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07 力(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07 力(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docx
    • 学生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07 力(知识梳理+典例+练习)(学生版).docx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07 力(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第1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07 力(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第2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07 力(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第3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07 力(知识梳理+典例+练习)(学生版)第1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07 力(知识梳理+典例+练习)(学生版)第2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07 力(知识梳理+典例+练习)(学生版)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07 力(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07 力(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文件包含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07力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docx、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07力知识梳理+典例+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二、新课标要求
    2.2.3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2.4 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
    三、知识梳理与典例
    一、力
    1. 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F表示。
    2.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同时存在。
    3. 产生力的条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物体间要有相互作用。
    (1)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2)不接触的物体之间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空中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磁铁吸引铁球的力等。
    4. 力的单位
    (1)国际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牛),用符号N表示。
    (2)感知一些力的大小
    托起两个鸡蛋用力约1N;拿起物理课本用力约2N;拿起500ml瓶装矿泉水用力约5N;托起一个篮球所用的力约为5N;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500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如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
    (2)形变包括形状和体积的改变,可以是很明显的,也可以是非常微小的,有时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但是我们可以放大观看。
    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1)仅速度大小发生改变;如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止,物体加速或减速运动。
    (2)仅速度方向发生改变;如物体匀速转动。
    (3)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如人造卫星绕地球的转动。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 力的三要素
    (1)概念: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2)理解力的三要素
    ①任何一个力都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因素。
    ②力的三要素决定力,当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改变时,力的作用效果就会随之改变。
    ③因为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所以我们描述一个力时,就必须指明该力的三要素。
    2. 力的示意图
    (1)力的示意图
    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方式叫做力的示意图。
    (2)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即受力物体;
    ②确定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上,可以在受力物体的中心,也可以在与施力物体接触表面的中心。
    ③确定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④确定力的大小: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同一物体上受到多个力时,线段的长度应与力的大小成比例。注意在箭头旁标出力的符号,要标上数值和单位。
    如图表示的是人用200牛的力沿图中所示方向拉小车时该力的示意图。
    力的示意图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如上图所示,人穿上旱冰鞋推墙时,对墙施加了一个向右的作用力;同时人后退,表明墙对人也施加了一个向左的作用力。
    大量事例说明: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样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同时发生的,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理解力的相互性
    (1)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说明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而言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是同时存在的,要确定是施力物体,还是受力物体,一般由研究对象来决定。
    例如,我们研究放在桌面上的书受到的支持力,书就是受力物体,支持书的桌面就是施力物体;要研究书对桌面的压力,则桌面为研究对象,即桌面是受力物体,书是施力物体。

    (2)相互作用力的同时性
    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没有先后之分。例如,运动员用脚踢球时,球受到脚的力的作用,同时脚也受到球的力的作用;当球飞离脚时,球不受脚的作用力,同时脚也不受球的作用力(均选填“受”或“不受”)。
    (3)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性质是相同的,但各有各的作用效果。
    3. 拓展: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彼此间的力分别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但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该规律也叫牛顿第三定律(高中)。
    4. 利用力的相互性解释有关现象
    (1)火箭升空:火箭对喷出的燃气有向下的推力,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燃气会对火箭有一个向上的反推力,使火箭加速向上运动(均选填“上”或“下”)。
    (2)走路:人走路时,脚用力向后方蹬地,对地面有向后的力的作用→同时地面对脚产生一个反向的向前的作用力→人在这个反向作用力的作用下前行。
    (3)游泳:人游泳时,手用力向后方划水,对水有向后的力的作用→同时水对人产生一个向前的作用力→人在这个反向作用力的作用下前行。
    【例题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发生了作用
    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答案】A
    【详解】ABC.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产生,至少要有两个物体,两个物体之间一定发生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故A正确,B、C错误.
    D.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比如并排放置,不相互挤压的桌子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例题2】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
    A.与力的大小有关 B.与力的方向有关
    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与受力面积有关
    【答案】C。
    【详解】推课桌下部和上部,是力的作用点不同,使课桌发生了不同的运动情况。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例题3】在下列比赛项目中,有关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头顶球射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用力把弓拉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用球拍击打网球,网球被反弹回去,同时球拍网面凹陷,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击打排球时,手感到疼,是因为球对手的作用力比手对球的作用力大
    【答案】D.
    【详解】A.头顶球射门,改变球的运动方向,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力把弓拉弯,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正确,不符题意;
    C.用球拍击打网球时,球拍网面凹陷,说明球拍也受到了来自于球的反作用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击打排球时,球对手的作用力和手对球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五、弹力
    1.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1)形状的改变:指受力物体的外形发生变化,如物体发生伸长、缩短、弯曲等变化。
    (2)体积的改变:指受力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如用力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体积的改变一般包括形状的改变)。
    (3)形变的普遍性:任何物体受力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可以直接看见;有的形变极其微小,要用特殊的方法将其微小形变放大后才能显示出来。
    2. 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有的物体能自动恢复到原状,这样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有的物体不能自动恢复到原状,这样的形变称为塑性形变。
    3. 弹性和塑性
    (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例如弹簧、气球、钢尺等。
    (2)塑性:有些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例如橡皮泥、铝导线等。
    (3)弹性限度: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撤去力后物体也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例如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4. 弹力
    (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一是两物体直接接触;二是物体间要发生弹性形变,二者缺一不可。弹力是接触力,物体间不接触不会产生弹力,但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3)对弹力的理解
    ①弹力是一种常见的力,我们平时所说的推力、拉力、压力和支持力,都属于弹力的范围。
    ②对一个弹性物体来说,在弹性限度内,物体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其产生的弹力越大。
    ③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因此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受力物体是与它接触使其形变的物体。
    (4)弹力的方向:物体间的弹力方向都与接触面垂直,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实例分析:以足球放在木板上为例,分析足球和木板间发生的弹力情况。

    以足球为研究对象:因为足球使木板发生了弹性形变,木板要恢复原状,所以会对足球产生一个竖直向上的弹力,习惯叫支持力F支。
    以木板为研究对象:因为木板使足球发生了弹性形变,足球要恢复原状,所以会对木板有一个竖直向下的弹力,习惯叫压力F压。
    因为物体形变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所以足球放在水平木板上时,足球和木板间的弹力方向都与水平面垂直。
    (5)分析几种常见的弹力
    ①压力: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表面,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②绳的拉力:作用点在绳与被拉物体的接触点上,方向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③支持力:作用点在支持物体与被支持物体的接触面上,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
    A对斜面的压力 绳子的拉力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六、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生活中的测力计有多种,常见的有弹簧测力计、握力计、弹簧秤、托盘秤等。
    2.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的主要构造有弹簧、指针、刻度盘、挂钩等。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些弹簧测力计。
    3. 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且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这就是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
    4.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
    ①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能否回到原来指示的位置,以防止弹簧卡壳。
    ②认清零点(调零):测力前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应该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
    ③认清量程: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
    ④认清分度值:使用前要认清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牛。
    (2)使用时
    ①拉力的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②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③记录数据要带单位。读数时,不需要估读。
    ④待测的力(物体)一定要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一端,严禁倒挂。
    5. 材料的力学性能
    (1)材料的力学性能
    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受力时的变形行为及其抵抗破坏的能力,通常包括弹性与塑性、脆性与韧性等。无论是何种材料,一般受力时都要发生形变。有的会发生弹性形变,有的会发生塑性形变。不同材料发生弹性形变、塑性形变的难易程度不同。有些材料当受力达到一定值时,会发生突然断裂,且无明显的塑性形变,这种性质叫做脆性。例如,轻轻一掰,饼干就会变成碎片。
    (2)力学性能是选择材料的重要指标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发明了很多具有特殊力学性能的新材料。有的材料不但很轻,而且强度很高,例如铝合金、碳纤维等。有的合金材料还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用这种材料制作的产品,经过冷却,可以揉做一团,等到受热后,形状会自动恢复。
    【例题4】如图所示是用手压弹簧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是由于弹簧形变产生的力是( )
    A.弹簧对手的作用力 B.手对弹簧的压力
    C.地面对弹簧的支持力 D.弹簧的重力
    【答案】A
    【详解】弹簧形变产生的力叫弹力,作用在手上,即由于弹簧形变产生的力是弹簧对手的作用力,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例题5】放在桌上的书本,受到支持力的作用,这个力的受力物体是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_,乒乓球掉在地上,马上会弹起来,使乒乓球弹起来的力_______(属于/不属于)弹力;它是由于_______(乒乓球/地面/桌子)发生弹性形变。
    【答案】书本,桌子,属于,地面。
    【详解】支持力是桌面对书本向上的弹力,这个力的受力物是书本,施力物是桌面。
    乒乓球掉在地上,对地面产生力的作用,地面受到力后发生形变,对乒乓球产生一个反作用力,所以这个力属于弹力,由于施力物是地面,故是地面发生了形变。
    【例题6】如图,在图中画出小球受到的拉力与斜面对小球支持力的示意图。

    【答案】见右图。
    【详解】小球受到的拉力F方向沿绳子向上;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与小球对斜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而小球对斜面的压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作用点在斜面上,所以斜面对小球支持力F支垂直于斜面,两个力的作用点都可以画在小球的重心上,如图所示。
    【例题7】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要竖直放置,不能倾斜
    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弹簧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C.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要注意观察指针是否在零刻线和分度值、量程
    D.如图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2N
    【答案】C。
    【详解】A.弹簧测力计可以测任何方向的力,弹簧测力计测力时,弹簧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即可,故A错误;
    B.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的长度越长,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弹簧的伸长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故B错误;
    C.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一定要注意观察标尺的零刻线、分度值和量程,零刻线不指零,要进行调零,故C正确;
    D.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4N ,故D错误。
    故选C.
    七、重力
    1.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重力的单位为N。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物体。
    2. 重力的特点
    (1)普遍性: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不论它是运动还是静止,不论它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2)不等性: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不是地球的吸引力,它只是地球吸引力的一个分力。
    (3)非接触性:重力是非接触力,空中的飞机、树上的苹果都受到重力。
    八、重力的大小
    1. 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约为9.8Nkg。
    2. 重力的计算
    (1)公式:G=mg
    G表示重力,单位是牛顿(N);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
    在地球上,g约为9.8N/ kg,粗略计算中,可取10N/ kg。
    (2)g=9.8N/ 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为9.8N。
    (3)使用公式G=mg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公式中各物理量都必须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②会将公式正确变形,并能灵活运用。
    如已知物体的重力求质量时,可将G=mg变形为m=G/g。
    3. 重力和质量比较

    4. 一些物体的重力大小
    一瓶500ml可乐的重力约5N;物理课本的重力约2N;一个篮球重力约5N;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500N。
    九、重力的方向
    1.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理解为与水平面垂直指向地心,不能说成“垂直向下”。
    2.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应用
    (1)检查是否竖直
    例如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利用悬挂重物的细线来确定竖直方向,这是因为悬线的方向与重力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用这种原理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或检查装饰画是否竖直,这种悬挂重物的细线叫做铅垂线,如图甲所示。
    (2)检查是否水平
    用如图乙所示自制水平仪(由倒T形平板与铅垂线组成),检查时将水平仪放在物体表面上,若铅垂线与水平板上的中心刻线(图中红色标记)重合,则说明物体表面是水平的,若铅垂线偏向刻线的右侧,则表明物体表面左高右低。(选填“高”或“低”)
    十、重心
    1. 重心
    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作用的表现就好像它作用在某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重心是一个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的等效作用点。
    2. 对重心的认识
    (1)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其重心的位置除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如图所示是小半杯水、大半杯水时杯子和水总重力的重心的大致位置。

    (3)物体重心的位置不一定都在物体上。如图所示,铁环的重心不在环上,而在环心处。
    (4)有时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同一物体受到几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
    3. 确定重心的方法
    (1)悬挂法确定重心
    如图甲所示,先在A点把薄板悬挂起来,薄板静止时,所受的重力方向与悬绳的拉力方向在同一竖直线上,所以薄板的重心一定在通过A点的竖直线l1上。然后在B点把薄板悬挂起来(图乙),同理知,薄板的重心一定在通过B点的竖直线l2上,l1和l2的交点就是薄板重心的位置。
    (2)支撑法确定重心
    如图丙所示,把物体放在手指上,仔细调节物体,使其在手指上达到一个平衡状态,物体的重心与支点在同一条竖直线上,在支点的上方。
    4. 提高物体的稳定程度
    增大支撑面或降低重心可以提高物体的稳定程度。在生活中人们常常要用到这些知识。
    十一、重力的由来
    1. 重力的由来
    (1)牛顿的观点: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2)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对它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
    2. 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大小关系
    重力是由于地球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的大小并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除在两极处物体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外,在地球其他各处物体的重力都略小于万有引力。
    【例题8】图是悬挂在课桌旁的文具袋。请在图中标出文具袋重心O的大致位置,并以O为作用点画出文具袋静止时的受力示意图。

    【答案】见右图。
    【详解】文具袋静止时的受力重力和拉力,作用点都在重心O处,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且二力平衡。根据悬挂法知道,文具袋重心O,应在悬点的正下方,结合文具袋的形状比较规则知道,由对称性知道,重心的位置如图.
    【例题9】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跟它质量成正比
    B.根据重力的计算公式可知,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所以制成了重锤线
    D.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答案】B
    【详解】A.根据公式 G=mg可知,g值不变,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kg是质量的单位,N是力的单位,即kg和N是不同物理量的单位,两者之间不能画等号,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所以制成了重锤线,利用重锤线,可以判断画是否挂正,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上,几何中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在外圆的圆心上,不在物体上,所以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故D正确,D不符题意。
    故选B.
    【例题10】我国计划在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力大约是地球地面附近同一物体所受引力的1/6。若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90kg宇航员登陆月球。(g取10N/kg)
    (1)该宇航员从地球到达月球后质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该宇航员在地球上所受的重力是多大______?
    (3)若该宇航员在地球上最多能搬起重800N的物体,则它在月球表面最多能搬起的物体的质量约是多大_____ ?
    【答案】(1)不变;(2)900N;(3)480kg。
    【详解】(1)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位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该宇航员从地球到达月球后,位置改变、质量不变。
    (2)宇航员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G=mg=90kg×10N/kg=900N
    (3)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的引力,大约是地球地面附近同一物体所受引力的1/6 ,则
    g月=16g
    因为同一个人在地球上和月球上所能举起物体的最大重力相同,所以该宇航员在月球上最多能举起物体的重力是800N,在月球表面他最多能举起物体的质量
    m最大=G最大g月=800N16g=800N16×10N/kg=480kg
    四、实验专题
    一、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设计实验】本实验需要研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拉力的改变通过在弹簧下每次增加两个钩码(每个钩码对弹簧的拉力均为0.5N)来实现;弹簧的伸长量通过利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长度得出,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器材】弹簧、钩码(数个)、铁架台、刻度尺等。
    【进行实验】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拉力F/N
    0
    1
    2
    3
    4
    5
    6
    弹簧伸长量
    ΔL/cm
    0
    0.40
    0.80
    1.70
    1.60
    2.00
    2.40


    (1)将弹簧悬挂在支架上,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自然伸长状态时的长度L0,即原长,记入表格中;
    (2)在弹簧下挂2个钩码,通过刻度尺读出弹簧的伸长量△L,记入表格中。
    (3)在弹簧下每次增加2个钩码,通过刻度尺读出每次弹簧的总伸长量,记入表格中。
    (4)实验完成后,将所有钩码取下,观察弹簧的形状。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以拉力F为横坐标,弹簧的伸长量ΔL为纵坐标,画出弹簧伸长量ΔL与弹簧受到的拉力F的关系图象。

    【分析论证】分析图像可知,在0~6N的范围内,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说明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大小成正比。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且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这就是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
    【交流与评估】当弹簧超过弹性限度时,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不再成正比关系,撤去外力,弹簧也无法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
    通常我们感觉到物体的质量越大,就越重。因此可作出猜想: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存在一定的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受的重力越大。
    【设计实验】
    本实验需要测量的两个量分别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受到的重力,故我们需要用天平测出质量(或选用质量已知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力,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多个(质量已知)。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把1个50g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当钩码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钩码所受的重力,记录在表格中。
    (2)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测出2个、3个、4个、5个、6个钩码所受的重力,记录在表格中。
    【分析论证】
    (1)数据处理: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描点连线,画出G-m图象。

    (2)分析表格中数据,观察画出的G-m图像,归纳结论。
    ①由实验数据可知,当质量成倍增加时,重力也成倍增加,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不变。
    ②由G-m图像可知,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这是正比例函数图像,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实验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约为9.8Nkg。
    如果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地球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g=G/m。
    【例题1】小欢同学在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时,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如图所示图像,图中L是弹簧的长度,F是弹簧受拉力的大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像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大小成__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当弹簧受到的拉力为5N时,弹簧发生的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弹性形变;
    (2)弹簧不受力的时候,弹簧的长度是_______cm,当这根弹簧的长度为4cm时,此时弹簧受到的拉力为_______N。
    【答案】(1)正比,是;(2)2,4。
    【详解】(1)如图所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大小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大小比值是一个定值,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大小成正比;当弹簧受到的拉力为5N时,在弹性限度范围内,故是弹性形变。
    (3)如图所示,弹簧不受力的时候,拉力F为0,此时弹簧的长度是2cm;根据图像可知,拉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量的比值为
    k=ΔxF=5cm-2cm6N=12cm/N
    当这根弹簧的长度为4cm时,弹簧的伸长量为2cm,则此时弹簧受到的拉力为
    F=Δxk=2cm12cm/N=4N
    【例题2】小华同学在探究“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1)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2)测量物体重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如图所示放置,因为重力的方向是 的,并且要等到物体静止时再读数,根据 原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
    (3)如图是第二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测力计的分度值是 N,物体的重力是 N。
    (4)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受到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 。
    【答案】(1)地球;(2)竖直向下,二力平衡;(3)0.2,2;(4)正比.
    【详解】(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测力计要竖直放置。等物体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即拉力与重力平衡,根据拉力大小得出物体重力大小。
    (3)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指针正指在2N刻度线,故物体的重力为2N。
    (4)根据表中数据,有
    1N0.1kg=2N0.2kg=3N0.3kg=4N0.4kg
    即物体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定值,故二者成正比。
    五、综合练习
    1.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用脚踢足球时,脚并没有感觉疼痛,说明球没有给脚力的作用
    B.运动员用头顶球时,头感觉很痛,说明球给头的力比头给球的力大
    C.运动员用力踢球和头顶球,使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D.运动员用力踢球和头顶球,仅仅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而球的速度大小不变
    【答案】C
    【详解】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运动员用脚踢足球时,球也给脚力的作用,故A错误;
    B.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球给头的力与头给球的力相等,故B错误;
    C.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运动员用力踢球和头顶球,使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C正确;
    D.运动员用力踢球和头顶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球的速度也会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2.某同学“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根据测量不同质量的钩码所在甲、乙不同星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G-m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一地点,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比值是定值
    B.若用石块代替钩码进行该实验,能够得到相同结论
    C.甲星球表面上质量为4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60N
    D.相同质量的物体在甲、乙两星球表面上的重力相同
    【答案】D
    【详解】A.由图可知,甲、乙均是过原点的直线,所以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的比值为定值,故A正确;
    B.用钩码做实验,是因为钩码的质量已知,不需要再进行测量,用石块代替钩码进行实验,需要先用天平测出石块质量,但是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故B正确;
    C.由图可知,质量为4kg的物体在甲星球上所受的重力为60N,故C正确;
    D.由图可知,质量为8kg的物体在甲星球上所受的重力为120N,在乙星球上所受的重力为40N,所以物体在甲星球上所受的重力为乙星球上所受的重力的3倍,故D错误。
    故选D。
    3. 重力的方向可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研究:随着β角的改变,悬线OA与水平面的夹角将____ (选填“改变”或“保持不变” ),据此可知,重力方向总是________的,生活或生产中______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试举一例)。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
    【答案】保持不变,竖直向下,重垂线,地球。
    【详解】地球周围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用来检查墙壁砌得是否竖直的重垂线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4.空易拉罐里放一些水,调整后可在如图所示位置保持静止,请在图中画出此时易拉罐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答案】见右图。
    【详解】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力,重心在支点的正上方,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过物体的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即从支点的正上方画带箭头的线段,方向竖直向下,符号为G,如图所示。
    5. 一辆自重为3×104N的大卡车,车上装载着40包水泥,每包水泥的质量为80kg,g=10N/kg。求:
    (1)该卡车上水泥的总重力;
    (2)如图所示是一桥头上的标志牌。请你通过计算,该卡车载40包水泥通过该桥梁时是否超载?
    【答案】(1)3.2×104N;(2)6.2t

    相关试卷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05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梳理 典例 练习)(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05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梳理 典例 练习)(教师版),文件包含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05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docx、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05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梳理典例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02 声现象(知识梳理 典例 练习)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02 声现象(知识梳理 典例 练习)教师版),文件包含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02声现象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docx、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02声现象知识梳理典例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物理 专题02 声现象(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物理 专题02 声现象(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物理专题02声现象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docx、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物理专题02声现象知识梳理+典例+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