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2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选择题,名句名篇默写,诗歌鉴赏,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轻轻打开语文课文,美丽的四季向我们走来。春天里(1)huā tuán jǐn cù( ),美不胜收;夏季的雨热烈(2)cū guǎng( ),万物争先恐后地成长,秋天的落叶中既有“断肠人”的秋思,秋风中还有“歌以咏志”的 ① 和 ② 之感;冬天里还有把终年的(3)zhù xù( )的绿色 ③ 给济南可爱的水藻。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huā tuán jīn cù( ) (2)cū guǎng( )
    (3)zhù xù( )
    2.请你在①、②、③空格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豪迈 心旷神怡 奉献
    B.豪爽 心领神会 贡献
    C.豪迈 心领神会 奉献
    D.豪爽 心旷神怡 贡献
    【答案】1.(1)花团锦簇 (2)粗犷 (3)贮蓄 2.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
    huā tuán jīn cù: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cū guǎng:粗犷,可以说人的性格特征粗鲁强横,也可以说一个地方的环境风俗面貌;
    zhù xù:贮蓄,释义是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多指存到银行里,或放在仓库里。也指积存的钱。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豪迈:指气度宽广,洒脱豪放。豪爽:指气度豪迈、举止大方的人,一般多用于形容男人,豪爽可以说是一种英雄气概。
    心旷神怡:意为心情愉快,精神舒畅。心领神会:意思是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
    根据“歌以咏志”可知,这里是用来形容旷达的气度与舒畅的心情,故选“豪迈”与“心旷神怡”;
    奉献:意思是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贡献:指的是把自身拥有奉献给别人,或者以自身行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等,是一种具有自我牺牲性质的精神。
    根据“冬天里还有把终年的贮蓄的绿色 给济南可爱的水藻”可知,这里是指将绿色送给水藻,故选“奉献”。
    二、选择题
    3.下列句子中谦辞、敬辞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大名,真是如雷贯耳,小弟献丑,真是班门弄斧。
    B.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您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表示感谢。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敬辞和谦辞。
    A.献丑,释义是谦辞,在展示自己作品或表现自己技能时,表示自己谦虚,称自己水平不高。使用正确;
    B.“家母”指对自己母亲的谦称,不符合语意;
    C.“光临”指对别人的到来的敬称,不符合语境;
    D.“有幸”是谦辞,不能用于别人,不符合语境。
    三、名句名篇默写
    4.默写古诗文。
    (1)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_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
    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次北固山下》中蕴涵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句子写进横线上。
    上联:碧水池旁,曲径通幽行者
    下联:白岩山下,____________。
    (7)《〈论语〉十二章》认为在学习中乐学者更值得推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思君不见下渝州 (2)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3)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君直到夜郎西 (4)岐王宅里寻常见 落花时节又逢君 (5)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6)小桥流水人家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四、诗歌鉴赏
    5.请你结合下面的知识卡片,简单分析《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如何抒发思乡之情的。
    知识卡片:大部分边塞诗会运用乐器的意象,胡琴、琵琶、笛、芦管、胡笳所表达的情感是悲壮的,其乐声往往会带来边塞的气氛,让人联想到边塞与战争,征人思归,这些意象带来的情感,是一种挥之不去的哀伤感。
    【答案】《夜上受降城闻笛》含蓄蕴藉,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夜风中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抒发征人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鉴赏。
    《夜上受降城闻笛》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夜景和笛声,巧妙地抒发了征人的思乡之情。诗中的前两句“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边塞的苍茫夜景,给人以寂寥和孤独的感觉。这种环境本身就容易引发人们的思乡之情。
    而诗中的后两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则通过提到笛声,进一步加深了征人的思乡之情。芦管作为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意象,其哀怨的旋律与边塞的苍凉气氛相得益彰。诗人并没有直接点明思乡的主题,而是通过对夜景和笛声的描绘,让读者在感受到边塞的苍凉和笛声的哀怨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征人的思乡之情。
    这种含蓄蕴藉的抒情方式,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真挚动人。因此,《夜上受降城闻笛》这首诗成功地抒发了征人的思乡之情,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
    五、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隋朝王通《文中子·礼乐》:“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材料二】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颍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里与他往来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6.活动中,班长出示了上面的两则材料,让大家说说所获得的启示。
    7.活动结束后,有同学写下一句关于友情的感悟,请你以此为例,仿写句子,表达你的体会。
    友情好像雨季的一把伞,撑起了一片晴空;______,______。
    【答案】6.交朋友贵在交心,患难才能见真情。
    7.①示例:友情好像沙漠里的一泓清泉 ②滋润了干涸的心田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材料一“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可知,这句话强调了交朋友时应该以心相交,只有真正的交心才能长久地维持友谊。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启示:交朋友要贵在交心。
    材料二讲述了范仲淹被贬离京时,一些官员因为怕被说成是朋党而纷纷避而远之,只有王质这个真正的朋友抱病前来送别。这说明在患难时才能真正看清谁是真正的朋友。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另一个启示:患难才能见真情。
    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仿写。根据给定的关于友情的感悟,写出自己的体会。先分析给定的句子结构和表达的情感,然后仿照这种结构和情感,创作出新的句子。
    给定的句子是:“友情好像雨季的一把伞,撑起了一片晴空。”这个句子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友情比作雨季中的一把伞,形象地表达了友情在困难时刻给予我们的庇护和支持。
    仿照这种结构和情感,我们可以创作出新的句子。例如:“友情好像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滋润了干涸的心田。”在这个句子中,我们将友情比作沙漠中的一泓清泉,形象地表达了友情在困难时刻给予我们的滋润和慰藉。同时,这个句子也保持了与给定句子相似的结构和韵律,使得整个表达更加和谐统一。
    示例:友情好像风中的一抹阳光,驱散了心中的阴霾;友情好像海上的一座灯塔,指引了迷途的方向。
    六、名著阅读
    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且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树人学校举办了有关经典名著读书交流会。
    主持人: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 ①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 ②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 ③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8.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上文中的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的横线上。(每一处填2篇文章的序号)
    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
    9.谈认识
    阅读《朝花夕拾》之后,在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提炼出以下几个关键词。请你任选一个,结合这本书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温情 理性 批判
    选词:______
    认识:______
    【答案】8.①A F ②I J ③D E
    9.①示例:批判 ②认识:作者在《五猖会》这篇文章中,写到自己去迎神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对错误的教育给予了批判。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①A F(《狗·猫·鼠》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狗·猫·鼠》:这篇文章中,鲁迅描述了自己童年时期对猫的厌恶和对隐鼠的喜爱。他详细叙述了猫吃隐鼠的“罪行”,表达了对猫的憎恶,同时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这体现了小鲁迅与小动物(隐鼠)为友的情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回忆了自己的童年乐园——百草园,其中描述了他在百草园中与各种动植物为伴的快乐时光,如捉蟋蟀、翻断砖找蜈蚣等。这也体现了小鲁迅与动植物的亲近关系。
    ②I J(《藤野先生》和《范爱农》)
    《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中,鲁迅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在日本留学期间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藤野先生是鲁迅的解剖学老师,他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对学生无私的关爱深深影响了鲁迅。这表现了鲁迅在日本与师友(藤野先生)的深厚情谊。
    《范爱农》: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回忆了自己与范爱农的交往过程。范爱农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同学和挚友,两人有着共同的爱国志向。鲁迅通过描述与范爱农的交往,表现了自己在日本与友人的深厚友谊。
    ③D E(《五猖会》和《无常》)
    《五猖会》:这篇文章中,鲁迅描述了自己童年时期对迎神赛会的热切向往和期待。他详细叙述了自己在赛会前的兴奋心情和赛会上的热闹场景,这反映了鲁迅家乡赛会的风俗。
    《无常》:在这篇文章中,鲁迅通过描述民间传说中的“无常”形象,进一步反映了家乡赛会和民间信仰的风俗。他通过无常这个形象,表达了对公正、仁慈等美好品质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拓展运用。
    关键词:批判。《朝花夕拾》不仅是一部温馨的回忆录,更是一部充满批判精神的文集。鲁迅在其中以锐利的笔触,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例如,在《五猖会》中,鲁迅通过描述自己童年时期对迎神赛会的热切向往,以及父亲强迫他背书导致的扫兴和痛苦,表达了对封建家长制度和错误教育方式的批判。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扼杀了儿童的天性,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此外,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还通过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对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这种批判精神贯穿整部作品,使《朝花夕拾》成为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经典之作。
    示例一:关键词:温情。在《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保姆长妈妈,虽然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但当她得知“我”渴望得到《山海经》时,不辞辛劳地帮“我”买来了。从这件事中,我们感受到了长妈妈对“我”的关爱,这份关爱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
    示例二:关键词:理性。在《猫·狗·鼠》这篇文章中,作者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他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但在叙述这一事件时,作者并没有被情绪所左右,而是以冷静、客观的笔触进行描述,展现了他的理性精神。这种理性精神使得他能够以更加客观、全面的视角看待问题,从而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
    七、文言文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两则》)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俄而雪骤
    (2)太丘舍去
    (3)元方入门不顾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答案】10.(1)不久,一会儿(2)离开(3)回头看
    11.(1)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关注点:若、因、起。(2)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俄:不久,一会儿。
    (2)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去:离开。
    (3)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顾:回头看。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1)重点字词:未若:不如,不及。柳絮:这里用来比喻雪花。因风:凭借风力。因:凭借、依靠。起:飞舞、飘起。
    (2)重点字词:日:太阳。不至:没有到。至:到达。信:信用。骂:责骂。无礼:没有礼貌。
    【点睛】参考译文
    [甲]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1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饭疏食饮水/粗茶淡饭
    B.吾日三省吾身/反躬自省
    C.于我如浮云/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听其言信其行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4.请你从《论语十二章》中选取一章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录,将它默写在横线上,并谈谈它对你学习的指导作用。
    【答案】12.B
    13.一个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14.①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能联系文句谈指导作用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动词,吃/名词,饭食;
    B.相同,动词,反省;
    C.动词,像/动词,比得上;
    D.动词,讲诚信/动词,相信。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重点字词:三军:军队的通称。可:可以。夺:改变,换。帅: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匹夫:泛指平民百姓。不可:不能。志:志向,意志。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拓展运用。
    示例一:我选择:“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之后要及时复习,这样才能真正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且从中获得乐趣。它提醒我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学习,而是要不断地回顾和总结,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通过时常复习,我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的要点和精髓,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各种考试和实际应用。同时,复习也是一个不断发现新知识和新理解的过程,这让我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新的乐趣和动力。
    示例二:我选择:“传不习乎?”这句话是曾子在询问自己是否复习了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它强调了复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并且提醒我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和应用。这句话告诉我,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我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的学习,还要注重实践的操作,不断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真正掌握它。通过实践,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示例三:我选择:“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意味着,通过复习旧知识,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新的东西,甚至达到可以教授他人的程度。它提醒我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只是追求新知识,而是要善于从旧知识中发掘新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不断地温习旧知识,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要点和精髓,从而发现其中隐藏的新知识和新理解。同时,通过教授他人,我可以更好地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这句话告诉我,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只有不断地温故知新,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和教师。
    示例四:我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意味着,如果只是盲目地学习而不加以思考,那么学到的知识就会变得空洞无用,很容易遗忘;反之,如果只是空想而不去学习,那么思考就会失去根基,变得毫无意义。它提醒我在学习新知识时,不仅要认真听讲、阅读教材,还要积极思考、提出疑问,努力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经验相结合,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理解。通过遵循“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学习方法,我能够更加高效地学习和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
    参考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一轮教学改革中,阅读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首先体现在新版“部编本”语文教材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比如:初中加强整本书阅读。每次整本书阅读课,如精读、略读、跳读、猜读,对比阅读等等,以此激发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其次过去的语文高考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面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体裁上不仅包括散文、戏剧、小说、传记、新闻、诗歌,而且包括政论文、科技文、说明文等。
    (节选自《广州市小学生阅读状况白皮书》)
    【材料二】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
    (节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材料三】
    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一年之中可以时而习天文,时而研究蜜蜂,虽然这些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在旁人认为重要而自己不感兴味的书都一概置之不理。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使读者泛滥而无所归宿,产生畸形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不把读书当作工作而只当作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原亦未尝不可采用。但是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也有些初看很枯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
    (节选自朱光潜《谈读书》,有改动)
    【材料四】
    读什么我是强调不走弯路,你读那些二流、三流的书,都是在走弯路。不要走弯路,直奔大师。去读那些经典著作,读那些最好的书。实际上我就是这样做的。虽然我读书的面比较宽广,但是我基本上就是读那些经典的书。为什么要读那些经典著作呢?我说第一,这些是经过最权威的批评家选出来的,这个批评家就是时间。经典著作是经过时间的检验的。所谓经过时间检验,就是说经过了一代一代很善于读书的人,他们选出来的。那么第二,我觉得一个人读书的时间其实是很有限的。像我这样的人,可以说我的职业是读书,但是我就发现,可能很多好书我都来不及读了,那为什么还要去读那些比较平庸的书呢?
    (节选自《阅读与人生——周国平先生演讲实录》)
    15.关于朱光潜和周闻平两位先生的观点,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朱光潜先生认为中学生必须每年读四五本课外书。
    B.朱光潜先生认为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更值得采用。
    C.周国平先生认为经常读畅销的著作能避免走弯路。
    D.周国平先生认为读平庸的书籍会浪费宝贵的时间。
    16.采用“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来读书的人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
    17.请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三条阅读建议。
    【答案】15.D
    16.完全从兴趣出发;没有计划目标;书的选择上很随意。
    17.示例一:读书首选经典。
    示例二:不动笔墨不读书。
    示例三:有计划、有目标。(结合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关于阅读的三条建议,言之有理即可,建议要中肯)
    【解析】
    【15题详解】
    A.根据材料二中的“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可知,“中学生一年可以读四五本书”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种假设,并不是必须每年读四五本课外书;
    B.根据材料三中的“它的坏处在使读者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产生畸形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对于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可知,朱光潜先生认为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也是有缺点的,本项“更值得采用”有误;
    C.根据材料四中的“你读那些二流、三流的书,都是在走弯路。不要走弯路,直奔大师。去读那些经典著作,读那些最好的书”可知,周国平认为经常读那些经典著作能避免走弯路。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材料三中的“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可得:完全从兴趣出发;
    根据材料三中的“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一年之中可以时而习天文,时而研究蜜蜂,时而读莎士比亚”可得:没有计划目标;
    根据材料三中的“虽然这些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在旁人认为重要而自己不感兴味的书都一概置之不理”“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对于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可得:书的选择上走极端、很随意。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材料四中的“去读那些经典著作,读那些最好的书”可提出建议:读书首选经典。
    根据材料二中的“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可提出建议:制定读书计划与目标,每天都要抽出时间读书。
    根据材料三中的“但是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对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有些有趣的书他须得牺牲,也有些初看很枯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可提出建议:读书要有计划与系统,对于那些枯燥的书也要“硬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到无力
    ①母亲进厨房有好大一会儿了。
    ②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等着开午饭,一边闲闲地说着话。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从各自的小家出发,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糕,那个好辣,母亲都记着。端上来的菜,投合了人人的喜好。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这个袋子里装青菜菠菜,那个袋子里装年糕肉丸子。姐姐戏称我每次回家,都是鬼子进村,大扫荡了。的确有点像。母亲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让我带回城,以便事无巨细地把我照顾好。(批注:“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夸张的写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备至。)
    ③这次回家,母亲也是高兴的,围在我们身边转半天,看着这个笑,看着那个笑。我们的孩子,一齐叫她外婆,她不知怎么应答才好。摸摸这个的手,抚抚那个的脸。这是多么灿烂热闹的场景啊,它把一切的困厄苦痛,全都掩藏得不见影踪。母亲的笑,便一直挂在脸上,像窗花贴在窗上。母亲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要到地里挑青菜了。却因找一把小锹,屋里屋外乱转了一通,最后在窗台边找到它。姐姐说,妈老了。
    ④妈真的老了吗?我们顺着姐姐的目光,一齐看过去。母亲在阳光下发愣,母亲说,我要做什么的?哦,挑青菜呢,母亲自言自语。(A)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褶皱的核桃。(批注:______)
    ⑤厨房里,动静不像往年大,有些静悄悄。母亲在切芋头,切几刀,停一下,仿佛被什么绊住了思绪。她抬头愣愣看着一处,复又低头切起来。我跳进厨房要帮忙,母亲慌了,拦住,连连说:“快出去,别弄脏你的衣裳。”我看看身上,银色外套,银色毛领子,的确是不经脏的。
    ⑥我继续坐到屋前晒太阳。阳光无限好,仿佛还是昔时的模样,温暖,无忧。却又不同了,因为我们都不是昔时的那一个了,一些现实无法回避:祖父卧床不起已好些时日,大小便失禁,床前照料之人,只有母亲。大冬天里,母亲双手浸在冰冷的河水里,给祖父洗弄脏的被褥。姐姐的孩子,好好的突然患了眼疾,视力急剧下降,去医院检查,竟是严重的青光眼。母亲愁得夜不成眠,逢人便问,孩子没了眼睛咋办呢?都快问成祥林嫂了。弟弟婚姻破裂,一个人形只影单地晃来晃去,母亲当着人面落泪不止,她不知道拿她这个儿子怎么办。母亲自己,也是多病多难的,贫血,多眩晕。手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指头已伸不直了。家里家外,却少不了她那双手的操劳。
    ⑦我再进厨房,钟已敲过十二点了。太阳当头照,我的孩子嚷饿,我去看饭熟了没。母亲竟还在切芋头,旁边的篮子里,晾着洗好的青菜。锅灶却是冷的。母亲昔日的利落,已消失殆尽。看到我,她恍然惊醒过来,异常歉意地说,乖乖,饿了吧?饭就快好了。这一说,差点把我的泪说出来。我说,妈,还是我来吧。我麻利地清洗锅盆,炒菜烧汤煮饭,母亲在一边看着,没再阻拦。
    ⑧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B)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批注:______)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亲,永远是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
    ⑨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
    18.批注是精读文章的常用方法,可以是对内容的客观注解,也可以是读者的主观感悟,例如,对作品的语言,构思及情感等的领悟。请参照文中“批注”示例,在A、B两处划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批注。
    我选( )句
    批注:______。
    19.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0.选文巧设伏笔照应,请写出与画线句子相照应的语句。
    伏笔:母亲进厨房有好大一会儿了。
    照应:_______
    21.选文和七年级上册的课文《荷叶·母亲》都与“母爱”有关,请从作者对母亲的情感这一角度,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说说你对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理解。
    【答案】18.①示例:A句:运用比喻,将母亲的身影比作皱褶的核桃,表现母亲的衰老之态。 ②B句:通过母亲的动作,语言,形象地写出母亲因没有东西给我带而内疚,塑造了一个一心为儿女付出的母亲的形象。
    19.插叙,回忆以往回母亲家拜年的温馨场景,表达了母亲对我们深厚的爱,着力写出母亲清楚记得孩子的饮食喜好,为下文写母亲因年老体弱记忆衰退作铺垫。
    20.母亲在切芋头,切几刀,停一下,仿佛被什么绊住了思绪。
    21.相同点:都蕴含对母亲的热爱与赞美。不同点:本文还表达了对母亲老去的哀伤,对母亲的愧疚,蕴含着“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报答自己的父母,不能等到他们爱到无力时才想起他们”的思想;《荷叶·母亲》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依恋。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A句将母亲的背影比作“一枚褶皱的核桃”,运用形象的比喻,突出母亲年老的样子,表现作者看到母亲背影心里的难受。
    B句可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来分析,“贴”“说”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后面又具体给出母亲的语言,表现母亲在女儿临行前的不舍,以及对没有给出儿女东西的内疚,突出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记叙顺序。
    根据文章第①段“母亲进厨房有好大一会儿了”可知,开篇的时间点是现在。结合第②段“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可知,这里回忆的是以往每年春节的事情。结合第③段“这次国家,母亲也是高兴的,围在我们身边转半天”可知,第③段又回到了现在。故可知第②段从记叙顺序上看是插叙。
    再根据第②段“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糕,那个好辣,母亲都记着。端上来的菜,投合了人人的喜好”等句子可知,这一段具体描写了以往回母亲家过年时的温馨场景,母亲记得住每个孩子的喜好,表现了母亲对孩子们的关怀和爱,有助于塑造母亲慈爱的形象。根据第②段“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这个袋子里装青菜菠菜,那个袋子里装年糕肉丸子”和第⑧段“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可知,插叙部分中能干的、细致的、慈爱的母亲和现在的记忆衰退、无力为孩子准备东西的的母亲形成对比,进而突出了母亲老去的事实,更能够突出母亲的“爱无力”和作者对母亲的愧疚、牵挂等,故这一段插叙为下文写母亲年老体衰、记忆衰退而爱到无力做铺垫。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伏笔“母亲进厨房有好大一会儿了”暗示了母亲在厨房里待了一段时间,但具体在做什么并没有直接写出来。接着,在后文中作者通过描述母亲在切芋头时的情景,间接地回答了母亲在厨房里做什么的问题,这就形成了前后照应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确定第⑤段中的“母亲在切芋头,切几刀,停一下,仿佛被什么绊住了思绪”是与前文伏笔相照应的语句。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1)相同点。根据第⑨段“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等内容可知,作者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爱。根据“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知,《荷叶·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故相同点: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母亲的爱。
    (2)不同点。根据第⑦段“看到我,她恍然惊醒过来,异常歉意地说,乖乖,饿了吧?饭就快好了。这一说,差点把我的泪说出来”可知,母亲因为不能给孩子帮助而感到愧疚,这份愧疚令作者既感动有内疚。根据第④段“妈真的老了吗?我们顺着姐姐的目光,一齐看过去。母亲在阳光下发愣,母亲说,我要做什么的?哦,挑青菜呢,母亲自言自语。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褶皱的核桃”可知,见到母亲的衰老,作为孩子,内心非常哀伤。故本文还表达了对母亲的愧疚之情和对母亲老去的哀伤。根据“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知,这里运用了比喻修辞,把自己比成红莲,母亲比成荷叶,故可知《荷叶·母亲》还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这是两篇文章的不同点。
    九、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班会课上,王华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他很感谢在成长的路上有一盏明灯指引、鼓励着他,让他不惧黑暗,走出迷茫,战胜困难。你一定也有这样的明灯吧,这明灯,或许是暗夜里为你照亮前路的那盏路灯,或许是给予你力量助你前行的那个人。或许是深藏在你心中不灭的理想与信念。
    请以“心中的明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把你成长中的故事和感悟写出来,为下一次的分享做准备。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⑦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如需要,可用化名代替: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

    相关试卷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选择题,名句名篇默写,诗歌鉴赏,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