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适应性练习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适应性练习卷(含答案),共10页。
七上语文第四单元阶段性练习卷学生班级: 姓名: 考号 :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纸上。2.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4分)一、(5 小题,1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A. 殉职(xùn) 干涸( hé) 搓捻(niǎn) 拈轻怕重(zhān)B. 诅咒(zǔ) 狭隘(yì) 坍塌(tān) 煞有介事(shà) C. 贮蓄(zhù) 喧腾(xuān) 热忱(chén) 麻木不仁(rén)D. 突兀(wù) 倜傥(tǎng) 抚弄(lòng) 精益求精(jīn)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2分)A. 鄙薄 隐秘 琢磨 人声顶沸 B. 废墟 感慨 派遣 全神惯注 C. 铁青 痴想 溜达 截然不同D. 徘徊 轻捷 帐蓬 刨根问底 3.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或许因为周围的环境和人员过于陌生,对于值班人员的询问,孩子沉默寡言,就是不说话。B.放眼世界,各国对文化遗产从漠不关心到重视,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C.香港当时在英文里是叫“一块不长毛的石头”,也就是一个荒岛,是一个不毛之地。D.有的人贪图热门岗位,见异思迁,跳来跳去,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但是,教育公平一直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B.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怎样处理不断增长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C.全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宣讲报告会在九江市市民服务中心。D.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5. 综合性学习(8分)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读书可以使你狭窄的视野变得开阔,可以使你肤浅的思想变得深邃,可以使你平淡的人生变得精彩。为此,班级要举办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为宣传读书的重要性,促进全民阅读,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2分) 活动中,大家交流读书体会,你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和大家分享呢,请写出三条。(3分)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你喜欢图画阅读还是文本阅读,请简要说说理由。(3分) 二、(1小题,8分)6. 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①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③回乐烽前沙似雪,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④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⑤遥怜故乡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⑥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其一)》)(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①《潼关》中表现作者渴望冲决束缚,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句子是 , 。②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直接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的句子是 , 。 阅读与鉴赏(共46分)三、(5小题,17分) 阅读《狼》,完成7~9题。(8分)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宭,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其一犬坐于前 恐前后受其敌意遐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②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文章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做出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 该勇敢地进行斗争。本文的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有希望。“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贪婪和狡猾。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0题。(4分)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得小狼二。(节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10.(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乃舍此趋彼( ) ②既而奄奄僵卧( )(2)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1题。(5分)夜雨寄北李商隐 〔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1. (1)请赏析诗歌“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的“对比”手法。(3分)(2)“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涨”字内蕴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 (2分)(8小题,29分)阅读《植树的牧羊人》选段及《一个牧羊人的奇迹》,完成第12-14题。(10分)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①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样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②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效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③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④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样,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⑤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造。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⑥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一个牧羊人的奇迹①在新疆博格达山峰之麓,有一个叫“包家槽子”的小村,村里有一个叫吴庭德的老人,他是茫茫戈壁滩上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他以放羊为生,和村里所有的老人一样,平平淡淡地步入人生的暮年。②吴庭德一大把年纪,生活本来就比较困难,如果说他会创造奇迹,村里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就他?不可能!”换了你也一定会如此斩钉截铁地说。是啊,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大半辈子都这么平凡地过来了,怎么可能创造奇迹呢?③90年代的一天,吴庭德老人赶羊到村子南边百米远的地方,看见一群陌生人在竖一块木牌。陌生人开着汽车走了,老人上前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八个大字。他微微一笑,陷入了沉思。他想,既然是中心,那一定不简单啊!那一刻,他做出了一个不简单的决定:每天守护这个中心牌。④白天放羊的时候,吴庭德就守在“亚心”木牌的周围,看着它不受牲畜破坏。下雨怕它淋着,晚上怕它冻着。家里人笑他太傻,国家又不给一分钱,凭什么看宝贝一样地看着它。村里人笑他太痴,一块木牌值得那么神经兮兮吗?吴庭德把那些冷言冷语当作耳边风,执着地守望“亚心”。⑤亚洲中心设立之后,许多游客从世界各地赶来。尽管只是一块孤零零的木牌,他们也看得十分高兴:毕竟与亚洲大陆的中心点零距离地接触了一番。游客们参观“亚心”,免不了和吴庭德老人聊上几句。茫茫戈壁,在这亚洲中心的位置,吴庭德成了唯一的活风景。为了让游客沾上中心的气息,吴庭德想了一个办法,每天砸一个小石头,把小石头砸成动物的模样,然后再砸出“亚洲中心”四个字。他把这些亚心石低价出售给来参观的游客。老人砸出的亚心石简单得近乎石器时代的遗物,然而照样卖得火。⑥四年过去了,老人靠亚心石赚了一笔钱。就在这一年,国家投资150万元,建了一座高大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塔。四个A(“亚洲”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型柱子合在一起,直刺云霄,中间垂一个巨型圆锥,直指亚洲地心。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骤然增多,家人期待吴庭德多砸出一些亚心石来卖,肯定能赚大钱。⑦然而,吴庭德老人不但没有上交卖亚心石的钱给家里,反而把家里的四十只羊全卖了,用所得的钱买了两块雕石狮的石料。从此以后,老人每天在亚心塔旁边,一斧一凿地雕刻石狮。两年过去了,他雕出了一雄一雌两座栩栩如生的石狮。他对游客说:“我怕亚心塔太孤单了,就刻了这两个石狮,一个代表成吉思汗,一个代表文成公主……”⑧值得一提的是,吴庭德老人压根儿没学过雕刻!⑨远方有一位游客得知吴庭德老人创下如此人间奇迹,特意为他塑了一尊铜像,表达了对他的崇高的敬意!⑩如果你有机会去亚心塔参观,你一定会被吴庭德老人的石雕吸引住的。这两尊石狮以无声的方式告诉你:执着和痴情就是创造奇迹的一斧一凿,有这两样东西在,一个普通的牧羊人也能创造出人间奇迹。12.《植树的牧羊人》文章结尾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凸显了这篇文章的主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分)本文通过讲述牧羊人用双手将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表达了一种思想:只要心存 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地努力去做,大自然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B.牧羊人始终默默无闻,无人问津,人们享受到了他的赐予却没有感觉到他的存在,他的精神和生活观念对于众声喧哗、唯利是图的现代社会,更值得我们思考。C.这个故事的生命诗意属于全世界,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种植”的含义,我们也可以像牧羊人一样去创造。D.作者希望通过这个真实的故事,让人们相信,人类除了毁灭,还能像上天一样创造。13. 《一个牧羊人的奇迹》没有采用的一种写作方法是( )(3分)A前后呼应 B正侧映衬 C倒叙插叙 D叙议结合联系《植树的牧羊人》和《一个牧羊人的奇迹》,谈谈这两个普通的“牧羊人”是凭借什么创造出人间奇迹的。(4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9分)大风 莫言①走出里把路、黑云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一切都不发声,各种鸟儿贴着草梢飞,但不敢叫唤。我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起来了,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响声。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跟着这声音而来的是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药香。②我回头看爷爷,爷爷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③我的小心儿缩得很紧,不敢说话,静地等待着。一只长长的蚂蚱蹦到我的肚皮上,两只五色的复眼仇视地瞪着我。一只拳头大的野兔在堤下的谷子地里出没着。④“爷爷”我惊叫一声。⑤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⑥“爷爷,那是什么?”⑦“风。”⑧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⑨我身体前倾,双脚蹬地,把细绳拽得紧紧的。我们钻进了风里。我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风托着我的肚子,像要把我扔出去。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河里的水飞起来,红翅膀的鲤鱼像一道道闪电在空中飞。⑩“爷爷——!”我拼命地喊着。喊出的声音连我自己都没听到。肩头的绳子还是紧紧地绷着,这使我意识到爷爷的存在。爷爷在我就不怕,我把身体尽量伏下去,一只胳膊低下去,连接着胳膊的手死死抓住路边草墩。我觉得自己没有体重,只要一松手,就会化成风消失掉。⑪爷爷让我拉车,本来是象征性的事儿。那根拉车绳很细,它一下子崩断了。我扑倒在堤上。风把我推得翻斤斗。翻到河堤半腰上,我终于又仲出双手抓住了收命的草墩,把自己固定住了。我抬起头来看爷爷和车子。车子还挺在河堤上,车子后边是爷爷。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梭枝地凸起来。风把车子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⑫我揪着野草向着爷爷跟前爬。我看到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⑬"爷爷,把车子扔掉吧!"我趴在地上喊。⑭爷爷倒退了一步,小车猛然往后一冲,他脚忙乱起来,连连倒退着。“爷爷!”我惊叫着,急忙向前爬。小车倒推着爷爷从我面前滑过去。我灵机一动,耸身扑到小车上。借着这股劲,爷爷又把腰煞下去,双腿又像生了根似的定住了。我趴在车梁上,激动地望着爷爷。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少没有。⑮刮过去的是大风。风过后,天地间静了一小会儿。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腰。爷爷像一草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我从车上跳下来,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爷爷眼里突然盈出了泪水。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⑯“爷爷,你累了吧!”“不累,孩子。“这风真大。”“唔。”⑰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⑱"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⑲“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⑳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1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讲述了“我”跟爷爷拉草回家途中遇上大风的经历,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而传神,文章语言典雅庄重而富有韵味。文章以“我”的口吻讲述故事,增强了真实感,文章通过“我”在大风来临前后的言行衬托爷爷的形象。C.文中三次写到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运用衬托表现我的心理变化。D.文末所剩的那一棵茅草,不仅是祖孙俩在大风洗劫后的最后战果,也象征爷爷不屈服于困难的品格。这样写含蓄、深刻而又余味无穷。16.作者花大量笔墨写了大风来临时的情景,请根据文中内容,完成下面表格。(4分)17.请联系语境,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1)走出里把路,黑云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一切都不发出声,各种鸟儿贴着草梢飞,但不敢叫唤。堤下的注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河里的水飞起来,红翅膀的鲤鱼像一道道闪电在空中飞。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6分)五、(1小题,50分)19.作文(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写作。书包与我们朝夕相伴,见证了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里,装着我们成长的秘密;那里,也装着我们对人生的思考;那里,还装着我们不羁的想象……请以“书包里的小秘密”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1)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影响评分的校名、班名和人名等,如果需要,用化名代替。附加题:名著阅读 (8分)20.阅读《西游记》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选段一】沙僧见他变了脸,不肯相认,只得朝上行礼道:“上告师兄:前者实是师父性暴,错怪了师兄,把师兄咒了几遍,逐赶回家。一则弟等未曾劝解,二来又为师父饥渴去寻水化斋。不意师兄好意复来,又怪师父执法不留,遂把师父打倒,昏晕在地,将行李抢去。后救转师父,特来拜兄:若不恨师父,还念昔日解脱之恩,同小弟将行李回见师父,共上西天,了此正果;倘怨恨之深,不肯同去,千万把包袱赐弟;兄在深山,乐桑榆晚景,亦诚两全其美也。”他闻言,呵呵冷笑道:“贤弟,此论甚不合我意。我打唐僧,抢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爱居此地。我今熟读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赡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选段二】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相,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观音、木叉,一齐围统。孙大圣也要上前,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相,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抢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大圣道;“如来不该慈悯他,他打伤我师父,抢夺我包袱,依律问他个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斩罪哩!”(选自《西游记》江苏人民出版社)选文涉及到了《西游记》中的一个精彩故事,这个故事是____________,选段一中的“他”是____________。(2分)从选文内容来看,六耳猕猴有什么性格特点? (2分)选段一对孙悟空与唐僧发生冲突第三次离开的情节有所交代,请你联系整部作品,分别 概括孙悟空前两次离开的情节并对其表现进行简要分析。 (4分)七上语文第四单元阶段性练习卷(答案)一、1. C(2分)A项niān;B项ài;D项jīnɡ,nòngC(2分)A项人声顶沸——人声鼎沸;B项见义思迁——见异思迁;D项帐蓬——帐篷A(2分)“沉默寡言”指的是不声不响,很少说话。与句意不符。B(2分)A项前后是因果关系,可将“但是”改为“因此”;C项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举行”;D项语序不当,可把“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位置调换。(1)示例: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以书为友,与古今贤者对话;以书为伴,与世界友人同行。(2分)示例:①好词好句摘抄 ②学会精读和跳读 ③边读边思考,将自己的想法在书中做批注(3分,每条1分)示例一:我喜欢图画阅读。画面直观形象,色彩纷呈,花样百出,内容迥异,读图已经成为时尚。示例二:我喜欢文本阅读。对于中学生来说,需要提高的是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读图上,会导致阅读水平的下降,得不偿失。(3分,观点1分,理由2分)二、6.(1)①潮平两岸阔 ②水何澹澹 ③受降城外月如霜 ④岐王宅里寻常见 ⑤应傍战场开 ⑥自古逢秋悲寂寥①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②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每空1分,共8分)7.C(2分)C、前面。A、 仅,只;停止。B、攻击;敌方。D、神情,态度;企图,打算。8.(1)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2分)(2)(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挖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2分)9.D(2分)A项错在“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做出让步”,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不能抱有任何幻想,必须与之进行坚决斗争。B项中,文章的基本情节应依次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C项中“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对狼的本性缺乏应有的认识。10.①于是; ②不一会儿,不久(2分)(2)更赞同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牧竖“杀狼”则是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2分)译文: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看见小狼不见了,神情十分惊慌。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脚和耳朵,让它哀号;大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地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扭着另一只小狼的脚和耳朵令它急急地哀嚎;大狼听到另一只小狼的哀嚎后停下来四处张望,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于是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边刨土边嚎叫像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大狼已经断了气。11.(1)此句将“问归期”与“未有期”进行对比,一问一答,将满心的期待与不得归之苦对比,流露出诗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3分)“涨”字用词准确,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思乡不得归的羁旅愁思。(2分)12.D(“作者希望通过这个真实的故事”说法是错误的)13.C14. 植树的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以非凡的毅力,辛勤的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吴庭德老人淳朴、善良,凭着执着和痴情做出了难能可贵的事。15. A16.(1)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起来了,但没有声音(2)拉车赶路(3)与大风搏斗(4)庄稼慢慢地直起腰 17.(1)环境描写,从视觉、听觉等角度描写了大风来临前自然界的反应,用词准确生动,富有变化。(2)环境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堤下的庄稼比作接到命令的士兵,把水中跃起的红鲤鱼比作一道道闪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风袭来时庄稼迎风倒伏,河里水飞鱼跃的情景;突出了大风的猛烈,渲染了紧张的气氛。18.①沉着冷静,在与大风对抗的过程中,爷爷表情不变,语气淡然。②坚强、有韧劲,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在大风中坚强挺立。③生活经验丰富,爷爷对抗大风时“钻进风里”“攥着车把”“弯下了腰”,动作利落。20.(1)真假美猴王, 六耳猕猴 (2)恃才放旷(自负狂妄、桀骜不驯)、贪图功名、执迷不悟、狡猾(“精明”) (3)①因打死六个强盗被唐僧絮叨而负气离开;伤人性命却不受教诲,闻指责就发怒、不遂意就出走,表明孙悟空行为莽撞、冲动,佛心未定,还需教诲。②因三打白骨精被唐僧写下贬书驱逐离开;打死妖魔却被错怪逐走,满心委屈却不得不离开,表明孙悟空虽征途艰险但忠诚护师,虽屡遭惩处却不忘师恩。19.作文。过程庄稼的举动爷爷的举动大风来临前(1)(2)大风来临时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3)大风结束后(4)费劲地直起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