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澳大利亚的国树—桉树占全国森林面积的80% 。2019年9月到2020年1月中旬澳大利亚山火导致全国大部分林区着火,损失严重,但大部分桉树仅仅只是烧光了枝叶,山火过后快速“复活”。澳大利亚山火肆虐,浓烟四处飘散,连2000公里外的新西兰冰川都受影响,原本白茫茫的冰川,被澳大利亚吹来的烟雾污染至焦糖色。下图示意澳大利亚的山火分布区域。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携带焦糖色物质至新西兰冰川的风是( )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2.澳大利亚森林火灾后,对于起火区域,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土壤矿物质增多B.荒漠化加重C.树种更丰富D.土壤含水量减少
3.对图中四地气候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降水季节差异大B.②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③地雨热不同期D.④地分干湿两季
我国是个多暴雨的国家,除西北个别省区外,大部分地区都有暴雨出现。我国从晚春到盛夏,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形成一场场暴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我国几乎没有大范围暴雨分布的省区最可能是( )
A.甘肃B.陕西C.新疆D.西藏
5.6~7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出现持续性暴雨,对其形成影响较大的是( )
A.冷锋徘徊不前B.副热带高压活动
C.高大地形阻挡,气流抬升D.洋流活动
6.持续性暴雨常常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淹没成“海”,城市经济损失远远超过附近乡村地区,主要原因是( )
A.暴雨降水量大B.洪水不能及时排泄
C.经济发达,人口稠密D.应急救灾机制不健全
图左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M为断层线,图右示意岩石图物质循环,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类型的岩石。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①、②、③、④岩石形成的地质年代从早至晚的排序是( )
A.②③④①B.②④③①C.④②③①D.①③④②
8.下列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砂岩-甲B.砂砾岩-丁C.石灰岩-乙D.花岗岩-丙
9.该地未形成断层山,主要是由于该地( )
A.茂密森林保护地表结构的完整B.地壳长时期处于缓慢下沉状态
C.断层构造的规模和升降幅度小D.地质史上遭受到严重外力侵蚀
下图示意我国30°N附近某地正午时房屋内的光照情况,图中时钟为北京时间,下表中数据为某月19日—24日正午时阳光照射在该房屋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地最可能是( )
A.成都B.杭州C.拉萨D.武汉
11.表中所示19日—24日期间( )
A.北半球正值夏季B.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C.该地白昼逐渐增长D.该地黑夜逐渐增长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洞庭湖流域”主题的探究性学习。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了汨罗江根多奇妙的现象: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前后,汨罗江的水位往往会暴涨,原本顺流的汨罗江下游河水会出现“江水倒流”的现象;而在雨季结束后,常出现夏秋旱或夏秋连旱天气,但河流不会断流。下图为洞庭湖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汨罗江下游河水出现“江水倒流”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汨罗江沿岸农业用水量大,水位降低②多条河流汇入洞庭湖,湖水水位上涨
③汨罗江河床海拔低于洞庭湖湖床④洞庭湖水位远高于汨罗江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3.造成汨罗江流域夏旱、秋旱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
A.暖锋B.冷锋C.高压系统D.低压系统
14.在持续干旱期间,汨罗江不会断流是由于( )
A.降水补给多B.蒸发量少C.地下水补给稳定D.冰川融水补给多
地理工作者通过钻探对M岩层(沉积岩)进行研究。下图示意钻探区地形及获得的钻探数据,下图中数据包括M岩层底面的海拔高度和埋藏深度(单位m)。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图示区域的地貌是( )
A.背斜山B.背斜谷C.向斜山D.向斜谷
16.下列四条线路,出露地表的岩层由老变新的是( )
①从钻探点Ⅰ到钻探点Ⅱ ②从钻探点Ⅱ到钻探点Ⅲ ③沿左侧等高线b向北 ④沿右侧等高线b向西南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二、综合题(17,18题各20分;20题12分)
1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N两地≥10℃积温值范围各为多少度?请说明判断M、N两地积温值出现的理由。
(2)P、N所在地形区,地表崎岖,试分析其各自的成因。
(3)M、N地区为湿润地区,但M地区在7、8月份常出现旱情;N地区全年干旱频发。简要分析两地干旱形成的主要原因。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的竹丝扣瓷,又称“瓷胎竹编”,起源于清代中叶,当时主要用做贡品。由于世道艰辛,技艺几经绝传。20世纪50年代经重新发掘、恢复生产。80年代,平乐从事瓷胎竹编的厂家有10多家,规模最大的竹编厂拥有技术工人三、四百人,形成了当地竹编工艺的高峰期,产品畅销港澳、东南亚、英、意、美等地区和国家;而2010年,仅仅能找出70多名会此手艺的师傅。
竹丝扣瓷是以“景德镇”名瓷为胎,精选邛崃山一带阴面的健壮慈竹为材料,专门择取生长2-3年、节距2尺左右,无划伤斑迹的壮竹,经过破竹、烤色、抽匀等十几道手工工序,“百斤原竹只抽丝八两”。然后,让根根竹丝依胎成形,紧贴瓷面,所有接头之处都做到藏而不露,整个过程全凭双手和一把刀进行手工编织,工艺复杂、制作考究,宛如天然生成。精心制作一套竹丝扣瓷耗时达数月之久。
(1)分析邛崃山一带成为竹丝扣瓷的主要竹材产地的气候条件。
(2)分析当今竹丝扣瓷产业从业人员极少的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壳运动及外力作用是影响黄河冲积扇沉积物剖面特征的主要因素,在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下,沉积物沉积的过程在时间上是连续的。黄河冲积扇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地势较高的地带。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决口改道。图1为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及城市A到B一线冲积扇剖面示意图。图2为城市C第四纪理论与实际沉积剖面图。
(1)分析图中冲积扇的成因?
(2)描述冲积扇上城市A到B一线沉积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3)判断城市C岩层的沉积在时间上是否连续,并从地质作用角度推断其可能成因。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面积(m²)
6.97
6.98
6.99
7.00
6.99
6.98
参考答案:
1.C 2.C 3.B
【分析】1.图中显示,新西兰位于澳大利亚东南边,浓烟要由澳大利亚飘向新西兰必须盛行偏西风,南半球的盛行西风为西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森林火灾后,在短期内,灰烬中矿物质非常丰富,因此土壤矿物质会增多,A正确,不符合题意。澳大利亚森林火灾后,起火区域植被覆盖率下降,荒漠化可能加快,B正确,不符合题意。澳大利亚森林火灾后,起火区域大量树种被烧毁,只有少数树种存活,从而使得当地树种更单一,C错误,符合题意。澳大利亚森林火灾后,起火区域经过烧烤,蒸发量增加,植被的涵养水源功能下降,因此土壤含水量减少,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3.①地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季节差异小,A错误。②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B正确。③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C错误。④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D错误。故选B。
【点睛】熟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及气候类型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C 5.B 6.C
【分析】考查我国降水特征,降水成因,城市内涝的危害。
4.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且位于非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大,因而几乎没有大范围暴雨分布;甘肃、西藏均有部分地区处于季风区,而陕西完全位于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甘肃、西藏、陕西都有可能形成大范围暴雨。故选C。
5.我国大陆上大范围暴雨的形成主要与冷暖空气交汇的锋面雨带有关,其位置随季节由南向北推移。4~5月,华南地区暴雨频繁发生;6~7月,准静止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徘徊,使得该地区常出现持续性暴雨;7~8月华北、东北多暴雨,且暴雨强度很大;9月雨带又逐渐南移。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是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部的偏南暖气流与北方南下冷气流交汇形成的,锋面雨带随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北进南退而移动。故选B。
6.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故暴雨造成的损失巨大,C对;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持续性暴雨引发的洪水都不能得到及时排泄,B错;城市的洪涝应急救灾机制一般都比较健全,D错;降水量大是暴雨的一般特征,并不是城市经济损失远超乡村的主要原因,A错。故选C。
7.B 8.C 9.D
【解析】7.读图可知,断层M将石灰岩②断开,故石灰岩②早于断层形成;断层M形成后,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④;而后遭受侵蚀,形成侵蚀面,之后接受沉积,形成砂砾岩③,再次接受沉积,形成砂岩①,故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②④③①。综上所述,故选B。
8.风化物形成乙,乙为沉积岩;形成风化物的只能是岩石,所以甲丁均为岩石,所以丙为岩浆,甲为岩浆岩,最后推测丁为变质岩。砂岩、砂砾岩、石灰岩等均是沉积岩,对应乙;花岗岩为岩浆岩,对应甲。故选C。
9. 由图可知,断层构造上面存在一侵蚀面,说明当时地壳处于上升状态,期间受到外力的强烈侵蚀作用,而后地壳下沉,接纳沉积,因而断层山难以存在,所以原因是地质史上遭受到严重外力侵蚀,D正确,B错。森林植被对地形影响较小,A错。如果没有被外力侵蚀,即便断层构造的规模和升降幅度小,也可能形成断块山,且根据②岩层被错断的幅度可推测断层构造的升降幅度较大,C错。故选D。
【点睛】判断岩层新老关系的一般方法:(1)沉积岩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①根据岩层层序判断(下层较老,上层较新);②根据生物化石判断(不同生物化石形成的年代不同)。(2)其他岩层新老关系判断:①根据侵入岩侵入的岩层来判断(侵入岩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②根据断层来判断(若断层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则断层的时间晚于其岩层的形成时间)。
10.C 11.B
【解析】10.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30° N ,图中窗影朝向正北,当地地方时为12点;而图中时钟为北京时间14:00。根据地方时计算规律,判断该地位于90° E 附近,成都经度为104°E,杭州经度为120°E,拉萨经度为91°E,武汉经度为114°E,因此该地最有可能是拉萨,C正确,BCD错误。故选C。
11.表中信息显示,该地阳光照射面积先增加后减小,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故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后向北移,时间应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正值冬季,A错误;此时地球公转趋向于近日点,公转速度加快,B正确;该地白昼先变短,后变长,C错误;黑夜先变长后变短,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公转的速度不断发生变化,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
12.D 13.C 14.C
【解析】12.端午节前后正是长江流域的6月梅雨季节,降水多,当洞庭湖受到长江大洪峰影响,水位出现暴涨之后,洞庭湖的水位便会高于汨罗江下游的水位。这时,大量的湖水乃至长江水都会倒灌进入汨罗江。因此,这个时候的汨罗江水便不再是自东向西注入洞庭湖,而是自西向东反向流动。②④正确;雨季农业用河流水量小,①错误;泊罗江自东向西注入洞庭湖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面,一般会带来降水,A错误;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面,一般会带来降水,B错误;高压中心气流作下沉运动,水汽不易凝结,降水少,七八月份,梅雨季节过后,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到长江流域,C正确;低压系统,中心气流上升,水汽冷凝有可能形成降水,D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持续干旱期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河流水位降低,地下水水位高于河流水,补给汨罗江,河流不断流,AB错误,C正确;汨罗江纬度低,没有冰川融水补给,D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端午节前后正是长江流域的6月份,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形成梅雨季节,降水多;七八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到长江流域,形成伏旱;河流补给方式中,地下水最为稳定。
15.B 16.C
【解析】15.以I、II、III三个钻探点为例,Ⅱ处岩层底部海拔为198米,较两侧的150米为高,所以岩层中间向上弯曲,为背斜,岩层底部海拔加上底层的深度应为地表海拔,故该地中间地面高度为255米,两侧为269米和270米,说明地势中间低,两翼高,应为谷地,所以该地为背斜谷(以IV、V、VI三个钻探点计算,结果一致),B正确,ACD错。故选B。
16.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地质构造为背斜,背斜构造岩层中间老两翼新。由所学知识可知,沉积岩层具有沉积顺序,越往上,岩层越新。由上题计算可知,II钻探点位于谷地,I和III钻探点位于谷坡。从钻探点I(地表海拔为269米)到钻探点II(地表海拔为255米),地表海拔降低,但M岩层底面海拔明显较高,说明上覆岩层可能被侵蚀,出露岩层逐渐较老,①错误;从钻探点II(地表海拔为255米)到钻探点III(地表海拔为270米),地表海拔升高,但M岩层底面海拔明显较低,说明其上覆岩层较多,出露岩层逐渐较新,②正确;沿左侧等高线b向北,由背斜中部向两翼,出露岩层逐渐变新,③正确;沿右侧等高线b向西南,由背斜两翼向中部,出露岩层逐渐变老,④错误。②③组合正确,故选C。
【点睛】形态上看,背斜一般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山岭,向斜发育成谷地。但是,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17.(1)M地:5500~6000℃N地:4000-4500℃。M地为四川盆地,海拔低,N地为云贵高原,海拔高
(2)P地为横断山脉(区),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高山和深谷,加上流水对河谷的侵蚀作用,形成山河相间,地表崎岖的地貌。N地(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邢成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
(3)M地(四川盆地)地形封闭,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气温高,蒸发量大;N地虽降水丰沛,但喀斯特地貌多溶洞、地下暗河(漏斗)等,大量地表水渗到地下
【分析】本题目以中国区域图为背景材料,涉及积温、地表特征、干旱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图中M、N两地≥10℃积温值范围各为5500~6000℃;4000-4500℃。根据经纬度信息,M地为四川盆地,海拔低,积温高;N地为云贵高原,海拔高,积温低。
(2)根据经纬度信息,P地为横断山脉(区),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高山和深谷,加上流水对河谷的侵蚀作用,形成山河相间,地表崎岖的地貌。N地位于云贵高原,这里石灰岩广布,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邢成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
(3)结合图示分析可知,M地处于四川盆地,地形封闭,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气温高,蒸发量大;N地位于云贵高原,虽降水丰沛,但喀斯特地貌多溶洞、地下暗河(漏斗)等,大量地表水渗到地下,导致干旱。
18.(1)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多云雾天气。
(2)选材苛刻,瓷竹与竹丝要求严格;纯手工制作,生产效率低;序复杂,制作周期长。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生产竹材的气候条件、竹丝扣瓷产业从业人员极少的原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读图可知,邛崃山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海拔高,夏季较为凉爽,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从降水看,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无霜期长。受地形影响,多云雾天气,有利于竹子生长。
(2)当今竹丝扣瓷产业从业人员极少的原因主要从原料、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角度分析。从原料看,“专门择取生长2-3年、节距2尺左右,无划伤斑迹的壮竹,经过破竹、烤色、抽匀等十几道手工工序,“百斤原竹只抽丝八两”选材苛刻,瓷竹与竹丝要求严格。从生产效率看,“精心制作一套竹丝扣瓷耗时达数月之久”,纯手工制作,生产效率低;工序复杂,制作周期长,经济效益低,所以多数人员不愿从事该生产。
19.(1)山区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河流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携带大量泥沙;沟谷水流流出山口后,由于坡度变缓,流水分叉,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导致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沉积,形成冲积扇。
(2)自西向东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自西向东沉积物厚度逐渐变小。
河流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物质后沉积且沉积较少。
(3)沉积不连续(沉积发生中断),缺失了P1地层。
由于地壳运动,先形成的P1地层被抬升;风化剥蚀后,导致该地层消失,之后继续接受沉积。
【分析】本题以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及城市剖面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冲积扇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岩层成因分析,考查学生读图析图、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山区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河流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携带大量泥沙;当河流流出山口后,由于摆脱了侧向约束,地势趋于平缓,流速降低,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
(2)读图可知,自A到B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沉积物厚度逐渐自西向东变小。沉积物是由河流携带而来,在冲积扇地区,随着河流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物质后沉积且沉积较少,所以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沉积物厚度逐渐变小。
(3)按照图2中左图来看,在温度环境中,沉积了N2层后应有P1层沉积,而实际情况是缺失了P1岩层,说明沉积不连续。该地缺失P1岩层是由于地壳运动,先形成的P1地层被抬升;风化剥蚀后,导致该地层消失,之后继续接受沉积,所以沉积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C
B
C
B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C
C
B
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培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