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年10月11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小行星带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25136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钟南山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钟南山星”所属的天体系统有( )
A. 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 B. 太阳系、河外星系
C. 地月系、太阳系、河外星系 D. 太阳系、银河系
2. “钟南山星”的“左邻右舍”的行星分别是( )
A. 地球、火星 B. 火星、木星 C. 木星、土星 D. 水星、金星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钟南山星”属于小行星,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属于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不属于地月系、河外星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太阳系包括八大行星,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主要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所以“钟南山星”的“左邻右舍”的行星分别是火星和木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4年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开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实施的样品采集任务。6月3日,月表取样完成后,“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一面由玄武岩纤维制成的“石头版”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对“嫦娥六号”与地面间通信干扰最大的是( )
A. 强烈的太阳辐射 B. 厚厚的云雨层
C. 日冕物质的抛射 D. 密集的流星雨
4. 五星红旗在月球需克服的恶劣环境条件主要是( )
A. 极端异常天气多发 B. 气温日较差大
C. 沙尘暴发生频率高 D. 洪涝灾害频发
5. 月球上飘扬的玄武岩纤维制成的五星红旗,其特点包括( )
①质量较大 ②耐高、低温 ③易碎 ④抗辐射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3. C 4. B 5. C
【解析】
【3题详解】
“嫦娥六号”主要通过无线电短波与地面通信,日冕物质抛射是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其发生时发出大量带电粒子流,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干扰“嫦娥六号”与地面间通信,C正确;强烈的太阳辐射、厚厚的云雨层、密集的流星雨都不会干扰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产生影响,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没有天气变化;没有风,不会发生沙尘暴;没有降水,不会发生洪涝灾害,ACD错误;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气温较高,夜晚没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B正确。故选B。
【5题详解】
月球上无大气层,昼夜温差大,玄武岩纤维制成的五星红旗要适应月球背面温差大的环境,具备耐高温、低温的特点,②正确;月球太阳辐射强烈,玄武岩纤维制成的五星红旗要具备抗辐射的特点,④正确;玄武岩纤维制成的五星红旗通过航天器带至月球,对国旗的重量要求极为苛刻,质量较小,①错误;玄武岩纤维制成的五星红旗不易碎,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今年10月,金开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那曲甘丹康桑光伏项目顺利完工,该项目位于西藏那曲市色尼区南侧那曲镇哈热村甘丹康桑新能源产业园内,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影响西藏自治区太阳辐射总量丰富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分布 B. 植被状况 C. 地形地势 D. 纬度位置
7. 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煤炭和地热能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 B. 太阳辐射不仅能量巨大,而且分布均匀
C. 太阳辐射是大气和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D. 太阳辐射进入地球大气,在高纬产生极光
【答案】6. C 7. C
【解析】
【6题详解】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总量丰富,C正确;海陆分布,纬度位置对太阳辐射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植被状况不影响太阳辐射,AB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太阳辐射是地球获取的主要能量来源,它是大气和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C正确。煤炭是古代植物遗体在地下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与太阳辐射有关,地热能的热量来自地球内部,与地质作用有关,与太阳辐射无关,A错误;太阳辐射虽然能量巨大,但在地球表面分布并不均匀,各地因纬度、海拔等差异而出现明显不同,B错误;极光的产生与太阳活动中的太阳风和地球磁场的相互作用有关,与太阳辐射无关,D错误。故选C。
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2024年10月01日至10月03日,太阳分别释放了两次强烈爆发。此时正值国庆假日期间,太阳也配合地放起了“大烟花”(色球层局部地区突然增亮)。下图太阳大气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材料中描述的“大烟花”主要是( )
A. 耀斑 B. 日珥 C. 黑子 D. 太阳风
9. 太阳黑子( )
A. 发生太阳内部 B. 发生在①层 C. 发生在②层 D. 发生在③层
10. 此次太阳活动爆发可能给地球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有( )
①高纬地区出现极光现象 ②指南针不能正确地指示方向
③导致大规模的火山地震 ④宇宙空间卫星信号全部中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8. A 9. B 10. A
【解析】
8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描述的“大烟花”是色球层局部地区突然增亮的区域,为耀斑,A正确;日珥为色球层上延伸出来的火舌,B错误;黑子出现在光球层,C错误;太阳辐出现在日冕层,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光球层位于太阳外部,对应①层,A错误,B正确;②为色球层,③为日冕层,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太阳活动喷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冲击高纬地区高空稀薄的大气,使大气发生电离,产生美丽的极光现象,①正确;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指南针不能正确地指示方向,②正确;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太阳活动不会导致大规模的火山地震,③错误;太阳活动会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但不会使信号全部中断,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地球有悠久的过去,其间经历了大量生物的出现与灭绝,也经历了地壳演变与海陆变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地球出现一系列变化使生物得到发展,蓝细菌爆发于( )
A. 冥古宙 B. 太古宙 C. 元古宙 D. 显古宙
12. 在新生代时期,地球生物迎来重大飞跃,在这期间( )
A. 出现了鱼类 B. 出现了爬行类 C. 出现了鸟类 D. 出现了人类
13. 海陆格局不断变迁,联合古陆形成于( )
A. 古生代早期 B. 古生代晚期 C. 中生代时期 D. 新生代早期
【答案】11.C 12. D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冥古宙出现有机质,A错误;太古宙出现蓝细菌,元古宙时,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生物得到进一步发展,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B错误,C正确;显古宙早期无脊椎动物繁盛,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D正确;晚古生代早期,鱼类大量繁殖,中期一些鱼类进化成两栖类,生物开始走向陆地;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出现了鸟类,AB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联合古陆形成的地质年代为古生代晚期;联合古陆解体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的地质年代为新生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在图示甲时期( )
A. 被子植物较繁盛 B. 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 海平面高于现代 D. 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
15. 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
A. 总体比较干冷 B. 总体比较暖湿
C. 冷暖干湿交替 D. 温暖干旱明显
【答案】14. B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被子植被繁盛的时代是新生代,A错误;结合图示可知,甲时期温度较低,降水较多,可能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B正确;甲时期温度比现代低,冰川融化少,海平面低于现代,C错误;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没有人类出现,没有出现传统农作物歉收,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中生代距今2.52亿-0.66亿年,全球平均气温较高,平均降水较少,全球总体上温暖干旱明显,不存在冷暖干湿交替现象,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4年第10期发表了题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态势》的文章,将地球系统划分为固体地球系统、表层地球系统和日地空间系统三个组成部分,固体地球系统由地球内部的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圈层构成,其有关构造过程可引发地震、滑坡、火山等灾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下列符合“固体地球系统”特点的是( )
A. 地壳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上 B. 地核均为液态金属
C.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 D. 岩石圈包括整个地壳
17. 火山喷发的物质一般认为来源于( )
A. 岩石圈 B. 地壳 C. 上地幔 D. 外核
【答案】16. D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A错误;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B错误;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C错误;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包括整个地壳,D正确。故选D。
【17题详解】
在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以下,存在一个软流层,科学家认为这里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4年9月18日20时08分在安徽合肥市肥东县(北纬31.98度,东经117.60度)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左图为合肥市民在手机APP上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右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右图中( )
A. ①层 B. ②层 C. ③层 D. ④层
19. 最可能为液态的内部圈层为( )
A. ①层 B. ②层 C. ③层 D. ④层
20. 运用手机、电视等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是基于( )
①地震波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 ②地震波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快
③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慢 ④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18. A 19. C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合肥市肥东县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陆地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km左右,因此,震源处于地壳之中。图中,①层为地壳,A正确;②层为地幔,B错误;③层为外地核,C错误;④层为内地核,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地震波中的横波,传播速度较慢,智能通固体介质,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读图可知,①、②圈层横波可以通过,在②、③圈层交界处的古登堡面,横波消失,故最可能为液态的内部圈层为③,不是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运用手机、电视等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是基于地震波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破坏性大的横波来临前有一定的时间差,同时,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多,足以利用这一时间差进行大范围预报,①④正确,②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下图为地球表面四大圈层物质交换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四大圈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中( )
A. ①圈层是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B. ②圈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C. ④圈层是地表最活跃的圈层 D. ③圈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2. 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简单系统
B. 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
C. 岩石圈是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组成的
D. 生物圈是地球内部圈层也是非常活跃的圈层
【答案】21. A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由图可知,①为水圈,②为大气圈,③为生物圈,④为岩石圈。①圈层水圈是连续不规则的圈层,A正确; ④圈层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B错误;③圈层生物圈是地表最活跃的圈层,C错误; ②圈层大气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D错误。故选A。
【22题详解】
大气圈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的复杂系统,A错误;图中④岩石圈中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不来自太阳辐射能,B错误;岩石圈是由上地幔的顶部和地壳组成,位于软流层之上,C正确;生物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也是非常活跃的圈层,D错误。故选C。
大气各成分的含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活动会改变大气的成分和含量。读“干洁空气的体积和质量构成(高度25千米以下)”。据此完成下列题。
23.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主要是( )
①臭氧的大量减少 ②变暖越来越严重③大量使用煤炭、石油④森林大肆破坏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24. 臭氧总量的减少,带来的后果有( )
①大气对流层出现逆温现象 ②太阳辐射增强,利于林木生长
③患白内障和皮肤癌的人数增加 ④对生态环境和农业造成破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3. D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大量使用煤炭、石油,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森林大肆破坏,森林光合作用减弱,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③④正确;臭氧的大量减少,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少无关,①错误;变暖越来越严重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结果,②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4题详解】
臭氧的作用是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臭氧总量的减少,进入地球大气层的紫外线增多,带来的后果有患白内障和皮肤癌的人数增加 、对生态环境和农业造成破坏,③④正确;大气对流层出现逆温现象与臭氧无关,①错误;臭氧减少,造成进入地球大气的紫外线增多,不利于林木生长,②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b层与a层相比,b层( )
A. 大气对流运动非常旺盛 B.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C.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D. 能大量吸收紫外线
26. 同一季节,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厚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是( )
①三亚 ②北京 ③哈尔滨 ④上海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①③②④ D. ②④①③
27. “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
A.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B.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C. 对流层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地面
D. 对流层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
【答案】25. D 26. B 27. C
【解析】
【25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气垂直分层从近地面到高空依次为,a是对流层,b是平流层,c是高层大气;a对流运动旺盛为对流层的特点,b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A错误;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b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B错误;a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对流层的特点,b大气稳定、天气晴朗,C错误;b平流层有臭氧层,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D正确。故选D。
【26题详解】
气温越高,对流运动越旺盛,对流层厚度越大;四个城市的纬度由低到高为三亚、上海、北京、哈尔滨。同一季节,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对流层厚度越大,所以同一季节四个城市上空对流层厚度从大到小的排序①④②③,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7题详解】
联系已学可知,“高处不胜寒”说明同一地点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是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C正确,AD错误;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是地理现象,不是“高处不胜寒”的原因,B错误。故选C。
下表为南京市2024年10月4日至5日天气预报,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图中①③④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 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 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9. 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是( )
A. 地面辐射 B. 太阳辐射 C. 大气辐射 D. 大气逆辐射
30. 造成10月5日比10月4日昼夜温差小的原因是,10月5日( )
A. 白天②强,夜晚④强 B. 白天①强,夜晚④强
C. 白天①弱,夜晚④弱 D. 白天②弱,夜晚④弱
【答案】28. B 29. B 30. A
【解析】
【28题详解】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的反射作用,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9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太阳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0题详解】
10月5日为小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②)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少,气温较低;夜间云量大,大气逆辐射(④)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因此昼夜温差小。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4年8月,小强随父母到海滨城市威海度假,发现白天和夜晚的风向会发生变化。下图为“威海海滨一日内大气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 图中近地面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 海拔高低差异 B. 气压梯度的差异
C. 空气湿度差异 D. 太阳辐射的差异
32. 上图序号中能表示小强夜晚在海边感受的风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3. 下列现象的形成与材料中海陆间的大气运动形成原理相似的是( )
A. 霜重见晴天 B. 城市的热岛环流
C. 瑞雪兆丰年 D. 晴天昼夜温差大
【答案】31. B 32. A 33. B
【解析】
【31题详解】
联系已学可知,近地面风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了近地面出现气压高低不同分布,形成气压差,因此,近地面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在于气压梯度差异,B正确;海拔、空气湿度、太阳辐射差异都不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ACD错误。故选B。
【32题详解】
读图联系已学可知,人类感觉到的风是近地面的风,图中②④出现在高空,与题意不符,BD错误;由于题干可知,此时为夜晚,晚上陆地降温快,近地面气温低,形成高压;海洋上降温慢,气温高,形成低压,近地面空气由陆地吹向海洋,吹陆风,图中①表示“陆风”,A正确;图中③由海洋吹向陆地,是白天的海风,不符合题意,C错误。故选A。
【33题详解】
海陆间的大气运动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热力环境。城市的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与郊区下垫面性质不同导致温度不同而形成的局部大气环流,属于冷热不均形成的热力环流,B正确;霜重见晴天说明晴夜大气逆辐射作用弱、降温快;瑞雪兆丰年反映的是积雪可以提高土温、有利于作物越冬;晴天昼夜温差大反映的是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夜晚的保温作用弱,这些都与热力环流无关,排除ACD。故选B.
人工河岸湿地是结合湿地原理设计的一种新型河流治理技术,可净化河岸径流与河道的泥沙及污染物。我国华北某水厂为保证取水口水质,在取水口附近河段建立了人工河岸湿地。下图为人工河岸湿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 人工河岸湿地能改善水厂取水口的水质,主要是通过影响水循环的 ( )
A. 地表径流 B. 水汽输送 C. 蒸发 D. 降水
35. 人工河岸湿地中,净化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的是( )
A. 水厂 B. 水生植物 C. 取水口 D. 输水管
【答案】34. A 35. B
【解析】
【34题详解】
图文中信息表明,人工河岸湿地是利用了湿地中水生植物(位于地表)净化河岸地表径流,沉淀地表径流中的泥沙,降解地表径流的污染物,从而改善水厂取水口的水质,因此河岸湿地主要是通过影响水循环的地表径流来改善水质,A正确,排除BCD,故选A。
【35题详解】
水厂不在人工河岸湿地中,也不是人工河岸湿地的配套工程,因此人工河岸湿地中,净化功能的实现没有依赖水厂,排除A;输水管和取水口不是人工河岸湿地组成部分,也不具有净化功能,排除CD;人工河岸湿地中水生植物对地表径流的泥沙具有阻滞作用,使得泥沙沉淀,水生植物通过新陈代谢活动可以降解污染物,从而起到净化功能,B符合题意。故选B。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30分)
36.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4年10月12日“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经过近地点,肉眼可见。下图为“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的轨道示意图。
材料二:下表为太阳系四颗行星的主要物理性质表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天体名称:甲______,丙_______。
(2)地球因其有高级智慧生命生存而成为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根据已有知识,选取以下字母选项完成地球生命存在发展条件的思维导图(填字母):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稳定的太阳光照 C.体积、质量适中 D.液态水的存在
E.太阳活动剧烈 F.水资源丰富 G.地表温度适宜
(3)与水星相比,金星距离太阳更远,但表面温度更高。结合材料二,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说明原因。
【答案】(1)水星 地球
(2)G D C B A
(3)有浓厚的二氧化碳大气层,吸收地面辐射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解析】
【分析】本题以“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的轨道示意图和太阳系四颗行星的主要物理性质表为材料,涉及太阳系、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地理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距日远近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结合图示内容可知,甲为水星,丙为地球。
【小问2详解】
联系已学可知,日地距离适中及地球自转、公转周期适当,使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故①为G,适宜的温度使水能以液态存在,②为D;适当的质量和体积,使得地球引力适中,吸引大气从而使得地球上有适宜的大气厚度与成分,③为C;太阳正值壮年,状态稳定,使得地球上有稳定的太阳光照,④为B;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有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⑤为A。
【小问3详解】
读材料二图表可知,以地球质量和体积为1作单位,水星的质量是0.06,体积是0.06,质量和体积小,吸引大气能力弱,大气极为稀薄,大气对水星表面的保温作用弱;金星质量为0.82,体积为0.86,质量体积较大,吸引的大气浓厚,且金星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强,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强,对金星表面的保温作用显著,因此金星表面的温度比水星表面的温度要高。
37.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左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右图为北半球某地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左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热力环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2)用箭头画出甲乙丙丁之间的热力环流。
(3)若左图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__地。一般情况下,甲地为______(晴朗/阴雨)天气,甲、乙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
(4)右图中A地的风向为______风,丙与丁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答案】(1)甲乙丙丁 地面冷热不均
(2)
(3)甲 晴天 甲
(4)西北风 丙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等压面形态,结合等压线下凹为低压,等压线上凸为高压这一规律可判断,近地面,甲地气压高,乙地气压低,高空气压分布状况总体低于近地面气压,且等压线弯曲方向与近地面相反,故丙为高压,丁为低压,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甲>乙>丙>丁;热力环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小问2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近地面气流由甲流向乙,形成逆时针方向的气流运动,甲乙丙丁之间的热力环流如下图:
【小问3详解】
在热岛环流系统中,和城区相比,郊区温度较低,近地面容易形成高压,若左图为城市热岛环流,甲地气压高,故推测郊区为甲地。甲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乙地为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昼夜温差较小。
【小问4详解】
结合图中等压线走向,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近地面风向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这一知识点可知,图中A地风向为西北风;图中丙与丁相比,丙处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较强。
38.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4年5月26日下午至27日,合肥市气象台相继发布了暴雨蓝色和橙色预警。在27日的一场暴雨中,合肥市区仿佛变成了一个“水世界”,城市的各个角落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水侵袭。左图为合肥市区被淹没的景观图。
材料二:右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1)填出图中水循环环节的名称②______③_______⑨______,最容易受到人类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填序号)。
(2)①②③④环节共同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
(3)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回答,合肥市此次城市内涝的原因。
(4)针对此次城市内涝事件,合肥市应大力改善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和_______(填序号)。
【答案】(1)水汽输送 降水 下渗 ④
(2)海陆间循环 (3)城区降水多;城市地面硬化程度高,导致下渗量少;地表径流量大,超过了城市排水能力。
(4)④ ⑨(顺序可换)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②环节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表示水汽输送;③环节由大气指向陆地表面,表示降水;⑨环节由陆地表面垂直向下,表示下渗。河流、淡水湖泊及浅层地下水是人类广泛利用的淡水资源,因此最容易受人类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④地表径流。
【小问2详解】
读图,图中①②③④环节联系了陆地和海洋,共同参与了海陆间循环。
【小问3详解】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由材料“2024年5月26日下午至27日,合肥市气象台相继发布了暴雨蓝色和橙色预警,在27日的一场暴雨中合肥市区仿佛变成了一个‘水世界’”可知,合肥市此次城市内涝,是因为城市出现暴雨,降水量大;联系已学可知,城市建设地表硬化导致地表水下渗困难,暴雨大量转化为地表径流,超过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地表大量积水出现城市内涝。
【小问4详解】
联系已学可知,城市内涝需加增加④地表径流的排水能力;铺设透水砖等,增加下渗⑨,减少地表积水量。
干洁空气
氮气
氧气
氩气
二氧化碳
臭氧等其他气体
体积(%)
78.09
20.95
0.93
0.03
极少
质量(%)
75.52
23.15
1.28
0.05
极少
日期
10月4日
10月5日
最高温
24°C
21°C
最低温
15°C
18°C
天气
晴
小雨
质量(地球=1)
体积(地球=1)
公转周期(地球=1)
自转周期(地球=1)
地表平均温度(摄氏度)
大气特征
水星
0.06
0.06
0.24
58.79
167
大气极为稀薄
金星
0.82
0.86
0.62
243.69
464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浓厚大气
地球
1.00
1.00
1.00
1.00
15
以氮、氧为主的大气
火星
0.11
0.15
1.88
1.03
-65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稀薄大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合调研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地理docx、地理答题卡pdf、地理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学情调研测试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合调研地理试卷,文件包含11月地理试卷5docx、11地理参考答案5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