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分层训练(基础篇+提升篇)(含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分层训练A卷(基础篇)(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分层训练A卷(基础篇)(含答案),共11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分层训练A卷(基础篇)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班级: 姓名: 得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46分)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对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24分)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正月/正在 排行/五行B.供品/供词 畜生/家畜C.参差/参加 桂冠/冠军D.号叫/号角 挨近/挨个儿2.[字音]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一匹猹(zhā) 祭祀(sì) 硼酸(péng)B.殡仪馆(bìng) 膝髁(kē) 獾猪(huān)C.泼剌(cì) 伽蓝(qié) 装弶(qióng)D.皱蹙(cù) 追悼(dào) 蓑笠(suō)3.[字音]下列汉字中,不都是多音字的一项是( )。A.参 正 供 B.差 萍 圈C.称 曾 撒 D.澄 号 更4.[字音]下列与“馐”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食 B.羊 C.丑 D.羞5.[字形]下列形声字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猬 B.综 C.毡 D.伶6.[词义]下列加点词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状如小狗(形状) B.如许(这么多)C.素不知道(朴素) D.无端(没有缘由)7.[词语运用]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凝视夜空,我把星星想象成散落在天幕的宝石。B.正步走的时候,眼睛要注视前方。C.我们登上山顶,仰视周围的景色。D.同学们埋头答卷,老师慢步轻声,在教室里巡视着。8.[病句诊断]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谁也不会否认闰土是个聪明能干的少年。B.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揭示了两种生与死不同的价值。C.鲁迅先生的作品语言精练,不写没有用的废话。D.只要多读几遍课文,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9.鲁迅先生逝世后,有人写了一副挽联:“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挽联中提到的鲁迅先生的两部小说集是( )A.《尚未》和《已经》 B.《惊闻》和《痛忆》C.《殒星》和《旧雨》 D.《呐喊》和《彷徨》10.围绕话题“阅读”,四位同学各自拟了习作题目:《三更有梦书当枕》《爱书才会赢》《那人·那书·那故事》《阅读和写作是我的爱好,我的第二生命》。下列对这四个题目的点评,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三更有梦书当枕”用诗一般的语言,营造了一种魂牵梦萦的唯美阅读意境。B.“爱书才会赢”化用歌名“爱拼才会赢”,显得新颖别致。C.“那人·那书·那故事”中间隔号的运用,给读者创造出了无限的想象空间。D.“阅读和写作是我的爱好,我的第二生命”直截了当地表达了“我”热爱读书、热爱写作,主旨鲜明,凝练别致。11.下列书法作品中哪一个是柳公权的代表作?( )A.《兰亭集序》 B.《多宝塔碑》C.《玄秘塔碑》 D.《自叙帖》二、读拼音,写词语。(5分) líng lì shùn jiān dàng yàng píng zǎo dǒu rán( ) ( ) ( ) ( ) ( )三、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名言。(7分)学习了本组课文,我们对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他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他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他是一位勇于奋斗的人;他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他爱憎分明的真实写照。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1.《有的人》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写的一首诗。 ( )2.“好的故事”指的就是作者在文中所描绘的一幅美丽的图画,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对理想的追求。 ( )3.在《好的故事》一文中,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昏沉的夜”,暗喻中国当时自然环境很差。 ( )五、语文综合实践活动。(7分)1.假如你是《少年闰土》中的“我”,闰土的父亲第二天就要把他带走了,你会怎样和他道别呢?(4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闰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联欣赏。(3分)(1)鲁迅的故居三味书屋曾有一副对联,请你选择恰当的下联。上联:人淡似菊 下联:______A.有味诗书 B.屋小如舟(2)鲁迅先生逝世后,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作撰写了一副挽联:“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这副挽联中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两部小说集的书名,请你把这两个书名写在下面。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第二部分:阅读欣赏 (24分)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3分)中年闰土鲁 迅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节选自《故乡》)1. 用“____”画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和少年闰土相比,中年闰土有什么变化?(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用“ ”画出一处描写闰土神态的句子。(2分)3.“厚障壁”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之间隔了一层“厚障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表现出闰土怎样的心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也说不出话,表现出“我”此时此刻的感情是( )。(2分)A. 大喜过望 B.难堪、恼怒C. 震惊、悲哀 D.兴奋、欢喜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1分)看戏叶君健①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落下,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静静的,树叶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②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人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③舞台上的幕布拉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灯光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服装和头饰上,如同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④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出场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动荡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迅即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辽远而又切近,柔和而又铿锵。戏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颦一笑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那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阵热烈的掌声。⑤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感情交融在了一起。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绪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忽然又动荡起来了。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在这时候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立起来,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面前。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成了一个庞大的舞台。⑥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涯过去了,六十六岁的高龄,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奇迹。这奇迹的产生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有改动)1. 解释下列词语。(2分)陡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鸦雀无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短文写了很多场面,不包括( )(2分)A. 观众等待看戏的场面。B. 梅兰芳表演的场面。C. 梅兰芳谢幕时观众欢呼的场面。D. 观众看戏的场面。3. 文章第④段画波浪线的部分是对____________大师表演的直接描写,这部分内容既写了他的_____________,又写了他的肢体表演。最精妙的是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4.“这奇迹的产生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习作表达 (30分)八、习作园地。(30分)请以《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假想这个“你”就在眼前,你在用文字和他对话。要求写作文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把事情写具体。参考答案一、1.B 2.D 3.B 4.D 5.C 6.C 7.C 8.A 9.D 10.D 11.C二、伶俐 瞬间 荡漾 萍藻 陡然三、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四、1.√ 2.√ 3.×五、1.示例:闰土,你明天就要走了,我真舍不得你。你以后会忘记我吗?不会的。我回去以后,一定会找很多好玩的东西,让我父亲带给你。2.(1)B (2)①《呐喊》 ②《彷徨》六、1.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身材变高;紫色的圆脸变作灰黄;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红活圆实的手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2. 示例: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3. “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 “我们”再也不会像小时候那样亲密无间了4. 表现出闰土见到“我”时既欢喜又凄凉的复杂心情。5. C七、1. 突然。 形容非常安静。2. C3. 梅兰芳 唱腔 比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兰芳精湛的表演技艺4. 示例:梅兰芳的精彩的表演和美丽的形象折服了所有人,所以观众热情高涨。这句话表达了艺术家和人民对于艺术的热爱。八、习作与表达。(30分)给分标准(30分-27分)事件具体,结构完整,语句通顺,情感动人,字体端正,书面整洁、无错别字;(26分-22分)事件具体,结构完整,语句基本通顺,有表达情感,字体较为端正,有少量错别字;(21分-17分)事件具体,结构基本完整,有一定数量语句不通,没有情感表达,字体不佳,有少量错别字,书面有一定数量涂改;(16分及以下)事件不具体,结构不完整,病句较多,字体差、影响辨认,有大量涂改现象;篇幅过短。600字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