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题练: 乡村和城镇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题练: 乡村和城镇第1页
    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题练: 乡村和城镇第2页
    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题练: 乡村和城镇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题练: 乡村和城镇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题练: 乡村和城镇,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阶段三B.阶段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
    A.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B.城市数目的多少
    C.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D.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
    2.下图是“城市内部某区域不同时段地铁运输人数统计图”。该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
    A.工业区B.高级住宅区C.中心商务区D.低级住宅区
    3.读我国某城市空间布局示意图,影响该城市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①铁路
    ②河流
    ③地形
    ④耕地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如图为世界城市及农村人口数量变化图,其中四种图例分别表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图例②表示( )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B.发达国家农村人口
    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D.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
    5.有关世界城市化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比发展中国家快
    B.发达国家城市总人口比发展中国家多
    C.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
    D.发展中国家城乡发展差异小于发达国家
    都市圈接合区是指在都市圈发展过程中,不同城市的行政区域交界地带或相邻区域。都市圈接合区易受行政区划边界效应影响,早期发展受到制约,后期逐渐协同。对我国某都市圈接合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研究表明:早期,行政区划边界效应抑制了耕地流失;后期,随着边界效应减轻,耕地流失加快。下表示意该都市圈接合区不同时期耕地流失状况(单位:km2)。完成下面小题。
    6.早期,该都市圈接合区行政区划边界效应抑制了耕地流失,主要因为边界地区( )
    ①土地利用价值较低
    ②技术落后
    ③人口较少
    ④交通不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后期,该都市圈接合区行政区划边界效应减轻,耕地流失加快,伴随着( )
    ①迁出人口大量增加
    ②聚落行政等级提升
    ③农业从业人员平均年龄上升
    ④乡镇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推测该都市圈接合区最有可能位于( )
    A.成渝都市圈B.长三角城市群C.天山北坡经济带D.粤港澳大湾区
    2021年,河南郑州发生“7·20”特大暴雨,引发严重的城市内涝、流域洪水等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植被浅沟是在地表沟渠中种植植物的一种工程,通常布局在城市道路两侧和不透水地面周边等地,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下图示意植被浅沟的工作原理,箭头表示水循环环节。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9.与不透水地面相比,植被浅沟的主要功能是( )
    A.使a减少B.使b增加C.使c增加D.使d减少
    10.在城市建设中,植被浅沟可以( )
    A.减少城市污水B.缓解城市内涝C.造成地面沉降D.影响交通出行
    11.与郑州特大洪涝灾害的形成关联性最小的是( )
    A.地势平坦,排水不畅B.降水集中,强度大
    C.海水倒灌,河流排水慢D.路面硬化多,下渗慢
    12.暴雨期间郑州市常庄水库水位迅速上涨,随时有溃坝的危险。为快速监测该水库实时水域面积,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D.虚拟现实技术
    伴随城市空间加速向郊区扩张,远郊区域得到快速发展,其功能的完善性、独立性使之具备城市特性,形成“类城市体”,学者将此现象称为后郊区化。研究表明,目前上海正逐步进入后郊区化阶段。下图示意1949年至今上海市后郊区化空间发育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正向通勤指居住在郊区、工作在中心城区的通勤,反之称为逆向通勤。图中正向通勤和逆向通勤最突出的分别是( )
    A.阶段二、阶段三B.阶段二、阶段一C.阶段三、阶段二D.阶段三、阶段一
    14.与近郊区相比,上海市远郊区更易成为功能复合完善的“类城市体”,主要原因是( )
    A.对周边城市辐射更强B.生产成本低廉
    C.受中心城区辐射较小D.劳动力数量多
    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图中表示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
    A.M1B.M2C.N1D.N2
    16.依图可知自1925年左右开始,世界城市人口( )
    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B.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
    C.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D.两个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
    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第一次提到了“收缩型城市”,并明确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城市收缩主要表现为人口流失、产业衰退、城市空间不断闲置等。玉门是由甘肃省酒泉市管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曾是盛极一时的“石油之城”。如今它的老城区内,人口已从巅峰时期的13万人锐减至2万余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玉门市的收缩与下列四种模式类似的是( )
    A.B.
    C.D.
    18.针对老城区,玉门市应( )
    A.大量增加就业岗位B.积极发展卫星城市
    C.开发建设城市新区D.提高公共空间利用率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远近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
    A.一环路B.二环路C.三环路D.环城路
    20.近年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③④D.③④⑤
    下图为某城市的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21.图中甲到丙能直接反映出( )
    A.城市人口增加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数量增多D.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22.影响图中城郊农业布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B.劳动力C.政策D.市场
    近十几年,我国中部某县城中小学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对城区的文昌大道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图示意该县城中小学布局及办学规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文昌大道附近学校造成的最直接影响是( )
    A.交通拥堵B.地价上涨C.住房紧张D.绿地减少
    24.为满足学生就近入学的需要,该县相关部门计划在城区新增一所小学,最适宜布局的地点是( )
    A.甲B.乙C.丙D.丁
    二、材料解题思路题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东部某地理研学小组考察了所在城镇,提出了该城镇进一步规划的建议。下图为研学小组成员绘制的该城镇简图。
    (1)说出甲所属的功能区,并说明该功能区的布局特点。
    (2)说出丙所属的功能区,并说明该功能区的布局特点。
    (3)判断图中①②③三处中哪一处宜建高级住宅区,试说明原因。
    (4)下列地租水平曲线能正确反映沿图中POQ一线的是( )
    A.B.
    C.D.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如图示意1985~2015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1)对比上图,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的表现。
    (2)解题思路城市化过程可能给长江三角洲地区带来的不利影响。
    (3)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病”,请你就此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措施。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与朝鲜和俄罗斯接壤,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多样。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等。近年来,该地区城镇的发展势能在区域城镇体系中的地位相对下降,导致城镇人口、资金、工厂企业等发展要素减少,形成了城镇收缩现象。下图分别示意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地理位置和自治州收缩城镇形成机理。
    (1)说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出现城镇收缩现象的原因。
    (2)梳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收缩城镇形成机理的运行机制,分别说明内圈、中圈、外圈发挥的作用。
    (3)列举推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可持续发展的两种产业类型,并提供合理依据。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省大部分地区为高原,平均海拔在4500m以上,其东部的河谷地带是重要的农业区。青海省常住人口598.3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达317.5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07%。在全省各市州中,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西州”)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最高,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76.57%。图示意青海省城镇分布。
    (1)描述青海省的城镇空间分布特点。
    (2)说明海西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较高的原因。
    (3)解题思路青海省城镇化的发展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故A正确;城市数目的多少并不能真实反映城市人口的比重的大小,故B错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故C错误;城市占地面积大小只能反映城市规模大小,但不能反映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故D错误。综上解题思路,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答案:C
    解析:读“城市内部某区域不同时段地铁运输人数统计图”可知,早晨8时,进入本区交通量大,离开本区交通量小;11时,进入本区交通量和离开本区交通量均在5000人以上,交能量较大,18时,进入本区交通量近5000人,离开本区交能量大。工业区在11时为上班时间,进入本区交通量和离开本区交通量应该很小,与题意不符,因此该功能区不太可能是工业区,排除A;住宅区应该在8时左右离开本区交通量大,18时左右,进入本区的交通量大,与题意不符,因此该功能区不太可能是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排除B、D;中心商务区在8时左右有大量写字楼、商场、银行职员上班,部分顾客购物,因此进入本区交通量大,11时有部分购物顾客进入本区,进入本区交通量和离开本区交通量也较大,18时,有大量写字楼、商场、银行职员下班,离开本区的交通量大,也有部分购物顾客进入本区,进入本区的交能量也不小,与图示信息基本相符,C符合题意。故选C。
    3.答案:B
    解析:从图中看,该城市西北有黄河流经,东南等高线弯曲密集为山地,受河流和地形影响城市空间向东北和西南发展,可判断出影响该城市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是河流和地形,②③正确。铁路从城市中部穿过,对城市空间布局影响不大,①错。耕地从图中无法判断,④错。故选B。
    4.答案:C
    解析: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主要以农村人口为主,①是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快,城市人口总数比较大,图例②表示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③为发达国家农村人口;④为发达国家城市人口,选择C。
    5.答案:C
    解析: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比发展中国家慢;发达国家总人口数比较少,发达国家城市总人口比发展中国家少;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发展中国家城乡发展差异大于发达国家,选择C。
    6.答案:B
    解析:早期,该都市圈接合区因地处行政区划交界部位,经济发展滞后,耕地的土地利用价值较低,且交通不便,不利于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发展第二、第三产业,①④正确。与技术水平和人口关系不大,②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答案:D
    解析:后期,随着该都市圈接合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当地就业机会增多,迁出人口减少,①错误;聚落行政等级不会随经济发展而轻易改变,②错误;后期,该都市圈接合区行政区划边界效应减轻,耕地流失加快,转为建设用地的耕地最多,推测乡镇工业和服务业得到一定发展,从而吸引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使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上升,③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答案:A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该都市圈接合区转出的耕地,除了转为建设用地外,还主要转为森林,说明该地宜林地面积较广。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以平原为主,而成渝都市圈多山地、丘陵,宜林面积大;天山北坡经济带所在地区气候干旱,宜林面积小。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答案:C
    解析:读图;a表示蒸发、植物蒸腾,b表示地表径流,c表示下渗,d表示地下径流。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硬化地面面积减少,a蒸发与蒸腾增加,A错误;b地表径流减少,B错误;c下渗增加,C正确;d地下径流增加,D错误。故选C。
    10.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植被浅沟可以使下渗量增多,地表径流减少,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内涝,B正确;由材料可知,植被浅沟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不会减少污水量,A错误;地面沉降与过度开采地下水等有关,与人为制造的植被浅沟无关,C错误;植被浅沟没有分布于交通干线处,不会影响交通出行,D错。故选B。
    11.答案:C
    解析:郑州位于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排水不畅,A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可知,河南郑州发生“7·20”特大暴雨,降水集中,强度大,B不符合题意;郑州是内陆城市,不存在海水倒灌,与郑州特大洪涝灾害的形成关联性最小,C符合题意;郑州城市规模大,水泥柏油等硬化路面多,下渗较慢较少,地表径流多,容易出现洪涝,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答案:B
    解析:遥感(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侧重于搜集信息的感知手段,遥感能获取水域反射的电磁波信息,从而感知水域面积的变化,B正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定位、导航,A错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解题思路,C错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科普教育和文博领域,为受众群体提供了多感官体验的虚拟场景,搭建模拟感知的多维环境,D错误。故选B.
    13.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上海的后郊区化是生产要素和居住要素向郊区转移或扩张的过程。阶段一在政策引导下工厂率先外迁,居住要素尚未开始迁移,早期的产业工人多居住在城区,去郊区上班,出现明显的逆向通勤;阶段二由于中心城区房价攀升,居住要素开始向郊区流动,虽然生产要素也在继续向郊区流动,但仍有较多岗位保留在中心城区,正向通勤突出;阶段三随着生产要素进一步向外转移,更多的郊区“类城市体”趋向职住平衡,正向通勤和逆向通勤都不突出。A、C、D错误,故选B。
    14.答案:C
    解析:上海市远郊区由于受中心城区辐射较小,更多职能需要独立配套,形成功能更加完善的“类城市体”;而近郊区更多依附于中心城区,功能受到限制,不易形成功能复合完善的“类城市体”,C正确;与中心城市和近郊区相比,远郊区对周边辐射能力较弱,A错误;生产成本、劳动力数量在近郊、远郊差异不大,B、D错误。故选C。
    15.答案:A
    解析: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人口占本区总人口的比例,其随时间的推移应不断上升,N1、N2不是城镇化曲线。发达地区的城镇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发展速度慢,应是曲线M1,A正确;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城镇化发展速度快,应是曲线M2,B错误。故选A。
    16.答案:B
    解析:结合上题解题思路可知,N1和N2代表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总人口比重。N1城市人口占比先减再增,目前比N2更多,结合二战后(或20世纪60年代以后)欠发达地区人口数量快速增加,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可知,N1应为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N2代表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世界总人口增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保持稳定,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故世界城市人口总量应当是在增加的,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N1曲线(代表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自1925年左右开始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增加,B正确。而N2曲线(代表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自1925年左右开始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所占比重降低,C错误。自1925年左右开始,世界城市人口中欠发达地区的所占比重在增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比重在减小,D错误。故选B。
    1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玉门市的收缩表现为城市中的资本和人口向其他发展迅速的城市转移,并不是表现为大城市外围城镇收缩或者是市中心资本、人口向郊区转移,A、C错误;玉门市曾是“石油之城”,为发展较早的工业城市,而随着经济逐渐衰落,出现人口流失、产业衰退、城市空间不断闲置的现象,城市呈现出穿孔收缩,与类型Ⅱ相似,B正确;玉门市并非是因制度响应失败而收缩,D错误。故选B。
    18.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玉门市人口大量流失,因此增加就业岗位、积极发展卫星城市、开发建设城市新区的做法与现实情况不符,A、B、C错误;人口大量流失,会导致城市空间利用率不足,因此应合理规划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利用率,D正确。故选D。
    19.答案:C
    解析:一般商业区在市中心的付租能力最强、工业在郊区的付租能力最强,图中市中心地租水平由低到高的三条线分别是工业、住宅和商业功能区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线,即①线是住宅功能区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线。图中显示,在一环和二环路之间,住宅功能区付租能力最高,则住宅功能区就主要分布在一环与二环之间。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在一环与三环之间,住宅功能区付租能力都是最高,则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三环路。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20.答案:A
    解析:近年来由于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郊区的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工业分布在城区会导致城区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因此为降低用地成本、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加之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导致工业部门大部分迁往郊区。故①②正确。郊区人口数量少于城区,郊区劳动力并不丰富;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可能导致部分人口向郊区迁移,不是人口向郊区迁移导致工业向郊区迁移,故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故选A。
    21.答案:B
    解析:注意题干信息“直接反映”。图中信息显示,从甲到丙,城市用地规模显著扩大,B正确;城市人口增加可以根据图示信息间接推断出来,但图示信息不能直接反映其人口的增加,A错;该区域城市数量并没有发生变化,C错;图示信息无法反映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D错。故选B。
    22.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郊地区稻田的面积减小,而花卉、蔬菜地的面积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对花卉、蔬菜需求增加,所以影响图中城郊农业布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市场,D正确;交通的发展有利于花卉、蔬菜的发展,但不是主导因素,A错;劳动力、政策等均不是主导因素,BC错。故选D。
    23.答案:A
    解析:结合图形可知,文昌大道沿线学校数量多、规模大,这将直接导致学生在上学、放学时段出现交通拥堵现象,A正确;随着学校增多,配套设施的建设,附近住房也会紧张,地价会出现上涨现象,随着房地产的开发和配套设施的建设,绿地也会减少,但是这三者并非是最直接的影响,BCD错误。故选A。
    24.答案:C
    解析:学校布局主要考虑人口分布、学生就近入学。结合图示主干道分布可知,丙地地处城区内部、人口分布较多,但附近并没有小学,在该处新增小学可缓解文昌大道学校规模过大现象,C正确;甲处位于文昌大道附近,新增小学会进一步加剧学校集中现象,A错误;乙处位于城区铁路线外,该地受铁路阻隔,并非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B错误;若在丁处布局,则可能出现一条主干道有多所学校布局的现象,D错误。故选C。
    25.答案:(1)甲为商业区。特征: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
    (2)丙为工业区。特征:位于城市的边缘;靠近交通干线;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3)③处。原因:位于河流上游,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4)C
    解析:(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甲的面积最小,又位于市中心,地处城镇主要道路交汇之处,交通便利,通达度高,故甲是商业区。
    (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丙位于城市的边缘,离市区较远,对市区影响较小;又靠近交通干线,交通便利,方便原料及产品的运输;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能够减轻对市区的污染。故丙是工业区。
    (3)图中①②③三处中③处宜建高级住宅区。原因:①处靠近高铁站和铁路,噪音较大,不宜布局高级住宅区。②处靠近工业区,污染较严重,不宜布局高级住宅区。③处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靠近风景区,空气质量好,环境优美。
    (4)影响地租的因素有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市中心地租最高,距离市中心越远,地租越低;②地附近有公路经过,地租较高,故靠P那一侧会有一个地租次高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6.答案:(1)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出现城市群(或城市带)等。
    (2)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恶化);交通拥挤;地价昂贵;住房紧张;就业比较困难;社会治安不稳定(社会秩序混乱);绿化面积减少等。
    (3)控制大城市规模;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大城市职能;治理城市环境污染;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城市绿化面积;加大住房建设等。
    解析:(1)读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的表现有: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出现城市群或者城市带。
    (2)城市化过程中可能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有经济发展,放废弃物多,会加重环境污染。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会导致交通拥挤,地价昂贵,住房紧张,人口增加,导致就业比较困难,外来人口增加,管理困难,导致社会治安不稳定。居住用地增加,道路加宽,导致绿化面积减少等。
    (3)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针对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交通拥挤地价昂贵,住房紧张等,可以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大城市职能,减少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减少交通拥堵;加大住房建设;针对城市排放废弃物多,会加重环境污染,可以保护环境,治理污染;针对外来人口增加,管理难,导致社会治安不稳定,可以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城市绿地、水域面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等。
    27.答案:(1)城镇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面临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大、就业机会不足等问题,人口流失较为严重;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城镇竞争力弱。
    (2)(内圈)通过汇聚人力、资金、技术、工厂、企业等发展要素,实现经济增长;(中圈)发挥空间分异驱动作用,由低投入产出效率地区流向高投入产出效率地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外圈)通过与其他城镇的关联和互动,实现资源、信息和人才的流动。
    (3)养老产业。依据:区域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可以满足养老需求,同时创造就业机会。旅游业。依据:地处边境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
    解析:
    28.答案:(1)东部城镇相对密集,西部城镇稀少;多沿河谷分布。
    (2)海西州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农牧业发展条件差,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少;矿产资源丰富,工矿业发展快,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大,因此城镇化水平高。
    (3)城镇化的发展,第一产业从业人口减少,有利于天然植被的恢复;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降水概率增加,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减小;土地沙化减轻等。
    解析:(1)读图联系材料“青海省大部分地区为高原,平均海拔在4500m以上,”可知,青海省以高原为主气候较为寒冷,城镇分布不均,西部城镇少,东部相对更多;“其东部的河谷地带是重要的农业区”城镇多分布在东部的河谷地带。
    (2)读图可知,海西州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位于内陆,海拔高、降水少,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农牧业发展条件差,因此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少;由材料可知,该州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之称,钾盐、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丰富,工矿业发展快,导致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大,因此城镇化水平高。
    (3)联系已学可知,城镇化的发展,第一产业的比重和从业人口减少,减少了农业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有利于天然植被的恢复、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植被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的概率,同时由于比热容较大,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减少;植被能够防风固沙,土地沙化现象得以好转。
    时期
    耕地转森林
    耕地转草地
    耕地转水体
    耕地转建设用地
    耕地转出总量
    早期(2000—2010年)
    287.73
    55.86
    70.28
    111.19
    525.06
    后期(2010—2020年)
    130.02
    57.90
    112.09
    763.58
    1063.59

    相关试卷

    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题练: 城镇化: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题练: 城镇化,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三产业比例上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题练: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题练: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题思路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40乡村和城镇: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40乡村和城镇,共5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