温度 ②. 酶的活性
(3) ①. 小于 ②. 适当增加昼夜温差(适当降低夜晚温度)
(4) ①. 下降 ②. 红光和蓝紫光 ③. 上升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可知,①过程产生NADPH和ATP用于过程③产生C6H12O6,所以过程①表示光反应过程,③表示暗反应过程,a表示H2O,b表示CO2,④过程产生CO2、[H]和ATP,所以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②过程利用氧气和[H]产生H2O,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图乙中,上面一条线表示净光合速率,下面一条线表示细胞呼吸速率,据此答题即可。
【小问1详解】
分析图甲可知,①过程产生NADPH和ATP用于过程③产生C6H12O6,所以过程①表示光反应过程,③表示暗反应过程,a表示H2O,b表示CO2。必须有光照才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光反应阶段,即图甲中的①过程。④过程产生CO2、[H]和ATP,所以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②过程利用氧气和[H]产生H2O,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黄瓜根部细胞中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细胞呼吸,即图甲中的②④过程。NADPH的作用是:NADPH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
【小问2详解】
温度会影响酶活性来影响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所以冬季影响蔬菜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小问3详解】
分析图乙可知,上面一条线表示净光合速率,下面一条线表示细胞呼吸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分析图可知,在5℃和40℃时,黄瓜植株净光合都等于0,但40℃呼吸速率大于5℃,所以在5℃时,黄瓜植株光合作用强度小于40℃时。分析图乙曲线,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采用的方法是适当增加昼夜温差,使其细胞呼吸强度减弱,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小问4详解】
由题意可知,该实验是在CO2浓度增加到0.03%条件下得到的,若将CO2浓度增加到0.05%,C5的来源不变,去路增多,所以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含量将减少。叶绿体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若天气原因导致光照强度减弱,会使光反应减弱,使NADPH的产生减少,因此黄瓜细胞叶绿体内的NADP+/NADPH比值将会上升。
35. 正常细胞的分裂是在机体的精确调控下进行的,细胞分裂的次数是有限的。细胞会通过衰老、凋亡实现机体的自我更新。请结合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细胞增殖包括____和细胞分裂两个相连续的过程,具有周期性。图中的A细胞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
(2)根据____,有丝分裂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图中的C和D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和____期,由C到D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因是____。
(3)正常细胞的有丝分裂存在纺锤体组装检验点(SAC)的检查机制,该机制与染色体的着丝粒上的SAC蛋白有关,能够检查纺锤丝是否正确连接在着丝粒上,当着丝粒都与纺锤丝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时,SAC蛋白与着丝粒脱离,并失去活性,分裂进入下一时期。干扰SAC的功能,会将细胞阻滞在有丝分裂____期。
(4)F到G过程叫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F和G所含核DNA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F到H过程称为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指____的过程。
【答案】(1) ①. 物质准备 ②. 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2) ①. 染色体的行为 ②. 后 ③. 着丝粒分裂
(3)中 (4) ①.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②. 相同 ③.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
【解析】
【分析】1、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①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前。②主要变化: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2)分裂期:主要变化:
①前期: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②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③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④末期:纺锤体解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形成,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小问1详解】
细胞增殖具有周期性,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其中分裂间期进行的物质准备主要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生长。
【小问2详解】
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可将有丝分裂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前期: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纺锤丝形成纺锤体。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末期:纺锤体解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形成,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由此可知,图中的C和D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和后期,由C到D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小问3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SAC是纺锤体组装检验点,能够检查纺锤丝是否正确连接在着丝粒上,当着丝粒都与纺锤丝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时,SAC蛋白与着丝粒脱离,并失去活性,分裂进入下一时期。干扰SAC的功能,不能检验纺锤丝是否正确连接在着丝粒上,因此会将细胞阻滞在有丝分裂中期。
【小问4详解】
F到G过程叫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且F和G所含核DNA相同。F到H过程称为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成分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钠
维生素E
锌
钾
氯
钙
质量浓度/100ml
0
0
2.5g
20mg
1.4mg
0.4mg
≥4mg
≥20mg
≥2mg
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3页。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和0,第Ⅱ卷必须用0, 斯他林提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 花椒和辣椒是传统调味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