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试卷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
    • 试卷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 答案
      参考答案.docx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1页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2页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1页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2页
    参考答案第1页
    参考答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件包含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命题人: 审核人: 命题时间: 2024.11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考古学家在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出土的一处单人墓葬中,发现一组由30多件玉璧、玉珠等组成的面饰,覆盖于菜主人的面部,形似玉覆面。“玉覆面”是此类遗存在国内新石器时代发现的首例。“玉覆面”的出现反映了当时该地区
    A. 处于中华文明中心地带 B. 部落中已出现了权贵阶层
    C. 社会分工更加细致严密 D. 玉器制作技术居国内前列
    2. 西周时期,每套编钟由大小3枚组合而成,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每套编钟数目逐渐增多,有9枚一组的和13枚一组的,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早期全套编钟不仅有65枚,而且其形制的个性化特征突出。周代编钟的变化反映出
    A. 贵族凭借乐器提高了地位 B. 权力重心呈现出下移趋势
    C. 新石器时代文化得到传承 D. 礼乐制度已融入百姓生活
    3.《荀子·礼论》道:“礼起于何也? 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可见,荀子主张“礼”意在
    A. 要求君主迎合民众需求以延续统治
    B. 将礼作为君主规范民众言行的手段
    C. 以性恶论作为糅合儒法思想的基点
    D. 革新儒学以适应君主专制强化趋势
    4. 下图是秦始皇出巡行路线示意图,公元前219年巡行至琅琊时,刻石曰:“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据此可知,秦始皇东巡
    A. 旨在强化臣民国家认同C. 重在考察边疆军政事务
    B. 有利于强化家国一体观念D. 消除了关东士民敌对情绪
    5. 汉景帝阳陵埋葬品极为丰富,总数达 10余万件,以成群成组的猪、马、鸡等动物陶俑,繁多的各种生活器具俑和陶人俑最为有名。其中人俑只有真人三分之一大小,身着美丽服饰,相较于秦兵马俑的庄严肃穆,汉俑更显平和从容。这反映了
    A. 西汉制陶技术达到了更高成就 B. 经济生产已恢复至秦初水平
    C. 文景之治时期安定的社会氛围 D.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6. 汉代在开辟与西域的商路后,派遣宗室公主与丝绸之路上的大国君主和亲日益受到重视; 此外还组织学者围绕西域风土人情等著书立说。这些举措提升了汉朝在丝绸之路上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最终促使汉王朝成为西域诸国朝贺纳贡的“天朝”。这表明汉代
    A. 丝绸之路与拓展外交空间相契合 B. 边疆治理仰赖于经济发展
    C. 华夏认同观念萌发促成国家统一 D. 各民族间实现和谐与平等
    7. 前秦、北魏政权非常重视通往淮河流域的水道建设,开凿了不少渠道。前秦“于丰阳县立荆州,以引南金奇货、弓竿漆蜡,通关市”,北魏“于南垂立互市,以致南货”。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 政治稳定促进了区域交往 B. 南方渐成全国的经济重心
    C. 城市发展推动了交通建设 D. 分裂中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8. 东晋时期,盛行一种“权贵合议体制”,军国大事乃至特殊情况下的君主立嗣,都需经太宰、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尚书令等上层人物共同参议。东晋以此实现了太子的更换、帝位的更迭。由此可知,这种体制
    A. 体现了权力的斗争 B. 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C. 得益于江南的开发 D. 抑制了门阀的势力9. 据敦煌卷子《天宝十载(751)二月酒行安胡到芬牒》记载,安胡到芬的20瓮糟酒被官方征用,有司先支付1匹生绢(相当于580文铜钱),其余酒价暂时赊欠。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河西地区 B. 货币经济逐渐萎缩
    A. 布帛是主要支付手段 D. 物价呈现上涨趋势
    C. 铜钱流通量存在不足10. 文成公主入藏后,蓄使入唐朝贡频繁,吐蕃物产大量带进中原,多为金银玉器及马驼等,一些精美贡品深受唐朝皇帝喜爱并向群臣展示。据此可知,唐蕃B. 基本上停止了纷争
    A. 确立政治隶属关系 D. 维系双方友好交流
    11. 后唐灭梁后,称梁为“伪”。唐庄宗李存勖视梁为僭伪,发展出一套“尊唐贬梁”的书写规范。但在墓志这类较具私人性的文字中,前梁旧臣常用各种方法避书“伪梁”。这说明
    A. 宗法血缘关系衰落 B. 政治立场影响历史认知
    C. 儒家思想影响淡化 D. 正统之争决定价值判断
    12. 武则天时期举办射箭比赛,设置赏额,最后名列前茅者全是胡将,第一名高句丽人泉献诚奏言:“陛下令选善射者,今多非汉官,窃恐四夷轻汉,请停此射。”武则天“善而从之”。这有利于
    A. 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B. 促进考试程序完善
    C. 推动社会秩序重建 D. 助推科举革新进程
    13. 唐开元十一年 (723年),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尚书省仍具有“天下政本”的地位。但是,从高宗、武后时期开始的六部体制独立化和使职化趋势却日益加强。这一发展趋势表明当时
    A. 政事堂的职能发生变化 B. 君主专制统治得到了强化
    C. 三省分权制衡逐渐完善 D. 宰辅机构丧失中枢决策权
    14. 两税法确立了“支留合送”的税收分配方案,将地方税收总额分为留州、送使、上供三部分,且采用“以支定收”的原则,严格核定州、使两级的分配额。由此可见,两税法
    A. 削弱了藩镇需据的物质基础 B. 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势头
    C. 增加了中央政府的税收名目 D. 保障了封建经济的良性运转
    15. 在莫高窟的礼佛画中,晚唐之前主要是以佛为中心,入朝佛像礼拜; 晚唐五代以后则变为先拜地方长官,后在其带领下向佛像礼拜。该变化说明
    A. 纲常伦理观念逐渐淡化 B. 政治形势影响艺术创作
    C. 政教合一稳定封建统治 D. 排佛运动影响佛教发展
    16. 长沙铜官窑是唐代享誉盛名的外销瓷窑,所产瓷器纹饰多样,植物纹尤以莲花纹和椰枣纹居多。下图所示的青釉褐斑贴花椰枣纹瓷壶,即运用西亚贴膜印花的技法表现阿拉伯传统植物椰枣的形象。据此可知,唐代
    A. 注重制瓷技术创新 B. 陆上丝绸之路繁盛
    C. 融汇吸收异域文化 D. 社会审美意趣多元
    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 17、 18题8分, 19题24分, 20题12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一
    材料二
    汉末中原动乱,地处丝绸之路要道的河西走廊等地区的军民却因为战事鲜及而享受着相对平静的生活。关内的战乱导致移民涌入,将农桑技术与先进的中原文化带入这一地区。《后汉书·孔奋传》记载:“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臧(今甘肃武威) 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陈寅恪指出:“西晋永嘉之乱,中原魏晋以降之文化转移保存于凉州(主要指今甘肃一带)一隅。”
    一一摘编自朱浒《传承与分立:魏晋南北朝墓室壁画中所见胡人形象》
    从地图中 A、B、C三个区域,任意选择两个,概括该地区壁画分布的特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陈寅恪视力发掘诗词的史料价值,并在史学研究中大量运用,成为其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即“以诗证史”“提诗入史”或“以诗释史”的方法⋯⋯他之所以对唐诗史料价值的阐述和运用相当多,不仅是因为隋唐史是其史学研究的重点,还因为唐代是中国诗歌最盛的时代,唐诗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出处
    ————摘编自徐国利《陈寅恪对“以诗文证史”史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等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一个信息(填写序号即可),指出它所反映的唐朝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选取信息对应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之诏,景帝时(前155年) 复“三十税一”制,东汉时,刘奇曾实行“什一之桃”,不久又恢复“三十税一”旧制。汉初规定,不分男女,每人每年缴纳“口服” 20钱;15岁至56岁,不分男女,每人每年征112钱,谓之“一翼”,骗《三国志·魏志·夫帝记》记载,曹魏“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锅二匹、绣二斤两己,他不得擅共复。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最缺也”。
    ———摘编自王文东(浅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
    材料二
    秦汉至明清各朝赋役制度屡有更改变化,考察时有四个方面值得注意; ①赋与役分和合及其程度; ②赋与役各自所占的比重; ③赋役征派的主要依据或标准; ④赋役的课征形态。若从这四方面纵观我国封建赋役制度的演变过程,唐代度程庸调制而实行两税法,是一个转折性变化,一个区分阶段性的标志。
    ————摘编自林正根《隋唐至明清土地、赋役与农民起义问题》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与曹魏赋税制度的不同之处。(8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是“一个转折性变化,一个区分阶段性的标志”的理由。(12分)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革和演变对当今社会的启示。(4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考察,为了维持基本的社会秩序,人们往往通过三种方式对社会进行控制,从而实现治理的目标:第一种是神学的宗教控制,即神治; 第二种是宗法的道德控制,即人治; 第三种是理性的法律控制,即法治。在以上治理模式中,神治往往与人治、法治相伴始终。
    ———摘编自李静《社会转型期稳定问题历史回溯与当代审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诗歌内容

    雪暗凋填画, 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 胜
    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日本泥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
    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卿衡》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
    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二首》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鼙鼓:
    指代军队或者战争)
    白居易《长恨歌》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
    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朝奏:
    韩愈向唐宪宗上奏《谏迎佛骨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相关试卷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件包含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共8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