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课后测评,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分出入动物细胞必须经过,细胞膜的性质是,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图411是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图,请据图完成(1)—(3)题。
(1)此实验所用的材料具体说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
(2)原生质层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发生是由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原生质层的___________________性比细胞壁大。
图4-1-1
思路解析:此实验所用的材料具体说它是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原生质层包括图中的[2]细胞膜、[3]细胞质、[5]液泡膜。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发生是由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大,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
答案:(1)紫色洋葱表皮 (2)2 细胞膜 3 细胞质 5 液泡膜 (3)大 伸缩
2.完成渗透作用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完成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一、具有半透膜;二、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答案:具有半透膜 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3.水分出入动物细胞必须经过( )
思路解析:由于动物细胞最外界面是细胞膜,所以水分出入动物细胞必须经过细胞膜。
答案:B
4.细胞膜的性质是( )
思路解析:细胞膜对物质的通过,具有选择透过性,它相当于半透膜。
答案:C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夏天,很多人都爱吃拌黄瓜,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虽然拌黄瓜时加了盐和醋及其他一些调味品,黄瓜的外表面是有味的,但黄瓜果肉内却是淡的。这是因为( )
C.细胞膜有选择透过性 D.盐溶在醋中,无法进入细胞内
思路解析:细胞膜有选择透过性,盐中的离子无法进入细胞内。
答案:C
2.将一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三种状态的细胞,如图4-1-2所示。你认为这三个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其细胞液的浓度是 ( )
图4-1-2
A.A>B>C B.A<B<C C.B>A>C D.B<A<C
思路解析:在外界溶液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细胞液浓度越小,细胞越易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根据三个细胞失水程度的大小,可以判断出其细胞液浓度的大小。
答案:A
3.成熟的植物细胞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其关键因素是( )
思路解析: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膜两侧溶液要有浓度差,其中关键要素是半透膜。细胞能够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就是因为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个选择透过性膜。
答案:B
4.在处理污水时,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有选择地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试图模拟生物膜的( )
思路解析:生物膜能够选择性地吸收有利物质,阻挡有害物质的进入。
答案:D
5.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原因是( )
思路解析: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是因为细胞膜和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D
6.一次施化肥过多,作物会变得枯萎发黄的原因是( )
C.根系不能将水向上运输 D.根系加速了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过多
思路解析:在正常情况下,植物根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细胞能从土壤溶液中吸水,但是一次施肥过多,就会使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细胞细胞液的浓度,植物不能从土壤溶液中吸水(甚至失水)而变得枯萎发黄。
答案:B
4-1-3是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同一个洋葱鳞茎的三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图4-1-3
(1)图中A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①处充满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②③④共同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将C细胞置于清水中,则该细胞最终将处于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的状态。
思路解析: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就发生了质壁分离。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在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就充满了外界溶液。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膜。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因为失水造成细胞液浓度变大,分离程度越大,细胞液浓度越大,所以A>C>B。如果将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清水中,则该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答案:(1)质壁分离 高浓度的蔗糖溶液 (2)原生质层 (3)A>C>B (4)B
”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之所以用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是因为这样的细胞具有( )
思路解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条件有:①细胞必须是活细胞;②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必须有浓度差;③植物细胞必须有大的液泡(成熟的植物细胞一般都有一个比较大的液泡,有的液泡可占整个细胞体积的90%以上),最好细胞液中带有色素,这样便于观察。紫色的洋葱就能很好地满足这些条件。
答案:D
2.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放在溶液中能够渗透吸水或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主要原因是( )
图4-1-4叶片细胞
思路解析:成熟的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它具备了完成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细胞内原生质层可看作一层选择透过性膜,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能形成浓度差。
答案:B
3.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其中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苔藓细胞的状态如图414所示。此时,部位①和②的颜色分别是( )
A.①无色、②绿色 B.①红色、②绿色
C.①红色、②无色 D.①红色、②红色
思路解析:由于色素分子和蔗糖分子都比较大,它们不能穿过细胞膜。0.3 g/mL的蔗糖溶液能使成熟的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在①处充满的是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所以显红色。而细胞质中有叶绿体,所以显绿色。
答案:B
4.用0.3 g/mL的蔗糖溶液浸泡下列细胞,可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是( )
思路解析: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是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四个选项中根尖成熟区细胞符合条件,人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壁,煮熟的土豆细胞已死亡,干燥的种子细胞靠亲水性物质吸水。
答案:B
5.在干旱地区正常生长的一棵植物,从理论上推测,其体内哪一部位的细胞液浓度最低 …( )
思路解析:水分的移动方向是从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水分是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经导管运输到其他部位的,所以细胞液浓度最低的是根毛区细胞。
答案:A
6.将人类的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浸泡半小时之后的结果如图4-1-5。依照红细胞外形的变化判断蔗糖溶液的浓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图4-1-5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丙>丁>甲>乙 D.丙>乙>丁>甲
思路解析:甲中红细胞吸水胀破,说明细胞液浓度大于蔗糖浓度,乙中红细胞形态基本没变,说明细胞液浓度与蔗糖浓度基本相等,丙中红细胞发生皱缩,说明红细胞液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丁中红细胞吸水膨胀,说明蔗糖浓度大于红细胞浓度,所以四种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是丙>乙>丁>甲。
答案:D
7.某同学为了观察渗透现象,设计了如下实验:用猪的膀胱膜将一漏斗口封住,再在漏斗里装上清水,然后把漏斗浸入盛有10%的NaCl溶液的烧杯中,并使漏斗管内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一样高,但他始终没有观察到渗透现象。那么,他应该怎样改进该实验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
A.把10%的NaCl溶液换成30%的NaCl溶液
B.把10%的NaCl溶液改装在漏斗里,清水装在烧杯中
D.把10%的NaCl溶液换成10%的蔗糖溶液
思路解析:该设计符合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即浓度差和半透膜。但是,10%的NaCl溶液,可以离解为Na+和Cl-,它们可以进入膀胱膜内,所以漏斗管内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一样高,将其改为10%的蔗糖溶液,因为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膀胱膜,所以,应是漏斗管内的液面比烧杯中的液面低。
答案:D
8.向猪膀胱膜内注入一半30%的蔗糖溶液,扎紧入口,然后将其浸入5%的蔗糖溶液中,每隔10 min称一次重量,图4-1-6的坐标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
图4-1-6
思路解析:猪膀胱膜是一层半透膜,能够通过渗透作用吸水,装置的重量逐渐增加;但随着吸水数量的增加,膀胱膜内溶液浓度越来越小,再加上膀胱膜的弹性回缩,使吸水速率越来越慢,最终达到平衡。
答案:B
9.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
①水分子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膜 ②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细胞壁 ③蔗糖分子通过细胞壁 ④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液泡膜 ⑤水分子或其他溶液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③⑤
思路解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细胞膜、液泡膜和原生质层都具有选择透过性,是选择透过性膜。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结构通常呈网状,凡是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分子都可以自由通过,具有全透性,不是半透膜。
答案:C
10.盐碱地中的庄稼不易成活,其原因是( )
B.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过高,使根细胞很难吸水,甚至失水
C.促进了根细胞的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多,造成“烧苗”
思路解析:盐碱地土壤溶液的浓度过大,使根细胞不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甚至失水。
答案:B
11.利用高浓度的盐水杀菌的原理是( )
B.高浓度盐水中水分不足,不利于细菌生长
C.由于渗透作用,细菌脱水死亡
思路解析:生物细胞的生活环境需要有一定浓度的溶液作为介质,如人体内细胞的内环境中无机盐浓度为0.9%,高于或低于这一浓度细胞就不能很好地生活,甚至死亡。对于细菌来说,同样也需要一定的无机盐浓度,若用高浓度的盐水浸泡细菌,就会使细菌失水死亡。
答案:C
12.某学生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①选紫色洋葱鳞片叶;②在载玻片上滴0.3 g/mL蔗糖溶液;③撕取外表皮放入糖水中;④加盖盖玻片;⑤用显微镜观察;⑥细胞已发生质壁分离。
他的两个错误是:(写出序号,并在后面改正)
[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先做紫色洋葱鳞片叶的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清水,撕取紫色外表皮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正常状态下的细胞,然后向盖玻片下滴加0.3 g/mL蔗糖溶液,观察细胞质壁分离。
答案:② 应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 ③ 撕取外表皮放入清水中
4-1-7是根据实验结果观察的细胞图像,据此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417所示是植物细胞的什么现象?
(2)在A处充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进入A处的。
(3)做此实验时,常用的实验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低倍镜下观察到此现象后,如果要使物像清晰,要转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还需要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使这个细胞较快地恢复原状,需要在盖玻片一侧滴入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实验说明,当外界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就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就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吸水。
图4-1-7
思路解析:(1)由图形看出,此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2)由于细胞壁的全透性,A处应为外界溶液;(3)质壁分离实验常用洋葱作实验材料;(4)低倍显微镜换成高倍镜可观察得更清晰,但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5)应换成低浓度的溶液或清水使细胞吸水;(6)细胞依据细胞液的浓度通过渗透作用决定吸水还是失水。
答案:(1)质壁分离现象。(2)外界溶液 细胞壁 (3)紫色洋葱表皮 (4)高倍镜 细准焦螺旋 (5)清水 (6)大于 渗透作用 小于渗透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伴性遗传当堂达标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类的性染色体,有一对夫妇,男方患病,女方正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一课一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离子态无机盐的生理作用不包括,下列属于结合水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 细胞的增殖同步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