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第1-12小题每题2分; 第13-16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1. 下列关于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
B.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C. 尿液、血液都不属于体液
D. 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要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C
【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组成。
【详解】A、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体液的1/3,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体液的2/3,因此细胞外液的含量少于细胞内液,A正确;
B、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组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B正确;
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尿液不属于体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属于细胞外液,属于体液,C错误;
D、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通过细胞膜与细胞内液之间要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故选C。
2. 下列选项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载体蛋白、CO2、血浆蛋白
B. 解旋酶、RNA、葡萄糖
C. 尿素、纤维素、胰蛋白酶
D. 乳酸、神经递质、氨基酸
【答案】D
【详解】A、载体蛋白在细胞膜上,A错误;
B、解旋酶和RNA在细胞内,B错误;
C、纤维素是植物多糖,不可能出现于动物体内,C错误;
D、乳酸(代谢产物)、神经递质(细胞分泌物)、氨基酸(小肠吸收的物质)均可在内环境中,D正确。
故选D。
3. 下列为部分学生做的一系列实验,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时,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的pH变化不很明显
B. “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说明生物材料含有缓冲物质,能维持pH的稳定
C. “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时,HCl有腐蚀性,避免它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D. “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时,缓冲液的pH变化与自来水相同
【答案】D
【分析】细胞中含有缓冲物质,在一定范围内能维持细胞pH的稳定。
【详解】AB、由于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物质,在加入酸或碱后的pH变化不很明显,AB正确;
C、HCl有腐蚀性,避免它与皮肤和眼睛接触,以免腐蚀皮肤或眼睛,C正确;
D、与自来水相比,缓冲液的pH变化较慢,D错误。
故选D。
4. 下列成语和人的神经活动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过目成诵”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B. “气喘吁吁”主要与下丘脑有关
C. “出口成章”有大脑皮层的参与D. “踉踉跄跄”主要是小脑调节异常
【答案】B
【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A、“过目成诵”属于学习及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A正确;
B、呼吸中枢在脑干,“气喘吁吁”主要与脑干调节有关,B错误;
C、“出口成章”涉及到语言中枢,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正确;
D、小脑与躯体平衡有关,“踉踉跄跄”主要与小脑调节异常有关,D正确。
故选B。
5.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它们包括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
B. 它们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
C. 人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D. 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
【答案】A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传出神经, A 错误;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 B 正确;
C、人体在处于紧张、焦虑和亢奋等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C 正确;
D、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兴奋,而交感神经受到抑制, D 正确。
故选A。
6. 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侧。刺激a点,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a点受刺激时膜内电位由正变负
B. 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 图中突触由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构成
D. 电表①比电表②先发生偏转
【答案】B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详解】A、a点受刺激时,Na+内流,导致膜外电位由正变负,膜内电位由负变正,A错误;
B、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兴奋不能传到最右边的神经元上,所以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依次经过两个电极,所以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B正确;
C、图中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构成,C错误;
D、电表②比电表①先发生偏转,D错误。
故选B。
7. 如图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一定是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
B. 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的通透性减小
C. 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D. 当兴奋沿着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答案】C
【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分析示意图可知:a为突触小体,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需要能量。①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其释放至②突触间隙中是通过胞吐作用,依赖突触前膜的流动性,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③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在没有传送到突触后膜之前就存在于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以后,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内的电流方向一致。
【详解】A、②处为突触间隙,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是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A错误;
B、兴奋部位的膜上Na+通道打开,对Na+通透性增大,B错误;
C、在突触小体a中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转变,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
D、当兴奋沿b神经元传导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关于人体内性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睾丸或卵巢都能分泌性激素
B. 性激素能自由跨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C. 性激素的分泌受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D. 性激素的分泌只受激素的调节
【答案】D
【详解】A、睾丸是雄性生殖器官,卵巢是雌性生殖器官,它们都是性腺,都能分泌相应的性激素,A正确;
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固醇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过细胞膜进入细胞,B 正确;
CD、性激素的分泌受激素的调节和神经系统调控,C 正确,D 错误。
故选D。
9. 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以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
A. 胰岛素、抗利尿激素B. 甲状腺激素、性激素
C. 性激素、生长激素D. 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
【答案】B
【分析】“注射法”补充的激素主要是蛋白质类激素,胃里面有分解蛋白质的酶;“饲喂法”补充的激素不能被胃里面的酶分解,可以吸收到体内起作用,如氨基酸的衍生物等。
【详解】A、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为蛋白质类激素,不能用“饲喂法”补充,A错误;
B、甲状腺激素为氨基酸的衍生物,性激素是脂质,可用“饲喂法”补充,B正确;
C、生长激素本质是蛋白质,不可以通过“饲喂法”补充,C错误;
D、胰高血糖素本质为蛋白质,不能用“饲喂法”补充,D错误。
故选B。
10. 北京冬奥会期间,越野滑雪运动员身着薄比赛服在零下10℃左右的环境中展开激烈角逐,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的生理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糖分解加快,储存的ATP增加,产热大于散热
B. 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血糖分解加快
C. 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加,温度感受器对低温不敏感而不觉得寒冷
D. 在运动初期骨骼肌细胞主要通过肌糖原分解供能,一定时间后主要通过肝糖原分解供能
【答案】C
【分析】运动员在寒冷条件下剧烈运动时体内发生体温调节等生理过程,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骨骼肌细胞分解肌糖原提供能量,在运动后期需要摄取血糖进行氧化分解以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
【详解】A、运动期间需要大量能量,血糖分解加快,ATP和ADP的转化速率加快,但储存的ATP基本不变,A错误;
B、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血糖分解加快,细胞代谢速率加快,B错误;
C、比赛中运动员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加,为机体提供更多能量,温度感受器由于适应性而对低温不敏感,因此不觉得寒冷,C正确;
D、运动初期骨骼肌细胞主要通过ATP和磷酸肌酸供能,一定时间后主要通过肌糖原分解供能,D错误。
故选C。
11. 奋战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是最美逆行者。因长时间穿防护服工作,他们汗流浃背,饮水受限,尿量减少。下列关于尿液生成及排放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的重吸收
B. 医护人员紧张工作后大量饮用清水有利于快速恢复水一盐平衡
C. 医护人员工作时高度紧张,排尿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抑制,排尿减少
D. 医护人员工作时汗流浃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水的重吸收增加
【答案】C
【分析】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由垂体释放的。在渗透压降低时,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增多,重吸收能力增强,排尿减少;反之,重吸收能力减弱,排尿增多。
【详解】A、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A错误;
B、医护工作者因长时间穿防护服工作,他们汗流浃背,饮水受限,这个过程丢失了水分和无机盐,故医护人员紧张工作后应适量饮用淡盐水有利于快速恢复水一盐平衡,B错误;
C、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排尿反射中枢属于低级中枢,受控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当医护人员工作时高度紧张,排尿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抑制,使排尿减少,C正确;
D、医护人员工作时汗流浃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增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水的重吸收增加,排尿减少,D错误。
故选C。
12. 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据图可知,内外刺激a可引起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做出反应
B. 在血糖调节中,胰岛可以作为效应器
C. 血糖浓度升高会促进图中c的胰岛α细胞分泌活动增强
D. 若图中的激素d是甲状腺激素,则该激素可影响神经系统b的发育和功能
【答案】C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的内外刺激a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内分泌腺c引起激素d的分泌并作用于效应器或靶细胞,也可以作用于神经系统,通过神经调节直接作用于效应器或靶细胞,或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内分泌腺c引起激素d的分泌而作用于效应器或靶细胞。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内外刺激a可引起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作出反应,A正确;
B、在血糖调节中,胰岛和肾上腺都可以作为效应器,分别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B正确;
C、血糖浓度升高会促进图中c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活动增强,胰岛素可促进血糖降低,C错误;
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若图中激素d是甲状腺激素,可影响神经系统b的发育和功能,D正确。
故选C。
13. 单胺氧化酶能够降解单胺类递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D)是一种常用抗抑郁药,如图是部分单胺类递质传递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抑郁症的产生可能与单胺类递质分泌减少有关
B. 单胺类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直接使细胞Y产生动作电位
C.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能使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量增多
D. 也可选用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回收的药物来治疗抑郁症
【答案】B
【分析】由图可知,细胞X可以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细胞Y ,故细胞X属于突触前神经元。由题意可知,单胺氧化酶能够降解单胺类递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D)是一种常用抗抑郁药,说明单胺类递质含量下降会造成抑郁症。
【详解】A、单胺氧化酶能够降解单胺类递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D)是一种常用抗抑郁药,说明单胺类递质含量下降会造成抑郁症,A正确;
B、单胺类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引起Na+内流后才使细胞Y产生动作电位,B错误;
C、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能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故使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量增大,C正确;
D、由题意可知,单胺类神经递质增多可缓解抑郁症,故也可选用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回收的药物治疗抑郁症,D正确。
故选B。
14. 给予突触a和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以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突触前、后两神经元的膜电位,结果如下图,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 )
A.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K+通透性增大,造成K+外流
B. 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可能出现了Na+内流
C. 突触b的突触后神经元可能出现了Cl-内流
D. 突触a、b的突触后神经元分别表现为兴奋、未兴奋
【答案】D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详解】A、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K+通透性增大,钠离子通道开放,造成K+外流,A正确;
B、分析突触a的膜电位变化图可知,其突触后神经元电位由-70mv变为-60mv,在此过程中,膜电位的绝对值变小,说明发生了阳(Na+)离子内流,B正确;
C、分析突触b的膜电位变化图,其突触后神经元电位由-70mv变为-80mv,在此过程中,膜电位的绝对值变大,可能是发生了阴(Cl-)离子内流,C正确;
D、由图可知,虽然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电位上升,突触b的突触后神经元电位下降,但膜上电位都仍然是外正内负,没有形成局部电流,因此突触后神经元均未兴奋,D错误。
故选D。
15. 八岁的小明因一次意外不幸使他的下丘脑受到损伤,这可能会导致他( )
①免疫力下降
②体温调节发生变化
③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④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
⑥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A. ②③④⑤B. ①②④⑥
C. ②④⑤⑥D.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C
【分析】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相关激素,也能传导神经冲动;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调节的中枢,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大脑皮层是温度感觉、渴觉等的中枢;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下丘脑可分泌抗利尿激素,储存在垂体,由垂体释放。
【详解】免疫功能与下丘脑无关,①错误;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故下丘脑受到损伤,体温调节受到影响,②正确;言语区位于大脑皮层,故下丘脑受到损伤,言语活动功能不受影响,③错误;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故下丘脑受到损伤,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发生变化,④正确;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故下丘脑受到损伤,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发生变化,⑤正确;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睾丸的生长发育,故下丘脑受到损伤,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⑥正确。综上所述,以上说法正确的有②④⑤⑥,故选C。
16. 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切除垂体及胰腺可减小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
B. 该实验没有进行实验对照,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
C. 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
D. 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
【答案】A
【分析】图示分析:图示为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相关的实验结果,切除垂体和胰腺后,小鼠的平均体重不再增加;单独注射生长激素后平均体重有所增加;单独注射胰岛素后平均体重也有所增加;同时注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后,小鼠平均体重大幅度增加。
【详解】A、本实验研究的是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实验前切除垂体和胰腺的目的是减小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A正确;
B、该实验通过前后之间的自身对照来说明这两种激素的功能,不需要再设置空白对照,B错误;
C、在同时注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时,体重增加最多,说明这两种激素具有协同作用,C错误;
D、实验结果不能说明增大激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60分)
17. 如图甲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乙是部分细胞物质交换的具体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在人体内,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内环境的组成包括图甲中的A、B、C三种液体,其中A代表的液体是 _______。B、C的成分和含量与A接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___________。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________。
(3)若图示表示肌肉组织,则①②③中O2浓度最高的是[ ]_____________(分别填数字代号和名称)。
(4)某人皮肤被烫伤后,出现了水泡,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图乙中的__________(填数字代号)。
(5)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1)①. 血浆 ②. A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B和C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2)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 (3)[②]血浆
(4)③ (5)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分析】分析图甲:A是血浆,B为组织液,C是淋巴液,三者均属于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为消化系统,E为泌尿系统。分析图乙:①是细胞内液,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淋巴液。
【小问1详解】
在人体内,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其组成包括图甲中的[A]血浆、[B]组织液、[C]淋巴液。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接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小问2详解】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
【小问3详解】
在图乙中,①是细胞内液,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淋巴液。O2跨膜运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其运输方向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若图示表示肌肉组织,则血浆中的O2通过组织液才能进入肌肉细胞。由于肌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导致肌肉细胞中的O2浓度低于组织液,而组织液中的O2浓度低于血浆,所以①②③中O2浓度最高的是[②]血浆。
【小问4详解】
某人皮肤被烫伤后,出现了水泡,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图乙中的[③]组织液。
【小问5详解】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8. 痒觉感受器能将组胺刺激引发的信号经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中枢后产生痒觉,引起抓挠反射,反射弧结构如图所示,①-⑤表示相关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痒觉感受器的是_______________(填数字),该反射弧中神经中枢的作用是_________。
(2)痒觉在___________中产生,若阻断神经元④并刺激感受器,则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痒觉,原因是_________。产生痒觉的过程不属于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① ②. 对传入神经所传递的兴奋信息进行接收处理、发出指令
(2)①. 大脑皮层 ②. 能 ③. 结构④是连接效应器的传出神经,并非连接大脑皮层的神经,故阻断④能产生痒觉 ④. 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要完成反射需要适宜的刺激和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和效应器组成的。
【小问1详解】
根据②上的神经节判断,图1中①是感受器,感受器接受刺激后,通过传入神经传递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传入神经所传递的兴奋信息进行接收处理、发出指令,通过传出神经传递到效应器;
【小问2详解】
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均是大脑皮层,故机体在大脑皮层产生痒觉;若阻断神经元④并刺激感受器,则兴奋信息不能传递到效应器,但兴奋信息可以传递到大脑皮层并产生痒觉;产生痒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产生痒觉的过程不属于反射,从感受器接受刺激经传入神经到大脑皮层产生痒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
19. 如图1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图解,图中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图2表示a激素信息传递的一种机制。请回答:
(1)由图中可知,激素a和激素b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__________ mml/L。当血糖升高时,a的分泌量增加,它在降低血糖过程中具体的作用有两条调节途径,一是通过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促进血糖的去路;二是主要通过抑制血糖的来源。
(3)激素b作用于肝脏细胞,使其发生的主要生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
(4)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由于__________细胞受损导致a激素分泌不足。现有一个糖尿病患者体内a激素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请据图2激素作用的机制分析,该糖尿病病人最可能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胰岛素 ②. 胰高血糖素
(2)①. 3.9~6.1 ②. ⑥⑦⑧
(3)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4)①. 胰岛B ②. 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不正常
【小问1详解】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参与血糖调节,当血糖浓度降低后,机体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当血糖浓度升高后,机体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由图中可知,a为胰岛素;b为胰高血糖素。
【小问2详解】
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3.9~6.1 mml/L。胰岛素可降低血糖浓度,其能抑制肝糖原分解,并且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分解利用,故当血糖升高时,a激素(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一是通过⑥⑦⑧过程促进血糖的去路,二是通过作用于肝脏细胞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进而抑制血糖的来源,使得血糖浓度降低。
【小问3详解】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关系表现为拮抗作用,b激素(胰高血糖素)可升高血糖,其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
【小问4详解】
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a激素(胰岛素)分泌不足。若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说明该患者能正常分泌胰岛素,但胰岛素无法发挥降血糖的作用,故最可能的病因是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异常(数量或结构异常),导致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20. 下图为下丘脑参与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模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相关激素,A、B表示相关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体缺水时,下丘脑受到刺激会分泌①______________激素,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进而引起尿量减少。另一方面,刺激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增加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2)人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通过分泌②____________,作用于B使其分泌③_____________,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分泌④从而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
(3)当血液中激素④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下丘脑和______________(填图中标号)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激素④的分泌减少,避免其在体内的含量过高,这说明激素的分泌存在着_______________机制。
【答案】(1)①. 抗利尿 ②. 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②. 促甲状腺激素
(3)①. B ②. 反馈调节
【分析】分析图解:图中A是肾小管和集合管,B是垂体,①是抗利尿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是促甲状腺激素,④是甲状腺激素。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①抗利尿激素增多→A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为:下丘脑→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垂体→③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④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小问1详解】
当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会分泌①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A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进而引起尿量减少。另一方面,刺激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增加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小问2详解】
人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通过分泌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B垂体使其分泌③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分泌④甲状腺激素,从而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
【小问3详解】
当血液中④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下丘脑和B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④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避免其在体内的含量过高,这说明激素的分泌存在着负反馈调节机制。
21. 激怒反应是指动物受到不良刺激时所产生的激动情绪及所做出的行为反应,如发动直接攻击等。氯丙嗪可通过阻断动物中脑一皮质神经通路中的D2受体,而发挥安定和镇静作用,使动物对外界刺激(如电刺激)反应时间延长。为验证氯丙嗪对小鼠激怒反应的影响,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两只小鼠置于激怒箱中,通电刺激,记录 ;
步骤二:再给两只小鼠注射一定浓度的 ;
步骤三:给药30min后,再将小鼠置于激怒箱中,进行 处理,记录用药后发生激怒反应的时间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按顺序完成上述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鼠激怒反应的发生_____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 反射。
(3)实验中步骤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有同学认为仅通过上述实验不能得出一般规律,该同学得出该观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答一点)。
【答案】(1)①. 发生激怒反应的时间变化 ②. 氯丙嗪溶液 ③. 电刺激
(2)属于
(3)①. 作为对照 ②. 该实验只选择了两只小鼠,实验对象过少,可能存在误差;该实验缺少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
【分析】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宜的刺激,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构成。
【小问1详解】
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氯丙嗪对小鼠激怒反应的影响,其自变量是氯丙嗪,因变量是小鼠激怒反应时间,故步骤一:将两只小鼠置于激怒箱中,通电刺激,记录发生激怒反应的时间变化;步骤二:再给两只小鼠注射一定浓度的氯丙嗪;步骤三:给药30min后,再将小鼠置于激怒箱中,进行电刺激处理,记录用药后发生激怒反应的时间变化。
【小问2详解】
小鼠激怒反应的发生属于反射,因为小鼠激怒反应符合发射形成的条件:适宜强度的刺激和完整的反射弧。
【小问3详解】
实验中步骤一的作用是作为对照,与后续处理进行前后对照。有同学认为仅通过上述实验不能得出一般规律,该同学得出该观点的理由是该实验只选择了两只小鼠,实验对象过少,可能存在误差,且该实验缺少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玉林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