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北京市十九中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5北京市十九中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第1页
    2025北京市十九中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第2页
    2025北京市十九中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北京市十九中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北京市十九中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默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以下散文,完成下列小题,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譬如(pi) 守拙(zhuō) 荫庇(yīn) 吐哺(pǔ)
    B.石扉(fēi) 拨弦(xián) 幽咽(yè) 青冥(míng)
    C.忸怩(niē) 执拗(niù) 木讷(nà) 擦拭(shì)
    D.梵语(fán) 踱步(duó) 袅娜(nuó) 裙裾(j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苍茫 愁怅 腼腆 戛然而止 B.百舸 点缀 酣畅 瞻前顾后
    C.局促 怂恿 炽热 义无返顾 D.淤泥 窸窣 斟酌 合颜悦色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怅寥廓 怅:失意,不畅快
    B.枉用相存 存:问候、探望
    C.少无适俗韵 韵:气质,情致
    D.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
    4.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都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千呼万唤始出来 艰难苦恨繁霜鬓
    B.如听仙乐耳暂明 暮去朝来颜色故
    C.老大嫁作商人妇 凄凄不似向前声
    D.乍暖还寒时候 梦啼妆泪红阑干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 慷当以慷
    B.何时可掇 受人撺掇
    C.山不厌高 贪得无厌
    D.小乔初嫁了 初为《霓裳》后《六幺》
    6.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一致的是( )
    例句:栗深林兮惊层巅
    A.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B.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
    C.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D.不蔓不枝(《爱莲说》)
    7.下列各句加点词使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A.樯橹灰飞烟灭。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鸿”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意象,古人常用这一意象渲染出悲凉的气氛,以下诗句中也运用了“鸿”这一意象,其渲染的气氛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断鸿悲,陇月低,泪湿征衣悄。
    A.卧闻塞鸿断,坐听峡猿愁。——陈子昂《宿襄河驿浦》
    B.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佚名《西北有高楼》
    C.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谢灵运《登池上楼》
    D.不如鸿与鹤,飖飏入云飞。——寒山《诗三百三首》
    9.下列描述诗人的对联与诗人词人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1)铁板琵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2)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3)桃源无意,黄发垂髫怡哉乐;南岳有情,青山飞鸟悠然佳
    (4)大明湖畔,趵突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苏轼 杜甫 陶渊明 辛弃疾 B.辛弃疾 杜甫 陶渊明 李清照
    C.苏轼 白居易 李白 辛弃疾 D.辛弃疾 白居易 李白 李清照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诗有别于古典诗歌,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打破了严格的形式上的束缚,大多不讲究格律和押韵,闻一多的《红烛》是新诗的代表作之一。
    B.建安时期的诗歌诗风慷慨悲壮,雄健深沉,这一特点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作家有“三曹”和“建安七子”。
    C.唐诗在体例上既继承和完普了汉魏以来的五言七言古体诗,如《琵琶行》《登高》等,又创造了律诗和绝句两种新诗体,即近体诗,如《梦游天吟别》。
    D.词,又称诗余、长短句等,兴盛于宋代。风格上有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代表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代表有苏轼、辛弃疾等。
    二、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共10分)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①将:岂;②纪:经营。
    11.对这首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形式上看,本诗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图景的律诗。
    B.“相思则披衣”写因思念友人夜不能寐,披衣彷徨。
    C.“言笑无厌时”写作者与友人聊天谈笑,从不厌烦。
    D.从“无为忽去兹”可见诗人喜爱此地,愿在此久居。
    12.“酒”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很多诗人都以酒来传情。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人生逢乱世,渴望招揽人才,建功立业,改变乱世局面,怎奈人生苦短,所以才借酒浇愁,
    B.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在美好的景致中,诗人常常取酒独酌独饮,然而美酒也无法排解其贬谪的愁苦。
    C.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疾风欺人,淡酒无力。也许未必酒淡风急,可能只是愁绪太浓太重,化不开。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边饮浊酒,边思念远方亲人。“一杯”与“万里”对比,写出作者已厌倦征战生活。
    13.作者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了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三、默写(15分)
    14.默写下列诗句,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1) ,食野之苹。
    (2) ,天下归心。
    (3) ,依依墟里烟。
    (4)云青青兮欲雨, 。
    (5) ,使我不得开心颜?
    (6)大弦噌噌如急雨, 。
    (7) ,此时无声胜有声。
    (8) ,不尽长江滚滚来。
    (9) ,一时多少豪杰。
    (10)人生如梦, 。
    (11)想当年,金戈铁马, 。
    (1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13)爱而不见, 。
    (14)问君能有几多愁, 。
    (15) ,又岂在朝朝暮暮。
    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0分)
    ①如果有一位西洋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模糊得很,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②为什么我们对“家”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西洋的格局像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我们的差序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③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④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一般的。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可以像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改变大小。
    (摘编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
    15.根据材料,下列不属于“差序格局”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以自己为中心,逐层向外,由强到弱发生与他人的联系。
    B.个人能够随所处时间、空间变化而动用不同的关系网络。
    C.可表现在乡土社会亲属关系上,也可表现在地缘关系中。
    D.乡土社会关系网络的中心势力能伸能缩,而且收放自如。
    16.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段关于“家”的例子,揭示了人们对社会单位名词的含义理解不到位的原因。
    B.②段用石头丢进水里产生的波纹和柴捆进行比喻,论述了中西社会结构的不同。
    C.③段用俗语“一表三千里”,形象说明中国乡土社会具有亲属分布广泛的特点。
    D.④段列举贾府兴衰和苏秦潦倒的例子,意在证明中国人对世态炎凉特别有感触。
    17.结合上文材料,分析以下现象是如何体现差序格局的同心圆波纹性质及伸缩性两种特点的。(4分)
    王亮宴请自己新结识的生意伙伴周阳,向周阳介绍自己的妻子,说:“这是我家里的。”又介绍自己的发小,说:“这是我发小,是自家兄弟。”席间,王亮和周阳达成了合作协议,高兴地对周阳说:“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
    五、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共13分)
    《辛弃疾传》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①接连,草窃间作。乃度营垒故基,起盖砦栅②,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以缗钱③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阻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棚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弃疾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逐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④曰:“闭籴⑤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贵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⑥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于信。帝嘉之,进一秩⑦。后以言者落职。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已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幕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注:①溪峒:旧时对我国西南地区某些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统称。蛮:旧时对西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②砦栅:为防御而设的竹木栅栏等障碍物。③缗钱:用绳穿连成串的钱,每串一千文,后来泛指税金。④通衢:大路。⑤籴:买进粮食。粜:卖出粮食。⑥直:通“值”,价钱。⑦秩:俸禄。
    18.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地之要害,甚备 备:详细
    B.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卒:终于
    C.弃疾雅善长短句 雅:文雅
    D.文成而声始息 始:才
    1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美芹十论》献于朝 于是连樯而至
    B.言逆顺之理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
    C.以讲和方定 又以湖南控带二广
    D.其值自减 若鸣其不平
    20.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辛弃疾建言的《九议》《应问》三篇和《美芹十论》等文章,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非常有见地,因此促成了和议的施行。
    B.枢密院中有人不喜欢辛弃疾,多次阻挠他的行动,并试图强抢他买来的马匹,辛弃疾据理力争,最终马匹才没有被夺去。
    C.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信州太守谢源明部属发生叛乱,乞求拨米救助。辛弃疾立即将米舟的十分之三拨给了信州。
    D.朱熹死时,他的学说被定为伪学,遭到朝廷禁止,以致门生故旧没有人敢为他送葬,而辛弃疾却为其撰写祭文并前往哭悼。
    21.谥号是古代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物死了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价的文字。辛弃疾被朝廷给予的谥号为“忠敏”,请联系文章具休内容,简要说说他得到这个谥号的依据。(4分)
    六、阅读以下散文,完成下列小题。(12分)
    约会白桦
    张波
    ①好几年前,一位北方朋友问我,你看过冬季里的白桦林么?我摇头。他说,那你一定要看看,否则你算不上真正的北方人。我问他,你看了是什么感觉?他沉默良久后对我说:“当时,我想哭……”
    ②这句话让我无法忘怀。
    ③前年,在新疆,我看到了大片夏季的白桦林。在宽阔的额尔齐斯河的两岸,生长着无数的白桦,浓荫蔽天,如同一道绿色的云将那冷冷的河水覆盖着。远远看去,那些白桦纤弱得令人怜爱,茂密的树冠仿佛随时都会使那苍白的树干折断。走到近前,你会感觉到如同面对着一排倾国佳丽,个个亭亭玉立,风姿绰约——那时,我感觉到,再没有比白桦更能体现女性风采的树木了,也再没有比白桦更能够让男人动心的树木了。
    ④然而,冬季的白桦呢?那让人看了“想哭”的白桦呢?
    ⑤现在,我终于踏上了黑河的土地。我明白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和白桦在此时此刻约会。没错,是约会——一次企盼已久的相会。
    ⑥果然,在一片纤尘不染的雪原上,我看到了梦中的白桦林。蓝得纯净无比的天空下面,一大片白桦默默地伫立在雪地上。用白璧无瑕之类的语言来形容这片雪地是不够的,因为这雪地尚无一行人和兽的脚印,真的是令人不忍落脚。雪野无言,静谧得令人感到听觉功能的存在已毫无必要。
    ⑦我沉默地注视着面前的她们。我在心里一千遍地说着:你好……我的眼角渐渐地开始潮湿。我开始相信,那位北方朋友的话言之不虚。
    ⑧她们有一种特殊奇异、难以言说的美。她们身处严寒,立足冰雪,躯干纤细却又永远笔挺,枝杈柔弱却从不倒垂。虽叶片全无仍傲然于世,经霜侵雪欺却纯洁如斯。她们经历过无数次与风雪的抗争搏斗,这可以从她们身上爆起的树皮和深深的裂口看出来。但她们在严寒中生长得如此从容,如此平静,看不出有任何一点痛苦的表情。她们的全部生命力永远向着蓝天和太阳。
    ⑨我恍然——“亭亭玉立”并非只是一种婀娜的姿态:“玉树临风”也不尽是一种单纯的潇洒。达到这样的境界,都需要一番经历,一个过程,以及一种磨炼。
    ⑩我缓缓地向她们走去。此时,我已经不敢随便向她们道一声“你好”了,因为我知道,现在的我还没有资格同她们平等对话。与饱经风雪的她们相比,我,只不过是一个未谙世事的小毛头。
    ⑪我走进她们当中。我能感觉到她们的呼吸、窃笑、私语。我知道,她们此时正在打量着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冒冒失失的赴约者。从单纯精神意义上说,我和她们前生有缘,今世有约。我定定神,看到了她们身上的无数只眼睛。这些眼睛美丽而有神,多呈鱼形,如那远古的图腾。片刻之后,我心痛万分地发现,她们的每一只眼睛都是一次苦难的证明,都是某一次断裂和夭折的记号。想想吧,这是何等的壮烈和悲怆啊——每经历一次摧残,她们,便睁开一只眼睛!
    ⑫然而,这些眼睛里没有泪,只有情。你会感觉到白桦林没有恨,只有爱。最苦的是她们,最美的也是她们;最纤弱的是她们,最有生命力的还是她们;最令人怜爱的是她们,最让人肃然起敬的还是她们。
    ⑬白桦林啊白桦林。面对这雪中的白桦,好男人不能不流泪。
    ⑭走出桦林,我回首看去,白桦无语,林梢微动。我已经无法看到她们的眼睛了。但我知道,她们的每一只眼睛都将永不闭合,她们的目光会永远注视我,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这目光中所传达出的一切都与我同在。我的身后,是两行深深的足迹,那是我前来赴约的证明,更是我朝圣的记录。尽管待到春来雪融,这足印将消失殆尽;尽管此刻告别白桦,这一别也许就是永远!但有一点是无疑的,那就是,这样的一次约会已足够我受用终生。
    (取材自《中华名家散文精粹》有删改)
    2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写冬日白桦处于蓝天下、白雪中,意在用环境烘托白桦的纯洁、美丽,为下文的感叹作铺垫。
    B.“我缓缓地向她们走去”中“缓缓”二字,显示作者此时内心的敬意,他的脚步因此变得沉重而艰难。
    C.由初见雪地白桦时向她们问好,到后来不敢随便问好,说明作者由初来时的随意,变为后来的郑重。
    D.文章用“想哭”描述看到冬日白桦的感受,显示了冬日白桦的品格带给作者巨大的心灵震撼和冲击。
    E.作者认为,白桦树身上的“眼睛”是她们久经磨难的证明,因为每次磨难,白桦都会睁开一只“眼睛”。
    23.作者为什么说“冬季的白桦”让人看了“想哭”,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4分)
    24.作者以“约会白桦”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七、写作(40分)
    25.演讲精彩、成绩优异、行为动人……往往能收获掌声;但有些时候,掌声会意外地响起。
    请以“意外的掌声”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相关试卷

    2025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5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共4小题,共18分,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北京市四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5北京市四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新未来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新未来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共7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