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3《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教案第1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教案第2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教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3《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教案,共11页。
    初中语文 八上第三单元 《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陈与义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名篇有《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等。他的诗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二、故事背景 这首诗是诗仙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李白在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此次李白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三、理解诗意原文: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注释荆门:荆门山,在现在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形势险要。楚国:楚地。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怜:爱。一本作“连”。万里:形容行程之远。 译文:我乘舟远渡荆门外,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游览。群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渐渐隐去,长江仿佛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空中云霞如同绮丽的海市蜃楼。我更加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辞万里为我送行。四、问题归纳1.颔联中“随”字用的好,谈谈好在何处。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2.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3.揣摩尾联,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 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五、课文主题 描绘了荆门一带壮阔、奇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故乡的思念和依依不舍之情。钱塘湖春行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迁居陕西渭南,曾官左拾遗。著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较多的一个。《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其中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二、故事背景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此前诗人曾因得罪权贵而被贬为江州司马,精神上因此受到严重打击,思想上也由“兼济天下”转为“独善其身”。这时,他为避免在朝为官遭受党争之祸,主动要求到外任杭州刺史。离开了京师,心情恬静一些,该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三、课文诗意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释初:刚刚。几处:形容数量少。 暖树:朝阳的树。新燕:刚从南方飞来的燕子。啄:取、衔。渐:逐渐,慢慢地。欲:想要。才:刚刚。没:淹没,盖住。不足:不够。 译文:孤山寺之北贾公亭之西,湖水初涨,水平齐岸,与云气相接。几只黄莺争着飞向朝阳的树唱歌啼鸣,不知谁家刚从南方飞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繁多的野花渐渐开放,光彩照耀,想要使人的眼睛迷乱,青草初长成,刚能淹没马蹄。我最爱湖东景色总觉走不完看不够,因为掩映于绿杨浓阴里的白沙堤别有一番景致。四、问题归纳1.赏析“争”“啄”两个字的妙处。 这两个动词,细致传神地刻画出了一幅早莺争着飞向朝阳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2.用“乱”修饰“花”,用“浅”修饰“草”有什么好处? 用“乱”修饰“花”,写出了花的多和繁,并化静为动,写出了花争芳斗妍、竞相开放的情态,从而突出了花的繁茂和其姹紫嫣红的色彩;用“浅”修饰“草”,写出了草在初长时的样子和它嫩绿的色彩,突出了初长芳草的鲜嫩。3.“行不足”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心情愉悦,完全沉浸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乱”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五、课文主题 通过对湖水、云脚、早莺、乱花、浅草等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和对湖光山色的无比热爱之情。《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一)导入,学习古诗(二)学习《渡荆门送别》1学生自由读古诗,初步了解诗意。2放录音,营造气氛。3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明确: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又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明确: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衡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4 这一联中有一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它好在何处。 明确:'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们以空间感和流动感。5 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请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明确:“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天上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教师补充: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时的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6 从尾联来看,这首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 明确:不是,是告别故乡。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诗人初次离开故乡,确实有些依依不舍,但不说破。掉笔从对方写来,说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会送我这个远别故乡的人到楚地。7尾联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抒发了思乡深情。8通过合作学习,研究探讨:(1)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是如何在浪漫主义风格中透着新奇的? 这首诗五、六两句在李白浪漫主义风格中透着新奇。这里的新奇不在描写景色的本身而在它的托意。“月下飞天镜”,“下”字是动词,说月亮下来了,影子落在江水中。圆圆的月亮,像一面镜子。镜子从哪里来的呢?从天上飞下来的。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影,上下生光,照得大地的一切晶明透亮。古诗:“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本诗却从相反的方面来运用它新奇的想像。“云生结海楼”,诗人看到天空云彩的奇幻变化,产生无穷想像。“海楼”即“海市蜃楼”。这种自然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光线在大气中的折射,在大海或沙漠的上空,有时忽然出现像城市的奇幻景象,古代人的科学水平低,惊为神怪,认为是海中的蜃(蛤蚌之类)吐气结成的。江汉平原上空并无这种自然现象。诗人所指的是天边云彩各种奇异的形状,仿佛也产生了仙人楼阁似的。为什么平常的月景和浮云能引起诗人这么大的兴趣?因为在崭新的环境里认为一切都是新奇可喜的,就产生了敏锐的感觉。过去诗人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所熟悉的是蜀中的山山水水。如今渡过荆门,山渐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诗人的感觉自然新奇了。(2)李白《渡荆门送别》中“送别”有几种理解? 课本提示中说是诗人青年时期出蜀赠给送别的友人的诗,《教参》中则提到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此诗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到底哪种理解更合适?这首诗的确写的是送别,不过是送李白者仍在舟中,而诗人李白已经上岸了。诗人与朋友在长江千里舟中相伴来到荆门,现在李白离舟上岸,在告别的时候说“可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因为李白自己不能再相送,就寄托意于江水,只有它能代为送客,江水滔滔,朋友继续推舟前进,自己上岸,更代为舟中朋友感到寂寞,以后,只有故乡江水依然相送,凭这寄托彼此的乡情友谊。至于课本提示和《教参》的理解,当然也有它的道理。9小结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是一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诗中并无送友的离情别绪。当时,年轻的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壮志,展望前程,自不免心情激动,祖国壮丽的山河,更增添了生活的光彩。全诗一气直下,如大江奔流,格调轻快,意境高远,想像瑰丽。中间两联,尤以颔联为佳,气象博大,气势飞腾。“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形象地描绘了船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壮丽多姿的景色,反映了诗人的开阔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历来被称为不朽的佳句。结尾缘江水而生发遐想,在“故乡水”送行的深情祝愿中,化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大好前程的憧憬。这种奇想,言尽意远,韵致清扬。(三)齐读,背诵这首诗。(四)结束课程。板书设计 渡荆门送别 李白(唐) 首联 交代旅程 颔联 喜悦开朗 颈联 新奇景色 尾联 思念故乡《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1、 导入新课2、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二、揭示目标1、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2、 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3、 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三、整体感知1、点名朗读,同学纠正。2、听录音朗读,感染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韵脚)3、学生齐读诗歌一遍 (注意读出情感,读出韵味)。(1)、通过诗歌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什么信息?大家猜一下作者是如何游西湖的?(2)、作者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呢?(3)、此诗写的是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四、二读课文,理解内容。1、请放声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2、生自学;师巡视;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3、指名学生译讲诗歌 。五、三读课文,品味探究。1、诗中为突出早春的特点,描写了那些典型的景色?2、“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3、举例说明本诗中引用了何种修辞手法?4、诗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哪句?5、师生共同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六、拓展延伸猜猜下列诗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排列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七、课堂达标训练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欲”和“才能”表现了 ( )(2)这首诗是写( )作者的兴趣不在于介绍某一处名胜或某一种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 )八、课外作业1.背诵、默写全诗。2.根据你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把它改写为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九、教师寄语 最后老师根据这首小诗,送给大家一幅对联,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富有诗情、诗心之人:莺歌燕舞,姹紫嫣红,西湖处处春明媚诗情画意,齐欢同乐,心海时时爱暖盈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 水涨云舒 贾公亭 游 春 莺歌燕舞 白沙堤 踪 踪 花乱草绿 西 湖 早春图(最爱)部编版语文八上《唐诗五首》同步练习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1.文化积累。(1)《野望》的作者_____,字无功,_____诗人。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故自号“东皋子”。(2)《黄鹤楼》的作者______,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李白对此诗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3)《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字_______,唐朝诗人,尤善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_______”,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4)《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李白,字_______,号_______,唐代伟大的_______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__”,与杜甫并称为“_______”。(5)《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字_______,晚年号____________,唐代诗人,有“_______”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东皋薄暮望    薄:_______(2)徙倚欲何依 徙倚:_______(3)白云千载空悠悠 悠悠:________(4)晴川历历汉阳树 川:______  历历:_______(5)芳草萋萋鹦鹉洲 萋萋:______(6)使至塞上 使:__________(7)单车欲问边 问:_________(8)长河落日圆 长河:___________(9)来从楚国游   从:____________(10)仍怜故乡水 怜:___________(11)水面初平云脚低 初:____________(12)几处早莺争暖树 暖树:___________3.默写句子。(1)王绩《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崔颢《黄鹤楼》中既描绘了在黄鹤楼所见的远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直抒胸臆,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维《使至塞上》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抓住典型景物,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奇特大胆的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故乡之水,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B.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二、阅读理解(一)阅读《野望》,回答问题。1.请赏析诗的颔联和颈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B.“欲何依”化用了曹操《观沧海》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C.颔联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D.本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二)阅读《黄鹤楼》,回答问题。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对诗作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化虚为实,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抒发了一种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感以及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B.后四句虚写,描写想象中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引发乡愁。C.颈联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晰可见、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景致之美,令人陶醉。D.尾联中“日暮”的苍茫,“烟波”的迷蒙,与怅然的乡愁交织。由景生情,融情于景,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三)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1.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说说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描绘出一幅塞外风光图。B.颔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颈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颔联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感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四)阅读《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1.请描绘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诗的景象。(100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紧扣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至楚地的荆门。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象。C.颈联以动写静,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依次是天边云霞图,水中映月图。D.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五)阅读《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1.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描写的是初春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颈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C.诗歌以时间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D.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三、拓展阅读(一)送魏大①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②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雁山横代④北,狐塞⑤接云中⑥。勿使燕然⑦上,惟留汉将功。【注释】 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1.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对诗作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气哭悲切。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二)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文化积累。(1)《野望》的作者王绩,字无功,唐代诗人。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故自号“东皋子”。(2)《黄鹤楼》的作者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李白对此诗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3)《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字摩诘,唐朝诗人,尤善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4)《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5)《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有“诗魔”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东皋薄暮望    薄:接近(2)徙倚欲何依 徙倚:徘徊(3)白云千载空悠悠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4)晴川历历汉阳树 川:平川,原野   历历:分明的样子(5)芳草萋萋鹦鹉洲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6)使至塞上 使:出使(7)单车欲问边 问:慰问(8)长河落日圆 长河:指黄河(9)来从楚国游     从:往(10)仍怜故乡水 怜:喜爱(11)水面初平云脚低 初:刚刚(12)几处早莺争暖树 暖树:向阳的树3.默写句子。(1)王绩《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2)崔颢《黄鹤楼》中既描绘了在黄鹤楼所见的远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感慨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诗中直抒胸臆,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3)王维《使至塞上》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抓住典型景物,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意境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表现了奇特大胆的想象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借故乡之水,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美景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4.D二、阅读理解(一)阅读《野望》,回答问题。1.请赏析诗的颔联和颈联。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宛如一幅山家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表面是说自己在现实中无认识之人,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实则表现了诗人孤独、抑郁的心境,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感。3.B(解析:B.“《观沧海》”有误,应该是《短歌行》。)(二)阅读《黄鹤楼》,回答问题。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示例】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原野上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2.B(解析:B.后四句是实写。)(三)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1.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中的景象,“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说说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使“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寂寞伤感(或被排挤出朝廷的伤感和怨愤)。3.D(解析:D.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不是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感情。)(四)阅读《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1.请描绘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诗的景象。(100字以内)【示例】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的前行而逐渐展开,最后在广阔的原野尽头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望着广阔无际的原野,诗人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2.C(解析:C.颈联依次是“水中映月图”“天边云霞图”。)(五)阅读《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1.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描写的是初春景象?“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或“早莺”“新燕”“乱花”“浅草”)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颈联。“乱”字突出了早春各种花多而密的特点;“渐”字描写出了初春各种花逐渐开放的景象;“浅”字突出了初春的小草柔嫩的特点。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早春的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3.C(解析:C.“以时间为线索”表述有误,应为“以诗人行踪为线索”。)三、拓展阅读(一)1.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示例】用典寓意。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2.B(解析:B.“儿女缠绵,气哭悲切”表述有误。颔联虽有惆怅之感,但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二)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