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洛社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题生物试卷(解析版)

    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洛社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题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洛社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题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洛社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题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洛社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题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洛社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题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稳态是指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物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B. 草履虫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实现稳态
    C. 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D. 血浆、淋巴液、组织液处于稳定时,机体不会患病
    【答案】C
    【详解】A、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A错误;
    B、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B错误;
    C、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影响了细胞代谢,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也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
    D、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中血浆、组织液、淋巴处于稳态时,机体也可能患病,如遗传病,D错误。
    故选C。
    2. 球场上,运动员之所以能在获得各方信息后迅速做出反应,神经系统扮演了主要角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脑和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分工明确,独立地调控机体的生命活动
    B. 外周神经系统中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其活动不完全自主
    C. 自主神经系统中既有传入神经又有传出神经
    D. 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辅助作用,其数量比神经元少
    【答案】B
    【分析】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对机体的控制是相互协调的,并非独立调控。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活动,且不完全自主。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等辅助作用,其数量比神经元多得多。
    【详解】A、脑和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分工明确,但它们相互联系,共同调控机体的生命活动,并非独立地调控,A错误;
    B、外周神经系统中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其活动不完全自主,比如心跳、呼吸等的控制不完全由人的意识决定,B正确;
    C、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说法错误,自主神经系统是传出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不包含传入神经,C错误;
    D、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辅助作用,其数量比神经元多,D错误。
    故选B。
    3. 下列有关人脑的高级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 患者若S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清文字
    C. 短时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和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D
    【分析】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下丘脑具有调节垂体和其它腺体的活动的功能。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
    【详解】A、学习和记忆是人类大脑的高级功能,高等动物都可以具有这样的功能,语言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错误;
    B、患者若V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清文字,B错误;
    C、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时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错误;
    D、学习和记忆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
    故选D。
    4. 下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点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B. a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
    C. 改变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可使c点数值发生
    D. ce段Na+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Na+大量外流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图中a点之前为静息电位,由K+外流所致,而此时膜外Na+高于膜内,膜外K+低于膜内;曲线上升过程a-c段是因为Na+内流所致;下降过程c-e段是因为K+外流所致。
    【详解】A、a点时神经细胞未受到刺激,细胞膜对K+通透性增大,K+外流,膜电位是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正确;
    B、ac段曲线上升是因为Na+内流所致,通过通道蛋白大量内流,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
    C、改变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可使c点数值发生改变,C正确;
    D、cd段为电位的恢复,此阶段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K+大量外流,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D错误。
    故选D。
    5. 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下图是突触间隙中的毒品可卡因干扰人脑神经冲动传递的机理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越慢),已知可卡因能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多巴胺转运蛋白能调节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浓度
    B. 多巴胺合成后通过多巴胺转运蛋白的协助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C. 毒品可卡因会降低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
    D. 毒品可卡因会促进多巴胺的回收,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减少
    【答案】A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人体大脑突触间隙中的毒品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干扰人脑神经冲动传递的示意图。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得突触后膜兴奋,即使人产生愉悦感。可卡因与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载体结合,使得多巴胺起作用后不能及时被转运载体运回细胞,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增强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
    【详解】A、多巴胺转运体能将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回收,从而降低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浓度,A正确;
    B、多巴胺是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的,B错误;
    CD、从图可知,毒品可卡因与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载体结合,影响多巴胺的回收,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会增强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CD错误。
    故选A。
    6. 如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刺激④处,膀胱收缩属于反射
    B. 排尿反射发生时,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
    C. 若④处兴奋时膀胱收缩,则④属于交感神经
    D. 在④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尿意
    【答案】B
    【分析】分析图可知,在②上有神经节,所以是传入神经,①是感受器,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觉神经未梢)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未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详解】A、分析图可知,在②上有神经节,所以是传入神经,①是感受器,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刺激④处,不属于反射,反射弧不完整,A错误;
    B、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排尿反射发生时,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B正确;
    C、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进而使尿液排出,则若④处兴奋时膀胱收缩,则④属于副交感神经,C错误;
    D、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④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不会产生尿意,D错误。
    故选B。
    7. 图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沃泰默通过相关实验发现了动物激素——促胰液素
    B. 图示生理过程中涉及的信号分子有促胰液素、神经递质、胰液
    C. 传出神经末梢与胰腺相关细胞是通过突触相联系的
    D. 小肠黏膜细胞在盐酸刺激下产生的促胰液素具有催化功能
    【答案】C
    【详解】A、沃泰默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胃酸促使胰腺分泌胰液是十分顽固的神经反射,不是他发现的促胰液素,A错误;
    B、促胰液素和神经递质是信号分子,胰液不是信号分子,B错误;
    C、传出神经末梢与胰腺相关细胞构成效应器,二者之间是通过突触联系的,C正确;
    D、促胰液素是激素,没有催化作用,D错误。
    故选C。
    8. 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激素分泌后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
    B. 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C. 大量出汗导致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分泌量减少以维持血钠含量平衡
    D. 正常机体能够通过负反馈调节的方式调节水盐平衡
    【答案】C
    【分析】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详解】A、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的激素需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A正确;
    B、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B正确;
    C、大量出汗导致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分泌量增加,促进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以维持血钠含量平衡,C错误;
    D、正常机体出现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等情况时,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等方式, 减少相关激素的分泌,减少水分的重吸收,排出多余水分,从而提升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水盐平衡,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
    故选C。
    9. 热射病是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体内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 的疾病。典型症状有高热、意识障碍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温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增多,汗液分泌增多
    B. 热射病体温升高过程中,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 运动时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以骨骼肌产热为主
    D. 及时降温和多喝淡盐水是预防热射病的有效措施
    【答案】A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2)调节机理为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3)寒冷环境下的调节过程为:①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4)炎热环境主要是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A、高温时,皮肤毛细血管应该舒张,以增加血流量,从而增加散热,而不是收缩,A错误;
    B、热射病体温升高过程中,是因为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导致体温无法维持平衡而升高,B正确;
    C、运动时,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以骨骼肌产热为主,这是因为骨骼肌的活动增强,代谢加快,产热增加,C正确;
    D、及时降温和多喝淡盐水,降温可以减少产热,增加散热,喝淡盐水可以补充因出汗过多而丢失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预防热射病的有效措施,D正确。
    故选A。
    10. 迷走神经是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不仅对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起作用,还可影响机体的炎症反应,相关机理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迷走神经中促进胃肠蠕动的神经是交感神经,也是传出神经
    B. 消化液中的胃酸和肠巨噬细胞,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C. 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肠巨噬细胞,能促进炎症反应
    D. 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TNF-α作为细胞因子,都能传递信息
    【答案】D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副交感神经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A错误;
    B、胃酸存在于胃液中,胃液不属于体液,因此胃液杀灭胃内细菌的过程属于第一道防线,肠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B错误;
    C、分析图,迷走神经兴奋时,促进胃腺、肠腺细胞分泌消化液,帮助消化食物;还能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肠巨噬细胞,抑制其释放TNF-α,TNF-α释放量减少,能减弱炎症反应,C错误;
    D、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TNF-α作为细胞因子,都是信号分子,都能传递信息,D正确。
    故选D。
    11. 免疫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病从口入”是因为消化道没有第一道防线,病原体直接进入人体引起疾病
    B. 结核分枝杆菌侵染人体后只能引起体液免疫,不能引起细胞免疫
    C. 脾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是B细胞和T细胞生成、成熟、集中分布的场所
    D. 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从而杀死细菌,此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D
    【分析】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由三道防线构成:
    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物和分泌物;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是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构成的。其中第一和第二道防线构成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构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详解】A、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消化道中的黏膜和杀菌物质属于第一道防线,A错误;
    B、结核分枝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进入人体后先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阻止寄生菌的散播感染,当寄生菌进入细胞后,引起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将其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B错误;
    C、B细胞和T细胞是在骨髓中生成,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而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C错误;
    D、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溶菌酶可以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D。
    12.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大米的蛋白质构成,使其携带一种叫“霍乱毒素B”的物质,该物质进入人体后,能有效预防霍乱的感染。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霍乱毒素B相当于抗原,能激发人体产生免疫反应
    B. 该项研究成功的标志是人体内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
    C. 当霍乱弧菌侵入人体时,记忆B细胞会分泌出抗体
    D. “大米疫苗”相对于传统疫苗的优点是容易普及推广
    【答案】C
    【分析】疫苗相当于抗原,能激发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相应抗体,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可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分泌抗体。
    【详解】A、大米中携带的霍乱毒素B相当于抗原,能激发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A正确;
    B、该项研究成功的标志是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当相应抗原进入机体后,记忆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抗体与霍乱毒素结合,B正确;
    C、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记忆B细胞的作用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C错误;
    D、传统的疫苗是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大米(原料广泛)的蛋白质构成,使其携带一种叫“霍乱毒素B”的物质,“大米疫苗”相对于传统疫苗的优点是容易普及推广,D正确。
    故选C。
    13. 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但异体器官移植手术最大的障碍就是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体液免疫作用的结果
    B. 免疫排斥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C. 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抗原为组织相容性抗原
    D. 使用抑制T细胞增殖的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
    【答案】A
    【分析】免疫防御: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
    【详解】A、免疫排斥反应是由T细胞引起的,主要是细胞免疫作用的结果,A错误;
    B、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对异体器官的免疫排斥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B正确;
    C、免疫系统通过识别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来分辨“自己”与“非已”成分。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抗原为组织相容性抗原,C正确;
    D、免疫排斥反应是由T细胞引起的,使用抑制T细胞增殖的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D正确。
    故选A。
    14. 近期研究发现滤泡辅助性T细胞(简称TFH细胞)存在于人体免疫系统内,它参与了机体免疫,对维持机体免疫平衡起重要作用。B淋巴细胞必须接受TFH细胞的辅助,才能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没有TFH细胞的辅助,B淋巴细胞就会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FH细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均属于淋巴细胞
    B. TFH细胞与B细胞间存在信息传递,这与B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C. 参与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结构为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D. 同一个体中TFH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不同
    【答案】B
    【分析】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中的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都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
    【详解】A、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又包括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
    B、TFH细胞与B细胞之间存在信号分子与受体(即糖蛋白)结合的过程,与B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B正确;
    C、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在细胞内合成,需要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参与抗体合成的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该过程中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C错误;
    D、同一个体中TFH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中的遗传信息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TFH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B。
    15. 如图所示为人体某类免疫过程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图示体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自稳和监视功能
    B. 细胞A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识别病菌具有特异性
    C. 细腋C和细胞D内表达的基因种类完全不同
    D. 物质Ⅰ和Ⅱ都是免疫活性物质,前者为细胞因子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物质Ⅱ为抗体,因此该免疫过程表示体液免疫,图中细胞A为抗原呈递细胞,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浆细胞,物质I表示细胞因子。
    【详解】A、该图示体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A错误;
    B、细胞A是抗原呈递细胞,该细胞识别病菌不具有特异性,B错误;
    C、细胞D是由细胞C增殖和分化而来,但两种细胞内有些基因都能表达,比如呼吸酶基因,C错误;
    D、物质Ⅰ是细胞因子,物质Ⅱ是抗体,两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正确 。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6. 下图是神经系统的概念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为脊髓,位于椎管内
    B. ②和③可分别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神经系统
    C.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外周神经系统
    D. 条件反射的建立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答案】ACD
    【分析】神经系统有脑和脊髓及其所发出的神经组成,包括脑和脊髓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外周神经系统。
    【详解】A、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故①为脊髓,脊髓位于椎管内,A正确;
    B、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外周神经系统,故②和③分别指脑神经和脊神经,而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B错误;
    C、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有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是神经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的功能,C正确;
    D、条件反射是后天学习获得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正确。
    故选ACD。
    17. 针灸是中医重要组成部分。针刺小鼠后肢特定穴位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作用于相关免疫细胞,减轻炎症反应。关于针灸过程中的生理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躯体运动神经元受到针刺刺激后产生电信号
    B. 神经递质进入淋巴细胞调节其产生细胞因子
    C. 针刺产生痛觉这一反射的效应器包含肾上腺
    D. 细胞外液Na+浓度降低可能会降低治疗效果
    【答案】ABC
    【分析】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详解】A、针刺刺激感受器产生电信号,躯体运动神经元是传出神经,接受由神经中枢传递的信号,A错误;
    B、神经递质和相关免疫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起作用,不会进入淋巴细胞,B错误;
    C、痛觉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针刺产生痛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活动,C错误;
    D、针刺小鼠后肢特定穴位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细胞外液钠离子浓度降低,钠离子内流减少,影响动作电位的产生,可能会降低治疗效果,D正确。
    故选ABC。
    18. 下图是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毒性T细胞由胸腺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
    B. 靶细胞被病原体感染后,膜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参与过程①
    C. 过程②需要细胞因子参与,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
    D. 抗原二次入侵,记忆 T细胞可以迅速裂解靶细胞,高效清除病原体
    【答案】BC
    【分析】细胞免疫过程:①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②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③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④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详解】A、细胞毒性T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迁移到胸腺中成熟,A错误;
    B、靶细胞被病原体感染后,膜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参与过程①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B正确;
    C、过程②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该过程需要细胞因子参与,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C正确;
    D、抗原二次入侵,记忆 T细胞可以迅速分裂分化出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而不是记忆细胞,D错误。
    故选BC。
    19. 下图为细胞的信息分子调节机理示意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细胞内的信号分子是甲状腺激素,则寒冷环境下其能够加快细胞代谢
    B. 若细胞外的信号分子是细胞因子,则能使B细胞内DNA聚合酶基因的表达活跃
    C. 若细胞外的信号分子是胰高血糖素,则在饥饿状态下能够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
    D. 若细胞外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则会使突触后膜的Na+通道开放而产生兴奋
    【答案】AB
    【分析】信息分子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到调节作用,常见的信息分子包括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等。
    【详解】A、若细胞内的信号分子是甲状腺激素,则寒冷环境下其能够加快细胞代谢,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的稳定,A正确;
    B、若细胞外的信号分子是淋巴因子,则能促进 B 细胞的增殖、分化,所以能够使 B 细胞内DNA 聚合酶基因的表达活跃,催化细胞增殖过程中DNA的合成,B正确;
    C、若细胞外的信号分子是胰高血糖素,则在饥饿状态下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分解,而不能促进肌糖原分解,C错误;
    D、若细胞外的信号分子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可使突触后膜Na+通道开放而产生兴奋,若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则促进Cl-内流导致突触后膜受到抑制, D 错误。
    故选AB。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8分)
    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58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
    20. 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图甲为人体局部组织及体液成分示意图,其中数字表示相应的结构或液体,图乙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I、II是有关的生理过程。图丙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②④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回答问题:
    (1)体液包括图甲中的_____(用数字标号表示)成分。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一段时间后,水疱中的液体会渗入到_____(用数字标号表示)而使水疱自行消失。
    (2)图甲中与⑥相比,⑤中CO2浓度较_____(填“高”或“低”);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_____进入⑤会使其pH下降,但因其含有_____物质,又能使其pH稳定在正常范围,即_____内。
    (3)图乙中Ⅱ过程表示_____,图乙中的a对应图丙中的_____(填序号),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的含量有关。
    (4)下表为人体内几种不同体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则该表ABCD中与图丙中⑤和①相对应的字母分别是_____。
    (5)正常机体通过_____调节机制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答案】(1)①. ①③⑤⑥ ②. ①⑤
    (2)①. 低 ②. CO2和乳酸 ③. 缓冲(或HCO3-)④. 7.35-7.45
    (3)①. 重吸收 ②. ① ③. 无机盐、蛋白质
    (4)DB (5)神经—体液—免疫
    【分析】根据图乙可知:A是小肠、B是肾脏、C是皮肤、D是肺,过程Ⅰ是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Ⅱ是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液。由图甲判断:①是淋巴液、②是组织细胞、③是组织液、④是血细胞、⑤是血浆,⑥是细胞内液。
    【小问1详解】
    ①~⑥分别表示淋巴液、组织细胞、组织液、血细胞、血浆和细胞内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即图甲中的①③⑤⑥,其中含量约占2/3的是细胞内液,即图甲中的⑥。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中的液体会渗入到⑤血浆和①淋巴液而使水疱自行消失。
    【小问2详解】
    图甲⑤是血浆,⑥是细胞内液,两者相比,CO2在组织细胞中产生,由组织液扩散进入血浆,故血浆中的浓度低于细胞内液,即⑤低于⑥。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代谢产物CO2和乳酸进入⑤会使其pH下降,但因其含有HCO3-(缓冲)物质,又能使其pH稳定在7.35-7.45正常范围内。
    【小问3详解】
    图乙中B表示肾脏,Ⅱ过程表示重吸收过程,图乙中的a是血浆对应图丙中的①,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有关。
    【小问4详解】
    根据表中B液体含有较高浓度的蛋白质和Na+,可确定该液体为血浆与图丙中①相对应,D中含有较高浓度K+和蛋白质可确定其为细胞内液与图丙中⑤相对应。
    【小问5详解】
    正常生物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21. 下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_______(填字母),由________组成。
    (2)图2中,突触的结构包括________(填字母),d结构的名称是________ ,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________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此过程涉及到的细胞器有________,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此时神经元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
    (3)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___(填字母),该兴奋状态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为________。
    (4)突触一般是依赖神经递质传递信号的化学突触但在甲壳类、鱼类以及哺乳类动物的某些部位还存在着电突触,电突触以电流为信息载体(如下图所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紧密接触,以离子通道相通),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传递的两个主要特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①. B ②.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
    (2)①. a、b、c ②. 突触小泡 ③. 胞吐 ④. 高尔基体、线粒体 ⑤. 由正变负
    (3)①. h ②. 协助扩散
    (4)①. 传递速度快 ②. 双向传递
    【分析】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的。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小问1详解】
    分析图1可知,靠上方,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A是感受器,B是效应器,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组成。
    【小问2详解】
    图2中,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间隙,c是突触后膜,d是突触小泡,e是神经递质,f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即突触的结构包括a、b、c,d结构的名称是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它融合,同时释放神经递质,释放神经递质的这种方式是胞吐。此过程中的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小囊泡,神经递质从合成到通过胞吐方式释放都需要消耗能量,综上所述,该过程涉及到的细胞器有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此时神经元膜外电位的变化是由正变负。
    【小问3详解】
    静息电位为内负外正(如图3中g和i所示),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兴奋状态(如图3中h所示)。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h,该兴奋状态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小问4详解】
    电突触的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紧密接触,电突触以电流为信息载体,化学突触依赖神经递质传递信号,需要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因此,电突触的信号传递速度比化学突触的信号传递速度快;化学突触中,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处,才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它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所以,具有单向性,而在电突触中,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紧密接触,以离子通道相通,结合图示可知,兴奋在电突触的传递具有双向性。因此,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传递的两个主要特点是传递速度快和双向传递。
    22.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甲、乙、丙三种方式) ,结合图1和图2,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产生寒冷感觉的部位是______,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是_______。图1中激素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
    (2)图1中垂体可分泌激素 A_________(填名称)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 B_________(填名称),在激素B分泌过程中,通过________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3)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的________分泌的激素,它的分泌途径主要是图2中______(填“甲”、 “乙”、 “丙”) 。
    (4)抗利尿激素是由_______合成的,通过图2中_____(填“甲”、“乙”、“丙”)模式合成和释放,当人体内_______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_________。
    【答案】(1)①. 大脑皮层 ②. 下丘脑 ③. B、C
    (2)①. 促甲状腺激素 ②. 甲状腺激素 ③. 分级调节
    (3)①. 髓质 ②. 丙
    (4)①. 下丘脑 ②. 乙 ③. 细胞外液渗透压 ④. 尿量减少
    【分析】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为促甲状腺激素;B为甲状腺激素;C为肾上腺素。
    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其中甲激素的调节属于下丘脑→垂体→靶腺的分级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乙激素为下丘脑分泌,但由垂体释放,应该为抗利尿激素;丙激素是由神经系统控制分泌腺分泌的。
    【小问1详解】
    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产生寒冷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寒冷环境下,B甲状腺激素和C肾上腺素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细胞呼吸,以增加产热量。
    【小问2详解】
    图1中垂体分泌的A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B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在激素B分泌过程中,通过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小问3详解】
    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的髓质分泌的激素,直接受下丘脑中相关神经的调节,其途径主要是图2中丙。
    【小问4详解】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的、垂体后叶释放的,对应图2中的乙模式,当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
    23. 如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免疫方式是______,不能识别抗原的是图中细胞______(用字母表示),细胞D是由细胞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增殖分化形成的。
    (2)研究发现,B淋巴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①____________、②_____。此外还需要______的作用,促进 B淋巴细胞的分裂、分化。
    (3)麻疹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由麻疹病毒的感染,但却对其他病毒的感染无能为力,这是因为_______。
    (4)接种麻疹疫苗后,当麻疹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免疫系统可迅速发挥作用的过程是__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二次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
    (5)若图中所示的病原体为HIV,则其主要侵染的是细胞________(用字母表示)。艾滋病患者大多死于恶性肿瘤,这一现象说明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的______功能低下或失调。
    【答案】(1)①. 体液免疫 ②. D ③. C、E
    (2)①. 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 ②. 辅助性T细胞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③. 细胞因子
    (3)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接种麻疹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能针对麻疹病毒产生免疫效应
    (4)①. ④→⑦→⑧ ②. 发挥作用时间短,产生抗体数量多
    (5)①. B ②. 免疫监视
    【分析】据图分析,细胞A表示抗原呈递细胞,细胞B表示辅助性T细胞,细胞C表示B细胞,细胞D表示浆细胞,细胞E表示记忆B细胞。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抗原与细胞D分泌的物质(即抗体)结合形成了沉淀,该免疫方式是体液免疫。据图分析可知,细胞A为抗原呈递细胞,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浆细胞,细胞E为记忆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的是图中细胞D(浆细胞)。由图可知,细胞D(浆细胞)是由细胞C(B细胞)和细胞E(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小问2详解】
    B淋巴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第一个信号是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此外还需要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促进 B淋巴细胞的分裂、分化。
    【小问3详解】
    由于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接种麻疹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能针对麻疹病毒产生免疫效应,对其他病毒的感染无能为力。
    【小问4详解】
    接种麻疹疫苗后,当麻疹病毒再次入侵时,会发生二次免疫,细胞E即记忆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能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即细胞D),分泌大量抗体,消灭麻疹病毒,因此,人体免疫系统可迅速发挥作用的过程是④→⑦→⑧。二次免疫过程能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其特点是发挥作用时间短,产生抗体数量多。
    【小问5详解】
    若图中所示的病原体为HIV,HIV主要侵染的是辅助性T细胞(即图中的细胞B)。艾滋病患者大多死于恶性肿瘤,这一现象说明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或失调。
    24. 2017年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中国糖友全球最多(1.144亿),而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图中字母A~D表示物质,数字1~11代表结构和过程,丙和丁代表胰岛中的不同细胞,且图中抗体1或抗体2只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调节模型可以看出血糖平衡调节是_____(填“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2)图中降低血糖的物质是_____ (用字母表示),它可以通过促进_____、_____ 及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等途径来降低血糖浓度。
    (3)正常情况下,促进细胞丙分泌C物质增加的物质有_____、_____和D物质(填物质名称)。与神经调节相比,写出激素调节生理活动的特点是_____。
    (4)研究发现,当人体血液中存在抗体1或抗体2时会患糖尿病,抗体1作用的对象是丙细胞膜表面的_____(填物质名称)受体,其中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效果的糖尿病是由_____(填“抗体1”或“抗体2”)引起的。从免疫学的角度看,以上糖尿病属于_____病。
    【答案】(1)神经-体液
    (2)①. C ②. (促进)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葡萄糖 ③. (促进)糖原的合成(促进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3)①. 神经递质 ②. 葡萄糖 ③. 反应速度缓慢、作用时间比较长、作用范围比较广
    (4)①. 葡萄糖 ②. 抗体1 ③. 自身免疫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图中血糖调节的过程有感受器和下丘脑等神经结构的参与,也有丙(胰岛B细胞)、丁(胰岛A细胞)所释放的激素的作用,因此为神经-体液调节过程。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当血糖浓度上升时,感受器甲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支配丙,分泌C增多,因此图中降低血糖的物质是胰岛B细胞(丙)分泌的胰岛素(C);它可以通过促进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葡萄糖;促进糖原的合成以及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等途径来降低血糖浓度。
    【小问3详解】
    分析图示可知,图中丙代表胰岛B细胞,D代表胰高血糖素,影响丙分泌C(胰岛素)的物质有血液中的葡萄糖、下丘脑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丁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生理活动具有反应速度缓慢、作用时间比较长、作用范围比较广的特点。
    【小问4详解】
    据图可知,抗体1致病原因是由于抗体1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该种情况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效果。而抗体2作用于组织细胞膜上胰岛素的受体,使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因此抗体2所引起的糖尿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得到治疗。从免疫学的角度看,两种抗体均攻击了机体正常的细胞,故形成的糖尿病均属于自身免疫病。
    成分(mm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A
    B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C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D
    10
    140
    2.5
    10.35
    25
    -
    47

    相关试卷

    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docx、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洛社高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题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洛社高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题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洛社高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题生物试题pdf、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洛社高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题生物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答案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