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十三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十三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B. 粮食酿酒
C. 干冰升华D. 汽油挥发
【答案】B
【解析】
【详解】A、冰雪融化,水由固体变为液体,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二氧化碳由固体直接变为气体,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汽油挥发,汽油由液体变为气体,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氦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B. 铜丝作导线
C. 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D. 氮气作保护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氦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是由于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铜丝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符合题意;
故选D。
3.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人身安全和实验结果都非常重要。下面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4.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B. 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C. 氧气能用于炼钢,是利用氧气做燃料
D.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可用作保护气,故A正确;
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不是质量分数,故B错误;
C、氧气能用于炼钢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而不是作燃料,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不属于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故D错误;
故选A。
5. “”、“”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能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从物质种类上看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B、图中有两种分子,从物质种类上看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C、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从物质种类上看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D、图中只含有一种原子,即只含有一种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故选B。
6.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放出热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符合题意;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没有白雾,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呼气试验是临床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关于(质子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4)说法错误的是( )
A. 的核电荷数为6
B. 的中子数为14
C. 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D.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的质子数为6,则核电荷数也为6,故A说法正确;
B、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的质子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4,则其中子数≈14-6=8,故B说法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C说法正确;
D、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8. 在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温度、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其中c点打开了止水夹。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由温度变化曲线可知,整个反应过程放出热量
B. b点压强最大,说明红磷燃烧结束
C. c点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
D. c点后压强增大是因为水倒吸入集气瓶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温度变化曲线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整个反应过程放出热量,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B、ab段压强增大是由于红磷燃烧放热导致压强增大的趋势大于氧气消耗导致压强减小的趋势,b点压强最大,不能确定红磷燃烧结束,温度最高才能说明红磷燃烧结束,说法不合理,符合题意;
C、由温度变化曲线可知,c点温度已经接近室温,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D、c 点后打开止水夹后,水倒吸入集气瓶中,气体的体积变小,导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③可以通过得到电子变成④B. ②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C. ①④的结构相对稳定D. ④是一种阴离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③比④多1个电子,所以③可以通过失去电子变成④,错误;
B、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②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错误;
C、最外层电子数是8(或只有一个电子层达到2个电子)都是相对稳定结构,①④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正确;
D、④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是阳离子,错误;
故选C。
10. 下列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监控氧气气流速度B. 探究二氧化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 细铁丝燃烧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气通过水时会冒出气泡,通过冒泡的快慢,能起到监控氧气气流速度目的,故正确;
B、探究二氧化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控制变量即一个试管内加入二氧化锰,一个不加,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而此图中两管内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也不相同,故错误;
C、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故错误;
D、胶皮管处没有止水夹,红磷燃烧放热,气体膨胀会沿导管逸出,造成实验不准确,故错误。
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11.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1中②为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下同),汞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氯化钠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
如图2是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微观反应示意图。
(2)过氧化氢分解成氧气和水,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填粒子名称,下同)。这个过程中不变的粒子是_______,生成的新粒子是_______。
(3)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①若m=12,当n=_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则n=_______(n>0)、m=_______。
③若m-n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十三校九年级(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化学变化通常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十三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测试试卷2024.10(有答案),共6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十三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测试化学试卷2024.10,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