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学情调研测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南半球某地依次相隔1个月的甲、乙、丙3个日期太阳高度角随时间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期间( )
A. 太阳直射点先北移后南移B. 甲日昼长为一年之中最长
C. 丙日地球与太阳距离最近D. 乙日昏线与经线夹角最小
2. 该地3个日期地方时7时的太阳位置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1. D 2. D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高度角会由日出时刻的0°升高到正午最大,再降低在日落时刻的0°。由图中北京时间可计算,甲日当地昼长大于12小时,乙日当地昼长等于12小时(北京时间14时日出,第二天2时日落),丙日昼长小于12小时。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从甲到丙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由此可推测图示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A错误。乙日当地昼夜平分为12小时,因此可确定乙日太阳直射赤道,结合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因此乙日是3月21日,根据材料可知甲乙丙3个日期依次相隔1个月,所以甲日是2月21日,丙日是4月21日。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最长的日期是12月22日,而不是甲(2月21日),B错误。地球与太阳最近的日期是近日点时(1月初),不是丙日(4月21日),C错误。乙(3月21日)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故昏线与经线的夹角最小,为0°,D正确。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故选D。
【2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甲是2月21日,乙是3月21日,丙是4月21日。乙日(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介于50°~60°,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所在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由此可知当地位于30°S~40°S,正午太阳常年位于正北方。甲日为2月2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当地昼长夜短,地方时6时前东南方向日出,后往正东、东北方向移动;乙日为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当地昼夜等长,地方时6时正东方向日出,后往东北方向移动;丙日为4月2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当地昼短夜长,地方时6时后东北方向日出,后往正北方向移动。故3个日期的地方时7时,甲日太阳位于偏东方向,乙丙均位于东北方向(且丙日太阳更靠北)。根据选项中的正东图例,可知北侧位于左侧,四幅图中只有D图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
天气形势是指天气系统在天气图上的分布特征及其所表示的大气运动状态,又称环流形势或气压形势。下图为“2022年3月12日6时我国海平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向与其他三地有明显差异的是( )
A. 甲B. 乙
C. 丙D. 丁
4. 影响该日新疆等压线疏密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风向B. 风力
C. 温差D. 地形
5. 该时刻( )
A. 甲地微风多雾B. 乙地阴雨大风
C. 丙地狂风暴雨D. 丁地寒冷多霜
【答案】3. B 4. D 5. A
【解析】
【3题详解】
风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结合图中等压线可判断出,甲为东南风,乙为西北风,丙为东南风,丁为东南风,故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向与其他三地有明显差异的是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由图可知,天山北侧的北疆地区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天山南侧的南疆地区则等压线较稀疏,风力较小,可推测是天山的阻挡作用,D正确。由图可判断新疆地区风向均以西北风为主,A错误。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风力不是等压线疏密分布的原因,B错误。根据气温数值可知新疆地区温差较小,且由材料可推知,时间为3月整个新疆地区气温较低,温差较小,C错误。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故选D。
【5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弱,且甲地水汽饱和温度与气温差异不大,故甲地微风多雾,A正确。读图可知乙地水汽饱和温度低于气温,不会出现阴雨天气,B错误。读图可知丙地等压线稀疏,风力小,C错误。读图可知丁地气温10℃,寒冷多霜错误,D错误。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故选A。
冰岛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被誉为“冰与火之国”,境内的火山一般都被厚厚的冰川覆盖(左图)。冰岛某火山附近的沉降堆积盆地中,.分布着厚厚的火山灰,河波在布满火山灰的地形上发育成为“阱状水系” (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冰岛不冰”是旅游爱好者当中广为流传的说法,下列关于“冰岛不冰”原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地处板块碰撞挤压处,岩浆活动多发,地热资源丰富
B. 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多云雨天气,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
C. 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D. 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高
7. 河流在布漠火山灰的地形上发育成为“辫状水系”,其形成过程是( )
A. 岩浆活动—火山灰堆积—断裂下陷—流水侵蚀
B. 火山灰堆积—冰川融化—流水侵蚀—断裂下陷
C. 断裂下陷—火山灰堆积—冰川驶化一流水侵蚀
D. 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下陷—火山灰堆积
【答案】6. C 7. C
【解析】
【6题详解】
“冰岛不冰”的原因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C正确;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多云雨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会造成冰岛得到太阳辐射少,气温应较低,B错误;冰岛地处板块张裂地带(大西洋海岭带),地热资源丰富,A错误;冰岛植被以苔藓、地衣为主,冰原覆盖,少森林分布,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有火山灰沉积,说明以前地势低。该地位于生长边界,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盆地。盆地地势低,火山灰堆积于沉降盆地,形成沉积层。火山爆发后,岩浆将覆盖在火山上的冰川融化,形成洪水。从山顶流下的洪水冲刷地面的火山灰,从而形成“辫状水系”。综上所述,河流在布满火山灰的地形上发育成为“辫状水系”,其形成过程是断裂下陷—火山灰堆积—冰川融化—流水侵蚀,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渠(通济渠)有广狭,若水阔而行缓,则沙伏而不利于舟,故其广处束以木岸”。这是历史记载宋代中期水利专家最早采取“木岸狭河”(将木桩打入河道两侧,中间填入泥土和砂石,形成木岸。)来治理通济渠的工程之一。下图为“通济渠位置及‘木岸狭河’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 通济渠沟通的我国现省级行政区包括( )
A. 晋鲁冀B. 豫皖苏
C. 鄂豫皖D. 苏鲁冀
9. 宋代中期,治理前的通济渠( )
A. 河床较高B. 河道狭窄
C. 含沙量小D. 流速较快
10. 历史上,“木岸狭河”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
A. 加固堤岸B. 清理河床
C. 提高船速D. 拦蓄洪水
【答案】8. B 9. A 10. D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可至,通济渠经过郑州(河南省)、宿州(安徽)、盱眙(江苏),故通济渠沟通的我国现省级行政区包括豫皖苏,B正确;通济渠并没有经过山东、湖北等地,A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结合材料“若水阔而行缓,则沙伏而不利于舟”可推测,治理前通济渠部分河段含沙量较大,河床淤积严重,河床高,河道宽阔,流速较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根据分析“木岸狭河”主要是将木桩打入河道两侧,中间填入泥土和砂石,形成木岸。这样做既可以加固堤岸,防止洪水侵害两岸,A错误;“木岸狭河”是古代治理隋唐大运河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用木料做成木岸,使河床束窄,水深加大,以改善航运状况,因此可以提高该河段的河流流速,减缓河流淤积作用,增加河流侵蚀作用,对河床的清理起到一定作用,BC错误;“木岸狭河”可以提高行洪速度,但是并不能拦蓄洪水,D正确;故选D。
下图为新疆昆仑山脉三个局部山地阴坡典型垂直带谱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1. 甲植被景观为( )
A. 温带荒漠B. 落叶阔叶林
C. 针阔叶混交林D. 山地草甸
12. 影响①②③地垂直带谱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坡向B. 热量
C. 光照D. 水分
【答案】11. A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甲为昆仑山三个局部山地的基带,三地均属于阴坡,由于昆仑山主要为东西走向且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因此阴坡即北坡。昆仑山北侧的山麓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主要发育的植被景观是温带荒漠,A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般而言,随海拔升高,抬升作用明显,水分条件先变好再变差,垂直带谱呈现从荒漠-草原-森林-草甸-荒漠-冰雪带的变化趋势,如①所示,A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图为新疆昆仑山脉三个局部山地阴坡典型垂直带谱分布,三地均位于阴坡,因此坡向并非主要影响因素,A错误。三地都是昆仑山的局部山地,纬度位置差异不大,且坡向相同,同一海拔的垂直带谱分布有差异,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并不是热量和光照,BC错误。结合三地的垂直带谱可知,①地随海拔升高,有山地草原、森林和高山草甸分布,且冰雪带面积大,②森林和冰雪带明显比①小,③缺少森林和草甸带,冰雪带更小,由此可知影响三地垂直带谱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差异,D正确,故选D。
我国某域郊型村庄,受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乡村工业化的发展影响,该村内部科技创新人才空间分布是区域科研突力、技术分布和发展潜力的表征。洞悉科技创新人才分布规律,从而科学制定人才战略,可以为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和人才高地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密度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据图可知( )
A. 2010年深圳市科创人才密度超过160 人/km2
B. 2015年东莞市科技创新人才数量超过广州市
C. 2010-2015 年湾区城市科创人才单位人口密度均增加
D. 2015-2020年香港科创人才单位面积密度的增速最大
14.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和人才高地建设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优化城市硬实力和软环境,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②放宽科创人才的落户政策、提升城市开放包容性
③统一湾区各城市发展定位,促进城市间融合发展
④培育科技创新产业、加大科技创新人才的聚集力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②③④D. ①③④
【答案】13. D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据图可知,2010年深圳市科创人才密度约为90人/km2,A错误。2015年东莞市单位面积科技创新人才数量超过广州市,但总数量没有超过广州市,B错误。据图可知,肇庆市2010-2015年单位面积科技创新人才密度变化很小,没有明显增加,C错误;由图可知,2015-2020年香港科创人才单位面积密度的增幅最大,D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和人才高地建设,需要优化城市硬实力和软环境,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①正确。放宽科创人才的落户政策,可以提升城市开放包容性,吸引高质量人才落户发展,为区域发展注入活力,②正确。培育科技创新产业,加大科技创新人才的聚集力,④正确。湾区的各城市发展定位不同,因此统一湾区各城市发展定位不妥,③错误。所以选B。
押宝京东方、进军半导体、发力新能源……合肥几乎赌对了近年来最受关注的行业“风口”,被誉为风投之城。由原先经济基础薄弱、最没有存在感的省会,一体跃居成为近20年GDP增长速度全国第一的城市,20年来,合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速发展,“无中生有”实现“弯道超车”,“小题大做”实现“跨越发展”,走出了一条“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完善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基地”的“合肥路径”。其“合肥模式”引人关注。下图为合肥市产业演化迭代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5. 有关早期合肥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A. 享有国家优惠政策B. 临江靠海的地理位置
C. 能源矿产资源丰富D. 受大城市虹吸效应大
16. 图中①②③对应的事项正确的顺序是( )
A. 聚集创新资源——基于科学的创新——基于技术的创新
B. 聚集创新资源—基于技术的创新—基于科学的创新
C. 基于科学的创新——聚集创新资源—基于技术的创新
D. 基于技术的创新—聚集创新资源—基于科学的创新
17. 合肥走上“逆袭之路”,众多知名企业纷纷入驻,主要得益于( )
A. 交通条件的完善B. 通信技术发达
C. 临近长三角D. 政府扶持
【答案】15. D 16. B 17. D
【解析】
【1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合肥早期经济基础薄弱,是最没有存在感的省会,说明早期合肥发展没有特殊的国家优惠政策,能源矿产资源优势不明显,AC错误;合肥并不靠海,B错误;合肥距上海较近,受大城市虹吸效应影响,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流失较多,D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1995年之前,定位为科教之城,聚集创新资源;2016年-2020年,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对应基于技术的创新;2021年至今,定位为国际创新高地,推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对应基于科学的创新。故选B。
【1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合肥几乎赌对了近年来最受关注的行业“风口”,被誉为风投之城。说明合肥的逆袭基于政府的精准的战略定位和有效的政策引导,D正确;交通和通信技术是支撑合肥发展的基础条件,临近长三角也能促进合肥发展,但与关键的政策战略定位相比,均不是主导条件,ABC错误。故选D。
位于宁夏境内的乌玛高速公路,穿越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公路沿线的流动沙丘对其建设和安全运营带来极大挑战。为解决这一难题,研究者提出“六带一体”的综合防护体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导致高速公路两侧防护体系设置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地形状况B. 沙丘类型
C. 盛行风向D. 投资金额
19. 该防护体系常绿灌木林带中可种植沙冬青,推测该植物( )
①属本地特有种,由自然演化形成②耐旱、耐寒、耐高温
③由我国南方引种,叶面宽阔④根系发达,需水量大
A. ①②B. ①④
C. ②③D. ③④
20. 图中砾石带的主要作用是( )
A. 增加下渗B. 固沙阻沙
C. 隔离防火D. 生态景观
【答案】18. C 19. A 20. C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高速公路两侧防护体系设置差异主要是高立式阻沙栅栏和高立式大风格沙障和生态景观林带的宽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阻沙和固沙和生态保护方面的差异,在该地冬季风(西北风)强劲,且西部是腾格里沙漠,西部沙源丰富。西北风影响下的风沙活动多,需要严密防范;夏季风力较弱,东部防护带稍窄,导致两侧防护体系设置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盛行风向。C正确;两侧的地形状况、沙丘类型没有明显差别,AB错误;投资金额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该地地处我国西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较大,生态环境恶劣,该公路穿越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冬青应属本地特有种,由自然演化形成,而且具有耐旱、耐寒、耐高温的特征,否则很难生长,①②正确;我国南方气候湿润,该地引种南方树种适应不了当地干旱环境,叶面宽阔蒸腾作用强,会导致严重缺水;根系发达,可以从很广很深的地下吸收水分,当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所种植物应该需水量少,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图中砾石带的主要作用是隔离防火,该地夏季高温干燥,路面升温快,尤其白天温度高,车辆在白天行驶过程中与路面摩擦温度更高,砾石带将林带与路面隔开,防止枯枝落叶飘到路面上,引发火灾,C正确;该地降水少,不是考虑增加下渗,A错误;起到固沙阻沙作用的主要是沙障和林带,B错误;生态景观林起到生态景观作用,D错误。故选C。
耕地细碎化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耕地变得零碎分散、大小不一,面积比较小,呈现出分散和无序格局。江苏省地形以平原为主,低山丘陵集中在西南部。细碎化程度呈苏北<苏中<苏南的特征。随着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农村承包土地细碎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制约了农业发展。我国多地通过“一户一田、小田并大田”,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利于粮食增产。读图(图中各地数据第一列为人口占比、第二列为面积占比、第三列为城市化占比)完成下面小题。
21. 导致江苏耕地细碎化地域分异明显的原因( )
A. 苏北地区平原小,区域耕地规模较小,空间分布分散
B. 苏南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农业经营规模小
C. 苏北地区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少,农业经营规模小
D. 苏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苏中,苏北非农业用地比重高于苏中
22. 耕地细碎化带来的影响( )
A. 有利于土地流转,提高土地生产效率
B. 有利于农业专门化生产,增加种植业纯收入
C. 提高机械化水平,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
D. 生产成本提高,耕地闲置、荒废和弃耕
23. “一户一田,小田并大田”的做法在粮食增产上的作用( )
A. 增加耕地间的地界、小道,扩大耕地面积
B. 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生产成本
C. 统一种植及科学管理,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D. 提高种粮积极性,加剧农村劳动力紧缺
【答案】21. B 22. D 23. C
【解析】
【2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江苏省地形以平原为主,低山丘陵集中在西南部,细碎化程度呈苏北<苏中<苏南的特征,苏北地区平原大,人口占比大,区域耕地规模较大,空间分布集中,A错误;苏南地区人口占比远大于苏中、苏北地区,但面积占比不大,故苏南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农业经营规模小,B正确;根据人口占比和面积占比数据可知,苏北地区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加上苏北地区社会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化水平低),可知苏北地区农业经营规模大,C错误;苏北城市化水平较苏中低,故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苏中,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农村承包土地细碎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制约了农业发展,耕地细碎化不利于土地流转,提高土地生产效率,不利于农业专门化生产,增加种植业纯收入,不利于提高机械化水平,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ABC错误;随着经济发展,农村人口迁入城市的数量增多,劳动力减少,加上社会经济发展,生产成本提高,耕地破碎化,劳作人数减少导致耕地闲置、荒废和弃耕,D正确。故选D。
【2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我国多地通过“一户一田、小田并大田”,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利于粮食增产,在小田并大田过程中,耕地间的地界、小道可能减少,耕地面积可能扩大,但作用并不明显,A错误;土地流转后,耕地得到有效利用,可增加粮食种植面积,降低生产成本,B错误;统一种植及科学管理,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从而提高粮食产量,C正确;可提高种粮积极性,但不会加剧农村劳动力紧缺,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 小题,计54分。
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尔维纳斯群岛全境由东福克兰、西福克兰两大主乌和200多座小岛组成。群岛气候寒湿,年平均气温5.6℃,年均降水量625毫米,一年中雨雪天气多达250天。岛上植物低矮、浓密。下图为鲜乌略图。
(1)描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地形特征。
(2)从气候角度简析马尔维纳斯群岛植物低矮的原因。
(3)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西福克兰岛海岸线曲折破碎的原因。
【答案】(1)地形复杂,以低山丘陵为主;岛屿中部高、四周低;海岸线曲折,多海湾。
(2)气候寒湿,热量不足;雨雪天气多,光照不足;地处中纬西风带,大风天气多。
(3)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石破碎;纬度高,气温低,冰川侵蚀作用强;位于西风带,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
【解析】
【小问1详解】
地形特征要从地形类型、地形区的分布及地势起伏特征等方面描述;图中山峰的高度最高在700多米,其余多在325-700米之间,可以判断山峰海拔不是很高,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地形复杂;岛屿中部有山,河流呈放射状,因此中部高、四周低;图中岛屿的海岸线曲折,多海湾。
【小问2详解】
植物低矮的气候原因应从当地的气候类型和特征等方面考虑。结合图中纬度信息和海陆分布可知当地位于南半球西风带控制下,四面临海,风力强劲,植株高大易倒伏;纬度较高,温度低,热量不足;气候海洋性明显,多雨雪天气,光照不足。因此植物低矮。
【小问3详解】
海岸线曲折破碎的自然原因可从岩石本身特征、外力侵蚀作用等方面分析;西福克兰岛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岩石破碎;当地纬度在51°S附近,气温低,冰川侵蚀作用强;由纬度位置可知,位于盛行西风带,西风漂流经过,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所以岛屿海岸线曲折破碎。
25.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船舶工业是船舶制造、组装以及修理总称,属劳动力、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船舶生产基地,形成以上海市为中心、江苏省和浙江省为两翼的格局。江苏省拥有我国近代最早的一批船舶修造厂,是造船业第一大省,其产能主要集中在沿江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船舶工业集聚区。2022年,为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推进产业协同发展,江苏南通、泰州、扬州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世界级先进船舶装备产业集群。下图示意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主要集聚区。
(1)描述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的空间集聚特点。
(2)分别说明江苏省相比于上海市、浙江省发展船舶工业的优势。
(3)论述南通、泰州、扬州船舶工业集群式发展对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意义。
【答案】(1)东多西少;沿长江下游沿岸集聚;沿沪苏浙沿海集聚。
(2)相比于上海市,江苏省人口多,劳动力数量较多、价格较低;岸线资源更丰富,可利用土地空间更大。相比于浙江省,江苏省紧邻长江干流,河岸线资源更丰富;造船、修船历史悠久,产业基础更好。
(3)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拓展国内外市场;有利于加强协作,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船舶业错位发展:有利于集中力量技术攻坚,提高创新能力;有利于稳定产业链,提升抗风险能力。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上信息分析可知,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的空间集聚特点主要表现为东多西少,以沿江沿海地带为主,形成多个船舶工业集聚区;集聚区之间联系紧密,形成产业协作体系;上海市为中心,江苏省和浙江省为两翼,形成区域产业分工格局,这是因为长江下游地区交通便利,水运条件优越,有利于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该地区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也是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小问2详解】
江苏省相比上海市和浙江省,在发展船舶工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首先,江苏省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相对较低,为船舶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支持;其次,江苏省的岸线资源更加丰富,尤其是长江沿岸的河岸线资源,为船舶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江苏省拥有我国近代最早的一批船舶修造厂,历史悠久,技术积淀深厚,为船舶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备更强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相比之下,上海市虽然科技实力雄厚,但劳动力成本较高,土地空间有限,不利于船舶工业的发展;而浙江省的河岸线资源相对较少,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因此,江苏省在船舶工业的发展上更具优势。
【小问3详解】
集群式发展使得企业在地理上集中,能够共享基础设施、劳动力资源和中间产品等,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多个城市共同打造产业集群,能够形成区域品牌效应,提高整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更有利于开拓国内外市场。 促进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差异化发展,避免了恶性竞争,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整合三地的技术和人才资源,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增强产业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当面临市场波动或外部冲击时,能够更好地应对和恢复。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溪边缘等地区。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一旦其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材料二浑善达克沙地是内蒙古中部和东部的四大沙地之一。这里曾分布着众多的小湖、沙泉和小河,水草丰满,被称为“塞外江南”。这里退化的草地,尽管地面上的植被消失,但原有土壤还基本保留,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还存在。21世纪初,荒漠化严重的浑善达克沙地开始了生态恢复工程。
材料三上图是我国北方某生态脆弱区及浑善达克沙地分布图;下图是浑善达克沙地某地治理中的景观。
(1)从地理位置角度,说出图中生态脆弱区的过渡性地域特征。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浑善达克沙地草场退化的成因。
(3)从因地制宜的角度推测浑善达克沙地恢复生态所采取的生物措施。
【答案】(1)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带),位于平原与山地、高原的过渡地带,农耕区与畜牧区的过渡地带,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
(2)浑善达克沙地年降水量少(200mm-400mm),降水变率大,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在夏季,土壤侵蚀严重;降水年际变化大,降水少的年份多旱灾,加剧草场退化;气温年较差大,冬春季节多大风,风力侵蚀作用强;由于气候较干旱,植被覆盖率低;当地土壤含水量低,裸露度高且较疏松,极易被侵蚀。
(3)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水分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选择耐旱树种,小面积造林,保土固沙;在降水少、水分条件差的西部地区,灌草结合的方式,适当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在浑善达克沙地建立乔灌草复合防护林体系。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一可知“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溪边缘等地区”,根据浑善达克沙地的地理位置,结合图示中的年等降水量线得知当地位于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气候角度即是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结合地理位置和地形,则是位于平原与山地、高原的过渡地带;结合地理位置和农业角度,则是位于农耕区与畜牧区的过渡地带;结合地理位置和植被分布,则是位于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
【小问2详解】
自然地理整体性是各地理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同一区域不同自然地理要素共同影响自然环境。自然地理要素为“地气水土生”,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整体性角度分析地理问题即从地形(地貌)、地势、地理位置、气候(气温、降水)、水(地表径流、洋流)、土壤、生物等多角度分析。结合材料可知,浑善达克沙地的年降水量少,位于200mm-400mm间,且降水的变率大,夏季多暴雨,因此雨水对土壤侵蚀严重。由于降水年际变化大,降水少的年份多旱灾,也会加剧草场退化。当地属于温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冬春季节大风天气多,风力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强。由于当地气候较干旱,降水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因此草场极易退化。当地土壤含水量低,裸露度高且较疏松,极易被外力侵蚀。
【小问3详解】
题干要求从“因地制宜的角度”推测当地恢复生态的生物措施,根据图示可知浑善达克沙地东西部的降水量存在差异,当地位于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因此因地制宜原则主要体现在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然后可以从东西两个区域的差异入手描述。如果是在水分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可以选择耐旱树种,小面积造林,保土固沙。如果是在降水少、水分条件差的西部地区,可以采用灌草结合的方式,适当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整体来讲,就是在浑善达克沙地建立乔灌草复合的防护林体系。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学情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学情调研测试地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联合调研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联合调研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