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浙江省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浙江省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第1页
    浙江省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第2页
    浙江省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35~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能定向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
    B. 下丘脑中存在可以分泌调节激素的神经细胞
    C婴儿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得侏儒症
    D. 因胰岛β细胞受损导致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口服胰岛素进行治疗
    【答案】B
    【解析】
    【分析】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不同激素的化学本质组成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详解】A、激素由内分泌腺产生,经血液流到全身,与靶器官、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后起作用,并不是定向运输至靶器官、靶细胞,A错误;
    B、下丘脑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即下丘脑中存在可以分泌调节激素的神经细胞,B正确;
    C、婴儿时期缺乏生长激素会得侏儒症,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得呆小症,C错误;
    D、胰岛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液中的蛋白酶分解,进入导致胰岛素失去活性,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对于胰岛β细胞受损导致糖尿病的患者不可以口服胰岛素治疗,D错误。
    故选B。
    2. 激素由人体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下列激素由同一部位分泌的是( )
    A. 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C. 催产素和孕激素
    D. 促性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下丘脑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等激素,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激素等激素;雄性激素由睾丸分泌,雌性激素、孕激素由卵巢分泌。
    【详解】A、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A错误;
    B、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B错误;
    C、催产素由脑垂体分泌,孕激素由卵巢分泌,C错误;
    D、促性腺激素和生长激素都是由垂体分泌的,D正确。
    故选D。
    3.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B. 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进化也是不定向的
    C. 自然选择导致个体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条件
    D. 基因频率是指某个基因占该种群基因库中全部基因数的比例
    【答案】C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性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
    B、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是定向的,B错误;
    C、自然选择导致适应环境的个体被保留下来,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C正确;
    D、基因频率是指某个基因占该种群基因库中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例,D错误。
    故选C。
    4.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浆的溶质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因此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蛋白质含量决定
    B. 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1/3,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2/3
    C. 组织液中的氧气浓度比组织细胞内部更高
    D. 尿液属于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检查尿液能了解内环境的稳态情况
    【答案】C
    【解析】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
    【详解】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A错误;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B错误;
    C、氧气是从血浆运到组织液,然后从组织液运送到组织细胞,所以组织液中的氧气浓度比组织细胞的浓度高,C正确;
    D、由于尿液可以直接通向体外,而且无法为机体内的细胞提供适宜、稳定的生活环境,因此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C。
    5.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机体能够保持高度的协调一致与稳定。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元是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B.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C. 躯体运动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D.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有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脑干和小脑等,位于颅腔内)和脊髓(位于椎管内)。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详解】A、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A正确;
    B、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B正确;
    C、内脏神经包括内脏运动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C错误;
    D、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D正确。
    故选C。
    6. “酸碱体质理论”有两种错误观点:其一,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纠正偏酸的体质就能维持健康;其二,人想要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下列关于人体酸碱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pH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
    B. 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其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C. 人体各细胞所在的内环境pH大致相同,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发生剧烈变化
    D. 人体剧烈运动时在组织液中产生的乳酸可以和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答案】D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组分和理化性质(pH、温度、渗透压等)的相对稳定,其中内环境pH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A正确;
    BC、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其所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正是因为细胞外液中有缓冲对,能将人体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剧烈变化,BC正确;
    D、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可以和血液中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D错误。
    故选D。
    7. 下图为某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劳氏肉瘤病毒无图示中的任何结构,但其体内也存在遗传物质DNA
    B. 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体内都没有⑨
    C. 蓝细菌不含⑥,但能够进行需氧呼吸
    D. 肺炎链球菌侵入人体后,利用人体的核糖体合成其自身的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得,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高尔基体,④是细胞质基质,⑤是核仁,⑥是线粒体,⑦是叶绿体,⑧是核孔,⑨是核膜,⑩液泡。
    【详解】A、劳氏肉瘤病毒无细胞结构,无图示中的任何结构,它是一种RNA病毒,其体内存在遗传物质RNA,A错误;
    B、⑨是细胞核的核膜,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酵母菌为真核生物,有核膜,B错误;
    C、⑥是线粒体,蓝细菌为原核生物,不含⑥线粒体,但其可以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
    D、肺炎链球菌是原核生物,自身含有核糖体,因此肺炎链球菌侵入人体后,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其自身的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关于人体膝跳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膝跳反射中,先是大脑感觉到膝盖下方被叩击,然后小腿踢出
    B.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大脑皮层可以控制其活动
    C. 在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元上双向传导
    D. 膝跳反射相关运动神经元释放出乙酰胆碱,乙酰胆碱进入肌细胞内部发挥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详解】A、膝跳反射中,参与膝跳反射中神经元数量的较少,完成该反射所需要的时间短,而产生感觉的过程中经过的突触多,需要的时间长,所以先是小腿踢出,后是大脑产生感觉,A错误;
    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而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即大脑皮层可以控制脊髓的活动,B正确;
    C、在膝跳反射过程中(通过反射弧完成),兴奋在神经元上单向传导的,C错误;
    D、膝跳反射相关运动神经元释放出乙酰胆碱(神经递质的一种),与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的结合而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B。
    9. 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时,会产生免疫病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HIV侵入人体细胞后利用人体细胞内的逆转录酶完成逆转录过程
    B. 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
    C. 花粉过敏者接触花粉出现的瘙痒、红肿现象主要是由细胞免疫引起的
    D. 过敏反应在不同个体反映出来的症状存在差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详解】A、HIV属于逆转录病毒,HIV侵入人体细胞后利用人体细胞内的原料、能量、酶等完成逆转录过程,但逆转录酶是HIV自身含有的,A错误;
    B、艾滋病属于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疾病,B错误;
    C、接触花粉出现的瘙痒、红肿现象是过敏反应,主要是由体液免疫反应引起的,C错误;
    D、许多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D正确。
    故选D。
    10. 蔗糖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为植物细胞提供营养、能量和维持一定的渗透压,如图为蔗糖分子进入植物细胞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种转运蛋白可转运多种物质,一种物质可由多种转运蛋白转运
    B. 结构①和②在转运图中物质时都会发生形状的改变
    C. H+运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转运,蔗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易化扩散
    D. 蔗糖的转运速率受细胞呼吸速率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图可知,H+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并消耗ATP,是主动运输过程,蔗糖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通过蔗糖-H+转运蛋白完成,蔗糖进入细胞依赖于H+的浓度梯度驱动,也是主动运输过程。
    【详解】A、结合题图可知,一种转运蛋白可转运多种物质(结构②可运输H+和蔗糖),一种物质可以由多种转运蛋白转运(H+可由结构①和②运输),A正确;
    B、结构①和②是载体蛋白,在运输物质的时候会发生形态的改变,B正确;
    C、结构①和②运输H+的动力不同:前者需要消耗ATP,为主动运输,后者即H+进入细胞的过程是顺浓度梯度,其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动力来自浓度差,C错误;
    D、蔗糖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该过程需要能量,氧气浓度和温度都可影响植物细胞呼吸速率,影响能量供应,从而影响吸收蔗糖的速率,D正确。
    故选C。
    11. 人的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称为大脑皮层,当其受到损伤时,机体往往会出现病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排尿活动受大脑皮层中的高级神经中枢调控
    B. 若大脑皮层受损,则患者排尿反射不能发生
    C. 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主要在中央前回
    D. 布罗卡区受损的患者可以理解语言但不能说完整的句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存在分级调节,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详解】A、排尿反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控制,A正确;
    B、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排尿反射可以完成,B错误;
    C、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机能,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C正确;
    D、布罗卡区(表达性失语症区)患者可以理解语言,但不能说完整的句子,也不能通过书写表达他的思想,D正确。
    故选B。
    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肝脏外组织的蛋白质分解,为再生葡萄糖提供原料,同时可以抑制蛋白质合成,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与甲状腺激素的调节类似。库欣综合征是一种由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临床综合征,这种疾病会导致肥胖、肌无力。腺垂体功能异常使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过多或肾上腺机能异常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都可能是病因。库欣综合征患者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血液中ACTH测定和地塞米松抑制实验。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2. 下列关于糖皮质激素和库欣综合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以参与机体应激反应的类固醇激素
    B. 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细胞膜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并发挥效应
    C. 库欣综合征患者不可能在尿液中检测出葡萄糖
    D. 库欣综合征患者表现出肌无力可能和肌肉组织的蛋白质被分解有关
    13. 地塞米松是一种能够抑制ACTH释放的药物,地塞米松抑制实验可以用于诊断库欣综合征患者是腺垂体还是肾上腺功能异常。为确定库欣综合征患者X的病因,医生进行地塞米松抑制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实验可推测腺垂体中可能存在地塞米松作用的受体
    B. 从实验结果可以判断该患者是由于肾上腺功能异常导致
    C. 该患者未用药时血液中ACTH含量会高于正常水平
    D. 该患者可能患有肾上腺肿瘤
    【答案】12. C13. C
    【解析】
    【分析】糖皮质激素受下丘脑-垂体-腺体轴的调控,既符合负反馈调节又符合分级调节。激素的作用:激素种类多、含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只起到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
    【12题详解】
    A、糖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类固醇激素,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A正确;
    B、糖皮质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形成复合物后可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B正确;
    C、库欣综合征是一种由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肝脏外组织的蛋白质分解,为再生葡萄糖提供原料,同时可以抑制蛋白质合成,故该病可能导致血糖增高,进入出现尿糖的情况,C错误;
    D、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肝脏外组织的蛋白质分解,故库欣综合征患者表现出肌无力可能和肌肉组织的蛋白质被分解有关,D正确。
    故选C。
    【13题详解】
    A、地塞米松是一种能够抑制ACTH释放的药物,ACTH是腺垂体分泌的,说明腺垂体中可能存在地塞米松作用的受体,A正确;
    B、使用地塞米松后,抑制了ACTH释放的药物,正常人可体松含量明显下降,而患者可体松含量下降不明显,说明患者糖皮质激素增多不是由于ACTH增多,而是由于肾上腺机能异常,B正确;
    C、由于患者糖皮质激素水平偏高,对垂体起到了抑制作用,导致垂体分泌的ACTH减少,C错误;
    D、该患者肾上腺机能异常,可能由于肾上腺肿瘤导致肾上腺细胞恶性增殖,产生大量的糖皮质激素,D正确。
    故选C。
    14. 科研工作者合成和筛选出许多化学结构和生理特性与植物激素相似的活性物质,它们与植物体内源激素统称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并将它们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正确的是( )
    A. 用脱落酸处理浸泡过的水稻种子,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B. 盛花期的油菜遇到连绵的阴雨天气,可通过喷洒适量的生长素类似物保证产量
    C.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可得到四倍体西瓜
    D. 用赤霉素的拮抗剂—矮壮素处理小麦后植株矮小、节间短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其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详解】A、用赤霉素处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而脱落酸会抑制其萌发,A错误;
    B、盛花期的油菜遇到连绵的阴雨天气,授粉遇到影响,通过喷洒适量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促进油菜的生长,但不能保证产量,因为油菜收获的是种子,未授粉的油菜花不结种子,喷洒生长素不会获得种子,B错误;
    C、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染色体数目不变,不能得到四倍体西瓜,C错误;
    D、矮壮素处理后,小麦植株矮小、节间短,该生理效应与赤霉素相反,是赤霉素的拮抗剂,D正确。
    故选D。
    15. 甲、乙两图表示一哺乳动物(2n=78)体内某个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中只表示出部分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哺乳动物为雌性
    B. 乙细胞中含39条染色体
    C. 1个甲细胞可以产生4种卵细胞
    D. 甲细胞内含有4套遗传物质、2个染色体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该动物为雌性;图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A、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哺乳动物是雌性,A正确;
    B、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乙细胞中含78/2=39条染色体,B正确;
    C、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因此该细胞可以产生1种卵细胞,C错误;
    D、由图可知,图甲每条染色体都含有2条染色体单体,每条单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故有4套遗传物质,因图中每中形状的染色体有两条,故含2个染色体组,D正确。
    故选C。
    16. 下图是血液流经肾脏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红蛋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
    C.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和血浆蛋白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D. 肾小球肾炎使患者出现蛋白尿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而出现组织水肿
    【答案】C
    【解析】
    【分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血浆中的成分有血浆蛋白、尿素、氧气、二氧化碳、激素、无机盐等多种,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主要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详解】A、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B错误;
    C、正常情况下,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有限度,红细胞和血浆蛋白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C正确;
    D、蛋白尿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吸收水分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D错误。
    故选C。
    17. 阈电位是指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用同种强度的阈下刺激分别以单次和连续的方式刺激某一神经元,测得该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连续多个阈下刺激叠加后可能会引发动作电位
    B. 在静息电位一定的情况下,阈电位的绝对值低的神经元更不容易兴奋
    C. 单次的阈下刺激也会引起少数Na+通道开放
    D. 动作电位达到峰值时因Na+内流导致膜外Na+浓度低于膜内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单次刺激时,膜电位发生了变化,静息电位差值变小,但没有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说明刺激强度在阈值之下;连续刺激时,形成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说明连续的阈下刺激可在突触后膜叠加。
    【详解】A、据图可知,单次阈下刺激不能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但连续多个阈下刺激可以叠加并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
    B、阈电位是指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在静息电位一定的情况下,阈电位的绝对值低的神经元需要更强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属于更不容易兴奋,B正确;
    C、据图可知,单次的阈下刺激也会引起少数Na+通道开放,只是Na+内流较少,不能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
    D、兴奋的产生机制是 Na+ 通道开放导致 Na+ 内流,该过程中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因此动作电位达到峰值时仍然是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D错误。
    故选D。
    18.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搭载了一批实验用的种子上了太空,这其中就有来自吐鲁番的葡萄种子。下列关于航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太空强辐射的作用下葡萄种子只会发生基因突变
    B. 这批葡萄种子都将培育成具有优良品质的品种
    C. 航天育种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改良作物的品质
    D. 上述葡萄种子回到地面后即可用于推广种植
    【答案】C
    【解析】
    【分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方法是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其优点是可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详解】A、航天育种是利用太空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会诱发种子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A 错误;
    B、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低频性有、多害少利性,有利性状可能比较少,B 错误;
    C、航天育种是利用太空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会诱发种子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相比于基因工程和杂交育种等手段,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改良作物的品质,C 正确;
    D、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太空射线辐射不能定向改变生物性状,因此上述葡萄种子回到地面后进行筛选,筛选出具有有利变异的可用于推广种植,D 错误。
    故选C。
    19. 下图为运动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膝跳反射中运动神经元的②胞体位于脊髓
    B. 人体运动神经元轴突的外周通常有⑥髓鞘
    C. ③兴奋后,可将信息沿③→②→④→⑤的方向传导
    D. ⑤是树突的末梢,可将信息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①为神经元的细胞核,②是神经元的细胞体,③是树突,④是轴突,⑤是神经末梢,⑥是髓鞘。
    【详解】A、图中的②是神经元的细胞体,膝跳反射中运动神经元的②胞体位于脊髓,A正确;
    B、轴突呈纤维状,外表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⑥表示髓鞘,B正确;
    C、信息在神经元中的传导方向是③树突→②细胞体→④轴突→⑤神经末梢,C正确;
    D、图中的⑤是轴突的末梢,轴突可把信息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D错误。
    故选D
    20.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构成突触。通过微电极测定细胞的膜电位,PSP1和PSP2分别表示突触a和突触b的后膜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分别使突触a后膜通透性增大、突触b后膜通透性降低
    B. PSP1和PSP2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
    C. PSP1由K+外流或Cl-内流形成,PSP2由Na+或Ca2+内流形成
    D. 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分别使PSP1变化幅值增大、PSP2变化幅值减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据图可知,突触a释放的递质使突触后膜上膜电位增大,推测可能是递质导致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大,突触后膜上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突触b释放的递质使突触后膜上膜电位减小,推测可能是递质导致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大,突触后膜上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大量内流,A错误;
    BC、图中PSP1中膜电位增大,可能是Na+或Ca2+内流形成的,PSP2中膜电位减小,可能是K+外流或Cl-内流形成的,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B正确、C错误;
    D、 细胞接受有效刺激后,一旦产生动作电位,其幅值就达最大,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值不再增大,推测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可能PSP1、PSP2幅值不变,D错误。
    故选B。
    21. 免疫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病从口入”是因为消化道没有第一道防线,病原体可直接进入人体引起疾病
    B. 组织液、血浆、唾液中的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 大面积烧伤后易被病菌感染,主要是由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受损所致
    D. 人体克服感染时形成的脓液中含有的白细胞均为死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详解】A、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物和分泌物,消化道中的黏膜和杀菌物质属于第一道防线,A错误;
    B、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B错误;
    C、大面积烧伤后易被病菌感染,主要是由于人体的皮肤受损,皮肤属于第一道防线,C正确;
    D、人体克服感染时形成的脓液中含有的白细胞大部分为死细胞,D错误。
    故选C。
    22.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春冬季节高发,接种流感病毒灭活疫苗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预防流感的措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流感疫苗中的灭活病毒可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
    B. 接种该疫苗一段时间后被流感病毒感染,记忆B细胞可迅速分泌大量的抗体
    C. 流感大流行时,接种过流感疫苗的人群一定不会患流感
    D. 某些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并裂解被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记忆细胞的作用:长时间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该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即二次免疫)。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比初次免疫产生抗体更快、更多、持续时间更长。
    【详解】A、吞噬细胞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但不能特异性识别,A错误;
    B、接种该疫苗一段时间后被流感病毒感染会引发机体的二次免疫,记忆B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B错误;
    C、流感大流行时,接种过流感疫苗的人群也可能会患流感,C错误;
    D、在细胞免疫中,某些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并裂解被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从而使流感病毒暴露,D正确。
    故选D。
    23.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B.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C. 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 植物细胞能利用色氨酸在核糖体上合成生长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生长素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生长素的运输分为极性运输(在胚芽鞘、芽、幼根等幼嫩组织中)和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不同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可能不同,幼嫩细胞较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浓度敏感,双子叶植物较单子叶对生长素浓度敏感,不同植物器官对生长素浓度敏感程度:根>芽>茎。
    【详解】A、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的进行非极性运输,A正确;
    B、在最适浓度两侧,存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效果相同的情况,B错误;
    C、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植物细胞的成熟程度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大于成熟细胞,C错误;
    D、植物生长素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由于生长素不是蛋白质,并不在核糖体合成,D错误。
    故选A。
    24. 研究表明抑郁症的发生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5-HT,由色氨酸羟化生成的小分子物质)的含量减少有关。5-HT是使人愉悦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度洛西汀是临床最常见的抗抑郁药,其作用机理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5-HT的合成及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
    B. 5-HT发挥作用后被降解或以胞吞的方式回收进细胞
    C. 度洛西汀通过抑制5-HT转运体的功能来缓解抑郁症状
    D. 随着5-HT的回收,兴奋又传回突触前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过程: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
    【详解】A、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突触小泡内含有的神经递质是5-羟色胺(5-HT,不是蛋白质),其合成与核糖体无关,A错误;
    B、由图可知,5-HT发挥作用后经过5-HT转运体被突触前膜回收,不是胞吞,胞吞不需要载运蛋白参与,B错误;
    C、由图可知,度洛西汀能结合5-HT转运体,抑制5-HT转运体的功能,使5-HT转运体不能回收5-HT,导致突触间隙5-HT增多,从而能缓解抑郁症状,C正确;
    D、该5-HT由突触前膜释放,只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5-HT的回收后,不会起作用,故兴奋不会传回突触前膜,D错误。
    故选C。
    25. 某种短日照植物开花的临界日长是10小时,在下列甲~丁四个光周期处理中,此短日照植物能正常开花的处理有( )
    A. 乙B. 丙C. 乙、丙D. 乙、丙、丁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开花受光周期影响,故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光周期之所以影响植物开花,是因为光周期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产生,开花激素调节植物开花。
    【详解】因为某种短日照植物开花的临界日长是10小时,据图分析只有图乙超过临界日长,因此短日照植物能正常开花的处理只有图乙,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 人进食不洁的食品后易患急性肠胃炎,常出现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进而使人体内环境中的水和无机盐失去平衡,这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回答下列问题:
    (1)急性肠胃炎引发腹泻时,人体会大量脱水,致使血浆渗透压____,刺激位于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其兴奋,引起____释放的____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此时病人应及时补充水和____。
    (2)急性肠胃炎常伴有发烧畏寒的症状,患者体温升高过程中其产热量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及时就医后,患者体温开始下降并恢复至正常。体温下降期间患者的____感受器兴奋;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皮肤____和汗腺分泌增加等。
    (3)急性肠胃炎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引起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速。患者合理用药的同时,主要依赖____调节网络,将身体恢复到正常状态。
    【答案】(1) ①. 升高 ②. 下丘脑 ③. 神经垂体 ④. 抗利尿激素 ⑤. 无机盐(钠盐)
    (2) ①. 大于 ②. 温觉(热觉) ③. 毛细血管舒张
    (3) ①. 交感神经 ②. 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
    【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小问1详解】
    急性肠胃炎引发腹泻时,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产生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口渴感;另一方面可使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从而促进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此时应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钠盐),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小问2详解】
    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体温恒定的机理是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患者体温升高过程中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下降期,患者的温觉(热觉)感受器兴奋,机体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量,还可以通过汗腺分泌增加散热量。
    【小问3详解】
    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因此急性肠胃炎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速。稳态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患者合理用药的同时,主要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将身体恢复到正常状态。
    27. 为研究低温、弱光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科研小组设计了五组实验,每组的实验处理如表1所示,各组在对应培养条件下培养适宜时间后,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表1各组处理方式
    表2低温弱光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影响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实验中可以用____(试剂)提取光合色素,光合色素的作用是____。低温和弱光都会造成叶绿素总量的下降,使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的____减少。
    (2)弱光条件下蓝紫色光较多,蓝绿色光较少,而叶绿素a主要吸收蓝紫色光,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绿色光。据表分析,黄瓜可通过____来增加其在弱光条件下对光能的吸收;温度比光照强度对叶绿素a/b的值影响略____(大/小),依据是____。
    (3)气孔导度的下降可能会使表2中的____下降,这会直接影响到____循环中CO2的固定,进而使光合作用制造的____减少,最终影响到黄瓜的生长。
    【答案】27. ①. 温度和光照强度 ②. 95%乙醇/无水乙醇 ③. 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④. ATP和NADPH
    28. ①. 提高叶绿素a/b的值 ②. 大 ③. 组1和组3之间以及组2和组4之间叶绿素a/b的变化量小于组1和组2以及组3和组4之间的变化量(比较两组间的叶绿素a/b值的差距,1和3小于1和2,2和4小于3和4,其他表述合理即可,但必须保证四组都得分析到)
    29. ①. 胞间CO2浓度 ②. 卡尔文循环 ③. 糖类等有机物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①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发生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②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消耗ATP和NADPH。
    【小问1详解】
    本实验是研究低温、弱光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自变量为温度和光照强度。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作用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NADPH和ATP,NADPH和ATP能够将三碳化合物还原形成有机物,因此低温和弱光都会造成叶绿素总量的下降,使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减少。
    【小问2详解】
    据题意可知,弱光条件下,蓝紫色光较多,蓝绿色光较少,而叶绿素a主要吸收蓝紫色光,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绿色光,据表分析,弱光条件下,叶绿素总量较低,但叶绿素a/b比值较高,说明可以通过提高叶绿素来增加其在弱光条件下对光能的吸收。表中组1和组3之间以及组2和组4之间叶绿素a/b的变化量小于组1和组2以及组3和组4之间的变化量,据此可知,温度比光照强度对叶绿素a/b的值影响略大。
    【小问3详解】
    气孔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外界气体交换的通道,气孔导度的下降可能会使表2中的胞间CO2浓度下降,CO2参与光合作用中CO2固定过程,因此胞间CO2浓度下降,这会直接影响到卡尔文循环中CO2的固定,进而使光合作用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减少,最终影响到黄瓜的生长。
    28. 水稻(雌雄同株)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学者发现了水稻雄性不育株(雄蕊发育异常,简称不育株),并且确定该不育性状由细胞核中的显性基因A控制,在对不育植株进行杂交实验时,科学家发现了不育植株后代会出现可育植株,对于育性恢复的现象,科学家提出了以下两种假说:
    假说一:育性性状由复等位基因决定,A+为育性恢复基因,a为可育基因,显隐性关系为A+>A>a。
    假说二:存在非等位基因R/r,R基因可以使不育植株恢复育性,r基因无此效应。
    为了探究育性恢复的遗传机制,科学家利用纯种雄性不育植株进行了多次实验,部分实验过程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雄性不育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的优点是____。
    (2)若育性恢复现象符合假说一,则实验一的亲本基因型组合为____。
    (3)科学家将实验一、实验二中的F1可育株分别进行自交,F2均出现了可育:雄性不育=13:3的性状分离比,由此判断水稻育性恢复机制符合假说____,可育株2的基因型为____。若让实验一F1中的所有植株进行随机授粉,F2中可育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
    (4)水稻的抗稻瘟病菌(简称抗病)性状由T基因控制,为判断T基因和育性相关基因的位置关系,科学家开展了相关实验,实验方案如下,请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一)选择纯种不育抗病植株,让其和基因型与可育株2相同的纯种可育感病植株杂交获得F1,F1的基因型为____。
    (二)将F1和基因型为aarrtt的植株杂交得到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F2表型及比例为____,则T基因和育性相关基因在不同染色体上。
    若F2表型及比例为____,则T基因和R/r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答案】28. 无需去雄
    29. AA×A+A或AA×A+a
    30. ①. 二 ②. aaRR ③. 23/32
    31. ①. AaRrTt ②. 可育抗病:可育感病:不育抗病:不育感病=3:3:1:1 ③. 可育抗病:可育感病:不育抗病=1:2:1
    【解析】
    【分析】复等位基因是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有多个,是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产生的,复等位基因在遗传时也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小问1详解】
    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套上纸袋→挂标签,雄性不育植株雄蕊无法形成,所以进行杂交实验的优点是无需去雄。
    【小问2详解】
    由题意可知,不育性状由细胞核中的显性基因A控制,A+为育性恢复基因,a为可育基因,显隐性关系为A+>A>a,雄性不育植株为纯种个体,基因型为AA,要让后代出现1﹕1的分离比,杂交方式应该为AA×A+A或AA×A+a。
    【小问3详解】
    由于两者F1的可育株自交后代分离比均为13﹕3,符合9:3:3:1的变式,说明水稻育性恢复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假说二;F1中的可育株基因型均为AaRr,而雄性不育株基因型为AArr,故可育株2的基因型为aaRR。实验一雄性不育株(AArr)×可育株1,F1中可育株:不育株(A_rr)=1:1,则可育植株1基因型为aaRr或者Aarr,假定可育植株1基因型为aaRr,F1基因型为AaRr:Aarr=1:1,F1中的所有植株进行随机授粉,能产生雌配子为Ar:ar:AR:aR=3:3:1:1,雄配子为Ar:ar:AR:aR=1:1:1:1,因此F2中可育株所占的比例为1-A_rr的概率=1-(3/8×1/4+3/8×1/4+1/4×3/8)=23/32。
    【小问4详解】
    由题意可知,亲本是纯种不育抗病植株和基因型与可育株2相同的纯种可育感病植株,因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rrTT和aaRRtt,故F1的基因型为AaRrTt。F1与aarrtt测交,若T基因和育性基因在不同染色体上,三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测交实验结果为:可育抗病:不育抗病﹕可育感病﹕不育感病=3﹕1﹕3﹕1。若T基因和育性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则测交实验结果为:可育抗病:可育感病:不育抗病=1:2:1。
    29. 新型冠状病毒(SARS-CV-2)隶属于β型冠状病毒,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摄取、处理病毒,最终在细胞表面形成____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刺激其产生____作用于致敏B细胞,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后者分泌抗体,抗体和病毒结合阻止病毒的进一步扩散。
    (2)检测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三大类。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过程如图1所示:
    据图1分析,若____,则说明待测者为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此种方法属于上述三大类方法中的____。
    (3)人体还存在一种免疫调节机制——“脑一脾神经轴”,如图2所示。
    ①据图2可推测,乙酰胆碱在该免疫调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
    ②科研人员为了验证上述调节机制中的脾神经对抗体的产生具有促进作用,用手术法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如下表),请根据题意完成以下表格(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
    【答案】(1) ①. 抗原-MHC复合体 ②. 细胞因子或淋巴因子 ③. 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
    (2) ①. 出现荧光标记 ②. 抗体检测
    (3) ①. 刺激或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②. 做手术但不切除脾神经(假手术) ③. 分别测定两组小鼠体内相应的抗体水平并计算两组的平均值 ④. ”、“

    相关试卷

    河南湿封市五县联考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湿封市五县联考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 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天津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研究人员用外源性赤霉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