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期末模拟卷(南京专用,苏教版八上)(1)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期末模拟卷(南京专用,苏教版八上)(1)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一大题(判断题)、第二大题(单项选择题)和第三大题(双项选择题)共三大题40小题。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问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测试范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每题 1 分,共 10 分。
1.生物圈中的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用孢子生殖。( )
【答案】B
【详解】生物圈中的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藻类植物生殖方式主要是细胞分裂,只有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用孢子生殖。
2.虾、蟹、蝗虫都是昆虫纲动物,因为身体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 )
【答案】B
【详解】虾、蟹属甲壳纲,虾、蟹和蝗虫都是节肢动物,因为身体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
3.越低等的动物数量越少,这是因为他们结构简单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
【答案】B
【详解】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低等的生物也是适应环境的;越低等的动物分布数量越少,这是因为没有产生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可遗传的有利变异。
4.病毒、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微生物,它们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
【答案】B
【详解】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细菌没有成型的细胞核,属原核生物;真菌有成型的细胞核属真核生物。
5.物种是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基本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类生物。( )
【答案】A
【详解】物种是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基本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类生物。
6.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无论直接价值还是间接价值都是巨大的。( )
【答案】A
【详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巨大。
7.化石证明,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进化过程中,四肢越来越长,中趾越来越退化。( )
【答案】B
【详解】化石证明,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进化过程中,四肢越来越长,中趾越来越发达。
8.浮在水面的鸭子,游泳时需要消耗能量。( )
【答案】B
【详解】动物运动的产生需要能量,动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能量是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而获得的,能量是运动产生的动力源泉,没有能量供应,就并会产生运动,生命活动就会消失。因此,浮在水面上的鸭,游动时也需要消耗能量。
9.生态系统一般都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 )
【答案】A
【详解】生态系统一般都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非生物成分为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因此,生态系统一般都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
10.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有关。( )
【答案】A
【详解】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互相制约,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反之,越弱,可见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的多样性有关。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 20 分。
11.这类植物种类多,大多生活在水里,结果都比较简单,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它们是下列的哪种植物( )
A.地钱 B.水杉 C.水绵 D.板蓝根
【答案】C
【分析】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一般只有矮小的茎和又小又薄的叶,且茎叶内没有输导组织;蕨类植物不仅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在体内有输导组织,能适应陆地生活;种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用种子,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A.错误;地钱是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一般只有矮小的茎和又小又薄的叶,且茎叶内没有输导组织,不符题意。B.错误;水杉是种子植物种子繁殖。C.正确;水绵是一种多细胞藻类,藻类在淡水海水中都有分布,种类非常多。D.错误;板蓝根是被子植物十字花科植物是种子植物。
12.某森林公园生长着许多种蕨类植物。下列有关蕨类植物的描述,你不认同的是( )A.蕨类植物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潮湿环境中
B.蕨类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大是因为具有输导组织
D.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
【答案】B
【分析】蕨类植物不仅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在体内有输导组织,能适应陆地生活。
【详解】A.正确;虽然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在体内有输导组织,能适应陆地生活,但是生殖过程离不开水,因此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潮湿环境中。 B.错误;蕨类植物不可作空气监测性植物,因为茎、叶结构都比较复杂,不像苔藓植物只有又矮又小又薄的叶,可检测空气污染。C.正确;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大是因为具有输导组织,原因与B同。D.正确;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虽然蕨类植物有发达的输导组织,但是它的繁殖用孢子离不开水。
13.如图中的圆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他们的共同特征,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Ⅰ可表示有茎叶的分化
B.Ⅱ可表示有孢子繁殖
C.Ⅲ可表示体内有输导组织
D.Ⅳ可表示有根、茎、叶
【答案】B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A.错误;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但结构都很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因此Ⅰ不能表示有茎叶分化。B.正确;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因此Ⅱ可表示用孢子繁殖。C.错误;藻类是单细胞或多细胞还没有组织的分化,因此没有输导组织。D.错误;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因此Ⅳ不能表示有根。
14.下列几种植物形态、结构等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海带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石松和满江红都是孢子植物
C.葫芦藓无真正的根,有茎、叶的分化 D.松子种子外有硬质的果皮包被
【答案】D
【详解】A.正确;海带是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无器官的分化,多生活在水中,为单细胞或多细胞。B.正确;石松和满江红都是蕨类植物,虽然有输导组织,是真正走上陆地的植物,可是生殖过程离不开水。C.正确;葫芦藓无真正的根、有茎、叶的分化,而且一般有矮小的茎和又小又薄的叶,是空气污染的指示性植物。D.错误;松子是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15.下列一组是国家一级保护被子植物的是( )
A.桫椤、水杉 B.珙桐、红桧
C.金花茶、珙桐 D.龙棕、荷叶铁线蕨
【答案】C
【详解】A.错误;桫椤是国家一级保护的蕨类植物;水杉是国家一级保护的裸子植物。B.错误;珙桐是国家一级保护的被子植物;红桧是国家保护的二级被子植物。C.正确;金花茶、珙桐都是国家一级保护的被子植物。D.错误;龙棕是国家二级保护的被子植物;荷叶铁线蕨是国家二级保护的蕨类植物。
16.下列动物中,是脊椎动物一组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答案】D
【分析】无脊椎动物是指体内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脊椎动物是指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详解】A.①是鱼类属脊椎动物,②乌贼属软体动物,体内有一块骨是贝壳翻转进入体内形成海螵鞘,③兔子很明显是脊椎动物。B.错误;②乌贼属软体动物,③兔子很明显是脊椎动物,④是虾属节肢动物,体内无脊椎柱,属无脊椎动物。C.错误;②乌贼属软体动物,③兔子⑤鹤都是脊椎动物。D.正确;①③⑤都是脊椎动物。
17.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非常微小的生物,多数病毒对人体有一定程度的致病风险,因此科学家们倾力研究尽力普及有关病毒的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病毒个体很小,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B.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体的活细胞内
C.病毒检测是检测人体内是否存在它的遗传物质
D.病毒结构简单,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会死亡
【答案】C
【分析】病毒是微生物中结构最简单,无细胞结构,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结构简单到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详解】A.正确;病毒个体很小,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B.正确;病毒结构简单自身无法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体的活细胞内,一旦寄生的生物死去病毒也无法生存。C.错误;病毒检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检测人体的抗体,当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对应的抗体。D.正确;病毒结构简单,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会死亡。
18.下列身体特征及类群与代表生物相对应,搭配错误的是( )
【答案】C
【详解】A.正确;珊瑚是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肛门。B.正确;绦虫是扁形动物,身体扁平,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C.错误;青虾是节肢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几丁质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D.正确;蝗虫是节肢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几丁质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
19.小秦同学对如图所示的生物进行分类时,把②分为一类,把①③④⑤分为另一类,其分类的依据是 ( )
A.是否有细胞核 B.是否有液泡 C.是否有细胞壁 D.是否有细胞
【答案】D
【分析】生物圈内的生物可分为三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植物主要的特点是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型生物,是生产者。动物主要特点是能主动运动,直接或间接地靠植物生活是异养型,是消费者。微生物一般结构简单,形态很小,许多用肉眼无法观察到。其中具有腐生生活种类在生物圈中主要作用是分解者。
【详解】A.错误;②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与①是真菌③是细菌④是植物体⑤动物都是有细胞结构的,其中③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无法来判定。B.错误;②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①是真菌细胞内有些种类有液泡③是细菌④是植物体细胞内有液泡⑤动物细胞内无液泡,因此不是②与①③④⑤分类依据。C.错误;②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①是真菌有细胞壁③是细菌有细胞壁④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⑤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能作为分类的依据。D.正确;②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①③④⑤都有细胞结构,是分类的依据。
20.如图Ⅰ、Ⅱ、Ⅲ分别代表某个概念或器官,下列不能构成图中关系的是( )
A.Ⅰ脊椎动物、Ⅱ爬行动物、Ⅲ节肢动物
B.Ⅰ变温动物、Ⅱ爬行动物、Ⅲ两栖类
C.Ⅰ呼吸器官、Ⅱ肺、Ⅲ鳃
D.Ⅰ运动器官、Ⅱ足、Ⅲ翅
【答案】A
【分析】脊椎动物是指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而无脊椎动物相反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详解】A.错误;Ⅰ脊椎动物包括Ⅱ爬行动物,不包括Ⅲ节肢动物。B.正确;Ⅰ变温动物包括了Ⅱ爬行动物虽然个体较大,但心脏只有两心房一心室属变温动物,Ⅲ两栖类也是心脏是两心房一心室,变温动物。C.正确;Ⅰ呼吸器官包括Ⅱ肺是那些离开水的束缚走上陆地适应环境的一种呼吸器官和Ⅲ鳃是较低等的动物在水中生活适应水中呼吸的结果。D.正确;Ⅰ运动器官包括Ⅱ足用于在陆地行走、奔跑、跳跃的运动器官,Ⅲ翅适用于在空中飞行的运动器官。
21.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认识中一定错误的是( )
①自生论 ②腐草生萤 ③腐肉生蛆 ④神创论 ⑤宇宙起源论 ⑥化学演化学说
A.①②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答案】A
【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详解】①②③人们根据自己双眼对许多表面现象的观察,如腐草为萤、腐肉会产生蛆等,得出了低等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这叫做自然发生论或自生论。生物只能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④神创论地球及万物是上帝在大约6000年以前,即公元前4004年10月26日上午9:00 钟创造出来的。自从被上帝创造出来以后,地球上的生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在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相信世界是上帝有目的地设计和创造的,由上帝制定的法则所主宰,是有序协调、安排合理、美妙完善且永恒不变的。并且,那个年代所有著名的学者都毫不怀疑地相信圣经的字面解释,神创论的思想对那个时代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⑤宇宙生命论:认为宇宙中有无数的星球,生命可能起源于其他星球。人们提出地球生命来源于别的星球或宇宙的“胚种”,根据是地球所有生物有统一的遗传密码及稀有元素埋在酶系中持有特殊重要作用等事实。⑥化学进化论:主张从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来研究生命的起源。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原始的生命体。A.错误;
22.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模拟实验来解决不便直接用实验进行探究的问题,以提高效率、获取证据。下列对米勒模拟实验的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
A.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
B.②内模拟了水蒸气凝结降雨
C.③内模拟了原始海洋,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里诞生的
D.④内产生了多种蛋白质,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产生生命
【答案】D
【分析】米勒通过模拟原始大气的组成、原始海洋的情景再用人工电极模拟当时的闪电释放能量,将气体冷却形成落雨的情景在海洋中,取样验证形成什么物质,反推验证原始地球生命物质的形成。
【详解】在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气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气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米勒在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用来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和原始地球的条件,米勒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米勒通过这个实验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米勒的实验仅能证明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而不是蛋白质,可见D符合题意。
23.下图为一个从未受到破坏的深岩层的示意图,其中一层含有化石A,而另一层含有化石B,由此可说明( )
A.物种甲出现在物种乙之前
B.物种甲可能比物种乙复杂、高等
C.物种甲可能比物种乙简单、低等
D.物种甲是由物种乙进化而来
【答案】B
【分析】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详解】A.错误;物种A比物种B出现的晚,所以物种A的结构比物种B的结构复杂。B.正确;物种A比物种B出现的晚,所以物种A的结构比物种B的结构复杂。C.错误;物种A出现在较晚的地层里,因此比物种B出现的晚。D.错误;与物种A相比,物种B生活的年代距今时间更长.而不能说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
24.动物的后天行为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复刺激形成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句成语表述了动物的获得性行为,下列与其不同的是( )
A.老马识途 B.守株待兔 C.鹦鹉学舌 D.蜻蜓点水
【答案】D
【分析】动物的行为分为1.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有遗传物质决定的。2.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通过学习和后天生活经验建立的行为,它是建立在先天性为基础之上的。
【详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一行为是经过生活经验建立的。A、B、C.正确;“老马识途”“守株待兔”、“鹦鹉学舌”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行为事项类似的。
25.生物的机构和功能总是相适应的,以下动物的结构与其运动方式不相适应的是 ( )
A.猎豹的四肢——奔跑 B.蜻蜓的翅膀——跳跃
C.蝙蝠的双翼——飞翔 D.鲫鱼的尾鳍——游泳
【答案】B
【详解】A.正确;猎豹用四肢进行奔跑和行走,作为主要运动器官。B.错误;蜻蜓的翅膀主要用于煽动使气流形成身体向上的升力,而飞起来。C.正确;蝙蝠的双翼用皮膜将前肢与后肢连成一片用于类似“翼”的飞行的运动器官。D.正确;鲫鱼的尾鳍在鲫鱼有五样,背鳍、臀鳍、尾鳍、胸鳍(1对)、腹鳍(1对),在水的环境中分别对运动起着不同的作用。
26.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图中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草→鼠→蛇→鹰
B.该食物网中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草
C.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是草
D.青蛙与蛇、鼠与蛇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答案】D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有光、水、空气、土壤等。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构成了食物链,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纵横交错构成食物网。
【详解】A.错误;图中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应该是草→昆虫→鸟→蛇→鹰。B.错误;该食物网中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鹰,因为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是逐级递增的。C.错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应该是阳光,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植物吸收的太阳能+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植物无法利用的能量,因此植物吸收的太阳能才能提供给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需要。D.正确;青蛙与蛇、鼠与蛇之间只有捕食关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蛇既吃青蛙也吃鼠,蛇与青蛙、蛇与鼠之间存在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27.新上市的杀虫剂在使用初期,对某种害虫的杀灭效果显著,但随着这种杀虫剂使用次数的增加,该种害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药物数量也逐渐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害虫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变化,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B.由于用药量太少,害虫没被杀死而产生抗药性
C.害虫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D.害虫存在抗药性变异,杀虫剂对这种变异进行了选择
【答案】C
【分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凡是生物对环境不适应的而被淘汰,这就是适者生存。
【详解】A.错误;害虫的变异发生在使用药物之前,而不是在使用药物后再去变异,产生抗药性。B.错误;不会因为用药量太少,害虫没被杀死而产生抗药性。C.正确;害虫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正是因为害虫产生后代时一些发生变异,这些变异的种类能够适应药物的计量,生存下来又遗传下去,所以出现抗药性。D.错误;害虫存在抗药性变异,能够适应杀虫剂而存活下来。
28.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鱼群洄游到产卵区产卵 B.一只旱獭站在高处为同伴放哨
C.散养的鸡群在山间觅食 D.成年雄孔雀见到雌孔雀争相开屏
【答案】B
【分析】动物的社会行为是指动物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详解】A.错误;鱼群洄游到产卵区产卵,鱼群虽然是一个群体但它们之间并没有分工合作,只是完成一项行为就是产卵。B.正确;一只旱獭站在高处为同伴放哨,这是群体动物的一种分工合作,也许这只旱獭放哨其他旱獭去完成其他任务,更好的使整体得以生存。C.错误;散养的鸡群在山间觅食,这只是一个群体的觅食行为,并不存在合作。D.错误;成年雄孔雀见到雌孔雀争相开屏,这只是动物的生殖性行为之一的求偶。
29.生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全球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对野生动物进行人工养殖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人工栽种珍稀植物 D.建立植物园、动物园
【答案】B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易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等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详解】A.错误;对野生动物进行人工养殖这只是一种保护野生动物的补充做法。B.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的措施,给动物生存提供自然的生存条件是只能更好生存。C.错误;人工栽种珍稀植物只是一种补充做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植物濒危灭绝的进程。D.错误;建立植物园、动物园这种做法是为动植物提供暂时的栖息地,经济开销比较大。
30.麻雀曾因啄食农作物而被列为害鸟,但它在生物圈中也具有重要作用。麻雀在生物圈中主要作用不包括( )
A.维持生态平衡 B.帮助植物传粉
C.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答案】B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是食物链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详解】A.正确;麻雀虽然对农作物有损害,但它在生物圈中的地位不可低估,它的副作用远远小于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作用。B.错误;麻雀不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因为植物的花朵并不是它的食物,很难起到传粉的作用。C.正确;麻雀因为是生物圈中消费者当然可以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D.正确;因为麻雀主要以植物的种子为食,当它无法消化种子就可以随着粪便被传播到其他地方。
三、双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意,选对一项得1分,选对两项得2分,有错选不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31.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外来物种改变了原有物种对环境适应能力
C.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越弱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答案】AC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方面: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2.遗传的多样性;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A.错误;生物多样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少了2个方面多样性。B.正确;外来物种不能改变原有物种对环境适应能力,外来物种可能更加适应环境生长会更加旺盛,导致原有物种的生长受到抑制。C.错误;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越强。D.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因为自然保护区是在生物原有环境条件下生活,这样生物会更加适应。
32.表中动物类群及其特征与图中关系不相符的是( )
【答案】CD
【详解】A.正确;Ⅰ腔肠动物(辐射对称,身体中央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Ⅱ扁形动物(身体扁平,两侧对称,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所以Ⅲ是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共有的有口无肛门。B.错误;环节动物(身体从前到后有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节肢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所以Ⅲ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共有的是身体分节。C.错误;两栖动物(体表裸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用肺呼吸)、鸟类(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体温恒定,是双重呼吸),所以Ⅲ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鸟类呼吸用肺呼吸,不能说这两种动物都用肺呼吸。D.错误;爬行动物(一般覆盖鳞片或甲,在陆地产卵,卵的表面具有坚硬的卵壳)、哺乳动物(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大脑发达),没有重合部分的Ⅲ。
33.图一中有五种动物,请将它们与图二的分类搭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和③都是卵生,所以亲缘关系最近
B.②和④都是变温动物并卵生
C.①、③和⑤是脊椎动物也是恒温动物
D.①②③④⑤动物中①⑤动物恒温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答案】BD
【分析】恒温动物是指动物体温不受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变温动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详解】A错误;①鸟类有脊椎,卵生、②节肢动物无脊椎,卵生和③鱼类有脊椎,卵生,虽然都是卵生,但其中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它们亲缘关系较远。B.正确;②节肢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改变而改变属变温动物,卵生;④爬行类动物虽然爬行类动物是脊椎动物,可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是变温动物,卵生。C.错误;①鸟类是恒温动物,卵生,③鱼虽是脊椎动物但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是变温动物,卵生;⑤小老鼠是脊椎动物也是恒温动物,胎生。D.正确;①②③④⑤动物中①⑤动物恒温适应环境的能力强,①⑤是恒温动物能适应更复杂的环境,所以说适应能力强。
34.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与人类关系密切,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是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有真正的细胞核
B.人类在图乙中提取了青霉素,仍广泛使用,但杀菌效果较以前减弱
C.引起病毒性感冒的罪魁祸首与图中丙非常相似
D.从图丁中可以看出细菌、真菌在大自然中的作用分解者
【答案】BD
【详解】A.错误;图甲是原核生物,细胞核外没有核膜包裹,核质裸露,没有成型的细胞核。B.正确;图中乙是青霉菌,青霉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青霉素是从青霉菌孢子中提制的一种抗生素。C.错误;引起病毒性感冒的罪魁祸首是病毒,与图中丙是酵母菌是真菌主要用于发酵的菌种。D.正确;丁图表示的是生物圈的物质循环,自然界中的细菌和真菌是与分解者,能把动物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35.下列关于生物起源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进化论的观点是原始海洋生命诞生的场所
B.人类起源于古猿,人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直立行走
C.化石是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每种生物都有化石保存下来
D.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小体型到大体型、由水生到陆生
【答案】AB
【详解】A.正确;化学进化论的观点认为生命形成经历三步:第1步原始大气形成有机小分子,这些有机小分子落入原始海洋;第2步有机小分子在原始海洋中经过漫长的时间聚合形成大分子有机物;第3步大分子物质在原始海洋中经过漫长时间出现有生命现象的物质,形成原始单细胞生物,因此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场所。B.正确;人类起源于古猿,人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直立行走,正是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走上陆地,开始直立行走,解放了上肢,为使用工具打下基础。C.错误;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不是唯一;在地层中一些生物无法以化石保存下来。D.错误;生物进化的趋势是有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36.跑步时需要屈腿和伸腿交替进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屈腿时,腘绳肌舒张
B.伸腿时,股四头肌收缩
C.屈腿和伸腿是以膝关节为中心的运动
D.跑步时,协调运动需要有大脑参与
【答案】AD
【分析】人体肌肉群是附着在两块骨上的,牵拉着骨运动。
【详解】A.错误;屈腿时腘绳肌收缩牵拉着胫骨和腓骨围绕着起关节向臀部运动。B.正确;伸腿时,股四头肌收缩牵拉着胫骨、腓骨向上。C.正确;屈腿和伸腿是以膝关节为中心的运动,起关节作为支点在肌肉牵拉着骨作用下运动。D.错误;跑步时,协调运动需要有小脑参与协调两腿交替跑步。
37.在进化的过程中,部分甘蓝菜能合成对昆虫有毒的芥子油,能避免昆虫啃食而被保留,少数昆虫适应了有毒的芥子油,继续啃食甘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昆虫与甘蓝之间存在生存斗争
B.甘蓝合成芥子油的变异是可遗传的
C.昆虫啃食甘蓝后产生了适应芥子油的变异
D.合成芥子油的甘蓝被保留是昆虫选择的结果
【答案】BD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昆虫与甘蓝在繁殖过程中都能产生各种变异。昆虫与甘蓝两种生物互相选择,昆虫选择了有毒的甘蓝存活,有毒的甘蓝选择了能适应毒性的昆虫存活。
【详解】A.错误;昆虫以甘蓝为食,它们之间不存在捕食和被捕食的斗争。B.正确;甘蓝合成芥子油的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能遗传给后代。C.错误;昆虫在繁殖过程中本身就会产生各种变异,有适应芥子油的变异,也有不适应芥子油的变异。D.正确;芥子油对昆虫有毒性,起到保护甘蓝的作用,减少了昆虫的采食,昆虫总是采食不能合成芥子油的甘蓝,也就使得能合成芥子油的甘蓝被保留。
38.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结合如图叙述错误的是( )
A.害虫群体中随着药物的使用产生变异个体
B.该农药使用初期,害虫的数量明显减少
C.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D.农药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答案】AD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
【详解】A.错误;害虫群体中原有变异的个体随着药物的使用产生抗药性。B.正确;该农药使用初期,害虫的数量明显减少,从图上曲线可见。C.正确;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因此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D.错误;变异普遍存在,害虫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不是农药使用一段时间后,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根据生态系统食物网图回答39题、40题
39.根据图说出草原生态系统的有关问题,下列错误的是( )
A.猫头鹰在食物网中,共占有9条食物链
B.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猫头鹰体内最多
C.食物链的表达:草→鼠→蛇→食虫鸟→猫头鹰
D.假设将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蛇被消灭没有了,猫头鹰仍能生活得很好,原因是该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AC
【详解】A.错误;猫头鹰在食物网中,共占有6条食物链,它们是①草→鼠→猫头鹰;②草→鼠→蛇→猫头鹰;③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④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⑤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⑥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B.正确;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猫头鹰体内最多,重金属随食物链逐级递增。C.错误;食物链的表达:草→鼠→蛇→猫头鹰;D.正确;假设将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蛇被消灭没有了,猫头鹰仍能生活得很好,原因是该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强,供猫头鹰的食物链有6条。
40.下列有关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看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草是生产者,固定了全部的太阳能
B.消费者最末端的动物体内能量最少
C.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
D.生产者的能量还能流向分解者
【答案】BC
【分析】绿色植物固定太阳后,能量随着食物链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详解】A.错误;生态系统草是生产者,固定了一部分的太阳能,还有一部分用于植物的呼吸作用。B.正确;消费者最末端的动物体内能量最少,因为能量在消费者之间传递时是逐级递减的。C.正确;能量沿着食物链必须是单向流动,食物链开始于植物在流向动物,不可能反向流动。D.错误;生产者的能量不可能流向分解者,原因是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不存在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只是腐生性的微生物分解植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卷苏教版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模拟卷(解析版)(天津专用),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下列节肢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模拟卷(解析版)(海南专用),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以下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