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把骨骼肌连在骨上的结构是( )
A.关节B.肌腹C.肌腱D.关节囊
2.下列动物中,体内有脊柱的是( )
A.海蜇B.鲫鱼C.蚯蚓D.沙蚕
3.完成图解,鱼的呼吸器官是( )
A.气门B.体壁C.气囊D.鳃
4.下列哪种行为属于动物的社会行为( )
A.亲鸟给雏鸟喂食B.蜘蛛结网C.小鼠走迷宫D.蚁群内分工合作
5.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鹦鹉学说“你好”B.菜青虫取食白菜叶片
C.仓鼠学走迷宫获取食物D.导盲犬引领盲人过马路
6.“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与此观点不符的是( )
A.河蚌具有两片坚硬的贝壳,能保护内部柔软的身体
B.鼠妇体表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C.鲫鱼的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适于在水中呼吸
D.家兔具有发达的犬齿,与其食性相适应
7.下列属于两侧对称的动物是( )
A.水螅B.海月水母C.涡虫D.海葵
8.下列动物中属于真正鱼类的是( )
A.章鱼B.鲤鱼C.鲸鱼D.鱿鱼
9.为了适应陆地干燥的气候,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下列不属于该类结构的是( )
A.蝗虫的外骨骼B.人的皮肤C.蜥蜴的角质鳞片D.蚯蚓的刚毛
10.下列不属于鸟类的繁殖行为的是( )
A. 孔雀开屏B. 母鸡孵卵C. 大雁随季节迁徙D. 亲鸟给雏鸟喂食
11.成语“金蝉脱壳”中,“壳”指的是( )
A.角质层B.外骨骼C.贝壳D.角质鳞片
12.下列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蜥蜴B.鲢鱼C.大熊猫D.青蛙
13.蝙蝠之所以不是鸟类,是因为它( )
A.能发出超声波B.是胎生哺乳C.体温恒定D.心脏有四个腔
14.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
B.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能在水中游泳
C.幼体和成体都能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
D.它们在水中用鳃呼吸,在陆地上用鳃和肺呼吸
15.在稻田中放养青蛙的重要意义是( )
A.减轻农作物的虫害B.鼓膜鸣叫驱赶害虫
C.可大量提取中药蟾酥D.分泌的毒液能杀死害虫
16.以下不属于哺乳动物主要特征的是( )
A.体表被毛B.胎生哺乳C.牙齿分化D.体温恒定
17.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蚯蚓B.青蛙C.公鸡D.黑猩猩
18.草原上的人们为了减少狼对羊的危害,大量捕杀狼,随着狼的减少,野兔数量大增,大量啃食草根,造成草场退化,严重影响牧民的生活。这一现象说明动物具有的作用是( )
A.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有利于植物的繁殖D.具有分解有机物的作用
19.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鱼翔浅底B.猫捉老鼠C.鹰击长空D.虎背熊腰
20.下列关于骨、关节、肌肉的结构模式图中,表达正确的是( )
A.B.C.D.
21.蝗虫是破坏农作物的害虫,但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制成营养丰富的饲料,说明( )
A.一种动物不是有害的就是有益的B.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C.我们不要捉蝗虫,要保护它D.虽然有一点好处,但还是要消灭它
2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已越来越少。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蛙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的是( )
A.栖息地和繁殖环境遭破坏B.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C.青蛙之间的生存斗争加剧D.人类的大量捕杀
23.苍耳果实带有钩刺,可钩挂在动物皮毛上,被动物带到不同的地方,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帮助植物传播种子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D.在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二、实验题
24.现有小鲤鱼数条、鱼缸、凉开水(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已经除去)、池塘水等。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鱼在水中呼吸时,利用的是不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1)提出问题:鱼在水中呼吸时,利用的是不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2)作出假设:鱼在水中呼吸时,利用的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3)设计探究方案:
①取两个相同的金鱼缸,编号为甲、乙,分别向其中加入等量的_______和_______。
②分别取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小鲤鱼放入甲、乙两个鱼缸中,观察一段时间并记录小鲤鱼的不同表现。
(4)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甲中的小鲤鱼开始死亡;而乙中的小鲤鱼生长状况良好。
(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
三、读图填空题
25.观察题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_______动作,在此过程中肱二头肌处于_______状态。
(2)图2中②_______把两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脱臼是指①_______从④里滑脱出来。
26.请根据鸟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鸟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_______;前肢变成翼;有喙无_______;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2)鸟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_______(填“变温”或“恒温”)动物。
27.下图是我们熟知的几种动物,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_______(填标号)。
(2)①和②的幼体用_______呼吸。
(3)图中动物可分为①②③和④⑤两类,这样分类的依据是_______。
28.下图是黑猩猩在钓取白蚁,请回答。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上看,图1中的黑猩猩具有_______行为,这是在_______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
(2)黑猩猩钓取的白蚁营群体生活,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是具有_______行为的动物。
29.凯巴森林中生活着黑尾鹿、狼等动物。为了发展野生鹿群,1906年人们开始捕杀以黑尾鹿为食的狼,结果黑尾鹿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
(1)上述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植物→黑尾鹿→狼,在这条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
(2)1906年后鹿群数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1925年后,鹿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学
四、填空题
30.蟑螂是昼伏夜出的昆虫,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把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周后,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里出来活动,尽管这时实际上是白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蟑螂昼伏夜出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看属于_______行为,受体内_______的控制。
(2)本实验说明,蟑螂的这种行为受环境因素中_______因素的影响。
(3)根据蟑螂的习性,你认为捕杀蟑螂的最佳时间是_______。
五、判断题
31.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动物的运动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 )
(2)运动有利于动物的觅食与避敌,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
(3)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 )
(4)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肌腱使骨骼肌附着在骨上。
2.答案:B
解析:海蜇、蚯蚓、沙蚕身体内都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鲫鱼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D
解析:
4.答案:D
解析:A、亲鸟给雏鸟喂食,属于繁殖行为中的育雏行为, A不符合题意。
B、蜘蛛结网,是先天性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小鼠走迷宫,是学习行为,C不符合题意。
D、蚁群分工合作,体现了蚁群有明确的分工,因此是动物的社会行为,D符合题意。
5.答案:B
解析:ACD、鹦鹉学说“你好”、仓鼠学走迷宫获取食物、导盲犬引领盲人过马路,都是通过学习、模仿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CD不符合题意;
B、菜青虫取食白菜叶片,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B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D
解析:A.河蚌属于软体动物,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贝壳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A正确; B蝉是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B正确; C,鱼的身体呈流线型,用鳃呼吸,鱼鳃内含有丰富的血管,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C正确; D.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臼齿,盲肠发达,与其吃植物的习性相适应,D错误。
故选:D。
7.答案:C
解析:涡虫属于扁形动物,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动物分类的相关知识。章鱼、鱿鱼属于软体动物,鲤鱼属于鱼类,鲸鱼属于水生哺乳动物。
9.答案:D
解析:陆生动物指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其中几乎都是呼吸空气的动物,地下动物中,有些是靠呼吸孔隙水中的溶解氧而生存的微小动物,亦属陆生动物。为了适应陆地生活,而呼吸空气、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身体的支撑和运动、保护卵等等有关的结构都很发达。为了适应陆地干燥的气候,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蝗虫等昆虫的外骨骼;人的皮肤;蛇、蜥蜴等爬行动物的细鳞且有角质层。而蚯蚓的刚毛是用来辅助运动的。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鸟类生殖发育的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因此,亲鸟给雏鸟喂食、孔雀开屏(求偶行为)、母鸡孵卵巢都属于繁殖行为;大雁随季节迁徙体现了鸟类的季节节律即迁徙行为是鸟类随着季节更替而发生的一种迁徙行为,是为了寻找丰富的食物,是对环境的一种主动适应。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昆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金蝉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因此“金蝉脱壳”的壳是外骨骼,B正确。
12.答案:C
解析:蜥蜴、鲢鱼和青蛙的体温都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大熊猫的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是恒温动物。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B
解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蝙蝠体表有毛,不是羽毛;没有翼,依靠前肢和后肢之间的皮膜来滑行;蝙蝠在生长发育中最突出的特点是胎生哺乳。因此蝙蝠属于哺乳动物。
14.答案:B
解析:两栖动物包含两个含义:一是从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来看,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二是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5.答案:A
解析: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常用的生物防治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等。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在稻田中放养青蛙,利用青蛙捕食害虫,可以减轻农作物的虫害,减少施用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16.答案:D
解析:
17.答案:D
解析: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越大,利用经验解决问题能力就越强。 蚯蚓是环节动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黑猩猩是哺乳动物、公鸡是鸟类,其中黑猩猩最高等,大脑最发达,因此学习能力最强的是黑猩猩。故选:D。
18.答案:A
解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题干中草原上的人们为了减少狼对羊的危害,大量的捕杀狼,结果,随着狼的减少,野兔数量大增,大量的啃食草根,造成草场退化,严重影响牧民的生活,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是在维持生态平衡。
故选:A。
19.答案:D
解析:
20.答案:A
解析: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骨骼肌的作用是在大脑的指挥下,发生收缩,牵拉骨头绕着关节运动,因此骨骼肌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骨上,否则肌肉无法正常收缩,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1.答案:B
解析:
22.答案:C
解析: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蛙类减少的原因:人类的大量捕杀,占威胁蛙类生存原因的20%,栖息地的丧失使蛙类减少,占威胁蛙类生存原因的60%,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占威胁蛙类生存原因的20%,因此不属于造成蛙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的是青蛙之间的生存斗争加剧。故选C。本题考查的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3.答案:A
解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也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苍耳果实表面有钩刺可以钩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被动物带到不同的地方,体现了动物帮助植物传播种子的作用。故选A。
24.答案:(3)①凉开水;池塘水
(5)鱼在水中呼吸时,利用的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解析:(3)对照实验是指除了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具有说服力,探究方案为:①取两个相同的鱼缸,编号为甲、乙,分别向其中加入等量的凉开水和池塘水。
(5)通过观察,鱼用鳃进行呼吸,利用水中的氧气的,鱼通过嘴不停地吞水,然后从鱼鳃吐出,但经过鱼鳃的时候水中的氧气进入鳃丝内的毛细血管,一段时间后,甲中的小鲤鱼生长不是很好,有的开始死亡,原因是水经过高温,里面的氧气蒸发,凉开水里面几乎没有了氧气,使鱼无法很好的呼吸,因此鱼就会死;而乙中的小鲤鱼生长较好。实验结论是:鱼在水中呼吸时,利用的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25.答案:(1)屈肘;收缩
(2)关节囊;关节头
解析:(1)图一屈肘动作的产生是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时,肱二头肌就会产生收缩,同时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从而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完成动作,该动作符合杠杆原理,起支点作用的是关节,骨起杠杆的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2)图二中显示的骨与骨之间的连结就是关节,能把相邻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的结构是图中的②关节囊,其外面和里面都有坚韧的韧带。脱臼是指①关节头从④关节里滑脱出来。
26.答案:(1)羽;齿
(2)恒温
27.答案:(1)①
(2)鳃
(3)是否恒温
解析:(1)①鲫鱼的生殖和发育在水中完成,终生生活在水中;②青蛙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在水中进行,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也能在水中游泳;③蝗虫、④鸽、⑤兔都属于陆生生物,不能生活在水中。故图中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①。
(2)①鲫鱼和②青蛙的幼体(蝌蚪)只能生活在水中,都是用鳃呼吸。
(3)①②③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④⑤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保持恒定。故图中动物可分为①②③和④⑤两类,这样分类的依据是体温是否恒定。
28.答案:(1)学习;遗传
(2)社会
解析:(1)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黑猩猩能用草根从白蚁窝中钩出白蚁就属于学习行为,这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
(2)在同一白蚁群体内,有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它们分工协作,共同生活,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我们称之为社会行为。它们之间可以通过气味来交流信息。
29.答案:(1)植物
(2)大量捕杀狼,狼的数量减少;植物数量大量减少
解析:(1)在凯巴森林中存在一条食物链:草→黑尾鹿→狼;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所以数量最多的生物应是生产者,数量最少的是最高级消费者,其中草是生产者,数量最多,狼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数量最少。
(2)1906年后鹿群数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捕杀狼,狼的数量减少,鹿由于天敌减少、食物充足会大量繁殖,数量增多。1925年后,鹿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鹿数量增多会破坏植被,使生产者(草)减少,导致鹿由于食物不足而大量死亡。
30.答案:(1)先天性;遗传物质
(2)光
(3)夜间
解析:(1)蟑螂的昼伏夜出,从获得途径看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2)蟑螂的昼夜节律行为在人为控制光的条件下能够发生改变,说明这种行为受光的影响。
(3)蟑螂在夜晚活动,因此捕杀蟑螂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夜晚。
31.答案:(1)×
(2)√
(3)×
(4)×
解析:(1)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转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连结起保护作用,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完成。因此,动物的运动只需要依靠运动系统是不能完成。所以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2)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3)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所以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4)先天性行为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形成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而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后天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消失。所以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部分区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