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4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份,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4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原卷版).docx
    • 解析
      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4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解析版).docx
    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4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原卷版)第1页
    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4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原卷版)第2页
    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4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原卷版)第3页
    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4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解析版)第1页
    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4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解析版)第2页
    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4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4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4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4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原卷版docx、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4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某同学沉迷于手机游戏和网络聊天,致使眼球的某个结构曲度过大造成近视。这一结构是如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B
    【解析】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会造成近视,所以某同学沉迷于手机游戏和网络聊天,致使眼球的某个结构曲度过大造成近视,这个结构应为②是晶状体,B正确,其他选项错误。
    2.美瞳”是一种彩色隐形眼镜,因其与眼球外层的____直接接触,若佩戴过程不卫生,容 易造成眼睛感染。( )。
    A.巩膜B.角膜C.虹膜D.视网膜
    【答案】B
    【解析】佩戴美瞳,容易损伤眼球外层的角膜,从而影响视力,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3.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①视网膜②虹膜③瞳孔④大脑⑤角膜
    A.⑤、①B.①、④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这个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因此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①视网膜、④大脑的特定区域(视觉中枢)。
    4.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就会停车。“红灯”的光线进入眼球的先后顺序是
    A.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B.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
    C.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
    D.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答案】A
    【解析】视觉的形成路线为:外界物质反射来的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像)→视觉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所以“红灯”的光线进入眼球的先后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
    5.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初中生为71.6%,
    2020年疫情期间,半年时间学生近视率更是增加了11.7%。为有效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加剧,预计近视测试将纳入中考总分,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视觉形成部位在视网膜
    B.近视可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C.有人患了夜盲症,这可能与体内缺乏维生素C有关
    D.端正坐姿,减少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可有效预防近视
    【答案】D
    【解析】A、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属于视觉感受器,A说法错误。
    B、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或眼球前后径边长导致的,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B说法错误。
    C、有人患了夜盲症,这可能与体内缺乏维生素A有关,C说法错误。
    D、端正坐姿,减少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可有效预防近视,D说法正确。
    6.下列关于耳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当遇到巨大声响时,可张口以维持6两侧大气压平衡
    B.鼻咽部感染时,病菌可能通过4进入5,引发中耳炎
    C.晕车晕船与结构1、2有关,其内有能感知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D.结构3是耳蜗,是听觉形成的部位
    【答案】D
    【解析】A、图中,4是咽鼓管,5是鼓室,6是鼓膜,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当遇到巨大声响时,可张口以维持6鼓膜两侧大气压平衡,保护鼓膜,A说法正确。
    B、图中,4是咽鼓管,5是鼓室,6是鼓膜,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鼻咽部感染时,病菌可能通过4咽鼓管进入5鼓室,引发中耳炎,B说法正确。
    C、图中,1是半规管,2是前庭,两个结构内有能感知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所以,晕车晕船与结构1半规管和2前庭有关,C说法正确。
    D、结构3是耳蜗,是听觉感受器,形成听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D说法错误。
    7.耳鸣是常见的耳科疾病。患者会持续听到异响,严重干扰正常生活。能够听到脉搏或关节活动等声音的称为生理性耳鸣,由于声波传导障碍引起的称为传导性耳鸣,由于耳蜗的感音结构及神经系统发生障碍引起的称为神经性耳鸣。以下可引起神经性耳鸣的是( )
    A.鼓膜穿孔B.脑部肿瘤C.耳郭损伤D.听小骨损伤
    【答案】B
    【解析】A、鼓膜损伤是传导障碍是非神经性耳聋。A不符合题意;
    B、由于耳蜗或神经系统发生障碍会引起神经性耳聋,因此脑部肿瘤会引起神经系统发生病变,B符合题意;
    C、耳郭等结构发生病变,是非神经性耳聋。C不符合题意;
    D、听小骨损伤是传导障碍是非神经性耳聋。D不符合题意。
    8.形成听觉的部位是( )。
    A.耳蜗B.鼓膜C.听小骨D.大脑皮层
    【答案】D
    【解析】当我们听声音时,外界的声波经过耳郭的收集,通过外耳道传到中耳的鼓膜,鼓膜就会把声波振动转化为机械振动,然后由听小骨传到内耳的耳蜗,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就会产生神经冲动,并由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9.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耳听八方”指的是耳朵能同时察听各方向来的声音。下列有关耳和听觉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当我们听声音时,声波进入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
    B.声波刺激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形成听觉
    C.鼓膜或听觉神经受损有可能导致耳聋
    D.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鼓膜
    【答案】B
    【解析】 A、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不符合题意;
    B、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所以,接受声波刺激的感觉细胞和形成听觉的部位分别位于耳蜗和大脑,符合题意;
    C、外界的声波能够引起鼓膜的振动,听觉神经能够传导兴奋,所以鼓膜或听觉神经受损有可能导致耳聋,不符合题意;
    D、用尖锐的东西掏耳,容易戳伤外耳道或鼓膜,并且容易引起中耳炎,因此平时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掏耳,不符合题意。
    10.2022年3月3日“全国爱耳日”主题为“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下列关于耳和听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B.人的听觉产生于耳蜗
    C.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闭嘴、堵耳
    D.用尖锐的东西掏耳朵容易损伤鼓膜
    【答案】B
    【解析】A、咽鼓管是中耳通到咽部的通道,当由于鼻咽喉感染,病菌有可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A正确;
    B、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够接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人的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B错误;
    C、 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闭嘴、堵耳,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C正确;
    D、鼓膜能够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 用尖锐的东西掏耳朵容易损伤鼓膜 ,导致听力受损,D正确。
    11.人体可通过身体的不同部位从外界获取信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可通过皮肤感受冷、热、触、压等刺激
    B.鼻腔黏膜中对气味敏感的细胞可让我们感受不同的气味
    C.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听觉
    D.舌上有许多对味道敏感的突起,能辨别不同的味道
    【答案】C
    【解析】A、人体的皮肤内含有感觉神经末梢,所以,人体可以通过皮肤感受冷、热、触、压等刺激,A说法正确。
    B、鼻腔黏膜中对气味敏感的细胞可让我们感受不同的气味,B说法正确。
    C、眼有“心灵的窗户”之称,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大多数是依靠眼的视觉作用,C说法错误。
    D、舌上有许多对味道敏感的突起,能辨别不同的味道,D说法错误。
    12.如图为人脑的剖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的表层是白质,有许多脑沟和脑回
    B.图中①的左侧控制身体右半部分的运动和感觉
    C.酒精会麻痹图中的②,导致语无伦次、走路不稳
    D.图中③含有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和逻辑思维中枢
    【答案】B
    【解析】A、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即图中①大脑皮层,大脑皮层表面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A不符合题意;
    B、大脑左右半球相对的神经中枢,彼此配合,发生交叉作用,控制身体对侧的运动和感觉,所以图中①的左侧控制身体右半部分的运动和感觉,B符合题意;
    C、酒精会麻痹图中的②小脑,失去平衡,走路不稳,而语无伦次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大脑,C不符合题意;
    D、图中③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而逻辑思维中枢位于大脑, D不符合题意;
    13.某人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意外撞伤头部,经检查其呼吸、心跳都正常,也能够行走,但常常会跌倒。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害的部位是( )
    A.脊髓B.脑干C.大脑D.小脑
    【答案】D
    【解析】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如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策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以及人类所特有的语言中枢等;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并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脊髓有反射(可以调节人体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如排便、排尿、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等)和传导的功能。结合题意可知,行走时会跌倒,说明身体不平衡,损伤了小脑。
    14.如图为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一个神经元包括①细胞体和②细胞核两部分
    C.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冲动,但不能传导冲动
    D.①②③④协调配合完成一个简单的非条件反射活动
    【答案】A
    【解析】A、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符合题意;
    B、神经元包括①细胞体和③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两部分,B不符合题意;
    C、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并传导冲动,C不符合题意;
    D、是一个神经细胞的组成部分,完成非条件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所以①②③④不能完成一个简单的非条件反射,D不符合题意;
    15.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发现,基因SERPINA3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神经元,促进大脑皮质的扩张和折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神经干细胞分裂时,细胞质先分裂,细胞核后分裂
    C.新形成的神经元与神经干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D.神经元与神经干细胞相比,形态和功能已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A不符合题意;
    B、神经干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细胞质后分裂。B符合题意;
    C、神经干细胞分裂形成新的神经元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分裂,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新形成的神经元与神经干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C不符合题意;
    D、神经干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就分化形成新的神经元细胞。D不符合题意;
    16.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描述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
    B.脑神经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C.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巨人症
    D.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
    【答案】D
    【解析】 A、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不符合题意;
    B、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不符合题意;
    C、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肢端肥大症,不符合题意;
    D、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符合题意。
    17.为帮助大家理解反射的概念,老师设计了如下体验活动:( )
    a.同学甲无意碰到很烫的水杯后,手迅速缩回;
    b.同学乙拿这只烫水杯去触碰甲,甲有意躲开;
    c.同学丙伸手拿水杯时,甲大喊“烫”,丙听到后缩手,没碰水杯。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在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中①是传出神经
    B.a中甲“手迅速缩回”和b中甲“有意躲开”一样,属于复杂的反射
    C.c中丙“没碰水杯”,这是包括语言中枢等多种神经中枢参与的结果
    D.耳是人体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听觉感受器位于鼓膜上
    【答案】C
    【解析】A、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在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中①是传入神经。A不符合题意;
    B、甲同学无意碰到很烫的水杯,“手迅速缩回”是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同学乙拿这只烫水杯去触碰甲,甲有意躲开,是出生后经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形成的复杂的反射。B不符合题意;
    C、丙听到甲大喊“烫”,没碰水杯就缩手,这是包括语言中枢等多种神经中枢参与的结果。C符合题意;
    D、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内。D不符合题意;
    18.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反射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采摘月季花时,手被扎会立即缩回,则3位于脊髓
    B.若此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5是膝盖下方的韧带
    C.打预防针时虽感疼痛手却不缩回,则3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D.若此图表示“看到红灯停”的反射弧,则1代表眼睛的视网膜
    【答案】B
    【解析】A、采摘月季花时,手被扎会立即缩回,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则3神经中枢位于脊髓,A正确;
    B、若此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5效应器是与伸小腿有关的股四头肌,膝盖下位的韧带是感受器,B错误;
    C、在正常情况下,脊髓内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打预防针时虽感疼痛手却不缩回,则3神经中枢有大脑皮层的参与,C正确;
    D、若此图表示“看到红灯停”的反射弧,则1感受器代表眼睛的视网膜,D正确。
    19.上课时,我们能时而看书时而看黑板,也能边听课边记笔记边思考,这一系列活动的完成,离不开机体的调节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学生能时而看清书时而看清黑板,主要是玻璃体的调节作用
    B.学生在课堂上激动的时候可能会心跳加快,主要与脑干有关
    C.学生能听到声音,原因之一是耳蜗里有对声波敏感的感受器
    D.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课内容作笔记,这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
    【答案】A
    【解析】A、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A错误;
    B、心血管运动中枢位于脑干中,学生在课堂上激动的时候可能会心跳加快,主要与脑干有关,B正
    确;
    C、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C正确;
    D、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课内容作笔记,是对语言和文字建立的条件反射,这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D正确。
    20.如图是“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上B.效应器是被试者手指的肌肉
    C.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小脑D.省测量多次并求平均值
    【答案】C
    【解析】A、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因此测定反应速度的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上,不符合题意;
    B、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叫做效应器,测定反应速度的效应器是被试者手指的肌肉,不符合题意;
    C、测定反应速度的活动是由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符合题意;
    D、为准确测定一 个人在一 种状态下的反应速度,应设置重复实验,是为了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避免偶然性,应该对实验数据求平均值,不符合题意。
    21.内分泌腺不同于外分泌腺的主要特点是( )
    ①没有导管 ②具有导管 ③分泌激素 ④分泌物由导管排出 ⑤分泌物直接进入毛细血管.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③⑤
    【答案】B
    【解析】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对人体的新城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其腺细胞排列缺乏极性,多聚集成团块状或索状.而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可见A符合题意.
    22.“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和物质是( )
    A.输卵管生长激素B.子宫雌性激素
    C.子宫月经D.卵巢雌性激素
    【答案】D
    【解析】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作用;子宫有的功能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及产生月经的地方;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输卵管输送卵子及受精完成于胚胎初期发育的地方。“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和物质是卵巢和雌性激素。卵巢是分泌雌激素的重要器官,而雌激素促使女性发生第二性征的改变。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23.为探究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同学们用蝌蚪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变量是甲状腺素的有无
    B.应选用大小、生长状况一致的同种蝌蚪
    C.预测A组蝌蚪尾消失时的体长应大于1.3cm
    D.本实验的结论是甲状腺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
    【答案】C
    【解析】A、探究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A组与B组变量为甲状腺素的有无,A不符合题意;
    B、探究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除了所喂饲料不同外,其他条件都一样,如实验蝌蚪大小、生长状况一致的同种蝌蚪,B不符合题意;
    CD、分析表中数据可知,A组比B组长出前肢、后肢和尾消失的时间短,提高蝌蚪正常的生长发育速度,使蝌蚪提前发育成青蛙,说明甲状腺激素促进蝌蚪的发育,故A组体长应小于1.3cm,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24.关于激素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
    A.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导管输送到作用部位
    B.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巨人症
    C.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D.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起主要作用
    【答案】C
    【解析】 A、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不符合题意;
    B、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巨人症,不符合题意;
    C、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符合题意;
    D、神经系统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主要调节作用,不符合题意。
    25.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同学们通过网络收看在线课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观看在线课程时,在视网膜上形成了视觉
    B.听课时接受声音刺激的感受器是鼓膜
    C.做听课笔记的过程属于简单反射
    D.在线学习期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体育锻炼来消除神经系统的疲劳
    【答案】D
    【解析】A.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观看在线课程时,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上形成了视觉,故A错误。
    B.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所以听课时接受声音刺激的感受器是耳蜗,故B错误。
    C.做听课笔记的过程属于复杂反射,这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故C错误。
    D.睡眠是消除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疲劳的有效方法,如果睡眠的时间不足或质量不高,那么会危害生命或对大脑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大脑的疲劳就难以恢复,严重的可能影响大脑的功能,经常体育锻炼有利于神经系统功能的提高,能促进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良性转换,所以在线学习期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体育锻炼来消除神经系统的疲劳,故D正确。
    二、读图理解题
    26.学生进行线上学习离不开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下图表示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注意:[ ]填序号,横线填写名称)
    (1)你能看到精彩的学习视频,主要因为图1眼球内① 的曲度能够调节,使物像落在[ ] 上,最终在 形成视觉。
    (2)线上抢答时你表现紧张,因为 (填激素名称)促使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你精准地敲击键盘打字来输入答案,主要依靠脑中的 维持动作协调。
    (3)课间,你从较暗的房间来到明亮的阳台休息,此时你的瞳孔会缩小,这种反应属于 (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这种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
    (4)长时间不合理用眼会导致近视,图2中[甲]图是近视眼成像情况图,可通过配戴 透镜来矫正。请你对预防近视提出一条建议: 。
    【答案】(1)晶状体;④;视网膜;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2)肾上腺素;小脑
    (3)非条件;反射弧
    (4)凹;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定时进行远眺;不在过亮或过暗的场所看书;不躺着看书等
    【解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当线上抢答时你表现紧张,因而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由人体分泌出的一种激素。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精准地敲击键盘打字来输入答案,主要依靠脑中的小脑维持动作协调。小脑是运动的重要调节中枢,有大量的传入和传出联系,同时在维持身体平衡上也起着重要作用。
    (3)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当从较暗的房间来到明亮的阳台休息,此时你的瞳孔会缩小,这种反应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4)青少年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远眺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有利于预防近视眼。近视眼也可以通过佩戴凹透镜来矫正。预防近视做到“三要和“四不要"。
    27.宁津杂技历史源远流长,1995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杂技)之乡.草根杂技演员李立秋以其精湛的杂记技艺不仅成为山东《我是大明星》舞台上闪耀的明星,而且在2015年还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请根据下列图一、图二和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李立秋的蹬大缸表演令人震撼,300多斤重的大缸在李立秋的脚上来回翻飞,潇洒自如.李立秋维持身体平衡主要是依靠图二中[ ] .
    (2)在表演时,杂技演员伴随着优美音乐做出各种精巧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这些反射活动的完成主要受图二[6]内 的调节.演员感受音乐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图一的[ ] 中.
    (3)演员表演时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她们常常面红耳赤,大汗淋漓.这说明了人体皮肤具有 功能.
    (4)杂技演员要顺利完成表演,需要运动、神经、循环、消化、呼吸等多个系统密切配合协调活动.这充分体现了 的生物学观点.
    【答案】(1)7;小脑
    (2)大脑皮层;4;耳蜗
    (3)调节体温和排泄
    (4)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解析】(1)图二中6是大脑,7是小脑,8是脑干,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动作协调的作用,故填[7]小脑.
    (2)在表演时,杂技演员伴随着优美音乐做出各种精巧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这种反射属于复杂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听到音乐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耳蜗,图一中4是耳蜗。
    (3)演员在表演后通过皮肤排出汗液,排汗是排泄的途径之一,皮肤排汗的同时带走热量,达到调节体温的作用,因此,皮肤具有调节体温和排泄的作用。
    (4)杂技演员要顺利完成表演,需要运动、神经、循环、消化、呼吸等多个系统密切配合协调活动,二不是单一的某个系统完成,由此体现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三、资料分析题
    28.阅读材料和图示,回答问题:
    材料一 “植物人”脑干功能是正常的,昏迷只是由于大脑皮层受到严重损害或处于突然抑制状态,病人可以有自主呼吸和心跳,“植物人”不同于“脑死亡”。
    材料二
    材料三
    (1)“植物人”小便会失禁,原因是脊髓下部的排尿中枢 ;这一实例说明脊髓具有 功能。
    (2) 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它可以调节全身各器官的活动。人类神经活动最突出的特征是能够对 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3)材料二为 模式图。
    (4)在缩手反射中,当冲动传到[ ] 时,手即缩回(即屈肘)。屈肘时,手臂收缩的肌肉是 (选填“肱二头肌”或“肱三头肌”)。
    (5)材料三为司机看见红灯停车的反射示意图。“红灯”的反射光进入司机眼球成像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①角膜、②晶状体、③视网膜、④瞳孔)。
    (6)补充材料三所缺的两个反射结构依次是神经中枢和 。
    【答案】(1)失去了大脑的控制;传导
    (2)大脑皮层;语言文字
    (3)反射弧
    (4)5;效应器;肱二头肌
    (5)①④②③
    (6)传出神经
    【解析】(1)在脊髓的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等,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植物人”的大脑皮层受到严重损害或处于突然抑制状态,已不能控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因此“植物人”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现象;在正常情况下,人不会出现大小便失禁,而在脊髓横断或大脑皮层受损的情况下,人就会出现大小便失禁,这说明脊髓除具有反射功能外,还能够将神经冲动传导给大脑皮层,即具有传导功能。
    (2)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上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中枢,人类可以建立由语言文字的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
    (3)人和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图1是反射弧模式图,图示中:1、2、3、4、5分别表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在缩手反射中,当神经冲动传导5效应器时,相应的肱二头肌收缩,引起屈肘,手即缩回。
    (5)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
    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因此“红灯”的反射光进入司机眼球成像的先后顺序是①④②③。
    (6)神经冲动沿反射弧传导的一般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因此材料三依次所缺的两个反射结构是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
    四、实验探究题
    29.甲钴胺是维生素B衍生出来的一种化合物。为了研究甲钴胺对受损坐骨神经结构和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30只大鼠,对其腿的坐骨神经先切断后缝合,获得坐骨神经受到相同损伤的实验鼠。将实验鼠随机分成3组,每天定时注射1次适量的不同浓度的甲钴胺溶液。8周后,测量切面愈合处坐骨神经鞘横截面积和鞘壁厚度,以及神经冲动传导速度,获得下表所示数据。请回答问题:
    (1)多个神经细胞的长的突起及其外表套有一层鞘构成 ,再由许多该结构集结成束而构成坐骨神经。
    (2)测量鞘的横截面积和鞘壁厚度,是为了评估甲钴胺对损伤坐骨神经 的修复作用;测量神经冲动传导速度,是为了评估甲钴胺对损伤坐骨神经的功能修复作用。
    (3)A、B、C组大鼠数量各10只而不是1只,目的是 ,实验中记录每只大鼠的测量结果后,需计算出 作为各组测得的数据。
    (4)该实验的对照组是 ,C组大鼠注射的①为 。
    (5)由实验结果可知,甲钴胺与神经冲动传导速度之间的关系是 ,结合鞘的变化可知,甲钴胺可以 损伤坐骨神经结构和功能的修复。
    【答案】(1)神经纤维
    (2)结构
    (3)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误差;平均值
    (4)C组;不含甲钴胺的等量的生理盐水/等量的生理盐水
    (5)在一定范围内,较高剂量的甲钴胺能使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加快/在一定范围内,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随甲钴胺浓度的增大而加快;促进
    【解析】(1)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构成神经。因此,多个神经细胞的长的突起及其外表套有一层鞘构成神经纤维,再由许多该结构集结成束而构成坐骨神经。
    (2)根据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甲钴胺对受损坐骨神经结构和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可知,测量髓鞘横截面积和髓鞘壁厚度,是为了评估甲钴胺对损伤坐骨神经结构的修复作用;测量神经冲动传导速度,是为了评估甲钴胺对损伤坐骨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
    (3) A、B、C组大鼠数量各10只而不是1只,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误差。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所以实验中记录每只大鼠的测量结果后,需计算出平均值作为各组测得的数据。
    (4)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是为了研究甲钴胺对受损坐骨神经结构和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根据实验可知A组、B组使用了不同浓度的甲钴胺溶液处理,是实验组,C组为对照组,C组大鼠注射的①为不含甲钴胺的等量的生理盐水。
    (5)从表中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在一定范围内,较高剂量的甲钴胺使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加快(或在一定范围内, 神经冲动传导速度随甲钴胺浓度的增大而加快), 结合髓鞘的变化可知,甲钴胺可促进损伤坐骨神经结构和功能的修复。
    30.调查显示,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研究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对于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出现的葡萄糖由血液中的 运输至肾脏。由于葡萄糖分子较小,可进入原尿中,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过高,导致部分葡萄糖无法被肾小管 ,从而出现在终尿里。
    (2)糖尿病因其发病机制不同可分为Ⅰ型与Ⅱ型。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必能力降低,而Ⅱ型糖
    尿病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无法有效发挥作用而导致血糖升高。图1是正常大鼠与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水平检测结果,可以排除该糖尿病大鼠为 型糖尿病的可能性,判断依据是 。
    (3)目前超过90%的糖尿病患者属于Ⅱ型糖尿病。为探究植物成分紫铆因对Ⅱ型糖尿病的疗效,研究者随机选取了生理状态相近的正常大鼠10只与Ⅱ型糖尿病大鼠30只,分为4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处理,如下表。
    ①1组和2组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
    ②每组选取10只大鼠而非一只,可以降低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1、2组大鼠饲喂的蒸馏水量应与3、4组饲喂的药液量 。
    ③图2是4组大鼠的血糖水平。图中数据是每组10只大鼠血糖水平的 。实验结果显示 ,说明紫铆因能够缓解Ⅱ型糖尿病。
    (4)细胞摄入葡萄糖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为进一步探究紫铆因的作用机制,研究者检测了不同大鼠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含量,结果如图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紫铆因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的原因可能是 。
    【答案】(1)血浆;重吸收
    (2)Ⅱ;该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大鼠
    (3)对照;大鼠个体差异;相等;平均值;紫铆因处理后的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低于未处理的糖尿
    病大鼠,但未达到正常值
    (4)紫铆因提高了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含量,增强细胞摄入血液中葡萄糖的能力,从而使血糖下降
    【解析】(1)血液中的葡萄糖由血浆运输至肾脏,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原尿中。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过高,导致原尿中的葡萄糖无法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从而出现在终尿里。故填:血浆;重吸收。
    (2)分析图1知,该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大鼠,由此知,该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分必能力并不低,而是体内胰岛素无法有效发挥作用而导致的,属于Ⅱ型糖尿病,而不是I型糖尿病。
    故填:Ⅱ;该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大鼠。
    (3)①1组和2组的大鼠都饲喂蒸馏水,没有给予药物处理,在本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②每组实验都选取10只大鼠而非一只,可以通过求每组平均值的方法降低偶然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为保证对照实验变量的唯一性,1、2组大鼠饲喂的蒸馏水量应与3、4组饲喂的药液量相同。
    ③图2中数据是每组10只大鼠血糖水平的平均值。分析图2中数据知:紫铆因处理后的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低于未处理的糖尿病大鼠,但未达到正常值。说明紫铆因能够缓解Ⅱ型糖尿
    故填:对照;大鼠个体差异;相等;平均值;紫铆因处理后的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低于未处理的糖尿病大鼠,但未达到正常值。
    (4)分析图3中数据知,紫铆因提高了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含量,增强细胞摄入血液中葡萄糖的能力,从而使血糖下降。
    故填:紫铆因提高了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含量,增强细胞摄入血液中葡萄糖的能力,从而使血糖下降。
    五、综合应用题
    31.图1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内分泌腺分布图;图2是分别给甲、乙两人饮用等量葡萄糖溶液后每隔半小时测定的血糖浓度数据曲线图。请回答:
    (1)幼儿时期,由于所食用的食物中含有 激素增多,会使得孩子出现性早熟。
    (2)有人把1所代表的内分泌腺称为内分泌腺之王,据此推测它除了分泌 激素之外,还可能分泌具有 的“促激素”。
    (3)分析曲线图2,判断甲、乙两人中血糖不正常的是 ,患有 病。
    (4)曲线BC的下降与 有关(填一种激素名称)。
    (5)胰腺和胰岛都是内分泌腺 。(选填“正确”或“错误”)。
    【答案】(1)性
    (2)生长;促进其它内分泌腺生长
    (3)甲;糖尿
    (4)胰岛素
    (5)错误
    【解析】(1)性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产生,激发并维持动物的第二性征雌激素还能激发并维持雌性动物正常的性周期。幼儿时期,如果食物中含性激素过多,会使孩子出现性早熟。
    (2)垂体除能分泌生长激素外,还能分泌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说明垂体具有促进其它某些内分泌腺生长的功能。
    (3)图示中,在饮用葡萄糖溶液后,乙体内的血糖浓度在短暂升高(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后即恢复正常(胰岛素的作用);甲体内的血糖浓度一直超过正常范围,说明甲患有糖尿病。
    (4)曲线BC的下降与胰岛素有关。
    (5)胰腺具有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其内分泌部是胰岛,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是内分泌腺,外分泌部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是外分泌腺;因此胰腺既具有外分泌功能又具有内分泌功能。胰岛属于内分泌腺。

    A组饲喂添加甲状腺素的饲料
    B组饲喂普通的饲料
    长出后肢所需的时间/天
    4
    5
    长出前肢所需的时间/天
    7
    9
    尾消失所需的时间/天
    26
    37
    尾消失时的体长/cm

    1.3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鞘横截面(mm2)
    鞘壁厚(mm)
    神经冲动传导速度(m/s)
    A组
    60μg/mL
    13.3
    1.1
    30
    B组
    20μg/mL
    9.5
    0.8
    25
    C组

    5.7
    0.6
    20
    组别

    2组
    3组
    4组
    实验对象
    正常大鼠10只
    糖尿病大鼠10只
    糖尿病大鼠10只
    糖尿病大鼠10只
    处理方式
    蒸馏水
    蒸馏水
    低浓度紫铆因
    高浓度紫铆因

    相关试卷

    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09 人的由来(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09 人的由来(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09人的由来原卷版docx、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09人的由来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01 生物和生物圈(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01 生物和生物圈(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01生物和生物圈原卷版docx、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01生物和生物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 习题精练专题14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一轮复习 习题精练专题14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