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湖北十堰市部分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湖北十堰市部分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
    湖北十堰市部分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
    湖北十堰市部分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北十堰市部分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十堰市部分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是风化作用的两种基本类型。生物借助物理和化学风化起到风化助推作候要素关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依据图,在自然态下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①到②物理风化增强、化学风化增强、无生物风化
    B. 从②到③物理风化减弱、化学风化减弱、有生物风化
    C. 从③到④物理风化增强、化学风化减弱、有生物风化
    D. 从④到①物理风化减弱、化学风化增强、无生物风化
    2. 在图所示四种气候中,地表产生风化壳(风化物堆积而成)最厚的是( )
    A. B.
    C. D.
    3. 图示意四种景观图片,主要属于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
    A. ①②B. ②③
    C. ①③D. ②④
    【答案】1. C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湿度增加,物理风化减弱,化学风化增强;温度升高,物理风化增强,化学风化增强;图中从①到②气候由干变湿,生物变多,生物风化作用逐步增强,A错误;从②到③气候由冷变热,物理风化增强,化学风化增强,B错误;从③到④,气候由湿变干,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化学风化减弱,有生物风化,C正确;从④到①,气候由热变冷,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气候越湿,温带越高的地方,生物量越多,地表的风化壳越厚;A图气候湿热,风化作用强烈,风化壳最厚,A正确;BCD对应的气候不是最湿热的,风化壳不是最厚的,BC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高山上的流石滩、花岗岩球状石蛋,都是物理风化形成的,①③正确;魔鬼城是风蚀作用形成的,角峰、刃脊都是冰蚀作用形成的,②④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千湖沙漠位于巴西东北部沿海地带,由众多白色的沙丘和深蓝色的湖泊组成。该沙漠所在地区最大风频为东南风,但该沙漠却难以西扩,而是以每年20m的速度不断向大西洋扩张。图示意千湖沙漠的位置及区域内气温与降水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千湖沙漠”雨季降水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赤道低压控制B. 东南信风影响
    C. 暖流增温增湿D. 飓风频繁登陆
    5. 千湖沙漠难以西扩的原因是( )
    ①东南信风背风地带②沙漠沙子湿度较大
    ③近海大陆架较宽浅④周围地区植被茂密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③④D. ①②④
    6. 图左为“千湖沙漠”景观图,右图为六位游客在向一沙丘行走,推测行走方向是( )
    A. 正南向正北B. 东南向西北
    C. 西南向东北D. 东北向西南
    【答案】4. A 5. D 6. C
    【解析】
    【4题详解】
    该地位于南半球低纬地区,“千湖沙漠”位于赤道附近,由气候资料图可知,当地降水分干湿两季,雨季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A正确;该地区旱季受东南信风控制,B错误;该地区洋流性质不会因季节而变化,C错误;赤道地区地转偏向力较小,不易形成飓风,不是影响雨季降水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读图可知,千湖沙漠位于赤道附近,当东南信风北移控制该地时,千湖沙漠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风力较弱,吹沙移动的力量小,①正确;该地属于热带雨林,区域内年降水量较多,沙子湿度较大,不易起沙,所以难以向西扩展,②正确;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茂密,阻挡沙漠西扩,④正确;近海大陆架较宽浅与千湖沙漠难以西扩没有关系,③错误。①②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沙漠难以西扩,而是以每年20m的速度不断向大西洋扩张,结合沙漠沿岸的海陆位置可知,大西洋位于该地东北侧,所以可推断该地沙丘向东北方向移动,则导致该地区沙丘移动的风向为西南风,则沙丘的东北坡位于背风坡,坡度陡坡,沙丘的西南侧为迎风坡,坡度缓,由景观图可知人面向沙丘的缓坡移动,故推测行走方向西南向东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16年9月17日受台风“莫兰蒂”影响,我国福建受到当年最大范围的台风雨影响,造成严重灾害。与夏季生成的台风相比,秋台风势力常常更强大、造成损失更严重。完成下面小题。
    7. 形成台风“莫兰蒂”的天气系统是( )
    A. B.
    C. D.
    8. 属于台风“莫兰蒂”带来的自然灾害主要有( )
    ①狂风②暴雨③梅雨④赤潮⑤风暴潮⑥海啸
    A. ①②④B. ①②⑤
    C. ③④⑥D. ④⑤⑥
    9. 秋台风比夏台风势力强大,原因是秋台风形成时( )
    A. 西北太平洋海面温度高B. 副热带高压强度大
    C. 亚洲高压影响增强D. 南下冷空气势力强
    【答案】7. D 8. B 9. A
    【解析】
    【7题详解】
    形成台风“莫兰蒂”的天气系统属于气旋,选项A为冷锋,A错误;B选项为暖锋,B错误;C选项为反气旋,C错误;D选项为气旋,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台风带来的灾害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①②⑤正确。梅雨是准静止锋造成的,与台风无关,③错误。赤潮是水体富氧氧化造成的,与台风无关,④错误。海啸主要是由地震引起的,与台风无关,⑥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秋季之所以易出现超强台风,首先与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从北向南移动造成的海温偏暖有关。进入秋季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陆地降温较快,海洋降温较慢,水温较高,海洋表层提供的能量也就更大,从热量条件上来说,更有利于强台风的生成、维持和发展,A正确;副热带高压在夏季强度大,B错误;亚洲高压在冬季势力强大,且台风形成与海面温度有关,与亚洲高压无关,C错误;秋台风是气旋,不是锋面,南下冷空气势力强形成锋面雨,D错误。故选A。
    每年东非草原上因降雨都会出现壮观的动物大迁徙。从5月中下旬开始食草动物如野斑马、角马等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出发,七八月到达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到了10月,离开马萨伊马拉向塞伦盖蒂回迁。图为东非草原动物迁徙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属于食草动物迁徙区气候特征的是( )
    A. 全年高温多雨
    B.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C.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 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11. 导致食草动物迁徙的气候原因是( )
    A. 赤道低压带的季节性移动
    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副热带高压与盛行西风交替影响
    D. 副热带高压与信风交替影响
    12. 食草动物北迁马萨伊马拉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部分地区北风吹,雪花飘
    B. 武汉地区经历梅雨期、伏旱期
    C. 我国西北地区正处风力作用强盛期
    D. 武汉莘莘学子们迎着东南日出上学
    【答案】10. D 11. A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文可知,食草动物迁徙区为东非高原上的东非草原上,又读图,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近,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对流运动弱,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根据已学知识,热带草原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干湿季差异显著,D对BC错;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A错。故选D。
    【11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食草动物迁徙的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根据材料信息“每年东非草原上因降雨都会出现壮观的动物大迁徙”提示及已学知识可知,赤道低压带控制下会带来降雨,所以导致食草动物迁徙的气候原因是赤道低压带的季节性移动,5月中下旬开始食草动物如野斑马、角马等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出发,七八月到达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5月中下旬开始—七八月,赤道低压带北移,雨带北移);到了10月,离开马萨伊马拉向塞伦盖蒂回迁(七八月—10月,赤道低压带南移,雨带南移)。综上所述,A对;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般是导致东亚冬夏季风和南亚冬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B错; 副热带高压与盛行西风交替影响主要形成地中海气候,C错; 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影响下主要形成热带沙漠气候,D错。故选A。
    【12题详解】
    塞伦盖蒂的食草动物向北迁徙时,说明北部马萨伊马拉进入雨季,即北半球进入雨季(5月中下旬开始—七八月)。此期间我国部分地区已过冬季,不会北风吹,雪花飘,A错;武汉地区经历梅雨期、伏旱期,B对;我国西北地区风力作用强盛期已过(北半球进入雨季,植被覆盖率上升等使风力作用减弱),C错;武汉莘莘学子们迎着东北日出(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上学,D错。故选B。
    图为40°N地区二分两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日出日落大致时间图,依据此图,可以很好的理解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及正午太阳的方位。完成下面小题。
    13. 国庆节至元旦期间,武汉(30°N)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变化正确的是( )
    A. 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昼变短
    B. 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昼变长
    C. 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昼先变短后变长
    D. 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昼长先长后变短
    14. 图示意地球上四个特殊纬度①、②、③、④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方向,推测四个特殊纬度正确的是( )
    A. ①0°、②23°26'N、③23°26'S、④66°34'S
    B. ①0°、②23°26'S、③23°26'N、④66°34'N
    C. ①90°、②66°34'N、③66°34'S、④0°
    D. ①90°、②66°34'S、③66°34'N、④0°
    15. 图示意武汉市光谷附近某公路的一段,图中路旁为太阳能路灯,路灯上方为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据此图可以推断该段公路的近似走向是( )
    A. 东南-西北走向B. 西南-东北走向
    C. 东西走向D. 南北走向
    【答案】13. C 14. B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国庆节至元旦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先向南移再向北移,武汉(30°N)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昼长变化先变短后变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据图可知,①②③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都是90°,表明太阳可以直射,应位于南北回归线上及其之间,再根据正午太阳的方向进一步判断,①地正午太阳正南、正北方位对称分布,位于赤道上;②地正午太阳方位始终朝向正北,位于南回归线上;③地正午太阳方位始终朝向正南,位于北回归线上;④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0°,有极夜现象,正午太阳的方位朝北,其位于北极圈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图示太阳能电池板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北,所以电池板面对正南方向,根据电池板面对正南方向建立指向标,可以确定图中道路大致呈南-北走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5月25日至28日,亚洲部分地区发生大范围冷空气活动。图为5月26日11时该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中甲、乙两线示意锋的位置,丙为低压中心。
    (1)指出丙东部、西部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并根据气压分布状况比较乌兰巴托和北京风力的强弱。
    (2)判断甲、乙锋的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3)描述P地在乙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
    【答案】(1)丙东部水平气流运动方向为东南向西北(或向西北),西部水平气流运动方向为西北向东南(或向东南)。乌兰巴托等压线密集,而北京等压线稀疏,所以乌兰巴托比北京风力强。
    (2)甲锋为暖锋,乙锋为冷锋。理由:根据气旋水平气流的运动方向可知,甲锋附近南侧暖气团势力强,主动向东北方向移动,(或甲属于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为暖锋;乙锋附近北侧冷气团势力强,主动向东南方向移动,(或乙属于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为冷锋。
    (3)P地在乙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P地在乙锋过境时,阴或雨、有风、降温;P地在乙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解析】
    【小问1详解】
    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即判断风向,在图中气旋东部和西部分别选择一些点画出风向,结合气旋为低压中心,可得图示气旋东侧水平气流运动方向为东南(偏东),图示气旋西侧水平气流运动方向为西北(偏西)。风力判读:同一幅图,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由此可知,乌兰巴托等压线密集,而北京等压线稀疏,所以乌兰巴托比北京风力强。
    【小问2详解】
    判断锋面类型主要看冷暖气团的主动程度。甲、乙分别位于低压中心(气旋)的东西两侧,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故在气旋东部的甲处表现为南方的暖气团主动向北方的冷气团移动,形成暖锋。乙地位于气旋的西部,在气流逆时针流动作用下,表现为由来自北方的冷气团主动向南方的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
    【小问3详解】
    由上题可知,乙地位于气旋的西部,在气流逆时针流动作用下,表现为由来自北方的冷气团主动向南方的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P地在乙锋即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P地在乙锋过境时,暖气团被迫抬升,天气表现为阴天、下雨、刮风、降温;P地在乙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新西兰由南北二岛组成,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库克海峡两岸陡峻,位于南岛和北岛之间,常年多风,但有一个季节风力特别强劲,称为海峡的风季。新西兰南岛地形以山地为主,面积占该岛70%,其中南阿尔卑斯山纵贯南岛中西部,这对南岛东、西岸的年降水量产生影响。南岛最高峰库克山海拔3764米,山地冰川面积较大,侵蚀地貌发育。左图为新西兰示意图,右图为新西兰南岛库克山的冰川地貌图。

    (1)说明库克海峡风季的季节,并解释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2)推测新西兰南岛年降水的空间差异,说明南岛冰川面积较大的原因。
    (3)指出南岛库克山冰川侵蚀地貌的常见类型,分析该岛西南沿海海岸线十分曲折的原因。
    【答案】(1)冬季;位于西风带;喇叭口状海峡,两岸陡峻,易产生狭管效应,增大风力;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更强。
    (2)南岛年降水量西岸大于东岸。南岛纬度较高,山地为主的地形,海拔高,常年气温偏低;受来自海洋上湿润的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大,积雪深厚,冰川面积大。
    (3)库克山冰川侵蚀地貌常见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U形谷。西南海岸线十分曲折的原因:该岛西南沿海位于板块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导致沿海地形破碎;地质史上,冰川发育,海岸线地带受冰川刨蚀作用形成峡湾;沿海风浪大,海水侵蚀加剧海岸线的曲折。
    【解析】
    【小问1详解】
    新西兰地处中纬,位于中纬西风带;由图可知库克海峡形状为喇叭口状海峡,加之两岸地形陡峻,易产生狭管效应,增大风力;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北正午太阳高度角差异大,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加大了风力,所以风力大。
    【小问2详解】
    南岛年降水量西岸大于东岸。南岛纬度较高,常年受中纬西风影响,以山地地形为主,南岛最高峰库克山海拔3764米,海拔高,常年气温偏低;受来自海洋上湿润的西风影响,西侧地处中纬西风带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年降水量大,积雪深厚,冰川面积大。
    【小问3详解】
    库克山冰川广布,地貌以冰川地貌为主,常见的地貌有:角峰、刃脊、冰斗、U形谷。西南海岸线十分曲折的原因:该岛西南沿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导致沿海地形破碎,海岸线曲折;地质史上,该地区冰川广泛发育,海岸线地带受冰川刨蚀作用形成众多U形谷,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形成峡湾地貌,海岸线曲折;沿海风浪大,海水侵蚀加剧海岸线的支离破碎,导致海岸线曲折。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自然状态下,受流水运动的影响,分水岭一侧的河流依据侵蚀原理会抢夺另一条河流的河水,迫使被抢夺的河流改道。
    材料二地质历史时期,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距今1.9亿年前,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成陆,形成湖泊,称“巴蜀湖”。此后气候趋于炎热干燥,盆地内形成了大量盐卤,并保存于地层中,至今仍被开采利用。2000多万年前,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巫山东西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山体主要为石灰岩),产生河流袭夺现象,湖水外泄,古长江进而向西南继续袭夺金沙江河道,使金沙江成为长江正源。左图为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形和现代水系分布图。右图为河流袭夺前后水系变化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巫山两侧河流的袭夺及图,描述河流袭夺的条件。
    (2)简述河流袭夺后古湖盆自然环境在水域面积、植被类型、土壤的变化。
    (3)四川盆地盐矿资源极其丰富,简述盐矿形成过程。
    【答案】(1)分水岭的岩石较软,易被流水侵蚀;河流彼此距离较近;两条河流海拔有差异,存在高位河流与低位河流;低位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动能强,河流溯源侵蚀力强
    (2)水域面积减少,大部分区域由水生环境演变为陆生环境;水生生物减少(分布范围减小),陆生生物增多(分布范围变大);土壤逐渐形成、增厚。
    (3)四川盆地地质史上由海洋转为内陆湖,湖水盐度高:盆地地形封闭;盐分结晶析出成大量盐卤;地质稳定,沉积环境变稳定;盐卤层被沉积物堆积覆盖,形成盐矿。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巫山山脉以石灰岩为主,岩性较松软,抗侵蚀能力较差,山脉隆起受张力影响,山体岩石易破碎被侵蚀;由图可知,两条河流距离较近;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侧河流为袭夺河,西侧河流为被袭夺河,东河河流的河床低于西侧河流,能够袭夺西侧河流,两条河流海拔有差异,存在高位河流与低位河流;山脉隆起加大东侧河流落差,溯源侵蚀作用增强,成功袭夺西侧河流,低位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动能强,河流溯源侵蚀力强。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为陆地形成内流湖泊,后来巫山被切穿,湖水外泄,水生环境逐渐转化成陆生环境,气候趋于干燥;水域面积不断减小,水生生物的数量减少,陆生生物的数量增多;适合土壤发育的面积增大,土壤逐渐形成并增厚。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四川盆地曾经是古海盆,边缘隆起抬升,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成湖泊,后气候炎热干燥,湖水不断蒸发,盐分不断析出、积累,四川古海盆形成了大量盐卤;四川盆地地形相对封闭,沉积环境稳定,有利于沉积物的沉积,盐层被沉积物覆盖,保存于地层中,形成盐矿。

    相关试卷

    湖北省十堰市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地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北省十堰市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地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北省十堰市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地理试卷原卷版docx、湖北省十堰市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A卷)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A卷)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台风“杜苏芮”消亡的原因包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十堰市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十堰市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地理试卷,文件包含湖北省十堰市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地理试卷pdf、2024年高三4月调考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