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必刷多选题100题(含答案解析)
展开1.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如图放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B.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6cm
C.在实验过程中,蜡烛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将逐渐向上移动
D.若凸透镜不动,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屏上的像将变模糊
2.天七科创小组在测量物体的密度(ρ)时,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入三种物质的液体,测量了各自的总质量m与体积V,共测了四组数据,并在m-V坐标系上画了出来,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的质量为20g
B.A点对应的液体密度和B点对应的液体密度相同
C.B点对应液体密度是C点对应液体密度的3倍
D.A点对应的液体密度是D点对应液体密度的3倍
3.小七和妈妈骑自行车同时从家出发,一起去买东西,途中妈妈所骑的自行车坏了,妈妈决定把自行车推回家维修,小七则继续前行,12min后小七发现妈妈的钥匙在自己身上,便马上也原路返回,两人恰好同时到家。如图是小七和妈妈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离家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的图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m的值是1500,n的值是6B.小七开始返回时与妈妈相距3500m
C.从家出发20min时,两人相距3125mD.小七的返程速度是妈妈返程速度的4倍
4.如图所示,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天花板上的新目标,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将平面镜水平向右平移一段距离
B.将平面镜竖直向上平移一段距离
C.将平面镜绕O点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
D.将激光笔的入射光绕O点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
5.学了密度知识后,小明利用电子秤和量杯测量液体的密度,测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及液体的体积,得到表格中几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是20g
B.该液体的体积为时,则总质量为52g
C.该液体密度为
D.该液体的密度是
6.某一物体由B点向A点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从B点出发时,A点向该物体方向发出超声波信号,超声波信号与物体相遇后被反射回A点,一段时间后物体也到达A点。超声波和物体的时间路程关系如图,图中t2= nt1,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v0,由图可知( )
A.物体的速度为
B.物体的速度为
C.能够利用超声波测速是因为超声波的速度不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
D.能用t1、t2、n、v0写出A点接受到超声波返回信号时,物体距A点距离的表达式
7.某人骑车向正东方向匀速行驶,看到插在车上的小旗向正南方向飘动,假设风速保持不变,骑车人沿正南方向匀速行驶时,小旗的飘动方向可能的是( )
A.正东方向B.正北方向
C.东偏南方向D.北偏西方向
8.如图所示,一个由甲、乙两种物质组合而成的实心小球,其体积为6cm3,若与小球质量相同的纯甲物质和纯乙物质的体积分别为5cm3和10cm3,则小球中甲物质和乙物质的( )
A.密度之比
B.质量之比
C.体积之比
D.无法算小出球中甲、乙物质体积之比
9.珍珍将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如图甲所示的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不仅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此时漫画中的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应满足
C.透过水杯看到变“胖”的老鼠是虚像
D.将漫画离水杯远一些,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会变更“瘦”一些
10.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 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 m-V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质量为20gB.该液体密度为 1.25g/cm3
C.该液体密度为1g/cm3D.60cm³的该液体质量为60g
11.蜻蜓贴着水面先后三次“点水”后水面振动的波纹图片(每次点水只形成一个波纹,时间忽略不计),如图所示,则以下对于四只“蜻蜓点水”描述正确的是( )
A.甲蜻蜓是悬停在同一个位置进行了三次“点水”B.乙蜻蜓向右飞行的速度小于水波的传播速度
C.丙蜻蜓向右飞行的速度等于水波的传播速度D.丁蜻蜓向右飞行的速度大于水波的传播速度
12.2021年6月11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公布了“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首批火星图像,(图为“分离相机”拍摄的火星车驶向着陆平台过程的合影,即“着巡合影”图),标志着中国的火星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如图甲是“祝融号”火星车驶离平台的过程中,其后置照相机对着平台先后拍摄得到乙、丙、丁3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火星车拍摄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知识
B.从“着巡合影”图片上判断,火星车和着陆平台应该在距离“分离相机”相等的位置上
C.由图片乙到丁判断,若相机焦距不变,后置相机拍摄过程中需要镜头逐步向外伸
D.由图片乙到丁判断,若相机焦距不变,后置相机拍摄过程中需要镜头逐步向内缩
13.如图甲,玻璃杯中原先装有的某种液体,打开龙头,继续向杯中缓慢注入该种液体,杯子和杯中液体的总质量m与龙头中流出的液体体积V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玻璃杯的质量为90gB.液体的密度为
C.该液体可能是水D.装满液体时,杯中液体的质量为208g
14.小明用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在装有热水的大烧杯中进行熔化实验(如图1)。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波是晶体,熔点是48℃
B.海波在5﹣10min之间放热,温度不变
C.第8min时,海波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10min后,海波会继续熔化
15.下面是某同学测定菜油密度的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称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为m0;
②在矿泉水瓶里装满水,用天平称出它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天平称出矿泉水瓶装满菜油后的总质量为m2;
④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里所装水的体积为V;
⑤计算油菜的密度;
有些步骤省去也能测出菜油密度,则菜油密度的表达式可能是(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A. B.
C. D.
16.为满足城市治安防控的需要,很多公众聚集地区安装了360°高清摄像头,其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它的像距几乎不变,如图所示,某人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F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始终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清摄像头的工作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B.如果该人远离镜头,成像板上的像会变大
C.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会聚能力增强
D.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c点
17.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在绘制v—u图像后,该同学不小心碰洒了墨水,导致图像缺失了一部分,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当物距等于30cm时,像距等于15cm
C.根据图像可以推测,当物距足够大时,像距可以小于10cm
D.当物距是18cm时,光屏上会成放大的像,和投影仪原理相同
18.三个质量和体积均不相等的铁球,铜球和铅球,经过测量发现,体积铁球最大,质量铅球最大,质量与体积之比铜球最大。已知金属材料的密度为ρ铁=7.8×103kg/m3,ρ铜=8.9×103kg/m3,ρ铅=11.3×103kg/m3,那么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铜球一定是实心的B.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C.铁球可能是实心的D.三个金属球至少有2个是空心的
19.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D.外界温度变化时,冰层的厚度不会发生变化
20.有一种温度计如图,液柱将某气体密封在玻璃器里,利用玻璃管内液面位置标记环境温度。环境温度降低,管内的液面会向上移动。夏日,将装置由低温的室内移到太阳下,则( )
A.管内液柱向下移动B.密封气体体积变小
C.密封气体质量变大D.密封气体密度变小
21.图所示是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A是晶体,物质B是非晶体
B.物质A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为30℃
C.物质B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D.第10min时,物质A是固液共存状态
22.平面镜M,N镜面垂直放置,一束会聚光束(图中未画出)入射到平面镜M的镜面上,通过两个平面镜的反射可能( )
A.成一个实像,没有虚像
B.成一个实像和两个虚像
C.成两个虚像,没有实像
D.成一个实像和一个虚像
23.现有密度分别为ρ1、ρ2(ρ1<ρ2)的两种液体,质量均为m0,某工厂要用它们按体积比1:1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则( )
A.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
B.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
C.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
D.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
2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人们吹电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气温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它升华吸热的特点
D.冰箱工作时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内汽化吸热,在冷凝器内发生液化放热
25.一同学将一个盛有适量液体的烧杯放在已调平的天平左盘内,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之后,他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量筒中的液面处于图乙所示的位置;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116g。分析以上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筒中液体的质量为45g
B.实验步骤中漏掉了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C.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D.此种液体的密度为
26.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正确的是( )
A.甲车的速度大于丙车的速度
B.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乙车
C.若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向西做直线运动
D.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路程
27.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电子称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
A.该液体密度为
B.装有该液体的量杯总质量为80g
C.量杯质量为40g
D.的液体质量为40g
28.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也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B.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C.敲击瓶子时,从左到右音调逐渐降低
D.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音调逐渐降低
29.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行驶,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车比乙车运动快B.乙车的速度为4m/s
C.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向东运动D.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向西运动
30.如图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密度随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B.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4:1
C.体积为5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10g
D.当甲、乙质量相等时,甲的体积较大
31.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寺里的钟振动发声
B.“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是因为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听出猿声是根据音色判断
D.“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形容趵突泉喷涌时响度大
32.小希和妈妈骑自行车同时从家出发,沿一条直路去买东西,途中妈妈突然有事提前返回,小希继续前行,5min后小希发现妈妈的钥匙在自己身上,便马上原路返回,两人恰好同时到家。如图是小希和妈妈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与家的距离s和时间t的图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两人同行过程中的速度为15km/h
B.m的值是15,n的值是3500
C.小希开始返回时与妈妈相距1675m
D.经过30min,两人相距1125m
33.如图所示是体现我国古代人们智慧的一些成果。关于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日晷仪能较准确地显示时间,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B.图乙:在三音石上拍手,可听到多次回音,利用了声音的反射
C.图丙:演奏时,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是为了改变音调的高低
D.图丁:小孔成像仪可以在屏幕上呈现出人的倒立、等大的虚像
34.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盘,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汽车抬头显示系统,如图甲所示,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HeadUpDisplay),简称HUD。它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仪表竖直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显示器越靠近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越大
B.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45°
C.“路面情况能被车内人看到”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D.司机看到像是由于挡风玻璃对光发生了漫反射
35.现有由同种金属制成的甲、乙两球体,其中一个是实心的。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针对甲、乙两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实心球
B.乙球材料的密度是
C.质量是300g的该金属实心球的体积是
D.空心球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36.如甲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乙图表格中是几种物质的熔点,则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
乙
A.此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熔化时不吸热
B.分析甲、乙两图可知此物质可能是萘
C.萘的熔化过程持续了35分钟
D.乙图表格中的所有物质都是晶体
37.如图所示,材料不同的甲、乙两个正方体,边长分别为1cm和2cm,分别放在已调平的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仍能保持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质量之比为1:2
B.甲、乙分别切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仍能保持平衡
C.甲、乙密度之比为8:1
D.甲、乙分别切去相同的体积,天平仍能保持平衡
38.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B.温度升高时,体温计玻璃泡内的液体密度变小
C.发生火灾时,受困人员常采取弯腰甚至爬行的姿势撤离,是因为含有有害物质的空气温度较高,密度较小,大量聚集在房间的上方
D.鸡尾酒是以含酒精的不同饮料为原料制成的,经过调配后,不同的饮料层次分明,这是因为不同颜色的饮料具有不同的密度
39.2023年2月哈工大宣布突破EUV光刻机关键技术,实现了直接从90nm到了22nm芯片的突破。光刻技术是利用缩图透镜将绘制在掩膜上的电路图通过光源投射到涂有光刻胶的位置固定的硅片上,从而制造出集成电路的方法。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此时恰好在硅片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投射原理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
B.缩图透镜在硅片上成的像是虚像
C.掩膜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D.若向下移动掩膜,为在硅片上实现清晰的像,缩图透镜也应向下移动
40.如图所示,甲乙两车在同一路面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3s时,甲、乙两车的速度相同
B.甲车比乙车快
C.乙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0m/s
D.t=4.5s时,甲、乙两车相距30m
41.如图所示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性运用物理知识的情景。对图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B.乙图中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降低冰雪的熔点
C.丙图中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了水凝固吸热防止菜冻坏
D.丁图中舞台上出现的白色薄雾,是干冰升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42.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图像如图甲所示,初始时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70s时间内,B车做减速运动
B.在30s~40s时间内,A车保持静止
C.以A车为参照物,B车在某段时间内向东运动
D.在0~70s内,两车的平均速度vA=vB
43.在半学期的物理学习中,我们用到了多种科学探究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探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中用到转换法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确定蜡烛像的位置用到等效替代法
C.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用到物理模型法
D.用力的作用效果显示力的存在,用到控制变量法
44.用天平、烧杯和量筒称量某液体时,烧杯及杯中液体的总质量记为m,杯中液体的体积记为V,根据数据画出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该液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B.液体的质量为50g
C.烧杯的质量为10g
D.液体的密度是
45.中华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
B.“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雨的形成过程是升华现象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
46.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B.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C.光由空气进入水中,一定发生光的折射
D.当人远离平面镜时,镜中的像将变小
47.两个实心物体a、b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2倍
B.体积相同的甲、乙质量之比为2∶ 1
C.甲的密度是0.5×103kg/m3
D.甲、乙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48.如图所示是北京2022冬奥会速度滑冰场馆安装的超高速4K轨道摄像机。这款“猎豹”4K高清摄像机能紧跟400米速滑道上飞奔的运动员们,进行全过程精准拍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轨道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B.摄像机成像的原理与放大镜相同
C.运动员通过摄像机成缩小的实像
D.运动员远离摄像机成的像会变小
49.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考体育测试所用实心球的质量约为2kg
B.一个中学生走路的正常速度为1m/s
C.普通教室的门高约为2m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演奏时间约为几分钟
50.“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关于诗句和俗语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转轴”改变琵琶发出声音的音色
B.路人借问遥招手,怕的鱼惊不应人——向路人招手发出的是次声
C.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用喷壶在太阳光下喷水,可以观察到“彩虹”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个过程中物体的质量和密度始终保持不变
51.图示为用水泥砖块铺修地面的情景,下列对于工人手中所拿砖块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宽约10cmB.体积约
C.质量约3kgD.密度约
52.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音色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
B.调节电视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C.“禁止鸣笛”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53.现有由同种材料制成的A、B两金属球,其中一个是实心的,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针对A,B两球有以下说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A是实心球
B.B球材料的密度是
C.空心球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D.质量是300g的该种金属的体积是
54.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的下面
B.图乙中,在我国北方,冬天要对自来水管进行包裹保护,是因为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C.图丙中,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方,风车能转动起来,是因为空气受热密度变小
D.图丁中,航空器材常采用高强度、高密度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
55.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不正确的是( )
实例:①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②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④照相机中所成的像;⑤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①②B.属于实像的是②④⑤
C.折射成像的有②④⑤D.属于虚像的是①④⑤
56.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20gB.液体密度为
C.量杯质量为40gD.液体密度为
5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15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B.当物距是18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C.此时的物距大于15cm
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仍能呈现完整的像
58.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照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雨后彩虹与此现象的形成原理是相同的
B.实验现象表明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时,红光的偏折程度大于紫光
C.实验中用白色屏幕的原因是它能反射任何色光
D.若在白屏与三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红色光带消失,只留下其他颜色的光带
59.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小红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B.固体的密度都大于液体的密度
C.纯水的密度是,表示1m3纯水的质量为1×103kg
D.体积相同的实心铝块和实心冰块,铝块质量是冰块质量的3倍
60.将凸透镜、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完成如图甲所示的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清晰的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u+v),绘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f为焦距)。经查阅资料发现,凸透镜成像的放大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a的值为3f
B.当u=1.5f,烛焰成清晰的实像时,n=2
C.移动蜡烛每次成清晰的实像时,蜡烛与光屏间距的最小值为2f
D.成清晰实像时,在透镜与烛焰间放一凹透镜,光屏远离透镜能再次得到清晰像
61.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优美的诗词既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岸上人看到的“游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坐地日行”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C.“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笛声”是通过玉笛的笛管振动产生的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能分辨出“猿声啼”是靠音色判断的
62.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判断正确的是( )
A.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B.体积为1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8g
C.甲物质的密度是
D.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63.如图,小红身高1.7m,站在平面镜前2m,则( )
A.小林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一定是1.7m
B.若小林靠近平面镜1m,则她在镜中的像会变大
C.若小林以0.5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则镜中像相对于她的速度是1m/s
D.若小林上移平面镜至头顶上方,则她在镜中仍会成像
64.暑假期间小明去公园游玩,发现公园里既有“楼台倒影入池塘”的美,又有“鱼戏莲叶间”的美,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对于这些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他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鱼”是虚像
B.他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C.他在岸上看到的水中“楼台”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他在岸上看到的水中“楼台”比地上的楼台要小一些
6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规律成像的
B.将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处,仅向右移动光屏,能得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
C.仅将光屏右移可模拟近视眼成像
D.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动,用焦距8cm凸透镜替换该透镜,光屏上不再成清晰的像
6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凝固成冰质量不变,密度变小B.从8℃降低至0℃,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
C.8℃水的密度小于-4℃冰的密度D.温度越低,冰的体积越大
67.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也别有生趣,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小
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
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的过程中密度减小
68.下列关于各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做固体熔化实验时,发现该种固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则该种固体物质是晶体,熔化时不需要吸热
B.图乙,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很大声音,乒乓球被弹开较大幅度,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C.图丙,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D.图丁,把一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发现纸上会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69.如图所示是款新能源智能汽车,车顶覆盖薄膜式太阳能电板,车窗采用“智能玻璃”,除了可实现调节温度和透明度,还具有单向透光功能,可以从车内看到车外景象,而车外看不见车内景象:汽车还设计了抬头显示系统(简称HUD),HUD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可以不用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行驶信息,从而避免分散注意力:车身配有多个雷达,充分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挡风玻璃是倾斜的,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位于上方,不妨碍司机视线
B.汽车雷达启动后,发出的次声波信号会经周边的物体反射,从而判断车与障碍物的距离
C.“智能玻璃”单向透光功能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也能减小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
D.HUD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
70.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以的速度匀速面向一座高山行驶,经过一路碑时鸣笛一声继续行驶,6s后听到了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则( )
A.声音传播的路程为1020m
B.汽车向前行驶的路程是120m
C.汽车鸣笛时的路碑处距离高山1080m
D.汽车听到鸣笛回声时距离高山还有960m
71.把一个铜球放入装满水的杯中,铜球沉入杯底,测得从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是20g。铜球的质量是89g,已知密度水=1.0g/cm3,铜=8.9g/cm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铜球的体积为20cm3
B.该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是8cm3
C.将空心部分注满水后,球的总质量为99g
D.已知铅>铜,则制作一个同质量的铅球,铅球的体积一定小于铜球体积
72.针对下面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所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B.乙图中,把石块放在水中敲击能听到石块发出的声音,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C.丙图中,改变小卡片在梳齿上划动的速度,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色
D.丁图中,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减小声音的音调
7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可承接到烛焰清晰等大的像(图中未画出光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调至20cm刻度处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透镜的焦距是10cm
B.移动光屏可承接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
C.像的位置在60cm~70cm刻度之间
D.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74.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单层的不锈钢盆中,并加入适量的糖,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盆中冰与糖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将装有西瓜汁的小塑料杯放在盆中的冰块里,几分钟后西瓜汁变成了水果冰棍,这时观察到盆外壁出现白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西瓜汁变成水果冰棍的过程属于凝华
B.西瓜汁变成水果冰棍的过程要放热
C.白霜是盆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形成的
D.吃冰棍感觉凉爽,是因为冰棍升华时吸热
75.下列光学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平面镜成像B. 光的色散
C. 光的反射D.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
76.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会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由此可判断不正确的( )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
77.小明对密度知识的理解应用,正确的是( )
A.由公式可知,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B.发生火灾时,有毒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会聚集在房间上方
C.水在0~4℃反常膨胀,所以水在4℃时,密度最大
D.密度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78.下列对生活中的光学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山海经·西山经》记载的“天狗食月”现象是光的折射
B.赏花游园活动中,看见“五颜六色”的鲜花是光的反射
C.《汉书》中记载了“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
D.炎夏高炮喷雾车喷水后出现了一道“缤纷彩虹”是光的色散
79.如图所示,为水面,为法线,水面下处有潜水员,水面上方、C处分别有小明和小红。他们三人都通过水面相互观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明看到小红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潜水员看到小明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小明观察小红的像所对应的光路中,BO是入射光线
D.潜水员观察小明的像所对应的光路中,折射角为
8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B.通过光的折射所成的像都是虚像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物体运动的路程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D.由密度公式可知,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81.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C.当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由大变小
82.如图所示为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一些实验的插图。关于下列各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实验:大小不同的力拨动伸出长度相同的锯条能探究响度与频率的关系
B.图乙实验: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实验中成倒立的实像
C.图丙实验:选用可折转的光屏,可以探究反射光与入射光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D.图丁实验:为了便于测量小车下滑过程所用的时间,应采用坡度较大的斜面
83.小君在家学习期间对相关光学知识进行了归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给家里开得艳丽的蟹爪花拍局部特写,可以把手机更靠近花卉一些
B.洗脸时更靠近一点平面镜看,感觉自己的眼睛变大了,但离自己距离没变
C.贴在盛水玻璃杯后的字变大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与放大镜的原理相同
D.晚上做一做手影游戏放松一下,手影游戏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原理
84.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在欣赏的时候经常发现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
B.“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中“水浅”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所造成的
C.“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玉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鱼惊”是因为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中传播
85.如图所示,是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绘制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做加速运动B.汽车处于静止状态
C.汽车做匀速运动D.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86.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R600冰箱的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如图所示的冰箱,在使用中包含多种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箱制冷是利用制冷剂在冷冻室升华吸热,在冷凝器凝华放热来工作的
B.打开冰箱门时,常常会出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制冷剂在冷冻室吸热汽化成气态
D.电冰箱内侧壁会附有白色的“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87.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块火山岩标本,他使用天平、盛水量筒和绳子测火山岩的密度,出现以下操作,其中造成密度的计算值偏大的操作是( )
A.用粗绳扎住这块火山岩,浸没在量筒中测它的体积
B.测量过程中观察量筒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
C.测量火山岩体积时,发现火山岩吸水性很强
D.测完火山岩体积,将其取出立即放在天平的盘中称质量
88.如图所示,凸透镜位于P处(图中未画出)位置不变,移动蜡烛,光屏先后在P同侧的甲、乙两处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且甲处的像比乙处大,则( )
A.甲处可能成的是虚像B.乙处像可能是放大的
C.P点位置在乙的右侧D.蜡烛的移动方向向右
89.如图所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由东向西运动,根据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的速度为B.时,甲、乙两车相距
C.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4︰1·D.以丙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9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7.5cm
D.要使光屏上烛焰清晰的像变大,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光屏位置保持不动
91.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m/s
B.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5m/s
C.小车0~2s内比5~7s内通过的路程小
D.小车0~2s内比5~7s内运动得慢
92.一个小铁球的质量790g,放入盛水的量筒中,放入前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00mL,放入小铁球后,量筒内水和铁球的总体积为350mL。则(已知:ρ水=1.0×103kg/m3,ρ铁=7.9×103kg/m3)( )
A.小铁球是实心的
B.小球的体积为150cm3
C.若小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为100cm3
D.若小球是空心的,将空心部分注满水,则整个铁球的总质量为840g
93.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杯纯果汁喝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到太空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C.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块完全熔化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给自行车车胎充气时,车胎内气体质量变大,密度变大
9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25cm时,其成像规律与照相机相同
C.固定蜡烛和光屏之间距离为45cm,将凸透镜在它们之间移动,在某处可以看见呈现等大的像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到10cm处的过程中,光屏逐渐远离凸透镜,像逐渐变大
95.关于“白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常看到的冰糕冒“白气”,这是冰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冬天在室外活动时,从人嘴呼出“白气”,这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用干冰使舞台“云雾缭绕”,这是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96.如图是某种物质的熔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且熔点是95℃B.该物质在BC段过程中也需要吸热
C.在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D.该物质熔化过程共经历了12min
9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万簇俱静”是指声音的音调低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分辨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98.如图所示,关于四幅图中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发声的音叉能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B.乙:能听到水中音乐芯片发出的音乐声,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C.丙: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是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丁: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避免与障碍物的相撞
99.根据所学的相关物理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国C919大飞机为减轻机体质量,采用了大量强度高、密度小的新型合成材料
B.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被宇航员从地面带到空间站,它的质量变成接近于零
C.在称物体质量前,应先估测被测物体的质量,以免超过量程造成对天平的损坏
D.氧气钢瓶内的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剩余氧气的质量将会变小,密度也会减小
100.有一体积为2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160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天平测它的质量时,砝码应放在天平左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8×103kg/m3
C.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变为原来的
D.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为4×103kg/m3
实验次数
1
2
3
液体体积
20
50
80
液体、量杯总质量
36
60
84
物质
熔点/
物质
熔点/
铝
660
固态水银
-39
铅
328
固态甲苯
-95
锡
232
固态酒精
-117
萘
80.5
固态氦
-210
海波
48
固态氧
-218
物质
密度()
物质
密度()
纯水
1.0×103
冰
0.9×103
酒精
0.8×103
干松木
0.5×103
水银
13.6×103
铝
2.7×103
煤油
0.8×103
钢
8.9×103
附答案及解析
1.BD
解析:A.由图得,物距大于像距,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凸透镜的焦距满足
50.0cm-20.0cm>2f
f<67.0cm-50.0cm<2f
则
8.5cm
C.凸透镜成像中,像是倒立的,蜡烛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将逐渐向上移动,故C不符合题意;
D.若凸透镜不动,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根据光路可逆,光屏上的像依然清晰,但是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2.AD
解析:AB.如果A和B为同一种液体,且当这种液体的体积为20cm3时,液体与容器的总质量为80g;当这种液体的体积为40cm3时,液体与容器的总质量为100g;可得
80g=20cm3×ρA+m容
100g=40cm3×ρA+m容
解得m容=60g,ρA =1g/cm3;此时D的体积为40cm3时,液体与容器的总质量为60g,与事实不符;如果C和D为同一种液体,且当这种液体的体积为40cm3时,液体与容器的总质量为60g;当这种液体的体积为60cm3时,液体与容器的总质量为80g;可得
60g=40cm3×ρA+m容
80g=60cm3×ρA+m容
解得m容=20g,ρC=ρD=1g/cm3,符合事实,故A正确,B错误;
C.由图可知,B的体积为为40cm3时,液体与容器的总质量为100g;则B的密度为
B点对应液体密度与C点对应液体密度之比
故C错误;
D.由图可知,A的体积为为20cm3时,液体与容器的总质量为80g;则A的密度为
A点对应液体密度与D点对应液体密度之比
故D正确。
故选AD。
3.AC
解析:A.由图像可知小七是第18 min后沿原路返回的,则根据题意可知,她妈妈沿原路返回的时刻为18min-12min=6min,即n的值是6;由可得两人同行时的速度
则6min通过的路程
即m的值是1500,故A正确;
B.根据图像可知,妈妈返回到家的时间
t3=30min-6min=24min
则妈妈返回的速度
由图像可知,小红开始返回时妈妈相距
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小七返回的速度为
从家出发20min时,由图可知,两人再有10min会在家相遇,因此从家出发20min时,两人相距等于小七离家的距离与妈妈离家的距离差,即
故C正确;
D.综上可知,小七的返程速度与妈妈返程速度之比
故D错误。
故选AC。
4.BD
解析:A.将平面镜水平向右平移一段距离,平面镜所在平面没有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故不能让反射光线射中天花板上的新目标,故A不符合题意;
B.将平面镜竖直向上平移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反射光线跟原反射光线平行且向右移动,可以使反射光线射中天花板上的新目标,故B符合题意;
C.将平面镜绕O点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会增大,反射光线逆时针偏转,故不能让反射光线射中天花板上的新目标,故C不符合题意;
D.将激光笔的入射光绕O点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会顺时针偏转,可以使反射光线射中天花板上的新目标,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5.ABD
解析:设量杯的质量为m0,由题意可得
m0+m液=m
代入实验1数据可得
m0+ρ×20cm3=36g①
代入实验2数据可得
m0+ρ×50cm3=60g②
联立①②得ρ=0.8g/cm3,m0=20g;当该液体的体积为时,有
m'=20g+0.8g/cm3×40cm3=52g
故ABD正确,C错误。
故选ABD。
6.BD
解析:AB.由题意知,在相遇点时,超声波从A点出发及物体从B点所用时间相同为
设物体的速度为v,则有
,sAB=vt2,t2=nt1
解得物体的速度,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C.能够利用超声波测速是因为空气能传声,超声波是不可听声,但其传播速度也受到温度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A点距离相遇点的距离
超声波从相遇点返回到A点时,物体距相遇点的距离
此时物体与A点的距离
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7.AC
解析:由“某人骑车向正东方向行驶,看到插在车上的小旗向正南方向飘动”,说明是西北风;骑车人沿正南方向行驶时,由于西北风的作用,则小旗的方向一定会向东,如果偏北的风速与车的速度相同,则小旗飘向正东方向;若偏北的风速小于车的速度,则小旗将飘向东偏北方向;若偏北的风速大于车的速度,则小旗将东偏南的方向。故无论风速如何,小旗不可能飘向正北方向或北偏西方向,故AC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8.AC
解析:设甲、乙两物质组成的实心小球的总质量为m,其中甲的质量m1,乙的质量为m2,则有
m1+m2=m
解以上各式得
体积之比
故AC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9.AD
解析:A.圆柱形玻璃杯盛满水,圆柱形玻璃杯中的水,中间厚边缘薄,形成凸透镜,故A正确;
B.漫画中的老鼠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应满足2f>u>f,故B错误;
C.由乙图可知,此时的老鼠的像与甲图中的老鼠相比,是放大的,左右颠倒的像,倒立的像只能是实像,故C错误;
D.若将漫画离水杯再远一些,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会变“瘦”一些,故D正确。
故选AD。
10.ACD
解析:A.当液体的体积为20cm3时,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40g,根据密度公式可得
当液体的体积为80cm3时,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100g,根据密度公式可得
联立两式,可得ρ=1g/cm3,m杯=20g;故AC正确,B错误;
D.当液体的体积为60cm3时,根据密度公式可得
m=ρV=1g/cm3×60cm3=60g
故D正确。
故选ACD。
11.AD
解析:A.由于三个水波纹形成三个同心圆,所以三次“点水”的位置都在圆心上,所以甲蜻蜓是悬停在同一个位置进行了三次“点水”,故A正确;
B.乙图中,三个圆的圆心依次向右移动,所以乙蜻蜓向右飞行,每次“点水”形成波纹的右边与下一次“点水”形成的波纹的右边在同一位置,所以乙蜻蜓飞行的速度等于水波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
C.丙图中,三个圆的圆心依次向右移动,所以丙蜻蜓向右飞行,每次“点水”形成的波纹的右边比下一次“点水”形成的波纹的右边远,所以丙蜻蜓飞行的速度小于水波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
D.丁图中,三个圆的圆心依次向右移动,所以丁蜻蜓向右飞行,每次“点水”形成的波纹的右边比下一次“点水”形成波纹的右边近,所以乙蜻蜓飞行的速度大于水波的传播速度,故D正确。
故选AD。
12.AD
解析:A.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知识,故A正确;
B.火星车要小于着陆平台,根据图甲可知,火星车和着陆平台大小基本相同,所以火星车和着陆平台不在距离“分离相机”相等的位置上,故B错误;
CD.由图片乙到丁判断,像变小了,则像距变小,物距变大,若相机焦距不变,后置相机拍摄过程中需要镜头逐步向后缩,故D正确,C错误。
故选AD。
13.BD
解析:ABC.设液体的密度为,杯子的质量为,由题意和图像可知,原来已装有液体的体积,液体和杯子的总质量为90g,由可得
即
①
由图像可知,从龙头中流入杯子的液体体积为时,液体和杯子的总质量为250g,同理可得
即
②
②-①得
解得
将代入①,解得杯子质量
故AC错误,B正确;
D.装满液体时,杯中液体的质量为
故D正确。
故选BD。
14.AC
解析:A.从图象上看,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保持温度不变,故其是晶体,其熔点为48℃。故A正确;
B.第五到第十分钟海波处于熔化过程,这个过程中海波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第八分钟,海波正在熔化,但还没有完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正确;
D.第十分钟后,杯中热水的温度与海波的温度相同,且48℃的海波的温度也高于室温,海波不能从外界吸热,不能再熔化。故D错误。
故选AC。
15.BC
解析:根据题中的实验步骤可知,有三种方法可以测定出菜油的密度,方法一:因为瓶子中装满水和菜油时,菜油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故可以通过计算水的体积来间接求出菜油的体积,所以步骤④可以省略。矿泉水瓶中的水的质量
由可知,瓶子中菜油的体积
瓶子中液体的质量
液体的密度
方法二:①③可以求出菜油的质量,④可以求出菜油的体积,从而根据质量和体积可以求出菜油的密度,故步骤②也可以省略,则其密度
方法三:水的质量
菜油的质量
则
二式相减得
整理得
故AD不符合题意,BC符合题意。
故选BC。
16.ACD
解析:A.高清摄像头的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人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是照相机的镜头,所以高清摄像头的工作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故A正确;
B.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如果该人远离镜头,物距变大,像变小,故B错误;
C.如果该人靠近镜头,物距减小,像距要相对增大,不改变镜头和成像板之间的距离时,则应通过减小凸透镜的焦距,来使像距要相对变大,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所以此时镜头的聚光能力增强,故C正确;
D.如果该人远离镜头,物距变大,像距要相对变小,不改变镜头和成像板之间的距离,则应通过增大凸透镜的焦距,来使像距要相对变小,才能在成像板上得到清晰的像,所以镜头的焦点将可能变在c点,故D正确。
故选ACD。
17.BD
解析:A.如图所示,物距等于像距等于20cm,等于两倍焦距,故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故A错误;
B.从图像可知,当物距为15cm时,像距为30cm,根据光路可逆,当物距等于30cm时,像距等于15cm,故B正确;
C.当物距足够大时,大于两倍的焦距,像距只能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故C错误;
D.当物距是18cm时,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故光屏上会成放大的像,和投影仪原理相同,故D正确。
故选BD。
18.B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质量与体积之比铜球最大,由可知,所以铜球的密度最大;又因为铁球的体积最大,铅球的质量最大,由可知,铁球的密度小于铅球的密度,因此三个球的密度关系为ρ铁球<ρ铅球<ρ铜球,所以铅球一定是空心,铁球和铜球可能是空心,也可能是实心的,故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19.AB
解析:A.由图甲可知,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故A正确;
B.由图甲可知,在0~4℃范围内,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水的质量不变,根据可知,水的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故B正确;
C.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知,在水中,密度小的水下沉,密度大的水上浮,结合水在0~4℃范围内的密度变化情况可知,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0℃、1℃、2℃、3℃、4℃,故C错误;
D.外界温度越低,越能让更多的水凝固成冰,所以当外界温度变化时,冰层的厚度也会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AB。
20.AD
解析:夏日,将装置由低温的室内移到太阳下温度升高,温度计内气体体积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管内液柱向下移动;由于气体被封闭,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根据可知,气体密度变小,故AD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D。
21.AC
解析:A.分析图像可知,物质A的熔化图像中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其所对应的温度为45℃,故物质A是晶体;物质B的温度始终上升,物质B是非晶体;A正确;
B.物质A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为45℃,B错误;
C.物质B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C正确;
D.第10min时,物质A是固态,D错误。
故选AC。
22.AD
【分析】实像是指有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像,而不是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解析:因为光线是会聚的,经过平面镜反射后不会改变传播关系,所以肯定会成一个实像。若光线经过M反射会聚后,不能再照射到镜面N上则不会形成虚线,若能照射镜面N上则可以又成一个虚像,故AD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D。
23.BC
解析:因为两物质的密度ρ1<ρ2,质量均为m0,所以两种物质体积V2< V1,要用它们按体积比1:1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物质2要全用上,物质2的体积V2= m0/ρ2,物质1的体积V1= m0/ρ1,由密度公式要用它们按体积比1:1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密度
ρ混=,
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
m剩=.
24.CD
解析:A.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冒“白气”是水蒸气越冷变成水珠的液化现象,故A错误;
B.人们吹电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增大皮肤表面的空气的流速,加快皮肤上的水分的蒸发,蒸发吸热,降低了皮肤的温度,故B错误;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它在空气中易升华吸热的特点,降低空气的温度,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水珠,故C正确;
D.冰箱工作时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内汽化吸热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冷凝器内越冷放热发生液化,故D正确。
故选CD。
25.AD
解析:A.依题意得,量筒中液体的质量为
m=161g-116g=45g
故A正确;
B.本次实验不需要单独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故B错误;
C.由图乙得,量筒的分度值为2mL,示数为50mL,即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50mL,故C错误;
D.此种液体的密度为
故D正确。
故选AD。
26.BCD
解析:A.由s-t图像可知,甲的运动速度为
由v-t图像可知,,因此甲车的速度等于丙车的速度,故A错误;
B.由v-t图像可知,,因
由可知,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乙车,故B正确;
C.因,因此经过相同的时间时,乙车在丙车前方,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因此若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向西做直线运动,故C正确;
D.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vt,表示的物理量是路程s,故D正确。
故选BCD。
27.AB
解析:AD.读图可知,液体体积为20cm3时,液体与量杯总质量为40g;液体体积为80cm3时,液体与量杯总质量为100g。则液体的密度为
故A正确;D错误;
BC.液体体积为20cm3时,液体与量杯总质量为40g,量杯的质量为
液体体积为60cm3时,液体与量杯总质量为
故B正确,C错误。
故选AB。
28.BD
解析:A.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柱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往瓶中吹气也会听到声音,这是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减小,从左往右敲击瓶子时瓶子振动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越来越高),所以声音的音调会变高,故C错误;
D.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空气柱越来越长,空气柱振动越来越慢,音调越来越低,故D正确。
故选BD。
29.BD
解析:AB.由图可知,甲运动的速度为v甲=4m/s,乙、丙运动的速度分别为
甲、乙速度相等,所以运动快慢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由于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行驶,由于v甲>v丙,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向西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行驶,由于v乙>v丙,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向西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30.CD
解析: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m甲=2g时,V甲=4cm5,甲的密度为
当乙物质的质量m乙=4g时,V乙=2cm2,乙的密度为
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故B错误;
C.体积为V乙′=5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
故C正确;
D.由图像可知,当甲、乙质量相等时,甲物质的体积较大,故D正确。
故选CD。
31.ABCD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寺里的钟振动发声,故A正确;
B.“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水中的鱼儿会被说话时惊扰,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故B正确;
C.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听出猿声是根据音色判断,故C正确;
D.“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说明趵突泉喷涌时声音很大,即响度很大,故D正确。
故选ABCD。
32.AD
解析:A.两人同行过程中的速度为
故A正确;
B.m的值是
n的值是
故B错误;
3500
C.妈妈返回的速度为
小希开始返回时,妈妈的距离为
故C错误;
D.小希返回的速度为
20~30min,两人运动的距离差为
经过30min,两人相距
故D正确。
故选AD。
33.ABC
解析:A.图甲:日晷仪能较准确地显示时间,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不同时辰,日晷仪的影子长短不同,故A正确;
B.图乙:在三音石上拍手,可听到多次回音,利用了声音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故B正确;
C.图丙:演奏时,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的振动快慢不同,是为了改变音调的高低,故C正确;
D.图丁:小孔成像仪可以在屏幕上呈现出人的倒立、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ABC。
34.ACD
解析: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显示器大小不变,则当显示器靠近挡风玻璃时,所成的像大小不变,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车辆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据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规律,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45°,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路面情况能被车内人看到”,光是由空气射入玻璃,再由玻璃中射出进入空气,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挡风玻璃是光滑的平面,司机看到像是由于挡风玻璃对光发生了镜面反射,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35.AD
解析:AB.甲、乙两金属球的密度分别为
因为两金属球是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金属球的密度大于空心金属球的密度,所以,甲球是实心的,乙球是空心的,乙球材料的密度是,故A正确,B错误。
C.金属材料的密度
质量是300g的实心球的体积
故C错误;
D.乙球中金属的体积
则空心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故D正确。
故选AD。
36.BD
解析:ABC.由甲图可知,此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不变,但熔化时都要吸热,则该物质的熔点为80℃,由表知,萘的熔点为80.5℃,二者非常接近,所以此物质可能是萘,则第10min开始熔化,第25min熔化结束,萘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故AC错误,B正确;
D.乙图表格中的所有物质都有熔点,所以都是晶体,故D正确。
故选BD。
37.BC
解析:A.天平恰好平衡,说明甲、乙质量相等,则甲、乙质量之比为
故A错误;
B.甲、乙质量相等,甲、乙分别切去相同的质量,剩余部分质量仍然相等,故天平仍能保持平衡,故B正确;
C.由题意可知体积之比为
则由可求甲、乙密度之比为
故C正确;
D.甲、乙分别切去相同的体积,根据,切去的质量不同,则剩余的部分质量不同,故天平不能保持平衡,故D错误。
故选BC。
38.BCD
解析:A.由m=ρV可知,体积相同,密度越小,质量就越小,所以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材料制造,故A错误;
B.温度升高时,体温计玻璃泡内的液体体积变大,根据,液体的质量不变,则密度变小,故B正确;
C.建筑物内起火后,温度较高,室内有毒气体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有毒气体在房间的上方,为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故C正确;
D.鸡尾酒是由几种不同的酒调配而成的,由于酒的浓度、成分不同,所以密度不同,经过调配后,不同颜色的酒界面分明,密度最大的在最下层,密度最小的在最上面,故D正确。
故选BCD。
39.AC
解析:ABC.掩膜上的电路图恰好在硅片上成清晰缩小的像,而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此投射原理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掩膜到缩图透镜的距离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故AC正确,B错误;
D.若向下移动掩膜,会使物距减小,则像距会增大,此时在硅片上不能成清晰的像;为在硅片上实现清晰的像,需要将硅片向下移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40.BD
解析:AB.如图,甲、乙的s-t图像均为直线,所以都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而0~3s,乙的路程小于甲的路程,故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故A错误,B正确;
C.0~6s,乙的路程为
s=120m-60m=60m
故乙的速度为
故C错误;
D.如图,t=4.5s时,甲的路程为135m,乙的路程为105m,所以甲、乙两车的距离为
Δs=135m-105m=30m
故D正确。
故选BD。
41.AB
解析:A.甲图中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体积变大,然后又熔化成水后体积变小而形成的,故A正确;
B.乙图中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降低冰雪的熔点,使冰雪的熔点低于气温,满足熔化条件而熔化,故B正确;
C.丙图中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当气温低于水的凝固点时,水凝固向外放热,使周围温度不至于过低,防止菜冻坏,故C错误;
D.丁图中舞台上出现的白色薄雾,是因为干冰升华时从周围空气吸热使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了雾,故D错误。
故选AB。
42.BC
解析:A.由图可知:B汽车在计时零点距离原点770m,经过70s到达原点处,B汽车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像是一条直线,因此在0~70s时间内,B车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在30s~40s时间内,A汽车与原点的距离始终为600m,即此段时间A汽车保持静止,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在0~70s时间内,B车一直以11m/s的速度向西做匀速运动。在40s~70s时间内,A汽车以20 m/s的速度向西做匀速运动,A汽车的速度大于B汽车的速度,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东运动,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在0~70s内,A汽车通过的路程为1200m,B汽车通过的路程为770m,A汽车的平均速度大于B汽车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BC。
43.BC
解析:A.在探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中无法完全做到在完全真空的环境中进行,只能无限接近真空状态,用到科学推理法,故A错误;
B.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用未点燃的完全相同的蜡烛替代点燃的蜡烛的像,用到的是等效替代法,故B正确;
C.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可以形象的表示出来,用到了物理模型法,故C正确;
D.用力的作用效果显示力的存在,把力的存在转换为作用效果,用到了转换法,故D错误。
故选BC。
44.ACD
解析:A.该液体的质量与体积是一条倾斜向上直线,说明该液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A符合题意;
B.液体的质量为
故B不符合题意;
C.当液体体积为0cm3时,烧杯与液体的质量为10g,则说明烧杯的质量为10g,故C符合题意;
D.液体的密度是
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45.AD
解析:A.蜡烛“流泪”是蜡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
B.雾的形成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雨的形成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C错误;
D.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AD。
46.ABCD
解析: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光由空气斜斜入水中时,在水面处会发生折射,但是当垂直入射时,不发生折射,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平面镜成的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当人远离平面镜时,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ABCD。
47.AB
解析:ABC.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利用密度公式可以计算得到
因此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2倍,体积相同的甲乙的质量之比为2∶1,故AB正确,C错误;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D错误。
故选AB。
48.ACD
解析:ABC.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拍摄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C正确,B错误;
D.当运动员远离摄像机时,物距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像距变小,成的像会变小。故D正确。
故选ACD。
49.ABC
解析:A.实心球的标准质量为2kg,故A符合题意;
B.根据常识可知,中学生步行的正常速度约为1m/s,故B符合题意;
C.普通教室的门高比中学生的身高高一些,约为2m,故C符合题意;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演奏时间约为46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50.BC
解析:A.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转轴”改变琵琶发出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路人借问遥招手,怕的鱼惊不应人——向路人招手发出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故B正确;
C.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用喷壶在太阳光下喷水,可以观察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C正确;
D.质量是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密度是物质本身具有的性质,与质量无关,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个过程中物体的质量变小,密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BC。
51.AC
解析:AB.砖块的尺寸规格约为
20cm×10cm×5cm
所以宽约为10cm,体积约为
V=20cm×10cm×5cm=1000cm3=1dm3
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常见物体质量可知,一块标准砖块的质量约为3kg左右,故C符合题意;
D.水的密度为1.0×103kg/m3,由物理常识可知,砖块的密度远大于水的密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52.ABC
解析:A.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根据音色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故A正确;
B.调节电视音量是在声源处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正确;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正确;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只要物体在振动,就会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D错误。
故选ABC。
53.ACD
解析:AB.两个金属球的密度分别为
因,所以A是实心,B是空心,该球材料的密度为。故A正确,B错误;
C.B球实心部分的体积为
空心球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故C正确;
D.质量是300g的该种金属的体积是
故D正确。
故选ACD。
54.AC
解析:A.因为温度升高气体的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冷空气从四面八方流过来,这样可以促进整个房间的气体流动,提高室内的温度,所以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的下面,故A正确;
B.北方冬天温度很低,水很容易结冰,结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由密度的变形公式可知,结冰后体积变大,从而把水管胀裂,所以在我国北方,冬天要对自来水管进行包裹保护,故B错误;
C.点燃酒精灯,上方的空气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密度小的热空气上升,形成对流,气流流过纸风车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故C正确;
D.为了更能适应航空环境的恶劣性,航空器材常采用密度小、强度高的合金材料或新型合成材料,因为在体积一定时,使用密度小的材料可以减轻飞机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AC。
55.ACD
解析:①潜望镜中观察景物,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现象,观察到的是虚像;
②针孔照相机属于小孔成像原理,因此成的是实像,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
③用放大镜看物体,利用的是光的折射现象中成虚像的情况;
④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属于光的折射;
⑤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利用了凸透镜的物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的成像特点,属于光的折射。
综上所述,属于实像的是②④⑤;属于虚像的是①③;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③④⑤;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AC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CD。
56.AD
解析:由图像可知,液体的密度为
当液体体积为时,液体的质量为
量杯质量为
故AD正确,BC错误。
故选AD。
57.BD
解析:AC.像与物是等大的,说明物在两倍焦距处。由题意知,距离凸透镜15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则此时物距为15cm。物距与像距相同,可得
u=v=15cm=2f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7.5cm,故AC错误;
B.当物距是18cm时,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
D.把凸透镜一半遮住后,则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成烛焰完整的像,只是由于凸透镜折射光线的数量比原来减少,像比原来变暗,故D正确。
故选BD。
58.AC
解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原理是光的折射。
A.雨后彩虹,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故A正确;
B.实验现象表明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时,红光的偏折程度小于紫光,故B错误;
C.因为白色物体能反射任何颜色的光,因此实验中使用白色屏幕可以把各种颜色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故C正确;
D.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红色玻璃只能透过红光,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故D错误。
故选AC。
59.ACD
解析: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密度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故A正确;
B.由表格可知,干松木是固体,水银是液体,干松木的密度小于水银的密度,因此固体的密度不一定大于液体的密度,故B错误;
C.根据密度的定义式可知,密度表示的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大小,纯水的密度是,表示纯水的质量为,故C正确;
D.由表格可知,铝的密度是冰的3倍,由可知,体积相同的实心铝块和实心冰块,铝块质量是冰块质量的3倍,故D正确。
故选ACD。
60.ABD
解析:A.当物距u=1.5f时,像距
v=L-u=4.5f-1.5f=3f
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当u=3f时,v=1.5f,此时
L=u+v=3f+1.5f=4.5f
则图中a为3f,故A正确;
B.当物距u=1.5f时,像距
v=L-u=4.5f-1.5f=3f
则放大率
故B正确;
C.分析图乙可知移动蜡烛每次成清晰的实像时,蜡烛与光屏的间距的最小值4f,故C错误;
D.在透镜与烛焰间放一凹透镜,由于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会延迟光线的会聚,所以需要光屏远离透镜能再次得到清晰像,故D正确。
故选ABD。
61.BD
解析:A.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们便看到了水中的鱼,人们看物体的时候总是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认为鱼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由于光的折射,实际上我们看到的“鱼”是鱼的虚像,它比鱼的实际位置高,故A错误;
B.人们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在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在地球上的人们也在“巡天”,以其它的星球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所以“坐地日行”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B正确;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笛声”是通过玉笛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根据音色辨别发声物体,能分辨出“猿声啼”是靠音色判断的,故D正确。
故选BD。
62.AD
解析:A.在图中都取质量为10g时,甲的体积为4cm3,乙的体积为8cm3,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故A正确;
B.乙物质的密度
当乙物质的体积为10cm3时,质量为
故B错误;
C.甲物质的密度
故C错误;
D.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
故D正确。
故选AD。
63.ACD
解析:AB.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由小明身高1.7m可知,他在镜中的像高是1.7m,若小林靠近平面镜1m,他的像的大小将不变,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物像向平面镜靠近的速度是相同的。小林若以0.5m/秒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像以0.5m/秒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所以像相对于他的速度是1m/s,故C符合题意;
D.若小林上移平面镜至头顶上方,物像仍然关于镜面对称,则她在镜中仍会成像,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64.ABC
解析:AB.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所以看到了鱼的虚像,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故AB正确;
CD.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岸上看到的水中“楼台”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像的大小和地上的楼台一样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BC。
65.BCD
解析:A.如图,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规律成像的,故A错误;
B.将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处,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像应成在二倍焦距以外,仅向右移动光屏,能得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C.近视眼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仅将光屏右移,像在光屏的前方,可模拟近视眼成像,故C正确;
D.蜡烛、凸透镜位置不动,用焦距8cm凸透镜替换该透镜,相当于增大了物距,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要减小像距,即光屏向左移动,所以光屏若不移动,就不再成清晰的像,故D正确。
故选BCD。
66.AB
解析:A.结成冰后,只是状态的改变,质量不变,分析图表可知,体积变大,根据密度公式分析,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故A正确;
B.由图示可知,从8℃降到0℃的过程中水的体积的变化是先减小,到4℃后又逐渐增大,根据密度公式分析可知,一定质量的水,体积减小时,密度增大,反之减小,所以,从8℃降到0℃的过程中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故B正确;
C.8℃水的体积小于-4℃冰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分析可知,一定质量的水,体积减小时,密度增大,所以8℃水的密度大于-4℃冰的密度,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温度越低,冰的体积越小,故D错误。
故选AB。
67.ABC
解析:A.“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所含的物质的量变少,质量减小,故A正确;
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 发生熔化现象,蜡烛的体积减小,故B正确;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质量、体积改变,密度不变,故C正确;
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密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ABC。
68.CD
解析:A.图甲,做固体熔化实验时,该种固体物质是晶体,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
B.图乙,声音大说明响度大,乒乓球弹开的幅度大,即振幅大,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故B错误;
C.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C正确;
D.图丁,把一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发现纸上会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此实验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D正确。
故选CD。
69.ACD
解析:A.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挡风玻璃倾斜按装,是为了避免由于平面镜成像而使车内景物的像成在车的正前方,影响司机视线,故A正确;
B.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来测距的,故B错误;
C.“智能玻璃”单向透光功能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同时减小了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故C正确;
D.HUD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便于司机观察行车数据,故D正确。
故选ACD。
70.BCD
解析:A.声音的传播路程
故A不符合题意;
B.汽车向前行驶的路程是
故B符合题意;
C.汽车鸣笛时的路碑处距离高山
故C符合题意;
D.汽车听到鸣笛回声时距离高山的距离
故D符合题意。
故选BCD。
71.AC
解析:A.根据得,铜球的体积为
故A正确;
B.铜球中铜的体积为
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故B错误;
C.空心部分注满水的质量为
球的总质量为
故C正确;
D.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如果铅球是一个实心的,根据可知,铅球的体积要小于铜球的体积;如果铅球是一个空心的,则铅球的体积有可能小于也有可能大于铜球的体积,故D错误。
故选AC。
72.AB
解析:A.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就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故A正确;
B.声源在水中,我们还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说明水能够传递声音。故B正确;
C.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改变卡片滑动速度,没有改变发声体及其结构,故音色是不变的。故C错误;
D.隔音板,是为了减小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AB。
73.ACD
解析:A.由图可知,移动光屏可承接到烛焰清晰等大的像,此时的物距等于像距,物距为20.0cm,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则u=2f,故f=l0.0cm,故A正确;
BCD.将蜡烛调至20cm刻度处时,物距u=50cm-20cm=30cm,u>2f,光屏上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为
f<v<2f
所以像的位置在60cm~70cm刻度之间,应用为照相机。
故B错误,CD正确。
故选ACD。
74.BC
解析:AB.西瓜汁变成了冰棍,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A错误、B正确;
C.盆外壁出现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过程放热,故C正确;
D.吃冰棍感觉凉爽,是因为冰棍熔化时吸热,故D错误。
故选BC。
75.AD
解析:A.平面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A正确;
B.光的色散实验中白光可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最下面应该是紫光,故B错误;
C.图中入射角为
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故C错误;
D.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D正确。
故选AD。
76.ABD
解析: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又因为看到乙车向西运动,所以乙车向西运动,且速度比甲车快。
故选ABD。
77.BC
解析:AD.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大多数物体都符合热胀冷缩的特点,故密度与温度有关,故AD错误;
B.发生火灾时,有毒气体温度较高会热胀,因此密度较小,所以会聚集在房间上方,故B正确;
C.水在0~4℃反常膨胀,因此温度越低体积越大,则密度越小,所以水在4℃时,密度最大,故C正确。
故选BC。
78.BCD
解析:A.《山海经·西山经》记载的天狗食月现象是月食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赏花游园活动中,看见五颜六色的鲜花是因为各种颜色的花只反射自己呈现的颜色,其它色光被吸收,是光的反射,故B正确;
C.《汉书》中记载了海市蜃楼,是太阳光经过大气层时,由于大气层不均匀而发生折射形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正确;
D.炎夏高炮喷雾车喷水后出现了一道缤纷彩虹,是太阳光经过光的折射形成的,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BCD。
79.ABC
解析:A.小红反射的光线经水面后发生反射后,射入小明的眼睛,所以小明看到小红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潜水员看到的是小明变高的虚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小明观察小红的像对应的光路中,CO是入射光线,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潜水员观察小明的像对应的光路中,OA是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折射角,折射角为37°,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80.ABD
解析:A.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一定会发生改变,比如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就不发生改变,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通过光的折射所成的像不一定是虚像,比如凸透镜成像时,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为实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根据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物体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无关,但密度公式可以算出物质的密度,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BD。
81.BCD
解析:A.由图像得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故A错误;
B.当
时,此时物距在f~2f之间,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实像,故B正确;
C.当
时,物距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C正确;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由大变小,故D正确。
故选BCD。
82.BC
解析:A.图甲实验:大小不同的力拨动伸出长度相同的锯条,锯条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动频率相同,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错误;
B.图乙实验:是小孔成像现象,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实验中成倒立的实像,故B正确;
C.图丙实验:选用可折转的光屏,通过改变显示反射光线的纸板的位置,可以探究反射光与入射光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故C正确;
D.图丁实验:为了便于测量小车下滑过程所用的时间,应采用坡度较小的斜面,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较长,故D错误。
故选BC。
83.ACD
解析:A.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会变大,所以要拍局部特写,可以把手机靠近花卉一些,故A正确;
B.洗脸时更靠近一点平面镜看时,由于像到镜子的距离变小,这时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大,感觉自己的眼睛变大了,像到自己的距离近了,故B错误;
C.装水的水杯相当于是一个凸透镜,故贴在盛水玻璃杯后的字变大了,是光的折射现象,其原理与放大镜的原理相同,故C正确;
D.手影游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ACD。
84.BCD
解析: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轻舟已过万重山”说明轻舟在运动,若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乘客与轻舟得相对位置不变,轻舟是静止的,故A错误;
B.“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中“水浅”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由于空气中的折射角大于水中的入射角所造成的,而眼睛以为光是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玉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鱼惊”是因为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BCD。
85.BD
解析:AD.时间内汽车的图像为一直线,表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但速度方向与时间内相反,故A错误,D正确;
BC.时间内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路程没有变化,汽车此时速度为零,处于静止状态,故B正确,C错误。
故选BD。
86.CD
解析:A.冰箱制冷是利用制冷剂在冷冻室汽化吸热,在冷凝器液化放热来工作的,故A错误;
B.打开冰箱门时出现 “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制冷剂在冷冻室汽化吸热,使冷冻室温度降低,故C正确;
D.电冰箱内侧壁的“霜”,是冰箱内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CD。
87.CD
解析:A.用粗绳扎住这块火山岩,浸没在量筒中测它的体积,使测得的体积偏大,密度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测量过程中观察量筒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是正确的读数方法,不影响密度大小,故B不符合题意;
C.测量火山岩体积时,发现火山岩吸水性很强,使测得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故C符合题意;
D.测完火山岩体积,将其取出立即放在天平的盘中称质量,使测得的质量偏大,密度偏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CD。
88.BCD
解析:A.甲处的像成在光屏上,所以是实像,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意,甲处的像比乙处大,但是并不知道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所以乙处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缩小的,故B符合题意;
C.移动蜡烛,光屏先后在P同侧的甲、乙两处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且甲处的像比乙处大;像成在光屏上,所以都是实像,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也越大,所以凸透镜在乙的右侧,物体在凸透镜的右侧,则P点位置在乙的右侧,故C符合题意;
D.根据题意,先在甲处成像,后在乙处成像,像变小,则物距变大,所以蜡烛的移动方向向右,故D符合题意。
故选BCD。
89.ACD
解析:A.甲车的速度为
故A正确;
B.乙车的速度为
时,甲、乙两车相距的距离为
故B错误;
C.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
故C正确;
D.丙车的速度为4m/s,大于乙车的速度,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由东向西运动,以丙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故D正确。
故选ACD。
90.BC
解析:AB.由图可知,物距和像距分别为
u=30.0cm,v=15.0cm
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
u>2f,f
30cm>2f,f<15cm<2f
解得
7.5cm
C.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C正确;
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要使光屏上烛焰清晰的像变大,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同时光屏要远离透镜,故D错误。
故选BC。
91.CD
解析:AB.由图像可知,0~7s内,小车的通过的路程为6m,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故AB错误;
CD.由图像可知,小车在0~2s内通过的路程是2m,小车在5~7s内通过的路程为
s'=6m﹣2m=4m
时间相同,由速度公式可知,小车5~7s内的速度大于0~2s的速度,故CD正确。
故选CD。
92.BD
解析:ABC.由题中数据可知该铁球的体积
V球=350mL﹣200mL=150mL=150cm3
铁球金属的实心体积
小于球的体积150cm3,所以该球是空心的,铁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V=V铁﹣V实=150cm3﹣100cm3=50cm3
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D.当铁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时,水的体积
V水=V空=50cm3
注入水的质量
m水=ρV水=1.0g/cm3×50cm3=50g
铁球和水的总质量
m总=m水+m球=50g+790g=840g
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93.AD
解析:A.一杯果汁喝掉一半,含有的物质变少了,质量自然变小,而果汁依然是果汁,物质没变,所以密度不变,故A正确;
B.物体被带到太空只是改变了位置,质量、密度都不会改变,故B错误;
C.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块熔化成水后,是状态发生了变化,质量不会改变,但密度却变大了,故C错误;
D.打了气的车胎里气体增多,质量增加,而它的体积却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故密度变大,故D正确。
故选AD。
94.BD
解析:A.由图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为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2f=20cm,则f=10cm,故A错误;
B.当f=10cm,2f=20cm,当u=25cm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故B正确;
C.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蜡烛和光屏之间距离为45cm,移动凸透镜无法形成等大的像,故C错误;
D.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到10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故D正确。
故选BD。
95.ABD
解析: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糕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正确;
B.冬天在室外活动时,从人嘴呼出“白气”,这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
C.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会出现“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里冒出来的温度较低的冷气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错误;
D.用干冰使舞台“云雾缭绕”,这是干冰升华吸热,导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ABD。
96.BC
解析:A.从图象可以看出,该物质在BC段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BC段为熔化过程,熔点为80℃,故A错误;
B.物质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故B正确;
C.在第10min时,熔化过程已结束,物质处于液态,故C正确;
D.物质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9min熔化过程结束,熔化过程共经历了4min,故D错误。
故选BC。
97.AD
解析:A.“响鼓也要重锤”,能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重锤时鼓面振动的幅度变大,响度变大,故A正确;
B.“万簇俱静”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B错误;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分辨说话者,故C错误;
D.“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够通过固体传播,故D正确。
故选AD。
98.ABD
解析:A.发声的音叉能将乒乓球弹开,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听到水中音乐芯片发出的音乐声,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故B正确;
C.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的振动频率发生变化,是为了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故C错误;
D.倒车雷达通过回声定位,利用超声波原理,由装置在车尾保险杠上的探头发送超声波撞击障碍物后反射此声波,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间的实际距离,然后提示给司机,避免与障碍物的相撞,故D正确。
故选ABD。
99.ACD
解析:A.航空器材的体积一定,由可知,材料的密度越小,航空器材的质量越小,所以航空器材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材料制造,故A正确;
B.冰墩墩从地面被带到空间站后,其质量将不变,因为所含物质多少没变,与位置改变无关,故B错误;
C.天平也有最大量程,因此在称物体质量前,应先估测被测物体的质量,以免超过其量程,对天平的损坏,故C正确;
D.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但体积不变,由可知密度变小,故D正确。
故选ACD。
100.ACD
解析: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此固体的密度为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不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质量、体积无关,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CD。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D
AD
AC
BD
ABD
BD
AC
AC
AD
AC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D
AD
BD
AC
BC
ACD
BD
BC
AB
A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C
AD
BC
CD
AD
BCD
AB
BD
BD
C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BCD
AD
ABC
ACD
AD
BD
BC
BCD
AC
BD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AB
BC
BC
ACD
AD
ABCD
AB
ACD
ABC
BC
题号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AC
ABC
ACD
AC
ACD
AD
BD
AC
ACD
ABD
题号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答案
BD
AD
ACD
ABC
BCD
AB
ABC
CD
ACD
BCD
题号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答案
AC
AB
ACD
BC
AD
ABD
BC
BCD
ABC
ABD
题号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答案
BCD
BC
ACD
BCD
BD
CD
CD
BCD
ACD
BC
题号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答案
CD
BD
AD
BD
ABD
BC
AD
ABD
ACD
ACD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必刷多项选择题50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必刷多项选择题50题(含答案解析),共5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汽车超速行驶非常危险、害人害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单项选择题50题刷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单项选择题50题刷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共4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以下几个研究实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必刷计算题50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必刷计算题50题(含答案解析),共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